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素肉,日本電產,蘇寧&家樂福,IPO,比特幣,艾伯維&愛力根,雙子星,武漢弘芯,私募基金,5G生態系


2019.07.01_理事長的話_素肉,日本電產,蘇寧&家樂福,IPO,比特幣,艾伯維&愛力根,雙子星,武漢弘芯,私募基金,5G生態系
素肉

美中貿易戰最近一個月隔洋交火,震盪美股之際,有一檔股票倒是像它商標裡披了披風的公牛一樣一飛衝天,掛牌一個多月,股價暴漲逾500%,連最樂觀的分析師也料想不到。

這家名為Beyond Meat的公司公布第1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15%,也成為助漲的一大動力。

創辦人布朗(Ethan Brown)吃素長達16年,他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談到成立Beyond Meat的動機時,列出食用動物肉的四大問題,首先,「無法維持牲口的數量,這是全球皆然的問題」;其次是食用紅肉和加工肉、容易導致心臟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攸關人類健康的問題;還有對氣候的影響、天然資源、以及必須維持牲口所需的供水;最後,是動物福利的問題。

布朗從小熱愛大自然,也關心動物,從小就好奇,為什麼有家畜和寵物的差別,後來長大之後,漸漸明白,人類飲食的區別跟文化有關,跟生理無關。他也開始質疑,人類是否真的得靠畜養、宰殺動物來生產肉類。

布朗原本從事再生能源事業,從這行業中也開始了解,飼養牲畜所造成的碳排放,對溫室效應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布朗2009年離開能源業,成立Beyond Meat,靠的是目前為密蘇里大學名譽教授謝富弘團隊的研究成果,謝富弘是「纖維仿造肉高濕擠壓」技術的先驅,也就是說,可以讓植物做出來的假肉嘗起來就像真肉。謝富弘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化工系,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注於食品科學。

Beyond Meat從台灣進口植物蛋白,經過多年反覆實驗後,推出第一個產品無雞肉雞柳,後來陸續推出植物的碎牛肉、漢堡肉、還有香腸。

比爾.蓋茲是投資這家公司的知名人士之一,他曾表示,「無法分辨Beyond Meat和真正雞肉的差別。」知名美食作家艾頓.布朗(Alton Brown)評道:「比我見識過不是肉的一切東西更像是肉。」

這正是Beyond Meat的訴求,這些產品不是要滿足少數素食者吃不到肉的遺憾,而是要讓無法不吃肉的大多數人多出一個選擇。「我們不是告訴大家不要吃肉,我想這是一大錯誤,我們純粹是要推薦他們一種新型態的肉,差別只是植物性的,」創辦人布朗說:「只要我們打破成見,達到區分不出動物性蛋白的地步,我想就會看到改變。」

也因此,Beyond Meat不僅吃起來像肉,包裝也像肉,連在超市擺放的位置,也要求商家同列於肉品區。

從連鎖超市Kroger的統計可見一斑,去年上半年,93%Beyond Meat漢堡肉的消費者也買肉,買家不外是想多一個選擇,或者也想為減少碳排放盡一分心力。

主流連鎖速食店和餐廳也注意到這個趨勢。星期五餐廳(TGI Fridays)推出採用Beyond Meat的素食漢堡。漢堡王(Burger King)推出「不可能華堡」,採用Beyond對手Impossible Foods生產的漢堡肉。同時,食品業者如雀巢(Nestlé)和泰森食品(Tyson)也推出類似的食品。

Beyond Meat財務長尼爾森(Mark Nelson)有信心迎接來自多方的挑戰,因為「本公司專注生產從植物做出來的肉,其他大公司並非如此」。

我們的看法:

第一、Beyond Meat的成功,讓人了解一個新市場已經產生了。
第二、台灣現在也引進Beyond Meat,吃起來像肉,但碎碎的,肉不緊實。

第三、台灣食品加工和創意應該有非常大的潛力及市場。

第四、畢竟亞洲吃素的人口遠高於歐美。

日本電產

日本電產入股超眾(6230)後,新經營團隊首度在24日股東會合體,超眾營運長郭大祺形容雙方的結合就好像是街角的便利商店碰上了Costco,讓彼此的資源接通了,也讓超眾未來可布局的產品領域變很大,未來除加速電動車、自駕車的布局外,超眾也規畫做轉型,希望未來可以從單純的產品供貨商轉型成解決方案服務的提供者。

