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阿里雲,國泰航空,安謀/AIoT基金,元大/新加坡,IBM臉部辨識,美頁岩油巨頭破產,英國石油,歐盟白皮書,美國資助巴西採購歐系5G
阿里雲
阿里巴巴技術中樞阿里雲9日舉辦峰會,透露出發展三大方向,加大在晶片、伺服器等科技硬體的投入,並由釘釘打造成融合阿里雲的新型操作系統等,年內也將再大幅招聘5千人,提升核心技術能力,而原先計畫3年投入新基建人民幣(下同)2千億元,將會再加碼。
36氪報導,「2020阿里雲峰會」9日舉辦,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會中首度對外展示阿里雲未來發展三大方向,做深基礎、做厚中台、做強生態,象徵阿里雲未來將加大對硬體技術的投入,並提升辦公通訊軟體釘釘的戰略地位,與阿里雲深度融合。
對於做深基礎,張建鋒表示,目前阿里雲的飛天操作系統是唯一大陸自研的雲操作系統,未來要向下延伸定義硬體,加大在晶片、伺服器、交換機、網路等領域的自研程度,故為此要引述伺服器、網路、晶片、資料庫、AI等核心技術領域的頂尖人才,年內要再招逾5千人。
阿里雲第二個重點方向是加強中台,將大幅提升釘釘的戰略位置。張建鋒指出,很多人將釘釘視為一個溝通工具,其實釘釘能做新型操作系統,阿里雲希望打造「雲釘一體」,讓釘釘與雲端基礎設施的交互合作如同Windows系統與PC一樣相輔相成,未來再藉由這套系統與基礎設施打造繁榮的應用服務生態,達到第三個方向做強生態。
除披露戰略方向外,阿里雲在峰會中也發布新產品與技術,包括新一代企業級DevOps平台阿里雲·雲效、第七代高主頻雲伺服器ECS和含光800雲伺服器等產品。
除此之外,阿里雲同時也發布支撐新基建的「城市大腦3.0」,張建鋒表示,疫情讓各級政府意識到數位化的迫切性,未來城市新基建將會加速,原本需要3至5年的轉型,可能1年內就會完成,而阿里城市大腦也將協助城市實現在交通、醫療、災害預防等領域的智慧決策。
此前阿里雲曾披露未來3年投入2千億元加碼新基建與核心技術,張建鋒坦言,這個投入規模並不大,阿里雲實際可能會在3年內投入更多。
近期阿里系業務有不少新動作,抓準大陸整體疫情後數位轉型、新基建的需求先行啟動,包括8日螞蟻金服旗下OceanBase獨立成立公司,將服務提供給更多廠商進行轉型,如今阿里雲、釘釘也提升地位加碼入局,希望能掌握這波新基建轉型紅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騰訊宣布未來5年投資5,000億人民幣於新基建,阿里也不甘示弱。
第二、阿里三年投資2,000億元,平均每年700億元,比騰訊略少,但也很驚人。
第三、阿里雲專注「城市大腦」,打造「智慧城市」。
第四、阿里「強中台」的戰略很有意思,不僅做強底層雲端基礎建設,但強調中間連結。
第五、因為要和美國競爭,未來中國大陸互聯網業者會加強平台技術的基礎建設,不再任人宰割,事實上,雲平台外商AWS和微軟本來在中國就沒有相對優勢。
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9日公告資本重組計畫,預計集資約港幣390億元(約新台幣1,495億元),其中,香港政府將首度透過土地基金以港幣195億元(約新台幣746億元)入股國泰航空取得6.08%股權,成為第四大股東,並提供港幣78億元過渡貸款,任命兩名觀察員列席國泰航空董事會。
國泰航空目前三大股東為:太古持股45%,中國國航持股29.99%,卡達航空則持股9.99%。這三大股東將認購其餘的港幣117億元增資股。持股比率也將因港府的入股而略為稀釋。
國泰航空昨天停牌,其資本重組案認購價格為每股港幣4.68元,較8日收盤價8.81元,折讓約46.9%。
香港電台報導,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昨天表示,港府將透過土地基金注資國泰航空港幣273億元(約新台幣1,047億元),當中七成,即195億元是購入優先股,其餘78億元為過渡性貸款。
