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日核電,阿達尼,影視基金,A股併購,添好運,肖建華,中國世界工廠,蔚來,華為,亞馬遜短影音,口紅效應,英特爾,人形機器人,人民幣債券,騰訊三星產險,美企裁員,英特爾建廠,美IPO 日核電

 理事長的話:日核電,阿達尼,影視基金,A股併購,添好運,肖建華,中國世界工廠,蔚來,華為,亞馬遜短影音,口紅效應,英特爾,人形機器人,人民幣債券,騰訊三星產險,美企裁員,英特爾建廠,IPO

日核電

 

隨著供電壓力持續居高不下,日本能源政策出現重大髮夾彎,扭轉在福島核災發生後十多年來奉行的非核政策,不僅將重啟核電廠,更將開發和建設新一代核電廠,不再採取目前的「不支持建造新核電廠」政策,加入南韓和印度等國的擁核行列。

 

日相岸田文雄24日在視訊列席綠能轉型實行委員會的會議時說,希望從明年夏季起,再多重啟七座核反應爐,「這將使日本自2011年福島核災以來,重啟的反應爐增加至17座,超過所有能運轉的33座反應爐的一半」。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今年底前將提出重啟反應爐的詳細做法和計劃時程表。

 

岸田相信,這項計畫將能解決日本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包括電力短缺和去碳化進度延遲,尤其是日本正力拚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碳排目標。岸田也將尋求延長現有核能電廠的使用年限。現行法規規定的使用年限為4060年,超過使用年限後,反應爐就將必須除役。

 

岸田表示,政府將針對開發和建設新世代核反應爐進行考察,以免電網再遭遇類似今年夏季的壓力,並且降低對能源進口的依賴,「核能和再生能源是推動綠色轉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俄烏戰爭已改變全球能源情勢」。

 

日本近十多年來一直避免建設新核電廠和升級現有設施,若日本真的要蓋新核電廠,將是2011年福島核災以來首見。岸田政府2030年以後的主要目標,將是考慮開發並建造新一代核電廠,尤其是較安全的輕水反應爐。經產省已彙整出一份相關草案,並計劃在2030年代開始商轉這些反應爐。

 

日本這項政策也將直接槓上南韓,南韓在新任總統尹錫悅上台後,已積極探索小型模組核能反應爐技術,SK集團日前更入股比爾蓋茲麾下的核能新創公司。

 

在俄烏戰爭顛覆全球化石燃料市場、帶動各國電費飆漲後,全球各國都在重新考慮使用核能,日本民意也已轉向支持讓閒置的核電廠恢復運作。

 

在印度,知情人士透露,幾周前才剛宣布跨足核電領域的印度最大發電商國營NTPC,據悉正在研議另一個大規模核電計畫。NTPCNuclear Power設立的合資企業正與印度政府進一步洽談,打算興建兩座裝置容量各為700千瓩(MW)的核反應爐。

 

印度總理莫迪正加快推動核能,目標是未來十年將印度核電機組擴大至目前的逾三倍,以增加潔淨電力的占比;與此同時,印度力拚207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日本先前採取非核政策

 

第二、 但是由於能源的缺乏,已經做了180度的轉彎

 

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也投入SMR(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的相關技術

 

第四、 台灣應積極修改能源政策,重新擁抱核能

 

阿達尼

 

亞洲首富阿達尼(Gautam Adani)已對印度新聞頻道新德里電視台(NDTV)發動敵意併購攻勢,是這位企業大亨首樁媒體業併購案,加入貝佐斯等億萬富豪跨足媒體圈的行列,卻也引發印度獨立媒體前途未卜的疑慮。

 

阿達尼盛讚印度總理莫迪有遠見,而NDTV素以批評時政和維持獨立批判立場著稱;NDTV若由阿達尼收購,有助於排除法規障礙。這家媒體公司近年來頻頻遭到查稅,且一連串訴訟案件纏身,該台及其辯護者指稱這些行動背後有政治動機。

 

阿達尼的AMG媒體網路公司23日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VCPL已買下「權證」,有權在NDTV創辦人羅伊姊弟(Radhika RoyPrannoy Roy)擁有的一家公司中,持有99.9%股權,進而轉換成29%NDTV股權。阿達尼的媒體子公司也將透過公開收購,以每股294盧比(3.7美元)價格向投資大眾買下26%NDTV股權。

 

NDTV股價23日躍漲近5%。之前,這起併購傳聞已激勵該股攀漲數周。

 

不過,NDTV及其創辦人表示,未同意阿達尼集團藉持有羅伊姊弟的29%股權,間接收購這家電視台。NDTV在申報文件寫道:「VCPL行使權利之前,並未洽詢NDTV創辦人,遑論取得同意。」這份聲明並提到,羅伊姊弟必須在兩天內,把股份交給阿達尼子公司。

 

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葛萊妮(Una Galani)指出,許多企業家從商致富後,常藉收購媒體公司發揮對輿論的影響力,例如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就收購華盛頓郵報,阿達尼顯然也有意跟進,藉與另一印度富豪安巴尼(Mukeshi Ambani)較勁。安巴尼旗下信實工業集團控有媒體子公司Network 18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阿達尼的財富主要來自能源

 

第二、 能源價格大漲阿達尼財富水漲船高

 

第三、 富豪想要掌握媒體並不令人訝異,美國、台灣都有例子

 

