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理事長的話:臉書短影音,川普,科技元宇宙,遠東,立訊,欣旺達,蔚來,傳音控股,電池,矽谷加密,唐鳳,機械業,統一,鴻海電動車,遠傳,鴻海元宇宙,聯電,阿里,二手特斯拉,中國郵政

臉書短影音

 

臉書母公司Meta 22日宣布,將短影音功能「Reels」開放給全球臉書用戶使用,並擴大創作者獎勵方案、試行新廣告功能,以加大力道對抗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拉攏更多年輕族群。

 

Reels先前僅限Meta旗下照片社群平台InstagramIG)的全球用戶,以及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臉書用戶使用,如今擴大在全球150多國的臉書平台上提供服務,用戶可以在臉書及IG上同步發布Reels創作內容。

 

Meta也宣布,臉書將開放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創作者率先試用Reels覆蓋式廣告功能,包括在Reels影片下方插入半透明橫幅廣告,或在螢幕上任何地方張貼廣告,以獲得廣告分潤。該公司補充說,未來幾周將把這些服務擴大至更多國家,且很快將推出覆蓋全螢幕的廣告功能。

 

Meta也對更多國家的內容創作者提供獎勵方案,符合條件的創作者可依據觀看其內容的人數,每月賺取高達35,000美元的獎金。

 

此舉旨在幫助MetaTikTok比拚。TikTok已是2021年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式(App),且在年輕用戶之間的普及率已超車Instagram,對Meta的發展構成重大挑戰。

 

Meta表示,當前用戶使用臉書的半數時間都在觀看影片,而Reels是旗下社群平台成長最快的內容產品。這已促使臉書將Reels視為拉攏年輕用戶的關鍵優先業務。

 

Meta近期繳出令人失望的財報成績,並警告說用戶在TikTok等其他平台上花較多時間,本季營收成長料將放緩,且蘋果去年開始限制廣告追蹤,導致Meta今年損失約100億美元,拖累市值蒸發超過3,00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近期受到嚴重打擊。

                                                                                                                                                                                                                                                                                                                                                                                                                                                                                                                                                                                                                                                                                                                                                                                                                                       第二、TikTok已超越臉書。

 

第三、TikTok成功關鍵是短影音。

 

第四、很多人沒有注意TikTok是中國大陸擁有的平台。

 

川普

 

美國前總統川普推出的社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日前上線,22日就登上蘋果App Store下載排行冠軍,讓背後空殼公司數位世界收購公司(DWAC)股價當天飆漲約10%,反映散戶投資人熱情捧場。

研究公司Apptopia說,自20日推出以來,Truth Social已獲下載17萬次,在22日早晨躍為App Store免費App下載榜榜首。

 

這款App上線象徵川普重返社群媒體,去年1月美國國會山莊遭川普支持者攻占後,川普的社群媒體帳號就陸續遭推特、臉書和Google封殺。

 

DWAC股價22日收盤躍漲10.2%92.9美元,是四個月來最高,盤中漲幅還一度達到17.5%,成交量是前一周的四倍多。這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22日與川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MTG)合併,讓後者借殼上市。TMTG就是Truth Social平台背後的新創公司。

 

同日,推特、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兩大社群平台的股價雙雙下跌,推特甚至跌逾4%,比大盤指數還慘。

 

投資人熱烈支持DWAC,與美國整體SPAC市場熱潮減退形成對比,凸顯川普死忠支持者買股力挺,其他投資人也順勢搭上這班獲利列車。這檔股票也在用戶以投資人為主的社群媒體網站stocktwits.com引起熱烈討論,顯示散戶興趣濃厚。

 

Bright Trading主管狄克說:「這是網路吹捧驅動,散戶主導的狂熱能否持久,令人懷疑。」他表示,從基本面來看,現在下斷語還言之過早,「川普擁有大批追隨者,可能尾隨他從傳統社群媒體移到此平台…但也要看這個App有多好」。

 

川普之前在各大社群平台共吸引約1.5億粉絲追隨,包括臉書3,500萬人、推特8,800萬人,成為社群媒體上最受關注的國家領袖。但川普帳號遭禁用,他又常在造勢場合痛批言論檢查,已激起粉絲群起化憤怒為支持力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被臉書和YouTube封殺。

                                                                                                                                                                                                                                                                                                                                                                                                                                                                                                                                                                                                                                                                                                                                                                                                                                       第二、川普打造自己的社群影音平台。

 

第三、成功透過SPAC借殼上市。

 

第四、由股價可以看出川普仍有很多支持者。

 

科技元宇宙

 

最新傳聞指出,三星電子將發表第一款擴增實境(AR)頭戴裝置,力抗蘋果(Apple)據傳年底問世的AR頭戴產品,反映「元宇宙」商機掀熱潮之際,眾家科技巨頭料將在AR設備市場短兵相接,搶食據稱每年可成長80%的元宇宙裝置市場。

 

南韓媒體報導,三星已開發出採用全息影像(hologram)技術的AR頭戴裝置原型,正準備拍板新產品的發表日期,此外,據傳三星設立了一個專案小組,與微軟合力開發另一款AR頭盔,凸顯三星正尋求以自身品牌及結盟等兩條路線,搶進AR設備市場。

 

據報導,三星新款AR裝置將採用自研Exynos應用處理器(AP),並搭載Google安卓作業系統,該公司還正攜手美國AR及延展實境(XR)業者Digulens,密切開發最新技術。

 

與此同時,供應鏈消息人士宣稱,蘋果所開發的ARVR(虛擬實境)頭盔已進入第二輪試產階段,也有其他傳聞稱蘋果頭戴產品已完成測試,有望在2022年底問世。

 

據悉,蘋果頭戴裝置將搭載M1晶片及iOS系統,並採用與台積電合作開發而成的Micro OLED面板,這款面板捨棄彩色濾光片,直接建立在晶圓上,因此顯示器更薄、更小且更省能。

 

臉書母公司Meta也正在研發一款元宇宙硬體產品,這款產品同樣將搭載Micro OLED面板,並採用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的AP,以及使用安卓作業系統。

 