陳茂波強調,港府政府此次出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保持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並無意入主國泰航空或長期持有股權,國泰航空是香港最大的航空集團,市場占有率高,有非常重要地位,對於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很重要。
陳茂波表示,航空業未來對香港生產總值的貢獻達4.9%,加上香港正在興建第三條跑道,對區內的競爭力非常重要,並可創造12.3萬個就業機會,港府因此決定投資國泰航空。
港府也評估,入股國泰航空可獲得投資回報,預計投資回報率為4%至7.5%,高於土地基金過去六年投資於外匯基金投資組合所獲取的平均回報率3.7%。
據香港媒體早前報導,去年香港反送中抗爭加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泰航空營運遭受重創,因此近期有關國泰航空將重組的消息就甚囂塵上。
資本重組後,港府將持股國泰航空6.08%,成為國泰航空第四大股東。太古持股將由45%降至42.26%、中國國航持股將由29.99%降至28.17%、卡達航空持股將由9.99%降至9.38%。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是亞洲交通樞紐,國泰航空具有指標地位,政府無論如何不能讓它倒。
第二、最近德國政府也出手拯救德航。
第三、國泰航空會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四、國泰航空受中國大陸影響越來越大。
安謀/AIoT基金
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9日表示,為符合國際潮流,近期將修改國發基金投資管理規則,除現有以股票投資新創事業,將新增可轉讓公司債做為投資項目。國發基金並表態願參與5+2產業投資,包括綠電及AIoT等。
鄭貞茂提及,近期透過半導體協會聯繫上半導體大廠安謀(ARM)的負責人,得知安謀有意創立一檔AIoT基金,規模1億美元,預計三至五成用於投資台灣,現已募得6,000萬美元,國發基金也希望能參一腳。
鄭貞茂強調,國發基金參與綠電投資,只能投資新股,不能承接老股。他也對民間喊話,歡迎新成立綠電基金洽國發基金參與投資。
為營造國內有利於新創事業發展環境,鄭貞茂表示,國發基金目前只能投資股票,現在正檢討投資方式,規劃開放國發基金可持有新創事業可轉讓公司債,這對國外新創而言,已經是相當普遍的募資方式。
他進一步表示,可轉讓公司債屬債券性質,國發基金可先持有新創公司債券,未來俟新創事業成長後,再將債券轉換為股票,國發基金身分由債權人變為股東;這項投資工具將可適用所有方案,增加國發基金投資的彈性。
另外,國發基金投資新創事業有時難免會「踩地雷」,若可先以可轉債方式投資,直到公司達到設定目標後,再轉換成股權,國發基金權益會更有保障。近期就會完成國發基金投資管理規則的修改。
他並透露,國發基金正與一家美國知名創投洽談,將投資該創投基金,條件是國發基金投資額須用以投資台灣新創事業,此案已進入審議階段,預計近期會走完最後流程,正式對外公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安謀已賣給日本軟銀,並和中國大陸合資設立基金。
第二、由於中美科技大戰,現在正是安謀投資台灣的大好時機,但新聞中提及的安謀基金應該只是借名和安謀合作,不是安謀本身。
第三、除了國發基金,台灣應該吸引外資來台投資,像安謀這種領導性半導體廠商,可以在台灣打造智慧生態系,非常具有價值。
第四、國發基金用可轉債方式投資新創,也算是一種創新。
元大/新加坡
元大金控9日指出,因應「港版國安法」對香港市場未來發展潛藏的變數,元大金已規劃旗下子公司元大證券與期貨連袂前進新加坡,尋求在新加坡建立證券、期貨與資產管理等據點,調整原本集中以香港為亞洲債券發行暨國際交易中心兩大平台的策略,新增新加坡做為亞洲另一區域平台。(港金融地位短期難被取代)
這是港版國安法通過後,第一家公開宣布將前進新加坡、增加亞洲金融布局的分流規劃,以此因應香港市場未來發展變化。目前香港為元大金發展跨境各項資本活動、金融交易平台中心。
元大金昨天舉行股東常會,由董事長申鼎籛主持,總經理翁健會後受訪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資本市場,但元大金維持穩健營運,且台股反彈是「有基之彈」,市場發展健康、股市成交量能不錯,元大證券今年獲利預期會不錯,所有子公司持續正向發展,有信心元大金全年獲利可逆轉為成長,續創新高。
