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經濟日報/ 編譯 黃淑玲、林奇賢,112年08月10日
旗下有輕奢品牌Coach的Tapestry公司宣布,將以85億美元的價碼,收購Michael Kors(MK)母公司Capri控股,打造年營收120億美元的美國最大時尚公司,有助其匹敵歐洲較大的競爭對手。Capri在美股早盤應聲飆漲56%,Tapestry則跌逾12%。
Tapestry
10日宣布,將支付Capri股東每股57美元現金,較Capri的8日收盤價溢價近65%。預計於2024年完成交易,但仍需取得監管機關和Capri股東同意。
Capri旗下三個品牌MK、Versace和Jimmy Choo,將因而加入擁有Coach、Kate Spade、Stuart Weitzman品牌的Tapestry大家族。
Tapestry執行長克雷瓦瑟拉特聲明指出,這六個品牌攜手,會打造「一個全新的跨國精品集團,獲得獨特的機會,賦予更多價值給我們遍及全球的顧客、員工、社群、股東」。
此舉有助該公司抗衡精品業的大咖,尤其是手提包(這正是Coach和MK的強項),以及時尚鞋履。儘管Tapestry和Capri近幾年在高檔品牌中都建立聲譽,但無論是商品的廣度還是深度,都比不過路易威登(LVMH)、開雲集團(Kering)等歐洲同業。
在美國人近期對奢侈品的需求低迷之際,這起收購案也能維持Tapestry業績穩定。當地仍算高的通膨,迫使消費者減少非必要支出。
GlobalData分析師桑德斯指出:「(如此疲弱的需求)為Tapestry和Capri帶來壓力,兩家公司為提振成長,如今都放眼國際市場。作為一家更大的實體,要展開大膽的國際計畫會更加安全。」
Tapestry旗下的Coach過去數十年來就有布局中國大陸,如今可能把重心放在加快MK打進當地市場的腳步。這便能抵銷近期在自家地盤美國的疲軟銷售。
這兩家公司過去都透過收購來壯大自身實力。Tapestry在2017年公司名稱還是Coach時,以24億美元買下手提包製造商Kate Spade。Capri是服裝設計師Michael Kors於20多年前創辦的公司,2011年以Michael
Kors控股的名稱掛牌上市,2017年買下Jimmy Choo,2018年再納入義大利品牌Versace。
Capri市值在2014年初達到200億美元的高峰後就一路下滑。該公司在警告銷售可能令人失望後,今年來股價已經下跌約40%。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美國近年最大的精品併購
第二、但精品的程度無法跟歐洲相比
第三、美國時尚行業需要整合
第四、未來走向多品牌、多產品模式
第五、整合應該可以產生綜效
美中AI
自由時報/ 編譯 盧永山,112年08月10日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拜登政府預定週三發布一項行政命令,禁止風投和私募股權公司投資中國半導體、量子運算和人工智慧(AI)企業,同時要求在中美企向美國政府通報在這三個高科技領域的投資情況;知情人士透露,違反這些規定的投資人可能面臨罰款,並被迫撤資。
美國兩黨越來越擔心,美國的技術和專有知識可能無意中協助中國開發可在軍事衝突用來對付美國的武器,上述行政命令就是這種擔憂的產物;拜登政府去年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製程半導體和製造設備,還加強對中國投資美國科技公司的審查。
根據彭博報導,這項行政命令已醞釀超過一年,是拜登政府為了限制中國取用美國技術和融資,開發尖端技術來提升軍力,進而對美國造成國安威脅,所做的努力一環;但拜登政府為了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最近一直強調將縮小這道行政命令的限制範圍。
報導說,這道行政命令將規定,美國投資人將不得直接投資中國最先進的半導體、特定領域的量子運算,如加密技術和量子感測等,以及為軍事終端用戶設計的AI活動;投資其他AI活動則須向美國政府通報,但不會遭到禁止。
此行政命令還包括一項營收條款,即美國投資人不得投資至少半數營收來自量子運算和AI等領域的中國企業;受該條款衝擊的主要是中國科技新創企業。拜登政府刻意訂出這個條款,目的是確保美國投資人不會協助中國科技新創企業研發會超越美國的新技術。
因查驗中國科技新創企業的營收相當困難,這會使有意投資的美國企業三思而行、甚至打退堂鼓。知情人士指出,由於需要產業界的回饋和制定相關規定,這道行政命令需要約一年時間生效,也不會回溯既往,在此期間所做的投資將不受限制,只適用於行政命令生效後的新投資,也不會涵蓋對中國相關科技企業所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加強對中國的抵制
第二、但縮小範圍,以免影響太大
第三、集中在最高科技的層次如半導體、量子運算和人工智慧
第四、禁止創投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中國高科技
第五、未來中美金融會逐漸脫鉤
WeWork
經濟日報/ 編譯 葉亭均,112年08月10日
一度是共享經濟耀眼明星的共享辦公室業者WeWork,8日在向美國證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表示,由於「虧損和營運產生的負現金流,引發關於我們維持身為一家繼續營運(a going concern)的能力,出現重大疑慮。」
根據這份文件,WeWork的命運取決於「管理階層成功執行計畫,改善公司的流動性及獲利」,「如果無法改善流動性部位和營運的獲利能力,可能必須考慮所有策略選項,包括整頓或重新融資債務、尋求額外舉債或股票增資、減少或延後我們的業務活動與策略性做法,或者賣出資產、其他策略交易或其他措施,包括依據美國破產法獲得救濟。」
這家公司估值曾被日本軟銀集團喊到400億美元的公司,近年來不斷傳出面臨倒閉的情況。新冠疫情讓許多企業退租、轉採遠距工作,加上隨後景氣下滑,使得WeWork背負沉重債務。
自上市以來,WeWork的股價已崩跌逾95%,3月中已跌破每股1美元,8日收盤報0.21美元,9日早盤再崩33%至0.14美元,市值剩約4.5億美元。軟銀創辦人兼執行長孫正義曾經坦承,這樁投資很「愚蠢」;依股價計算,軟銀對WeWork的投資已損失數十億美元。
