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微軟,量子,僑外資,阿里,民企前三強,螞蟻,東協,虛擬人,中國IC,新東方,大陸GDP,網民,比特幣支付,華爾街,Netflix,數位貨幣,亞馬遜,巴菲特,全球IT支出

理事長的話:微軟,量子,僑外資,阿里,民企前三強,螞蟻,東協,虛擬人,中國IC,新東方,大陸GDP,網民,比特幣支付,華爾街,Netflix,數位貨幣,亞馬遜,巴菲特,全球IT支出

微軟

 

微軟將以687億美元收購遊戲大廠動視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可能成為美國科技業史上最大手筆收購案,展現搶攻元宇宙市場的企圖心。儘管這筆交易因規模龐大,勢必引發全球反壟斷監管機構嚴加審查,但勁敵Sony首當其衝,股價19日應聲暴跌逾10%,市值一天蒸發逾200億美元。

 

微軟18日宣布,將以每股95美元現金收購動視暴雪,比動視暴雪上周五(14日)收盤溢價約45%,交易總值約687億美元。交易完成後微軟將超越任天堂,成為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僅次於騰訊和Sony

 

遊戲是微軟的兩大元宇宙主打領域之一,微軟表示:「這次收購將使本公司在行動端、個人電腦、遊戲機和雲端的遊戲事業加速成長,並提供搭建元宇宙的基石。」

 

美國遊戲類股18日當天全面勁揚,反映投資人預期其他科技巨頭可能跟進微軟,分別展開收購行動,但Sony公司19日在東京股市收盤暴跌12.8%,落到三個月谷底,因為投資人擔心,競爭加劇可能衝擊這家日本集團遊戲業務未來的獲利。

 

Sony和微軟都是遊戲產業要角,兩家公司202011月先後推出最新款遊戲機。截至去年9月,Sony已賣出1,300萬台PS5。微軟未公布銷售成績,但根據市場研究資料,PS5一直比Xbox Series X賣得好。Sony也一直積極投資併購,去年買下好幾家遊戲工作室,包括美國的Gluepoint Games、芬蘭Housemarque,和英國Firesprite等。

 

微軟有意併購動視暴雪,對蘋果公司也是一記當頭棒喝,因為動視暴雪旗下手機遊戲陣容堅強,包括熱門手遊「糖果傳奇」(Candy Crush)和行動版的「決戰時刻」。蘋果最近在行動遊戲方面麻煩纏身,最出明顯的就是因為App Store下架「要塞英雄」(Fortnite)而與該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大打訴訟戰。

 

不過,市場指出,微軟除了須取得動視暴雪股東的同意,最重要的還是爭取監管機構同意,尤其在華府、布魯塞爾反托辣斯當局磨刀霍霍向科技巨人之時。對微軟來說,這樁交易的規模比過去任何一件收購案高出一倍多。微軟上次大手筆收購是在2016年,當時斥資260億美元收購專業人士社群平台LinkedIn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筆元宇宙相關的交易。

                                                                                                                                                                                                                                                                                                                                                                                                                                                                                                                                                                                                                                                                                                                                                                                                                                       第二、微軟最大膽的賭注。

 

第三、微軟要拉開和臉書的距離。

 

第四、微軟CEO納德拉的遠見令人佩服。

 

量子

 

鴻海去年伺服器營收已達兆元規模,為全球最大的資料中心製造廠商與國內元宇宙硬體端最大受益者。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鴻海不會缺席元宇宙,會朝平台化方向進行策略佈局,範圍涵蓋穿戴式裝置、雲端與資料中心、半導體、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等,目前研發中的量子電腦也將成為必然發展趨勢。

 

劉揚偉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非常看好元宇宙,認為很自然的會發生相關使用場景,並提到鴻海在元宇宙與電動車層面,都想從平台與基礎建設切入,元宇宙不只有設備端,還有雲端,現在的視訊會議若大家一起說話,可能會因為聲音延遲聽不清楚,元宇宙雲端平台必須解決這件事,才能讓數位分身彼此可以交談、同步。

 

劉揚偉說,未來需要遠比現在更強大的伺服器架構支撐,來運作元宇宙,雲端資料的儲存與雲計算會有龐大需求,資料中心的需求也一定會增加,這些需求在鴻海既有的能力上皆可得到滿足,實現元宇宙必須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量子電腦的高維度運算力會是重要關鍵,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正在進行這方面的投入。

 

5年內推出離子阱量子電腦

劉揚偉表示,量子電腦也是必然發展的趨勢,鴻海研究院成立離子阱實驗室後,會為即將推出的離子阱量子電腦,打造1套新的量子計算軟體介面,預計5年內推出首部510量子位元的離子阱量子電腦,進而結合更多的領域,未來在電動車絕對會有這方面應用,他強調台灣需要重視這一塊,絕對不能夠缺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鴻海另一個重要的布局。

                                                                                                                                                                                                                                                                                                                                                                                                                                                                                                                                                                                                                                                                                                                                                                                                                                       第二、比智慧醫療更重要許多。

 

第三、這是「典範轉移」的布局。

 

第四、鴻海採用「平台式」投資法是正確的決定。

 

僑外資

 

外商來台投資直直落!根據經濟部投審會最新出爐僑外投資統計,2021年全年共有2711件,件數比前一年少逾2成,金額74.7億美金,也衰退逾18%。這是外商在台投資連3年金額直線滑落,也是連2年呈雙位數減幅。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指出,如同台灣美國商會調查,多數受訪者憂國內電力供應不穩,另兩岸關係緊張也成為外商不敢在台投資的原因。

