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下一個千億產業關鍵字 台灣人你知道幾個?

「那邊兩棟橢圓形建築是新開幕的『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你們有空可以去參觀一下」
隨著車子進入新加坡市區,計程車司機指著海邊一大片土地給我們看,就在金沙賭場的旁邊。
過年期間,我陪家人到新加坡休息渡假了幾天。我去過新加坡很多次,但大多是出公差,這一次假期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當地環境。
「以前我們有一個『植物園』(Botanic Gardens),但這個是新開的。」司機說。
「請問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我也說不上來,反正你們去就知道了,政府花了很多錢。」
第二天我們真的去了這個據說花了10億美元建造的花園。因為是新建造的,舊版的旅遊指南上還沒有它的介紹。
剛進去的時候,感覺跟台北市的「花博」很像,但仔細品味後,才了解它有很多高科技內涵。
兩個外表像海螺的玻璃溫室是最特殊的,裡面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奇花異卉,外部完全靠鋼架將玻璃懸掛起來,包覆整棟建築,非常壯觀。溫室其實是「冷室」,因為新加坡長年酷熱,氣溫經常30度以上,室內卻要保持在16度,才能種植地中海的植物。
不管從土地開發和環境景觀的角度來看,這個花園都是一個奇蹟。首先,整片土地是填海而成;在不是特別堅硬的土壤上施工就是極大的挑戰。其次,將這麼大片的市中心土地規劃成花園,也說明新加坡政府打造「綠色城市」的決心。
花園的建築設計似乎違反自然法則:一方面讓陽光全面灑進室內,另一方面卻要保持屋內涼爽。你會以為這又是一個類似杜拜的人工島嶼和室內滑雪場,需要耗費無盡的能源。但新加坡卻設計了一套節能系統,將屋外的熱氣轉化成為冷氣,再搭配生質能源(bio-fuel),讓冷室成為真正的綠建築。
從這個花園可以理解新加坡為何有資格和天津共同開發「中新天津生態城」。台灣雖然也有很強的環境保護意識,但是大部分流於抗爭,缺乏運用科技手段達成生態永續平衡的能力。
這次在新加坡還碰上人民對於「2030人口白皮書」的抗爭。和台灣一樣,新加坡人口生育率低且缺乏勞工,政府計畫在2030年時將人口從現有的530萬增到690萬,增幅達三成,其中大部分來自外來移民。目前新加坡已有200萬外來移民,可以想見未來新加坡會成為一個真正名符其實的移民國家。
新加坡人對於外來移民感受非常矛盾,一方面贊成開放外籍勞工,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成為永久居民,和純本地人搶飯碗和社會資源。企業家特別是中小企業普遍反對限制外勞,怕找不到人,影響競爭力。
和新加坡比起來,台灣更加封閉得多,不管是引進外客、外勞、外資、外生、外商(白領人才)。以觀光客而言,雖然今年過年有很多大陸觀光客造訪台灣,但是到酒店走一趟就可以感受到,和新加坡仍有明顯的差距。
台灣近期投資活動增加,絕大部分來自大陸台商回流,政府喜孜孜地宣稱投資金額僅兩個月就超過1千5百億台幣,卻沒有分析究竟有多少是來自外商和陸資。台灣,after all,仍然只是台灣人的台灣,不是世界的台灣。
很巧的是,上週美國總統歐巴馬國情咨文中,也提到移民改革。他表示美國經濟若能善用新移民的才智,將會變得更加強大。歐巴馬並提出非法移民大赦法案,以八年的時間讓1千1百萬非法移民逐漸轉為合法公民。大國如美國,小國如新加坡,人人都在檢討移民政策,台灣的政策在哪裡?可悲的是,這甚至不是一項national agenda,沒有人看到這個議題的重要性。
基於對未來的危機感,這次我沒有帶小說做為我的旅遊讀物,反而挑了一本美國前副總高爾(Al Gore)的新書《The Future》(未來)。高爾的政治生涯並不如意,但是卻以環境保護和地球暖化成為全球知名人物,拍攝過著名的紀錄片「An Inconvenient Truth」(不願面對的真相)。
除了全球暖化議題外,高爾書中並探討了高科技(如數位革命和生命科學)、經濟全球化、天然資源減少和全球實力量重分配所帶來的巨大變革。
高爾還提到了3-D列印(3-D Printing)的影響。有趣的是,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也強調會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秘密武器就是3-D列印。去年美國已在俄亥俄州建立一個製造創新中心,歐巴馬要求國會未來批准再建15座,重塑「美國製造」。
美國和中國都在布局3-D列印,這是足以摧毀台灣傳統製造優勢的革命性技術,一台1千5百美元的列印機,二天就可以做出模具老師傅二個月才能完成的樣品。鴻海和許多台灣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模具,但3-D列印已經將其取代了,台灣有人懂這個嗎?
從新加坡回台北的飛機上,我不停的在想幾個字: 永續、生態、移民、全球化、3-D列印。
未來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未來。有些人已跨進未來,有些人正準備面對未來,但還有不少人仍然活在過去。
What is「未來的台灣」?Where is「台灣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