第四、 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亞洲富豪

 

彭博資訊引據滙豐控股(HSBC)的報告指出,到2030年時,新加坡將擠下澳洲,將成為百萬美元富豪成年人占比最高的亞洲國家,澳洲落居第二,香港和台灣分列三、四名,這四個亞洲經濟體的百萬美元富翁占比都將超過10%,且高於美國。

 

滙豐的報告說,星國去年有7.5%成年人口擁有至少100萬美元(138萬星元)財富,到了2025年這項比率將升至9.8%2030年再躍升至13.4%

 

澳洲2021年的占比為8%,到了2030年將升至12.5%,但仍將輸給新加坡,屈居第二。香港到2030年時的占比將達11.1%、台灣為10.2%,均贏過美國的9%。南韓到2030年的百萬美元富翁人口占比將為8.8%、紐西蘭是8.5%、日本7.2%

 

滙豐表示,亞洲百萬美元富翁的成長將持續到2035年,預計新加坡的百萬美元富翁占比將達到17%,高於澳洲15.1%和香港的14.6%

 

滙豐說,在全球金融危機過後,亞洲的金融財富已超過美國,且一些經濟體的成長速度為舉世最快。到2030年時,越南、菲律賓和印度成年人擁有至少25萬美元財富的人數,可能增加一倍以上。若按絕對值計算,屆時中國大陸將會有約5,000萬名百萬美元富翁,印度將超過600萬人,但分別只占總成年人口約4%及不到1%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新加坡為亞州富豪最多的城市,未來會更多

 

第二、 香港的地位正急遽下滑

 

第三、 台灣富人多,現在已列名亞洲第四

 

第四、 未來台灣富豪大量的錢財將大量流向新加坡

 

影視基金

 

科技業影視內容多元布局邁大步,台灣大哥大(3045)開科技業首例,透過投資國內首支影視基金「合影視」,以及國外的影視基金「AUM CREATIVE FUND」,加速台灣原創內容,更要將台灣內容帶向國際市場。

 

台灣大近年積極投入影劇原創內容,董事長蔡明忠多年前就訂下台灣大影音平台MyVideo要成為本土最大OTT平台。而內容也是蔡明忠擬定的關鍵投資規畫。

 

 

台灣大更定調MyVideo「以投代買」的策略,透過投資取得獨特內容外,更從購片方成為投資方,除掌握內容戲劇的獨播或首播權,透過戲劇版權銷售,也可以增加台灣大的獲利空間。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日前表示,未來一年台灣大投資拍攝電影、戲劇約為十至15部,投資規模約1億至2億元。林之晨最近更宣布,MyVideo力挺台灣原創內容,繼推出《天橋上的魔術師》、《火神的眼淚》受到金鐘獎、觀眾肯定,再共同投資導演王小棣領軍的《茁劇場》四部影集,首部作品《滴水的推理書屋》已於86日起MyVideo獨家線上首播。

 

MyVideo過去已累積超過30個影視投資作品,台灣大參與影視基金投資,將加速投資內容帶來的獲利空間。

 

台灣大表示,目前投資兩支基金,一為國內首支影視基金「合影視」,透過基金協作,再加上既有MyVideo已在進行的投資,希望加速台灣原創內容的催生。這也是台灣大從過去自己選片的單片投資,跨向以私募基金模式參與影視內容投資。

 

「合影視」是國內首支影視基金,是由台灣影視製作公司瀚草影視整合成立瀚草文創發起募集的私募基金,預計三年募集5億元,投資至少十至15部影視作品,吸引台灣大及東森電視等投資。「合影視」目標要整合產業專業人才及國際平台與市場。

 

此外,台灣大表示,投資國外的影視基金「AUM CREATIVE FUND」,期盼透過與國外基金的合作,更了解國外影視產業運作模式,未來有機會也可將台灣內容帶向國際。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內容是未來串流平台最重要的資產

 

第二、 需要有很多新的原創內容

 

第三、 迪士尼雖然擁有很多IP,但是仍必續加強新創內容

 

第四、 台灣大同時投資國內外內容基金,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A股併購

 

大陸上市公司近期跨界併購再度掀起熱潮,從併購標的來看,與先前偏好白酒、遊戲等行業不同,新能源領域和高階製造領域等,成為上市公司跨界併購新的方向。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不斷出現,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內共有1,943A股上市公司發布相關公告,涉及併購案例共2,959起。

 

為培育新的增長點,不少上市公司選擇跨界布局新產業,但新的產業方向往往與主業相差太大,從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以知名乳企皇氏集團816日晚發布股價異動公告,表示目前正在洽談三個太陽能項目,但合作意向均在溝通洽談階段,具有不確定性。

 

耐磨材料商華民股份,815日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人民幣5,600萬元,收購建鴻達集團持有的鴻新科技80%股權。公告顯示,鴻新科技為太陽能產業鏈上游單晶矽棒及單晶矽片材料環節專業化製造商。

 

獸藥企業綠康生化731日發布公告,擬購緯科新材料科技100%股權,以此切入太陽能產業。

 

除了華民股份、皇氏集團跨界布局太陽能領域以外,今年以來還有沐邦高科、江蘇陽光、藍光發展、綠康生化等近20家企業擬跨界太陽能領域。

 

