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台積電美國,華為手機,台鋼/友訊,振興IPO,特斯拉/礦商,美零售銷售,世界競爭力,新加坡證交所,晶電/隆達,京東IPO,吉利汽車,半導體研發
台積電美國
台積電擬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設5奈米晶圓廠,隨其赴美的「化學品聯軍」成形。台積電欽點關東鑫林、長春石化及勝一化工等三家公司率先出線,由關東鑫林主導美國化學品設廠案,初期投資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生產先進製程用化學品,後續也將就近供應半導體大廠英特爾。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稍早透露,台積電赴美設廠,台灣供應鏈夥伴也將一起前往美國開拓市場。台積電並在美國晶圓廠旁另闢一個園區用地,可讓供應鏈夥伴進駐,這些台廠除供應台積電外,也能藉這機會前進美國、開拓美國市場。
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化學品聯軍設廠地點,緊鄰台積電美國廠旁,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近郊,離鳳凰城市區約30分車程,與英特爾廠區也僅約一小時車程。
為配合台積電赴美國設廠要求,相關化學品廠商正進行一起前往美國設廠評估作業,預料整個投資案將在今年底前定案,並趕在台積電美國廠完工裝機前半年完成,以利台積電進行產品驗證。
據了解,這支被台積電視為「台灣隊」的化學品聯軍,整個投資計畫由關東鑫林主導,但相關成員必須經台積電核可。目前表態願意參加前進美國投資的成員,還包括台灣知名石化大廠長春石化集團及勝一化工,並持續募集其他廠商加入,估計整個支持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台灣隊化學品聯軍成員將達六家。
關東鑫林去年在台積電供應鏈管理論壇,獲選台積電「化學材料品質合作」獎,主要供應台積電電子級雙氧水、氨水、氫氟酸、高純度溶劑,以及混酸蝕刻液光阻顯影液、清洗液等特殊電子化學品。
台積電供應鏈表示,這些化學品在美國也有供應鍵,不過受惠台積電在全球製程領先,且多年刻意扶植台灣供應商品質和技術跟上台積電腳步,生產的高純度化學全球稱冠,連全球半導體霸主英特爾也積極想向台灣採購。
因此,這次支援台積電美國設廠的台灣化學品聯軍,也看中可就近供應英特爾,順利開拓美國市場,不過整個設廠案仍以優先供應台積電為首要考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在美國打造生態系,是正確的模式。
第二、化學只是開始。
第三、可能會帶動其它產業。
第四、對台企赴美是好事。
華為手機
華為手機的「超蘋果、趕三星」目標終於成真,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全球手機市場中,華為以21%的市占首度登上手機龍頭寶座,三星則受到印度封城、停產措施的衝擊,痛失霸主地位。
韓國中央日報報導,三星因印度市場的挫敗退下神壇,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三星在4月份全球出貨市占萎縮至19.1%,使緊追在後的華為首度在單月數據上超越三星,華為以21.4%市占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王。
報導分析,全球兩大市場一熱一冷,是兩大品牌排名互換的關鍵,華為超越三星的關鍵在於4月大陸新冠肺炎疫情獲得有效控制,手機市場得以回暖,且在美國圍堵、制裁華為的情況,激起大陸消費者的愛國情緒,使華為4月在大陸手機市占率大幅提升至44%,較2019年同期上升1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三星如Galaxy S20等旗艦機在4月的銷售相當疲弱,此外,印度在4月為了防疫採取封城措施,大幅衝擊在印度有大量手機工廠的三星,當地工廠不得不停工停產的情況,讓三星手機4月份在印度的出貨暴跌。
綜觀全球出貨規模,手機受到疫情影響狀況仍相當嚴重,4月份出貨較2019年同期暴跌41%至6,937萬支。
在Counterpoint Research的2020年Q1數據中,全球手機出貨年減幅度達到歷史新高的13%,數量為2.494億支,為2014年以來首度智慧型手機Q1出貨不足3億支。Q1三星仍為最大品牌,全球市占約20%;華為加上子品牌榮耀則以3個百分點的差距緊追三星。
