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開雲,英特爾,星鏈,舊金山,超微,愛馬仕,特斯拉美國,美半導體,陸資撤西方,特斯拉德車廠,極端高溫,千億產業群,FII印度廠,小鵬福斯,華為鴻蒙,緯創立訊,特斯拉印尼,推特X,比亞迪印度,ZF

 理事長的話:開雲,英特爾,星鏈,舊金山,超微,愛馬仕,特斯拉美國,美半導體,陸資撤西方,特斯拉德車廠,極端高溫,千億產業群,FII印度廠,小鵬福斯,華為鴻蒙,緯創立訊,特斯拉印尼,推特X,比亞迪印度,ZF

開雲

2023-07-29 工商時報/吳慧珍

 

相較死對頭LVMH集團業績報喜,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Kering)卻笑不出來,受累於旗下明星品牌古馳(Gucci)低迷不振,第二季營收遜於市場預期。開雲同時宣布,全現金收購義大利精品范倫鐵諾(Valentino30%股權。

 

根據數據分析平台Visible Alpa,以固定匯率計算,開雲Q2整體營收49.6億歐元,僅年增3%不及分析師預估的6%,同期間古馳營收增長1%。

 

開雲執行長皮諾(Francois-Henri Pinault)特別點出古馳的業績,「未能展現我們的野心和潛力」。

 

反觀開雲的死對頭、握有DiorLouis Vuitton等品牌的奢侈品龍頭LVMH集團,營收增幅達雙位數。據LVMH25日發布的財報,受惠於中國解封報復性消費的貢獻,集團Q2營收年增17%。

 

業績落後對手LVMH和愛馬仕(Hermes),開雲一直設法追趕。為重振古馳的營收,開雲上周宣布管理高層大改組,包括執掌古馳多年的執行長畢薩里(Marco Bizzarri)去職。

 

開雲6月以35億歐元價碼,全現金買下高檔香水品牌Creed,收購金額是Creed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ebitda)的23倍。

 

開雲27日又宣布斥資17億歐元,向卡達王室支持的投資基金Mayhoola,全現金收購義大利名牌范倫鐵諾(Valentino30%股權。

 

該法國奢侈品巨頭指出,這是開雲與Mayhoola「廣泛策略結盟的一環」,Mayhoola因此成為開雲股東。開雲拜策略結盟之賜,擁有2028年前完全控制范倫鐵諾的選擇權。

 

1960年創立於羅馬的范倫鐵諾,全球有211家門市,去年全年營收14億歐元,息稅折舊攤銷前盈餘3.5億歐元。

 

投資機構Bernstein分析師索卡(Luca Solca)表示,收購范倫鐵諾的協議,對開雲來說值得期待,「范倫鐵諾堪稱義大利的聖羅蘭(Saint Laurent),開雲能靠這家公司創造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疫情解封了,所有的精品店的生意都大好

 

第二、但開雲的生意不如競爭對手LVMH

 

第三、LVMH是全球最大精品集團

 

第四、另外的競爭對手愛馬仕有鉑金包

 

第五、開雲買范倫鐵諾可能是一個轉機

 

英特爾

2023-07-29 經濟日報/季晶晶

 

英特爾上季意外轉虧為盈,營收優於預期,旗下個人電腦(PC)和資料中心都優於華爾街預估,本季財測也超乎預期,並看好下半年PC市況有望回歸常態、以及人工智慧(AI)帶來的商機,激勵股價28日在美股早盤漲4%

 

英特爾第2季排除特定項目後的每股盈餘13美分,遠優於分析師預測的每股虧損4美分,營收則年減15.5%129.5億美元,經調整後毛利率為39.8%,也都高於市場預估。

 

其中,資料中心和AI事業群上季營收年減15%4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反映微軟和Google母公司字母等主要雲端業者擴大資料中心支出;涵蓋PC業務的雲端運算事業群營收年減12%67.8億美元,減幅比第1季的38%縮小。

 

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說,毛利率優於預期主要是「營收作用」,PC事業營收超越預期的程度甚於資料中心。他說,中國大陸經濟情況比原先預期疲軟,但在庫存議題影響下,整體客戶電腦處理器銷售仍高於原先預估。

 

展望本季,英特爾預估每股盈餘約20美分,調整後毛利率預估為43%,都高於預期,經調整後營收將介於129-139億美元,中位數為134億美元,暗示年減12.6%,但也高於市場估測。

 

英特爾持續預測下半年將「溫和復甦」,預期下半年毛利率將改善,PC市場可能回歸「正常」交易情況,但庫存修正一直到年底前,都可能對其資料中心事業造成壓力。

 

