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銀行, LED 產業整合, 新加坡 RQFII, 健亞 培力, 上海國壽 陸金發, 燦坤 五花馬, 國泰世華, 鴻海

2013.10.28_ 台灣銀行, LED  產業整合, 新加坡  RQFII, 健亞  培力, 上海國壽  陸金發, 燦坤  五花馬, 國泰世華, 鴻海

台灣銀行
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說,台灣的產業規模夠大,可是金融機構卻不夠大,國內沒有幾家銀行淨值比友達還大,「如何支撐國內的產業?」他感嘆說,友達規模不小,但是國內的銀行規模太小了,每次需要資金、跟銀行辦貸款,必須同時跟國內10幾家、20家銀行聯貸。

李焜耀在南山人壽舉辦的財經論壇發表專題演講;他認為,台灣產業過度集中代工,尤其國內市值最大的幾家上市櫃公司,全都是代工產業,自主性低,國外廠商訂單想給誰、就給誰,因此國內必應思考產業的未來。南山人壽副董事長杜英宗解釋,按照國內規定,銀行對同一法人的授信總餘額,不得超過該銀行淨值15%

杜英宗說,台積電、鴻海等台灣大型企業,每次貸款規模動輒數百億元,但反觀國內的金融機構淨值不大,等於限制了產業的活動。杜英宗表示,銀行若能適時整併,即可節省電腦等費用,產生經濟規模;而且,對產業來說,有正面作用,就能可化解李焜耀所指的融資問題。

杜英宗也指出,觀察美國或全球各國銀行,在金融風暴以前,併購頻頻,在風暴後,整併更多。國內金融業若不相互併購,將是金融業或產業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政府應從對整體員工或產業的角度思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政府沒有適時推動第三方金改,目前台灣銀行的規模普遍都太小了。

第二、台灣產業過分向電子業傾斜,造成銀行授信風險過於集中。

第三、整併是現在台灣金融業最重要的課題,比海外拓展更為重要。

第四、政府應重視開放外資、PE、陸資參股或併購台灣銀行的可行性,而且要加速進行。

第五、大陸正在鼓勵銀行支持中小企業,這是台灣銀行業務的傳統強項,應該探討兩岸合作的可行性。

LED / 產業整合
LED磊晶大廠晶電(2448)董事長李秉傑21日語出驚人的表示,整個LED產業在2015年前版圖將會底定,預估台灣只會剩下2家晶片廠,大陸則剩下3家,全部的晶片廠、封裝廠只剩下這2年機會。至於晶電,李秉傑表示已經備妥了3年資金,預計進行投資、入股、合作等虛擬垂直整合。
 
李秉傑21日出席第十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他表示,LED產業整併的速度比公司內部所預期的還要快,因此依照此整併速度來看,2015年以前LED江山將大致底定。他指出,LED晶片廠、封裝廠還有12年的時間,台灣已經少了一家奇力(原奇美集團轉投資),未來將會只剩下2家晶片廠,至於大陸則只剩下3家。至於下游的燈具廠較為分散,且各地都有自己的地頭蛇(Local King),因為市場非常龐大,整合還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
 
李秉傑認為,晶片廠維持30%以上的毛利率是合理的,不過就算達到這個毛利率水準,LED的平均單價(ASP)每年還是會跌掉10%以上,2011年~2012年間的價格下挫甚至擴大到35%以上,產業仍需要時間恢復。李秉傑仍看空2014年上半年景氣,預期要到下半年晶片才會進入供需平衡階段。李秉傑也表示,LED產業整併一直在進行,晶電近年持續整合,但因晶電不看好LED一條龍的營運模式,因此晶電採用虛擬整合的方式,並已經備妥3年所需資金,可以透過投資、入股、合作的方式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
 
LED晶片屬於高資本支出產業,即使虧損每年仍有龐大的折舊現金淨流入可以拿來運用,以晶電而言就大約有40億元,因此李秉傑認為整併期之內,廠商仍會有餘力進行許多動作。李秉傑日前預測,因照明市場比預期差,雖然TV背光略有回溫,但是第4季還是無法擺脫淡季效應,業界平均會回檔1520%。晶電自身下滑幅度則不會超過往年慣例;第3季本業呈現獲利狀態,全年也會繳出獲利財報。依照晶電往年淡旺季循環,第2季、第3季營收占全年60%比重,以晶電23季營運狀況來看,全年營收約落在近200億元左右。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科技產業進入高速整合時期,以前要經過十年才會整合成功,現在可能只要2-3年。

第二、台灣在兩兆產業的整合中都出局,DRAM爾必達賣給美光後,台灣產業全面出局; TFT-LCD當初家數過多,現在廠商仍然有好幾家,在中小尺寸面板較無競爭力,不像日本成功的整合了三家中小尺寸面板公司成立Japan Disply,變得全球龍頭。

第三、LED產業唯一看到的整合就是三安入股璨圓,但整體而言速度太慢。台灣人自己整合沒有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不多和陸資、日資合作呢?