超眾加入日本電產集團首個股東會24日正式登場,股東會議程也在日方指派的董事長永井淳一介紹新經營團隊後,正式打開序幕。

多了富爸爸加持的超眾在經過五個月的謀合期之後,已經開始顯現綜效,郭大祺樂觀看待今年,並以「審慎樂觀」定調,除預言今年營運逐季成長可期外,也掛保證今年一定要比去年好。

郭大祺強調,和日本電產的合作一直在密切進行中,為拉高綜效,日本電產甚至還要求超眾要開始搭售日本電產的產品,期間他已不只一次奉派到日本,向日本電產大客戶做報告,此外,雙方也著手在電動車、自駕車展開布局,不過著眼於車用產品的認證周期較長,費時達35年,現仍處於耕耘階段,要有營收貢獻可能要再等等。

郭大祺指出,雙方的合作「在未來的12年,應該就可看到開花結果,不只會體現在已知的方向上,甚至連未知的方向會有所展現」。

散熱產業隨著雲端、人工智慧及5G等相關技術逐漸成熟發展,應用日廣,除了既有的PC等個人裝置相關產業,現已擴及智慧型手機、雲端資料中心、互聯網、汽車、通訊、資訊運算及智慧家電等領域,郭大祺直言,「只要是有用電、晶片的,就會有散熱的問題,就有我們的機會。」

相準散熱商機的超眾看到的不只散熱模組或是產品的商機而已,郭大祺直言,除了賣產品之外,更想做的是賣服務,希望未來超眾可以為熱解決方案服務的提供者。

超眾今年首季受惠於韓系客戶新機拉貨,手機營收占比拉升至10%,其他產品營收佔比以NB最高達34%,其次為伺服器的近24%,網通約16%,DT10%,其他產品約佔45%,展望未來,超眾指出,第二季手機進入淡季,出貨占比恐將下滑,第三季應有機會回溫,重新回到和第一季相當的水位,另伺服器及NB在上半年幾乎呈現半蹲的狀態,下半年出貨優於上半年應可預期,網通則全年都有不錯的表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近年日商收購台灣上市公司的代表作。
第二、日本電商是日本著名的併購大王,過去曾經併過20-30家公司。

第三、日本電產有電動車等明日的產品,前景令人期待。

第四、看來日商真正要的是殼,把新業務裝進去,而不是超眾原來的電腦業務。

蘇寧/家樂福

繼年初收購萬達百貨之後,大陸連鎖零售龍頭蘇寧易購再次收購零售通路品牌23日宣布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與家樂福集團達成協議,以現金人民幣48億元(約新台幣220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率降至20%

大陸前沿科技網站雷帝網報導,分析認為,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彰顯對於發展民生消費性用品的決心和野心。從行業來看,騰訊、阿里、蘇寧領銜爭霸零售通路,也將使得境內整個零售市場,掀起新一輪的賽跑和洗牌。

中國證券報報導,蘇寧完成收購後,將實現在民生消費通路的跨越式發展,今年以來,蘇寧一方面加快建設海內外的供應鏈能力,一方面搭建更貼近用戶的購物場景。

蘇寧易購集團副總裁田睿表示,蘇寧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模式、立體物流配送網路以及強大的技術手段,可與家樂福中國的營運經驗、供應鏈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完善在蘇寧的O2O布局,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盈利能力。

蘇寧零售體系4億會員及家樂福中國3,000萬忠實會員也將形成有效互補,豐富蘇寧現有的會員生態,提升用戶價值。

根據協議,蘇寧國際以人民幣48億元向轉讓方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以現金方式支付,同時將對家樂福中國提供股東貸款,用於營運資金,如果因為蘇寧國際原因或反壟斷審批未能通過而導致交易未能交割,則蘇寧國際需要支付分手費。

家樂福中國於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目前擁有210家大賣場以及24家便利店、六大倉儲配送中心,覆蓋22個省市及51個大中型城市,同時擁有3,000萬會員;蘇寧易購收購家樂福中國後,將全盤收編。

2018年家樂福中國營收人民幣299.58億元,位居2018年大陸連鎖百強前十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潤發之後,家樂福也退出中國市場。
第二、中國零售市場現在成長到一個階段,國內企業已經追上歐美業者的腳步。

