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效率、數位轉型反而「累死人」?老總:問題在於人跟不上機器
台鐵出了重大事故後,大家開始注意這個龐大但沒有效率的機構,總統和新交通部長承諾要徹底改革台鐵組織文化,其中「公司化」被提出來討論,也就是要把台鐵從政府部門重組成一家公司。但後來主管機關表示公司化可能會引發員工對於民營化的聯想,造成反抗心理及政治問題,最後只願意承諾3年內「企業化」。
日本日鐵以前管理也很糟糕,後來出了重大事故,死了上百人,才徹底改革。現在日鐵已改組成7家公司,有的甚至民營化上市,績效非常好。但民營化後,追求利潤導向,須對股東負責,如果有上市,更要照顧小股東利益,所以不會從社會福利角度來思考管理營運。如果某條路線不賺錢,在公司化組織結構下,一定會被取消,這在台灣是很難被接受的。
企業化有3個重點
「企業化」的前提是要有錢,才能推動各項改革,所以政府應編列預算。台灣不是沒有錢,政府有8千多億「前瞻基礎建設」預算,第一項就是「軌道交通」,而且占最大金額比例。但現有計畫中很多是在城市建輕軌。
企業化第二個重點是要改善管理制度,並引進好的管理者。2010年日本航空(JAL)申請破產,後來聘請日本傳奇企業家京瓷(Kyocera)創辦人稻盛和夫擔任董事長,改變公司組織文化,讓所有員工與經理人擁有「經營者心態」,在兩年之內獲得再生,並扭虧為盈,重新上市。
現在人人都在提倡「數位轉型」,因此企業化還有第三條路,就是利用AI科技進行數位化、智慧化。其實台鐵已經在做這件事,有編列預算在鐵路沿線設置智慧監測系統,防止異物侵入。但因為政府未積極按進度執行落實,以致釀成這次悲劇。
企業數位轉型的困境是人?
利用數位科技進行企業化這件事情,最近在歐美引起廣泛的討論,主角是亞馬遜。他們的員工不是沒有效率,而是在AI運算法的指揮下,變得太有效率,以致被操得太累,受不了壓力終於反彈。
由於COVID-19,電商業務大爆發,亞馬遜生意好得不得了,去年增聘50萬人,還是沒有辦法跟得上需求。電商需要物流,亞馬遜在全美各地廣建商品倉庫,每個都有數座足球場那麼大,雖然都有配備機器人和自動化科技,但還是需要許多人協助。
由於倉庫太大,從一邊走到另一邊需要很多時間,假如你想上廁所,至少要花15分鐘時間。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員工做不完,只好儘量減少去洗手間,解決之道就是尿在保特瓶裡,或者不喝水。
亞馬遜內部有一個說法,如果要成為優秀員工,就要展現出效率的極致,最後會成為「亞馬遜機器人」(Amabot)。
類似問題最近也在義大利發生,亞馬遜義大利送貨員示威抗議,因為他們在8小時工作時間內,必須至少運送140件貨品,才能達成KPI。雖然送貨員月薪有1,600歐元,但每個月光超速和違規停車罰單,加起來就有幾百元,吃掉正常收入,顯示出在企業化效率經營下所衍生出的問題。
上週美國亞馬遜某分部舉行員工投票,原來計畫成立工會,但後來沒有通過。原因是亞馬遜基本工資是一般法定金額2倍,雖然辛苦,但員工多半還是想保住飯碗。
上世紀初,福特汽車發明大規模生產線,啟動管理學革命,大家開始探討如何透過流水線以及工作重組,提升效率極大化。今天由於AI和大數據,我們正邁入一個新時代,但除非轉成無人工廠或無人運送,否則只要有人,就牽涉到人與機器協作的問題。
今天的問題在於「人」,是人跟不上機器,人被演算法指揮,累得不成人樣。也因為如此,大陸電商巨頭美團最近增資100億美元,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募資用途主要是建造無人運送車。
台鐵事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科技不是萬能,但如何運用科技解決人類決策的限制,才是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