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LMC鴻海,氫能車,韓高額購車補貼 美退稅補助,華爾街律師,英特爾以色列,AI革命,再生能源法,腦機介面,加國移民,AI探勘,培植雞肉,野火,新能源車,陸電商,中投,陸車企,阿里,大陸AI,星國生態系,現代,競爭力

 理事長的話:LMC鴻海,氫能車,韓高額購車補貼 美退稅補助,華爾街律師,英特爾以色列,AI革命,再生能源法,腦機介面,加國移民,AI探勘,培植雞肉,野火,新能源車,陸電商,中投,陸車企,阿里,大陸AI,星國生態系,現代,競爭力

LMC鴻海

2023-06-28 聯合報/記者鍾張涵、編譯劉忠勇

 

美電動車新創公司Lordstown Motors(LMC)繼五月與鴻海撕破臉、互控違約後,在當地時間廿六日因未能解決和鴻海在履行投資承諾方面的爭議,在德拉瓦州聲請破產保護,並徵求買主,同時也向鴻海及集團旗下附屬公司提出訴訟,並在訴訟文件中表示因鴻海詐欺、不誠信、一再違反合約(Fraud, Bad Faith and Repeated Contractual Breaches),對Lordstown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鴻海昨天回應,這段時間一直持正面態度與LMC進行建設性協商,協助其解決因營運所造成的財務困境,鴻海原希望繼續進行相關討論,盼達成各方利益關係人皆能滿意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採取毫無根據的法律行動,但截至目前雙方尚未達成共識。對於LMC宣布提告,以及對外聲明中關於鴻海的不實評論、惡意攻擊的言論,公司將保留法律權益,鴻海也將暫緩後續的善意協商行動。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近日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說,隨著美中關係交惡,鴻海設法「去風險化」,正重新布局部分供應鏈,並大舉押注電動車(EV),希望未來數年能拿下百分之五全球電動車市占率。沒想到劉揚偉的外媒專訪播出不到兩周,就傳出LMC聲請破產並提告鴻海的消息。

 

外電報導,LMC指出,鴻海的行為對公司及其未來前景造成重大損害,且由於鴻海造成這些重大且無法挽回的損害,Lordstown已在破產法院根據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開始進行重組。

 

鴻海去年與LMC完成代工生產製造協議及合資開發協議,取得位於美國俄亥俄州LMC現有生產設備和代工廠。LMC總裁Edward Hightower認為,工廠當時的預購價格反映了鴻海合約保證的預期收益,即鴻海將以各種方式支持Endurance皮卡車,鴻海也因此具備了開發電動車生態系的優勢。

 

Edward Hightower如今提起訴訟指出鴻海無意履行承諾,特別是針對新車平台開發,「正如所述,鴻海只是利用其與該公司的各種合約安排作為工具,惡意破壞Lordstown業務,同時利用合作夥伴關係獲得資源、促進自己的商業利益」。

 

LMC當時以二點三億美元將工廠賣給鴻海,並換得另外一億美元的投資款項,但從今年三月七日起,LMC股價連五十三個交易日低於一美元,鴻海認定違反投資協議內容,宣布終止雙方的投資協議。

 

LMC五月初發表公開信,警告可能被迫聲請破產,原因是與鴻海達成的一點七億美元投資協議存在不確定性。

 

我們的看法:

 

第一、LMC是美國四家電動車新創之一

                                   

第二、鴻海去年入主LMC造成很大的轟動

 

第三、主要是因為LMC先前收購了俄亥俄州的廠房

 

第四、這讓鴻海在美國立刻有據點

 

第五、但LMC股價的狂跌逼得鴻海不得不打退堂鼓

 

氫能車

2023-06-18自由時報/林菁樺

 

南韓是目前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最大市場。根據車輛中心產業發展處統計資料,去年全球銷售逾一.五萬輛,光南韓就逾一萬輛,佔比高達六十六.五%,其次是美國約兩千七百輛、日本為八百多輛,南韓在氫燃料車市場儼然已成霸主。

 

氫能源車主流是「氫燃料電池車」,氫氣跟氧氣結合,產生電能驅動馬達,副產物則是水,而非產生碳排;另外,氫燃料電池模組有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但是也有儲存運送氫氣的安全疑慮等困難需要突破。

 

全球第一台氫氣燃料電池車款為豐田推出的Mirai,在二○一四年問世,但全球近十年來,氫燃料車銷售量並未大舉成長。根據車輛中心統計,至去年底,全球累計的銷量僅達五萬六四六六輛。

 

資料顯示,去年全球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銷量達一萬五二七三輛,已連兩年都賣出逾一.五萬輛,其中最多的是南韓一萬一六四輛,佔六十六.五%,美國二七○七輛、佔十七.七%,日本八四五輛、佔五.五%,德國七八四輛,法國一九三輛。

 

全球的氫燃料電池車由南韓現代、日本豐田與本田等三大車廠掌控,日本豐田汽車雖推出全球首量氫燃料車,但南韓現代卻在二○一九年起超車,成為全球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最大市場。

 

韓高額購車補貼 美退稅補助

根據車輛中心資料統計,南韓現代汽車的Nexo去年全球銷售一萬一一六七輛,豐田的Mirai則賣出三六八三輛、本田的ClarityFCV)也有二○五輛,前三大車款銷量佔比達九十八%。

 

車輛中心分析,全球氫燃料車的成長動力是各國政策推動,南韓有高額購車補貼、現代車廠積極投入開發;美國由加州當地政府透過退稅方式進行補貼;日本也在二○一九年提出氫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德、法也陸續發布國家氫能發展藍圖等支持。

 

我們的看法:

 

第一、氫能是全世界未來的趨勢

 

第二、韓國氫能車領先全球

 

第三、現代汽車是氫能車的領導者

 

第四、台灣應該積極發展氫能

 