鋰電領域也是上市公司跨界的熱門領域。包括福鞍股份、天域生態、偉明環保、協鑫能科等在內,今年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跨界布局鋰電行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 A股近年市場大好,今年有很多IPO

 

第二、 許多傳統產業的A股企業需要轉型,走向新產業

 

第三、 轉型的重點方向是太陽能及鋰電池

 

第四、 台灣企業未來也需要為轉型而大變身

 

添好運

 

全球最便宜的米其林餐廳「添好運」,被菲律賓餐飲巨頭快樂蜂(Jollibee)正式全資收購。 添好運現有全球40多家店,但計劃擴張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未來四年內在中國開設100家門店,今年下半年則在北京和江蘇先開十家新店。

 

快樂蜂(Jollibee)積極布局中國市場,曾收購台資石二鍋、永和大王成為旗下的品牌。在全資收購添好運後,要在中國市場快速擴張。

 

香港發跡的添好運有六家在地門店,目前大陸市場則在上海和杭州分別有八家和一家。總計全球市場共有40多家店。

 

添好運計劃未來四年內在大陸開設100家門店,今年下半年將新開十家店,包括擴張到北京和江蘇。

 

快樂蜂是由菲律賓華人陳覺中在1975年創辦,除了運營炸雞品牌快樂蜂外,近年來借助收購加大海外擴張步伐,先後將永和大王、宏狀元、石二鍋等品牌收入囊中。

 

2018年起,快樂蜂便開始投資入股添好運,先是花費約2.6億港元收購其45%股權,接著,在20192020年再用約4.3億港元和2.1億港元相繼增持至60%85%,直到最近以4.1億港幣收購剩餘15%股權,宣布完成全面收購。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添好運是平價的米其林餐廳

 

第二、 快樂蜂是最成功的菲律賓餐飲企業

 

第三、 快樂蜂先前併購台資石二鍋、永和大王,成績普通

 

第四、 快樂蜂併購添好運主要是為了中國大陸市場

 

肖建華

 

大陸富商、「明天系」創辦人肖建華,五年前在香港離奇失蹤後,傳被帶回大陸審理,今年74日在上海開審。上海市中級法院19日宣判,明天控股被罰款人民幣(下同)550.3億元,罰金創下紀錄;擁有加拿大公民身分的肖建華則判刑13年,並罰款650萬元。

 

肖建華出生於大陸,其與「明天系」的快速崛起頗具神祕感,傳聞他與中共高層與菁英有密切關係。肖建華2009年還曾經以港資名義來台競標南山人壽,但遭金管會駁回,之後肖建華轉投資日盛金控,以建高集團名義成為日盛金控第二大股東,拿下24.09%股權。這起橫跨兩岸三地的投資案,持續引發金融圈與媒體熱議。

 

肖建華長年居住在香港四季酒店,但卻在20172月被「強力部門勸返大陸」離奇失蹤,此事在陸港兩地喧騰一時,後來證實其在大陸被拘留,20207月「明天系」旗下九家公司遭到大陸官方接管。因肖建華與大陸高層關係密切,案件一直備受外界關注。

 

綜合外媒報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74日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背信運用受託財產罪、違法運用資金罪、單位行賄罪,指控明天控股及肖建華,並進行公開開庭審理。19日法院對明天控股數罪併罰,決定執行罰金550.3億元;對肖建華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3年,並處罰金650萬元;對明天控股和肖建華在上述犯罪中的違法所得及其孳息予以追繳。

 

法院指出,2001年至2021年,明天控股、肖建華為逃避金融監管及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向多名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股份、房產、現金等財物,共計折合達6.8億餘元。明天控股、肖建華的犯罪行為嚴重破壞金融管理秩序,危害國家金融安全,嚴重侵害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應依法嚴懲。但明天控股、肖建華具有自首、認罪認罰、配合追贓挽損等情節,肖建華還具有立功表現,依法可以從寬處罰。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肖建華是屬於「明天系」的大陸富豪

 

第二、 肖建華五年前在香港四季酒店被被中國大陸特工押解返陸

 

第三、 肖建華利用人頭入股台灣日盛金

 

第四、 習近平打擊政治對手不遺餘力,肖建華可能是某些人的金主

 

李寧安踏

 

大陸運動用品龍頭—安踏2021年營收年增38.9%至人民幣(下同)493.3億元,營收規模連續十年穩坐業界第一。反觀昔日運動用品王者—李寧,2021年的營收僅225.72億元,年增56%。專家分析,李寧的國際化程度落後安踏一大截,是營收不到安踏一半的主因。

 

截至18日止,港股上市的安踏、李寧,市值分別為港幣2,318.79億元、港幣1,808.95億元。半年來,安踏、李寧股價分別累計下跌32.72%、13.63%。

 

新浪財經報導,大陸知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日前在中國品牌節年會中指出,2008年以前,李寧是大陸「一哥」,但2008年起,被安踏一路反超。安踏、李寧的品牌力非常強,為何出現格局反轉?最關鍵的原因不是產品品質與產業鏈,而是品牌。

 

李光斗點出李寧品牌犯了兩大錯誤:一、年輕化的錯誤。二、國際化程度不佳。李寧2008年提出「90後李寧」,聚焦19901999年出生的消費者,此舉造成巨大反差。大陸民眾普遍對該品牌創辦人—李寧的印象是,奪下四面奧運金牌的體操王子。然而,年輕的消費者才剛崛起,李寧早已是大叔模樣,造成消費者對於品牌認知出現落差。