第三、前兩年麥當勞和肯德基也紛紛把中國大陸業務的股權出售給本地基金。

第四、在「新零售」(線上加線下)的領域上,中國大陸遙遙領先歐美業者。

IPO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5日發表2019上半年首次公開募股(IPO)報告,台灣上半年共計18家公司新掛牌,IPO件數比去年同期減少十家,但整體募資金額逾新台幣114.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

18家新掛牌公司中,包括六家上市、12家上櫃,其中以緯創子公司緯穎創下2019上半年最大籌資額59.61億元。

台灣企業今年上半年IPO表現衰退,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減少六家、上櫃公司較去年同期減少四家。安永審計服務部營運長涂嘉玲表示,台灣企業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今年的IPO步調確實有受到打亂,部分台商選擇調整供應鏈,優先處理關稅壁壘增加成本問題,並順延IPO時程來應對衝擊。

涂嘉玲分析,2019上半年台灣上市以及上櫃IPO表現當中,皆屬科技業表現最為亮眼,掛牌家數高達十家,籌資91.2億元亦領先各大產業。

興櫃部分今年上半年有11家,產業類別分布於科技、生技、工業及文化創意產業,朝向多元市場發展,此外也可見保全樓管、體育用品製造、專用生產機械製造修配業業者。

涂嘉玲表示,每年IPO表現不會是平均值,市場波動屬於正常現象,去年台灣市場IPO的成績確實亮眼,今年成績很難更好,預估全年IPO表現約為40家至50家,恐不如去年60家的表現。

比較鄰近地區,中國大陸A股上半年預計64家公司上市,共籌資人民幣604億元;香港預估有74IPO,於全球市場居冠,共籌資港幣695億元。

安永估計,大陸A股上半年的IPO家數,略比去年同期成長2%;籌資金額下滑35%,主因為上半年A股缺乏巨型IPO上市,前十大IPO僅籌資人民幣26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一半,但是今年6月中旬「科創板」已正式上路,已吸引120多家企業申請,預料會加強大陸IPO表現。

但涂嘉玲也指出,香港「反送中」社會運動必然有對市場產生影響,但是否影響市場IPO表現,倒是可以樂觀以待,企業選擇IPO需要有一年至二年準備期,受到短期社會運動的影響其實不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上半年IPO比去年少10家,不令人意外,這是大趨勢。
第二、小型股上市沒有未來,特別是在台灣,應該尋找策略投資人或被收購。

第三、大型電子五哥積極併購,跨入新領域,未來有可能分拆這些公司上市。

第四、但香港的無業績生技股,和中國大陸「科創板」,都將對台灣的科技資本市場帶來很大的衝擊,未來中港的科技股精采度會超過台灣。

比特幣

全球知名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億邦國際近日在第二次前往港交所上市失敗後,正在考慮前往美國市場上市。此舉意味著曾在去年嘗試赴港掛牌但失利的全球三大礦機生產商,均有前往美國上市的計劃。

新浪財經報導,億邦國際是掌握ASIC晶片設計能力的公司,2014年,該公司憑藉著通訊積體電路技術的專業以及經驗,進軍區塊鏈業務,隨後成為大陸最早的比特幣挖礦BPU(礦機)合約生產商。

億邦國際201812月遞交的招股書顯示,該年上半年營收人民幣(下同)21.38億元,經營利潤10.89億元,期內盈利為9.31億元,年增43.93%。

據路透旗下IFR ASIA報導,621日,億邦國際在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已顯示為失效,此前億邦國際分別於20186月、12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

而與億邦國際並列全球三大比特幣礦機生產商的比特大陸、嘉楠耘智,赴港IPO也均失效,其中,20181114日嘉楠耘智的香港IPO申請在提交6個月後失效;比特大陸的IPO申請於2019326日宣告過期失效。

報導指出,比特大陸將恢復IPO計劃,最快20197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申請,融資目標為35億美元。不過,比特大陸並未回應此消息。早在20191月,外電報導,嘉楠耘智已考慮赴美上市。

對於礦機生產商無法在港交所上市的原因?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曾表示,3家生產商均無法滿足港交所的核心原則「上市適應性」。

