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阿里亞馬遜,中國金改,銀行+互聯網,台達電晶睿,華星光電,中資HERE,獨角獸企業,投資台灣,東芝,晶電,陸資英晶片廠

2017.10.02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_阿里亞馬遜,中國金改,銀行+互聯網,台達電晶睿,華星光電,中資HERE,獨角獸企業,投資台灣,東芝,晶電,陸資英晶片廠
阿里/亞馬遜

今年以來,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的股價扶搖直上,即將趕上全球電商之首亞馬遜,兩家企業2個月前市值尚相差千億美元,目前差距已不足100億美元,可見阿里巴巴追趕腳步之快速。

第一財經報導,今年阿里巴巴股價由88美元倍增至180美元,市值已突破4千億美元,進入全球市值前10大企業之列。截至上周五(22日)收盤,亞馬遜市值4,565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4,507億美元,兩者差距僅有1.3%。

中國經營報報導,隨著阿里巴巴股價快速飆漲,該公司已成為分析機構的新寵兒,其受重視的程度更甚於亞馬遜。華爾街研究阿里巴巴的機構暴增,當前已有47家分析機構研究阿里巴巴,且當中無人給出「賣出」評等;與之相對,研究亞馬遜的分析機構有44家,其中一家給了「賣出」評等。

美國投資機構MKM Partners報告指出,因有著強勁流量增長、廣告擴張潛力和迅速開發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步伐,阿里巴巴可謂大型互聯網公司中基本面最好。報導也引述中國電商協會中一位專家分析,投資機構買的是未來的盈利能力,雖然亞馬遜營收規模更大,但阿里巴巴立基於消費能力強悍的大陸市場,盈利能力更健康。

雖然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多次表示,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並非同一類型的公司,但兩者在東西世界電商、雲端領域的統治地位難免使人相互比較。

對於雙方根基業務電商,當下主戰場已轉移至人口激增的東南亞、印度市場。阿里巴巴收購Lazada等當地電商,更在多國投資支付業務。亞馬遜進入新加坡、印度市場,憑藉送貨速度大打閃電戰。

雲端市場則被視為雙方下一個主戰場,亞馬遜的AWS無疑是全球霸主,但立基於大陸市場的阿里雲更以96%的高成長營收緊起直追,逐漸有和AWS、微軟、Google雲端三強較勁的趨勢。
新零售業務阿里巴巴更可謂行業先行者,今年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引起轟動,而阿里巴巴已在去年投資盒馬鮮生開始布局,更陸續投資三江購物、聯手百聯集團等。美國分析機構TheStreet報告指出,在新零售領域,應稱呼亞馬遜為美國的阿里巴巴。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現在的態勢,阿里在年底以前,市值應該可以超過亞馬遜。
第二、關鍵是歐美大型基金已經開始研究阿里了。

第三、阿里的本益比不到40倍,比起亞馬遜的180倍要低得多。

第四、中國電商市場的增長潛力也超過美國。

第五、在三年之內,這兩家公司股價都有可能翻一倍,彼此都在推O2O

中國金改

大陸集結各財經專家,近日發布描繪金融開放願景的《2017徑山報告》,其中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長朱雋認為,大陸需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開放,引入更多外部競爭改革金融體制,更應增加匯率靈活性,讓匯率變化更多由市場機制決定,並建立宏觀、微觀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進而達到穩健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開放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來看,進行匯率改革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點,主要在於過去一直努力消除的單邊貶值預期已經解除。

新浪網報導,該報告內容指出,金融業對外開放應該遵循三大原則。第一是繼續維持擴大金融業開放、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減少資本管制的「三駕馬車」方向。第二則是持續秉持以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為核心的金融業開放,並在開放同時確保做好風險防範、監管能力同步跟進。

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籌畫的《2017徑山報告》主題為「積極、穩健地推進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共分7個章節。這也是大手筆囊括人行官員、IMF前官員,以及來自各大學校、機構知名學者,首度就大陸金融開放議題進行全面的深度探討。

