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9理事長的話
台積電
台積電繼五奈米先進製程投資建廠用地確定在台南科學園區後,三奈米製程仍以台灣為主,台積電強調以台灣為優先考量,除非用地不理想才會考慮到其他國家設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決定。
台積電預計二○一九年上半年進行五奈米的風險性試產,投資建廠用地已確定位於南科擴大計畫中,占地約四十公頃,今年初已通過環評。
美國總統川普在上任後,持續推動美國優先相關政策,包括製造業回流美國;台積電表示,確實美國有很多州都來跟該公司接觸,希望台積電去投資設廠,但台積電現階段仍以台灣為優先考量,主要是因台灣擁有完整供應鏈,一日生活圈方便工程師人力調度。
除了先前傳出的南科高雄園區路竹基地外;台積電指出,還有南科等多處正在評估中,現在選址以台灣為主,很感謝政府的協助,如果環境不理想,才會考慮到其他國家投資建廠。目前台積電在海外生產基地涵蓋美國、中國南京與上海、新加坡。
夏天到,用電量勢必攀升。台積電也指出,公司會盡量節能與配合限電措施,半導體廠需要完善與穩定的供電品質,也會預備臨時調度的電力來源,但是絕對不會也沒有能力自建電廠、運作建廠的計畫,如果政府能開放民營則是樂觀其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缺乏良好的供電,是台積電最大的風險。
第二、另外行政效率差,也是風險因素。
第三、站在投資風險考量,台積電沒有不考慮美國設廠的理由。
第四、台積電必須加強溝通,沒有人知道其南京30億美元投資計畫的進度為何。
郭台銘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13日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身分,出席對臺大捐贈的「臺大癌醫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新建工程動土典禮,會中,他對於癌醫中心的興建案一再被延遲吐露心聲,感嘆台灣的行政效率慘輸美國,「若沒有必要,他並不想回台。」
郭台銘早在2007年間,就大手筆捐出150億元予臺大醫學院,其中即包括原計畫於3年內成立癌症醫療中心;然癌醫中心目前僅完成約8成的建置進度,預計最快要到2018年底才能正式服務癌症病患,至於含括光子治療室、質子旋轉治療室及固定射束治療室的輻質中心,則預計要等到2021年才能全面啟用。
這一晃眼長達十年的時間,楊泮池從當年的臺大醫學院院長到現在已是臺大校長,郭台銘昨在致辭時忍不住吐露心聲,直言這段期間他心中不斷在想:「我們為什麼不能快一點?」郭董在現場語重心長地表示,最近旗下的永齡健康醫療團隊前往芝加哥考察了許多新技術,也看到美國的行政效率,相較下台灣真的差太多。
郭董並指出,過去因為受到很多繁瑣的公家機關行政程序所累,因此一再延遲癌醫中心的完工時間。由於日前郭台銘才因為呼應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製造議題,多次進出白宮會談,並吸引美國好幾個州都紛紛表態,歡迎鴻海赴美投資,因此相較於近期他赴美國談投資的經驗,他直批:「台灣的行政效率再不改善,真的輸美國非常非常的多」,他更進一步表示,「真的很想建設台灣」,但台灣的風氣與一切氛圍,讓他感嘆「如果沒有必要,儘量不想回台灣」,他最後只能說,「多說無益,做就是了。」
近年來,郭台銘引領的鴻海集團在國際上開疆闢土,不僅成功讓日本老牌家電集團、夏普重生,近日積極準備標購東芝半導體事業,日前又宣布在美國、中國等地大舉投資,而昨天在台灣公開活動,卻透露滿腔「無奈」,對比郭董在海外的生龍活虎,兩者有如天壤之別。
除郭董對台灣現況灰心,日前美國商會公布的白皮書,政府幾乎繳出「零分」成績單,企業界對台灣社會氛圍的惡化,已可用「心死」來形容。
我們的看法:
第一、郭董直言台灣效率慘輸美國,可謂一針見血。
第二、我們完全同意郭董最好不要回台投資,在台投資會有極大的風險。
第三、台灣有創新的人才,但缺乏創新的機制。
第四、過於民主造成民粹,這也是企業經常遇到的風險。
醫材市場
搶攻大陸執行「2025中國製造」計畫,由科技大老宣明智主導的互貴興業與陳瑞聰領軍的仁寶集團,13日簽訂授權製造合約,雙方將聯手布局醫材市場,第一個合作的三合一血糖機產品,要力拚「128」天神速取證,並於明年第二季上市銷售。
此合作協議是由仁寶集團旗下勤立生技提供關鍵零組件及技術指導,而互貴興業則由重慶子公司互貴科技負賣生產及申請執照,雙方共同生產血糖、膽固醇、尿酸等檢驗設備及耗材,專攻大陸內需市場。