WeWork今年上半年淨損7億美元,延續去年全年虧損23億美元的頹勢,截至6月30日擁有現金及約當現金2.05億美元,流動性部位為6.8億美元,但長期債務多達29.1億美元。WeWork最初在2019年尋求上市,當年8月提出公開說明書與財務細節後,就遭外界批評過度支出與承受風險,最終在2021年透過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的方式上市,但情勢依舊沒有好轉。
另一家共享經濟的公司,Uber的同業Lyft,上季營收僅10.2億美元,僅成長3%,適量年來最小年增幅,顯然尚未從走出新冠疫情的衝擊。
我們的看法:
第一、WeWork曾經是估值最高的獨角獸
第二、有軟銀孫正義大幅押寶
第三、這也是歷史上錯的最離譜投資案之一
第四、WeWork的創辦人個性有很大的問題
第五、隨著新創崩盤,WeWork的商業模式禁不起考驗
波克夏
工商時報/編譯 鄭勝得,112年08月09日
股神巴菲特掌理的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第二季業績轉虧為盈、營業獲利創歷史新高,現金部位更逼近1,500億美元,激勵該公司7日股價飆漲並改寫新高。這也讓巴菲特身家超越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成為全球第五大富豪。
波克夏A股7日股價收高3.43%,報551,920美元,超越2022年3月締造的高點紀錄,今年迄今累漲逾17%。波克夏B股同日揚升3.6%至362.58美元的歷史高點。
波克夏股價狂飆帶動公司市值攀抵7,924億美元,這也讓擁有公司15%股權的巴菲特身家跟著水漲船高,財產淨值升至1,215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五大富豪,勝過第六名比爾蓋茲的1,182億美元。
據富比世即時富豪榜資料顯示,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以2,310億美元身家穩坐全球首富寶座,第二名是精品巨擘LVMH集團執行長阿諾特及其家族、財產淨值達2,191億美元。第三與第四名分別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1,648億美元與甲骨文創辦人艾利森1,455億美元。
波克夏5日公布第二季財報顯示,該公司上季營業獲利年增6.6%至 100.4億美元,原因在於保險業務復甦與投資收益成長,得以抵銷鐵路事業放緩的衝擊。
瑞銀集團(UBS)分析師梅雷迪思(Brian Meredith)近日在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宏觀環境裡,波克夏股票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項。」
此外,波克夏第二季帳上現金部位增加至1,474億美元,這不僅遠高於第一季的1,306億美元,更是有史以來次高紀錄。
波克夏股東之一的Glenview信託公司投資長史東(Bill Stone)表示:「波克夏強勁的獲利表現,顯現該公司多元化投資組合的價值,同時也有利於增加現金儲備。」
我們的看法:
第一、股神巴菲特不愧是全球最偉大的投資者
第二、他的投資組合非常的平衡
第三、巴菲特二年前押寶日股是正確的決定
第四、巴菲特也有投資比亞迪十年以上
第五、那麼大的投資部位要賺錢很不容易
AI泡沫
工商時報 陳穎芃,112年08月09日
AI熱潮激勵輝達(NVIDIA)及一票AI概念股飆漲,但摩根士丹利(以下簡稱大摩)最新報告表示,今年以來輝達股價漲幅已超過200%,比一般股市泡沫3年內的回報率還大,若將輝達視為這波AI泡沫指標,意味著AI泡沫已逼近高點。
大摩分析師史丹利(Edward Stanley)報告中表示:「無論是輝達為首的AI個股,或狹義AI類股自年初以來漲幅都超過200%。但一般而言股市泡沫在達到頂點前的3年回報率中間值約在150%,由此可見近來這波AI概念股漲勢已經過頭。」
史丹利根據過去100年共70次股市泡沫加以分析,包括1990年代的網路泡沫及近期的加密幣熱潮,結果顯示這些股市泡沫3年內的回報率中間值為154%。
史丹利強調,雖然輝達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過200%,但若以更全面AI股指標來看,行情仍有許多上漲空間。以涵蓋整體AI產業的MSCI美國IMI機器人及AI精選淨美元指數為例,今年該指數漲幅約47%。
史丹利認為AI產業缺乏一致特徵,單看個股表現來評估整體類股後市有失公正,應以指數走勢為參考指標。
輝達23日將發表上季(5至7月)財報,眼前多數分析師依舊看好後市。美銀分析師阿里亞(Vivek Arya)近日將輝達股票評等維持在「買進」,目標股價設在550美元。
阿里亞預期輝達上季營收可望超越公司預期的110億美元,其中約78億至80億美元來自資料中心晶片。他更看好本季(8至10月)營收加速成長,可望達到120億至125億美元,其中約85億至90億美元來自資料中心晶片。在最佳情境之下,本季營收可達130億至140億美元,其中100億至110億美元來自資料中心晶片。
阿里亞預期輝達上季毛利率達到70%,假設資料中心晶片營收比重增加,毛利率可望再提高。他認為越來越多資料中心將升級改用單價較高的H100晶片,本季毛利率可望達到71%。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近期漲幅太高
第二、AI有泡沫化的可能
第三、但從長線來講仍然看好
第四、台灣如緯創等股價已經呈現大幅反轉
第五、未來投資人必須更著重基本面
穆迪
工商時報 陳怡均,112年08月09日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調降美國10家銀行信用評等,並警告紐約梅隆銀行、道富等一些美國大型銀行也在可能處於降評審核階段。
穆迪強調,籌資風險以及獲利走弱,使銀行業者的信用實力面臨考驗。
穆迪將10家銀行評等調降一級,6家重量級銀行列為評估降評對象,另將11家大型銀行的前景展望降至負向,共計更動27家銀行信評狀態。
遭到降評的銀行包括M&T Bank、Pinnacle Financial Partners、Prosperity Bank和BOK Financial等。被打入觀察名單的包括紐約梅隆銀行、美國合眾銀行、道富(State