報告說明,雖然大陸從加入WTO以來,金融業市場與機構的開放程度提升,但對外開放程度仍然不足,例如外資金融機構市占率始終低迷,且在持股比例、業務範圍對外資也有諸多限制。但由於金融業本質是競爭性行業,該報告更強調,只有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才能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競爭力,從根本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報告提及,整體來看,短期內金融面可開放的包含放開外資機構持股比例與業務限制;會計審計盡可能與國際接軌,同時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序實現資本帳兌換。

另從商業和貨幣政策體系來看,IMF前副總裁朱民認為,債券市場是大陸重要的金融開放切入點,因為債券市場是形成貨幣政策、基準利率的基礎市場,對大陸來說,債券市場國際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金改值得台灣主管機關重視,這和金融市場國際化和自由化有密切關係。
第二、中國大陸正在積極推動金融業的開放,台灣卻在研究如何加強管制。

第三、人民幣在10年之內一定會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

第四、這次金改關鍵精神是「推進金融業開放,減少資本管制」。

第五、台灣需要有更開放、更國際化的金融願景,才能維持競爭力。

銀行+互聯網

上海證券報25日報導,中國銀行宣布與騰訊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定」,中銀香港同時與騰訊簽署合作協定,以推動雙方金融合作和創新的更進一步發展。中行攜手騰訊,讓外界注意到大陸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積極尋求結盟,以應對科技與金融整合的大趨勢。

華爾街見聞報導,今年6月,「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已正式掛牌成立,雙方合作重點在於雲端運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希望能共建普惠金融、雲端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在此之前,大陸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另外三家: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也在過去幾個月陸續與各家網路公司完成結盟。

建設銀行今年3月就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定。依據協議,螞蟻金服將協助建設銀行推進信用卡線上開卡業務。三方還將推進線下線上通路業務合作、電子支付業務合作等。未來,還計畫實現二維碼支付互認、支付寶將支持建行手機銀行App支付。

工商銀行則是在6月與京東金融集團簽署金融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除將在金融科技、零售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信貸、資產管理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還將合作開發新的服務模式或創新產品。雙方並就京東集團與工行在物流及電商領域合作進行探討。

同樣在6月,農業銀行也與百度簽署框架性合作協定,同時揭牌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共建「金融大腦」,在精準行銷、客戶信用評價、風險監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方向探索具體應用,並在金融產品和通路使用者等領域展開合作。

對於四大行和四大互聯網公司的結盟,北京商報指出,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於數據與技術,這部分也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相對劣勢,雙方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

經濟觀察網引述分析,傳統上銀行增加實體網點、自助銀行和社區銀行成本較高,又受到線上互聯網企業的挑戰分流客戶,在「腹背受敵」下不得不另謀出路。

大陸互聯網巨頭對於與銀行結盟也十分熱衷。據統計,迄今,BATJ與銀行間的戰略合作已超過20起,其中,阿里巴巴已與十家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騰訊和百度則分別與七家、六家銀行建立戰略合作。京東速度相對較慢,目前則只與中國工商銀行、興業銀行達成合作協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四大銀行和BAT緊密戰略合作,是Fintech發展的里程碑。
第二、這就像O2O」,代表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第三、大陸的銀行掌握太多資源,因此新經濟的企業一定要和銀行合作。

第四、台灣尚未進展到這個階段,因為缺乏類似阿里巴巴具有實力的新經濟互聯網企業。

台達電/晶睿

台達電子(230826日宣布,公開收購晶睿股權屆滿達成,總計收購4,026萬股,占晶睿目前流通在外股數49.22%,台達可望強化在樓宇自動化布局。

台達電在上個月8日宣布以每股98元收購晶睿55%股權,預計收購量4,499萬股,最低收購數量2,863萬股,占晶睿在外流通股數35%,台達電上周五先行公告已達成最低收購門檻35%,昨天公告最後收購總股數為4026萬股,占晶睿在外流通股數49.22%

台達電因應全球市場的快速變化以及強化台達的成長動能,極透過併購方式,提升競爭力。台達電主管表示,樓宇自動化是全球具高度發展潛力的產業,也是台達未來業務發展的成長動能之一。安全監控是樓宇自動化的一環,其應用領域更可延伸到智慧城市。