雖然華為終於登上全球手機第一,但有觀點認為,華為恐怕無法在王座上坐暖太久,因為印度已經在5月放鬆封城措施,料能有效提振三星手機出貨。在華為方面,則是遭到美國致命的禁令升級,使華為手機等產品的晶片供應受到嚴峻挑戰,有晶片代工實力的三星反而成為華為亟欲合作的對象之一。
另有外媒報導稱,華為願意以部分的手機市占為代價,換取三星電子幫助公司代工晶片。三星較華為更仰賴智慧型手機業務,而華為還有5G等電信設備業務可做為企業支柱。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手機市占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意義重大。
第二、全世界以美國為首,抵制華為,仍然讓華為搶得第一。
第三、中國市場是關鍵之一。
第四、另外是印度市場。
第五、華為需要三星為其代工晶片,彼此會合作。
台鋼/友訊
友訊15日股東常會完成董事改選,市場派台鋼拿下三席董事、三席獨董的過半席次,順利入主,友訊經營權之爭正式落幕。台鋼集團會長謝裕民昨天首度現身,強調友訊要先賺錢,讓股東可以分到股利,也要讓專業經理人可以發揮,並擦亮友訊這塊招牌,成為台灣之光。
友訊受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大陸網通廠品牌低價搶單等衝擊,近年營運低迷,過去五年有四年虧損,去年每股淨損0.78元,股東無法領到股利;今年首季每股淨損為0.07元。
市場認為,謝裕民喊友訊要賺錢發股利,是讓股東「最有感」的方式。
友訊新董事會推舉李中旺擔任董事長。李中旺從2011年卸任友訊董座九年後,再度擔任董事長。
李中旺表示,友訊品牌對台灣有一個使命,就是「帶著大家往全世界走」,台灣好的供應商都是策略夥伴,不管是否持股,「廠盡其力、網暢其流」,每一個廠都盡最大的優勢,截長補短,組成夢幻組合往全世界走。
李中旺說,未來會在市場、產品、品質會有比較積極的作為,友訊擁有研發團隊,分公司遍布全球50多國,可以發揮最大效益。
台鋼入主友訊後,謝裕民首次進入友訊位於台北內湖總部大樓,第一件事就是到各樓層一一向各部門員工打招呼,還發紅包安撫員工兩個月來的不安,希望員工支持大股東及經營團隊。據了解,這是台鋼進入一個新公司的慣例,在科技業界相當少見。
謝裕民表示,之前大家(台鋼與友訊前董座胡雪)為各自立場競爭,但有了圓滿結果,他謝謝胡雪以友訊、以7萬名股東為重,將一起把友訊這塊招牌擦亮,變成未來台灣之光。
他期許友訊能先賺錢,讓台鋼等股東可以分到股利,專業經理人可以發揮,也能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的產品,擦亮友訊這塊招牌。
友訊創辦人之一暨董事長李中旺昨天擔任股東會主席,謝裕民以大股東身分親自出席,代表力挺改革決心,股東會出席率達87.36%。
友訊昨天股東會全面改選六董事、三獨董。台鋼拿下六席,包含個人董事李中旺、友訊投資代表人林仕國及馮忠鵬,以及三席獨董鍾祥鳳、李勝琛、陳進明。友訊前董事長、已故創辦人高次軒夫人胡雪取得三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跨業」的併購。
第二、謝裕民類似晟德的林榮錦,是重整企業的專家。
第三、友訊以賺錢為第一要務,喚起投資者的重視,因為近年都不賺錢。
第四、台灣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因為轉型,而跨界投資。
振興IPO
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打亂許多企業IPO籌資計畫,金管會提出辦法「振興IPO(首次公開募股)」,新任主委黃天牧昨接受媒體聯訪透露,研議暫時放寬「獲利潛力」認定標準,讓受疫情衝擊的公司,得以透過替代方案依照原訂時程IPO或SPO(現金增資)。
黃天牧說,IPO募資針對科技、新創、生技等無獲利門檻者,過去要看連續三年獲利衡量市場潛力,假設十月申請興櫃,要交今年一至六月半年報,但受疫情影響獲利衰退,半年報恐無法看出市場潛力,因此研議放寬可看七至九月第三季財報,作為疫情暫行認定措施。
疫情過後,國內金融環境也面臨困局,除了產業獲利衰退影響IPO,低利率更直接衝擊銀行、保險業。除振興外,黃天牧也提醒金融業注意風險,他說,金融業面臨黑天鵝、灰犀牛、資安、地緣政治,還有低利率環境,甚至是最近提出的「綠天鵝」,指氣候變遷對金融機構造成衝擊,但「金融業不可能只守住台灣這市場,勢必要走到國際」,只是走出去要更小心。
黃天牧也認為,利率對保險業更是牽一髮動全身,現在利率更低,對資產負債面將是更大挑戰。保險業海外投資已達百分之六十六,高過其他國家,雖沒有要立刻降低,也能理解保險業是「不得不」到國外投資,但對這數字要非常謹慎,不要讓社會對保險業擔心。