最新展望顯示,英特爾已挺過PC晶片需求低迷的難關,但目前處於復甦的早期階段,關鍵在於重建英特爾在晶片技術領域曾經牢不可破的領先地位。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說,如期執行轉型大計。他認為PC將受惠於業界對AI軟體的興趣,明年起將提振搭配AI功能的PC銷售,「我們的策略是民主化AI」「擴大AI規模並讓其無所不在」。

 

他也坦承仍面臨挑戰,「大型雲端客戶已投注大量精力於打造AI訓練環境」,英特爾的AI加速器晶片擁有超過10億美元的未出貨訂單,約是上季的六倍。他說,目前資料中心營運商都把初期投資聚焦於輝達專精的晶片,近期確實會抑制中央處理器(CPU)需求,但預期採購將逐漸回歸CPU,為英特爾創造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終於轉虧為盈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晶圓代工業績大好

 

第三、但距離台積電還很遠

 

第四、英特爾需要美國政府補貼

 

第五、英特爾的全球布局能否成功是關鍵

 

星鏈

2023-07-31經濟日報/潘勛

 

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創設SpaceX公司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迄今已發射超過4,500枚衛星,涵蓋地球幾乎每一個角落,坐擁地表最強的「衛星大權」,但馬斯克的個性善變難以捉摸,引發各國擔心星鏈未來的安全問題。

 

紐約時報29日報導,目前烏克蘭等許多使用星鏈的國家已感到有些騎虎難下,台灣也不太敢使用這項,中國大陸更是謹慎抗拒,並設法自行發展相同通訊網絡。

 

知情人士指出,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3月曾與烏克蘭總司令札盧日內(Valeriy Zaluzhnyi)用安全熱線交談戰場即時評估、分享俄國戰場損失等機密時,也談到星鏈科技的老闆馬斯克。

 

札盧日內會談到星鏈,是因認為烏克蘭需要持續使用星鏈通訊,進行戰場決策,因而希望確保能一直取用,並且討論如何支付星鏈費用。

 

他也問到美國是否評估過馬斯克這個人,因為馬斯克商業利益太廣,但政治立場晦暗不明,美方則未回應。

 

馬斯克的星鏈服務迄今已部署4,500多枚衛星於地球軌道,占所有現役衛星活動的一半以上,未來幾年還要增加到4.2萬枚。戰區、偏遠地帶、天災受害區要上網,經常只有星鏈這條管道。美國國防部是星鏈的大客戶,日本等其他國家的軍隊也正在測試星鏈。但馬斯克幾乎完全控制星鏈,已引起戒心。

 

紐時指出,馬斯克靠著戰略意義重大的星鏈衛星網路,已成為衛星網路科技的霸主,穩定地累積權力,卻幾乎沒有監督及法規可管,但他看個人喜怒率性領導的風格,讓全球軍方及政界領袖日感憂心。

 

52歲的馬斯克個性率直,忠誠度很模糊,他被譽為天才發明家,但他一個人就能決定某客戶或國家能否取用星鏈,而且他還能靠星鏈取得敏感資訊,因為沒有其他公司或政府能就近端詳他打造的星鏈。

 

台灣也在煩惱是否要使用星鏈網路。美、台官員表示,台北當局不情願使用星鏈的部分原因,就在馬斯克的事業與中國大陸有綿密的利益關係。

 

中國大陸也自有考量。馬斯克去年表示,北京當局要他保證不在中國境內開放星鏈服務,畢竟中國大陸網路還是由官方控制、審查。中國2020年向國際衛星組織登記,要自行發射1.3萬枚衛星。

 

歐盟去年也拿出24億歐元(26億美元),想打造自己的軍民兩用人造衛星網,部分是因對星鏈和馬斯克有重重顧慮。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布局星鏈有先見之明

 

第二、至少早了競爭對手4-5

 

第三、但是有國安疑慮

 

第四、不僅中國大陸,連台灣也擔心使用

 

第五、現在全球積極投入低軌衛星

 

舊金山

2023-07-31經濟日報/福克斯

 

2020年以來舊金山的情況只能以每況愈下來形容。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數據,截至目前舊金山的人口比20204月減少了大約7.5%,在同期美國城市中降幅最大。市中心的商業房地產價值跌了80%,幾家主要房產業主甚至已停止營業。

 

隨著這座城市逐漸成為犯罪和混亂的代名詞,一些人開始預言舊金山將成為下一個底特律。底特律是美國城市衰敗的好案例,從1950年以來人口逐漸減少,從1949年排名美國最富裕的大城市如今已變成最貧窮的城市之一。幾年前舊金山仍然是美國最富裕的大城市,但它的人口已開始減少。那麼,底特律的歷史會不會在舊金山重演?