李小加表示,「你過去透過A業務賺了幾十億美元,但突然說將來要做B業務,但是沒有任何業績。會讓人覺得當初你拿來上市的A業務模式沒有持續性。那你還能做此業務,還能賺該業務的錢嗎?」

根據市場分析,就宏觀面而言,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挖礦產業熱潮逐漸消退,礦機生產商的銷售緊張,許多投資機構為了避險,已公開表示不會參與相關IPO,因此港交所的疑慮是合理評估。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特幣的泡沫化去年曾經破裂,市場跌到谷底,但現在好像又回來了。
第二、香港經歷一連串失敗的新經濟IPO,投資人已對這類題材完全失去信心。

第三、美國還是最適合新經濟企業的資本市場,只要充分披露就可以上市。

第四、雖然川普強力對付中國公司華為,但像比特幣這類題材的公司沒有選擇,國內不准,香港不宜,只能擁抱美國資本市場。

艾伯維/愛力根

美國藥廠艾伯維(AbbVie25日宣布以630億美元現金加股票收購愛力根(Allergan),相當於每股188.24美元,與24日收盤價相比溢價45%,為近年業績走下坡的愛力根找到出路,也讓艾伯維趁機搶攻規模80億美元的醫美藥品市場。

25日早盤愛力根股價上漲28%至165.33美元,艾伯維下跌15%至67.08美元。

根據協議,愛力根股東將以1股換得0.8660股艾伯維股票及120.30美元現金。截至53日為止愛力根流通在外股票共3.3億股,以上述交易價格估算市值約617.1億美元。

雙方預期這筆交易將在2020年初完成,而合併後的新公司透過業務整合可望年省20億美元成本,讓調整後的每股盈餘(EPS)在合併後第一年增加10%。

艾伯維董座兼執行長岡薩雷斯(Richard Gonzalez)將擔任新公司董座兼執行長,而愛力根執行長桑德斯(Brent Saunders)及另一名高層將加入新公司董事會。

愛力根股價在2015年衝上330美元頂點後便開始走下坡,一方面是因為旗下暢銷眼藥Restasis專利到期,另一方面因為愛力根近年推動的收購計畫大多失敗。

桑德斯在今年5月財報發表會上透露,公司正積極尋求各種出路。當時華爾街盛傳愛力根打算將公司一分為二,但鮮少分析師料到愛力根最後能找到買主,還賣到這麼好的價格。

總部位在芝加哥近郊的艾伯維近年遭遇類似,因為當年全球銷售第一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藥品Humira專利到期。去年艾伯維營收328億美元當中有191億美元來自Humira,但歐洲近來已有業者推出Humira的生物仿製藥,且類似藥品預計2023年將在美國上市。

儘管艾伯維與愛力根在許多藥品類別市場重疊,但外界普遍認為愛力根近年靠肉毒桿菌在醫美藥品市場打下的基礎將為艾伯維增添生力軍,且愛力根年營收將近160億美元,也能成為艾伯維日後推動企業併購的財力後盾。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幾年全球最大的併購案,許多均和製藥業有關。
第二、全球製藥業不斷在整合,跨地域、跨領域,這會影響到台灣的產業地位,規模非常重要,小公司很難存活。

第三、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等體估值太低,只有被整合價值。

第四、未來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生物醫藥企業會越來越多,下一步很有可能到台灣來併購。

雙子星

香港南海控股去年底拿下台北雙子星開發案,歷經半年審查,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昨天以涉及國家安全議題,基於三大理由,認定投資人與中國大陸市場淵源及關聯極深,易受大陸政策影響,駁回設立台灣南海發展公司案。

香港商南海發展公司及馬來西亞商馬頓公司等申請匯入相當於新台幣十億元等值外幣,投資設立台灣南海發展公司案,遭投審會駁回。北市捷運工程局表示,投審會昨天決定來得突然,南海團隊雖已申請簽約期程展延至七月,但專案公司沒過,市府在雙子星案中將難與南海合作;市府副發言人柯昱安說,釐清資訊後,今天會正式回應。

南海今年一月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成立開發案專案公司,遞件五個月遲未審過,台北市長柯文哲多次砲轟中央效率差,昨天上午還向總統蔡英文嗆聲「難道還去官邸拜訪妳嗎?」未料傍晚投審會即駁回此案。