Street)及Truist Financial等共計6家銀行。
穆迪表示,「許多銀行第二季財報顯示獲利壓力持續增加,這會降低他們產出內部資本能力。隨著美國可能在2024年初進入溫和衰退,時間點逐漸逼近,資產品質料將走低,尤其是一些銀行的商業房地產(CRE)投資組合格外陷入風險。」
穆迪提到,由於利率位居高水位、遠端工作模式令辦公室需求下滑、CRE信用的供應減少,CRE曝險不斷升高已是主要風險。
穆迪另將11家銀行的前景展望調為負向,包括第一資本(Capital One)、公民金融集團(Citizens Financial)和Fifth Third Bancorp等。
今年上半矽谷銀行和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倒閉,引爆銀行業信心危機和擠兌潮,儘管監管機關採取緊急措施以提振信心,但多家區域銀行存款已大量流失。
聯準會為了對抗通膨採取緊縮貨幣政策,以數十年來最快的速度調高利率,利率勁升引起經濟衰退來臨的推測,房地產業更是首當其衝。
信評機構惠譽(Fitch)上周突然將美國債信評等從AAA調降至AA+。
惠譽表示,預料美國未來3年財政惡化、債務增加等因素,促使該公司決定降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前陣子美國惠譽已經調降美國的債券評等
第二、這次穆迪主要是針對銀行
第三、銀行遭到降評影響更大
第四、美國的銀行槓桿過高,美國小型銀行未來會有擠兌危機
第五、中國大陸的金融也會受到房地產的衝擊
馬斯克
經濟日報/編譯 陳苓,112年08月09日
特斯拉財務長柯克宏(Zachary Kirkhorn)被視為馬斯克的頭號接班人,也是讓馬斯克願景化為現實的幕後功臣,他無預警離職引發許多揣測,有人推測是階段性任務完成,也有人猜測是和馬斯克意見不合。
特斯拉7日在監管文件中宣布,38歲的柯克宏4日辭去財務長一職,但年底前將續留公司,以協助順利交接。會計長塔尼亞(Vaibhav
Taneja)將兼任財務長。
柯克宏卸任之際,正值特斯拉於墨西哥打造新工廠,並準備讓電動皮卡Cybertruck問世,以便在日益擁擠的電動車市場擊退對手。近來該公司各產線均降價,藉此維持在電動車界的一哥地位。
馬斯克的可能接棒人選離去,讓特斯拉領導層再次浮現不確定性。深水資產管理的管理合夥人孟斯特(Gene Munster)說:「他為馬斯克工作13年,有如在其他人底下工作50年。他會留到年底,有利過渡時期。」
柯克宏2010年進入特斯拉,五度獲拔擢後,2019年出任財務長,協助公司轉型為全球最有價值的車廠,並搖身一變成了獲利機器,連續16季盈利。他接掌大位前,特斯拉長期虧損,有時每季燒掉10億美元現金。他不只掌理財務,也有如營運長一般,打理許多日常事務,他透過降低生產成本、追求效益,推動成長目標。
孟斯特表示:「(柯克宏)在擴增利潤方面表現傑出。通常公司擴產時,利潤會承受壓力。他找到微妙的平衡點,是很困難的事。」
但柯克宏下台消息來得太突然,也引發許多揣測。最正面的解讀是,柯克宏在特斯拉的艱鉅任務已經完成,也賺到了大把鈔票,因而決定求去,邁向人生下一階段。
但另一派猜測,也許是柯克宏與馬斯克有重大的意見分歧,決定走人。Future
Fund管理合夥人布萊克說,柯克宏辭職最奇怪的地方是人事令立刻生效。這讓人質疑,柯克宏是被炒魷魚,還是不同意馬斯克的某些策略,例如降價和利潤之間的平衡,或是在接班議題上看法歧異。也許在馬斯克心中,柯克宏並不是他屬意的接棒人選。
我們的看法:
第一、要幫馬斯克打工不容易
第二、馬斯克財務長突然離職非常奇怪
第三、這位財務長年紀不大,但是已經在特斯拉工作13年
第四、很可能是意見不合
第五、特斯拉要找到新的代替人不會有問題
成熟製程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112年08月07日
南韓媒體韓國時報引述華府知情人士的話報導,鑒於中國大陸正積極搶攻成熟製程晶片,而這類晶片的用途又非常廣泛,美國正考慮施壓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南韓晶片業者,避免在中國大陸擴大生產成熟製程晶片。
目前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的晶片出口管制令,主要聚焦於先進製程晶片與設備,但成熟製程晶片廣用於軍事、汽車、飛機、家用電器及醫療設備等各種領域,即便這類晶片若遭遇供應瓶頸,可能打擊先進經濟體的下游經濟活動,美國和歐盟決策官員仍坦承,對中國大陸想主導全球成熟製程晶片產業的野心,反應太慢。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已說,中國大陸想擴張成熟製程晶片,是個須與亞洲關鍵盟友合作解決的問題。
韓國時報引述華府知情人士指出,華府決策官員將採取適當措施,阻礙中國大陸增產成熟製程晶片。知情人士說:「若中國主導全球先進製程晶片,像太陽能產業那樣,對美國與盟邦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如果中國控制這個市場,意味著美國將不得不倚賴以中國為源頭的供應鏈。」
另一名消息人士說,「美國正考慮要求三星、SK海力士限制在中國大陸的成熟製程晶片增產行動」。
報導指出,三星電子西安廠的NAND Flash快產記憶體晶片產能占比達到四成,使用128層技術,屬於成熟製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積極搶攻半導體
第二、但缺乏核心技術
第三、成熟製程比較容易切入
第四、中國大陸大量生產半導體成熟製程晶片,會打壞市場價格
第五、過去在太陽能和LED方面已有慘痛經驗
AI風向
經濟日報/編譯 陳苓,112年08月07日
隨著歐洲大陸日益仰賴間歇供應的再生能源,天氣和雲層等因素對電力供需的影響愈來愈大,電價波動幅度也隨之提高,市場變動甚至快到人類跟不上,促使許多能源交易業者擁抱人工智慧(AI)與演算法交易,維持競爭優勢。
在歐陸複雜的互聯電力網中,能源交易業者會把電力轉移到最需要的地區,維持電網平衡,藉由領先市場賺取利潤。歐陸對再生能源的依賴度加深,雲層壟罩太陽能電廠、或陣風吹過大西洋等因素都會導致能源供應劇烈變動,也跟著提高了使用AI演算法交易的急迫性。
最近的例子就是德國7月初太陽能供電激增,遠超過周末的用電需求,導致當地電價一度摔至破紀錄的負電價。由於德國計劃在2030年前提高太陽能裝置容量到200百萬瓩(GW),留意到雲量覆蓋範圍等變動更顯重要,但這類變化常快到人類交易人士跟不上。