第四、未來會走向上、下游整合模式,當然晶電已表示不看好一條龍整合模式,所以未來會採用虛擬整合方式,也就是以入股、參股、合資放式進行上、下游方式,這也沒有關係,名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畢竟這是一種經營思路。

第五、晶電因為是晶片龍頭,所以策略會像台積電一樣,先鞏固晶電龍頭的霸主地位,在上游端做水平整合。

第六、下游燈具的發展,兩岸絕對應該合作,創造中華民族品牌。

新加坡 / RQFII
新加坡金管局(MAS22日公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將擴大至新加坡。中國大陸將授予新加坡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RQFII額度,這將使新加坡投資者可以使用離岸人民幣投資中國大陸市場,這是繼香港、倫敦之後被中國大陸授權的第3個地區。
 
中國與新加坡的金融合作在2013年多線開展,包括雙邊本幣互換規模擴大一倍至3,000億元,以及由中國工商銀行擔任新加坡人民幣業務清算行,令其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早在今年1月「金證會」就向大陸提出RQFII試點額度1,000億的要求,但至今都未核准下來,令新加坡與台灣在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競爭更加激烈。
 
路透報導,雙方在第10屆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達成協議,新加坡獲得500億元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試點額度,並將展開新加坡元與人民幣直接交易,強化與中國雙邊金融發展及監管。另外,雙方也著手研究讓新加坡與中國蘇州工業區及天津生態城進行跨境資金流動的新措施。
 
新加坡金管局董事Ravi Menon說,「雙邊關係更加深化,且新加坡已準備好在未來幾年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及投資使用。」這是繼上周倫敦獲得800億元RQFII額度後,人民幣國際廣泛使用的又一進展,也將令新加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獲得更深度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人民幣資金池累積的速度沒有台灣快,但新加坡還是先拿到RQFII額度,相信中國大陸希望能夠平衡各方的利益。

第二、台灣早在今年一月就提出RQFII試點額度1,000億元人民幣的要求,但兩岸服貿協議遲遲未能通過,可能影響中國大陸進一步對台灣開放的意願。

第三、新加坡在中國大陸有投資蘇州工業園和中心生態城,自然有條件爭取跨境人民幣資金的業務。

第四、倫敦最近也有很大的動作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而且中英雙邊貿易關係不斷提升,大陸當然也必然要給英國一些好處。

第五、中國大陸最想要給好處,而且給的最多的就是台灣,但至今好像是熱臉貼冷屁股,這會嚴重影響到大陸和台灣善意的下一步互動。

健亞 / 培力
搶搭兩岸中草藥2,500億人民幣(1.2兆新台幣)商機,健亞入股香港培力(PuraPharm)集團,開啟台、港生醫業結盟先例,雙方將聯手開發植物新藥,初步鎖定新陳代謝、抗癌和中樞神經用藥。   另外,有鑑於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在碳水化合物、醣分子的權威研究,培力集團主席陳宇齡也在健亞總經理陳正陪同下,拜會翁啟惠,希望能在中草藥的技術平台能有更密切的合作,三方亦不排除合作投入類風濕性關節炎新藥領域。
     
培力是香港最大的中草藥集團,也是全中國六家取得官方認可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生產企業的唯一外資企業(其餘五家為華潤三九、天江藥業、一方製藥、康仁堂、四川新綠色藥業)。該公司目前的生產基地在廣西南寧,在中國中草藥去年出口值中,培力排名第四,僅次於北京同仁堂、漳州片仔癀及同仁堂科技。
     
