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科技部/機器人基地, 海爾/物流基金, 德銀/海航, 國家級投資公司, 新加坡/AI, 博納影業/A股, 巴菲特/A股, 吉利/盛寶銀

理事長的話
科技部/機器人基地, 海爾/物流基金, 德銀/海航, 國家級投資公司, 新加坡/AI, 博納影業/A, 巴菲特/A, 吉利/盛寶銀
科技部/機器人基地
積極搶攻前瞻!科技部昨(3)日召開記者會,科技部部長陳良基表示,將趁著人工智慧(AI)的趨勢浪潮、宣布爭取4年、20億元經費,把建構人工智慧平台納入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數位建設之中,預計在中科、南科建置機器人自造基地、成立50家新創公司、培育4千名研發人員來自行製造30組以上的關鍵技術或產品,催生台灣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
陳良基指出,過去國內接觸機器人的環境不完備,未來在智慧機器人基地完成後,大家心中對機器人的想法,可以透過軟體來達成,再透過基地設備打造出機器人,「自造人員只要帶著頭腦進來,就可以實現他們的夢想」。因為中科、南科都已組織好相關的零件聯盟,所以目前規劃以中南部為主、積極爭取前瞻計畫的補助,如果爭取不到,科技部也會自己籌備,只是規模較小。

至於台灣發展人工智慧機器人,會不會衝擊到台灣就業市場?陳良基解釋,過去國外有統計,到了2030年智慧機器人將取代人類65%的工作,所以才會擔心未來會被機器人取代,但其實大家不用太擔心,「人類可以和機器人相互合作,進而創造出更多機會」,就不代表人類的工作機會就會減少。

據科技部計畫,服務對象鎖定智慧型機器人相關自造者、新創團隊、園區廠商及工程師、高中職、大學院校研究中心、法人機構等,透過中科、南科智慧機械的產業優勢,結合園區廠商及周邊科研機構,打造國際旗艦型以人為本的智慧型機器人自造者基地。

科技部也解釋,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將以培育人才與創新實踐作為營運目標,先與國際連結,透過舉辦課程、競賽、研討會與論壇等各種活動來培育符合產業需求的跨領域創新人才,期待帶動機器人產業更創新發展,也盤點使用者需求並協助媒合資源,讓青年能快速實現創意。自造者可利用基地中的AI技術,落實研發、試製、測試、驗證,讓想法轉化成商品;同時提供科研級軟硬體設備、開放式創新平台、Low-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s並連結快速試量產廠商,來降低開發者難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就機器人專門成立發展基地,至少是一項突破,值得肯定。
第二、機器人叫做智慧機器人,代表和人工智慧(AI)有關,說明科技部AI的重視。

第三、台灣對AI的關心程度和美國及中國大陸相較,還是差得很遠。

第四、台灣應該要有更廣泛的AI政策,而不只是零碎的即興演出。

海爾/物流基金
看好物流業發展前景,中國大陸知名電器業者海爾電器集團,將與招商證券聯手,共同成立金額規模達100億元人民幣的物流產業購併基金。雙方之後將在家電、物流、健康、跨境、家居和TMT等領域,進行股權投資、資本市場運作服務等方面的合作。

據了解,海爾電器集團在家電及物流領域,原本就有深度布局,海爾電器旗下的日日順物流,在全中國擁有15個發貨倉庫、6千個大件送裝HUB庫、倉儲面積達500萬平方公尺以上,同時在全中國2,918個縣,建立6千個營運據點,形成3,300條循環班車路線。

中國證券報昨(3)日報導,海爾電器與招商證券這項合作,將以物流產業購併基金作為策略合作的切入點,海爾電器集團將與招商證券旗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招商致遠資本投資公司,以海爾電器旗下的日日順物流業務為主體的布局進行投資,共同挖掘物流產業投資機會。

在這個基礎上,雙方也將利用各自優勢,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資產管理等資本市場等領域,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並深化合作內容。

同時,雙方將各自投入優勢資源,利用海爾電器集團在產業領域深耕數十年的營運經驗,以及招商證券在金融服務領域的優勢,透過產業融資結合的模式,促進海爾電器集團下屬相關產業發展。合作內容包括股權投資、資本運作、分析研究、客戶服務、人才培養、風險管理與合規體系建設,以及其他重點領域的深度合作。