第五、氫能的發展需要完整的生態系

 

華爾街律師

2023-06-23 經濟日報/湯淑君

 

華爾街日報訪調30多位薪酬專家、銀行從員人員和律師,並檢視過去15年的薪酬資料後發現,如今明星律師的年所得可能超過1,500萬美元,比華爾街銀行員收入還豐。這凸顯出銀行員這些年來薪水幾乎不動如山,2008年金融海嘯前待遇扶搖直上的情景已不復見。

 

曾幾何時,華爾街銀行員年收入動輒是律師的好幾倍,但近年來卻停滯不前,僅績效超強者除外,反倒是律師收入突飛猛進,反映律師事務所經歷的變化。早在近年來併購交易清淡影響銀行員收入前,律師與銀行員收入互為消長的趨勢就已扎根。

 

未兼高階領導職務的華爾街銀行常務董事,年薪平均100萬至200萬美元,內含獎金(通常以股票形式支付),跟20年前相比幾乎沒變。

 

對照下,頂尖律師事務所股東權益合夥人,每年起碼可賺進300萬美元左右,是20年前的三倍多。任職於WLRKWachtell, Lipton, Rosen & Katz)、凱易(Kirkland & Ellis)、寶維斯(Paul, Weiss, Rifkind, Wharton & Garrison)等公司的菁英合夥人,若能帶進超多業務,每年薪酬甚至超過1,500萬美元。

 

長期協助招聘法務人員的羅森說:「情況已轉變。律師薪酬增加得令人難以置信。」

 

律師與銀行員是華爾街兩大台柱,協助客戶募集資金、敲定協議,並抵禦惡意併購攻勢。這兩種專業人員如今薪酬此消彼長,反映多重因素。

 

今日的企業律師不僅負責擬合同,也身兼銀行員,既代表主管槓上監管當局,也得協助處理棘手事務如接班規劃。私募股權客戶興起,也給企業律師帶來繁重的工作量。同時,律師事務所薪酬結構起了重大變化,少數大公司除外,給薪不再只是依據年資,而是憑生產力,也開啟重金搶人才的新時代。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併購交易下降,但律師賺的錢卻更多

 

第二、主要是因為交易價格變得複雜

 

第三、私募股權基金也有很大的助力

 

第四、律師扮演更複雜的功能與角色

 

第五、但ChatGPT會取代部分律師的功能

 

英特爾以色列

2023-06-19 經濟日報/陳律安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持續推動晶片廠「遍地開花」策略,陸續宣布在美國、德國及波蘭等地設廠,19日可能簽署在德國設廠的協議,以色列也透露,英特爾將斥資250億美元在當地建設新廠,形容這筆投資是該國歷來最大筆的外國投資。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上周引述官方知情人士報導,英特爾在德國東部馬德堡(Magdeburg)興建晶圓廠的計畫,與德國政府的談判進入尾聲,英特爾可望獲得99億歐元補貼,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將在19日會晤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時簽約。

 

德國政府知情人士表示,由於建廠成本增加,加上英特爾打算採用先進製程,馬德堡廠的總投資金額將擴大到270億歐元。根據英特爾之前公布的規畫,這座晶圓廠將在2024年動工,2027年或2028年開始量產。

 

英特爾上周又宣布,將在波蘭西南部的弗羅茨瓦夫(Wroclaw)投資46億美元興建封裝和測試廠,預計2027年啟用;弗羅茨瓦夫與馬德堡的距離不到500公里,觀察家認為,波蘭這座新廠顯然將為德國製造的晶圓進行封裝和測試。

 

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18日則向內閣宣布,英特爾將投資900億錫克(250億美元),在以國建設新廠,是歷來單一跨國企業在以色列的最大筆投資。

 

以色列財政部也發布聲明表示,這座位於以國南部Kiryat Gat的工廠預計2027年啟用,至少營運到2035年,將聘僱數千名員工。

 

英特爾則在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的以色列營運在其全球成功「扮演關鍵角色」,「我們之所以想擴張以色列製造產能,是受到我們對滿足未來製造需求的承諾…以及我們對以色列政府持續支持的讚賞所驅動」。

 

根據英特爾官網,該公司已在以色列經營近50年,為當地最大的民間雇主和出口商,也是當地電子和資訊產業的佼佼者。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展開全球大投資

 

第二、除了美國以外,歐洲包括德國及波蘭

 

第三、波蘭主要是成立為封裝廠

 

第四、在以色列的投資意義非常特別

 

第五、英特爾必須跟全世界各國尋求補助

 

AI革命

2023-06-19  經濟日報/洪啟原

 

近來人工智慧(AI)題材蔚為風潮,AI革命將幫助勞工擺脫繁重工作、或是摧毀數百萬人的工作機會?新的AI能力不只對職場生產力帶來巨大的刺激,同時也對企業員工發出迫切警告。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專業服務、電影製作和編碼是最先在日常營運中使用此技術的行業。

 

首先,就律師等專業服務行業而言,AI工具能使他們更容易取得並協助實際的法律案件、在分配給初級員工的任務上節省了許多時間。尚德羅在倫敦律師事務所Allen & Overy擔任律師,他早已在每天工作中使用新的生成式AI工具。Allen & Overy約有3,500名員工使用AI平台Harvey,這個根據Open AI最新模型版本建構的AI平台,有助提升法律工作效率。

 

擅長商業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尚德羅表示,近來利用Harvey準備一份有關元宇宙虛擬不動產權的交易。在詢問Harvey可能適用英國哪些法規後,尚德羅得到一份回答完整的清單。在以前,他會請實習生或初級律師去查,但要花更多時間。

 

其次在電影製作方面,AI固然可使配音技術可以擴大至外語電影,對演員的潛在好處包括僱用「數字替身」在內,但好萊塢電影導演和製片廠近來就AI議題暫時達成一項協議,雙方皆聲稱AI不能取代導演履行職務。