微軟則致力開發智慧眼鏡,預料將配備高通的AP和全息影像技術。Google顯然也不落人後,近期傳出正打造AR頭戴裝置,加入競爭行列。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加入元宇宙戰局。

                                                                                                                                                                                                                                                                                                                                                                                                                                                                                                                                                                                                                                                                                                                                                                                                                                       第二、三星不同於臉書,有硬體製造能力。

 

第三、韓國人對於內容也充滿想像與創意。

 

第四、三星元宇宙未來競爭力不容忽視。

 

遠東

 

遠東集團大陸事業再關店!曾是三大賺錢店重慶大都會店,歷經25年商圈轉移從繁榮到式微,今年合約到期,預計4月閉店,使得遠百在大陸零售據點,只剩重慶江北店與上海徐匯店兩店,加上疫情與電商衝擊,去年大陸百貨業績規模不到人民幣10億元,較12年前高峰期14店、人民幣50億元,風光不再。

 

惟據了解,遠東集團大家長徐旭東對大陸百貨零售業仍不放棄,即使疫情嚴峻之際,去年決定將向重慶華誠投資承租大陸重慶隆鑫中心(亦稱重慶時代中心)南、北樓裙樓,總計8萬多平方米(折合24,374坪),準備開新店,遠百轉投資太平洋中控亦證實,重慶大都會店合約到期閉店,目前積極籌備新店,預期2023年有望登場。

 

遠東集團2002年底接手SOGO百貨以來,已逾20年,大陸百貨事業曾一度拓展至全中國達14家店,年營業額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50億元),從原來的北京、大連、上海、重慶擴展至天津、成都無錫等地,隨著大陸電商迅猛發展,加上在地地產開發商開發案一年年擴大,導致商場供過於求,2011起因商圈轉移或成本過高合約談不攏,加上部分門店虧損日益嚴重,陸續收掉北京、天津、成都、上海淮海與不夜城等,十年收十店。

 

部分像成都北城店、大連店等,近年轉型物業管理收租金,尋得新的賺錢模式,2018年終於轉虧為盈,但大陸營業額已從原來的新台幣250億元,縮水至新台幣125億元。

 

遠東SOGO指出,環境在變、大陸事業必須提前改變,因此近十年來,對舊店進行調整、幾乎年年收店,也因收掉虧損店,近年大陸事業才能漸轉盈,2019年在大陸小幅獲利,2020年疫情年上半年多數停業但有補助、下半年出現報復性消費,2021年底上海不夜城店租約到期結束營業,今年4月再收重慶大都會店,由於成本壓力大,或許收掉後業績減、但可望達到損益兩平。

 

擁有30年長約的上海徐匯店,也即將面臨到租約到期問題。遠東集團規劃在上海另尋據點開新店,目前手上有不少案子正在評估,因疫情關係,評估時間會拉長。

 

遠東集團指出,未來還是以重慶、上海為展店重心,重慶新店主要與華誠投資合作,簽下承租重慶隆鑫中心20年合約,此案歷經頗長時間洽談,加上疫情,去年520日才簽約,目前大都會店正進行清倉階段,與大都會東方廣場租賃合約,均於531日到期不再續約。

 

我們的看法:

 

第一、疫情和電商影響傳統百貨業績。

                                                                                                                                                                                                                                                                                                                                                                                                                                                                                                                                                                                                                                                                                                                                                                                                                                       第二、大潤發三年前已經賣給阿里。

 

第三、遠東最近剛被大陸中央修理。

 

第四、未來線上電商業務會急速起飛。

 

立訊

 

立訊精密將充實銀彈搶進電動車領域,立訊昨(22)日宣布,將以私募方式定向增資人民幣135億元(約新台幣594億元),將用於智慧汽車、消費電子等共六大產品生產線和補充流動資金,這也是立訊股票上市12年來最大一筆募資。

 

界面新聞報導,此次募資將用於投資智慧可穿戴設備、智慧移動終端精密零組件、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半導體先進封裝及測試、智慧移動終端顯示模組、智慧汽車連接系統等,而跟電動車相關有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智慧汽車連接系統共兩項,募資共人民幣20億元(約新台幣88億元)。

 

這是立訊精密自2010年股票上市以來的第三輪私募動作,也是公司史上募集資金規模最大的一次。

 

除補充流動資金外,最大的一筆擬投資項目為智慧可穿戴設備產品生產線建設及技術升級項目,計劃投資人民幣35億元,該項目由浙江立訊智造實施,項目稅後靜態投資回收期為5.17年。

 

這些項目中,收益率最高的項目為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產品生產線建設項目,該項目擬投資人民幣15億元。經計算稅後內部收益率為30.47%,稅後靜態投資回收期為4.03年。

 

立訊精密上市以來共有過三次募資,包括於20109月透過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人民幣11.9億元;後又於201410月、201610月分別完成兩輪私募獲得資金人民幣20.1億元和45.8億元,三輪融資合計為募資人民幣77.8億元。

 

藉由為蘋果代工,立訊精密業績曾一路走高,不過與蘋果深度綁定的風險也更加提高,自2020年業績增速下滑後,去年前三季淨利潤幾乎原地踏步,其中第3季獲利更是年減25.28%

 

或許受業績下滑及已有供應商被蘋果踢出產業鏈的恐慌情緒影響,立訊精密股價跌宕起伏,2021年年初至8月底,公司股價累計跌幅約40%,而9月至去年年底,該股又重新上漲,期間股價累計漲幅約45%。不過今年年初至今該股又再次一輪下跌,股價31個交易日累計跌幅約12%

 

我們的看法:

 

第一、立訊是大陸的鴻海。

                                                                                                                                                                                                                                                                                                                                                                                                                                                                                                                                                                                                                                                                                                                                                                                                                                       第二、拿了很多蘋果的訂單。

 

第三、鴻海近期大舉布局電動車。

 

第四、立訊也跟隨鴻海的腳步。

 

欣旺達

 

為打破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家動力電池領域的後起之秀正在快速崛起,在上汽、廣汽等傳統車企以及理想、小鵬、蔚來等新創造車聯手投資之下,欣旺達汽車電池估值達到人民幣(下同)124億元,成為市場上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

 