 

僑外投資冷,陸資更冷。根據統計,2021年全年僅有49件陸資來台,不到2019年的13,金額1.16億美元,也年減8%。看似減幅不高,金額卻是陸資來台投資10年次低。

 

陸資金額 10年次低

 

對於僑外資來台動能不足,經濟部投審會解釋,去年主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且變種病毒Omicron使疫情升溫,對跨境投資造成顯著影響,導致僑外投資下滑。

 

至於陸資不願來台,投審會則說,這是受到美中戰略互動下兩岸關係、國際經貿情勢變化、我國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緊縮等三因素影響。

 

我國外商投資在2007年曾達153億美元高峰,此後互有消長,近幾年從2019年反轉,當年全年114.4億,較前一年滑落2%,202091.4億美元,再減18%,2021年同樣也減18%,連3年衰退。

 

缺水電 台灣在吃老本

 

對於外商來台投資動能惡化,投審會卻樂觀,認為外國環境風險評估公司將台投資環境列為全球第4名,顯示我對外資具吸引力。預期隨著全球疫情衝擊下降,逐步恢復跨境移動後,可望再吸引僑外資回流。

 

惟曾銘宗反問,蔡政府執政5年來,投資環境有改善嗎?缺水也缺電的問題是否依然存在?他指出,美國商會調查,有78%會員對穩定供電有疑慮,40.6%會員對再生能源2025年能否達標感到懷疑。

 

曾銘宗指出,兩岸關係緊張,像《紐約時報》等外媒有許多報導,若兩岸爆發衝突會影響供應鏈穩定,外資怎麼敢在台大手筆投資?

 

曾銘宗指出,這兩年的確有台商因中美貿易戰或大陸的成本上升,回流台灣,但那都是原本在大陸的台商,我們是在吃過去的老本,台積電有今天的地位,大幅擴充產能,也是過去幾十年打下來的基礎,問題是,目前看不到有太多外資帶來新的產業和技術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近年台灣許多投資是台商回流。

                                                                                                                                                                                                                                                                                                                                                                                                                                                                                                                                                                                                                                                                                                                                                                                                                                       第二、台灣投資風險逐漸顯出來。

 

第三、最主要是缺水和缺電。

 

第四、未來還有軍事風險。

 

阿里

 

路透根據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美國政府正在審查阿里巴巴的雲端業務,以判斷是否危害國家安全。

 

審查重點是阿里巴巴如何儲存美國客戶資料,包括個人資訊和智慧財產權,以及中國大陸官方可否存取這些資料。北京當局可能干擾美國用戶的存取權限,也是美方擔憂事項之一。

 

路透報導,美方最終可能會命令阿里巴巴採取措施,降低雲端業務對美國國安的風險,或完全禁止海內外美國人使用阿里雲服務。

 

消息人士說,美國前總統川普政府商務部已擔心阿里巴巴雲端業務,不過,是拜登政府去年一月上台後展開正式審查。

 

研究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雲端業務在美國規模不大,年營收估計不到五千萬美元。不過,如果美國政府最終決定封殺美國企業與阿里雲的交易,將打擊阿里巴巴最有前景業務之一和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聲譽。

 

目前與阿里雲有商業關係的美國知名企業包含福特汽車、IBM的Red Hat及惠普等。

 

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說,不對「交易審查存在或不存在」置評。

 

審查阿里雲的工作由商務部「情報安全辦公室」主導,這個辦公室由川普政府設立,旨在行使範圍廣大的新權力,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與「外國對手」的網路、電信與科技公司交易,「外國對手」包括中國、俄國、古巴、伊朗、北韓、委內瑞拉等。

 

知情人士說,這個辦公室尤其關注中國雲端供應商,因為外界日益擔憂北京當局竊取資料和干擾資料存取的可能性。

 

川普政府在二○二○年八月警告阿里巴巴等大陸雲端供應商,「以防美國人民最敏感個資和美國企業最寶貴的智慧財產…在我們外國對手能存取的雲端系統上儲存和處理」。

 

根據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阿里巴巴是全球第四大雲端供應商,有四百萬客戶,曾表示阿里雲是集團「第二根成長支柱」。二○二○年集團營收成長五成,達九十二億美元,不過阿里雲只占總營收百分之八。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對阿里是另一大打擊。

                                                                                                                                                                                                                                                                                                                                                                                                                                                                                                                                                                                                                                                                                                                                                                                                                                       第二、阿里雲排名全球第四。

 

第三、在中國市占第一。

 

第四、阿里未來雲端業務仍然會大幅成長。

 

民企前三強

 

胡潤研究院19日發布一份大中華地區500強民企榜單,按照2021年底企業市值或估值排名。榜單顯示,騰訊控股過去1年市值跌去1兆元(人民幣,下同),但仍以3.9兆元蟬聯大中華價值最高的非國有企業,台積電以3.7兆元價值排名第2,阿里巴巴價值跌去一半至2.5兆元,排名下降至第3

 

100 台企占11

 

榜單顯示,台積電和寧德時代新進前10,前10名總價值占全榜單29%,為19兆元,與去年前10名的總價值基本持平。總部位於深圳和北京的最多,各有3家,其次是杭州2家。

 

從行業來看,其中醫療健康上榜71家,能源行業上榜46家,成為500強企業最多的前兩大行業。

 