證券業部分,黃天牧指出,直接金融應要在市場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包含讓中小企業、新創能在兼顧風險與投資人保護前提下取得資金。
但黃天牧強調,其他國家都很驚訝台灣金融業在低利率下還能夠獲利,未來低利率帶來的挑戰會更多,但國內金融韌性好,韌性好就能找出永續生存發展方法,他對金融股有信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港IPO大漲,金管會終於提出「振興台灣IPO」的口號。
第二、未來對高科技和生技行業上市,標準應該更放寬。
第三、「開放」是現在進行式。
第四、台灣產業結構在轉型,金融機構和監理也需要轉型。
特斯拉/礦商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與礦業集團嘉能可(Glencore)達成採購協議,將向嘉能可採購鈷礦,供上海超級工廠(Gigafactory)和規劃中的柏林廠所需,可見特斯拉擴產之際,正持續增加自行獲取的原物料。
知情人士指出,嘉能可將供應鋰離子電池使用的鈷,這項協議將升高特斯拉對剛果民主共和國鈷金屬的依賴,也有助提振嘉能可的鈷礦事業。過去兩年來,鈷價挫跌三分之二,跌至每噸約3萬美元。
全球鈷供給量中,逾六成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當地的鈷礦是以人力開採,且經常使用童工。
特斯拉上周公布的《2019環境影響力報告》指出,該公司已「投入重大努力建立流程」,消除童工風險,並強調意識到「以負責任和道德的方式採礦,對這些社區經濟和社會福祉都很重要」。
特斯拉也表示,只要能確保礦物來自符合社會和環保標準的礦場,將支持由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採購原料。
此協議凸顯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和歐洲擴張生產之際,正增加自行獲取的原物料。其他汽車製造商如福斯,都倚賴外部電池製造商獲得鈷的供給。
特斯拉的鈷用量雖然少於同業,但與嘉能可的合約可能多達每年6,000噸。這項採購合約讓特斯拉全程掌控從剛果礦場供貨到中國大陸加工為電池前驅材料。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量預期可達每周1,000至3,000輛,若以全產能換算,相當於每年的鈷需求量為1,200噸。柏林廠一旦完工,預估每年的產量為50萬輛。
顧問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表示,未來十年,特斯拉電池產能預期將成長570%,增至248 GWh;每1GWh電池容量,平均足供1.8萬輛電動車使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電動車需要鈷,這是關鍵原料。
第二、關鍵稀有金屬行情未來持續看好。
第三、電動車的大量製造,透過特斯拉上海廠已可以解決。
第四、特斯拉市值已達1,730億美元,超越豐田汽車,變成世界第一。
美零售銷售
美國5月零售銷售出現報復性反彈,創下有史以來單月最大漲幅,且遠高於預期,主因為美國逐步解封後,消費者開始上街購物。
美國商務部16日公布,美國5月零售銷售總額比上月暴增17.7%,至4,860億美元,輕鬆擊敗先前在2001年10月創下的6.7%紀錄,也遠優於道瓊社訪調經濟學家後預估的8%。此數據已連續三個月萎縮,到5月出現如此大幅反彈,代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在3月底、4月初時最嚴峻,之後已慢慢步出谷底。
不計食品的5月零售銷售額漲幅也高達16.8%,比市場原估的8%高出一倍有餘,從4月創下的16.4%的歷史跌幅大幅反彈,其中,服飾和配件店零售銷售額暴漲188%,漲幅最大。而運動用品、休閒愛好用品、樂器及書店零售銷售額也大漲88.2%,食品服務和飲料店的銷售額回升29.1%。
先前實施最嚴格封鎖措施期間,店家幾乎全面暫時停業,部分地區到了5月才開始允許出外用餐。
然而,整體零售銷售額仍遠低於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例如2月零售銷售額為5,270億美元,而與一年前相比,上月零售銷售額減少6.1%。
美國總統川普在此數據公布後迅速推文:「看來這對股市和就業會是個大日子」,但16日並沒有公布任何就業數字。
另外,聯準會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工業生產指數小幅增長1.4%,雖遠優於4月的劇減12.5%(也是歷來最大降幅),但遜於市場預估的增加3%,顯示新冠肺炎疫情阻斷供應鏈且衝擊市場需求之後,產業景氣僅緩步回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零售業都在報復性反彈。