上市公司欣旺達24日晚間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欣旺達汽車電池獲得新一輪24億元的投資,多達19家投資方參與。在隨後的25日,欣旺達股價收漲4.05%,28日再收漲1.44%。

 

據公告,19家投資機構共斥資約24.3億元,收購欣旺達汽車電池約19.5%的股權,使該公司估值達到124億元。交易完成後,欣旺達仍為欣旺達汽車電池的控股股東,持股57.5%。

 

值得關注的是,入股欣旺達汽車電池的投資機構名單星光熠熠,傳統巨頭上汽、廣汽、東風汽車,分別透過其體系的上汽金石、廣祺欣電、交銀轅憬等基金進行投資。大陸新創車廠三巨頭也出手,蔚來、小鵬汽車體系的蔚瑞投資、Sky Top參與融資,理想汽車更透過關聯公司車和家出資4億元,持股3.2%成為欣旺達汽車電池的第五大股東。

 

市場認為,目前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一家獨大,是其他車企積極扶持新廠商的主因,欣旺達汽車電池2021年在大陸動力電池汽車安裝量達2.06GWh,占比1.3%擠入第十大廠,已經有一定基礎。此前陸媒曾傳出,小鵬汽車將在中大型SUV車型G9中,大量使用欣旺達的4c動力電池,壓低對寧德時代的需求。

 

欣旺達目前仍是全球主要的智慧手機電池供應商,出貨量約占市場30%,也為筆電、掃地機器人等供應消費類鋰電池。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分析,雖然欣旺達在消費類電池領先,但該領域已非常穩定、遇到增長天花板,因此未來的增量基本上都來源於動力電池,也將成為業務主要方向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寧德時代在電池界一家獨大。

                                                                                                                                                                                                                                                                                                                                                                                                                                                                                                                                                                                                                                                                                                                                                                                                                                       第二、就如同特斯拉在電動車產業的地位。

 

第三、但這個市場太大。

 

第四、絶對有像欣旺達等新業者參與的空間。

 

蔚來

 

在面臨可能被迫從美國下市的背景下,大陸「造車新勢力」之一的蔚來汽車,28日在港交所發公告表示,將以介紹方式於310日在港掛牌交易,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資金募集,目的在於分散地緣政治風險。至此,蔚來、小鵬、理想三家大陸領先「造車新勢力」齊聚港股,均實現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

 

根據港交所公告,蔚來表示,其美國存託股份(ADS)現時在紐交所上市及買賣。蔚來已根據香港上市規則,申請A類普通股於港交所主板作第二上市。A類普通股的上市僅以介紹方式於港交所主板進行,沒有就該上市發行或出售任何股份。

 

根據規則,介紹上市是已發行證券申請上市的一種方式,不會發行新股,只是公司股東將本身舊股申請掛牌買賣,不會涉及融資。蔚來A類普通股預期於310日開始買賣,以每手10股的交易單位元交易。

 

據陸媒紅星資本局報導,蔚來本次通過介紹上市的方式登陸港股,目的是為公司投資者提供備選的交易地點,緩解地緣政治風險,擴大投資者群體,在這些上市的目的仍然可以達到的同時,不稀釋現有股東的利益。

 

蔚來還申請在新加坡進行類似的第二上市,並表示將繼續主要在紐交所上市和交易期美國存託股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紛紛兩地上市。

                                                                                                                                                                                                                                                                                                                                                                                                                                                                                                                                                                                                                                                                                                                                                                                                                                       第二、這是買保險,因為未來在美可能被迫下市。

 

第三、香港和美兩地估值也會有差異,美國可能會有折價。

 

第四、中國大陸至少會有10家以上電動車業者,其中應有5家可以存活。

 

傳音控股

 

有「非洲手機之王」之稱的傳音控股日前公布業績快報,公司繼續保持在非洲市場競爭優勢,2021年第四季營收創新高,達人民幣(下同)134.81億元,全年淨利潤將近40億元,年增約46%,符合市場預期。

 

界面新聞報導,傳音控股業務集中在非洲、南亞、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國家,2021年營收為492.54億元,年增30.3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39.2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4.90元。相比2021年前三季淨利潤增速為47.49%,第四季增速下降。

 

業績快報顯示,傳音控股2021年第四季營入出現創新高的134.81億元,但單季10.42億元的淨利潤未突破第三季成績。

 

傳音控股表示,過去一年,公司繼續保持在非洲市場競爭優勢,並持續拓展市場布局,加大非洲以外市場的開拓及品牌宣傳推廣力度,在非洲市場繼續保持增長的基礎上,非洲以外市場銷售收入年增率較高。

 

此外,政府補助也對2021年業績有正向幫助,傳音控股2021年非經常性損益年增4.43億元,對利潤影響上升至7.44億元,主要包括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及政府補助等。

 

值得注意的是,A股上市的傳音控股業績雖不斷創新高,但公司股價卻在一年內大跌。傳音控股111日盤中突然暴跌超13%至132.33元,創近一年新低,較高位260.86元幾乎腰斬,市值蒸發841億元。

 

傳音控股董秘曾春表示,為滿足非洲用戶的使用和審美喜好,團隊研發出適用於深膚色用戶的自拍人像模式,並對此進行優化。目前公司在撒哈拉以南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取得很好的市場份額和地位,同時積極拓展北非和南非市場。

 

GSMA數據顯示,202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智慧型手機滲透率為48%,預計2025年將達到64%。傳音控股預期,以非洲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處於功能型手機向智慧型手機轉換的大趨勢之下,且持續的時間也可能較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傳音為中國非洲概念股的典範。

                                                                                                                                                                                                                                                                                                                                                                                                                                                                                                                                                                                                                                                                                                                                                                                                                                       第二、非洲比印度更有潛力。

 

第三、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和非洲國家關係良好。

 

第四、整個非洲現在可以說是中國的地盤,傳音成功不令人意外。

 

電池

 

在聯邦政府和民間投資人出資力挺本地電池新創業者下,Ion Storage Systems將成為首批生產快充、長效新型電池的美國公司。美國盼藉此追趕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等主宰電池製造的國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Ion Storage的一項技術優勢是,所生產的電池可承受約華氏300度(攝氏149度)的高溫,不會發生困擾業界多年的起火問題。