從總價值占比來看,以騰訊、字節跳動為首的傳媒和娛樂行業,以阿里、美團為首的零售行業,還有醫療健康和半導體行業的總價值占全榜單的比例都相對較高。

 

這份大中華500強民企榜單中,前100強中台企占11家,除第2名的台積電,還有聯發科(第21)、鴻海(第27)、台塑化(第49)、富邦金(第50)、中華電(第57)、國泰金(第64)、南亞塑膠(第83)、台達電(第84)、台塑(第87)以及長榮海運(第92)。

 

成立才10來年的寧德時代價值增長至去年2.5倍,達到1.5兆元,首次進入前10,位列第5。寧德時代已成為美國老牌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之後,全球能源行業第2,它所創造的價值比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總和還要高。未來在大陸碳中和「3060」目標驅動下,新能源相關產業將迎來蓬勃發展。

 

阿里巴巴價值跌最多

 

500強的總價值比疫情前增長了30兆元,從漲幅比例來看,疫情爆發以來,這兩年價值漲幅最大的前10家公司中,有8家從事新能源相關行業,以主營太陽能逆變器等新能源電源設備研發的陽光電源為首,還有4家車企:理想、小鵬、比亞迪和長城,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鋰電原材料供應商贛鋒鋰業,以及主要從事工業矽及有機矽產品研發的合盛矽業。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阿里巴巴的價值下降了1.3兆元,是500強中這兩年價值下降最多的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所有大陸互聯網平台市值均大跌。

                                                                                                                                                                                                                                                                                                                                                                                                                                                                                                                                                                                                                                                                                                                                                                                                                                       第二、阿里已跌掉60%市值。

 

第三、台積電現在規模早已是亞洲第一。

 

第四、只是今年不好把台積電放在“中國”第一。

 

螞蟻

 

市場盛傳大陸監管機關將制訂新規管制互聯網企業的投融資操作,使得互聯網科技巨頭近期動作頻頻,螞蟻科技集團近日就減持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在線」的持股,從13.54%降為10.37%,被外界視為螞蟻因應官方即將推出新規定的最新動作。

 

香港聯交所公告,「眾安在線」最大股東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螞蟻集團)減持約4,653萬股眾安在線股票,持股比率從13.54%降至10.37%。雙方皆稱本次減持是正常投資決策,彼此戰略合作關係不變。

 

眾安在線是由「三馬」(馬雲、馬化騰、馬明哲)所共同成立,股東中的的另外兩家包括騰訊和中國平安,對眾安在線的持股比率不變,均為10.2%左右。

 

眾安在線表示,本次減持系股東正常的投資決策,公司業務發展一切正常;螞蟻集團也稱,本次減持是正常的投資決策,儘管持有眾安的股份有所降低,但雙方的戰略合作關係將保持不變,螞蟻一如既往看好眾安在線的長期發展。

 

眾安在線於20179月正式登陸香港H股,成為大陸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眾安在線股價表現亮麗,2021年第1季,眾安在線市值突破港幣1,000億元,股價創三年新高。

 

路透報導,大陸監管機關即將推出《互聯網企業上市及投融資操作規範》,新規定要求擁有超過1億用戶或收入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36億元)的平台公司,其任何投資或籌資活動須獲得批准。

 

日前騰訊減持Sea股份以及字節跳動調整戰略投資部的業務,皆被認為與該消息有關。

 

我們的看法:

 

第一、習近平強調「共同富裕」。

                                                                                                                                                                                                                                                                                                                                                                                                                                                                                                                                                                                                                                                                                                                                                                                                                                       第二、螞蟻原先持股在眾安在線三大股東中最多。

 

第三、現在降到和其它二家一樣。

 

第四、螞蟻本身面臨超級大改組。

 

東協

 

CRIF中華徵信所18日指出,2021年全體上市公司(含KY股)在東協十國認列的轉投資收益估達3,117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較2020年認列收益的951億元更大幅成長228%,全年成長超過兩倍。

 

 對於「認列收益」,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表示,是根據上市公司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揭露的東協十國轉投資及其季度收益加以統計分析所得,「這是第一次作這樣的統計,實際數據頗為驚人」。

 

劉任指出,台灣上市公司在東協獲利大豐收,關鍵在海運三雄萬海、長榮海及陽明各有一家子公司出現獲利爆發性成長,三家公司合計認列投資收益高達1,083.92億元。萬海的Wan Hai LinesSingaporePte Ltd、陽明(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2020年同期投資收益各僅22.83億元、0.65億元,但2021年前三季累計收益分別達461.69億元、278.99億元;長榮旗下的Evergreen MarineAsiaPte. Ltd.則是20216月才新成立,但2021年前三季就出現爆發收益達343.24億元。

 

 至於科技業的東協轉投資公司也有五家進入2021年前三季收益前十強,分屬聯發科、華碩、台達電、瑞昱和光寶科。

 

中華徵信所指出,2021年有望年增逾2倍的數值部分來自估測,CRIF中華徵信所的推算依據是用「已有資料揭露」的全體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在東協十國加總投資的1,151家轉投資事業,認列投資收益達2,347.09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認列投資收益610.24億元成長284.62%。

 

他也提醒,上市公司在東協投資的1,151家公司中,有獲利的公司只有420家,虧損公司為335家;另外有396家公司認列投資收益則為零,可能是因其投資收益已併入上一層投資公司或少於千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南亞投資收益因為航運大爆發。

