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9日 星期一

奧丁丁,大成鋼&隆美,財星500強,C2B,和艦,合資券商,科創板,陸資來台,越南,國投電力



2019.07.29_理事長的話_奧丁丁,大成鋼&隆美,財星500,C2B,和艦,合資券商,科創板,陸資來台,越南,國投電力
奧丁丁

區塊鏈技術近年來成為業界最紅的話題,也是全球科技發展的趨勢。成立邁入第九年的台灣新創奧丁丁,就將區塊鏈技術深入在各產業優化,打造相關解決方案,去年獲日本SBI金融集團青睞,挹注超過千萬美元投資,力拚兩年內赴美國Nasdaq掛牌。近期奧丁丁正在籌備新一輪增資,外界看好本輪增資後,奧丁丁估值將超過10億美元,有望成為台灣第一隻獨角獸企業。

不過,除了虛擬貨幣以外,區塊鏈技術目前尚未看到大量成功商轉的例子,奧丁丁能否搶得頭香?備受外界期待。

奧丁丁旗下產品涵蓋B2BB2C領域,B2C領域包括社群平台、電商市集、在地旅遊體驗、全球訂房等服務,B2B領域則以區塊鏈應用為底層架構,深入不同產業,包括食品區塊鏈溯源系統OwlChain、旅宿管理服務系統OwlNest,今年則再推出奧丁丁區塊鏈應用服務OwlTingBlockchain Services(簡稱OBS),深入食品、生技、汽車、物流、智慧農業等。


奧丁丁創辦人王俊凱以旗下旅宿管理服務系統OwlNest舉例,「消費者訂旅館房間,除了飯店或民宿的官網以外,還可能從AgodaBooing.com這些平台進來,但其中又分早鳥、晚鳥、熟客,或是有臨時要退房的。只要賣出一間房,或消費者改動訂單,旅宿業者就要去每個平台手動更新,耗費大量人力去開房、關房。」

但透過區塊鏈不可竄改的特性,每一筆交易都能直接在智能合約上被驗算並更新,且擁有不可竄改的特性,房價也可以依據早鳥、淡旺季、庫存房數等動態調整,讓旅宿業者、訂房平台在第一時間一目了然,也鞏固消費者等三方信任。

目前奧丁丁合作的台灣民宿已達千家,較去年成長六成。台灣25%的民宿業者都採用OwlNest,海外也有上百家的合作夥伴,主要在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泰國、日本等地。王俊凱預計,今年年底OwlNest處理線上旅遊平台訂單總金額將超過10億元。

奧丁丁去年被日本SBI金融集團看上,簡報三分鐘即獲得SBI集團投資超過千萬美元,現在已將營運據點拓展至日、美、泰、馬、瑞典等國,預計一年內將在愛爾蘭設點,作為拓展歐盟市場的核心總部。不過,回顧過去九年走來,王俊凱坦言「其實並不容易」,「我對產業比較有興趣,光是打造這套系統就花了兩年時間,還要再串接全球各大平台。研發出來之後,再花一年半的時間去地推,才有今天的成績。」

除了原本旅宿的區塊鏈系統以外,奧丁丁接下來也將推出FinTech區塊鏈的系統以及航空區塊鏈系統,將快速擴展觸角,近期將完成新一輪增資,預計兩年拚至美國Nasdaq掛牌,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隻獨角獸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區塊鏈產業投資起起伏伏。
第二、Cobinhood是失敗的案例。

第三、但奧丁丁正在往順利正確的道路邁進。

第四、奧丁丁有跨不同產業,而且進入很多國家的市場,是未來提高估值的關鍵。

大成鋼/隆美

國內不銹鋼大咖大成鋼集團再併購,近期已收購國內老牌窗簾品牌隆美窗簾48%股權,預計一年內持股過半,除了要替目前旗下百葉窗品牌百麗樂增加銷售通路外,也要搶進窗簾市場,壯大版圖。
大成鋼是美國不銹鋼通路王,主要銷售不銹鋼品、鋁捲、不銹鋼扣件等,年營業額約800億元,但外界較少知道該公司以百麗樂布局百葉窗市場已經15年,內外銷都有。