 

對於編劇、演員及配音員等好萊塢其他從業人員而言,編劇擔心若由AI完成改編書籍或劇本初稿,他們的高薪工作將變少。配音員則擔憂,新的AI技術能將演員嘴部動作與不同語言匹配,可能導致其失業。

 

在編碼業方面,編碼人員受惠於生成式AI的發展,藉此提高效率和節省時間,他們使用ChatGPT等工具協助撰寫程式。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還可提出編碼建議,方便程式設計師執行和測試。英國電腦協會說,生成式AI除了用於編碼,還可用在分析現有編碼,及找出駭客可能利用的錯誤或漏洞。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將取代很多人的工作

 

第二、大部分均為在白領階級

 

第三、律師是首先受到衝擊的行業

 

第四、會計師也會受到影響

 

第五、文創業者如編劇及配音都難逃魔掌

 

再生能源法

2023-06-18 經濟日報/湯淑君

 

歐盟27個成員國代表已敲定歷史性的再生能源法,將把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目標提高逾三成,同時支持為核能提供更多配額。

 

歐盟代表16日批准這套方案,提高再生能源到2030年時占歐盟能源比重的目標提高到45%。回顧2021年,再生能源約占歐盟總能源消費量的22%,這代表未來要達成新目標,不到十年內,再生能源用量必須加倍。

 

過去數月來,法國等成員國爭取讓核能等非再生燃料豁免,對歐盟再生能源法遲遲不點頭。

 

歐盟代表16日於是同意宣告,「其他非化石」能源來源在「去碳化」議題上扮演的角色等同於再生能源,為核能開了大門。

 

核能只是「低碳」,並不能再生。但法國和幾個東歐國家宣稱,歐洲在綠能轉型過程中需要氫,而再生能源和核能都能產生氫,歐盟法律應兩樣都支持,也應把核能產生的氫計入再生能源目標。

 

德國、丹麥、奧地利和盧森堡等國原先都反對在歐盟再生能源法規中肯定「低碳」能源來源,唯恐核能一旦混進再生能源法,有可能影響風力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投資、妨礙達成氣候變遷目標。

 

但法國揚言不放行新的再生能源目標,迫使歐盟執委會發布額外聲明肯定核能角色,德國最後也表態支持,終於打破僵局。

 

這份聲明指出,執委會承認「再生能源除外的其他非化石能源來源,對決定仰賴這類能源來源的會員國而言,也能促進在2050年之前達成氣候中和」。

 

這項協議也納入一些豁免條款,以顧及一些成員國各不相同的利益,包括可能容許將某些阿摩尼亞工廠排除在再生燃料目標之外,以及針對氫的生產訂定特別條款。

 

至於歐洲議會是否會批准最新的調整,此刻尚不明朗。

 

執委會還說:「達此目標...從某些個案來看,將給工廠帶來高昂的調適成本...某些生產阿摩尼亞的工廠就是這種情況。」

 

執委會表示,將會採取個案審查方式,逐一檢視阿摩尼亞廠是否已有充分改裝、何時做最後投資決定,再評估是否讓這些現有工廠豁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再生能源越來越重要

 

第二、全世界氣候異常,民眾苦不堪言

第三、台灣再生能源嚴重落後

 

第四、開放核能勢在必行

 

第五、歐洲的經驗值得台灣參考

 

腦機介面

2023-06-18經濟日報/易起宇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他的神經科技和腦機介面新創公司Neuralink預計今年將能開始進行首場人體實驗。他另表示,特斯拉正接近達成完全自動駕駛,而特斯拉的市值與公司能否實現全自駕直接相關。

 

路透報導,馬斯克16日在巴黎舉辦的全球科技盛會VivaTech上表示,Neuralink計劃透過網路直播為全身或半身癱瘓的患者進行植入手術,首場手術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他並未明確提到將會為多少名患者進行同樣手術,或是手術時間會多長。

 

Neuralink上月表示,美國食藥局(FDA)已批准其進行首場人體臨床實驗,對這家新創公司而言是一重大里程碑。FDA也承認批准Neuralink使用其腦植入物和手術機器人進行實驗,但拒絕提供更多細節。

 

Neuralink近來估值一飛沖天,該公司約兩年前進行私募籌資時的估值大約是近20億美元,但根據最近幾次的私下股票交易,現在估值已翻漲至約50億美元,員工也可望受益於公司研究的快速發展。路透報導,根據次級市場交易,Neuralink部分員工持有的公司股票,短短兩年內價值已躍漲約150%

 

但專家表示,Neuralink就算能夠證明其裝置對人體安全無虞,要獲得商業運用許可,仍將要費時數年,或甚至超過十年。該公司也正面臨其他已將裝置植入人體的神經科技公司競爭。

 

同時,在路透報導揭露該公司的動物實驗實態後,該公司也正面臨監管機構的嚴密審查。Neuralink內部員工去年向路透爆料,由於該公司急忙對猴子、豬隻和羊隻進行實驗,導致許多動物非必要死亡。

 

除此之外,馬斯克也在這場盛會上再次提到,他認為特斯拉很快就會解決全自動駕駛所遇到的問題。他說:「本公司的價值主要就是來自於自駕。我認為那是我們價值最主要的動力源。」

 

特斯拉作為全球最具價值的車廠,目前市值大約是8,000億美元,但多年來一直尚未達到馬斯克的全自駕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又是馬斯克另一項偉大的發明

 

第二、腦機介面已不是神話

 

第三、馬斯克厲害的地方,在於至少比別人早三到五年看到趨勢

 

第四、目前估值可能太高

 

第五、但永遠有投資者願意對馬斯克投信心票

 