報導稱,海爾集團總裁、海爾電器集團董事會主席周雲傑表示,在物聯網時代,海爾正從製造產品平台轉型為扶植創客的平台。

他表示,希望未來日日順物流能變成1個連結器,一端連接終端使用者的需求點和需求實現體驗反覆運算,一端連接品牌商的產品和服務,實現共贏,進而變成物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招商證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王岩提到,目前招商證券正進行積極的轉型創新,在金融服務領域實施平台策略,並在業內建立良好的口碑。此次雙方成立百億元物流購併基金是個非常好的契機,可帶動招商證券、海爾電器集團的全面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物流基金不稀奇,重點是海爾為什麼要成立這樣性質的基金?
第二、這說明家電行業和物流有相當程度的關連。

第三、基金的募集還是透過證券公司來進行,這是大陸普遍的作法

第四、物流行業整體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只要看順豐就知道。

德銀/海航
中國大陸海航集團2個多月來,陸續加碼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股權,目前已達9.92%,成為該銀行的第1大股東。

華爾街見聞指出,根據周二遞交的監管資料顯示,海航集團將德銀股票加碼到9.92%。報導稱,海航透過C-Quadrat Investment AG加碼的股票,該海航集團成為德銀的最大股東,持股比率將超過持股近10%的卡達皇室及持股6.1%的百仕通集團。

德銀與C-Quadrat Investment AG均不願意就此事發表意見。

路透報導指出,德銀在今年35日宣布,擬出售6.875億股新股,籌集80億歐元(約合85億美元)進行重整,定價比33日收盤價的19.14歐元,折價約39%。據指出,海航是透過德航發行的新股,再度加碼德銀的股權。

海航集團曾於今年215日透過旗下奧地利資管公司C-Quadrat Investment AG入股德銀,並取得3.04%的投票權,成為第4大股東。今年3月下旬,海航披露其所持德銀股權增加到4.76%,成為僅次於卡達皇室和百仕通集團的第3大股東。

路透社引述分析人士表示,儘管海航集團表示過對德銀的投資屬於被動股權,但增加持股的意願,顯示出海航可能懷有策略原因。海航近幾年進入「收購潮」,從傳統的航空和物流業務,逐漸擴張至金融領域,原因是看中國內外資產管理和消費金融市場的廣闊前景。

根據海航集團官網消息,該企業自1993年創業至今,已從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囊括航空、酒店、旅遊、房地產、商品零售、金融、物流、船舶製造、生態科技等多業態大型企業集團,業務版圖初步發展到全球布局,總資產逾兆元人民幣。

去年年底,德銀與美國司法部就違規銷售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達成和解,德銀公告指出,與美國司法部就出售MBS一案和解,德銀支付72億美元的罰款。而德銀發行新股,籌集85億美元的增資案,應與支付罰款有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德銀如果按照現在狀況,未來遲早會被中資收購。
第二、海航作為一家實業,並非德銀最佳策略股東選擇。

第三、海航未來應該找大陸或國際金融機構合作,一起入股德銀。

第四、海航擴張速度太快,未來也可能出問題。

國家級投資公司
行政院長林全昨(3)日拍板國家級投資公司經營團隊,董事長為前副閣揆吳榮義、總經理為亞洲矽谷執行中心投資長翁嘉盛,5月底前成立籌備處並向外募資,初步鎖定聯發科、研華、華碩及緯創等民間企業。

國發會昨天傍晚向林全報告國家級投資公司及經營團隊籌組情況,林全拍板後,也宣告國家級投資公司5月底前正式啟動,林全並指示,未來基金的籌募要讓民間力量活絡起來。

  根據規劃,國家級投資公司的籌設,將先成立專業投資管理公司,再由管理公司籌募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也就是國家級投資公司,初期資本額約2.5億元,將維持民營型態。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國發基金的持股比率不會超過40%,民間出資60%,讓民間力量充分發揮,民間企業也都很有意願。對於院長指示讓民間力量活絡起來,未來國發基金會否降低出資比率?龔明鑫表示,要看未來資金籌募情況。

國家級投資公司籌備處預計5月底前成立,並展開對外募資行動,初步鎖定包括聯發科、研華、華碩、緯創、英業達及宏碁等民間企業。官員表示,將在籌備處成立後,正式拜訪這些民間企業,進行募資。至於泛公股事業部分,官員表示,不會為了資金而邀請,會以與「五加二」產業相關的事業有關者為主,例如想發展物聯網的中華電信等,其餘還包括中鋼、耀華玻璃及兆豐金等,都是考慮的對象。

國家級投資公司規劃下設三個創新產業投資基金,規模合計百億元,以投資五加二產業為主軸,帶動經濟成長新動能。民間股東部分也會有部分持股,保留給未來參與創新產業投資基金投資的民間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投資公司執行長以前在矽谷工作過,這是一件好事,至少視野會比較寬廣。
第二、國發基金出資40%,民間出資60%,外國沒有這樣的作法,日本的INCJ是政府出資90%,民間出資10%