投審會三大理由包括:第一、台灣南海發展母公司百慕達商南海控股大部分業務及員工均位於中國內地,依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南海集團應該認定為「中資、非港資」;第二、南海控股有大陸籍成員高度參與營運、政策方向;第三、香港商南海發展的股票已全部質押予香港商中國數碼,且大陸籍成員高度參與中國數碼營運、財務、人事方針。

投審會基於上述三點理由,認定香港南海控股與大陸市場淵源及關聯極深,爰依外國人投資條例第七條認定對國家安全有不利影響,本案予以駁回。

投審會發言人楊淑玲表示,駁回屬於行政處分,若投資方不服則可提起行政訴訟,但在BOT案部分則由台北市府處理。

台北市雙子星開發案總投資高達新台幣六百多億元,歷經十二年流標五次,在二○一八年底拍板,由南海控股、馬來西亞商馬頓公司組成的團隊得標,為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最大投資案,原定二○一九年三月底與北市府簽約。

投審會表示,考量本案國內被投資事業營運涉及台北車站特定專用區C1D1土地開發案,為台北市西區門戶計畫建設;且附近捷運、高鐵、台鐵、汽車客運等大眾運輸匯聚,位處大台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涉及國家安全議題。

至於雙子星招商案,是否由第二順位的最優申請人宏匯集團和藍天電腦遞補議約?北市捷運局表示,要再研議是否重新招標或與藍天議約,今天才會說明。

我們的看法:

第一、現在以國安為理由否決投資,非常不妥,更何況這是外人允許投資產業。
第二、基本問題就是意識形態,只有民進黨下台本案才可能過關。

第三、台灣很多外人投資案都是被莫名其妙否決,包括10年前KKR投資國巨,理由是「影響社會觀感」。

第四、台灣有很清楚定義中資投資比例,但本案是硬把港資解釋成中資,那阿里巴巴和騰訊是否應該被趕出台灣?

第五、這對台灣國際形象和招商,是一大打擊,說明台灣沒有法治,還有政治風險。

武漢弘芯

台積電(2330)前研發主將、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日前辭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業界傳出他將轉任中國武漢弘芯(HSMC)執行長,他本人也證實。

根據中國網路媒體報導,蔣尚義坦承武漢弘芯找他去已好一陣子,他一直沒想要加入,因為他絕不做與老東家台積電競爭或傷害台積電的事,武漢弘芯原本規劃做晶圓代工,所以,他起先也拒絕。

但後來武漢弘芯商業模式轉型,與台積電不是競爭關係,蔣尚義才答應可以合作。他並透露,武漢弘芯是全新半導體營運模式,沒有業者做過,跟物聯網有關,他認為值得一試,才會加入,且跟台積電朋友提過。

台積電發言窗口表示,不知此事,無法評論,這是蔣個人退休後的決定,跟台積電沒關係。不過,業界認為,蔣尚義過去長期掌管研發,對生產製造不在行,加上年歲已大,是否能幫助武漢弘芯新營運模式成功,還有待觀察。

根據武漢弘芯半導體官網顯示,該公司於去年成立,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投資12吋晶圓廠,第一期月產能為4.5萬片,預計今年底投產,第二期也是4.5萬片,預計2021年第四季投產。

中媒報導指出,武漢弘芯網羅包括來自台積電等有經驗人士,最早有曾任職中芯的鄧覺為、跟隨過梁孟松的夏勁秋,但目前已退出;該公司想找蔣尚義重量級的人領導營運,懇談多時,成功說服他加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半導體重金挖角台灣人才,不會停止,還會加速。
第二、大陸投入重金,又有市場和政策,對於有企圖心的人來說機會很吸引人。

第三、新的半導體物聯網商業模式沒有在台灣試行,卻以大陸為實驗場域,說明大陸的優勢和相對吸引力。

第四、未來三年是兩岸半導體人才和技術交流的高峰期。

私募基金

今年以來全球私募基金來勢洶洶,先後拿下好幾筆百億美元併購案,締造上一波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峰。私募基金至今仍握有2.5兆美元可支配資金,再加上借貸成本偏低,令外界看好下半年私募基金併購總額繼續成長。

Refinitiv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全球私募基金的融資併購總額達到2,560億美元,超越2006年市況,更是歷年來上半年次高紀錄。上半年全球企業併購總額有13%來自私募基金,也創下2013年以來最高比重。