加國移民

2023-06-20 經濟日報/葉亭均、林奇賢

在各大工業化國家面臨出生率下降、勞動力高齡化之際,加拿大向移民敞開懷抱,盼藉此幫助支撐經濟發展,在目前看來,至少已經在爭奪勞動力上勝出。

 

彭博資訊報導,加拿大人口上周首度突破4,000萬人,預計未來也將持續快速成長,因為當局敞開國門,歡迎更多移民勞工、難民與海外留學生進入。此外,加拿大亦將移民定位為經濟政策。

 

1967年以來,加國一直依賴積分制移民系統,根據移民的年齡、教育程度、就業機會以及英語或法語能力為其打分數,以吸引技術嫻熟的勞工。

 

對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政府而言,大規模吸引移民是拓展勞動市場的一種方式,此時正值全球對技術勞工的競爭加劇,人口老化導致多國勞力短缺、稅收減少和預算萎縮。

 

杜魯多政府設定了每年增加約50萬名永久居民的目標。

 

去年,外國學生、臨時工和難民,使得總入境人數達到破紀錄的100萬人,讓加拿大這段時間的人口成長率達到2.7%,是已開發經濟體中最快。

 

如今加拿大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移民,在七國集團(G7)中占比最大。

 

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帶來的回報很明顯,人口成長提振就業和消費,幫助經濟抵禦了加國央行升息的壓力。

 

不過,隨著移民大量的湧入,加國也面臨著挑戰:如何在迫切需要新移民的農村地區推動經濟成長,同時盡可能地降低都會地區的人口壓力。

 

由於加拿大房市長期火熱,當局的移民計畫也招致批評,即提高移民目標只增加經濟產出,而沒有提高個人生活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少子化

 

第二、供應鏈重組造成人才短缺

 

第三、加拿大向來歡迎移民

 

第四、美國已經在縮減移民數量

 

第五、未來很多的人才可能往加拿大流動

 

 

AI探勘

2023-06-21 聯合報/陳穎芃

 

現階段的全球兩大投資熱潮,分別是綠能科技與人工智慧(AI),而矽谷最新獨角獸新創企業KoBold Metals正好搭上這兩大熱潮,吸引比爾蓋茲及矽谷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投資。

 

KoBold近日在最新一輪募資中募得2億美元,使公司預估市值衝破10億美元。該公司表示,募資所得將投入尚比亞銅礦開發計畫,及其他地區的鎳、鋰開發計畫,也將用來投資軟體及硬體研發。

 

參與最新一輪募資的金主除了比爾蓋茲的氣候科技創投公司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Andreessen Horowitz之外,還包括美國投資管理公司普徠仕(T. Rowe Price)旗下創投事業、創投公司BOND、必和必拓(BHP)、挪威能源公司Equinor及日本三菱集團。

 

2018年在加州創立的KoBold運用資料科學及機器學習來偵測銅、石墨、鎳、鋰礦床,而這些都是車用電池重要原料。KoBold目前在北美、非洲及澳洲等地共有60項探勘計畫正在進行中。

 

去年12KoBold宣布投資1.5億美元買下尚比亞一處未開發的銅礦床多數股權,估計至少要花8年開發才能開始生產銅礦。該公司在去年剛完成上一輪募資,但為了加速尚比亞銅礦開發案又決定推動最新一輪募資。

 

KoBold創辦人兼執行長豪斯(Kurt House)表示,數十年來礦業探勘技術沒有顯著進展,以致發掘新礦床的成功率越來越低,但能源轉型帶來的金屬需求正快速擴大,不久的將來礦業產能擴張速度就會趕不上需求成長速度。

 

豪斯宣稱KoBold運用AI技術進行探勘能有效提高成功率。Andreessen Horowitz合夥人Connie Chan也指出,KoBold在加拿大魁北克省進行的鎳礦探勘成功率高過當地礦業平均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有很多新應用領域

 

第二、沒有想到探勘也是其中之一

 

第三、只要運用想像力,在各個領域都有可能

 

第四、數位轉型已經不夠看,未來產業導向智慧轉型

 

第五、台灣應該積極成立AI投資基金

 

 

培植雞肉

2023-06-22 經濟日報/陳律安

 

美國當局21日已核准兩家加州新創公司,能夠販售以動物細胞培植的雞肉,為美國政府首度批准業者提供這類在實驗室培育肉品給餐廳,最終在超市上架,成為繼新加坡之後,第一個核准這類肉品上市的國家,開啟肉品生產新時代。

 

美國農業部已准許Upside FoodsGood Meat這兩家業者的細胞培植雞肉上市,成為首批完成美國對培植肉的多階段批准流程。

 

培植肉領域受到農業部與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監督,FDA已認定食用這兩家公司的培植肉安全無虞。

 

Upside FoodsGood Meat已努力試著提供這類並未屠宰牲畜、而是來自於實驗室的「細胞培育」或「培植」的肉品,目標是減少傷害動物,並且大幅減輕放牧、種植飼料及動物排遺的環境衝擊。

 

Good Meat母公司Eat Just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特崔克說:「相較於飼養遭宰殺牲畜所占用的大量土地和水,我們能以不同方式(生產肉品)。」

 

該公司的產品也已獲新加坡當局核准,當地的消費者早在202012月起即可買到相關產品。

 

不過,消費者短期還不會在超市看到培植肉。柏克萊加大AltMeat實驗室主管聖馬丁說,培植雞肉的單價遠高於傳統禽肉,也無法如傳統肉品般大量生產。

 

Upside FoodsGood Meat打算先與特定餐廳合作,販售細胞培植雞肉。Upside Foods已聯手舊金山餐廳Bar Crenn推出相關產品,Good Meat的肉品則出現在主廚安德烈斯(Jose Andres)位於華府的餐廳。

 

企業高層已意識到,培植肉屬於肉類,而非Impossible BurgerBeyond Meat所生產的素肉。全球超過150家企業正聚焦生產培植肉,不只要製造雞肉培植肉,還要生產豬、羊、魚、牛等實驗室肉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過去只有植物肉