據了解,初期大成鋼取得隆美窗簾48%股權,但金額公司並未透漏,唯大成鋼將實際主導隆美的經營,讓隆美成為大成鋼集團的一員,未來一年內大成鋼的股權比重將增至51%。目前隆美全台有72個據點,大成鋼投資主要是兩考量,一是替百麗樂強化實體通路,近一個月業績已提升五成,二是為大成鋼集團開闢窗簾家飾的全新市場。

大成鋼指出,公司生產PVC材質的百葉窗外銷美國市場有15年的時間,藉由大成鋼的美國通路,對應500家經銷商。但這個產品在台灣,卻沒有其他公司生產,過去累積投入的設備投資超過15億元,在台灣公司卻只有十個人透過網路銷售,銷售規模只有美國市場的百分之一。
適用於海島氣候的PVC材質百葉窗價格與調光簾相差不遠,但美觀與耐用度卻有不同,而且還有15年的保固,大成鋼認為未來潛力無窮。

於是與隆美窗簾的合作成為快速成長的最好機會,隆美全台100多個業務人員,藉由大成鋼原本的網路強項,加上隆美的實體通路,可望為大成鋼的百葉窗找到更大的商機。

61日開始到630日,隆美窗簾加入大成鋼大家族之後,大成鋼百葉窗在台灣的銷售已經較前一個月成長五成,7月才半個月銷售量已經和6月一整個月相當,大成鋼預期隆美窗簾的百葉窗業務未來還會再繼續成長。

近期全台隆美窗簾的店招都會全面改變,宣示加入大成鋼的集團。

據了解,目前隆美一年營業額約5億元,未來整併後,除了大成鋼既有的百葉窗可望藉由隆美窗簾的實體通路結合原本的網路銷售可以快速帶動銷售。大成鋼也因為併入隆美窗簾,使集團事業進一步往窗簾和家飾產業發展,大成鋼並認為,增加百葉窗的業績已經使得隆美的營業規模逐漸提升,大成鋼的團隊也準備開始為隆美原本的窗簾業務也設計出具備效率又易於管理的系統,可望協助隆美提升獲利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成鋼有廣泛的美國布局。
第二、但一般人都不曉得大成鋼業務中有百葉窗這一塊。

第三、傳產上市併傳產未上市公司,並跨入新市場,創造出新模式,值得學習。

第四、台灣產業的整合,未來將會加速,每家企業都要思考自己是「資源整合者」還是「被整合者」。

財星500

美國商業雜誌「財富」(Fortune22日公布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上榜的中國企業共有119家,緊追美國的121家。此外,2019年新上榜的中國企業共有12家,成立僅9年的手機大廠小米成為500強企業中最年輕的公司,小米創辦人雷軍因此宣布逾2萬名員工將獲贈1,000股股票。

新浪財經報導,2019年上榜500家公司的總營業收入近32.7兆美元,較上年榜單增加8.9%;總利潤再創紀錄達到2.15兆美元,年增率高達14.5%。

淨利潤率則達到6.6%,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2.1%,都超過了2018年。

從排名來看,「三桶油」之一的中石化排名第二,成為榜單排名最前的中國企業,僅次於美國連鎖零售商沃爾瑪。第三名為殼牌石油、第四名為中石油、第五名為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前五名裡就有三家中國企業。

其中也有10家台灣企業上榜,包括和碩(排名259)、台積電(排名363)、廣達(排名365)、仁寶(排名390)、台灣中油(排名394)、緯創(排名424)、國泰人壽(排名455)等。2019年新進榜的名單中還有台塑石化,排名492位。