從科技業轉戰生技業的宣明智,為了承接大陸「地氣」,從多年前與東莞政府合作「莞榕計畫」,號召晉弘、亞諾法、泰合等廠商在松山湖生技園區設立公司外,宣明智去年也與互貴興業,共同投資超過新台幣5,000萬,在重慶市水土高新園區,建置了一個符合大陸醫療器械法規的生產工廠,工廠佔地1千餘坪,作為外來醫療器材的合作生產基地。
宣明智說,此舉不但讓產品合法合規的在大陸生產,取得大陸生產資格,更得以加速取得大陸的上市許可,未來也可望挾著「made in china」的頭銜,跟著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前進海外市場。
宣明智表示,任何產業拚的都是速度,勤立開發的三合一血糖機符合「新、好、大陸沒有」的利基,如果生醫業依照過去排隊取證的方式可能要2∼3年,但透過互貴建立的平台,就可以省去至北京食品藥物監督管理總局(CFDA)排隊取證的時間、高額自建廠房的開銷,以及高額的註冊費用,這將是外國醫療器材廠商進入大陸市場的一扇大門,他有信心助勤立在「128」天內取證。
勤立總經理陳正達表示,該公司創立於1999年,開發的膽固醇、尿酸三合一產品,最大優勢是一分鐘內便可得數值,目前是以自創品牌BeneCheck行銷,該產品預計2017年年底在大陸完成臨床設計,並向中國CFDA提出送件申請,力拚明年第二季取證。
互貴興業執行長郭加泳表示,互貴3年來已投資超過1億元,在大陸建立完整的證、產、銷一條龍的服務鏈,這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不但提供廠商快速取證及生產的服務,同時也協助產品銷售出路的方向,開啟台產醫療器材進入大陸市場的新路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市場,值得鼓勵。
第二、瞄準中國大陸市場,結合技術和在地執照優勢,是本項目一特色。
第三、台商下一波生技的投資方向在中國大陸。
第四、未來投資需要有效結合技術、市場和資金,才能掌握速度。
東芝/海力士
日本「朝日新聞」週三報導,東芝半導體公司競標案傳出南韓SK海力士在最後關頭殺出,加入由美國私募基金KKR和官民基金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組成的團隊,形成「美日韓聯盟」,且總出價達到東芝要求的「超過2兆日圓」。
東芝半導體出售案競標團隊又出現新變化,報導指出,新的提案是成立特殊目的公司(SPC),由INCJ、DBJ和貝恩資本將出3000億日圓,東芝最多出1000億日圓,另外還有多個日本企業合出1400億日圓。
除SPC之外,SK海力士出資3000億日圓,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將融資4000億日圓,如此一來競標金額將可達到約2兆1000億日圓左右;光是美日聯盟加起來的出資金額,難與其他競標者競爭,有了SK海力士的加入,形成「美日韓聯盟」或許能重獲東芝的青睞。
「朝日新聞」昨日也曾報導,東芝原預定15日決定優先交涉對象,但因美日聯盟出現調整,將延後約1週左右決定,預計在28日的股東大會上做出說明。
另外,「每日新聞」報導,正在重建中的東芝可能無法在本月底前,向關東財務局提出2017年全年財報,主要因為長時間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調整後,仍無法獲得認可,預計將延後提交財報。東芝週三股價一度下跌6.13%,收在313日圓,跌3.95%。
若無法提出經會計師簽核的財報,東芝可向財務局申請延後提交,若允許遲交,東芝在新期限的8日內未提交,則股票將面臨下市;而如果遲交申請被退回,東芝必須在7月底前提出財報,否則同樣面臨下市命運。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已經出局,INCJ團隊後來居上。
第二、INCJ上次輸給鴻海,只好將夏普拱手讓給郭台銘。
第三、天底下沒有永遠的敵人,以前郭台銘是聯日以制韓,現在是韓日聯手,擠掉中國(鴻海)。
第四、看來日本人還是很在乎中國大陸未來取得日本的關鍵技術。
亞獅康
亞獅康-KY14日應櫃買中心規範,首開因IPO後股價跌幅過大召開重訊的紀錄。執行長傅勇叫屈表示,目前現金部位充足,將啟動四個2、3期新藥臨床,現在的股價並沒有反映公司價值。
傅勇強調,亞獅康全數原始股東100%皆已參與強制或自願集保,董事及經營團隊皆依法令規定將其持股提交集中保管1∼2年,大型及小型投資人也分別集保6個月及3個月,對於掛牌以來股價下跌,其實他已用個人名義進場買股票,只是自己不是有錢人,買的數量還未達必需公告的規定。
股價走勢讓人跌破眼鏡的亞獅康,原本經營團隊以旗下已有五項藥品及一項技術平台開發中,進度最快的varlitinib已取得美國FDA的IND申請核准,將啟動膽道癌全球樞紐臨床試驗(相當於三期臨床),最快2019年就有機會取得藥證上市的基本面,認為其掛牌價格應有88元水準,後來被承銷商砍價,最後以68.92元上櫃。