第三、民間企業投資本基金,還不如自己投資海外項目,比較來得直接。

第四、這個基金的問題是「5+2」,投資標的太雜。

第五、我認為多找些半官方機構,如中華電信和中鋼來投資比較實在,我個人對民間投資可行性不敢過度樂觀。

第六、''國家級''投資公司由民間來主導,本質上有矛盾,未來溝通會有問題。

新加坡/AI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部長雅國(Yaacob Ibrahim)周三表示,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RF)將與公家單位及民間企業合作,共同推動兩大發展計畫,其一是名為「AI.SG」的人工智慧發展計畫。

這項計畫將由國家研究基金會、智慧國家與數位政府辦事處(SNDG)、經濟發展委員會、新加坡資訊通訊發展管理局、新加坡創新機構(SGInnovate)及綜合保健資訊系統公司等6個公家單位合作推動。

雅國表示:「AI.SG背負3大重任,首先是提出新加坡社會及產業面臨的技術挑戰,再來是投資發展人工智慧以跟上下一波科學創新潮,最後是促進企業人工智慧創新與應用。」

這項為期5年的計畫將由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投資1.5億新加坡幣,並由智慧國家與數位政府辦事處副主任Tan Kok Yam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何德華共同領導,鎖定金融、都市管理及健保等3大人工智慧應用領域。

雅國周三宣布的另一項發展計畫是由國內學術機構與民間企業共同組成的「新加坡資料科學聯盟」(Singapore Data Science Consortium)。這項計畫將集結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在資料科學領域的專家,來協助民間企業發展資料科學及分析技術。

何德華表示:「現在正是推動這兩大計畫的絕佳時機。我預期這兩大計畫將為先前政府提出的『智慧國計畫』帶來更多發展動力。」他也預期新加坡政府在未來幾年推動更多全國發展計畫,包括為老年人口開發個人數位金融顧問,以及為糖尿病患者發展智慧醫療監控系統。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的AI比台灣更有策略及方法,至少有「AI.SG」整體規劃,不像台灣隨便搞個機器人項目交差。
第二、新加坡政策的形成有前瞻性整體性。

第三、新加坡政府執行力比台灣強。

第四、新加坡面向國際,可以更吸引更多人才和多國籍企業進駐。

博納影業/A
美國中概股下市後透過首次公開發行(IPO)回歸大陸資本市場將再添一例。博納影業集團官方網站宣布,公司已進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輔導階段。

路透報導,博納影業指出,近期公司向新疆證監局報送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資料,並於周二收到新疆證監局核發的確認書。這意味去年4月完成私有化的博納影業離A股又近了一步。

博納影業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大陸首家獲得「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企業。2010年,博納影業登陸納斯達克,赴美上市5年後,因市值被低估、A股高本益比等因素,博納影業決定回歸A股。

去年博納影業完成私有化,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于冬攜阿里影業、復星國際和紅杉資本以近9億美元估值收購公司全部股票。

去年12月,博納影業宣布完成人民幣25億元的A輪融資,由阿里影業和騰訊領投,招銀國際、工商銀行等參投。A輪融資完成後,博納影業估值達人民幣150億元。

去年大陸證監會對借殼上市的監管趨嚴,且AIPO發行加速,使得IPO上市的成本相對降低。此前已有不少已下市的中概股選擇IPO途徑重歸資本市場,例如奇虎360科技、易居中國、藥明康德等已陸續宣布進入上市輔導期。

財新網報導,博納影業今年已出品上映的幾部電影成績還不錯。今年春節檔,博納影業參與制作發行的《乘風破浪》上映一個月後,票房突破人民幣10億;51檔期,《拆彈專家》上映六天拿下人民幣2.63億元票房。

博納預計,未來五年內,博納影城將加速發展,增建至100家,共計超過800張銀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A股的企業組成越來越多元,博納屬於文創娛樂概念。
第二、這又是一家美國下市,然後在中國大陸重新上市成功個案。

第三、博納已拍了很多好萊塢電影,成功走向世界,屬於世界級企業。

第四、去年該公司A輪募了25億人民幣,現在就上市成功,說明中國大陸資本運作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巴菲特/A

股神巴菲持主持的波克夏公司即將在台北時間6日晚間舉行第52次的年度股東大會。市場對於本次大會關注的焦點,除了包括巴菲特對蘋果公司及航空業的投資外,對中國經濟及A股的看法也會是股東追問的熱門問題,由於巴菲特今年初還發言看好A股市場,顯示他對投資中國概念股的興趣一直未減,法人預估「中國經濟」將會是2017年巴菲特股東大會上的高頻詞。

