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2021年是全球內容大爆發的一年,美國各大影音串流平台大手筆投資內容,Netflix、迪士尼和亞馬遜在亞洲都擴大製作團隊,發行原創戲劇。台灣在影音內容製作,去年相較以往是豐收的一年,Netflix近期「華燈初上」,獲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公視「斯卡羅」轟動台灣,叫好也叫座。
但假如和南韓的文創產業相比,台灣遠遠落後。Netflix「魷魚遊戲」爆紅,席捲全球,Apple TV+也推出首部韓劇「Dr. Brain」。除此之外,南韓男子天團BTS音樂在美國熱賣,登上「告示牌」榜首,南韓電影也連續兩年在奧斯卡金像獎有所斬獲。
南韓文創產業之所以活躍,在於以全球為市場。台灣能走向全球的藝人不多,天后張惠妹最近成為全球權威音樂雜誌「Rolling Stone」自從1967年創刊以來,首次為歌手出版個人特刊雙封面;歌手蕭敬騰過年期間在大陸表演,並上了央視節目,這些都說明唯有走向世界,才能實現商業價值。
對於華人地區媒體來說,現在處在一個敏感時刻,因為中國大陸正加強對演藝圈以及媒體的管制。香港信報最著名的經濟評論家林行止去年起因政治理由封筆,香港歌手何韻詩更因曾參與泛民派媒體「立場新聞」而被捕,引起國際社會對香港限縮新聞自由的關切。
以創造力來說,台灣應是亞洲區最有潛力的「華人」文創內容生產中心,因為日本和韓國均非華文內容。中國大陸對媒體和內容創作的限制,照理說是台灣大好機會,台灣可能成為華人內容的領頭羊、及跨媒體資源整合平台,特別是我們有民主自由的社會環境,但為什麼沒有人感到興奮?因為我們看不到政府的開放願景及宏偉格局,反而有鉗制言論自由的隱憂。
最近立法院三讀通過將新設立數位發展部,未來將整合電信、資訊、資安、網路、傳播等五大領域。坦白來說,在數位匯流的當下,數位發展部有其必要性,但數位內容存在三大問題:第一、台灣政府一向「防弊」重於「興利」,很難讓人對政府發展的作為有所期待,反而對其學習中國集權數位主義的管制意圖不寒而慄,特別是NCC已表示未來將監管谷歌、臉書等大型平台,到時候主管機關以數位世界裡的正義使者自居,很難保證公權力不會濫用。
第二、是台灣向來重「硬」輕「軟」,更遑論「軟硬整合」,最近科技大老施振榮規劃「科文雙融」平台,算是一個突破。其實台灣可以做得遠遠不只這些,例如南韓即利用元宇宙平台發展沈浸式經濟,打造元宇宙生態系。數位發展部把電信、資訊等「硬科技」和網路、傳播等「軟內容」結合在一起,中間夾了一個資安,千頭萬緒,如何取捨與拿捏,創造內容價值,有很大挑戰。
第三、台灣過於「本土」導向,缺乏「區域」發展戰略。台灣文創產業,習慣從歷史素材中找題材,其實可以有更寬廣的想像力,才能吸引全世界觀眾。最近美國「蜘蛛人:無家日」票房已近14億美元,反觀大導演史匹柏重拍經典「西城故事」,雖然影評均叫好,票房卻失利。南韓文創產業之所以超越台灣,在於其以全世界為市場對象,創造極高商業價值,2017年南韓文創產業總產值即高達1,100億美元,不遜於台灣IC產業產值。台灣文創本土侷限性,正如同在金融領域無法取代香港成為區域中心一樣。
民主是台灣最寶貴的價值,言論自由特別值得珍惜,但台灣在這方面卻越來越像中國大陸,不能包容多元聲音。台灣已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們在科技的硬實力,現在是展現軟實力的最佳時刻,沒有理由讓南韓專美於前。台灣要成為全球華人內容中心,一定必須保持開放,才能成為亞洲多元創意匯集樞紐。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的願景,應該在內容產業,請讓我們共同打造「文化的台積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