 

另一方面,李光斗強調,李寧的國際化落後安踏非常大的一步。跨國公司進軍大陸,其實看中的不僅是大陸市場,而是大陸品牌。跨國公司的策略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買」,收購以後就「冷凍」,所以很多大陸品牌被消滅。

 

李光斗指出,在大陸2008年主辦奧運後,民族自信心上升,大陸品牌開啟國際化道路。此時大陸品牌的國際化策略是「你買我的品牌,我也買你的品牌」。

 

至今李寧共有八個品牌,主要以大陸品牌為主。反觀安踏走的是國際化捷徑,共有25個品牌,囊括FILAKolon等國際品牌,這也是兩大品牌地位反轉的關鍵。

 

我們的看法:

 

第一、 20年前李寧是中國最著名的運動品牌

 

第二、 近年已被安踏超過,關鍵點是國際化

 

第三、 安踏為福建的企業,四年前併購芬蘭運動品公司

 

第四、 安踏為少數擁有世界品牌的中國消費性企業

 

中國世界工廠

 

新冠疫情近年肆虐全球,各產業發生諸多變化,原先西方國家有意減少對中國產線依賴計畫因而受挫,疫情使中國在全球出口占比持續提升,且搶先卡位住新能源車、太陽能等新興領域,世界工廠地位能繼續坐穩。

 

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西方國家透過關稅等手段,想降低對中國產線的仰賴,但新冠疫情衝擊下,讓全球仍必須依靠這座世界工廠。

 

20202021年,率先爆發疫情的中國也最快穩住陣腳復甦,這段時間,中國工廠擁有供應鏈優勢,醫療物資、遠距辦公、居家活動需求下,西方國家對中國電腦、健身器材商品需求大增。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數據指出,在全球電子產品領域,中國出口占比從201938%提升至2021年的42%,同期紡織品出口占比也從32%升至34%。

 

綜觀全球主要經濟體貨物出口占比,UNCTAD數據顯示,中國從2019年約13%提升至2021年約15%,而包括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占比全數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2018年,中國占比不升反降,疫情扭轉相關狀態。

 

報導指出,2022年雖然上海等中國核心城市在疫情爆發後受嚴厲的封控措施影響,但在通膨、俄烏衝突等背景下,中國出口熱潮仍在持續。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6月出口額(以美元計價)大增22%,而貿易量僅增5.5%。美國普查局數據指出,今年上半年美對中貿易逆差,較去年同期擴大21%至2,220億美元。

 

中國近年在精密工業商品上大有斬獲,壓縮德國出口占比。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包括新能源車等預計未來規模會持續擴大的新興領域搶占先機,今年上半年中國太陽能電池出口大增113%,電動汽車也在7月創下出口29萬輛的單月新高。另一方面,美國仍在努力降低「中國製造」在世界的比重,諸多美國大品牌已要求供應商轉移至越南等地,蘋果等知名企業也持續傳出將在多地生產旗下產品。

 

部分專家認為,中國雖穩坐世界工廠地位,但其他面向的乏力將使其經濟出現結構性失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指出,中國7月貿易順差大幅擴大至1,000億美元,但這並非亮點,出口背後反映出進口與內需疲軟的失衡問題,當前政府防疫紓困主要著眼提供製造商補貼與貸款,並未成功幫助消費者、提振內需。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全球供應鏈斷鏈,造成很大影響

 

第二、 中國已經從疫情逐漸恢復,領先其他國家

 

第三、 雖然中國因封城影響巨大,但中國仍是最重要的世界工廠

 

第四、 現在將中國工廠全部移往東南亞或印度均不現實

 

蔚來

 

蔚來汽車官方昨(22)日宣布,蔚來ET7啟航歐洲,即將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挪威五國開放預定並交付,為更多歐洲用戶提供完整服務體系。

 

和訊網報導,蔚來相關負責人表示,繼進入挪威市場後,今年蔚來的產品與全體系服務將在德國、荷蘭、瑞典、丹麥正式落地;2025年,將進入超過25個國家。

 

數據顯示,今年7月,蔚來交付新車152輛,年增26.7%。今年前7月,蔚來交付新車6879輛,年增22%。蔚來先前表示,ET7訂單持續攀升,接下來將加速生產交付。

 

為了給歐洲客戶提供換電的服務,蔚來已經在匈牙利部署了歐洲能源工廠,該工廠佔地約1萬平方公尺,將於9月投入營運,這是蔚來在海外建設的第一座工廠也是蔚來加電產品(包括換電、充電、建設充電樁)的歐洲製造中心、服務中心和研發中心。

 

主要業務包括換電站製造與售後服務,蔚來歐洲加電業務培訓,以及加電產品的研發。

 

財經網報導,根據先前信息,蔚來ET7最大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搭載150kWh固態電池,全系標配智能空氣懸架和動態阻尼控制,搭載4D智能車身控制,風阻係數低至0.23,百公里加速僅3.9秒,100-0km/h制動距離僅33.5m

 

此外,蔚來ET7擁有智能無框電吸門與Double-dash日間行車燈,採用懸浮式螢幕設計、拼色雙輻方向盤設計,搭配隱藏式智能出風口,同時搭載NAD蔚來自動駕駛技術與ADAM蔚來超算平台,支持UWB數字鑰匙。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蔚來是中國電動車新創的龍頭