這類供需波動與追蹤供需所需的巨量數據,也開創了利潤豐碩的商機,精明的交易人士會用衛星影像、天氣模型、甚至社群媒體貼文,搶在價格變化前出手。最先進的交易人士會挖掘一般系統不易消化或理解資訊的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包括以數種語言寫成的文字、影像、不符國際會計標準的財報,甚至市場傳聞。
因此,在規模1.3兆歐元的歐洲電力市場中,丹麥MFT能源公司與其他十多家交易業者日益擁抱AI和機器學習來賺錢,最後也在這個過程中,協助制定了家庭和企業支付的最終電價。
MFT每天處理約3,000萬組數據點,預測西班牙雲量變化與德國氣溫飆升可能掀起的漣漪效益,分析對法國和歐洲各地電價的影響,數據模型每天創造超過1,300個交易訊號。
MFT交易人士會從桌上的十幾個螢幕的介面獲取資訊,訊息包括圖形、數字、也有簡單文字,有時也會是直接的交易構想,或顯示歐洲某處正出現供應議題的訊號。MFT去年將近一半的電力交易都由演算法進行,且比率持續攀升。
Trailstone集團投資長布萊斯說,演算法交易「確實將是維持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該集團運用AI管理再生能源資產、預測天氣,判斷價格水準,「這不容易,但我們真的認為這個領域很寬廣」。
不過,自動化系統也不完美,在德國光電供應飆升期間,這種複雜到無法完全交給軟體程式處理的情勢,需要人類交易人士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在很多行業可以應用
第二、AI對於用在氣候變遷和氣象預測是新領域
第三、全球氣候變遷造成重災害
第四、中國大陸華為用AI進行採礦
第五、氣象變遷需追蹤巨量數據,適合使用AI
華虹半導體
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年08月08日
大陸A股今年來最大規模IPO在7日登場,上海晶圓代工廠華虹半導體在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交易,發行4.08億股、募資規模人民幣212億元,但華虹半導體當日開高走低,開盤大漲逾15%,收盤漲幅僅剩2%。
華虹半導體7日以發行價52元在科創板上市,開盤大漲逾13%,盤初漲幅一度飆高至15.15%報59.88元,但隨後漲幅快速收斂,曾一度逼近發行價才又反彈,午後華虹半導體從約55元價位持續走低,收盤漲2.04%報53.06元,成交值34.36億元。
另一方面,港股華虹半導體7日則全天低迷,早盤股價跌逾7%,午後跌幅再次拉大,最深曾跌11.39%報港幣23.35元,收盤跌11.01%報港幣23.45元,成交值港幣9.42億元。
華虹半導體在2014年就赴港上市,如今在科創板掛牌完成A+H架構,華虹半導體此次募資規模212億元,不但是年內陸股最大,也擠身科創板歷史三甲,僅次於中芯國際與百濟神州,對此次募資用途,華虹表示,將用於無錫的加工項目、8吋晶圓廠升級、特色工藝技術創新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華虹此次引入多達30名戰略投資者,國家隊比例甚重,大基金二期獲配規模25.13億元最高,占比11.85%;國新投資和國調基金二期獲配約12億元,占比均約5.66%,還有不少業界大廠,包括設備廠盛美上海、中微公司,以及材料廠滬硅產業、安集科技等。
主要股東方面,華虹集團旗下華虹國際在此次IPO前占華虹半導體26.6%股份為最大股東,上海市國資委則持華虹集團過半股份,大基金持有的鑫芯香港占股13.67%為次大股東,上海市國資委持有的聯和國際則占股12.29%為第三大股東。
近幾年在晶片需求高情況下,華虹半導體營收與淨利均逐年增長,2020~2022三年的主營毛利率依序呈17.60%、27.59%、35.59%提升。但毛利數字在行業中不處於前列,如中芯國際歷年毛利率更高。
今年半導體產業狀況更是受到關注,華虹招股書也指出,未來有景氣度下降、行業競爭加劇、原材料採購價格上漲等可能,或導致公司產品單價的下降或單位成本的上升,主營業務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風險。
招股書還提示當前的中美科技風險稱,若有硬體限制或技術人才流失,公司可能難以保持在市場的競爭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今年最大的A股上市案
第二、中國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
第三、華虹是中國第二大半導體生產產業業者
第四、華虹已經在香港上市
第五、募集到資金有助於華虹積極進行下一步的擴建
華為
經濟日報/ 記者 謝守真,112年08月08日
大陸科技巨擘華為有新動作,這次瞄準房地產市場,引發外界關注。據工商查詢平台天眼查資訊發現,華為於8月3日新成立東莞棠雅實業公司,其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5億元(約新台幣66億元),並由華為全資持股。而知情人士透露,華為並無對外拓展房地產業務屬性。
該公司註冊地址為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則為王路,且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該公司100%股權。
工商訊息顯示,該公司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經營,其經營範圍在一般項目包括住房租賃、非居住房地產租賃、園區管理服務、工程管理服務。而許可項目包括房地產開發經營。
對於外界關注,知情人士稱,該公司主要承擔建設、管理園區配套人才房功能,「無對外拓展房地產業務屬性」。
據悉,華為旗下另一家全資子公司東莞綠苑實業在2019年時,曾斥資人民幣8.45億元拍下一塊約12萬平方公尺(約36,300坪)的商住用地,但該地也僅用於企業總部人才房配套項目。
