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從缺晶片、缺工缺料到缺碼頭!面對什麼都缺的「無接觸時代」,企業要做好4個準備

 從缺晶片、缺工缺料到缺碼頭!面對什麼都缺的「無接觸時代」,企業要做好4個準備


政府雖然大力推動台灣成為「高階製造中心」,但製造業卻很痛苦,因為資源不足,工業總會表示台灣有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缺水和缺電還上了國際媒體頭條。


疫情三級警戒已經一個月,工總最近又發布最新調查,發現逾6成企業「訂單、獲利」雙減,現在更面臨「新五缺」:「缺疫苗、缺紓困補助、缺料、缺櫃、缺工」,連資通訊客戶下單都轉趨保守,不論國內或國外下單均呈現衰退,苦不堪言。


十幾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叫做「Abundance」(富足),主旨是科技進步會把人類文明帶向前所未有的富足,但我們今天卻處在一種正好相反的情況,什麼東西都「缺乏」。


美國和台灣一樣,非常「缺人」。現在美國已有60%的人接種疫苗,經濟快速復甦,照理大家應該已回到職場,但事實不然。許多人仍然待在家中,以致有7百多萬人的職工缺口,特別是低端服務業,主要原因是家長找不到人帶仍然在停課的小孩,以及很多人寧可待在家中領失業補助。


隨著歐美經濟景氣復甦,大量的貨品需要運送,導致嚴重「缺船」和「缺櫃」,貨運價格不斷提高,船運股如長榮和陽明股價更是漲翻天!更離譜的是不僅貨櫃船不足,也「缺碼頭」。最近大陸深圳鹽田港堵塞延誤波及全球航運供應鏈,造成大部分地區貿易中斷逾二周,期間華南地區堆積35萬個貨櫃無法處理,影響比長賜輪造成蘇伊士運河中斷事件更嚴重!


現在全球「缺晶片」,台灣對於全球原物料短缺也扮演關鍵的角色,主要就是半導體晶片,不管是美國或德國業者,都跑來台灣請政府和台積電幫忙,多供應一些晶片,否則汽車業就斷糧了。台灣手上有別人想要的東西,但最大痛苦是「缺疫苗」。韓國最近和美國談晶片換疫苗,如果你問大部分人晶片還是人命比較值錢,答案很清楚。


在這個什麼都供給不足的時代,卻有許多行業因為供給過剩(或者根本沒有需求)而受害:沒有人住的酒店、沒有食客的餐廳、沒有人光顧的小吃店、沒有人上門的百貨公司,簡單的說幾乎所有的服務業都躺平了。


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需要人與人接觸的行業,而我們正進入一個「無接觸經濟」時代。無接觸經濟導致「實體經濟」崩潰,卻帶來「線上經濟」蓬勃發展,美國亞馬遜去年業績成長近四成,過幾年可能超越沃爾瑪,而新冠疫情更加速了這個趨勢的進展。


但也不是所有的服務業都那麼悽慘,有一種服務業反而成了最大受惠者,那就是物流業,包括外送餐飲和貨品,不論是美國、中國或台灣,簡直熱到爆。


現在餐廳平均業績只剩下二成,其中30%又給外送平台賺走。中國大陸的電商龍頭企業美團最近急徵6萬人,因為業績突飛猛進。但從長期來說仍然不夠,所以美團計劃募集100億美元,成立無人車和無人機隊伍,換言之,即使是物流業也面臨長期人手不足的困擾。


面對資源過剩又極度匱乏的不確定性,企業需做以下準備:


第一、重新檢視周圍生態圈

換言之,企業都必須要擴大思考,跳脫自己公司圈圈之外,檢視所有風險,比如說,即使公司能正常上班,但若供應商不能正常出貨,或物流商無法正常運貨,就算做得再好還是會被卡住。


第二、檢查隱性的成本

由於生態圈變化,會有許多新的成本產生,企業必須重新做財務預測,「外部成本」可能超過「內部成本」。


第三、積極思考改變商業模式

如果把時間和費用等變化因素考慮進去,企業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必須放棄某個客戶、放棄某個市場、或者需改用其它方法(海運轉陸運或空運等)。


第四、開始思考困難的決定

有時再怎麼調整也無法收支平衡,可能就要考慮出售公司、和別人合併或乾脆關門。沒有人希望走到這一步,但寧可儘早也不要太晚做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