陳宇齡表示,培力已開發800多種中草藥,其中200多種為複方,2009年該公司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發的安固生藥用雲芝產品,已成功列入美國藥典認證,創下首例。    陳宇齡表示,培力所創的濃縮中藥配方「農本方」系列產品,自1999年推出上市之後,已被全港醫管局下屬醫院及大部分慈善機構中醫門診所採用,市場佔有率達65%,1,000多位香港執業中醫師選用。「農本方」亦是CFDA批准可在中國市場銷售之唯一香港濃縮中藥品牌。該系列產品並已在16個省市,200多家大型醫院使用。
     
陳正表示,培力因規劃在香港主板掛牌,近期進行新一輪的增資,才讓健亞和星展銀行入股。目前健亞與培力的合作,將包括中藥純新藥及既有藥材的擴大適應症,選題也將聚焦臨床數據容易驗證、且健亞專長的品項,如新陳代謝、癌症、痛風及中樞神經領域,雙方將利用各自在臨床/法規及中草藥療效資料庫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未來產品也規劃在中國大陸上市,搶食商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健亞股價不斷高漲,自然給予其很多併購的籌碼。

第二、健亞代表了一種台灣產業(特別是生技產業)的新發展模式,就是以台灣資本市場為控股公司上市主體,參股投資中國大陸、香港或歐美的企業。以往台灣的企業都和海外子公司脫鉤,子公司要自己籌資,很少能形成跨國產業控股公司的格局。

第三、中草藥有很大的商機,台灣目前生技公司在這方面深入耕耘的尚不多,缺乏產業化和市場化,未來可以好好關注市場潛力。

第四、中草藥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大陸,將來台灣生技公司若要進入大陸市場,勢必要以合資形式,與合適的策略夥伴合作,唯這一方面已有成功的案例不多,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海國壽 / 陸金發
上海國泰人壽50%股權新買家確定,金保會共識即將落實。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22日透露,上海國壽50%股權的新買家已確定,並已向大陸保監會溝通新股東適格性,希望年底前完成相關移轉程序。據悉,國壽及新股東將各增資2億人民幣,提高上海國壽的償付能力指標,由116%直接拉上400%以上。    相關人士透露,新買家是隸屬上海陸家嘴集團的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陸金發),這是陸家嘴集團近年積極發展的「金控公司」,母公司是擁有上海全部開發區的陸家嘴金融貿易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國企,並在AB股掛牌,是大陸前十大不動產開發商,且擁有極充沛的資金,上海國壽算是再找到另一位「富爸爸」。
     
由於大陸政策及國資委檢討大陸航空集團的投資,要求處份非核心的投資部位,上海國壽原本持股50%的大股東東方航空,無法再繼續增資,同時在9月公告以8.5億人民幣處分手中上海國壽股權。    李長庚表示,這項掛牌資產已在1012日摘牌,代表新買家已經確定,但仍有一些程序要走,不過新股東的適格性已先向保監會溝通,這次金保會共識又有協助上海國壽以轉換股東方式增資,希望年底前能完成相關動作,雙方也完成增資。
     
李長庚表示,國壽董事會早已決議增資上海國壽,現在只等新股東確定後,雙方會再協商。不過據透露,東航先前也有事先溝通,陸金發方面也承諾獲准後會積極增資2億人民幣,即年底前國壽及陸金發會共同增資4億人民幣到上海國壽,提升償付能力指標後,即可擴展新的業務及據點。
     
據相關人士透露,近年來,陸家嘴集團以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金融相關事業,曾參股大陸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愛建證券、大眾保險等,初步形成金控模式,未來再接手50%的上海國壽股權,在金融投資經驗及相關通路優勢上不成問題。
     
國壽方面透露,目前東航與新買家仍在最後細節確認,之後就會書面通知國壽,要署新股東同意書,屆時國壽就可與新股東進一步談未來發展計畫,並同步向保監會申請核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壽和東航拆夥,但新的合作夥伴陸家嘴金融發展公司實力也很堅強。

第二、陸金發位於上海,和國壽現在的大本營在同一個地方,有一定的地緣優勢。

第三、陸金發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有其優勢,特別是在中國大陸,比較容易和主管機關溝通。

第四、但是陸金發除了錢以外,恐怕不一定能帶來什麼特別的附加價值。

第五、過去台灣金融業在中國大陸以獨資為主,未來十年要走入一個合資的新時代。

第六、台商合資的問題是規模太小,口袋不夠深,很難和陸資合作對象探討合適的合資比例,未來應該尋找結合PE財務性投資者,設計共同投資的架構。

燦坤 / 五花馬
燦坤(2430)進軍餐飲事業再下一城,近期已入股著名的傳統北京水餃連鎖店五花馬水餃館,取得約4成股權,並預計本周五與法式甜點店日法坊、日式豬排店富士印等餐飲品牌進駐燦坤內湖文德店。文德店將是燦坤第2家新生活型態店,也是北部首家新生活型態店。