 

第二、培植肉是新的創新

 

第三、新加坡已成為亞洲培植肉的領導中心

 

第四、台灣在這個領域完全沒有著墨

 

第五、食物生技是台灣可以深耕的領域

 

野火

2023-06-23 聯合報/高詣軒

 

加拿大、美國加州、俄國西伯利亞、甚至希臘和葡萄牙,這些北半球地區近年飽受森林野火所苦。加拿大今年五月是史上最熱五月,截至六月上旬,已有約四萬平方公里遭野火侵襲,達往年同期十倍以上。科學家指出,北半球野火災情的空前規模,反映全球暖化、乾旱的氣候趨勢,顯示當前確實存在氣候危機。

 

暖化速度 北極比其他地區快

雖然暖化是全球現象,變暖速度卻有地域差異。華爾街日報報導,波士頓「憂思科學家聯盟」學者菲利普斯指出,夏短冬長、針葉林為主的北極地區,暖化速度是其他地區的近四倍,而過去六十年間,加拿大、阿拉斯加北方每年遭野火焚蝕的面積接近倍增,大火頻率亦增,俄國廣袤的西伯利亞林地同遭火蝕。菲利普斯說,今年野火規模前所未見,反映出當前暖化趨勢。

加拿大環境及氣候變化部科學家吉勒也對野火惡化不感意外。吉勒已出版多份暖化與野火危機的關聯研究,表示雖然擔憂加國野火,卻不驚訝,「遭焚燒的面積是平均值十倍以上,但這符合我們早已見到並預測的長期趨勢」。

 

美國已派遣數百名消防人員到加拿大協助滅火。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今年加國野火特別嚴重,原因是氣候變遷。

 

濕度降低 高溫日照惡化火勢

加拿大半數森林野火是人為引發,主要是營火造成意外,另外半數是雷擊引起,但氣候會加重野火災情。加國政府氣象學家貝京說,氣候暖化加劇野火,例如災情嚴重的魁北克,幾乎整個五月濕度是平常的一半,而高溫和日照也使火勢惡化。

 

貝京說,持續的風勢會把野火煙霾吹向美國東北。六月初美國紐約等城市遭遇史上最嚴重懸浮微粒空汙,就是加拿大野火導致。

 

加國政府先前表示,全國正爆發四百一十多起野火,逾半數難以控制。在魁北克省,約六百五十名消防員疲於應付四起的火勢,省長雷哥稱將增員到一千二百名,並希望美、墨和西歐國家馳援。加國農業及農業食品部的農業氣候專家哈德文說,春季野火數量已然驚人,六月中後各地大多仍高溫乾燥,不利野火控制。

 

野火加劇 已經成為全球現象

不只加拿大,野火加劇成為全球現象。二○二○年的澳洲、二○二一年的希臘和二○二二年的葡萄牙都受到火勢侵襲。科學家指出,氣候變遷也使美國東部更易面臨野火災情,例如在東北部密西根州,乾燥氣候引起了少見的野火危險。

 

密州自然資源和環境部發言人赫克曼表示,雖然慣於在春季面對野火,但今年此時期的狀況罕見。她指出,二○一二年密州曾發生延燒約八十五平方公里的野火,而今年存在類似的野火威脅。

 

二○二二年,加州氣候因連年乾燥,導致州內部分巨杉老樹焚於野火。加州和許多美西地區一樣,因為數十年的野火壓制行動導致樹木生長繁盛,危機更甚。二○二○年,加州等地野火焚煙使西雅圖至聖地牙哥等城市遭受霾害,一度使舊金山天際呈現火星般的橘紅,和今年加國野火霾害類似。

 

不過今年不同的是:由於冬季異常濕潤的和春季低溫,美西的野火季較過往遲來。非營利組織「大火行動」執行長威納表示,各地災情清楚顯示野火不是區域內部問題。隨著北半球暖化使森林陷入乾燥,各地野火危機也日漸嚴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氣候暖化,很多地方氣溫高達四十多度

 

第二、也因為如此造成野火蔓延

 

第三、未來幾年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第四、歐洲、美洲都有相同的問題

 

第五、長期人類可能必須被迫離開地球

 

新能源車

2023-06-21 經濟日報/林茂仁

大陸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昨(21)日聯合發布《關於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原本今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延長至2027年年底,估計20242027年減稅約人民幣5,200億元(約新台幣2.2兆元)。

 

規定指出,購置日期2024年初至2025年底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每輛車免稅額不超過人民幣3萬元(約新台幣13萬元);2026年初至2027年底的新能源汽車則是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每輛車減稅額不超過人民幣1.5萬元。

 

大陸汽車車輛購置稅稅率約10%,以免稅額度人民幣3萬元來看,對人民幣30萬元(約新台幣130萬元)以下的車輛受惠最大。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根據2022年資料測算,人民幣30萬元及30萬元以下的乘用車的產量在總產量中占比約為87%,估計2024-2027年減稅的車輛購置稅規模總額將達到人民幣5,200億元。

 

大陸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該政策長期有利新能源汽車,今年車市相對平穩,今年還是保持原有預測。此前,乘聯會預測,2023年大陸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為2,350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50萬輛,年度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6%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分析,未來幾年的政策一次性發布,給了消費者穩定的預期,消費者也會更加理智,人民幣3萬元限額的要求將會在明年對高價車型產生不利影響。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政策實施已近九年,其間政策已經三次延續。該政策於2014年開始執行,最初計畫於2017年底到期。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包含三類,分別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累計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人民幣879億元,年增92.6%2023年第1季,累計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人民幣212.4億元,年增36%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積極設立新能源車政策

 

第二、延長新能源車租稅減免的政策

 

第三、代表大陸仍然全力支持新能源車

 