 

當今許多電池在如此高溫都可能起火,這種風險已是電動車、消費電子產品、噴射機電池的重大議題,例如通用汽車去年召回了十幾萬輛電動車雪佛蘭Bolt,理由是這些車的電池有起火之虞。

 

Ion Storage公司的這項電池技術,是馬里蘭能源創新研究所所長瓦克斯曼(Eric Wachsman)的心血結晶。10年前,瓦克斯曼領導的馬里蘭大學團隊贏得美國能源部ARPA-E計畫的574,275美元獎助金。2019年,他創辦了Ion Storage,隨後延攬曾任蘋果公司電池營運事業執行董事的漢那(Ricky Hanna)。

 

Ion Storage計劃今年稍後開始生產電池。該公司已與美國陸軍簽約開發電池,並正攜手軍工產業巨人洛克希德馬丁研發電池。該公司高階主管表示,他們正和五家汽車業者洽談,以供應電動車電池。

 

瓦克斯曼的馬里蘭大學團隊和Ion Storage,已獲得合計逾2,000萬美元的聯邦補助金。該公司今年稍早從私募市場獲得2,500萬美元的投資承諾,並將利用這些資金,於今年稍晚在馬里蘭州的工廠開始生產手機大小的電池。

 

該公司預計,在2023年前每年將可生產150萬組這類,並計劃在2026年前開始為商用市場生產電動車電池。

 

Ion Storage說,可以在成本上競爭,因為它的電池不需鈷和鎳,在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需求大增情況下,這兩種金屬的價格在過去一年來飆漲。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也開始積極布局電池產業。

                                                                                                                                                                                                                                                                                                                                                                                                                                                                                                                                                                                                                                                                                                                                                                                                                                       第二、現在由中國和南韓企業壟斷。

 

第三、2023年手機電池,2026年跨入電動車電池。

 

第四、但整體來說,速度太慢。

 

矽谷加密

 

Goolge、臉書和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近來相繼傳出主管級人物出走,轉戰加密貨幣世界。電子遊戲網站PolygonCircle這類區塊鏈平台正致力從科技大公司挖角,祭出的「誘因」是能讓他們參與科技業的下一件「大事」:Web3

 

YouTube遊戲主管懷亞特(Ryan Wyatt)本月稍早離職,轉任Polygon新遊戲工作室Polygon Studios執行長。他接受CNBC專訪時說,八年前加入YouTube遊戲部門時,他是首位員工,「人們才剛展現出對電玩遊戲的興趣」,如今他把加入新公司團隊的機會視為和當年一樣,認為區塊鏈的開發階段尚屬「初期」且「刺激」。

 

跳槽到加密世界的矽谷人才還包括托瑞斯(Sherice Torres),她曾是臉書加密與支付部門Novi的行銷長,1月時被延攬到Circle;亞馬遜雲端事業前主管提瓦納(Pravjit Tiwana)也跳槽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擔任技術長。

 

Novi的前負責人馬庫斯(David Marcus)去年底已從臉書離職,雖然還沒透露下一步,但經常推文讚頌Web3的好。專家表示,科技大公司的高階經理人之所以投身加密產業,是看準這個新興產業成長快速。

 

薪資軟體業者Deel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鮑茲說,許多人希望身處當今科技業裡最酷、最創新的領域,即加密貨幣和Web3,「許多人把它視為科技業的未來,就像當年的臉書和亞馬遜那般吸引人」。

 

高薪則是讓這些科技菁英前仆後繼地朝Web3飛奔而去的另一因素,例如比特幣交易所Coinbase為軟體工程師年薪可高達90萬美元。

 

投入這些新興加密公司的資金如潮水般湧進,代表他們有更多現金,可端出相當優渥的薪酬條件大舉招募優秀人才。根據CBIsights的資料,去年光是區塊鏈新創公司就從創投業者手中籌得250億美元的空前資金。

 

新創科技公司向來也有股票選擇權發放計畫。這些尚未上市的加密公司,估值水漲船高,代表一旦被併購或上市後,那些在早期便加入公司的元老級人物絕對有機會能坐收優渥的報酬。

 

我們的看法:

 

第一、矽谷的變化值得注意。

                                                                                                                                                                                                                                                                                                                                                                                                                                                                                                                                                                                                                                                                                                                                                                                                                                       第二、金融科技是下個科技成長焦點。

 

第三、無怪乎許多人才離開大企業,搶著加入這些新創。

 

第四、台灣沒有注意到這波FinTech趨勢。

 

唐鳳

 

據了解,行政院如火如荼籌備數位發展部,預計7月掛牌運作,首任數位發展部長人選,府院已展開布局,目前傳出內定由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出任。至於次長人選,外傳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蘇系人馬的一卡通董事長李懷仁都是口袋考量人選之一。

 

知情人士認為,唐鳳口條、脈絡清晰,分析事理能力強,且跨性別,年輕有活力,與新創圈創業青年及國外新創圈密切往來,積極培育社會創新團隊,對新科技及創新技術多有涉獵,若出任首任數位部長,具一定指標意義,也適才適所。

 

首任數發部長花落誰家備受矚目,過去傳出政委唐鳳、郭耀煌及科技部長吳政忠都是可能人選,數發部組織形成與三人都有關係,且三人都嫻熟業務,也是產業界可接受人選。目前傳出唐鳳已被內定,且日前獲蘇揆召見,賦予她協助籌備數發部的任務。

 

蘇揆22日面對媒體詢問時表示,郭耀煌、唐鳳都是很優秀的國家人才,也是對政府非常大的助力,相關人事布局確定後,會向社會大眾報告。

 

科技部改制國科會預訂3月中旬掛牌,因此,國科會主委、數位發展部長人選近期內將明朗化,吳政忠可望成改制後的國科會主委,協調每年高達千億元規模的科技預算,並主管科學園區。

 

知情人士指出,唐鳳目前唯一較欠缺就是找到行政歷練豐富,能與她相輔相成、對內部溝通、也能與她併肩合作的副手人選,數發部需二位政次,一位常次。

 