詎料該股在6/1上櫃後,不僅沒有蜜月行情,掛牌當日就以低價58元開出,當天跌幅就逾25%,相當於1.1萬張參與競拍的投資人全都賠錢,也導致信心崩潰,昨日股更摜殺至跌停,以44.55元作收,以掛牌價計算,其跌幅已達35.36%。
根據櫃買中心的上櫃核准函規範,新上櫃股在15天內,若股價跌破上櫃承銷價的7成,就必須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而開啟先例。
傅勇表示,公司近期並沒有任何業務及財務上的利空足以造成股價的劇烈波動,目前股價表現不佳,應是受新藥產業不好,市場信心不足影響,但這有助於籌碼沉澱,畢竟新藥本是一個需要長期投資的產業,短期內股價下跌不是壞事,希望投資人能長線觀察。
傅勇表示,亞獅康上半年已啟動ASLAN001(varlitinib)的膽道癌全球二期/三期樞紐臨床試驗、晚期或移轉性胃癌之全球樞紐試驗,下半年將啟動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二線合併化療之第二期臨床試驗,及ASLAN003用於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二期臨床試驗。
亞獅康指出,公司已有兩項授權轉出案取得收入,2016年營收3億7,300萬元,每股虧損為新台幣2.78元,至今年首季底為止帳上現金約為新台幣14億元,另外,今年5月的競拍與公開申購募得新台幣10億元資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生技股股價太高,估值有問題。
第二、亞獅康股價大跌,說明投資人並不認同。
第三、股價跌幅已超過三成,必須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可謂雪上加霜。
第四、台灣的問題是讓一般散戶去承受機構投資人的風險。
第五、一定有投資人,不管是承銷商或是創投,一上市就拋售股票,應該把這些人找出來,他們只想轉手賺價差。
台灣經濟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昨批評政府行政效率低,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14日主持股東會時表示,郭台銘的意見是可提供政府很好的參考,他個人認為,台灣唯一賴以生存的,是變成一個開放的經濟體,政府應該更鬆綁才對。
他說,台灣自豪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連同性結婚,台灣都能領先亞洲,很快地就能立法實現,但是經濟發展竟然不能同等開放自由,實在是「讓大家都很納悶的問題」。
蔡明忠認為,郭台銘的事業集團龐大、投資也更多元,富邦集團及台灣大不像鴻海那麼大,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碰到困難、只是對困難的感受沒像郭董那麼深而已。他想要建議的是「鬆綁是政府應該要走的路」。
另外,針對缺電議題,蔡明忠也直言,政府在綠電部分努力不夠,他舉德國為例,在家都能安裝太陽能板發電而且變成全民運動,並且獲得民眾普遍認同,關鍵就在德國政府在經濟、財政上給了很大的誘因,使得德國綠電政策變成全民運動。「政府若不拿很大決心出來獎勵、是很難的」。蔡明忠認為,政府目前規劃發展包括離岸風力等電力政策,並且將它納入新的基礎建設計畫中,全力推動,但是除了政府努力,也要帶入新的業者。
例如,購買綠電這件事,應該鼓勵更多企業用電大戶購買綠電,像台積電是全台最大用電企業,也是購入綠電最大的企業。而除了企業,他認為也應該思考如何把全民帶進來。
蔡明忠說,過去政府一直在民生供電訂價很低,現在「工業用電上漲是被民生用電綁架」。他認為政府若能鼓勵民眾自動自發是最好的事,最起碼整個綠電發展需要提出獎勵措施,也讓全民能有參與機會,能源問題才能獲得全民共識。
我們的看法:
第一、蔡董事長說得很對:台灣政治非常開放,但經濟卻不開放自由。
第二、台灣經濟管制太多,走的是社會主義路線,和中國大陸正好相反。
第三、富邦投資的電信和金融領域,都屬於過度管制的行業。
第四、政府效率是台灣經濟落後其他國家的關鍵。
安邦
近年在全球併購市場聲名大噪的中國企業安邦集團,14日凌晨突然公告,集團董事長吳小暉因個人因素不能履職。此一重大利空驚動市場,A股的「安邦概念股」昨開盤股價全部下挫,至上午盤收市,「安邦系」26家上市公司市值蒸發逾600億元人民幣(下同)。
證券時報網報導,昨日凌晨3點半,安邦保險發布聲明稱,該公司董事長吳小暉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已授權集團相關高管代為履行職務,集團經營狀況一切正常。
財經網稍早報導指出,上週五(6月9日)吳小暉被有關部門帶走,次日中國保監會相關人士即赴安邦集團開會,宣布吳小暉被帶走的消息,但具體原因並未詳細解釋。