                                                                                                                                                                                                                                                                                                                                                                                                                                                                                                                                                                                                                                                                                                                                                                                                                                       第二、東協收益其它大部分是來自電子產業。

 

第三、電子股只是將東南亞作為工廠。

 

第四、傳統企業應加速東南亞布局。

 

虛擬人

 

成為火熱話題的「虛擬人」已在大陸展開極為廣泛的應用,舉凡企業上市、學生上課、跨年唱歌還是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季奧運會,都有不少虛擬人參與,持續在各行業中探索這個新領域的可能性。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日前表示,此次北京冬奧將新增央視新聞AI手語虛擬主播,為觀眾提供準確且即時的手語直播。

 

這是虛擬人在大陸最新的應用範例之一,此前大陸多場跨年晚會都推出相關應用,包括江蘇衛視讓虛擬鄧麗君形象與歌手周深同台合唱,湖南衛視在元旦的節目中也啟用虛擬主持人小漾。虛擬人技術頻繁登上跨年晚會、北京冬奧等大舞台,也象徵技術發展持續升溫。

 

其中,主持與直播可說是當前虛擬人應用最熱門的領域,包括騰訊、嗶哩嗶哩以及各大直播平台,幾乎都有自己的虛擬主播,抖音在202110月底推出虛擬美妝主播「柳夜熙」也爆紅,儘管只發出四則影片,但短短兩個月內粉絲數已逼近800萬。

 

除了主持直播、歌唱表演等對外服務之外,虛擬人在學習上也有無限可能,例如北京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在20216月讓AI虛擬學生「華智冰」入學就讀。在大陸中央美術學院讀研究所的虛擬人「夏語冰」7月時甚至還舉辦了藝術個展。

 

對於虛擬人未來商機,「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報告表示,未來將有更多虛擬IP的打造,除原創虛擬人IP外,也看好有更多小說、漫畫、動畫的IP開發虛擬人增加互動能力。

 

報告指出,相較真人,虛擬IP沒有體能問題、可短時間多地現身,甚至也會減少許多偶像時常發生的公關危機。這也將間接影響代言市場,相較明星偶像的潛在不確定性,可能會有越來越多品牌嘗試用虛擬人代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虛擬人」發展迅速。

                                                                                                                                                                                                                                                                                                                                                                                                                                                                                                                                                                                                                                                                                                                                                                                                                                       第二、說明數位經濟發展的腳步。

 

第三、大陸數位平台有龐大內容產值。

 

第四、但是去年大陸中央開始整肅藝人。

 

中國IC

 

根據華爾街日報分析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及PitchBook Data數據後所做的報導,包括英特爾在內的美國企業和他們的中國分公司,正擴大對中國半導體業者的投資力度,這有助於中國政府爭取晶片產業的主導地位;在拜登政府致力打壓中國科技崛起,確保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之際,這形同是扯後腿。

 

據榮鼎集團數據顯示,從二○一七年到二○二○年間,美國創投公司、晶片產業巨擘和其他私人投資者,共參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五十八筆投資交易,比前四年的數量多出逾一倍;其中,總部位於舊金山的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就對中國晶片業者進行二十五筆投資。

 

晶片龍頭英特爾 也積極參與投資

PitchBook數據分析也發現,美國晶片龍頭英特爾是積極投資中國的業者之一,其向上海的晶片設計工具製造商概倫電子注資。

 

此外,自二○二○年初以來,矽谷的紅杉資本、光速創投、經緯創投和紅點創投在中國的分公司,至少對中國晶片業者進行六十七次注資;其中,紅杉資本就佔了四十次,部分投資交易計畫打造的先進技術,正是美國希望保持領先地位的所在,包括對圖形處理器(GPU)業者沐曦集成電路和摩爾線程智能科技投資。

 

美議員警覺 擬提海外投資審查法案

這些交易引發美國政府和國會議員的警覺。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官員已與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凱西(Bob Casey)和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的幕僚會面,兩位參議員打算提出法案,審查美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以及將供應鏈和科技產業關鍵資源給中俄等對手相關作法,但美國全國商會等企業團體正在遊說反對上述法案立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半導體產業非常需要中國市場。

                                                                                                                                                                                                                                                                                                                                                                                                                                                                                                                                                                                                                                                                                                                                                                                                                                       第二、英特爾和高通皆然。

 

第三、美國創投也大力投資中國。

 

第四、即使台灣聯發科也是中國概念股。

 

新東方

 

中國民企、補教業巨頭新東方創辦人兼董事長俞敏洪上週末在微信透露,去年七月中國政府監管整肅民營補教業、「嚴打教培行業運動」之後,新東方裁員多達六萬名員工(超過總員工一半)、營收銳減八成;這反映受到北京監管重拳打擊後,已造成規模曾達千億美元的中國民營課後補教產業,面臨驚人的生存危機及重整壓力。

 

不過,新東方十日晚間公告,俞敏洪在個人「微信」提及公司業務和財務表現,未獲該公司授權,不能代表該公司觀點。

 

裁員人數多達六萬名

在中國政府要求教育培訓機構轉為非營利性質、且不得融資後,新東方去年市值蒸發九十%。俞敏洪表示,員工辭退費用、退學費和教學點退租等現金支出達到近二百億人民幣(約八八○億台幣)。

 