外傳工業局長呂正華出任數發部次長機率很高。他自技術處出身,後轉任工業局電資組組長、主祕、副局長、局長,在產業體系歷練完整,工業局電資組裡的資訊科、通訊科部分業務將移撥數位發展部,還包括AI、軟體、數位內容及系統整合等業務,電資組組長林俊秀已確定轉調數發部,工業局預計45人移撥。

 

另一位可能次長人選為蘇系大將的李懷仁,他精通數位相關,能對內溝通,擔任過總統府幕僚、曾幫蘇貞昌打過選戰,後來擔任陳其邁行政院副院長辦公室主任,主要專責政策領域為資通訊政策、5GAIOT、政府開放資料、大數據、智慧城市、政府數位轉型與發展、數位支付與純網銀等政策研擬分析等。

 

數位發展部整合電信、資訊、資安、網路、傳播等五大領域業務,目前數位發展部籌備工作由郭耀煌負責,包括政策規劃與諮詢、業務範疇與人員移撥、規劃辦公廳舍、建置資訊系統等項目,據指出,業務移撥過程中,唐鳳已銜蘇揆之命負責部分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唐鳳是數發部長最佳人選,了解未來趨勢。

                                                                                                                                                                                                                                                                                                                                                                                                                                                                                                                                                                                                                                                                                                                                                                                                                                       第二、但現有數發部野心太大、內容太廣。

 

第三、唐鳳懂技術,但溝通協調能力稍弱,需要有人輔佐。

 

第四、唐鳳未來對元宇宙應該會有想法。

 

機械業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目前台灣機械業第二季訂單普遍滿載,部分廠商訂單更是滿到年底前,今年台灣機械出口值可望突破360億美元、產值上看新台幣1.5兆元,年成長15%,雙雙創新高,目標2025年產值達2兆元。

 

此外,魏燦文表示,台灣機械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智慧製造需要懂機械設備、資訊及軟體人才,但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產生人才磁吸效應,台清交等學校優秀學生還沒畢業都被台積電等半導體業預定,台積電還在台南台一線縱貫公路安全島掛滿招才布條。他21日出席台北國際工具機展聯展開幕式,當總統蔡英文的面,呼籲政府正視機械業缺工及缺人才問題,已獲蔡總統回應,可比照半導體產業學院,推機械產業學院培育人才。

 

魏燦文指出,目前機械業第二季接單普遍滿載,包括他的公司鳳記在內,有些公司訂單能見度看到第四季末,訂單滿載,卻因原物料及運費上漲、通貨膨脹,可能導致交貨延後,獲利又遭壓縮,反而是潛在危機。

 

魏燦文表示,高階精度製造和智慧製造,帶動機械設備升級需求,因應節能減碳、碳中和及ESG等議題,智慧機械逐步取代傳統設備,減少能源消耗及碳排量,生產更自動化;中美貿易戰及疫情,全世界各國基於國家戰略物資,都希望成立製造中心,全球供應鏈重組,機械設備需求遍地開花,加上設備汰舊換新,這些都是台灣機械業的新商機。

 

魏燦文指出,台灣機械設備去年出口值高達331.38億美元,年成長27%,機械產業產值新台幣1.3兆元,今年1月機械設備出口值30.13億美元,年增12.8%。他預估俄烏不可能開戰,今年機械產業產值及出口值年成長15%,全年產值上看新台幣1.5兆元。

 

魏燦文表示,台灣機械設備1月出口至美國首度超越大陸,判斷是中美貿易戰、疫情、供應鏈重組、新疆及香港事件等政治氛圍,各國開始抵制大陸,許多企業不再以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甚至開始撤退。為此大陸深耕自主工業,向歐美及日本進口高階設備,以往台灣都是中低階設備銷往大陸,才會出現出口減退。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台灣對美國經濟依存度提高,將是未來持續觀察的重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製造業正在復甦。

                                                                                                                                                                                                                                                                                                                                                                                                                                                                                                                                                                                                                                                                                                                                                                                                                                       第二、台灣是製造業大本營。

 

第三、台灣的機械業是主要受惠者。

 

第四、但台灣有嚴重的人才及缺電危機。

 

統一

 

統一集團為了鞏固零售龍頭優勢,強化物流布建,22日宣布透過旗下100%持股的子公司統流開發,砸下百億元重金,要在台南新市打造全新的物流園區,目標2024年完工營運。接下來,統一還打算複製相同模式,在全國北、中、南、高等地都要設置類似的複合式大型物流園區。

 

位在台南新市樹谷園區的「統一企業集團新市物流園區」22日舉行動土典禮,由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親自主持。他表示,物流已經是生活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統一將致力提升與整合集團的物流事業,讓民眾更迅速、即時、安全地取得商品,創造更佳消費者體驗。

 

統一去年就宣布成立100%持股的全新子公司統流開發,整併集團旗下負責常溫物流的捷盟行銷、負責低溫物流的統昶行銷、負責電商物流的大智通文化行銷、負責宅配的統一速達,以及負責多溫層配送的捷盛運輸等五家物流相關子公司,以整合資源,並強化服務。22日動土的新市物流園區案,即由統流開發負責主導,成功打響第一砲。

 

統一集團新市物流園區,樓地板面積廣達4.57萬坪,規劃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樓,包含土地在內,總投資金額上看百億元,將集結集團旗下捷盟、統昶、大智通、統一速達、捷盛,以及負責網路銷售的博客來、一般通路銷售的德記洋行等七大公司進駐。

 

統一新市物流園區導入多項高科技,包括透過AI影像辨識系統、車輛智慧管理系統、電子告示牌系統等園區智能化管理,以確保園區之運行順暢與安全。並設置AS/RS倉儲系統、自動導引車設備及其他智能科技的運用,為全台首棟涵蓋各溫層,集合店到店、宅配、電子商務等服務的複合式全智慧物流園區,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決方案。

 

統一主管表示,新市物流園區已順利取得建照,預計4月正式動工興建,目標2024年完工營運,未來將服務雲嘉南地區超過1,000家統一超商、康是美、星巴克等通路。

 

而這還只是第一砲,接下來統一集團擬在全國北、中、南、高,都會打造類似的複合式大型物流園區,提供消費者更好、更快的物流服務。至於各據點的時程進度,統一主管表示目前都按照計畫展開中,但還沒有時間表。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商的未來關鍵在於物流。