晶睿深耕安控領域17年的影音整合技術,並因應物聯網趨勢,積極發展智慧影像分析方案,進而提供大數據資訊。此次公開收購達成,將可結合雙方在技術與市場上競爭優勢,發揮綜效。

晶睿是安全監控解決方案領導品牌,高度注重技術與研發,近年朝向解決方案與品牌市場發展,一旦結合台達電的整體實力,將可從多面向為晶睿帶來助益,進而提升股東權益。

在產品方面,雙方可共同開發創新解決方案,擴大產品及解決方案應用;在市場面,可加速業務拓展;在生產面,可擴大採購規模,提升議價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次公開收購收購到了49.22%股權,基本上相當成功。
第二、目標55%,最低收購數量是35%49%算是很理想。

第三、台達電是台灣少數不斷在往新經濟領域有系統布局的企業,而且經常透過併購手段。

第四、晶睿專長在「安全監控」,但台達電的樓宇自動化可以互相結合。

華星光電

大陸第二大面板廠、華星光電放棄分拆獨立上市計畫,其母公司TCL集團公告,增持華星光電10.04%股權。交易完成後,TCL集團對華星光電直接持股將達 85.71%。大陸媒體稱,TCL後續還將繼續回購華星光電剩餘股權。

華星光電由TCL集團與深圳市政府旗下的深超科技於200911月共同設立,最初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0億元,TCL與深超科技分別認購50%。經過多次增資和股權轉讓,華星光電註冊資本達到人民幣183.42億元,深超科技退出,TCL持股比率達到75.67%

華星光電目前擁有兩條8.5LCD生產線,一條6LTPS生產線,並且正在興建第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以及中國第一條六代柔性OLED生產線,是大陸重要的面板廠。

近年來,華星光電業績增長迅速,對於TCL 集團的營收,尤其是獲利貢獻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由於面板廠投資金額龐大,華星光電的融資需求也日益殷切,過去TCL集團一直有意單獨分拆華星光電上市。

《財新網》報導,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近日受訪時表示,受制於大陸資本市場監管規則的限制,將華星光電在A股分拆上市的計畫受阻。報導稱,本次增持可視為華星光電獨立上市計畫宣告終止,TCL集團將成為華星光電的融資平台。

李東生透露,未來TCL集團將主要從事以面板為主的B2B業務,香港上市公司經營以電視、手機業務為主的B2C業務。

TCL是大陸第四大家電集團,但與美的、海爾、格力仍存在不小的差距。TCL集團共有五家上市公司。TCL集團整體在深圳A股上市;三家控股公司TCL 多媒體電子、通力電子、華顯光電在香港上市。

TCL表示,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將得到增強,也有助於有助於加強對華星光電經營的各方面支持,提高業務的執行效率,並在此基礎上深化部署在液晶面板產品領域的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新浪科技指出,TCL集團將繼續回購華星光電剩餘股權,至100%持股華星光電。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星光電太賺錢,TCL本業不怎麼賺錢,因此不分拆對TCL集團比較有利。
第二、華星光電當年一口氣挖角台灣群創200人,才有今天。

第三、大陸證監會對分拆上市管制嚴格,台灣上市公司夢想T+A,兩邊都上市,是不實際作法。

第四、未來電視布局只有郭台銘充分掌握,他現在在廣州増城的投資以及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布局,都和電視面板有關。

中資/HERE

中資收購歐洲企業又踢到鐵板!以北京數位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科技(Navlnfo)為首的中國買家,已取消收購歐洲同業HERE Technologies股權的交易案,因為未能取得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批准。這是CFIUS再度以國家安全為由,封殺中國企業的收購案。

四維圖新科技聲明指出,該公司與中國網路巨擘騰訊、新加坡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因為無法取得CFIUS批准,因此取消收購HERE十%股權的計畫。

由於HERE在芝加哥有營運據點,所以CFIUS有權審核這宗交易。

HERE原是諾基亞旗下的電子地圖部門,二一五年八月被奧迪、寶馬及戴姆勒汽車合資二十八億歐元(約九九五億台幣)買下,三大車商持有HERE同樣的股權。四維圖新科技等三方買家去年十二月宣布,向三大車商收購HERE十%股權,並於今年一月獲得德國反壟斷機構批准。