新上榜的12家中國公司中,包括金融業、有色金屬、水泥、家電、煤炭開採、鐵路動車及零組件相關企業。

其中首度入榜的小米排名第468位,也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中最年輕的企業。

雷軍22日發表內部信稱,小米首度進入世界500強排行榜,小米將給所有在職的同事和核心外包服務團隊共計20,538人,贈予1,000股小米集團股票。

在名次的變化上,2019年上升最快的多為中國企業,共有77家中國企業的排名較2018年上升。爬升最多的是房地產企業碧桂園,躍升176個名次來到177位。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上升118位來到182名,另家電商巨頭騰訊也上升94位,排名237名。蘇寧易購上升94位,排在333名。中國恒大集團上升92位,來到138名。

不過,與世界500強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盈利指標相對偏低。世界500強的平均利潤為43億美元,而中國上榜企業的平均利潤僅35億美元,未達世界500強的平均水準。如果與美國企業相比,則存在的差距更加明顯。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正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級。
第二、有些公司如小米成長很快,但成果並不理想。

第三、台灣企業在規模和速度上均不如人。

第四、大陸電商的平均成長速度最快。

第五、台灣企業未來還是由電子五哥扮演主角。

C2B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22日再次對未來商貿模式作出預測。馬雲認為,未來在數據驅動下,將一改經貿型態,數據量將成為衡量某地經濟發展的指標,小企業將更容易參與全球化,C2B會成為全球貿易主流。

杭州網報導,馬雲22日在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開幕式上演講。馬雲表示,技術變革開啟數位經濟時代,進而改變全球化的未來模式,呼籲APEC代表共同推進全球化與數位經濟,造福企業與城市的發展。

馬雲指出,當前許多問題是全球化不完善而造成的,過去三十年由全球6萬家企業推動,未來必須致力讓6千萬家企業參與、受益於全球化。數據驅動將帶動此模式成形,且會使越來越多小企業、新企業成為未來全球化中的重要角色,發揮高於大企業的影響力。

馬雲預測,未來許多現行商貿樣態都會有所改變,包括過去按貨櫃計算的外貌,未來可能是按包裹來計算。過去的貿易是B2C,未來的貿易可能是C2B。過去是Made In ChinaMade In America,未來可能是Made In Internet。過去的貿易是石油驅動,未來的貿易可能是數據驅動。

他表示,數據變革能夠使小企業更易參與全球化且提高在外貿中的話語權,數據所引領的經濟模式也將一改整座城市的風貌。譬如現在我們以用電量來衡量某地的經濟發展,未來可能會改以數據使用量來當做衡量指標。

此外,此次論壇舉辦地、自己的故鄉杭州便是最早擁抱數位經濟的城市,透過數據與AI,當地許多生活所需都能在手機上辦妥,數據也深刻影響當地農業、製造業,相信杭州模式未來會是許多城市的常態。

對於貿易戰方面,馬雲強調,現在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貿易,如果貿易停止了,就代表戰爭開始了,貿易應該是和平的象徵,而非政治的工具。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雲說的任何話都值得注意學習。
第二、大陸有很多新趨勢正在發生,這在台灣是不可能的。

第三、「小企業更容易參與全球化」,這是台灣的絕佳機會,但企業觀念要改變。

第四、馬雲說過去是Made In China,未來是Made In Internet,未來貿易是C2B,這要在網上發掘,實在太有哲理深意了。

和艦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周日(21日)深夜公告,由於與大陸證券主管機關在實質控制權認定無法有共識,將撤銷子公司8吋晶圓廠和艦晶片製造(蘇州)原訂赴中國大陸科創板上市計畫,未來和艦不會再重啟科創板上市。

大陸科創板22日開板,市場原本期待,和艦將是第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台資企業,協助聯電擴大資本市場知名度,並提升和艦籌資能力,搶搭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商機。

聯電在科創板開板前一天深夜突然發布重訊,宣布和艦撤銷掛牌,震驚業界,市場憂心將不利和艦籌資,消息傳出後,聯電昨天股價相對疲弱,終場逆勢跌0.2元、收13.6元,但外資終止連六賣,轉為小買511張。周一ADR早盤小跌0.3%

