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鴻海規定員工看AI高中教科書》想增加職場身價,為何讀MBA已經不吃香了?

鴻海規定員工看AI高中教科書》想增加職場身價,為何讀MBA已經不吃香了?

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遷、知識爆炸的時代,以往我們從學校取得的知識,現在很多已不適用,必須要重新學習。

3、40年前,你所選擇的學科,可能決定你未來命運和事業成就。但過去「學校」的價值超過「學科」,所以有些人選校不選系,無論如何也要進入台大,會填寫一些分數較低的科系如地理系和大氣科學系,也有人進入政大念阿拉伯語文系,這些人當年畢業後找工作都比較辛苦,很難學以致用。

但是風水輪流轉,現在的情形和以往大不相同。由於全球暖化,今年上半年地球像火燒,熱的不得了,多處地方發生極端乾旱、森林大火,並有暴雨及洪水,全球好像世界末日來臨。我相信未來大氣科學將會變得非常重要,而地理系由於全球水土保持破壞,也會受到重視。


另一方面,由於伊斯蘭文明興起,中東在全世界扮演關鍵角色,不管是創造財富或帶來戰爭,因此懂阿拉伯語的人很吃香,特別是現在中國力推「一帶一路」,還可以協助東西連結。此外還有韓語系,以前我不知道學這個有什麼用,不過當然我大錯特錯。

工程一直都是熱門領域, 40年前,台大工程學科排名的順序是電機、機械、化工、土木。後來由於電腦興起,資訊系變得很熱門,現在台大工程學科類的排名是電機、資工、材料、化工、機械、海洋、土木,未來AI應該會獨領風騷。

其實今天學習要有「全球觀」,即是在台灣沒有市場,並不代表全球沒有機會,以土木為例,一帶一路周邊國家、東南亞都在大興土木,中國許多城市也拚命蓋高樓,所以台灣有不少建築師都去中國發展。

選擇科系有點像投資未來,你不僅要有全球視野,還需懂得「趨勢」。我突然有點同情台灣的年輕人,因為我們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和世界脫節。

今天引領全球科技發展、企圖心最強烈的絕對屬中國。台灣現在突然開始重視AI,但足足比中國晚了1-2年。中國現在是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但台灣在這一塊卻相對空白。兩岸關係不佳,而且在學術領域缺乏交流,對台灣傷害很大。

未來知識發展太迅速,而且相互融合,因此「跨界」學習能力很重要。一個人只懂一項專業,相對一個懂三項專業而且能連結整合的人,後者更有價值。

未來是「智慧+」的時代,每一門行業都會智慧化,比如說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農業。AI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的知識,但即使你AI技術很強,也必須懂各個行業,因為未來趨勢是「智慧行業化」、或「行業智慧化」,因此能把「智慧」和「行業」跨界連結的人最有價值。

20年前,MBA很吃香,可以增加個人職場身價,最流行的組合是大學先有某個專業如電機,然後再念企管碩士。但今天MBA已不值錢了,有AI知識絕對比MBA更有用,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培養AI基本概念。

問題是什麼?學校已無法完整的提供AI相關知識,現在科技發展速度太快,一般老師的訓練都來自於30年前PC時代,所謂的AI、互聯網、大數據卻是近5年的事情。科技大廠如亞馬遜設有自己的學校,說明傳播知識比賣產品更重要。

對於個人來說,「網路學習」和「社會學習」變得很關鍵,甚至要「終身學習」,才不會遭到時代淘汰。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了推動無人工廠,在中國要求每個員工都要讀一本「人工智能基礎」,這已被列為中國的高中教材。創新工場李開復也推出AI速成班,只要6周時間就能訓練出掌握AI先進工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現在很多信息和知識網上都有,根本不需透過學校取得,重點是收集、消化、整理、整合,未來一個人的知識來自於學校的部分可能連百分之十都不到。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最近修改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南亞,恐怕將徒勞無功。我們應了解這是否是全球主流觀點?如果不是,台灣學子有了錯誤的觀念,將來反而會在國際舞台上到處碰壁,如同東奧正名事件一樣。

對教歷史的老師來說,這是創業的好機會,「中國史」將大行其道。這就像如果你要去美國留學,一定要補習,不能只靠教科書的英文知識。現在台灣那麼多年輕人想赴陸留學,如果觀念不對,將來恐怕會被扣上「台獨」的帽子,我預期未來大陸有可能把「中國史」列為台灣學生的入學考試科目。

週末讀了李開復的《AI新世界 - 中國、矽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領全球發展》,很有感觸。李開復是中國網路知名度最高的台灣人,但他全書分析AI沒有一處提到台灣,反而在他回憶罹癌過程時才講到台灣。這說明台灣在未來科技上遠落後後中美,但也代表我們的「人性價值」遠超過「人工價值」。

什麼才是「台灣價值」?世界自有定論,這是沒有辦法造假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