HERE正在為行動定位服務和自駕車研發3D地圖,希望能與Google的自駕車一較高下。除了芝加哥之外,HERE在柏林和孟買也有營運據點。

HERE在聲明中指出:「在CFIUS進行審查之後,交易方做出這樣的決定,因為無法取得能讓交易持續下去的可行方法。」

對於中國致力發展半導體技術,美國政府有所疑慮,因為這讓北京當局取得商業和軍事應用的技術;此外,美國政府也擔憂中國可因此取得美國公民個資和金融網絡資料。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稍早才接受CFIUS建議,否決中國政府支持的私募基金峽谷橋梁以十三億美元收購美國可編程式大廠萊迪思的交易案;去年十二月,前總統歐巴馬也以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為由,否決福建宏芯投資基金以逾七億美元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愛斯強。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現在對於中資收購科技企業,都採負面的態度,嚴格管控。
第二、HERE是歐洲公司,但也有部分美國業務。

第三、這次併購雖然有Tencent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有名的機構共同投資,但仍然遭到封殺。

第四、雖然這次只有買10%股權,卻仍然被否決。

第五、最近被美國政府拒絕的例子是Canyon Bridge13億美元收購美國上市IC設計公司萊迪思。

第六、台灣企業應該掌握這個時機,成為新的併購者。

獨角獸企業

美國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公布最新「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總計214家企業上榜、以電商企業最多。以排名看,前10名中,有6家美國企業,其餘4家皆為大陸企業,分別是滴滴出行、小米、陸金所及新美大。

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但未上市的新興創業公司。

第一財經報導,榜單顯示,大陸是擁有獨角獸企業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在上榜的214家企業中,大陸占據了55家。

以排名看,前10名中,大陸叫車平台滴滴出行以500億美元的估值奪得第2,僅次於估值680億美元的Uber。小米以460億美元的估值榮登第3。金融資產交易公司陸金所估值185億美元,位居第8O2O(線上帶動線下營銷)平台美團網與大眾點評網整併後的新美大,估值為180億美元,排在第9位。

此外,今日頭條、大陸2大共享單車公司摩拜及ofo、蔚來汽車等公司今年新晉入圍。

而在本次榜單中,電商領域誕生了最多的獨角獸企業,其次是互聯網軟體服務和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

中國新聞網報導,獨角獸公司被視為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向標,代表著科技轉化為市場應用的活躍程度,它們主要出現在高科技領域,互聯網領域尤為活躍。從行業分布上看,大陸共有16個大行業誕生了獨角獸公司。其中,電子商務、金融、文化娛樂行業在數量上分列前3,占了總數的46%。

另據CB Insights測算,要想成長為獨角獸公司平均需花費6年,至少需要9,500萬美元的融資來幫助自己成長,不過,這個平均成長時間在大陸正逐步縮短。2015年以來,受到政策扶持、資本規模大幅增加、互聯網蓬勃發展等利好因素推動,一批大陸創業公司正快速壯大。
稍早,由風投顧問公司德勤和投中資訊聯合發布的「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稱,未來幾年,大陸將在企業服務、醫療、汽車、交通、消費者升級、物聯網等領域出現更多的獨角獸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在新經濟領域有越來越多獨角獸企業,漸漸追上美國。
第二、大陸互聯網有7億使用者,市場潛力龐大。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成為獨角獸企業,要比在美國快得多。

第四、這些企業大部分屬於電商和軟體服務領域,這正好也是台灣最弱的地方。

投資台灣

行政院今天召開首次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盼能找出問題、改善投資,身為幕僚單位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昨天直指,經濟部招商投資服務中心未百分之百發揮功能,會中將檢討並強化。

首場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今登場,將討論三重點,分別是台灣整體投資狀況及分析、經濟部國營事業重大投資計畫盤點情形,以及經濟部招商投資服務中心服務現況。

政府亟欲招攬外商來台投資,但陳美伶表示,國發會拜會的外國商會多指出同樣問題,我國對外招商「比較被動」,其他國家包含中國大陸,招商都非常主動,甚至有外商舉例,才打一通電話問問看,對方就持續用電子郵件等方式追蹤進度,展現的態度就是「一定要請他去投資」。