                                                                                                                                                                                                                                                                                                                                                                                                                                                                                                                                                                                                                                                                                                                                                                                                                                       第二、另外一個是金流。

 

第三、中國大陸阿里有投資菜鳥網路。

 

第四、統一已經了解物流的重要性。

 

鴻海電動車

 

鴻海(2317)繼在東南亞國家泰國、印尼佈局電動車事業後,昨宣布取得於沙烏地阿拉伯新設之合資公司8.2%股權,總交易價格為56250萬沙烏地里亞爾(約41.7億台幣),佈局電動車軟體平台。

 

取得新公司8.2%股權

鴻海指出,目前以合資方式新設的公司正式名稱待定,這筆交易將取得合資公司5625萬股權,佔總數8.2%,每單位價格為10沙烏地里亞爾,此為去年11月法說會提到的中東合作案。在鴻海電動車生產佈局中,當地將負責軟體平台,未來新合資公司將聚焦電子電氣架構(EEA)、軟體及雲端,發展轎車或休旅車等乘用車。

 

主要負責軟體平台

外媒去年推測鴻海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合資案,大股東會是該國公共投資基金(PIF)成立的「Velocity」,此基金擁有4500億美元資產(約125390億台幣),鴻海將成為持有少數股權的股東之一,為電動汽車提供軟體、電子電氣架構,沙國的目標是發展當地的汽車製造業,藉此實現經濟多元化。

 

產業界認為,鴻海2021年宣布與美國電動車廠Fisker合作,新品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就能推出,預估此次與沙國的合資案大概6個月內會有更深入的消息,且過去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極少出現台灣企業參與的合資公司,鴻海雖暫不對合作案細節、組織架構多作評論,但此舉仍備受矚目。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積極全球布局。

                                                                                                                                                                                                                                                                                                                                                                                                                                                                                                                                                                                                                                                                                                                                                                                                                                       第二、和沙烏地阿拉伯合作是一突破。

 

第三、之前沒有台灣企業有中東布局。

 

第四、MIH平台正逐漸發揮效益。

 

遠傳

 

台灣即將正式告別五家電信業者時代!遠傳電信、亞太電信昨晚宣布,遠傳電信以二四七億元合併亞太電信,合併後,遠傳電信的用戶數將來到九一三萬人,市占率提升至三成三;只是電信產業經過一番整併後,電信產業也將重新回歸電信三雄雄踞市場榮景,但這也意味著民眾最愛的低資費吃到飽方案,也可能隨著整併潮消失。

 

台灣大哥大去年底拋出震撼彈,以二八二億元求娶台灣之星,沒想到,遠傳電信也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向亞太電信求親;遠傳是以發行三點五七億新股的方式合併亞太之星,以遠傳昨日收盤價六九點三元估算,交易金額約為二四七億元。

 

歷經一波整併後,台灣電信三雄格局確定,其中台灣大、遠傳未來均擁有約九百萬用戶數,雙方旗鼓相當,也將聯袂近逼電信龍頭中華電一○六五點四萬戶規模。不少消費者開始擔心,少了小型業者賣力衝刺用戶數,三大電信更具備資費定價優勢,民眾吃到飽的超值資費「小確幸」恐將不復存在。

 

針對消費者都很關心的資費方案能否延續問題,遠傳總經理井琪也回答,亞太電信資費用戶現有合約,仍會持續下去,至於吃到飽資費方案,市場有不同多元的價位,且方案沿用多年,也不是遠傳說停就停,仍會以顧客至上。

 

井琪表示,電信產業變化很快,在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喊出合併之後,考量電信產業態勢計畫改不上變化,而做出這樣的決議,不管從頻譜、現有設備來看,合併在一起都會有綜效;而亞太電信董事長陳鵬表示,亞太透過跟各電信和異業合作,創造更多機會與成績。

 

對於整體電信產業情勢來說,井琪坦言,台灣市場無法讓五家電信業者並存,合併在一起後會有更多資源,又能夠達到經濟規模綜效。

 

對於遠傳突然併購亞太一案,去年底宣布併購台灣之星的台灣大也表示,「雙方門當戶對,台灣大給予最高祝福。」樂見同業一起加入電信產業永續轉型的步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信業進入新一輪整合。

                                                                                                                                                                                                                                                                                                                                                                                                                                                                                                                                                                                                                                                                                                                                                                                                                                       第二、現在只剩下三強。

 

第三、之前5家實在是太多了。

 

第四、台灣金融業也有類似問題,現在還有39家銀行。

 

鴻海元宇宙

 

鴻海進軍元宇宙出手了,昨(22)日宣布斥資上限1億美元(約新台幣27.8億元),入股由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創辦的虛擬實境應用商XRSPACE,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建立完整元宇宙生態系統。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認為,電動車與元宇宙是「產業接下來兩件大事」,「鴻海集團不會缺席,一定會有元宇宙相關產品」。鴻海昨天正式與XRSPACE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協議鴻海第一階段將先投資XRSPACE 1,500萬美元(近新台幣4.2億元),取得約9.09%9.68%股權。

 

XRSPACE由周永明於2017年創立,專注打造完整的元宇宙應用發展。鴻海入股後,將藉由XRSPACE擁有的虛擬空間掃描和互動、視覺運算、渲染、手勢互動和全像追踪、人工智慧等技術,結合鴻海在軟硬體平台垂直整合的設計製造能力,建立起完整的元宇宙生態系統。

 

劉揚偉透露,集團對元宇宙的策略和電動車一樣,會朝平台化的方向發展,從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軟體、基礎設施、內容與應用等五大領域都已經有所布局。

 

他強調,目前因雲端服務浮現的需求,造就了包括更為強大的伺服器架構、龐大的雲端資料儲存,以及雲計算能力等市場潛力,元宇宙將加速此成長力道,鴻海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料中心伺服器供應商,來自伺服器的營收已接近兆元,已經是元宇宙硬體市場最大受惠者,未來將會積極抓住這個成長機會。

 

