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熱退燒,半導體產業恐大洗牌!台灣該如何應對?
隨著通膨升溫、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不管是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或服務業,從歐美、中國、到台灣都開始感到一股寒意,全世界的經濟衰退越來越明顯。
12日台灣食品龍頭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表示,從業那麼多年,沒看過這麼嚴峻的情況,連2008年的金融海嘯都比不上。他坦言,現在看不出原物料有回檔的機率,因為全世界氣候都破紀錄的不正常,不知道怎麼看未來,真的很沉重。
科技業「下冷、中溫、上熱」,供需恐失衡
台灣最強的產業是科技業,但現在連科技業者也開始看空未來。13日宏碁董事長陳俊聖,以科技業下游角度提出警訊,表示隨著全球經濟環境變化,上游半導體設備商還在「嘻嘻哈哈」,以台灣20座興建中的12吋晶圓廠建造成本來看,若未來產能利用率拉不上來,會「動搖國本」。
陳俊聖先前服務於台積電,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愛將,是科技業的指標人物,如果連他都對科技業「下冷、中溫、上熱」的現況表示擔憂,台灣投資人不可掉以輕心。
英國《經濟學人》警告,2020到2021年全球共34座晶圓廠動工,2022到2024年還將新增58座,讓整體產能暴增40%,晶片製造商恐將陷入超大型破滅危機。英國調查公司《Omdia》也示警,現在的情況,比2000年網路泡沫嚴重,除了台積電等前幾名大廠外,其他廠商獲利惡化,產業可能面臨重組。
《華爾街日報》以〈晶片熱為何降溫?〉為題,分析半導體繁榮顯現疲態的原因。報導指出,在疫情爆發初期,民眾曾掀起購買筆記型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熱潮,現在已消失,再加上通膨影響,想要想要升級電腦設備的消費者也因而縮手。
台灣非常重視半導體產業,把台積電當作護國神山。台積電上週召開法說會,業績成長強勁,但是全球經濟衰退,影響逐漸顯現,台積電未來股價若繼續往下盤整,並非不可能。
景氣不佳,各產業收益、資金縮水
再來看另外一個大家看好的產業:電動車。最近全球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宣佈,由於國際地緣衝突、政經局勢衝擊,預計裁撤正職員工約10%。如果連未來最有最有潛力產業中最有前景的公司,都開始裁員,說明其他產業可能面臨更嚴峻的寒冬。
至於金融業,由於全球資本市場表現不佳,新股首次公開發行(IPO)也大幅縮水。2022年上半,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進行IPO的變現價值(exit value)僅達490億美元。反觀2021全年的總變現價值高達7770億美元歷史紀錄,說明資本市場極度不景氣。
在銀行業方面,由於升息在即,最近幾家美國大銀行如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公佈業績,均低於投資人預測。金融業最能反映經濟景氣的榮枯,經濟不好,金融業自然不會好。
面對低迷景氣,最難熬的是新創企業。歐美過去2年有許多新創公司,由於資金狂潮募到大筆資金。但是這個狂歡盛宴,現在看來已提前結束,很多沒有募到資金的新創,很可能撐不下去,即使募到資金的公司,也必須勒緊褲帶。
認清現實,適者生存
矽谷著名創投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最近研究報告顯示,未來有4大趨勢:第一,這次不會再有V型復甦,貨幣和財政政策已用盡,持續的通膨和地緣政治衝突,進一步限制宏觀層面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隨著資本流動性緊縮,投資人更加重視企業盈利能力,財務管理與規劃扮演重要角色。
第三,適者生存,面對宏觀經濟頹勢以及私募市場寒冬,新創企業需維持正向金流。不要把估值下降視為負面因素,而是當作一種節省現金的方式。第四,危機=危險+機會。經濟衰退時,招聘將變得更容易,競爭對手也相對減少。
全球不好,並不代表台灣不好,企業唯有認清現實,才不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