中國政府去年禁止所有營利性課後輔導,理由是「緩解學童和家長的壓力」,新政策引發民營教培業倒閉和裁員潮;好未來據報裁員九萬人、字節跳動去年至少裁員數百人。中國教育科技領域的監管變化,是北京當局對網路企業監管整肅的縮影,迫使大型教培業調整求生存,如擴大非學科課程、免費提供課後輔導。

 

新東方尋求增加對大學生市場和海外中文市場投資,並探索直播銷售水果蔬菜等新領域;俞敏洪表示,他上週做了一場一小時直播,銷售了近廿萬人民幣的圖書。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Catherine Lim表示,中國政府實施課程價格控制措施、週末和節假日不得授課等禁令,預期中國教培業者營收嚴重受損。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監管機構去年底公布非營利性K-9(幼稚園至九年級)校外教培收費標準,線上課程收費標準為每堂廿元人民幣、不得逾收超過十%。新東方、字節跳動及騰訊支持的猿輔導等至少十家公司,據報已獲得提供線上課程的許可。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補教業面臨生存危機。

                                                                                                                                                                                                                                                                                                                                                                                                                                                                                                                                                                                                                                                                                                                                                                                                                                       第二、新東方不得不積極轉型。

 

第三、大陸最大的風險來自於政策。

 

第四、原先教育產業的前景非常迷人。

 

大陸GDP

 

大陸去年GDP按美元計算達到17.7兆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20年時GDP只有14.7兆美元,相當於2021GDP就新增了3兆美元。雖然美國尚未公布去年GDP,但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美國2021年約為22.9兆美元、年增2兆美元,這讓大陸GDP增加金額較美國多出約1兆美元,有望帶動GDP占美國比重從2020年的70.5%升至77.3%。從金額來看,雙方經濟總量差距縮至5兆美元,大概是日本GDP規模。

 

經濟總量 持續超越歐元區

 

除中美之外,歐元區2021GDP增速預計為5%,與歐盟執委會預測吻合,研判2021年歐盟GDP規模約在17.1兆美元。換句話說,大陸去年GDP總量將持續超越歐元區。

 

IMF預測,美國2021GDP總量約22.9兆美元,約占全球經濟24%、位列全球第一;大陸則排在第二、約占18%。僅中美兩國就占全球經濟總量的42%。第三名則為日本,去年GDP預估為5.1兆美元。第四名為德國,2021GDP預估將達到3.9兆美元。

 

在人民幣升值明顯背景下,以美元計算的大陸GDP有了更大幅度的增長。在GDP達到17.7兆美元之後,預計跟美國的GDP差距會更小,而跟其他國家的GDP差距會進一步拉大。

 

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達25

 

大陸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指出,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預計達到25%。具體數據要等全世界資料匯總才能確定,但中國已是「引領世界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

 

根據觀察者網報導,透過IMF數據預估美國2021年的經濟增量約2兆美元,也就是說大陸金額增加金額將比美國多出1兆美元,同時對世界經濟成長的貢獻率也有望超過美國。

 

美升息 人民幣有貶值壓力

 

只是去年大陸GDP的美元增量,也得將人民幣升值因素納入。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升幅約7%。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美國聯準會(Fed)加速縮減購債規模加上今年3月可能啟動升息,市場普遍認為2022年人民幣將面對貶值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快速縮小和美國的差距。

                                                                                                                                                                                                                                                                                                                                                                                                                                                                                                                                                                                                                                                                                                                                                                                                                                       第二、202014.7兆美元增加到202117.7兆美元。

 

第三、成長幅度驚人。

 

第四、預計在3-4年內可以追上美國。

 

網民

 

2021中國移動互聯網(網際網路)年度大報告發布,大陸網民總規模已達到11.67億,對移動互聯網依賴度也持續加深。在面臨應用場景更新、存量競爭的背景下,報告指出,大陸網路產業正朝強者恆強,以及更多線下場景向線上融合的方向發展。

 

報告統計,截至20219月,大陸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11.67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6.6個小時,人均單日使用次數達到115.1次,顯示網路進一步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另隨應用場景在科技發展下的革新,報告指出,更多線下場景向線上融合將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主旋律,譬如民眾在生活服務、金融理財、出行服務領域,更廣泛的使用行動App來解決。

 

與此同時,在近年大陸主要領域App用戶數增長趨於穩定下,各家App用戶數從高成長率,進入存量競爭,「強者恆強」的局面將更加明顯。

 

截至20219月,大陸旗下App數量、用戶數最多的企業分別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百度集團和字節跳動,在扣掉重複用戶後,騰訊旗下436App擁有用戶11.05億、阿里115App擁有用戶10.5億、百度103App擁有用戶9.51億、字節跳動99App擁有用戶8.58億,平均活躍率七到九成。

 

報告還提到,大陸1995年後出生的「Z世代」行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3.12億,年增13.5%,其中61.6%有更強烈的「宅」屬性特徵,加以疫情下,位於三四線城市的下沉市場消費人群上升,企業應做出相應調整,並關注以手機為核心的「二維平面化」服務,朝向多種智能設備的「三維場景化」服務邁進;與此同時,網路用戶中60歲及以上的銀髮族群,也成長到2.47億人,「銀髮經濟」同樣不容小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互聯網平台規模世界第一。

                                                                                                                                                                                                                                                                                                                                                                                                                                                                                                                                                                                                                                                                                                                                                                                                                                       第二、形成完整的生態系。

 

第三、年輕人是平台主要的用戶。

 

第四、大陸「三維場景化」和元宇宙息息相關。

 

比特幣支付

 