經濟部對此回應說,對於國外招商業務,是由投資處及工業局等相關單位,針對潛在投資案源,以個別接洽或組團赴國外招商。招商投資服務中心則是針對已有計畫來台投資的廠商,由專案經理提供專案專人專責全程服務,同時也拜訪各國在台商會、駐台單位,及在台外商等,宣介中心服務功能及鼓勵來台或繼續在台投資。

首次專案會議會請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報告招商投資服務中心的服務現況,進一步討論改進之道,希望招商投資服務中心能在既有基礎上、再強化功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行政院推動加速投資台灣,是正確的作法。
第二、我們不懂為何要提「加速」,重點不是速度,而是根本沒有人想投資。

第三、政府必須解決投資環境不佳的根本問題,比如說五缺六失。

第四、台灣一定要和中國大陸相連結,以此作為招商引資賣點,光看台灣是沒有價值的。因此兩岸關係一定要改善。

東芝

東芝28日宣布,已與以美國投資基金貝恩主導的「美日韓聯盟」簽約,讓渡了東芝半導體子公司「東芝記憶體(TMC)」的所有股權。東芝與HOYA的日本股東握有東芝記憶體過半的議決權。

「東芝記憶體(TMC)」的售價為2兆日圓(約台幣5437億元),除了美日韓聯盟組成的新公司之外,東芝再出資3505億日圓、貝恩出資2120億日圓、日商HOYA出資270億日圓、南韓半導體大廠海力士出資3590億日圓、蘋果、戴爾(Dell)、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金士頓科技(Kingston Technology)等4家美國科技企業出資4155億日圓。

東芝和HOYA取得過半的議決權,蘋果等美國企業取得沒有議決權的優先股,海力士持有轉換公司債,今後10年內無法取得15%的議決權,也無法取得東芝記憶體的機密情報。此外,還向三井住友、瑞穗、三菱東京UFJ銀行等東芝主要往來銀行融資了6000億日圓。

有關東芝持有之議決權,也將賦予將來考慮投資TMC的產業革新機構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行使權力。東芝因出售「東芝記憶體」而被美國合作方威騰電子聲請國際仲裁,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和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將等仲裁結束後才出資,日本勢力未來仍將持有東芝記憶體的過半議決權。

東芝說明指出,仲裁案要等1年以上才有最終結果,威騰電子10月中將聲請要求東芝暫停出售手續的假處分,即使假處分成立,只要股權讓渡不被要求中止,仍將依據股權讓渡契約進行股權讓渡。

東芝記憶體還將接受各國反壟斷法的審查,中國通常要花69個月時間,因此可能要等到明年4月以後才能完成出售。東芝記憶體出售後,將以貝恩及東芝記憶體目前的經營團隊為主繼續營運。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若東芝和威騰電子一直無法和解,使得股權無法讓渡時,東芝可能被要求支付威騰電子損害賠償。若此糾紛沉靜下來的話,東芝記憶體計畫3年後首次公開發行新股(IPO)。

東芝預定1024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東芝記憶體出售案可望獲得股東的認可,預估股東資本可獲得7400億日圓的改善。因核電廠事業造成巨額虧損的東芝,總算踏出經營重建的第一步。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關鍵是未來東芝的主導權仍然在日本人手上。
第二、郭台銘沒有看透日本人的心機,難怪會出局。

第三、日本人願意把夏普賣給鴻海,但卻留一手要主導東芝,說明東芝半導體一定非常有技術含量。

第四、但也有可能郭董強力的改革作風嚇到了日本人。雖然夏普改革成功,但日本人很沒有面子。

晶電

三安光電近幾年來在台灣LED產業不斷出狠招,從大量挖角、入股、到削價競爭,隨著27日出清晶電持股,畫上句點。

對照三安目前陷入欺騙補助款、台幹離職潮等蠟燭兩頭燒的局面,晶電則是有如浴火鳳凰,走出價格戰的陰霾,往更高技術和應用發展。這樣的結局也不令人意外。

三安昨天公告完全出清晶電的持股,外界用三安「套現」12億元來看,但這是一個逾四年虧損達五成的投資,就在LED產業轉折,稍見曙光之際,三安為何要急著處分晶電持股?

