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黃齊元/台灣智慧製造的商機與挑戰

 黃齊元/台灣智慧製造的商機與挑戰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6/7267962

聯合報/ 黃齊元

最近由於生成式AI快速發展,帶動GPU需求,輝達、台積電及所有概念股大漲,大家沉浸在AI及半導體美夢當中。雲端平台已存在許久,但現在才因AI而爆發。同理,AI應用現在只是初始階段,真正快速成長還要數年時間。

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來訪,讓人以為台灣可很快成為AI中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輝達是AI軍火商提供高速晶片,但AI發展需待產業應用形成,才能產生大量需求。這是為何輝達在台以二四三億成立AI研發中心、和政府及大學共同打造「AI生態系」的原因。


台灣企業漸有生態系思維。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表示,全球經濟短期內看不到樂觀回溫的機會,但亞洲擁有供應鏈移轉優勢,台灣應把握時機,積極打造台灣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示,台灣應以「全球研發製造服務中心」為定位,台商研製服務應展開全球化部署,以服務國際客戶。未來台商在海外據點發展智慧製造的同時,台灣仍是台商的全球數據中心、控制中心及研發中心,以台灣為總部。


中心不能只在台灣,必須有全球供應鏈布局。隨著台商走向世界,資料中心可藉由雲端基礎設施連結。國際布局是台灣弱點,雖有國際貿易、但缺乏國際運營經驗。


中心代表「樞紐」,主要條件包括區域網絡連結、資源豐富多元、要素雙向流動等。這和一九九四年政府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願景類似,當時計畫夭折,如今難度仍大。


前科技部長陳良基最近提出以AI當作「算力」的構想,AI是新電力的服務通道,可以變成一個產業生態鏈,降低現在產業進入AI門檻。未來十年,台灣應該慢慢從半導體代工,轉型AI代工型態產業,朝向AI服務業模式發展。算力需要雲端服務,後者需要資料中心並消耗大量水電。


台灣最大挑戰在於缺電。美國商會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對於政府能源政策表示不滿,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影響產業發展,也衝擊國家安全,呼籲政府提出新能源政策。


新加坡雖是全球資料中心熱門地點,但挑戰在於以環保方式投資。星國計畫大力發展氫能,二○五○年供應一半電力;新加坡二○一九年起有碳訂價,去年成立碳權交易所,未來計畫打造「碳中心」,布局相當完整。新加坡現為全球最佳資料中心地點之一,與矽谷並列全球第二,在亞洲排名第一。


穩定的電力供給是任何中心前提。越南近期高溫,熱浪導致電力供應短缺,造成北部停電,影響當地科技產業,最近還向中國購電。越南是繼中國後下一個世界工廠,如今面臨重大挑戰。


除了電力以外,台灣發展區域中心另一挑戰為地緣政治。去年以來外商已放緩對台投資腳步、甚至撤出,明年選後外商可能會持續觀望。台灣規畫成立智慧製造中心,重點不只在台灣投資,更重要的是配合台商外移打造海外平台及生態系,「Powered by Taiwan」比「Made in Taiwan」更重要。


總之,台灣要發展成為AI中心須具備五力,包括電力、算力、人力、執行力及連結力。執行力指的是政府推展政策的效率,但缺電危機使台灣舉步維艱。在我們夢想更大願景之前,應把基本功練好,然後才能走下一步。(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