全球加密支付處理巨頭Bitpay表示,消費者和企業使用其他加密貨幣購物的比率持續攀升,比特幣的使用率則日漸下滑,意味著比特幣在加密貨幣支付的龍頭地位面臨挑戰。

 

Bitpay表示,2021年與Bitpay合作的商家使用比特幣的數量,占加密貨幣總使用量的比率驟降至65%,遠低於2020年的92%。乙太幣使用率為15%,穩定幣則占13%,狗狗幣、柴犬幣及萊特幣等在去年剛加入Bitpay的其他數位代幣,占比為3%

 

根據Bitpay官網數據,比特幣上月支付占比更降至57.9%

 

比特幣以外的加密貨幣使用率陡升,原因之一是愈來愈多企業開始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在主要加密貨幣價格下跌時,消費者也較傾向改用穩定幣,因為這類代幣的價格相對穩定。此外,狗狗幣這類迷因幣在去年竄紅,主要拜超級粉絲馬斯克所賜,這位特斯拉執行長甫於14日宣布接受消費者使用狗狗幣購買特斯拉的部分商品。

 

比特幣使用率下滑的原因之一是,去年行情大漲60%,促使許多投資人可能選擇續抱、而非用來買東西。BitPay表示,比特幣的第一筆交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花了現在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比特幣買兩片披薩,許多人對此事仍記憶猶新。

 

BitPay指出,有些人確實花用手上的加密貨幣購買了珠寶和手表、汽車、船隻等奢侈品,甚至是黃金。許多人甚至認為,被吹捧為數位黃金的比特幣應會取代實體黃金。 BitPay執行長裴爾說,該公司與奢侈品有關的交易占總交易額的比率,已從2020年的9%飆升至去年的31%

 

我們的看法:

 

第一、加密貨更加普及。

                                                                                                                                                                                                                                                                                                                                                                                                                                                                                                                                                                                                                                                                                                                                                                                                                                       第二、但比特幣比例正在下降。

 

第三、雖然比特幣交易金額增加。

 

第四、但乙太幣可能是更佳媒介。

 

華爾街

 

美國大型銀行最新財報顯示,華爾街重金禮聘一流人才,正付出高昂的成本:營運開銷大增。

 

高盛集團18日公布的財報顯示,去年度開銷創新高紀錄,主因是薪酬和員工福利成本激增。

 

上周,摩根大通也傳出開銷衝上空前最高紀錄,而且執行長戴蒙矢言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打贏人才爭奪戰,令市場嚇一大跳,14日(上周五)股價應聲重挫,跌幅為2020年來最大。

 

全美六大銀行,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BofA)、花旗、富國銀行(Wells Fargo)、摩根大通和高盛,去年都為員工調薪。

 

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財務長柏特妮接受路透專訪時說:「我們目睹人才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在工資調漲上可見一斑。」

 

新冠肺炎疫情引爆一波證券交易與併購熱潮,促使華爾街銀行主管紛紛設法擴充人力陣容,並提高各層級員工薪資待遇,加重薪資上漲壓力。同時,華爾街爭奪人才,也是為投資新事業並招聘具科技專業的人才,以抵禦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大肆擴張的威脅。

 

高盛財務長柯曼18日在法說會上表示,在人才爭奪激烈的大環境中,高盛「致力於犒賞頂尖人才」,儘管高盛不認為營運費用會顯著升高,仍會在技術和工程方面加碼投資。

 

高盛表示,去年營運開銷逼近180億美元,比前年大增33%,員工薪酬和福利是最大驅動因素。若剔除這些成本,則去年營運費用反而下滑9%,部分因素是訴訟和監管程序準備金降低。

 

摩根大通也表示,2021年營運開支比預期多,因為薪酬成本增加了。該行預估今年開銷還會擴增,估計非利息支出可能約770億美元,一部分反映通膨對薪資的影響。

 

就連總部不在華爾街上的渣打銀行,也充分感受到「搶人」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渣打集團總裁溫拓思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該公司不得不「付出高價」,但希望近年來人力大量流失的現象已有所緩和。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爾街股市短期行情看好。

                                                                                                                                                                                                                                                                                                                                                                                                                                                                                                                                                                                                                                                                                                                                                                                                                                       第二、造成交易量大增。

 

第三、高盛成本增加33%,說明員工成本上升的影響。

 

第四、即使中級銀行也必須調高薪資。

 

Netflix

 

儘管新冠疫情還沒告終,但來自串流影音巨擘Netflix與居家運動業者派樂騰(Peloton)的最新資訊卻顯示,疫情帶給「居家避疫」類股的光環正在減弱。Netflix預期本季新增訂戶數為至少十年來第1季最少,股價21日早盤崩跌23%;派樂騰更因傳出正在停產部分器材,被迫發布初估財報以安撫投資人。

 

Netflix21日美股盤後公布,去年第4季每股盈餘為1.33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營收為77.1億美元,符合預期,單季淨新增828萬名付費訂戶數戶,卻少於Netflix原先預測的850萬人。這家串流巨頭去年全年增加1,820萬名訂戶,比前年的歷史新高水準大減約50%

 

Netflix預測,今年第1季將增加250萬名訂戶,是至少10年來同期最差表現,也遠不如華爾街預期的626萬人,拖累股價21日早盤暴跌。

 

Netflix表示,成長趨緩的原因一些地區的總經環境艱困,以及首度坦承同業競爭加劇可能正略為影響成長,但該公司重申對其業務的長期展望。

 