聯電發言人兼財務長劉啟東強調,雖然和艦在大陸上市申請中止,但僅影響大陸市場的籌資管道,聯電集團在美國、台灣及新加坡仍有籌資的管道和能力,影響不大。

聯電原本規劃,由和艦偕同另一大陸子公司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及從事IC設計服務的子公司聯暻半導體,以和艦為主體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

聯電表示,此次和艦撤回上市申請,主要因目前聯電持有聯芯股權50%,而和艦也持有聯芯15%,雖然和艦是聯電子公司,但兩家公司仍是獨立營運個體,不過大陸官方認為,投資市場在認定聯芯實質控制權方面可能會有疑慮,聯電與大陸主管機關在實質認定全認定方面無法取得共識。

聯電是在去年6月宣布和艦擬赴上海交易所上市案,並於去年820日股東臨時會決議通過,今年322日正式送件申請上市。外界傳言,大陸證券主管機關認為和艦與聯電之間的關連交易有待釐清,但聯電並未證實這種說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和艦過去就有同業競爭的問題,這是他們不能在中國大陸上市的主要原因。
第二、財務顧問忙著說服公司上市,卻忽略了技術問題,只等待中央特批,但並未發生。

第三、但這無法阻止更多台灣企業分拆部分業務,到大陸科創板上市的熱情。

第四、在大陸上市要有決心,像鴻海就把精華業務切割出來,FII才順利上市成功。

合資券商

大陸上周末宣布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至明年。目前有18家合資券商正等待大陸證監會的新設審批,其中台灣統一證券與廈門金圓集團合資設立的金圓統一證券,可望拔得頭籌於近期獲批,成為首家兩岸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

大陸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20日發布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11條措施,涉及銀行、保險、證券、信用評級等多個金融領域。其中第9條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

大陸《證券日報》指出,從2003年起,就有合資券商進入中國證券市場。但多年來合資券商受困於業務拓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問題,在中國市場顯得有些「水土不服」。因此,2011年之後的七年間,就未再有合資券商獲批新設。

不過在去年42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宣布將合資券商的外資投資比率限制放寬至51%,且三年後不再設限後,外資進軍中國證券業市場的熱情再被點燃。

過去一年多以來,已有三家外資將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提高至51%,分別為瑞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其中瑞銀證券以瑞銀集團增持方式成為外資控股券商,另兩家則為核准新設券商。

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公布的訊息,目前排隊待審的新設合資券商有18家。金圓統一證券和另外四家合資券商的設立申請資料,去年12月為中國證監會受理,並於今年517日收到證監會回饋,正式進入「第一次回饋意見」流程。

報導稱,這代表申請人將按要求提交相關回饋資料,之後進入二次回饋意見,接著中國證監會便會作出允許設立或不設立的決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五年前服貿協議,就開放台灣赴大陸成立3家控股券商。
第二、今天中國大陸對全世界都開放了,台灣再也沒有什麼相對優勢。

第三、在科創板加持下,大陸A股上市會有新一波行情。

第四、台灣最大的券商都未大舉進入大陸市場,這代表了什麼?

科創板

有「中國版那斯達克」之稱的科創板,22日正式開板交易,首日便引發市場狂熱,首批25家上市公司全線飆漲,收盤平均漲幅達139.55%,其中安集科技更狂漲逾400%,漲幅最低的新光光電也大漲84.22%。

科創板22930分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鳴鑼開張,在盤前集合競價階段,25家上市公司中就有19家的開盤價較發行價高出一倍,漲幅最高為安集科技的287.85%,最低的為新光光電的57.52%。

科創板開盤後,市場持續劇烈震盪,開盤才12分,上交所即公告有8檔個股因漲跌幅達30%觸發臨時停牌(臨停)。早盤累計有10檔個股遭臨停,不過除杭可科技外,其餘皆因漲幅過高後回檔,下跌30%觸發臨停。截至收盤,25家公司成交額合計人民幣(下同)485億元,平均成交額19.4億元,平均換手率77.78%,其中安集科技換手率最高逾86%,本益比約120倍。