事實上,隨著中國投資人的口袋越來越深,在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的股東結構中,中國股東的占比也越來越高。根據了解,由於巴菲特年事已高,市場傳言今年恐將是巴菲特主持股東大會的最後一年,這使得今年出席股東會的人數暴增至5萬人,比去年多1萬人。其中,中國籍股東的占比也跟著增加到10%

分析人士稱,本次股東大會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是巴菲特對蘋果的投資、對航空股的投資以及對川普移民政策看法。還有,對中國經濟和A股的看法也是關注焦點,在以往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都對中國經濟非常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17日舉行的「巴菲特午餐」訪問活動中,關於是否對中國投資有興趣的問題,巴菲特就表示,「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具有非常多的可能性。如果在中國能找到合適的行業、合適的時間、合適的管理團隊,我們會毫不猶豫的投資」。

另外,憑藉著對比亞迪和中國石油的投資,巴菲特在投資中國概念股方面亦賺得盆滿缽滿。目前巴菲特仍持有比亞迪約10%的股權,市值高達18億美元。法人認為,從巴菲特至今未清空比亞迪持股來看,顯然他對中國的投資興趣至今仍未衰減。

另外,除了中國經濟外,巴菲特的接班人也是今年股東會的熱門看點之一,此前巴菲特及其合夥人芒格都曾透露,心中已有理想的繼任人選。芒格此前表示波克夏公司的保險業務負責人阿吉特‧賈因(Ajit Jain)和能源領域高管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都是合適的人選,但二人從未正式宣布確切的繼承人的名字。

分析師指出,目前巴菲特已經是87歲高齡,他的搭檔芒格更已經93歲,面臨著選接班人問題,本次股東大會能否敲定,也是本次股東會最值得關注的話題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看好A股市場及中國經濟,值得重視,不過其也指出中國股市類似賭場。
第二、證監會大力整頓A股市場,二級和一級市場均逐漸走上正常化,加入摩根士丹新興市場利指數指日可待。

第三、A股市場會對台灣資本市場將形成龐大的磁吸效應。

第四、台灣不允許陸資背景企業來台上市,喪失了兩岸資本市場連結的機會,未來資本市前景恐不樂觀。

吉利/盛寶銀
繼海航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股東後,大陸知名車企吉利集團也將進入歐洲銀行界。丹麥盛寶銀行日前宣布,吉利透過收購該銀行創辦人和一些小股東的股份,有望在盛寶銀行持股達30%,成為該銀行最大股東。

新華社報導,盛寶銀行聲明表示,公司創辦人之一的Lars Christensen已同意將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出售給吉利,股權比例達25.71%,吉利也將持續收購其他小股東股份,該筆收購規模約為4億美元。

報導稱,目前這項收購尚待監管單位的審核,如果獲准,股份交割有望於今年第4季完成。

華爾街見聞報導,若吉利完成這筆股份權重30%的交易,將成為盛寶銀行的最大股東,持有29%股份的美國TPG資本和持有26%股份的盛寶銀行執行長Kim Fournais,則是第23大股東。

報導引述Kim Fournais說法稱,吉利能為盛寶銀行帶來更加雄厚的資金背景,且有助於銀行開拓中國、亞太甚至全球市場。外媒指出,這筆交易和吉利旗下的汽車業務並無交集,吉利認為公司將在歐洲市場獲得快速增長,故進行此交易。

吉利數度在境外收購曾掀起話題,2010年吉利入主瑞典知名汽車品牌Volvo2013年全資收購英國倫敦計程車公司。新浪分析,吉利藉由這兩筆收購使全球認識吉利這個品牌,並為歐美市場鋪路,明年再與Volvo合作推出新品牌Lynk& Co,正式進軍歐美。

吉利去年業績表現亮眼,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765,970輛,較前年大幅增長50.2%,淨利也大幅提升至51.7億元人民幣,較前年大增125.9%,是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增幅。據了解,今年吉利銷量目標為100萬輛,董事長李書福更曾稱,計畫在2020年進入全球汽車的前10強。

我們的看法:

第一、繼海航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的股東以後,吉利也買下一家歐洲銀行。
第二、吉利併購了瑞典的富豪汽車,而這次收購的對象是丹麥銀行,令人不禁有歐洲地緣政策考量的聯想。

第三、透過中國大陸實業來併購海外金融機構並非是最理想的選擇,四大銀行都未出手,可能是因為公營機構受到某到程度的限制。

第四、話說回來,四億美元就能買下一家銀行,實在很便宜,應該有助於吉利汽車未來在歐洲的市場及戰略布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