事實上,華為曾多次表態不會開發房地產。據香港商報指出,2021年時任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曾表示,全世界最大的三個工業領域,第一是房地產、第二是汽車、第三是手機,「華為不會去開發房地產」。但他也說,「全屋智能,把家裡所有東西萬物互聯,通過鴻蒙系統全部連接起來,華為跟全世界第一大產業建立了聯繫。」
由於近年來大陸數位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屋智慧的兆元級藍海市場潛力逐漸擴大,華為也在房地產科技發展、智慧化轉型等領域持續布局。該公司目前已從2021年的全屋智慧1.0「迭代」至全屋智慧4.0。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今年開始否極泰來
第二、過去四年受到美國制裁嚴重影響
第三、華為的技術底子夠,現在從谷底反彈
第四、華為雖無法拿到最尖端的晶片,但是可以整合很多技術
第五、未來華為的5G和AI手機,在技術上會超越同業
電芯廠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2年08月08日
今年以來,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增速低於市場預期,但動力電池供給充足,已形成供過於求局面。現在減產、雙休、沒訂單已是電池廠常態。此外,動力電池電芯價格一路下滑,來到歷史冰點,甚至有業者悲觀認為年底預計有一批電芯廠倒閉。
第一財經報導,今年上半年大陸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總產能為254GWh(百萬度),而產量僅為154GWh,產能利用率跌至60.5%,閒置產能達100GWh,創下寧德時代有紀錄以來新低。此前騰訊新聞報導,其子公司江蘇時代員工甚至表示廠裡「做四休三,且不讓加班」。
真鋰研究創始人墨柯表示,大陸自去年開始,無論是車還是電池都在過量生產,導致行業內積累很多庫存,動力電池去年多生產的數量約為200GWh。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大陸今年上半年動力電池累計產量為293.6GWh,和累計銷量256.5GWh之間缺口達37.1GWh,和實際裝車量152.1GWh間缺口高達141.5GWh,即使剔除出口56.7GWh的影響,仍然多出近85GWh。顯示產能過剩。
另外,在碳酸鋰價格下跌趨勢下,電芯價格直落對行業造成衝擊。第一財經報導,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有企業電芯報價最低來到了每瓦時人民幣0.45元。如果企業沒有自己掌握鋰資源,這個價格基本是賠本賺,估計會有批電芯廠撐不住而關門。
上海有色鈷鋰事業部分析師馮棣生表示,目前主流廠家磷酸鐵鋰電芯含稅價最低大約為每瓦時人民幣0.55元,不含稅確實跌破了每瓦時人民幣0.5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放緩
第二、造成動力電池短期供給過剩
第三、這會受到價格的影響
第四、台灣完全沒有切入電池的產業
第五、中國大陸電池產業是全球的領導者
阿里
經濟日報/ 記者 林宸誼,112年08月10日
阿里巴巴集團昨(10)日發布截至6月底止的2024財年第1季(4-6月)財報,單季營收為人民幣2,341.6億元(約新台幣1.03兆元),年增14%;歸屬普通股股東淨利人民幣343.3億元(約新台幣1,510億元),年增51%,每股收益為人民幣1.66元,也相當於一天就賺16.6億元。
這也是阿里啟動組織變革後的首份財報,多個業務實現強勁增長,核心業績全面超出市場預期。受業績優於預期激勵,10日阿里美股開盤漲幅一度擴大至6%。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表示,隨著持續推進架構重組,各項業務開始展現出新的活力,透過自我變革,希望鼓勵創新、激發組織活力,並賦能各業務聚焦於長期增長。
今年3月,阿里巴巴啟動「1+6+N」組織變革,目的在最大限度激發組織活力,釋放生產力。一個季度過去,阿里各項業績全面超預期,自我變革初現成效。
在核心零售業務數據方面,阿里巴巴核心的中國零售業務季度營收人民幣1,098億元,年增13%。其中電商業務客戶管理營收人民幣796.6億元,年增10%。直營和其他業務營收人民幣301.6億元,年增21%。
財報顯示,淘寶App 6月日均活躍用戶數(DAU)達4.02億,月活躍用戶數(MAU)達8.87億,在電商類App中均穩居第一。天貓本季度新入駐商家年增75%。上季淘天集團營收人民幣1,149.5億元,年增12%。
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營收人民幣221.2億元,年增41%。而國際零售商業營收年增60%、訂單年增25%。在交易使用者增長和消費體驗提升推動下,速賣通、Lazada、Trendyol訂單均強勁成長。
菜鳥集團上季營收人民幣231.6億元,年增34%。菜鳥繼續增強物流能力,國際快遞推出「全球五日達」,海外分撥中心增至18個,國內優選倉配「半日達」極速體驗覆蓋重點八城。
AI熱潮帶來算力和模型服務需求增長。雲智能集團上季營收人民幣251.2億元,年增4%。營收增長主要受到存儲、網路和AI計算相關產品驅動,部分被內容分發網路(CDN)需求正常化抵銷增幅。
此外,阿里巴巴表示,2023年7月大陸監管機構宣布對螞蟻集團處以人民幣70.7億元罰款,截至6月30日止3個月,該罰款的影響未反映在阿里對螞蟻集團的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中,並將在螞蟻集團向阿里報告其包含了罰款的季度業績時,反映在阿里對螞蟻集團的投資損益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業績已經開始走穩
第二、營收成長14%相當厲害
第三、淨利年增51%更驚人
第四、阿里分成六家公司是正確的決定
第五、未來阿里集團會進入第二波成長
CPI
經濟日報/ 記者 陳政錄、葉文義,112年08月10日
大陸國家統計局9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上月持平轉為年減0.3%,這也是自2021年2月以來首次降至負值,引發外界對於大陸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疑慮。7月生產物價指數(PPI)年降幅則略收窄至4.4%,連續第十個月下降。