 

第二、 中國電動車積極走向世界

 

第三、 蔚來這次進入歐洲五國,2025年將在25個國家佈局

 

第四、 歐洲具有龐大的電動車市場

 

華為

 

大陸和全球經濟持續面臨巨大壓力,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最新對內部示警,未來三年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還要「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面臨美國科技制裁、晶片斷供,任正非強調打造ICT(資訊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才是華為公司肩負的歷史使命,愈是在艱苦時期,愈不能動搖。

 

第一財經報導,華為內部論壇22日上線一篇關於《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文章,任正非在文中提到,全球經濟將面臨著衰退、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保證渡過未來三年的危機。

 

「我們對未來過於樂觀的預期情緒要降下來,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的綱領,有品質的活下來,每個業務都要去認真執行。」任正非還表示, 華為的生命喘息期就是2023年和2024年,這兩年能不能突圍,現在還不敢肯定。

 

對於各個業務,任正非提到,華為雲計算要踏踏實實以支撐華為業務發展為主,走支持產業互聯網的道路。加大投入數位能源,創造更大價值。智慧汽車解決方案要走模組化道路,聚焦作幾個關鍵部件作出競爭力。同時,要把邊緣業務從戰略核心裡抽出來。

 

今年上半年,華為整體營收人民幣3,016億元,年減5.87%;淨利人民幣150.8億元,年減幅達51.97%;淨利率5%,較去年同期9.8%大幅下滑4.8個百分點。

 

由於受到川普時代的一系列禁令,切斷華為與主要晶片供應商關係,華為終端業務(原來的消費者業務)遭遇挑戰,營運占比驟降至3成多。這兩年,華為嘗試涉足電動汽車、太陽能和智慧城市等領域。

 

近一年來,華為又陸續成立三批軍團,涉及數位金融、網站能源、智慧公路、海關和港口、智慧太陽能等20餘個行業,希望將To B業務進一步聚焦子行業,透過軍團的模式來帶動收入增長。據陸媒稱,目前華為內部已有6,000多名首席專家、科學家,以及十幾萬工程師,並成立了科學家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以及專家委員會秘書處。然而,華為積極尋找新業務領域和開發新解決方案造成相關成本大幅增加,獲利卻明顯下降。對此,任正非意識到了風險,在此次內部論壇上一再強調,要先想辦法度過三年艱難時期,生存基點要調整到以現金流和真實利潤為中心,不能再僅以銷售收入為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華為是中國最具有科技實力的大型企業

 

第二、 假如連華為都提出「活下去」,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第三、 騰訊、阿里已經開始積極出售轉投資資產

 

第四、 台灣的企業要做好面臨寒冬的準備

 

亞馬遜短影音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正在自家應用程式(App)測試一項新功能,向用戶顯示類似短影音平台「TikTok」風格的照片和影音等產品購物資訊,且能與其他人分享,加入MetaGoogle母公司字母等大型科技公司的行列,試圖透過短影音和無盡的內容串流來提高使用者黏著度。

 

華爾街日報報導,以色列人工智慧公司Watchful科技公司表示,亞馬遜正在測試的功能內部代號為「Inspire」(啟發靈感),會以菱形小工具圖示出現在亞馬遜App首頁。這個小工具可帶領購物者前往顯示一連串產品影音的資訊,購物者不只能對喜歡的內容點讚,還能分享並購買產品。雖然目前多數內容都是靜態圖片,但未來將包含影音內容。

 

Watchful研究員布查克說,亞馬遜的Inspire功能「可能會成為一種極具黏著性的社群媒體瀏覽方式。」

 

這項測試目前只有少數亞馬遜員工能看得到。亞馬遜發言人則說,「持續測試新功能,協助消費者的日子更輕鬆」。亞馬遜在公開推出新產品和服務前,都會對員工進行測試,也可能對Inspire功能進行大幅調整。

 

亞馬遜是最新一家試圖利用TikTok式短影音搶攻年輕人市場的科技巨擘。TikTok2021年下載量最多的App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調查顯示,約67%13歲至17歲青少年會使用TikTok,而TikTok的頂尖內容創作者每年可賺到數百萬美元。

 

MetaGoogle都已推出類似TikTok形式的App內容功能。Meta2020年初為臉書用戶推出短影音產品Reels,與TikTok爭奪年輕用戶。Meta執行長祖克柏表示,Reels用戶在該平台花費的時間,相當於人們花在Instagram平台上時間的逾20%

 

Google也為短影音挹注資源,6月時表示YouTube是最受美國青少年歡迎的平台,每月有超過15億人次登入觀看YouTube短影片「Shorts」,Shorts讓用戶可張貼最多達60秒的影片。

 

亞馬遜同樣涉足社群媒體式的服務,例如在其網頁上張貼創作者的動態影音,這些影音內容的產品可供購買,另外也試圖吸引網紅加入其計畫,可在亞馬遜建立個人化網頁,當追隨粉絲透過客製化連結進行購物時,網紅就可賺錢。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亞馬遜也開始切入短視頻市場

 

第二、 這是學習臉書、Tiktok

 

第三、 中國大陸直播電商非常成熟

 

第四、 亞馬遜未來說不定也會走向直播電商的路

 

口紅效應

 