翁健表示,從去年香港反送中事件到最近的港版國安法,元大金一直密切觀察相關影響,因此內部規劃除了香港外,研擬以新加坡作為另一亞洲布局重點,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作業,因此申設進度暫時停滯。
他說,新加坡與香港一樣是國際金融中心,考量香港局勢變數,因此規劃前進新加坡做為另一國際平台,目前除期貨較單純可在新加坡擔任上手機構外,證券端評估以證券或資產管理公司形式前往,銀行則暫無海外拓點計畫。
他並補充,前進新加坡擬以自行申設公司的方式切入,不會採取併購當地事業的作法,「國內目前也不會有併購規劃」。至於元大銀行,菲律賓子行增資後將盡速推動改制商銀。
去年元大金獲利再創新高,全年稅後純益204.46億元,每股純益1.75元,獲利較前年成長9.5%,元大金昨天股東會通過去年盈餘分派每股配發現金股息0.65元、股票股利0.4元,合計股利1.05元也創新高,元大金股東會後也召開董事會決議29日除權息交易。元大金昨上漲0.1元收18.15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不知為什麼,過去極少台灣金融業者布局新加坡。
第二、由於香港現在局勢,現在是前進新加坡的最好時機。
第三、新加坡的業務可能包括兩種:第一是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因為星國原來就是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第二是協助台灣企業前進東南亞,進行「新南向」相關布局。
第四、元大很多年前併購新加坡金英證券,對新加坡本來就不陌生。
IBM臉部辨識
IBM新任執行長克里西納(Arvind
Krishna)週一向數名國會議員發布公開信指出,該公司將停止開發臉部辨識技術,也不再提供分析軟體,因相關技術可能被用於大規模監控、種族歸納(racial profiling)等違背人權和自由的用途,並違背該公司信任與透明原則。
克里西納在信函中指出:「IBM堅決反對、也不會容忍任何技術—包括臉部辨識—被第3方用在大規模監控、種族歸納這些違反人權和自由的用途上。」
克里西納表示,科技可以提高透明度,幫助警方保障社區安全的利器,但不該用來加深歧視或社會不公義,現在是開始討論臉部辨識技術運用法規的最佳時機,特別是執法單位如何使用這項科技,亟須被規範。
美國近來發生警察執法過當,導致1名黑人枉死的事件,在全國各地引發示威抗爭,而執法單位則企圖藉由臉部辨識系統,來捉拿抗爭人士,此舉觸怒了美國科技界,除了臉書以外的科技大廠,幾乎全都公開支持抗議者。
克里西納因此在此時發聲,要求國會詳加檢視所有的警察執法過當案件,並催促國會盡快制定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法規,以避免科技再遭濫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美重視人權和個人隱私權,不會容許科技侵犯。
第二、在美國檢討Big Tech何去何從的聲浪中,大型科技公司顯現出道德的良心。
第三、IBM停止開發臉部辨識技術,是Big Tech最積極的表態。
第四、中國大陸因為監控新疆維吾爾族居民,已有33家企業和機構被美國列入黑名單。
美頁岩油巨頭破產
美國頁岩油業先行者崔石比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傳出正準備聲請破產保護,可能將公司移交給主要債權人接手;8日股價震盪走高,大漲1.8倍,盤中曾25度暫停交易。
崔石比克是率先運用「水平式水壓裂解法」開採頁岩石油及天然氣的業者之一,與大陸資源及EOG資源等公司同為美國頁岩石油業的巨頭,曾經跟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大油」公司一爭長短。公司的經營策略一直是大量舉債,積極擴張產量,但現在由於油價重挫及需求劇減,使公司可能走上破產保護之路,這也顯示美國頁岩石油業正面臨高度營運風險。