大陸官方解讀稱,7月大陸居民消費需求持續恢復,但受上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年增率有所回落,認為這是「階段性的」,預計隨經濟好轉,下階段大陸CPI數據有望逐步回升。
澳新銀行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對路透社表示,CPI和PPI均跌入負值,證實經濟通貨緊縮。他預計大陸下半年CPI將在0左右徘徊,同時指稱,貨幣政策很難操作,政治局會議要求穩定人民幣匯率,這與貨幣寬鬆政策存在衝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7月CPI按年下滑主要是受去年基數抬升,豬肉和原油價格按年下滑拖累。但按月看,CPI由前月下跌0.2%轉為上升0.2%,加上基數效應逐步減弱,大陸國內物價呈現企穩回升跡象。預計隨著低點已現,今年內CPI有望逐步改善,物價上升動能保持溫和。
21世紀經濟報導分析指,7月CPI繼續走低,但是主要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高,7月在火熱的暑期消費帶動下,服務價格和核心CPI都在明顯好轉,經濟穩步恢復的態勢也比較明顯。
華創證券投資顧問部總經理屈慶則認為,CPI按年轉負說明經濟需求較差,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通縮;此前官方估計CPI年底能到1%,但現在看起來很難。至於PPI反彈,主要是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但海外的大宗商品到這個位置很難繼續反彈,PPI可能全年會一直陷負值。
另外,上海證券宏觀分析師胡月曉對香港經濟日報指出,此前官方已預期第3季會迎來CPI和PPI的雙負局面,但非傳統意義上的通貨緊縮,因為它並不意味著經濟景氣循環陷入低迷,主要是統計意義上的萎縮。
據路透報導,外界擔心大陸正進入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時代,類似90年代的日本。實際上,北京當局不斷淡化對通縮的擔憂。人行副行長劉國強上個月表示,下半年中國不會出現通縮風險,但指出疫情過後經濟恢復正常需要時間。大陸國家統計局也曾聲明稱,隨著經濟復甦、供需關係改善,CPI預計將出現反彈。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邁入通縮
第二、大陸整體經濟最大危機在於房地產
第三、房地產表現不好,消費也不會好
第四、外界擔心大陸會走向日本90年代的模式
第五、中國大陸的經濟走向跟台灣很類似,都強調內需
陸汽車
經濟日報/ 記者 黃雅慧,112年08月07日
廣東省商務廳透露,將推動放寬廣州、深圳限牌,以擴大新能源汽車銷量。意味廣州、深圳兩城將加入進一步鬆綁汽車限購政策行列,若加上之前已經放鬆限購的上海、天津、杭州及海口等城市,大陸已六個城市放鬆汽車限購,例如增加購車額度等。
澎湃新聞分析,如果能夠擴大放寬汽車限購政策,對車市而言會是一場「及時雨」。
此前為了緩解「車滿為患」塞車與環境汙染等問題,上海在1994年開始汽車限購。目前大陸汽車限購主要透過限制牌照購買,實施限購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石家莊、海口等八城市,在這些地區買車需要透過「搖號」(指抽籤)或「拍牌」(指競拍車牌)來取得牌照名額。多個城市已陸續放鬆限購規定,但尚未完全解除限購政策。
在大陸官方持續拉抬汽車消費下,原本汽車限購政策面臨鬆綁。消費者購車需求會因限購政策受到抑制,因此業內人士呼籲取消汽車限購政策,例如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今年3月兩會期間便提出,大型城市限購政策對最具購買力的消費市場形成需求抑制,當前如果優化限購政策,有限度地釋放部分大城市購車需求具有可行性。
大陸發改委等13個部門在7月21日發布促進汽車消費措施,提及優化汽車限購管理政策。鼓勵限購地區盡早下達全年購車指標(指購車配額),實施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政策,因地制宜增加年度指標投放;而大陸國務院在7月底也明確指出,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因地制宜優化汽車限購措施。
目前大陸汽車政策已由購買管理到使用管理。大陸相關部門近年來多次發文鼓勵地方優化限購政策、增加名額投放等。此前據經濟觀察網報導,包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等城市均已進行「名額大放購」。
此外,外界關注首都北京何時開放,但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今年初分析,北京在未做好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移措施之前,很難放開限購。
乘聯會統計,2022年全國有84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內含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天津等六個限購城市。其中深圳、天津、杭州三城市汽車保有量位於大陸保有量前八名之外,意味水平有提升空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積極放寬汽車限購政策
第二、過去在大城市有限制購買汽車
第三、中國大陸需要刺激消費
第四、房地產的近期景氣不佳
第五、刺激汽車的消費是比較快的手段
太平洋百貨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2年08月07日
上海徐家匯台資太平洋百貨宣布,由於與合資方合作期限在今年屆滿,將於8月31日正式謝幕。這意味自1993年以來屹立於上海達30年的太平洋百貨將結束最後一家店。
太平洋百貨徐匯店即日起開展大型主題回饋活動,將開展大力度折扣的閉店清倉、會員積點兌換抵扣等促銷活動。