另一方面,CNBC20日引述派樂騰的內部文件報導,派樂騰計劃2-3月暫時停產Bike飛輪,停產Bike+6月底,2月起也將停產Treadmill跑步機六周,並且已裁減銷售部門人員。這則報導拖累派樂騰股價20日收盤大跌近24%,並跌破掛牌上市價,單日市值蒸發25億美元。

 

派樂騰執行長佛利(John Foley)隨後駁斥這篇報導,指稱停產的傳聞並非屬實,僅坦承正在重新評估產量稅準,而外傳的裁員說法也還沒定案。派樂騰也表示,正在採取「重大的修正行動」,改善其獲利能力,並且發布去年12月底指的年度第2季(上季)初估財報,預估營收為11.4億美元,符合其預估區間,經調整後的息前稅前折舊攤銷前虧損2.6-2.7億美元,優於該公司先前預估。派樂騰將在28日盤後公布上季財報。派樂騰股價21日早盤大漲4.6%

 

Netflix和派樂騰都是在新冠疫情期間表現亮眼的居家避疫類股,股價也都狂漲,最新資訊凸顯投資人擔心,在多國不願重啟嚴格封鎖措施,可能使這些業者更難吸引客戶,必須燒更多錢以提高用戶訂閱的誘因。

 

我們的看法:

 

第一、Netflix是典型防疫概念股。

                                                                                                                                                                                                                                                                                                                                                                                                                                                                                                                                                                                                                                                                                                                                                                                                                                       第二、但現在受惠疫情比重大幅降低。

 

第三、上季Netflix受惠於「魷魚遊戲」。

 

第四、但Netflix不可能永遠有超級影集。

 

數位貨幣

 

美國聯準會(Fed)已啟動評估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利弊得失的程序,設法跟上全球金融創新潮流並維護美元的支配地位。此舉象徵Fed朝研議發行數位美元邁出重要一步。

 

在各界引頸期盼數月後,Fed終於在20日發布厚35頁的討論文件,作為內部未來數月辯論此議題的基礎。Fed形容這是研議數位美元能否改善國內支付系統安全與效益的「第一步」,但強調此刻立場未「偏向任何政策結果」,發布文件也不代表即將做出決定。

 

Fed將徵詢公眾意見至520日止。Fed主席鮑爾說:「在我們檢視央行數位貨幣利與弊的同時,我們期盼社會大眾、民選代表和來自各界的利害關係方都能參與。」Fed表示,希望國會議員能通過立法、授權發行CBDC

 

近年來,Fed對發行CBDC的構想裹足不前,並表明除非利大於弊才會推出,以致在這方面落後其他主要央行。目前Fed官員對CBDC看法分歧,短期不太可能決定是否發行數位美元。有別於民間加密幣(如比特幣),Fed版數位貨幣與美元鈔券、硬幣一樣,須由央行發行並提供擔保。

 

Fed列舉發行CBDC的一些潛在益處,包括確保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的支配地位、改善跨境支付、增進金融包容性、讓美元更易搭配新科技使用;潛在副作用包括,導致傳統銀行帳戶存款流失、使銀行擠兌更頻繁和更嚴重。

 

由於避險情緒籠罩市場,加密貨幣21日盤中走低,比特幣下跌6.7%38,573.8美元,跌破4萬美元,落到五個月谷底;乙太幣跌9%2,803美元,是去年9月底至今最低。彭博資訊報導,從去年11月觸及歷史新高後,加密貨幣整體價值在這兩個月內蒸發了約1兆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是全球央行數位貨幣龍頭。

                                                                                                                                                                                                                                                                                                                                                                                                                                                                                                                                                                                                                                                                                                                                                                                                                                       第二、美國政府感到壓力。

 

第三、但美國考慮許多監管層面。

 

第四、短期內不易達成共識。

 

亞馬遜

 

繼書籍和生鮮雜貨之後,電子商務巨人亞馬遜(Amazon)最新攻勢是進軍服飾業,將試營運首家融合高科技的實體服飾零售店,包括採用演算法推薦和所謂「魔法衣櫥」的試衣間。

 

這家電商公司20日宣布,亞馬遜第一家實體服飾店將於今年開張,與眾不同的是採用高科技。常務董事瓦森(Simoina Vasen)說:「除非確定某項服務能大幅改善顧客體驗,否則我們的實體零售店不會提供。」

 

這家籌備中的實體服飾零售店,稱為「亞馬遜風格」(Amazon Style),坐落於洛杉磯市附近,占地3萬平方英尺(2,787平方公尺),比典型百貨公司小。展示品掛在衣架上,顧客先用亞馬遜行動應用程式(App)掃描上面的條碼,再選擇想要的顏色和尺寸。若想試穿,必須虛擬排隊等候,輪到時以智慧手機開鎖進入試衣間。

 

瓦森形容,試衣間內有如「私人空間,不必離開仍可繼續選購」。每個試衣間都設有一面觸控式螢幕,讓購物者能索取更多件,而店員會在「數分鐘內」送入一個安全的雙面衣櫥。她說:「這好比一個魔法衣櫥,內含似無止盡的品項可供選擇。」

 

這面觸控式螢幕還會向購物者提供建議。亞馬遜會把顧客掃描的品項逐筆儲存下來,好讓演算法程式能提供為顧客量身訂做的穿搭建議。購物者也可填寫一份時裝風格調查,在進入試衣間前,店員就會把顧客要求試穿、以及亞馬遜挑選好的服飾品項都存入。