科創板目前尚無指數。上交所和中證指數公司日前宣布,將於科創板上市股票數量滿30檔後的第11個交易日,正式發布上證科創板50成分指數。上交所並提醒,科創企業往往具有業績不確定性大、估值難度高等特點,因此在新股上市初期其二級市場價格波動往往較大,切勿盲目跟風。

投資人對科創板的狂熱,讓陸港股市主板受到冷落。滬指22日收盤跌1.27%,深指跌1.15%,港股也跌1.59%。聯訊證券首席策略師朱俊春表示,投資者聚焦於科創板,短期內將可能導致主板市場在流動性和關注度方面受到打壓。

在個股表現,22日創下陸股個股最大漲幅記錄的安集科技,盤中最高曾漲520%,之後漲幅收斂,但收盤仍漲400.15%,報196.01元。

安集科技是新興高端半導體材料企業,主要生產包括不同系列的CMP研磨液和光阻劑等,主要應用於積體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

根據安集招股說明書,2019年上半年,安集營收1.29億元,年增15.22%,獲利2,925.53萬元,年增85.62%。除業績表現亮眼及產業發展前景佳受投資人青睞外,市場分析,安集22日飆漲與其流通股較少有關。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創板開盤平均漲幅139.55%,相當驚人。
第二、重要的這形成了一個完整生態系的格局。

第三、科創板將加速大陸科技產業自主創新的發展。

第四、即使和艦上市沒有成功,未來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會切割大陸業務赴科創板掛牌上市。

陸資來台

經濟部投審會22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陸資來台投資額4,747.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65.4%;台資對大陸投資額207,893萬美元,年減51%,投審會表示,顯示美中貿易戰衝擊,影響台商赴陸投資意願。

陸資來台投資方面,上半年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62件,年減8.8%;投資額4,747.2萬美元,年減65.4%;金額減少原因為去年1月核准大陸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透過新加坡商INGRASYSSINGAPOREPTE. LTD.,以約7,522萬美元受讓取得國內事業鴻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分公司股份等較大投資案所致。6月單月核准陸資投資件數為6件,投資額1,927萬美元,分別下滑25%31%

2009630日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1,290件,核准投資金額223,526萬美元。

台資對陸投資方面,上半年對大陸投資件數為282件,年減10.7%;核准投資額207,893萬美元,年減51%;顯示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赴陸投資意願。6月單月我對大陸投資核准件數為33件,投資額17,380萬美元,分別下滑45%76%

此外,上半年核准僑外投資1,718件,年增3.31%;投資額351,362萬美元,年增16.9%;增加主因係本年4月核准日商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經由日立電梯股份有限公司,以76,036萬美元取得永大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從事機械設備製造業等業務,以及本年5月核准澳商澳盛銀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約51,206萬美元,增加台北分公司營運資金等較大投資案所致。

另外,上半年核准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件數為295件,年減1.99%,投資額75,655萬美元,年增668.61%,其中澳大利亞、新加坡及印尼來台投資金額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陸資來台置產愈來愈冷,內政部地政司統計,今年上半年陸資來台取得不動產件數僅29件,與前三年同期比較都來得低。地政司官員表示,對於陸資來台置產設有每年許可量及總量管制,但自開放以來案件數從未超過許可量,需求並未浮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關係越來越差,當然絕對影響大陸企業來台投資額。
第二、小英政府「仇中意識」嚴重,會帶來很大的後遺症。

第三、台灣應該成為中國大陸和全世界的橋樑。

第四、外商來台投資,不只是看台灣市場而已,更是布局大中華市場。

越南

美中貿易戰遲遲未解,越南成為東協各國中最熱門的投資國家。但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昨天示警,確實有很多台商反映,現在越南「搶工」搶得很厲害,建議原本在越南就有土地的台商,還是可以到當地試看看,但若在越南完全沒有土地的台商,較建議將生產線移往其他東協國家,以免到了越南,地和人都是問題。