據了解,燦坤集團是以燦坤、燦星網通(4930)及燦星國際旅行社(2719)共同出資,取得五花馬國際行銷實收資本額1.06億元中約4成股權,其中燦坤及燦星網通各取得1席董事,燦星國際旅行社取得1席監察人。

五花馬水館餃是以道地北京傳統水餃口味聞名,由台南起家,目前在台連鎖門市約41家,在五花馬水餃館加入燦坤陣營後,燦坤餐飲事業投資已有包括日法坊、富士印、金鑛咖啡共4家,距離燦坤少東暨餐飲事業顧問吳侑昇規劃未來10年將納入20家餐飲品牌又向前邁進。

燦坤董事長閻俊傑表示,燦坤規劃餐飲事業將朝多品牌、多元化發展,擴展模式不排除以購併、入股或各種合作等方式,與3C、旅遊等事業共同組成新生活型態門市,不僅滿足消費者需求,也可降低租金成本而提高坪效。吳侑昇日前指出,燦坤餐飲事業布局,不僅常到國外找尋合適對象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餐飲,也正在從台灣本土知名餐飲中找尋適合對象,且已有正在談合作的標的。這次與五花馬合作,印證當初吳侑昇說法。

另外,燦坤即將開幕的文德店,房產屬於自有,除餐飲、3C產品,也將納入震旦通訊、燦星國際遊行社等旗下各投資事業,其中,震旦通訊展店迅速,包括燦坤門市的店中店,目前全台門市已有340家。震旦通訊總經理廖慶章說,年底有機會達350家,累計今年震旦通訊旗艦店已展店20家,短期內目標最高達30家。

廖慶章強調,震旦通訊在與燦坤合作並藉由3C通路龍頭優勢,效益逐漸浮現,以10月展開的千萬門號大跳槽活動中,業績約較上月成長10%。除此之外,近日4G頻譜競標引發各界注目,法人表示,在原有3大電信業者外,有可能出現新電信業者得標加入營運,目前3大電信已各自擁有合作的通路之下,新電信業者可能會尋求與既有大型電信通路商共同合作,才能快速進入市場,而震旦通訊以目前全台340家規模,或將成為新電信業者爭取合作對象,因此,燦坤集團內部對於震旦通訊於4G開台之後營運前景持樂觀的態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個案,一家電子通路商竟然跨足餐飲事業。

第二、但兩者之間並非完全沒有synergy,五花馬可以進駐燦坤的新生活型態店

第三、傳統零售通路正在興起轉型大革命,未來都要走複合型態的店,餐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元素。

第四、誠品是另一個複合式新生活型態賣場的成功代表,徹底改變了傳統書店的定義。

第五、台灣的餐飲一定要走上王品模式,也就是多品牌的餐飲控股集團,這樣才能資本運作,引進資金,並且上市。

第六、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業有很大的衝擊,未來不管是百貨公司或向燦坤這種電子專賣店都會加速和生活”(以餐飲為主)業態加速融合,唯有如此才能突破電商的挑戰。

國泰世華
響應金管會鼓勵銀行布局亞洲市場,國泰金控總經理暨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長庚22日表示,現在的亞洲環境,對亞洲金融機構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國泰世華銀行現階段併購策略為「國外優先於國內」,最看好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國泰世華銀行基金會昨天舉辦「大樹計畫」助學金捐贈典禮,李長庚親自出席頒發獎助金給偏遠學校。他在受訪時表示,國泰世華銀目前在中國大陸有上海分行,未來是參股或在上海自由貿易區再設全功能分行,近期可望明朗。

金管會上周推出新政策,期望在未來三至五年,促成一至二家國銀成為亞洲具指標性的區域型銀行,而國泰世華銀行目前的亞洲據點在國銀中稱冠,惟海外獲利、銀行規模在國銀中仍未擠進前三名,李長庚對此連說數次:「繼續努力吧!」
他表示,國泰金的策略原本就希望從本土走向區域,目前亞洲市場的確存在機會,對亞洲金融機構是利多。他認為,金融機構對外發展應評估三大要素「自身優勢、業務強項、目標客群」,以國泰的客戶來說,東南亞、中國大陸的客群相對多,金融機構必須跟著客戶走,確認戰略、基礎、強項而後動。