 

亞馬遜強調,購物者也可在店員協助下,選擇退出這項服務。

 

之前亞馬遜也曾展示協助顧客挑選服飾的技術。研究顯示,亞馬遜已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美國吸引最多消費者前往選購的服飾零售業者。

 

不過,亞馬遜服飾業務仍有進一步擴張空間,並且與梅西、諾斯壯等已開小型店的百貨公司競爭。目前亞馬遜已開了一些實體店,包括生鮮食品雜貨店和便利商店,但至今尚未對實體零售店造成顛覆性衝擊。

 

瓦森表示,亞馬遜開服飾店的目的,是要以數百種品牌吸引各式各樣的顧客上門。店內將不設無收銀櫃台,但部署數百名店員,並配備「Amazon One」生物識別支付系統,刷手掌即可付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不斷創新零售。

                                                                                                                                                                                                                                                                                                                                                                                                                                                                                                                                                                                                                                                                                                                                                                                                                                       第二、亞馬遜不是每個事業都成功。

 

第三、亞馬遜四年前進軍生鮮零售業並不如想像的成功。

 

第四、但這次進軍服飾業仍引人注目。

 

巴菲特

 

彭博資訊報導,「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公司,計劃支出39億美元於美國愛阿華州的投資風力與太陽能發電計畫,這項計畫的規模預料會是再生能源產業數一數二大。

 

波克夏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MidAmerican Energy19日發表聲明說,這項名為「Wind Prime」的再生能源計畫將生產2,042 MWmegawatt,百萬瓦)的風力電力、與50 MW的太陽能電力,足以供應60萬戶家庭的用電。該公司還計劃資助協助碳捕捉、儲能和小型核反應爐相關技術的研究。

 

愛阿華州的風力市場目前已頗具相當規模,波克夏這項計畫不啻是如虎添翼。愛阿華公用事業委員會指出,2019年該州有41%的能源需求是靠風力滿足,相較下,2006年僅有5.1%。愛阿華州州長雷諾斯(Kim Reynolds)表示,這套Wind Prime風電計畫是「一個全新水準的承諾與投資」。

 

波克夏近年來持續在推動中美能源的再生能源業務。中美能源估計,2021年為愛阿華州的客戶提供了88%的再生能源。

 

巴菲特曾表示,預期這個電力事業可以在愛阿華州實現「風力自給自足」。中美能源19日說, Wind Prime計畫將協助該公司提供的再生能源電力,相當於愛阿華客戶的全年用量。

 

波克夏預期,這項再生能源計畫將在營建期間創造1,100個工作,後續還將再創造125個就業。若獲主管機關核准,營建工程將在2024年底完成。

 

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表示,這可能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單一風電計畫。過去其他公司也曾宣布過類似規模的計畫,但從未完成。因此「這項計畫還有很長路要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很少投資新能源。

                                                                                                                                                                                                                                                                                                                                                                                                                                                                                                                                                                                                                                                                                                                                                                                                                                       第二、20多年前曾投資中國石油。

 

第三、巴菲特不太關注ESG

 

第四、但這個陸上風電投資規模是美國最大。

 

全球IT支出

 

全球疫情延燒兩年後,商業型態改變促使企業擴大投資IT服務及雲端軟體,估計將使今年全球IT支出成長5.1%至4.5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在最新報告中預期,今年全球IT支出成長率將超越疫情前水平,主要是因為雲端軟體及企業IT服務需求大增。顧能預期在遠距辦公成為常態的情況下,今年企業通訊服務支出將達1.5兆美元,是全球IT支出當中比重最大的項目。

 

 其次,包括企業管理服務及顧問服務在內的IT服務支出,將在今年成長7.9%至1.3兆美元。包括雲端軟體及雲端服務在內的企業軟體支出將在今年成長11%至7,500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IT支出成長率最大的項目。

 

 顧能研究部門副總裁樂弗拉克(John-David Lovelock)表示:「今年是全球企業資訊長布局未來的一年。」

 

 過去兩年在全球疫情壟罩之下,商業環境動盪不安導致各大企業只能根據眼前市況,推動短期重要的IT支出計畫,如今隨著各國經濟復甦、大環境趨向穩定,企業資訊長終於能開始布局長期未來。

 

 樂弗拉克表示:「這段期間企業面臨員工技術斷層,薪資通膨及人才爭奪戰,使資訊長更加依賴企業管理及顧問服務來落實數位策略。」他預期2025年前全球企業將擴大投資外部顧問服務,迎頭趕上快速成長的數位需求。

 

 除了藉助IT顧問公司的服務之外,顧能預期全球企業也將繼續擴大投資雲端軟體。2020年疫情促使企業雲端軟體支出首度超越非雲端軟體支出,而顧能預期2025年前企業雲端軟體支出將達到非雲端軟體支出的兩倍。

 

 顧能表示今年全球企業軟體支出的11%成長率幾乎全數來自雲端軟體支出,因為越來越多企業在疫情爆發後驚覺應提高敏捷度及靈活度,於是紛紛改用軟體即服務(SaaS)解決方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企業正在加速雲端化。

                                                                                                                                                                                                                                                                                                                                                                                                                                                                                                                                                                                                                                                                                                                                                                                                                                       第二、主要動力來自新冠疫情。

 

第三、IT服務業市場需求大增。

 

第四、台灣IT和電子業2022業績看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