中國將LED產業列入十一五計畫後,大力補貼上游磊晶廠,每一台機台補助1千萬人民幣,造就三安快速崛起,在廈門、蕪湖都有廠房,就是缺乏光電人才。三安曾挖角晶電百人團隊,三安的研發高層來自晶電,所幸晶電也發展了一套避免技術外流的平台機制,使得三安無法挖走核心技術。

發展至今,三安唯一的影響力就是在藍光的價格破壞,這是來自於政府的補助,然而沒有深耕的研發和技術,致使中國最大的LED封裝廠木林森至今還是採購晶電的晶片,即使從晶電挖來的紅光技術,也只能應用在較低階的產品,對於車載和3D感測等高階應用,在業界仍沒有取得信賴感。更別說未來LED當紅的Mini LEDMicro LEDVCSEL等應用,三安和晶電交手至今,晶電靠技術底子勝出。

而在今年7月中國落馬的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被起底在安徽省省長期間,涉及福建上市公司三安光電的相關違法違紀行為。涉及的政府補助額高達逾人民幣30億元,這個騙補行為已導致三安董事長林秀成交棒,影響的機台達55台,且在LED產業停止補助後,三安也朝向發展有政府補助的砷化鎵產業,曾經一度要合併台灣的環宇-KY,但遭到美國政府否決。

外界認為三安出清晶電持股,晶電在未來的發展不再盲剌在背,對於晶電的股價算是中性偏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安當年併購璨圓,後來璨圓又併給了晶電。
第二、三安當年大量挖角晶電人才,對晶電造成某種程度影響。

第三、但是台灣主管機關對三安設下許多限制,也算是歧視性不平等條約,並不妥當,簡單說就是限制陸資作為戰略投資人,但陸資來台絕不可能純粹財務投資。

第四、兩岸產業的合作,從這個案子開始,急速走下坡,信任完全沒有了。

陸資/英晶片廠

有陸資背景的凱橋資本(Canyon Bridge)日前計畫併購美國萊迪思(Lattice)半導體,但遭到美國總統川普否決,如今又找到新的標的,這次是家英國晶片設計公司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PLC,收購價為5.5億英鎊(約合7.422億美元)。

據業界分析,如果收購成功,那麼對大陸的相關產業發展(手機,以及電視與機上盒等廠商)應該可以起帶頭作用。為減輕英國有關部門對該交易的可能擔憂,凱橋資本指出,將保留Imagination的英國總部,沒有裁員或調整管理層的計畫。

據路透等媒體報導,凱橋資本部分資金來自大陸中央政府,與大陸的太空計畫擁有間接關係,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基於國安理由,禁止該私募基金收購萊迪思半導體。這是20多年來,美國總統基於「國家安全」理由,下令禁止出售美國公司給國外企業的第四起案例。

凱橋資本日前表示,將以全現金方式收購Imagination,收購價為每股182便士,較該公司上周五收盤價溢價42%Imagination規模不大,但曾經是蘋果公司的重要供應商。
Imagination本身並不製造晶片。該公司曾為蘋果公司供應圖形處理晶片,這些晶片負責運行智慧手機和電腦的視頻和動畫。但4月時,該公司曾指出,蘋果公司將停止在其設備上使用Imagination的技術,導致股價大跌。

據指出,蘋果公司還挖走了Imagination大量的研發人員,主要是想發展自己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交易不包括Imagination的美國嵌入式處理器業務子公司MIPSImagination將以6500萬美元將這部分業務出售給總部位於加州的Tallwood Venture Capital。把這一美國業務排除在此次收購之外,有助於避開美國政府對外資的審查。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繼ARM之後,第二家被陸資買下的英國半導體相關企業。
第二、凱橋資本背景及資金實力很強,買萊迪思不成後,馬上轉向轉頭歐洲。

第三、這次資金大部分來自大陸中央政府,說明陸資企圖併購全球半導體企業的決心。

第四、Imagination原先供應給蘋果,但今年初失去這個大客戶後,股價大跌,正好給陸資撿了便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