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共積欠90億美元債務;公司正在與債權人爭議能否先不支付6月15日到期的利息,並給予還款寬限期,迄未做成最終決議。公司也開始徵求債權人同意,提供債務人融資,支持破產期間營運。
公司正在與債權人談判重整支持協議,由「循環信貸」債權人取得多數股權;協議內容仍未定案,條件還可能改變。
今年1到3月崔石比克淨值損失85億美元,主因油田、沙礦及其他資產價值隨著油價重挫而縮水。其實在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前,公司已深陷險境。崔石比克一年多來雖全面削減支出,並裁員數萬人,將主業從天然氣轉向石油,但一直未上軌道。
一旦該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受影響範圍遠超過投資者及員工,因為公司與油管供應商、鑽井業者及其他廠商間的合約都將面臨風險。
由於公司以200比1的方式「濃縮」股權,8日股價一度上漲逾兩倍,最高達到每股84.75美元;之後由於傳出公司可能聲請破產保護,隨即下跌到52.05美元;收盤價大漲182%,報69.92美元;由於震盪激烈,曾經25次暫停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崔石比克(Chesapake)曾是美國頁岩油創新的石油巨頭,創造了這個行業,並且是典範轉移的代表性企業。
第二、美國石油業曾有一陣子,幾乎要和中東國家平起平坐。
第三、公司債務高達90億美元,很難翻身,但美國政府沒有義務拯救這個行業。
第四、油價重挫和需求遽減,影響到許多行業,我們預期許多大企業未來12-18個月內會走上破產之路。
英國石油
英國石油公司(BP)計劃裁員1萬人,因為油價大跌,不得不精簡人力,以削減成本,因應朝綠能轉型的過渡期。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能源公司獲利,迫使許多公司改變營運模式。歐洲競爭對手荷蘭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據說將推出自願離職計畫,以裁員瘦身;美國同業雪佛龍(Chevron)和Marathon也在裁減員工之列。
執行長盧尼(Bernard Looney)在內部公告中表示,BP將裁減14%人力。辦公室內勤人員和擔任高級主管職務者首當其衝,預計前400名職務可能砍掉三分之一。
現年49歲的盧尼告訴員工,這波裁員與2月擬訂的計畫相符,目的是讓BP準備好因應大幅減碳的環境。當時,他表示BP將解散上游和下游業務,並以11組新團隊取而代之。他2月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就說:「若說裁員不在計畫中,是不誠懇的說法。」
盧尼在內部員工通告中指出,疫情觸動原油價格崩跌,迫使BP不得不加快精簡人力,導致現階段裁員幅度「比原訂計畫深」。
Jefferies分析師賈默爾認為,BP因工作匯報結構改變,比歐洲同業殼牌更可能調整人力,但「裁員幅度這麼大,令人訝異」。
2月上旬接掌BP前幾天,盧尼宣布,BP預定2050年達成旗下事業和生產零碳排目標。後來,油價隨疫情打擊需求崩跌,迫使生產商抑制支出並擱置投資計畫。盧尼堅稱,這波危機更強化「改造BP」的必要性,持續朝氣候目標邁進。
BP上月展開第二階段整頓計畫,把高級主管職位從250人減為120人。新主管7月1日就職,上任後將持續整頓,預計年底前完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石油公司都走向綠能轉型,但還不夠快。
第二、英國石油近年其實很積極在轉型,但仍然難以阻擋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
第三、交通減少,飛機停飛,對石油的需求自然大幅減少,石油股將持續低迷。
第四、銀行、汽車、石油、航空零售百貨,這些都是未來會大裁員瘦身的產業,甚至將走上破產之途。
歐盟白皮書
《日經新聞》報導,美中對立及兩國金融脫鉤趨勢增強,已對中企海外融資造成衝擊;根據路孚特(Refinitiv)數據,今年非金融業中企發行的外幣公司債,截至六月上旬僅二七○多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兩成,投資人開始警惕中國經濟減速和美國強化對中國的制裁。