鴻海集團已從攝像頭、3D Projector、光學鏡片、顯示光源、晶片、傳感器、PCB、外殼機構件、ARVR到雲端伺服器、雲儲存、雲計算等,已逐步完善起上下游的硬體產業生態鏈。透過此次合作,鴻海將提升軟體實力、擴大硬體出海口,以及第一線了解消費者市場的需求,發揮產業上下游整合的優勢。

 

周永明表示,要做到更大的元宇宙,需要跟雲端、AI、邊緣運算、儲存、網路及5G結合,也是與鴻海策略結合的一大重點,雙方合作將不只強化XRSPACE在元宇宙的研發能力,對XRSPACE全球業務推動也有很大助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平台式投資是正確的作法。

                                                                                                                                                                                                                                                                                                                                                                                                                                                                                                                                                                                                                                                                                                                                                                                                                                       第二、之前以平台布局切入電動車。

 

第三、只有大集團鴻海有能力布局平台並策略聯盟。

 

第四、鴻海強項是硬體,XRSPACE是軟體。

 

聯電

 

晶圓代工廠聯電24日宣布,董事會通過在新加坡Fab12i廠區擴建一座全新的先進晶圓廠計畫。新廠第一期的月產能規劃為3萬片12吋晶圓,主要生產製程為2228奈米,目前預計於2024年底開始量產,因應擴建計畫,聯電在2022年的資本支出預算也從30億美元,拉高到36億美元。

 

聯電表示,由於5G、物聯網和車用電子大趨勢的帶動,對聯電2228奈米製程需求的前景強勁,因此新廠所擴增的產能也簽訂了長期的供貨合約,以確保2024年後對客戶產能的供應。

 

聯電指出,期望這座新廠能在滿足這些市場強勁的需求上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協助紓解2228奈米晶圓產能結構性的短缺。新廠生產的特殊製程技術,如嵌入式高壓解決方案、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RFSOI及混合信號CMOS等,在智慧型手機、智慧家庭設備和電動車等廣泛應用上至為關鍵。

 

聯電董事長洪嘉聰表示,新加坡Fab12i廠是聯電的旗艦創新中心,與客戶合作新研發項目並將在新廠上線後立刻投入生產,近期半導體供應短缺已明確點出半導體供應鏈必須提高透明度,共同降低風險。

 

此外,聯電在中國蘇州的和艦先前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階段性停工。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指出,該8吋廠約占聯電8吋總產能約25%,占全球8吋產能約3%,階段性停工期間稼動率大致維持在2530%,產線上晶圓不須報廢。集邦指出,該廠已於24日逐步復工。

 

由於半導體設備重新調校時程約需57天,預估整體稼動率完全恢復至滿載的時間將落在3月上旬,預估損失投片約1420天,影響該公司當季8吋產能約45%,全球8吋產能約0.40.5%,情況仍屬可控。

 

聯電擬發5萬張新股 留才引才

聯電(2303)董事會24日通過2021年財報、新加坡投資案及資本預算執行案之外,還通過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案,預計將發行不超過五萬張股票,每股面額為10元,主要為吸引及留任關鍵優秀人才。

 

聯電董事會通過2021年財報、新加坡投資案及資本預算執行案等九大議案,預計將無償發行每股面額為10元、總數五萬張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約占目前總在外流通股數0.4%。

 

對此,聯電指出,發行目的主要為吸引及留任關鍵優秀人才,以達成公司中、長期目標,期能激勵員工全力以赴達成公司營運目標,得以創造公司及股東更高利益,並確保公司員工利益與股東利益相結合。

 

另外,聯電股利政策同步於24日出爐,預計每股將以資本公積配發現金股利3元,以聯電24日收盤價51.8元計算,現金殖利率大約5.79%。聯電預計將於527日舉行年度股東常會,屆時將會討論擬以資本公積發放現金股利、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等議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企業要分散投資據點。

                                                                                                                                                                                                                                                                                                                                                                                                                                                                                                                                                                                                                                                                                                                                                                                                                                       第二、台灣缺水、缺電。

 

第三、中國大陸因兩岸關係不適合高科技產業投資。

 

第四、新加坡非常適合高科技產業投資。

 

阿里

 

阿里巴巴昨(24)日公布第4季財報(2021/2022財年第3季)其中淨利潤人民幣204.29億元(新台幣878億元),年減74%,不如市場預期。

 

同時阿里巴巴董事會授權,以約14億美元(新台幣396億元)買回庫藏股。阿里巴巴美股盤前衝高回落,跌逾5%,先前一度漲1.3%

 

阿里巴巴第3季營收人民幣2425.8億元(新台幣1430億元),年增10%

 

阿里董事會主席張勇表示,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繼續堅定執行多引擎增長戰略,業務取得穩健發展,透過高度聚焦能力建設和價值創造,在關鍵戰略業務上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為未來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截至2021年底的九個月,阿里巴巴以約77億美元買回庫藏股。

 

阿里巴巴於202183日發布第2季財報(2022財年第1季)時,宣布購買庫藏股從100億美元擴大至150億美元,這項計畫將持續到202212月底。目前累計回購數已占15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畫的51%

 

從第4季財報(2021/2022財年第3季)開始,阿里巴巴將分部報告更新,分別列為中國商業、國際商業、本地生活服務、菜鳥、雲業務、數位媒體及娛樂。

 

中國商業收入年增7%至人民幣1,722.26億元,年度活躍消費者(AAC)達到8.82億,單季淨增長約2,000萬,主要由淘特所驅動。

 

國際商業收入年增18%,至人民幣164.49億元,主要受到LazadaTrendyol分別年增52%49%的強勁推動,年度活躍消費者首破3億。

 

本地生活服務收入年增27%,至人民幣121.41億元。菜鳥收入年增15%,至人民幣130.78億元。雲業務收入年增20%,至人民幣195.39億元。數位媒體及娛樂收入為人民幣81.13億元。

 

此外,螞蟻集團第4季財報(2021/2022財年第3季)淨利潤9.12億美元。

 

截至2021年底,全球阿里巴巴生態系統的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約12.8億,較去年9月底時增加4,300萬,其中9.79億消費者來自大陸市場,以及3.01億消費者來自海外。

 