受此消息衝擊,昨日上午盤收市,安邦概念股全面下跌,相關公司的市值共損失614.23億元。其中,安邦持股部分損失約38.62億元。據粗略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安邦共持有約26家A股公司。
據了解,吳小暉個人行事低調神祕,但過去3年來,安邦以黑馬之姿,一舉成為繼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之後的中國第3大保險集團,特別是其海外投資規模的激增,以及其龐大資金來源均引發市場關注,包括安邦先前以約20億美元收購美國紐約華爾道夫酒店,以及11.7億美元收購英國倫敦Heron大廈。
僅2015年1年,安邦的海外投資就高達1千億元。最新公佈的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安邦人壽總資產規模升至1.45兆元,其海外保險資產規模已首次超過中國國內保險資產。
事實上,今年4月底,中國財新傳媒發表名為「穿透安邦魔術」的深度報導,即引發外界對吳小暉可能涉事的猜想。該報導強調,安邦在2014年為滿足監管要求,透過101家公司的86名個人股東,一舉增資499億元,這些人均為吳小暉在浙江老家的親屬。安邦憑著循環出資放大資本,涉嫌利用自己控制的保險資金虛假注資。
該新聞刊出後,安邦隔日即以「決定起訴」為由,稱財新是出於自身經濟訴求對其攻擊抹黑;財新也不甘示弱,稱安邦說法是罔顧事實的構陷汙衊。但對照如今吳小暉被帶走,似乎坐實媒體當初的報導並非空穴來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安邦是去年大陸海外M&A最積極的民間業者。
第二、大陸的政治鬥爭已經趨近白熱化,這也是外資所擔憂的地方。
第三、這對台灣來說是一件好事,問題是我們一定要更開放才能吸引外資。
第四、台灣企業未來可以變成大陸企業海外併購的戰略夥伴。
復星國際
在全球併購市場頗具威名的大陸復星國際公司,透過旗下子公司復星黃金控股,提出每股0.4085英鎊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的祖母綠礦商Gemfields,報價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高出15%。
在香港上市的復星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國際),是大陸最大的民營綜合企業控股公司之一。近3個月來,股價表現平穩,大致在11.5至12.5港元區間震盪,14日收盤股價為12.6港元,上漲0.1港元,漲幅0.8%。
路透昨日報導,復星國際加入競標有色寶石礦商Gemfields Plc的行列,開出2.25億英鎊的價格。Gemfields旗下擁有珠寶品牌「法貝熱」(Faberge)。Gemfields已收到大股東Pallinghurst
Resources的買斷收購價格。
復星國際指出,Gemfields在全球祖母綠及紅寶石生產,占有主導地位,並擁有強勁消費品牌,具有持續發展頂尖寶石礦商的絕佳機會。
復星國際旗下的復星黃金已提出以每股0.4085英鎊收購Gemfields,與本周二收盤價0.355英鎊相比,溢價幅度為15.1%,也高於Gemfield大股東Pallinghurst在5月份提出的0.385英鎊收購報價。
另外,有消息指出,復星國際也有意向澳洲最大的能源零售業者Origin收購油氣資產,價值約15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復星的投資範圍很廣泛,現在又跨入礦業。
第二、這是一個消費品牌,可以滿足中國大陸有錢人的需求。
第三、這種奢侈品的交易,通常存在不少風險。
第四、除非價格特別好,否則整筆交易的時間不是特別對。
萊迪思
近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實力大增,已成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盯上的重點目標。如今傳出,中資對美國晶片製造商萊迪思半導體(Lattice
Semiconductor)的收購案,可能在CFIUS擋關下告吹。
騰訊科技15日報導,經過了5個月審查後,CFIUS最快將在本周決定「峽谷橋樑資本夥伴」基金(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提出的13億美元收購萊迪思的交易,會否給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為監管文件顯示,Canyon Bridge雖是設立在美國矽谷的私募公司,但其得到了中國資金的支持。