華夏時報報導,折扣與清倉的活動,讓一度人煙稀少的太平洋百貨近日人潮洶湧。太平洋徐匯店某鞋店員工表示,這幾天雖然是工作日,但顧客特別多,可能是接到清倉的通知了,所以大家都來了;與此同時,也有消費者特意在太平洋百貨閉店前重溫青春回憶說,以前年輕的時候經常來這兒,這可是當時引領潮流的地方,現在都50歲了,徐匯太平洋倒閉前再來看一眼。
至於為何不續約?遠東SOGO方面此前回應,上海太平洋百貨是一家合資公司,契約在今年屆滿。因當地商圈型態的變化,且現地大樓也比較老舊,經過與合資方的協議,決定不再續約。
華夏時報報導,內部人士認為,上海太平洋百貨關閉徐匯店可能跟租約到期後續約金額上漲太多,雙方談不攏有關。不少百貨商場都是十年前簽訂的合約,而業內一般有十至15年租期。太平洋百貨徐匯店地理位置優越,人流量多,租金自然不低。很可能因業主方要求漲租,所以商場才選擇關店。
綜合陸媒報導與分析,如果以長遠商場發展來看,太平洋百貨的品牌形象老化、營運策略保守,入駐品牌缺乏吸引力及競爭對手強勁,加上電商崛起,民眾消費習慣改變等,才是老牌百貨走上關門之路的主要原因。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徐匯區商務委主任陳勇表示,要加快徐家匯中心建設和太平洋百貨、上海六百轉型。引入國潮品牌、發展夜間經濟,推動商圈持續升級。只是太平洋百貨再也沒有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太平洋百貨曾經是中國大陸最好的百貨公司
第二、三十年前是台資百貨公司的黃金時代
第三、太平洋百貨在兩千年後被遠東集團收購
第四、太平洋百貨沒有與時俱進
第五、今天太平洋百貨的形像老化,正如同台灣品牌已經過氣
歐舒丹
工商時報 楊晴安,112年08月10日
港股上市的法國護膚品牌歐舒丹(L’OCCITANE)9日停牌,傳出歐舒丹大股東兼董事長蓋革(Reinold Geiger)可能以每股港幣35元收購其尚未擁有的歐舒丹股票,將公司私有化並尋求最快於2024年返回歐洲上市。歐舒丹港股年內股價累計上漲3.66%,8日收盤報港幣25.5元。
外媒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蓋革已開始為私有化籌集資金,若決定繼續推進,有望於未來數日內正式宣布。據此計算,若以每股港幣35元進行收購,將較8日收盤價港幣25.5元溢價37%,對應估值約為65億美元。
消息指出,歐舒丹尋求返回歐洲掛牌,近期蓋革持續與顧問商討於2024年讓歐舒丹在歐洲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如在巴黎或其他歐洲市場重新上市,但具體情形仍取決於市場情況。目前公司尚在考慮階段,蓋革仍可能決定不推進收購要約。
歐舒丹於7月底曾傳出私有化消息,刺激股價當日盤中大漲超過13%,但公司隨後公告澄清,未接獲大股東或其他人士的私有化要約或建議。根據統計,目前蓋革共持有歐舒丹10.73億股,相當於逾72%股權,而富比世富豪榜顯示,蓋革身家約為19億美元。
歐舒丹此前公布財報顯示,集團2024財政年度第一季(即2023年第二季)銷售總額達5.022億歐元,按報告匯率計算,年增20.2%,按固定匯率計算年增24.5%。
其中,受惠於大陸地區業務改善,期內亞太區銷售增長4.1%,同店銷售增長6.1%,另有旗下品牌Sol de Janeiro業績表現帶動。對於大陸市場布局,歐舒丹集團副主席兼執行長霍夫曼(Andre Hoffmann)曾表示,將進一步前進在大陸三四線城市開設全新門市,預期同名品牌歐舒丹會開設10~15家門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舒丹是法國著名的護膚品牌
第二、也是唯一在香港上市的法國名牌企業
第三、我過去的老東家里昂證券是當時的主辦承銷商
第四、歐洲與中國關係不佳,沒有在香港上市必要
第五、未來私有化是必然的路
Sony
工商時報 顏嘉南,112 年08月10日
日本消費電子巨擘索尼(Sony)9日公布會計年度第一季(4至6月)業績,電影和金融業務疲軟拖累上季淨利年減17%,但遊戲業務強勁帶動營收年增33%。公司同時上修全年度財測目標。
索尼9日股價微升0.08%,報12,985日圓。
索尼預期本年度(明年3月止)淨利達8,600億日圓(約60億美元),高於前次預估的8,400億日圓,不過較去年的1兆日圓減少14.5%。營收預估年增11%至12.2兆日圓,高於先前預測的11.5兆日圓。
索尼最新財報顯示,上季淨利年減17%,降至2,175.45億日圓(約15.2億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1,797.35億日圓。營業利益年減31%,降至2,530億日圓,亦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512.4億日圓。上季營收年增33%,至2.96兆日圓,主要由遊戲和網路服務及音樂部門推動。索尼表示,日圓貶值亦有助拉抬業績。
索尼上季賣出330萬台PlayStation
5遊戲機,年增38%。該公司表示,索尼線上遊戲網路擁有1.08億名活躍用戶,較一年前同期增加500萬人。
索尼先前預期本年度PS5銷量可望達2,500萬台紀錄,相較於前一年度的1,900萬台。
儘管上季PS5銷售成績不俗,但收購相關成本增加,以致遊戲部門上季營業利益年減6.8%,降至491.6億日圓。
音樂部門營業利益年增20%,達733.8億日圓,串流服務為推手之一。音樂部門本年度營業利益由2,650億日圓上修至2,800億日圓。電影部門營業利益由506.55億日圓降至159.7億日圓,反映營收萎縮和廣告支出增加。
美國編劇工會(WGA)和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SAG-AFTRA)罷工,預料將打擊索尼的電影業務。該公司表示,電影和電視節目推出時程可能延宕。
金融服務部門營業利益由1,392.1億日圓重跌至545.1億日圓,主要因為去年一次性利得拉高比較基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索尼的轉型令人佩服
第二、索尼的利益主要由遊戲、網絡服務及音樂部門帶動
第三、索尼上季賣出三百三十萬台遊戲機,年增38%
第四、未來游戲成為索尼的主業
第五、索尼的傳統家電部門早已沒有人再提起