第二、消費者實在悶太久了。
第三、股市也有類似的反應。
第四、但是許多零售實體店仍然脫離不了關門的命運,一定要精簡,電商是未來。
世界競爭力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昨公布「二○二○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在六十三個受評國家中排第十一名,較去年進步五名,創下近五年來最佳表現,也暌違三年再度超越中國大陸,但今年在四大項評比中「經濟表現」卻呈現衰退,主要是我國去年失業率高於其他亞洲國家。
與東亞鄰近國家相比,報告顯示,今年大陸排名第廿名、韓國第廿三名、日本第三十四名,而新加坡排名第一,香港則從去年第二名下滑到第五名,美國更是大舉下滑七個名次到第十名。
在四大類指標中,我國在「政府效能」、「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皆較去年進步,尤其政府效能進入全球前十名;但在「經濟表現」卻出現退步,從去年第十五名跌到第十七名,主要是「就業」大舉退步六個名次,主因是我國失業率較其他國家高;「價格」退步三名,主要是辦公室租金漲,導致生活成本拉高。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開始,台灣因人才外流,相關排名呈現落後,今年仍是如此,像是人才外流部分,這項台灣去年排名第四十六名,今年更跌到第四十八名;國內企業環境能吸引國外高階人才這項,今年排名第四十七名,也呈現出台灣無法有效吸引國際人才。
不過,IMD在報告中特別指出,我國在「國內經濟」大幅進步十五名至第十名,主因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占GDP比率大幅改善,及實質GDP與人均GDP成長排名提升;「國際貿易」進步四名至第廿七名,反映商品出口與服務輸出成長率名次提升;「國際投資」進步兩名至第廿六名,主要原因是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GDP比率、外人證券投資等排名提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台灣近年名次最大的進步。
第二、台灣是中美貿易大戰最大受惠者。
第三、台灣有非常多元的產業結構。
第四、台灣在新經濟轉型浪潮中,有技術優勢。
新加坡證交所
新加坡證交所今年又面臨一波下市潮,原因是流動性不足與企業治理醜聞,打擊投資人信心,在新加坡積極爭搶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際,證交所節節敗退,成為星國面臨的一大不利因素。
金融時報(FT)報導,根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來有九家公司已經或正在從新加坡證交所下市。雖然這段期間有五家企業上市,但今年仍可能連續第二年下市比上市家數更多。
分析師表示,由於流動性和估值低,再加上頻繁爆發上市公司會計和治理醜聞,打擊投資人的信心,企業下市已成為新加坡金融市場的一大問題。
曾揭發新加坡上市大宗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會計問題,導致該公司幾乎崩潰的前來寶分析師瓦格納(Arnaud Vagner)說:「投資人對會計醜聞感到厭倦,讓他們不想在新加坡投資。」
瓦格納表示,與其面對股價進一步下跌,一些企業寧可選擇利用較低的借貸成本,讓他們的公司下市。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會計學副教授麥潤田(Mak Yuen Teen)表示,若非新加坡證交所修改規則,取消最低交易價格要求規定,可能會有更多股票從星國證交所下市。這項規定已在6月1日廢除,此前,該規定已讓多檔股票列入可能下市的觀察名單。麥潤田說,對那些企業來說,時間很緊迫,有些甚至已沒有轉圜餘地;如果這項規定依然存在,6月原本可能有多達54家的企業面臨下市命運。
新加坡證交所籌資金額近年已下跌,2019年會計年度有20檔新股上市,合計籌資17億美元,低於前一年的22檔、籌資62億美元。
今年5月,新加坡證交所失去與MSCI的一項重要衍生性商品授權協議,由港交所取而代之;新加坡證交所示警,這可能導致他們2021年的利潤下滑10%到15%。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缺乏本地投資人。
第二、新加坡股市組成不夠多元。