瑞銀企業融資部門主管麥拉爾(Simona Maellare)表示:「近來私募基金併併交易旺盛,其中不少大規模案件可望延續併購需求。我預期下半年將延續上半年的成長速度,因為融資相對容易、資產競爭激烈且各家業者口袋極深。」

Preqin資料顯示,全球私募基金目前手上共有近2.5兆美元「乾火藥」,也就是已募得但尚未投出的可支配資金,各家推出的新基金仍不斷吸金,估計未來私募基金將積極物色併購目標,且出手更大方。

光是上半年就有4筆規模超過100億美元的私募基金併購案,超越去年全年紀錄,其中百仕通(Blackstone)投資187億美元收購GLP美國倉庫的交易,締造私募基金史上最大宗房地產併購案。

眼前私募基金募集的資金規模仍持續擴大中,例如倫敦私募基金Cinven近日剛募得100億英鎊,波士頓私募基金Advent International也募得175億美元。盧森堡私募基金CVC預定明年推出的歐洲最大檔基金可望募得超過180億歐元。

雖然近日百仕通與Hellman & Friedman聯手對線上廣告業者Scout24出價57億歐元的併購案破局,但整體併購需求火熱度不減,例如凱雷及Bain近日打算對照明設備大廠歐司朗出價4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現在是資金太多,好的案子太少。
第二、中國市場短期沒有人願意投資,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也大輻減少,PE無法跟投。

第三、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是PE最好的替代選擇,我們應該把大門打開,歡迎PE和策略投資者來台投資或併購。

第四、但是像「雙子星」這樣的個案,說明台灣還是以意識形態掛帥,盲目的反中,這會降低外人對投資台灣的信心,非常糟糕。

5G生態圈

美商高通(Qualcomm27日舉行新大樓動土典禮,5G技術實驗室也已於第二季正式啟動在台灣布局,全面強化高通在台灣的技術實力。供應鏈指出,高通本次在測試實驗室與測試大廠京元電、旺矽合作,未來高通5G進入高速成長,合作廠商也可望同步受惠。

高通27日舉行新大樓動土典禮,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科技部次長許有進、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及公平會主委黃美瑛皆參與這場盛事。據了解,高通此次共斥資55億元打造新大樓,占地約2,200多坪,並將於兩年後完工,屆時將可望容納超過1,000名員工。

且高通台灣營運與製造工程暨測試中心(COMET)及5G測試實驗室、多媒體研發中心、行動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均將進駐新大樓。不僅如此,這也是高通首度在美國以外地區自建新大樓,非以租賃辦公室方式打造營運據點。

高通全球製造技術與營運資深副總裁陳若文表示,高通在竹科興建大樓,包括台灣營運與製造工程暨測試中心等多個中心進駐,代表高通與台灣資通訊產業合作將進入新的里程碑。高通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指出,高通致力於與台灣產業緊密合作,搶占全球商機;未來將持續支持台灣無線通訊及半導體生態系快速發展。

除此之外,高通也首度對外秀出目前在台灣的5G實驗室,裡面包含5G射頻(RFIC測試、5G模組實驗室、生物識別感測器卓越中心及毫米波卓越中心,已經於第二季陸續完成設備進駐,預計將會持續招募至少百名以上工程師,未來將持續擴大高通在台灣的5G實驗室規模。

高通本次在台灣的5G實驗室是承租京元電總部的5樓,顯示其雙方合作關係緊密。法人表示,高通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合作關係密不可分,預料隨著20205G需求進入爆發性成長,屆時晶片測試訂單將可望由京元電吃下。

至於在設備需求上,高通5G實驗室除了採用愛得萬測試等外商設備之外,還導入旺矽的測試設備,並應用在功率放大器(PA)等晶片的檢測用途,未來同樣有機會搭上高通的5G列車,挹注業績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都在打造5G生態圈,中國大陸甚至率先開放5G執照。
第二、高通在台灣打造5G生態圈,意義重大,因為高通是極少數有實力和華為全方位競爭的玩家。

第三、台灣為了引進高通,把高通違反公平交易法的7億美元罰款一筆勾銷,改為技術合作和策略聯盟。

第四、台灣有完整的科技產業鏈,所以可以和高通共同打造技術實驗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