第四、也成功帶動目前低迷不振的經濟景氣

 

第五、大陸將變成全球新能源車的領導者

 

陸電商

2023-06-18經濟日報/林宸誼

今年「618」作為歷經三年疫情後的首個電商大促銷節日,成為大陸眾多商家爭相投入宣傳並提前預熱,「低價」成為今年618大促熱門話題,電商巨頭重回「價格戰」,京東、淘寶系都號稱史上投入最大,也體現出疫後大陸民眾消費力還有待恢復。

 

投資者網報導,例如淘寶發起「擊穿底價」行動;京東推行「百億補貼」;拼多多喊出「天天都是618」的口號,重押3C數位產品;小紅書打出「618價格全網最低」,均進行促銷活動。

 

經濟觀察報報導,當各大電商平台把主打「性價比」的商品放在顯眼位置時,「以價換量」是許多中小品牌商家,實現增長的方法。

 

淘天集團淘寶好貨好價項目負責人鄒衍表示,一些商家想要搶奪用戶,價格可能是一種手段,另外這些商家也願意來平台經營,「好價」頻道便是淘寶給他們提供的一個管道。不過他也強調,降價依然需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位。

 

其實不只是「五環外」(消費能力較低)人群對價格敏感,消費者天然地都會在購物時「比價」。鄒衍指出,使用者購物頻率增加,本身就會成為商家的增量,至於平台,若能透過「好價」頻道拉新、承接更多新的下沉市場用戶,也達到增量的效果。

 

目前各平台戰報尚未提及整體618銷售額情況,僅提供部分品類的增長情況。券商研報顯示,從居民端消費信心來看,防控政策放鬆帶來的經濟復甦預期以及前期積累的消費需求使得消費者信心短期呈現較快修復。但從中長期看,消費信心的修復還有賴於收入預期的強化,而這仍然需要一定時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電商重新恢復景氣

 

第二、馬雲回歸中國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指標

 

第三、大陸過去打壓馬雲力度太大

 

第四、電商平台仍然是刺激經濟很重要的手段

 

第五、未來趨勢走向低價的產品

 

中投

2023-06-23 經濟日報/葉文義

數據供應商Preqin(睿勤)發布《2023年主權財富基金報告》顯示,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洗牌,中國大陸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CIC)的資產管理規模(AUM)為1.35兆美元,超過了挪威全球養老基金(挪威主權基金)的1.2兆美元,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

 

報告顯示,在過去十年中,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的AUM增長一倍,並在2023年第1季末達到10.4兆美元。其中,亞洲的主權財富基金在AUM的增長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到2023年第1季末達到4.3兆美元。

 

此前,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數據平台Global SWF亦發布一份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持續動盪,曾經霸占全球主權財富基金規模榜首的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遭遇巨虧,但中投公司資產規模不降反升。

 

據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業績報告顯示,僅2022年上半年這一「巨無霸」主權財富基金的全球投資組合就損失14.4%。Global SWF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規模為1.15兆美元,年減14%。

 

根據中投公司2021年年報,其海外投資表現優異,全年投報率為14.27%。與此同時,該基金過去十年的年化累計淨投報率達到8.73%,比目標高出296個基點。

 

Preqin分析,多年來中投公司一直在減少對上市股票的配置,以增加對另類投資的配置,並將重點放在新技術和新行業上。其目標是使中國的外匯儲備可以多樣化,並透過海外傳統和另類投資組合、離岸直接投資和針對主要國有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產生回報。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兼副首席投資官祁斌日前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表示,2016年、2017年,中投公司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主動與華爾街金融機構探討,提出中美產業合作基金的設想,經過幾個月與高盛的磋商談判,最終共同組建了中美產業合作基金,投資以先進製造業為代表的美國產業,並引進中國大陸。截止到去年第4季,中美基金過去五年的年化收益率為24%。

 

祁斌並指,按照中美基金的模式,中投公司又攜手各國頂尖金融機構,先後落地中法、中英、中日、中義、中德等多檔雙邊基金,成功投資24個歐美日細分行業的優秀中小企業。目前,中投公司正在重點推動促進中國大陸與東協、中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挪威主權基金原來是全世界第一大

 

第二、現在被中國投資公司超過

 

第三、中投公司投資的上市公司股票較少

 

第四、對於新能源產業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積極投資

 

第五、台灣應該成立主權基金

 

陸車企

2023-06-28 工商時報/李書良

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但是當前「內卷」與價格戰激烈,車企的獲利反而陷入衰減。

 

麥肯錫中國區汽車諮詢業務負責人管鳴宇表示,在這波淘汰賽過後,未來三~五年車企在大陸市場的盈利狀況有望好轉,估計2030年前後,全球前十大車企裡將有三~四家大陸企業。

 

綜合陸媒27日報導,為了拉動疫後內需消費儘快復甦,年初大陸政企一起補貼下,掀起今年最激烈的汽車價格戰。

 

對此,管鳴宇指出,大陸車市規模和利潤均占全球汽車產業三成左右,但大陸本土車企在全球汽車市場的利潤卻不到5%。不過他樂觀認為,隨著智慧電動汽車格局即將重塑,未來三~五年大陸車企在大陸市場的盈利狀況有望好轉,估計到2030年前後,全球十大車企裡會有三~四家大陸企業。

 

管鳴宇表示,當前大陸智慧電動車市場的熱鬧景象,其實是建立在對車企盈利能力嚴重透支的基礎上,因此大陸車市規模儘管非常龐大,但利潤率卻相當低,車企獲利能力嚴重不足。大陸統計局資料顯示,202314月,大陸汽車業利潤率為3.9%。相比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4.9%明顯偏低,而2022年汽車行業整體利潤率為5.7%。

 

管鳴宇指出,過去車企強調的是首先要「活下來」,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若未來大陸車企總利潤始終在5%~10%,這並非健康狀態。羸弱的盈利能力不僅會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更會阻礙車企打造長期、可持續競爭力。