另外,本次提出收購萊斯迪的Canyon Bridge,其幾名合夥人多來自於中國國有的私募股權公司「國新基金」,創始合夥人周斌就是國新基金前董事總經理。
報導稱,對於中資資本在美國半導體和晶片領域的收購,近年CFIUS開始採取較為強硬的態度,讓中資對萊迪思的收購案充滿較大變數。去年12月,超過20位的美國國會議員曾致函前財長李烏(Jack Lew),以該交易可能擾亂美國軍方供應鏈的安全顧慮為由,要求阻止收購萊迪思的交易。
總部位於奧勒岡州波特蘭的萊迪思,為全球第2大的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業者,公司生產通訊用晶片,可廣泛應用於汽車、電腦、行動裝置。譬如,蘋果iPhone7就被發現也搭載萊迪思FPGA晶片。
按照先前CFIUS的國會年度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國安審查對象,2012年至2014年審查的外企收購案中,以累計68件的中資審查件數為最高的紀錄,已連續3年超越其他國家,幾乎占總量的20%。
僅在2016年,CFIUS就否決了包括中資收購快捷半導體(Fairchild)、威騰電子(WD),以及德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愛思強(Aixtron)美國業務等多起的案件。
據了解,近幾年中國政府大力扶持自身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並鼓勵企業進行海外收購,因此自從萊迪思釋出有意出售的消息後,就吸引中資買家的興趣。2016年4月,中國紫光集團曾經申報收購了萊迪思6%股份,成為重要股東。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透過PE型式,對美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收購
第二、峽谷指標資本是一家SPV特殊目的公司,背後還是國有資本。
第三、未來大陸國有資本,不論是策略或財務投資者,可能都會被美國政府封殺。
第四、台灣業者可以取代中資,作為新的資源整合者。
東芝/郭台銘
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股權標售案即將拍板,最後一刻傳出日本經濟產業省主導日美韓大聯盟搶標,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出面認為這場標案不公平,指經產省實質主導一切,且違反國際間競標規則,甚至嗆聲未來法庭見。日本經產省昨天僅表示,沒有評論。
多家日媒先後引述經產省內部消息證實,經產省主導日美韓大聯盟,透過成立特別目的公司(SPC)搶標,出資者包括東芝、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日本政策投資銀行與多家日本企業、美國貝恩資本(Bain Capital LLC)、美國私募基金KKR,也邀了韓國SK海力士加入。原本傳出東芝擬十五日敲定買家,也礙於經產省步局尚未完成,被迫延後。
至於東芝合夥夥伴美國威騰電子公司(WD),雖希望加盟日本政府籌組的日美聯盟,因不在經產省布局的框架中,已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停止出售案;此外,威騰五月也向國際仲裁法院申請中止的仲裁,成為東芝記憶體出售的變數。
日本政府擔憂東芝記憶體股權出售後,可能導致東芝擁有的半導體關鍵技術外流,參與搶標,在各競爭者似乎特別針對鴻海。郭台銘連日接受日媒專訪,對經產省不滿愈來愈明顯。
十五日出刊的每日新聞刊載郭台銘專訪,表示自己只是單純布局中國這個大市場,沒從中國政府拿過一分錢。他批評標售過程實質上都是經產省主導,並不公平。
郭台銘表示,經產省主管的產業革新機構未參與前二輪競標,看到各方提案才中途參戰,違反國際競標原則。經產省甚至向蘋果傳達「鴻海沒有機會,不需與他們聯手」,企圖影響雙方關係,這種做法前所未聞,未來在法庭相見也不奇怪。
郭台銘也再向東芝喊話,鴻海與夏普出資比重可下修到四成以下,也盼東芝出資可達百分之十五,若能入主將致力投資研發,趕上世界第一的韓國三星電子,絕不會將技術洩漏給對手,日本絕對能繼續保有最高階的尖端技術。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經產省盡一切可能要將鴻海排除在外。
第二、講白了,鴻海被認定是中資,就是不讓其參與。
第三、郭董上次大刀闊斧整頓夏普,可能得罪了日本人。
第四、有一點郭董倒是說對了,每一家PE都有中資的資金,唯獨他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