報導指出,例如福建房地產商明發集團本月五日發行美元計價、今年十二月五日到期的公司債一.七六億美元,票面年利率高達廿二%,創中企史上最高;此外,中國最大民營電信運營商鵬博士電信傳媒集團,將其本月一日到期的五億美元公司債,延期十八個月償還。
報導表示,中企今年將有約五百億美元公司債到期,目前許多公司只能籌措到償還債務資金;除了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之外,川普政府強化監管在美上市的中企,促使中企今年赴美IPO(首次公開募股)數量僅為去年同期三分之二,IPO金額更銳減約一半。惠譽信評分析師張順成表示,這使投資人對中企融資不得不慎重。
報導指出,中企因海外融資成本飆升,被迫轉回中國及香港發行債券和股票融資,今年中國境內公司債發行達五.七兆人民幣、年增約四成;中企在中國IPO融資額超過一三○○億人民幣,較去年翻了約一倍。
另外,路透報導,歐盟執委會將於十七日提出一份保護歐盟關鍵產業和單一市場的戰略白皮書,以打擊外企利用不公平政府補貼來收購歐盟公司,尤以鋁、鋼鐵、半導體、造船、汽車業易獲得外國政府補貼。此舉劍指中企。
白皮書草案指出,外企若過去三年接受政府補貼超過一千萬歐元,尋求收購營收逾一億歐元的歐企卅五%以上股份,必須通知歐盟執委會審核,否則可能被罰款、交易否決、買家被迫出售資產,以抵銷不公平優勢。
歐盟還針對在歐盟運營、卻受惠於外國政府不公平補貼以擴大歐洲市占的外企,這些外企出價低於歐企,在歐洲戰略重要性產業或關鍵基礎設施取得市占,可能被處以出售資產、降低市占或產能、支付罰款,並在三年內禁參與公共採購招標的懲罰。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不只是川普,連歐盟也受不了中國大陸的競爭了。
第二、白皮書提到對於接受補貼的外國企業所帶來的衝擊,將予以約束,主要就是針對中國企業。
第三、中國原來是歐洲最大的投資者,在德國買了很多公司。
第四、台灣併購歐洲企業,未來有很好的機會,而且價格會相當便宜。
美國資助巴西採購歐系5G
巴西最大報《聖保羅頁報》專訪美國駐巴西大使查普曼(Todd Chapman)指出,美國與巴西及在地電信公司就資助採購愛立信與諾基亞生產的5G設備進行會談,這類融資對華府而言事關「國家安全」,目的在於「保護數據、智慧財產以及敏感的國家資訊」。
查普曼的說法,等於對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商中國華為揮出一記重拳。路透報導,過去二十年,華為深耕巴西,目前已與巴西四大通信商成功完成5G測試,並協助他們在5G頻譜拍賣前現代化其基礎建設;華為將投資八億美元於二○二二年前在巴西聖保羅設立新廠,加速拓展其在拉丁美洲的業務。
美國川普政府以監控疑慮為由,一再敦促各國政府摒除華為,但少有國家留心相關警告。查普曼強調,放行中國企業參與國家5G建設,可能阻礙外企投資意願,「誰要在無法保護資訊的國家中進行投資呢」?
查普曼表示,與巴西討論的相關融資,將由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提供,川普於二○一八年成立該開發銀行,以與中國在其他國家運作的「國家開發銀行」匹敵。
另外,加拿大十二日公布的法庭文件顯示,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長女、財務長孟晚舟於二○一八年十二月一日在溫哥華機場被捕前夕,應美國引渡要求參與該行動的加國情報局(CSIS)備忘錄警告:「這起逮捕可能引發全球震撼,該計畫性行動將對國際與(加中)雙邊關係造成重大後果。」華為律師團稱,該文件證明美加兩國同謀逮捕孟晚舟。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5G產品有技術優勢和性價比。
第二、傳統美國比較能夠說服已開發國家,但很難拉攏開發中國家。
第三、但若美國說服巴西投靠歐系,將會是一大勝利。
第四、很難相信這個戰略會成功,因為華為產品是又便宜又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