對於有同業近來頻頻拓展日本市場,他說,國泰世華銀行尚未評估日、韓等東北亞市場,因國泰客戶以港、中、台為主。他同時也不排除未來併購香港當地銀行的可能性。在東南亞市場方面,李長庚指出,「除印尼、緬甸、寮國外,都有據點了。」國泰世華銀行也向東南亞積極拓點,現正申設印尼、緬甸辦事處中。

國泰世華銀行近幾年積極在東南亞併購,但國內未有具體進展。李長庚分析,該行目前在國內有160家分行,已有相當規模,加以現在第三支付等新興業務、通路興起,正在思考考是否有再增加分行家數的效益;周遭國家的經濟環境與法令規章也正在改變,創造出新機會,與其在國內併購,國泰金對海外市場更具興趣。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擬出售上海國泰人壽50%股權,是首次金保會的主要共識「協調解決合資公司增資案」的指標案件。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22日首度證實,已有接手買家,東航已告知國泰金買方身分,預計今年底前可完成交割,而上海國泰人壽也將在今年底前辦理現金增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泰在李長庚總經理帶領下,這兩年業績突飛猛進,又變成一尾活龍,令人刮目相看。

第二、國泰世華是台灣最早前往東南亞併購的銀行,非常值得肯定。

第三、金管會正積極鼓勵台灣金控打造亞洲布局,不要太依賴中國市場,唯有像國泰、富邦、中國信託這種較具規模的業者才易走出去。

第四、國泰金控大陸和東南亞發展雙管齊下,這是很正確的策略。

鴻海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力抗外資,號召小股東大團結,業界首創的鴻海小股東聯誼會確定下周四(31日)在鴻海土城總部登場,郭董將親自主持。鴻海小股東數逾57萬人,這次包括阿土伯等股市聞人都將代表出席,與郭董進行「面對面接觸」。根據鴻海最近一期年報資料,截至今年428日止,股東總人數達57.75萬人,扣除三大法人與金融機構持股,小股東數超過57萬人,小股東人數在台灣上市櫃公司名列前茅。今年以來外資持股從年初的48.65%降至約42%,不少持股流向散戶,也讓鴻海小股東的數量持續攀升。

資深投資人阿土伯昨天在臉書的粉絲頁上,以鴻海小股東聯誼會總召集人的名義,正式發出邀請,預告下周四在鴻海土城總部舉辦鴻海小股東聯誼會。邀請通知上並未對報名者的資格設限,只強調「名額有限,額滿為止」。不同於一般上市公司法說會的參加對象以投資法人與媒體記者為主,鴻海小股東聯誼會算是業界頭一遭。

對此,鴻海主管證實下周將舉辦小股東聯誼會,由董事長郭台銘親自主持,但對於會議的主題內容三緘其口。據了解,此次鴻海小股東聯誼會,主要是兌現郭台銘今年6月在鴻海股東會中的承諾。郭董可能在會中親自向小股東報告鴻海最新的營運狀況、展示鴻海最新的技術發展,並且不排除在會中發布鴻海第3季財報。

今年鴻海股東會中,鴻海批評外資都是短線操作,許多外資沒參觀過鴻海工廠,就對實際生產狀況臆測,無事實根據。而且公司有難,他們不管你就把資金抽走,真的感到很灰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對台灣電子業的批評毫不留情,宏達電王雪紅和鴻海郭台銘看來都惱火了。

第二、結合散戶的力量是一種策略,有利有弊。台灣是散戶市場,散戶很容易受到鼓舞,只要看台灣的民粹已可見一般,但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千萬不要愚弄散戶。

第三、但是長久之道仍然應該是加強和機構法人互動,特別是台灣的機構法人。郭董事長為什麼不多花時間在法人身上,可能是覺得法人太精了,或者台灣法人在其心目中水平太差。

第四、對大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公司治理的議題。企業大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尊重市場力量,這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可以操縱的,任何企業都應加強和投資人的溝通,但刻意去影響股價從長遠來說是徒勞無功的。


第五、Carl Icahn 最近砸了25億美元,買了蘋果1%的股票,想要逼蘋果買回庫藏股,但是CEO庫克不為所動。蘋果已是世界級的公司,絕非一、二個人可以左右,雖然Icahn之前也對戴爾電腦做過類似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