中東主權基金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2 年08月08日
中東主權財富基金正成為中國大陸資本市場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券商中國報導,阿布達比投資局、科威特投資局等在A股市場「掃貨」,位列超過4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另據機構統計,阿布達比投資中國資產部位占比從2017年末的2.7%飆升到今年第1季的22.9%,權重排名從第八位躍升至第三位。
仰仗豐富石油資源,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地區國家累積龐大財富,且形成大規模的主權財富基金。全球十大主權財富基金中有四家位於中東,分別是阿布達比投資局、科威特投資局、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杜拜投資公司。
截至2022年,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總額高達3.64兆美元,占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總額的三分之一。中東主權基金在2022年的投資支出接近890億美元,是2021年的兩倍,其中不少流向中國企業。分析人士認為,預計到2030年,中東主權基金的投資資本總量將躍升至10兆美元,其中逾一成將投往中國資產。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第1季末,阿布達比投資局投資A股上市公司達34家,進入其中1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科威特投資局投資A股上市公司42家,進入了其中2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
為擺脫傳統石油業的依賴,中東國家將能源轉型提升至國家級戰略目標。比如沙國政府提出,到2030年,首都利雅得的電動汽車數量占比至少達到30%;另一大石油出口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發布「2050年能源戰略」,計劃到2050年將清潔能源占比提高到50%,力爭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也因此,中東主權財富基金都將新能源產業視作國家能源投資戰略的重要一環。資金持續鎖定相關領域,或尋求多方面合作。
比如投資大陸新能源車企業。自2023年以來,已有蔚來、高合等大陸造車企業與中東國家簽署合作協議或得到戰略投資。在太陽能方面,沙國政府採取與大陸企業「聯姻」形式共同開拓太陽能市場。例如陸企TCL中環在今年5月宣布與沙國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共同成立合資公司。
另一方面,中東國家近期加入由中俄等國組成的「金磚銀行」,中東國家的入會被視為意圖加強與中方關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十大主權基金有四家來自中東
第二、中東國家積極投資A股
第三、中國和中東國家的關係改善
第四、中東國家喜歡投資新能源及電動車
第五、台灣必須要積極佈局中東
工總白皮書
經濟日報/ 記者 謝柏宏,112 年08月09日
全國工業總會昨(8)日發表「2023工總白皮書」以「破浪前行」為主題,揭露台灣產業面臨的「九大挑戰」,指出「五缺」缺才、缺工、缺水、缺地及缺電問題日益嚴重,據此提出「台灣六需」的戰略目標、「八項行動策略」及44個議題和164項政策建議。
工總昨日召開記者會發表第16次白皮書,由理事長苗豐強主持。
他表示,為了在新變局中持續發展,台灣應該要有主體性的經濟戰略,今年白皮書中,工總特從產業界角度找出問題、擬定建言,隨總統大選將至,希望總統參選人也都能重視白皮書的內容,這不僅是國家發展的建言,也是百萬工總會員的心聲。
苗豐強表示,近年來世界局勢發生巨大變化,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化倒退,人類須面對更多挑戰,包括糧食危機、通膨危機、能源危機、資源危機、貧富差距擴大、國家安全等。台灣作為小型經濟體,未來如何面對國際經貿與政治變局,是個艱鉅的挑戰。
工總秘書長陳益民表示,工總綜合整理產業界意見,認為台灣正面臨九大挑戰,包括台灣正加速進入超高齡社會;地緣政治風險籠罩;全球供應鏈在國安、韌性、淨零目標下持續移轉;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不易;五缺問題更加嚴重;氣候風險威脅日深;基礎建設落後;教育失衡與學用落差擴大人才空洞化;人工智慧技術帶來新挑戰。
為此,2023年工總白皮書以「破浪前行」為主題,提出「台灣六需」的戰略目標和「八項行動策略」。其中「六個需要」包括前瞻務實的經濟戰略、長遠切實教育規劃、友善合時的營商法規、和平暢通的國際環境、先進韌性的基礎建設、高效廉能的民主政府。
在此六需前提下,為實現台灣經濟發展,工總提出八項行動策略建議,包括一、打造台灣為區域運籌中心;二、建立「幼有長、壯有用、老有終」的厚生經濟;三、恢復兩岸務實交流對話,凝聚大陸政策共識;四、強化基礎建設,提升台灣連結力和韌性;五、協助產業進行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六、重新檢討國家能源配比政策;七、優化移民政策;八、善用人工智慧推動產業升級,降低社會衝擊。
苗豐強表示,總統大選將至,希望總統參選人也能夠重視白皮書的內容,工總的會員達100多萬人,雖然不涉及選舉,但是很關心參選人未來如何帶領台灣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工總提出台灣產業的許多問題
第二、過去的五缺問題現在更嚴重
第三、這次提出九大挑戰,包括國家安全及能源危機
第四、台灣正進入超高齡社會,全球供應鏈面臨向國外移轉的趨勢
第五、工總提出恢復兩岸務實交流對話,非常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