美國正處於衰退邊緣,食物價格超高,其他生活必需品也都很貴,消費者花錢變得謹慎,但卻對依然難以抗拒化妝品和香水這類產品的吸引力。這種所謂「口紅效應」(lipstick effect)的現象,有助美妝市場的疫後復甦保持下去。

 

路透報導,中國大陸這個主要的美妝市場實施封控措施,衝擊美國化妝品公司,但美國適時出現的口紅效應,提供了緩衝。「口紅效應」是指在經濟走下坡時,消費者減少買高價位的大件商品,但購買更多美妝產品的現象。

 

耶魯顧客洞察中心主任兼講師劉珍妮(音譯)說,廣義來看消費者處於不確定時期,會花錢購買較小的奢侈品,提高自信和吸引力。投資銀行Lincoln國際公司董事巴克也說,在2008年那次不景氣,美妝幾乎是「抗衰退」產業,因為產品能讓顧客「苦中作樂」。

 

根據路孚特的IBES資料,媚比琳(Maybelline)上季同店銷售強勁,社交生活在防疫措施解除後重啟,令口紅與香水都大熱賣。晨星研究分析師舒娜蔓預期,高價位的彩妝與香水品牌將特別展現韌性,因為高所得的顧客一向對通膨免疫。

 

口紅效應可說是由「口紅指數」衍生而來,這個指標是雅詩蘭黛董事長蘭黛在2000年代初期所創,認為女性在不景氣時傾向購買口紅這類小奢侈品。數據研究機構NPD的資料似乎也支持這個看法,其追蹤的14種非必要零售支出產業中,只有美妝的單位銷售逆勢成長,且增幅達二位數。

 

股票研究公司Kalkine集團執行長索赫尼也說,顧客想找到提升自信又不必太傷荷包的產品,就是口紅。雅詩蘭黛的Tom Ford口紅在美國售價約58美元,Coty製造的Gucci Rouge à Lèvres口紅售價42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經濟不景氣,「口紅效應」明顯

 

第二、 這是某種程度的廉價奢華,女性在不景氣中仍要裝扮自己

 

第三、 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第四、 歷史證明口紅效應的確存在

 

英特爾

 

英特爾為了加速擴充晶片產能,正四處尋找金主支持建廠計畫,近日與加拿大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建立合資企業,由Brookfield提供300億美元融資協助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建廠,開創晶片業融資合作模式。

 

根據協議,Brookfield將透過合資企業提供300億美元資金。亞利桑那州新建的晶片廠將由這家合資企業持有,而合資企業由英特爾持股51%,其餘由Brookfield持股。未來亞利桑那州晶片廠營收將由英特爾及Brookfield依比例分享。

 

Brookfield基礎建設事業合夥人皮克(Scott Peak)表示,這類融資合作在能源業及電信業相當普遍,如今隨著晶片業資本需求日漸擴大,英特爾開創業界首例嘗試這類融資合作。

 

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已有廠房,但去年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宣布將在當地增建兩座晶片廠。

 

這項建廠計畫成本初步估計200億美元,但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表示通膨升溫將提高成本,且英特爾還將在俄亥俄州及德國建廠,資金需求越來越大促使公司尋找其他非傳統資金管道。

 

研究機構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拉斯岡(Stacy Rasgon)表示,相較於銀行貸款或發債等傳統資金管道,英特爾透過合資企業進行融資不會影響資產負債表或債信評等,還能保有現金發放股息。

 

辛斯納預計Brookfield合作案將在今年底前完成交易,未來還將與其他金主合作支持各地建廠計畫。辛斯納表示,英特爾看準半導體產業的長期需求。基辛格與同業高層都預期2030年前,半導體市場營收將倍增達到1兆美元以上。

 

英特爾全球營運長艾斯法亞尼(Keyvan Esfarjani)表示,英特爾建廠計畫將分階段進行以保有資金彈性。英特爾在第一階段只完成廠房建造,隨後視市況及顧客需求才會讓製造設備進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英特爾積極尋找策略聯盟的金融夥伴

 

第二、 除了美國及歐洲政府資金,這次又找上民間資產管理公司

 

第三、 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半導體廠過去倒從來沒有過

 

第四、 未來可能會成為半導體業創新的新模式

 

人形機器人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大陸網信辦主辦的雜誌撰文,談到清潔能源、太空探索及人形機器人等各種可能性,他透露,計劃在今年推出首個人形機器人的原型機,隨著生產規模擴大和成本下降,人形機器人的實用性將逐年提升。

 

馬斯克在7月「中國網信」雜誌撰文「相信科技創造美好未來」,並提到未來一台家用機器人可能比一輛汽車還便宜。未來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人們就可以給父母買一個機器人作為生日禮物。

 

彭博報導,給該雜誌撰文的還有其他境內業界精英,包括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

 

馬斯克稱約稿的「中國網信」雜誌為「中國朋友」,在文中寫道:「我想盡我們所能,用科技手段最大化為實現人類美好未來助力,為此,任何有助於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領域都值得我們投入。」

 

馬斯克在文章中分享了對科技與人類願景的一些思考,他表示,未來包括汽車、飛機、輪船在內的交通工具將實現全面電氣化,電動火箭可能比較困難,但或許能夠透過可持續能源來製造火箭中使用的推進劑。馬斯克指出,最終世界經濟將實現完全由可持續能源運轉。

 

