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台灣企業走向國際,最難預習的一課是管理!5個能力先備妥

 台灣企業走向國際,最難預習的一課是管理!5個能力先備妥

最近台灣企業加速對海外的投資或購併。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後,接連宣布日本和德國的設廠計劃;台灣第二大IC通路商文曄宣布,以1200億元購併加拿大IC通路商Future Electronics,購併後將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的IC通路業者。


簡單來說,台灣企業正在積極進行「全球布局」,這是一個好現象。主要是在供應鏈重組風潮下的一連串規劃。購併比自己設廠更能縮短學習曲線,加速完成全球化布局。


但在台灣全球化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並非資金或技術,而是人才,特別是對國際經營有能力的人才。50年前,台灣跟全球市場緊密相連,但當時流行的系所是「國際貿易」,僅是將產品由台灣賣到國外去;現在該注重的是「國際經營管理」,也就是在外地派駐台灣人才,或者使用當地人才。


台灣企業全球化需要培養的5種能力

1.語言力:現在政府推動雙語教育,遭遇很大阻力,因為台灣缺乏外語環境。


2.文化適應力:每個國家都有不同文化,台灣過去太強調在地化。現在去海外陌生地點投資,如印度、印尼,很容易踢到鐵板。幾年前有台商去印度投資,由於溝通不良,引發數千名員工暴動、損失慘重,因此不可不慎。


3.管理力:台灣人能在中國成功,並不代表可以在東歐、拉丁美洲、越南或中東成功。這些需要高難度的跨國管理,不能事事從總部集中、必須適度授權,但如果不了解當地習俗會很危險。國際營運是很複雜的學問,因此除了大型企業如鴻海及台積電等,其他企業很難以自身力量在短期內取得成果。


4.資源整合力:包括為達成目的所需各種人才及資源的合作,也涵蓋同業的水平整合及供應鏈垂直整合。環境變化太快,即使是鴻海等大企業,也不可能擁有所有資源。未來是策略聯盟的時代,企業必須和他人合作,特別是在海外。


5.資本運作力。資本運作就是靠資金募集、透過整合再成長壯大。台灣企業習慣利用自有資金或是銀行貸款,但未來必須搭配國際購併。因為國外公司比台灣企業國際化許多,如果購併一家布局完整的外國公司,台灣企業馬上可成為一家全球企業、縮短學習曲線。


總之,台商全球化需要有整體思維,必須跳出傳統人力資源思維,積極培養全方位5種能力,在航向汪洋大海同時,才不至於慘遭滅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