阿里巴巴24日股價以港幣107.5元裂口低開後,午後最低觸及港幣103.6元,大跌近8%,跌穿1月底低位港幣108元,再創上市新低。截至港股收盤阿里巴巴收報港幣104.9元,仍跌近7%

 

阿里巴巴股價再試新低,觸發點是傳出包括大陸銀保監在內的多個監管部委,近期要求管轄機構,包括大型國企及金融機構,呈報截至上月底以來與阿里旗下螞蟻集團及其關連方業務合作詳情,進行全面摸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市值已跌70%

                                                                                                                                                                                                                                                                                                                                                                                                                                                                                                                                                                                                                                                                                                                                                                                                                                       第二、近期負面消息不斷。

 

第三、阿里因為螞蟻事件受到很大打擊。

 

第四、未來阿里可能存在逄低買進的機會。

 

二手特斯拉

 

受限於晶片短缺、等車交付周期過長等因素的影響,特斯拉二手車逆勢熱門,甚至出現二手車價格比新車還貴的「價格倒掛」、供不應求的狀況。快科技報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境內二手車交易總數量達到1,758.51萬輛,年增22.62%;而2020年全年,全大陸二手車的交易量為1,434萬輛,年減3.9%

 

一位二手車經銷商透露,目前店裡的新能源二手車只有特斯拉,並且銷售比較火爆,基本上是進來一輛賣一輛。

 

另位於上海市松江區茸梅路的二手車經銷商表示,目前店裡的兩輛特斯拉Model Y都是一出廠就收購來了,「特斯拉Model Y的價格在20219月大約是人民幣27.6萬元(新台幣121萬元),現在下單買新車要等半年左右,所以二手車價格已漲到人民幣30萬元(新台幣132萬元)出頭了,並且我們收的二手車價格比新車要貴。」

 

大陸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特斯拉的品牌地位較為特殊,屬於高階車款,新車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導致二手車的價格上漲,等待交付的時間也相對拉長。

 

崔東樹表示,消費者購買新車可能需要排隊等待三個月以上,況且,購買二手車較買新車方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二手車市場的發展。

 

像特斯拉這種新能源車款,在二手車交易中的比率繼續提升,一位二手車平台的檢測師表示,一年前上門檢測的新能源車型,十輛中最多只有一輛。

 

從最近來看,十輛中已經有差不多四輛是新能源車,加上不少新能源車主已經站在三到五年換新的時間點上,例如第一批進口Model 3車主,距今已經差不多三年時間。

 

某二手車平台負責人表示,2021年初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還不高,價格也比較不穩定,所以新能源汽車在很多二手車平台的交易占比都不高。他表示,「在我們平台上,2021年初在售的新能源車型,最多也只有三、四種車款。」

 

2021年底,二手車平台上的新能源車型、數量都大幅度增加。

 

在瓜子二手車、優信、人人車等多個平台中發現,正在銷售的車款,有很多新能源車型,既有理想、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的代表品牌,也有賓士、特斯拉等外資品牌。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在中國大陸被視為高檔車。

                                                                                                                                                                                                                                                                                                                                                                                                                                                                                                                                                                                                                                                                                                                                                                                                                                       第二、中國大陸國產電動車屬於中低檔。

 

第三、新車供不應求,下單要等半年。

 

第四、但「價格倒掛」還是令人驚奇。

 

中國郵政

 

中國郵政旗下第1家「郵局咖啡」近日落地廈門國貿大廈,正式進軍咖啡市場,2022年還將前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二線城市,開設多家特色郵局咖啡店。截至2020年末,大陸共有郵政支局所5.4萬處,而目前星巴克在大陸門店有5000多家,瑞幸咖啡將近6000家。因此,有人認為,郵局咖啡一旦鋪開就是全中國第一。但也有人質疑,這可能低估了咖啡行業的經營難度。

 

從門店來看,郵局咖啡是大陸民眾熟悉的復古綠布景和代表性的郵筒,帶著濃濃的中國郵政色彩。從產品來看,售賣品類包括咖啡、茶飲、甜點和郵局周邊。咖啡中,美式、拿鐵、卡布奇諾都有,最便宜一杯22元(人民幣,下同),而最貴的一杯要38元。

 

一杯22元人民幣起跳

 

「喝一杯咖啡,寫一封信給愛的人。」郵局咖啡廣告標語主打年輕人。一夜之間,原本不起眼的小郵局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打卡點。據投資與創業資訊網站《投資界》報導,在附近工作的網友透露,營業不過幾天,郵局咖啡門口排滿了長長的隊伍。大眾點評上也有用戶稱,工作日中午去購買咖啡都要等上1個多小時。整體來看,雖然大部分消費者對郵局咖啡的價格不太滿意,但咖啡口味仍然過關。

 

對此,有分析指出,中國郵政若是想用兼職去挑戰深耕多年的主業,郵局咖啡顯然還未成熟,畢竟目前除了支局分布廣泛外,郵局咖啡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挑戰星巴克、瑞幸

 

星巴克和瑞幸開設店鋪一般是在熱門城市的臨街商鋪、辦公大樓和商場,他們已經經過多次試錯,可以認為5000家至6000家這樣的店鋪規模已經達到了開設上限。

 

分析指出,中國郵政的多數網點,比如四線城市、鄉鎮網點,並不一定適合開咖啡店,即使在一、二線城市,開設店鋪也需要位置好、人流量大才行。中國郵政一定會小心翼翼,不大可能一下就在大陸全國鋪開,而是要反覆試水,能走多遠需要觀察。

 

回顧2021年,大陸咖啡市場賽道依然擠滿了投資人,主打幾平方公尺咖啡店Manner,傳聞單店估值超過1500萬美元(近1億人民幣);M Stand融資後估值也達到40億元;還有三頓半估值也達45億元。瘋狂背後,是幾乎所有人都堅信,中國一定會誕生屬於自己的星巴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咖啡市場成長快。

                                                                                                                                                                                                                                                                                                                                                                                                                                                                                                                                                                                                                                                                                                                                                                                                                                       第二、星巴克只占據高檔市場。

 

第三、中國郵政網點遍布全國。

 

第四、地點應該不差、未來很有潛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