第三、香港資本市場影響新加坡。
第四、新加坡資本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
晶電/隆達
LED大廠晶電和隆達18日宣布,以換股方式共同成立投資控股公司,2家公司成為控股公司100%持股子公司,轉換基準日為10月20日,轉換後兩家公司下市、改以新控股公司上市。雙方希望此舉能整合資源,強化Mini LED、Micro LED技術和布局三五族半導體領域。
市場盛傳,友達是晶電和隆達成立新控股公司的推手,蘋果扮演關鍵角色,因為兩家公司資源整合,有望加速成本降低和量產的時程,有助蘋果加速推出新品。
法人指出,蘋果與晶電合作研發Micro LED數年,希望能應用到終端產品上,品牌大廠相繼在電競筆電、電競螢幕、高階電視開始導入Mini LED背光技術,蘋果也開發Mini LED應用於iPad、MacBook等,希望整合所有資源。晶電不評論單一客戶,表示兩家公司合作,應可加快新產品量產、降低生產成本;隆達表示,雙方合作主要是加速開發Mini LED、Micro LED和化合物半導體等領域,避免重複投資。
新控股公司與晶電和隆達的換股方式為晶電1股換發新公司普通股0.5股、隆達1股換發新公司普通股0.275 股。未來新公司董座由晶電派任。晶電、隆達強調,雙方仍為獨立運作的子公司,員工和客戶不受影響,新公司致力成為跨國性的三五族半導體產業投資平台。晶電專注在上、中游,隆達成為晶電的重要客戶之一,隆達聚焦下游,晶電是重要供應商之一。
隆達副總經理張博儀進一步指出,雙方合作是上下游的整合,聚焦產品、技術發展以及資源運用,加速研發轉量產,避免重複投資,降低成本,加快擴大Mini/Micro-LED的應用。
晶電與隆達預計8月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通過股份轉換案,通過後將申請各國政府反托拉斯法核准,向證交所申請撤銷公開發行,股份轉換基準日預定為10月20日。
我們的看法:
第一、LED產業面臨技術換代,需要整合。
第二、未來走上產業整合是很正常的事。
第三、Mini LED是未來產業趨勢。
第四、蘋果牽線是很有趣的事。
第五、未來會成立新的「產業控股公司」。
京東IPO
京東18日在港股二次上市,集資297.71億港元,成為2020年新任港股集資王。京東主打的「618」年中購物節也取得佳績,自6月1日至18日下午2時,累計下單金額高達人民幣2,392億元,超越2019年成績。
美股中概股掀起香港上市潮,京東成為繼阿里巴巴、網易回港後,近期第三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美股中概股企業。後續包括大陸教育企業新東方、好未來也傳出有意返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另一方面,近日港匯強勢,17日再度觸發港元強方兌換保證上限,迫使香港金管局當日兩度出手,共向市場賣出30.07億港元。分析指出,由於接下來陸續有新股排隊在港IPO,加上港、美利差因素,預估7月以前港匯將持續強勢並觸發金管局入市干預。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京東18日上市後一度上漲5.75%,收漲3.5%至234港元,總市值達到7,231億港元,位居港股市場第15名,在互聯網行業中排名第四,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點評。
京東此次募集資金淨額約297.71億港元,超越網易成為2020年港股最大規模IPO。
受到京東返港二次上市憧憬帶動,京東美股17日收漲1.69%至62.01美元,股價創歷史新高,2020年以來股價累計大漲64.35%。截至台北時間18日晚間7時30分,京東美股盤前報60.9美元,下跌1.79%。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18日在雲端敲鑼儀式上強調,京東來香港上市是因為堅信集團及香港都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的核心管理層、京東集團戰略執行委員會(SEC)成員在儀式中首度集體亮相,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在視訊中現身,歡迎京東加入港交所的大家庭。
另一方面,「618」年中購物節是疫情發生後,首次全電商平台大促銷,各平台競爭激烈。
百度報告指出,2020年「618」的搜索熱度出現逆勢上漲,創五年來新高。在此期間,已經有超過100個品牌在京東超市成交額超過人民幣1億元,3千個單品成交額破百萬元,200款商品成交額破千萬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今年超級成功的IPO。