 

在業內看來,從今年開始到2025年,大陸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下半場淘汰賽,車企未來三年將面臨進一步整合和優勝劣汰。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大陸汽車品牌的市占率將加速提高至60%,五年內實現汽車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躍升;乘用車出口有望達500萬台,但大部分出口企業仍可能「增產不增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電動車公司至少有30

 

第二、特斯拉帶動產業大殺價

 

第三、除了市場龍頭如比亞迪以外,都會很慘

 

第四、美國Lordstorm已經破產

 

第五、大陸的小型車場也會被淘汰

 

 

阿里

2023-06-21 工商時報/楊日興

阿里巴巴進行重大人事調整,集團董事長、董事兼執行長張勇將在9月卸任上述職位,專注阿里雲發展;阿里集團將由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出任董事長,創業元老吳泳銘則接執行長一職。

 

阿里巴巴20日中午公布此消息,表示感謝張勇在過去數年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時展現領導力,張勇將繼續任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接替的兩項委任從910日生效,吳泳銘還將接替張勇在阿里集團董事會位置。

 

阿里港股20日早盤低迷,跌幅處1%~2%區間,午後一度攀升跌幅收斂回0.1%,但隨後再次下挫,收跌1.51%報港幣88.35元。阿里ADR20日盤前跌幅約2%。

 

在台灣出生的蔡崇信是阿里最重要的靈活人物之一,他幫助馬雲創業、引入資源並完成紐約IPO,被視為僅次馬雲的二號人物。雖常年擔任集團副董事長,但實則已退居幕後多時,近年更多出現在其收購的NBA球隊布魯克林籃網相關新聞中。

 

吳泳銘同是阿里創業十八羅漢,為最早工程師之一,負責過阿里媽媽、支付寶、手機淘寶等至今仍是核心產品的項目。在20142019年馬雲退休前最後時間,吳泳銘均擔任董事長特助輔佐,並曾任另一家上市公司阿里健康董事長。

 

近期阿里公布分拆後主要業務董事會,能發現諸多退居二線老將被馬雲請回來坐鎮,蔡崇信除原本阿里集團副董事長,還出任菜鳥集團董事長、最大業務淘天集團董事;吳泳銘更一口氣出任淘天董事長、本地生活集團與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董事,還兼任阿里集團董事長特助,如今將在9月進一步成為阿里集團董事兼執行長。

 

張勇卸任被視為要專注為阿里當前首要業務在前線打拚,阿里的分拆業務相關公告裡,阿里雲排序都在淘天集團之前,並有支撐阿里所有業務技術基底的特殊位置,且在當前AI浪潮下相關業務日益重要,阿里有意下心力投入,避免在新時代脫隊。

 

出身財會的張勇乍看雖與雲端違和,但過去曾帶領天貓等核心產品殺出市場,證明其一線作戰能力。且在阿里雲董事名單裡,阿里雲之父、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回歸,阿里技術長吳澤明也在列。19日率先披露張勇將卸任職位的媒體豹變指出,阿里雲是分拆最徹底的業務,又要在12個月完成對外融資與上市,因此阿里安排張勇將職位與心力專注在阿里雲。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進行管理層重組

 

第二、主要原因是馬雲回歸

 

第三、但真正檯面上的話是蔡崇信

 

第四、馬雲將在背後操刀

 

第五、阿里分散為六個子集團,值得注意

 

大陸AI

2023-06-21 工商時報/蘇崇愷

世界各國力推人工智慧(AI)發展,帶來龐大商機。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大陸目前各垂直領域的經濟大部分尚未被數位化,擁有的AI潛在商機高達7.4兆美元,其中搜尋網站業者百度將是潛在受惠者。

 

綜合港媒報導,摩根士丹利表示,大陸AI發展正處於轉折點,雖然在監管及半導體方面存在限制,但仍在追趕美國。這將推動消費者行為改變與商業轉型,並加快本土科技發展。預估20222030年多產業的數位化複合年均增長率可達12%,比基本情境下的10%還高。

 

報告指出,考量到生成式AI服務在大陸商業規模化前,需要監管部門批准,以確保合法合規,此一時間存在不確定性。但也將有效地提高大陸AI產業進入門檻,促使在技術與合規方面具有專長的領先企業受益。

 

此外,美國的晶片禁令可能會限制大陸AI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但基於外國企業面對的高監管壁壘,強大的內需將成為大陸企業的長期增長引擎。

 

摩根士丹利點出三種類型的潛在AI受益者,分別是:一、AI推動者,例如大陸互聯網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二、擁有專有產業數據的交易型垂直領先者,例如房地產仲介平台貝殼、人力銀行BOSS直聘。三、擁有AI功能的內容型平台,例如遊戲巨頭網易、音樂串流平台騰訊音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AI商機龐大

 

第二、美國跟中國是兩個最大的市場

 

第三、大陸厲害的地方在於生態系

 

第四、以及政策的全力補助

 

第五、但是受限於半導體能力的欠缺

 

星國生態系

2023-06-20 經濟日報/簡國帆、季晶晶

最新產業報告顯示,新加坡新創公司的生態系規模,已超越上海與東京,首度與矽谷、紐約及倫敦等其他新創重鎮一同列入前十名,進一步鞏固其在亞洲新創公司與創投重鎮的地位。

 

據美國研究機構Startup Genome2023年全球新創生態系報告」,矽谷仍是全球最大新創生態系,紐約和倫敦維持並列第二,洛杉磯從去年的第六名爬升到第四,以色列台拉維夫排名從去年的第七攀升到第五。

 

北京排名從去年的去年的第五滑落到第七,但新加坡從去年的第18竄升到第八,擠下上海;首爾從去年的第10降至12名,東京下滑到第15

 