馬斯克在文中談到他的業務,包括正在研究腦機介面的Neuralink Corp.,以及人形特斯拉機器人,該機器人的第一個原型將很快亮相。馬斯克還向他的「中國朋友們」致辭,並介紹了SpaceX公司設想在火星上創建一個自給自足的城市的任務。

 

彭博評論指出,馬斯克的專欄文章,讓人想起多年前Meta執行長查克伯格、Alphabet執行長皮伽(Sundar Pichai)曾經所做的努力,當時美國互聯網企業滿懷著拓展大陸市場的雄心壯志。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馬斯克無愧是全世界最具有能量的創新企業家

 

第二、 機器人正在快速的發展,包括工廠及家庭

 

第三、 過去主要是屬於B2B在工廠使用,未來居家型的機器人會變得越來越普及

 

第四、 亞馬遜近期也剛併購一家機器人公司,也是為居家使用

 

人民幣債券

 

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遭西方市場重拳制裁,促使許多俄國企業近期轉以人民幣集資。據傳俄羅斯財政部正將目光投向中國投資者,研究發行人民幣債券計畫,預計至少將歷時一年時間準備。

 

俄羅斯媒體Vedomosti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俄國黃金礦商巨頭Polyus PJSC準備收集關於人民幣(下同)35億元5年期債券的意向,票息率擬為4.2%或以下。消息指出,由於該公司期望吸引散戶投資者,允許最小金額單位為1,000元。

 

自從俄羅斯遭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剔除後,該國大幅提高人民幣使用率。SWIFT日前公布7月報告顯示,離岸人民幣的支付和結算業務統計指出,俄羅斯躍居第三大支付市場,僅次於香港的73.8%和英國的8.4%占比。

 

報告顯示,俄羅斯銀行和企業涉及的人民幣交易額,占當地交易總額的比例升至4%,6月則僅有1.42%。俄羅斯央行5月底公布的金融穩定報告顯示,人民幣4月在俄羅斯現匯交易中的占比從1月的0.5%擴大至7%,大增13倍。

 

花旗最新報告也指出,隨著人民幣交易量與日俱增,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幣交易量已增加逾40倍,有望為俄羅斯恢復外匯交易提供必要的貨幣。花旗俄羅斯首席經濟專家Ivan Tchakarov指出,相關變化還可能為企業創造更多空間,探索以非西方貨幣展開業務。

 

企業集資方面,此前由俄國鋁業巨頭俄鋁(Rusal)率先開跑,於8月初宣布已完成於俄羅斯境內發行兩檔人民幣企業債,首創在俄境內配售人民幣計價債券。規模各20億元,總額為40億元,票息率3.9%,年期為5年。俄鋁表示,公司發行的人民幣債獲超購2倍。

 

俄鋁公司財務主管Alexei Grenkov表示,考慮到金融市場的現狀,集團選擇發行人民幣債券非常自然。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美金融加速脫鉤

 

第二、 俄羅斯積極向中國大陸靠攏

 

第三、 俄羅斯占全球人民幣交易量前三名

 

第四、 俄羅斯發人民幣債券應該會成為趨勢

 

騰訊三星產險

 

騰訊擴大保險領域部署,近日大陸監管機構正式批准三星財產保險(中國)公司的增資案,騰訊出資約人民幣(下同)2.8億元,持32%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上海銀保監局近日公布行政許可批復,三星產險(中國)公司的增資案在10日獲批,該公司註冊資本規模從3.24億元變更為近8.76億元。

 

三星產險(中國)在此次增資案中引入五家外部股東,從外資獨資保險公司變身為一家中外合資險企。原本控股的韓國三星火災海上保險維持出資3.24億元,持股從100%降低至37%。

 

在新增股東中,騰訊旗下深圳市騰訊網域電腦網絡出資逾2.8億元,持股比例為32%,將成為第二大股東。宇星科技發展(深圳)出資近1.01億元持股11.5%、曼巴特(張家港)投資以同樣出資規模持股11.5%、博裕三期(上海)股權投資出資0.35億元持股4%、安徽國海投資發展以同樣出資規模持股4%。

 

騰訊日前公布的第二季財報顯示,期間營收出現上市以來首度衰退,主要業務中僅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成長1%,如何在相關業務中尋找新收入引擎成騰訊當前重要議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騰訊近期積極處理轉投資

 

第二、 這次入股南韓三星產險讓人大吃一驚

 

第三、 特別是股東中有博裕基金,這是有江澤民二代背景的私募股權基金

 

第四、 大陸金融業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美企裁員

 

隨著經濟前景日趨低迷,包括沃爾瑪(Walmart)在內的多家大廠近期已宣布裁員計畫,福特汽車(Ford22日宣布裁員3,000人則是最新例證。最新調查顯示,美國約5成企業預期在未來612個月裁員。

 

美國多家企業在近幾周宣布精簡人事,包括沃爾瑪、百思買(Best Buy)、派樂騰(Peloton)、ShopifyHBO Max、線上零售商Wayfair和房地產商Re/Max等,也有部分企業暗示考慮裁員。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在8月稍早調查722位美企高階主管顯示,50%的企業計劃裁員,52%預期凍結人事招聘,44%擬取消徵才計畫。

 

PwC人力與組織部門主管塞希(Bhushan Sethi)指出,這是企業高層對未來612個月的人力調整預測。企業正面臨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瓶頸、通膨巨獸和俄烏戰爭難關,雇主專注於他們能夠掌控的事物。