第二、劉強東下台,京東才能扭轉公司治理不佳的形象。
第三、京東現在市值僅次於阿里、騰訊、美團,排名第四,非常驚人。
第四、這是香港資本市場的轉捩點,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IPO集資冠軍。
第五、中港資本市場相輝映。
吉利汽車
吉利汽車17日夜間宣布,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以及在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發行股份全數為新股,規模不超過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15%,集資擬用業務發展與一般營運資金。受此消息激勵,吉利汽車18日盤中一度飆漲7.56%。
為了爭取海外中概股回歸,大陸證監會於2020年4月30日發布公告稱,針對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的市值要求做出調整,主要有兩項標準供選擇,第一項是市值至少為2千億元;第二項是市值至少200億元,但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在業界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根據新浪財經18日報導指出,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吉利汽車就屬於紅籌股,目前吉利汽車的市值約為1,236.4億港元,但作為擁有眾多自主技術的企業,完全符合科創板針對紅籌企業的回歸要求。
吉利汽車18日收漲5.88%至12.6港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陸工廠開工及重擊車市銷量,大陸車企普遍在過苦日子,吉利2020年股價累計小跌0.94%,已算是庸中佼佼。
中金公司發表最新報告指出,上調吉利汽車目標價21%至16.6港元。報告稱,吉利汽車正計劃在科創板上市,考量到該公司增加融資平台,可以享受到A股更高的估值。
中金表示,吉利汽車此次發行後可能稀釋現有股東每股淨利15%,但中長期該公司可能將受益於新增的融資平台,吉利汽車作為優質企業回歸A股,有助於提升大陸汽車類股上市公司的品質,擴大A股汽車類股市值,使資金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
中金預計,吉利汽車此次計畫先在上海科創板上市,之後跟有「瑞典國寶」之稱的富豪汽車公司(Volvo)合併,可望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場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汽車目前在香港以紅籌股形式上市。
第二、以外資形式回歸A股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A股本益比高,而吉利又是產業龍頭,正如同中芯集成電路,未來本益比可衝到50倍以上。
第四、具有大陸行業指標性地位的公司,通常會選擇回歸A股上市。
第五、今年是中港資本市場發行爆發年,未來美國中概股將大幅度回歸,中國大陸本益比將超過美國市場平均。
外資投資A股
繼先前A股納入MSCI和富時羅素、取消外資在關鍵產業持股比、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等舉措後,大陸商務部18日發文宣布,將大幅放寬外資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投資門檻,並放寬資產總額與相關持股比限制。
商務部官網18日顯示,將修訂「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將大幅放寬外資投資A股的門檻、增加其投資方式。按修訂草案的徵求意見稿,外國自然人將被包含在能進行戰略投資的外資投資者範圍,並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自然人實施協議轉讓、上市公司定向發行新股、要約收購等戰略投資。
同時,新規降低對非控股股東的外國投資者的資產總額要求,並縮減持股鎖定期,取消外國投資者透過上市公司定向發行新股方式,實施戰略投資的持股比例要求等。