這份報告評估全球290個生態系、350萬家新創公司,但未把台灣納入評比。

 

根據報告,新加坡有約4,000家科技新創公司、以及400多家創投業者。

 

目前擁有18隻獨角獸,遠高於全球各地平均的四隻,以親商的環境與蓬勃發展的數位經濟,吸引跨國新創和事業。

 

報告還指出,亞洲2022年創投資金從創紀錄的2021年銳減31%,降至700億美元,雖然中國大陸在亞洲新創生態系仍居主宰地位,但印度正迅速竄起,邦加羅爾-卡納塔克生態系的全球排名進步兩名,和澳洲雪梨並列第20,德里也提高兩名到第42,孟買爬升五名到第31

 

另外,在瑞士寶盛(Julius Baer)的調查中,新加坡從去年的第五名一舉超越上海、台北和香港,首度成為全球最貴的城市,生活水準攀升以及對當地基礎設施不斷膨脹的需求,因此想在新加坡過上好生活並不便宜,「市場對住宅有極高的需求,被徵收懲罰性規費的汽車和基本醫療保險的價格比全球平均分別高出133%109%」。

 

瑞士寶盛的生活型態指數,透過分析住宅、汽車、商務艙機票、商學院、品酒會和其他奢侈品,對全球25個主要城城市調查維持高淨值「美好生活」方式的相對成本並進行排名。

 

台北在此一排行榜的排名則由去年的第三滑落到今年的第八。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獨角獸有十家以上,令人讚嘆

 

第二、台灣的獨角獸只有三家

 

第三、二十年前新加坡根本就不是新創中心

 

第四、台灣有很多大型企業,很少小型新創公司

 

第五、台灣主管機關監管過嚴

 

現代

2023-06-21 經濟日報/林奇賢

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上修電動車銷售的目標,希望在2030年前,每年銷售200萬輛電動車,較一年前的訂下的187萬上調,以搶攻潔淨能源車輛需求持續大增的商機。

 

現代汽車在20日的投資人大會上宣布,旗下電動車銷量(包含豪車品牌Genesis)今年將達到33萬輛,2026年攀抵94萬輛。為此,現代汽車制定了中長期發展戰略,包括引進整合式模組化架構(IMA),提高生產效率。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數據,截至2日,現代和起亞汽車今年已賣出約10.9萬輛電動車,名列全球第五。冠軍是比亞迪的54.1萬輛,其次是特斯拉的42.3萬輛。

 

現代汽車也計劃在2032年前,投資約109.4兆韓元(854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資金用於電動車。

 

這家南韓汽車大廠在聲明中說:「現代汽車正在運用長期累積的創新和知識,在產業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提高競爭力,以爭奪電動車市場的領導地位。」

 

為提高電池的競爭力,並開發次世代電池,現代計劃未來十年投資9.5兆韓元在這個領域。現代汽車也說,計劃在2025年左右推出具競爭力的磷酸鐵鋰電池,不僅提高能量密度,並首次改善低溫時的運作效率。現代汽車目標是在2028年前後,將超過70%的電池委由合資企業生產。

 

其他計畫包括,與不同公司和新創合作,與電池業者設立合資企業,以確保供應穩定。

 

現代汽車也設下獲利目標,要在2030年前讓電動車事業的營業利益率達到10%以上。

 

現代汽車還計劃提高在美國的電動車產量,希望到2030年時,在當地生產的電動車占比,從現在的0.7%大幅拉高到75%

 

 

我們的看法:

 

第一、現代汽車已為全球第三大

 

第二、2023年電動車也希望成為全球第三大

 

第三、韓國經過了二十年才將汽車產業做起來

 

第四、現代汽車積極在歐洲佈局

 

第五、台灣的短板是完全沒有汽車產業

 

競爭力

2023-06-21 自由時報/吳欣恬

舉債減少、還本增加 財政情勢進步4名至第6

「二○二三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出爐,台灣排名第六,是二○一二年以來最佳表現。國發會表示,這次在「政府效能」、「企業效能」項目進步較多,「政府效能」中的「財政情勢」進步四名到第六名,主要反映政府持續減少舉債與增加還本,落實財政健全;但勞動市場退步八名至第廿五名,未來將持續加強留才攬才,以滿足人才需求。

 

IMD世界競爭力評比,主要是根據「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以及「基礎建設」等四大指標。國發會指出,「經濟表現」由十一名退步至第廿名,主要受全球經濟放緩,終端需求下滑,製造業進行庫存調整,整體貿易動能轉弱,加上前一年度經濟成長率較高的基期因素影響,使得相關項目排名均呈現下滑。

 

「政府效能」由第八名進步至第六名,其中「財政情勢」進步四名到第六名,主要反映政府持續減少舉債與增加還本,落實財政健全;「企業效能」由第六名進步至第四名,生產力及效率、金融、經營管理與行為態度及價值觀等項目排名均上升。

 

勞動市場倒退8名至第25

將續推加強留才攬才方案

 

但勞動市場退步八名至第廿五名。國發會表示,經濟成長、投資增加,人力需求應隨之增加,因此政府已針對移工及國外高階技術人員等弱勢項目,持續推動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加強留才攬才,以滿足人才需求。

 

「基礎建設」則由十三名進步至十二名,其中技術建設、科學建設及醫療與環境等項目排名進步,反映台灣在科學研究能力、技術實力與創新成果備受肯定。

 

國發會表示,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可以當成對國家經濟與社會體系的全面性檢驗,政府虛心面對評比結果,並分析我國在不同項目上的優劣勢,做為擬定具體行動策略的參考依據,以不斷在整體競爭力尋求突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第二、全世界生產與製造逐漸移向台灣

 

第三、台灣最大的風險是地緣政治

 

第四、人才外流是台灣的危機

 

第五、台灣需要更前瞻以及國際化的經濟發展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