 

另一方面,在福特積極由傳統內燃引擎汽車轉型至電動車之際,該公司計劃裁撤3,000份白領工作,其中2,000人為正職人員,另1,000人為約聘員工,主要為北美和印度員工。福特將在本周稍晚發出裁員通知。

 

福特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向員工表示,打造電動車未來需要做出改變,和重塑逾一個世紀以來的運作模式,這需要專注、清晰與速度。如同近幾個月所討論,公司必須重新部署資源,解決成本結構問題。

 

法利坦言福特的成本結構不具競爭力,但裁員不僅僅是為了降低成本,還有重新調整公司焦點。

 

雖然近期不同產業的企業陸續傳出裁員消息,但美國勞動市場依然非常強勁,企業開出的職缺數仍然超過求職者的人數。

 

通用汽車(GM)執行長芭拉(Mary Barra)雖然表示,公司正為經濟衰退做準備,但通用財務長約克森(Paul Jacobson)明確表示,公司目前沒有考慮裁員。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經濟前景低迷,大公司紛紛裁員

 

第二、 服務業包括沃爾瑪,製造業包括福特

 

第三、 新經濟公司包括HBOPeloton

 

第四、 這股風潮遲早會吹到台灣來

 

英特爾建廠

 

今年初英特爾宣布在俄亥俄州興建晶片廠後,當地政府及民間企業全都為了這個大型經濟發展計畫摩拳擦掌,不料才剛動工就遇到瓶頸,因為當地營造業早已深陷缺工問題,如今不知從何找到7千名建築工人來幫英特爾建廠。

 

北美勞工國際工會駐俄亥俄州主管恩伯特(Michael Engbert)表示,「英特爾建廠計畫在全美引起廣大回響」,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工會成員打來表示希望轉職到俄亥俄州,因為他們知道英特爾要來了。

 

英特爾在年初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東邊近郊興建占地122萬坪的園區,內含兩座晶片廠,預計2025年啟用後將招募3,000名員工,平均年薪約在13.5萬美元。

 

房地產公司VanTrust Real Estate表示,英特爾當初之所以選在俄亥俄州興建晶片廠,除了州政府提供價值20億美元的各項優惠措施之外,主要就是看好當地豐富的人力資源。

 

然而,英特爾園區預定地所在的俄亥俄州中部地區近來已有許多大型營建案正在進行中,包括哥倫布市中心的28層樓高希爾頓酒店,及價值20億美元的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中心。美國藥廠安進(Amgen)也在英特爾園區附近興建廠房。

 

聯邦政府資料顯示,今年5月俄亥俄州中部地區有將近4.5萬名商辦及住宅建築工人,較去年5月增加1,800人,但光是應付上述營建案已經人力吃緊。

 

俄亥俄州中部建築工人協會執行董事堤波(Mary Tebeau)表示:「每一家商辦營造公司都在徵人。」

 

哥倫布建築貿易協會高層海格(Dorsey Hager)表示,為了避免缺工問題害當地錯失英特爾商機,各大協會都推出建築工人培訓計畫,可望吸引過去沒想過從事建築業的新血加入。

 

我們的看法:

 

第一、 英特爾建廠,美國不適合製造,理由很明顯

 

第二、 張忠謀早就指出美國工廠工人成本比台灣高出百分之五十以上

 

第三、 英特爾的難題是連建廠工人都找不到

 

第四、 預期計劃將會延遲至少一年

 

IPO

 

美股今年波動劇烈,上半年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呈現急凍,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潮也跟著降溫,華爾街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似乎成了名副其實的稀有生物。

 

根據IPO研究機構文藝復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統計,今年迄今僅有53IPO案,與去年同期相比劇減80%以上。此外,今年提出IPO申請的企業94家,相較去年同期銳減70%。

 

這意味與去年的盛況相比,今年華爾街的IPO活動明顯降溫,短期內也無法期待回溫。

 

生鮮雜貨配送平台Instacart,今年初秘密申請IPO,代表該業者無須對外揭露財務細節。3Instacart自行計算估值240億美元,7月估值又砍了近百億美元降到150億美元,遠不及去年的估值高峰390億美元。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美洲IPO業務主管格林(Rachel Gerring)指出,IPO企業估值已從去年高點大幅修正,「去年上市的企業股價表現欠佳,對目前尋求上市的公司來說不是好兆頭。」

 

不過投資人仍睜大眼睛,找尋其他值得期待的獨角獸IPO,電玩遊戲《要塞英雄》開發商Epic Games,便是討論度高的熱門IPO候選人之一。調研機構CB Insights透露,Epic Games估值達315億美元。

 

加密貨幣交易所FTX與運動周邊商品授權商Fanatics,也被市場盛傳有意IPO。照CB Insights提供的資料,FTX估值320億美元,Fanatics估值270億美元。

 

縱使超大獨角獸對於IPO還在觀望,其他未上市企業或許趁著通膨疑慮減退、美股反彈而蠢蠢欲動。

 

德勤(Deloitte)資本市場交易領導人布勞提岡(Will Braeutigam)表示,IPO之窗會在第四季或明年初開啟。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全世界於通貨膨脹,IPO急遽縮水

 

第二、 今年美國IPO數量急跌八成

 

第三、 但中國的資本市場相對表現良好

 

第四、 未來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紛紛會香港A股上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