近年大陸不斷推進A股對外開放以吸引外資,A股近年陸續被納入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5月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幾項措施使得A股當前在國際投資機構眼中仍相當有潛力,摩根士丹利日前建議,全球投資人可加碼A股。
此外,中國證監會同日也表態支持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決心。證監會主席易會滿18日在上海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表示,將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拓寬ETF互聯互通,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易會滿強調,大陸資本市場不會因疫情放緩對外開放腳步,反而會進一步加快。目前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已提前全面放開,六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順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外資總體保持淨流入。證監會同日還公告,核準摩根大通期貨為大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將繼續引入符合條件的期貨經營機構外資股東。
對於上海科創板下一步,易會滿透露,將加快推出科創板股票加入滬深指數標的,並引入造市制度,發布科創板指數,加快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等創新制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A股未來行情看好,外資應該會增加投資比重。
第二、QFII、RQFII等限制已完全取消,A股走向自由化。
第三、大陸基金公司應該也會發展得更快。
第四、這對台灣資本市場形成競爭壓力。
半導體研發
大陸資通訊設備大廠中興通訊日前表示,公司5奈米晶片正在進行技術導入,而7奈米的晶片已大規模量產,並在全球5G市場中實現商用,刺激中興通訊18日A、H股價大漲。
受到中興通訊利多激勵,帶動18日陸港股市半導體族群。中興通訊H股18日收盤大漲22%,報27.75港元;中興通訊A股收報人民幣42.38元,大漲6.62%。另外,中芯國際收報23.2港元,漲6.9%;華虹半導體收報20.85港元,漲7.3%。
新浪財經報導,其實中興通訊在2020年4月公布2019年年報時曾經提及,該公司旗下的7奈米晶片已量產,並在全球5G規模部署中實現商用,下一代的5奈米晶片也正在導入,但該消息當時並未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對此,中興通訊18日稍晚回應稱,公司目前營運一切正常,並沒有發生可能影響股價的事。
在中美科技戰陰霾下,半導體與5G通訊產業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目前全球半導體龍頭生產商台積電已於2019年3月試產5奈米晶片,並在2020年初大規模量產。當前最新iPhone處理器晶片仍採用7奈米製程,市場預計2020年秋季推出的iPhone12可能會採用台積電的5奈米製程晶片。
此外,據國際調研機構Dell'Oro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全球電信巨頭市占率排名為華為(28%)、諾基亞(15%)、易立信(14%)、中興通訊(11%)、思科(6%)。與2019年相比,華為、諾基亞和思科均下降了1個百分點,易立信持平,中興通訊則增長1%。
在5G專利申報數量上,全球共有21,571項5G標準專利申請,中興通訊以2,561項的專利排名第三。從已公布的5G商用合約數量看,中興通訊在全球簽署46分5G商用合約,覆蓋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亞太等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中美科技大戰,大陸政府全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
第二、就如同台灣30年前一樣。
第三、也難怪中芯集成電路選擇上海科創板上市,因為集資金額更高。
第四、未來半導體產業,有可能成為A股資本市場表現最佳的板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