王美花昨天出席「台灣-東協、印度投資策略夥伴論壇」時表示,美中貿易戰已造成國際供應鏈的結構性轉變,而這樣的轉變使台灣的半導體、3C、機械設備和工具機產業尤其面臨嚴峻考驗,更凸顯全球布局,分散風險的重要。

王美花表示,經濟部除歡迎台商將高附加價值的產線移回台灣,截至目前為止通過審查將回台投資的廠商已達九十三家,同時也積極協助台商新南向布局,針對廠商需求與產業特性,有次序引導移往新南向國家布局,協助移轉生產基地。

謝金河也示警,川普的關稅大刀已經揮下,美中貿易戰是一場持久戰,肯定會打打停停影響很久。但他也指出,在這波這貿易戰中,越南是東協各國最被看好的生產聚落,但他也提醒越南在外商大舉進來後,已產生土地價格快速飆漲、工資快速升高。

王美花則指出,為降低美中貿易衝突的影響,東協與印度現已成為台商海外投資布局的重點區域,但台商在這些國家投資布局面臨不少挑戰,包括投資需求用地難尋、區位較佳的工業區多已飽和或成本較高、行政效率或申辦時程冗長、產業供應鏈體系不完整、技術或非技術勞工的供應、語言文化的隔閡等。

不過,王美花提醒,即使到了新南向國家,台商一定要注意,「自動化設備的提升」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儘管現在新南向各國的勞力相對比台灣充分很多,經濟部建議現階段需要大量生產的產業仍需要到新南向國家,但五年後,十年後,新南向國家一樣會面臨缺工問題,建置自動化設備才能因應快速飆漲的工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一窩蜂去越南,然而現在已有風險了。
第二、經濟部帶頭出來提醒,說明事態嚴重。

第三、台商都是以製造代工為主,缺乏新商業模式。

第四、越南從來對台灣就不友善,即使是台塑和寶成等集團也踢到鐵板。

國投電力

繼首家透過「滬倫通」機制登陸倫敦證券交易所的大陸券商華泰證券後,據路透報導,大陸央企國投電力擬透過滬倫通在倫敦上市,募資上看10億美元,大陸A股持續邁向國際化目標。

受此消息影響,A股國投電力25日收報人民幣(下同)8.49元,上漲0.07元,漲幅為0.83%。國投電力股價自前波低點2019520日的7.19元起漲,截至25日收盤,累計上漲18%。

據香港信報報導,稍早前,中國證監會與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聯合發布公告指出,「滬倫通」有利於加強中英資本市場聯繫,深化中英資本市場發展,提升上海與倫敦市場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滬倫通正式啟動之後,由西向業務先行,即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赴倫敦交易所以全球存託憑證(GDR)掛牌,華泰證券在2019617日成為滬倫通首例在倫敦交易所發行GDR。華泰證券GDR發行價為20.5美元,72521:1125.05美元。

路透報導引述三位消息人士說法表示,能源公司國投電力計畫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發行GDR,籌資5億至10億美元。

其中兩位消息人士表示,國投電力已委託三家投行,高盛、匯豐控股與瑞銀集團(UBS)作為全球協調者主導此事。據市場傳聞,這宗IPO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

由於國投電力的倫敦IPO計劃據傳已獲得董事會批准,並指定幾家投行處理具體流程,因此推動的進度最快。

報導指出,在英國可能脫歐前夕,若國投電力順利在倫敦上市,英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將因此增強。

據全球財經資訊機構路孚特(Refinitiv)數據顯示,中國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公司持有國投電力49.1%的股份,另有36.8%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國投電力在上海交易所的市值為576.13億元。

據申萬宏源分析,2019年第一季國投電力的水力發電機組所在流域普遍來水偏豐,加上火力發電所在區域供需改善,該公司首季發電量年增12.72%。不過,受到上網電價降低,以及增值稅退稅取消影響業績增速,該公司2019年第一季淨利僅年增6.14%。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企業未來將持續到倫敦上市。
第二、有倫敦掛台上市的GDR第二家很快就要發行。

第三、想當年台灣企業曾是全球資本市場GDR發行的常客。

第四、滬倫通有非凡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