 

簡單的答案是:不會。歷史永遠不會完全重演,以舊金山的例子來說,許多情況與底特律並不符合。舊金山是美國標誌性的重要城市,早在25年前科技熱潮改變它之前就是如此,而不像底特律那樣是由一個產業支配其命運的城市。舊金山的實體特質不是後工業時代的繁榮,而是一些世界上最壯觀的城市景觀。它的犯罪問題雖然是真實的,但通常不會致命(也就是說,它的謀殺率在美國大城市中仍然很低)。底特律的許多弊病源自種族動態,但與舊金山的種族動態不能類比。

 

儘管如此,舊金山現在確實處於危機中,而且底特律在75年前確實是最繁榮的城市。當我讀到紐約大學歷史學家蘇格魯(Thomas Sugrue1996年的經典著作《城市危機的起源:戰後底特律的種族與不平等》時,我發現有幾個類似之處。第一是,一個曾經欣欣向榮、由創業驅動的產業逐漸成熟,並且把它的工作整併並分散到在全國和世界各地。第二是,能找到好工作的人與其他人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落差。第三,稅負和勞動成本比其他地區高。第四則是住宅危機正在形成,部分原因是目前的居民想保持「鄰區特色」。

 

195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中,底特律人口達到創紀錄的185萬,比十年前成長14%,使其成為美國第五大城市。人口普查還發現,當年底特律的家庭所得中位數是美國所有大城市中最高的。

 

但此後就一路下滑。底特律的人口開始長期下降,在1950年代下降了9.7%(現在是62萬人,約為1950年高峰的三分之一)。最初的人口外流是白人出走到郊區,而非人們完全離開該地區,底特律的大都會區人口仍繼續快速增長。不過該地區的所得排名開始下滑,到了1959年已落後芝加哥都會區、洛杉磯、舊金山、聖荷西和華盛頓等城市。

 

發生了什麼事?大型汽車製造商開始把生產遷出底特律,以尋找較低的勞動成本和足夠的土地。它們把許多工作自動化,而負擔不起這類投資的小型汽車製造商則陷入困境。底特律的製造業就業人數從1947年的33.84萬人降至1958年的20.44萬人。現在大約只有2.5萬人。

 

蘇格魯的論點是,底特律的產業重組(reorganization)和種族極化(polarization)的結合,使它走上衝突和衰敗的道路,當1967年的暴動震撼這座城市時,底特律衰敗的命運已不是任何人所能逆轉。由於在1949年富裕排行榜名列前茅的其他鏽帶製造業城市也遭受類似的人口和財富崩潰,這個論點看來是正確的。

 

這能為舊金山提供什麼借鏡?目前最富裕的城市排名主要是擁有大量科技工作的大都會區,其中以相鄰且密不可分的聖荷西—舊金山地區領先。除檀香山,巴爾的摩和明尼阿波利斯外,排名前15名的所有其他地區都是Brookings Metro以就業成長為標準評比的「超級明星」和「後起之秀」城市。

 

如果科技業走向類似汽車業從1950年開始經歷的那種整併和分散,很可能使這些城市陷入困境,尤其是其中成本最高的城市。蘇格魯在一封答覆問題的電子郵件中說:「任何嚴重依賴單一行業的地方,無論是底特律的汽車、匹茲堡和蓋瑞的鋼鐵,還是舊金山的大型科技公司,在行業重組時都有可能遭到嚴重破壞。」

 

從這一點看,「科技」與其說是一個行業,不如說是一套態度和能力(近年來舊金山地區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是汽車製造商),特定的矽谷科技行業在過去曾經整併和分散,而且沒有對該地區的經濟造成持久的損害,因為有新的成長部門出現。以舊金山為中心的人工智慧熱潮顯示出一些成為下一件大事的跡象,包括聖荷西—舊金山地區佔美國創投投資的比率在2022年第四季降至22%後,今年迄今已回升至40%以上。

 

不管最後在這方面有什麼發展,舊金山現在都面臨了商用不動產危機,因為進辦公室的人減少了。在疫情期間,科技公司及其員工熱烈擁抱遠距工作,如果上班族放棄市中心,將使得長期存在的無家可歸、吸毒和財產犯罪問題惡化,進而減損舊金山作為居住地的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舊金山是美國科技之都

 

第二、舊金山鄰近矽谷市,有很多大型科技公司

 

第三、但是近年的市況近年來的城市每況愈下

 

第四、成為犯罪和混亂的代名詞

 

第五、舊金山會不會變成底特律,值得令人關注

 

超微

2023-07-29經濟日報/陳律安

 

美國晶片大廠超微(AMD28日說,未來五年將在印度投資約4億美元,並在科技重鎮班加羅爾興建旗下最大的設計中心,反映出印度總理莫迪吸引晶片業者投資的計畫,已展現初步成效。

 

超微技術長佩普馬斯特(Mark Papermaster,見圖)在古茶拉底省舉行的年度半導體會議上宣布,超微預計年底前啟用新的班加羅爾設計園區,並在五年內創造3,000個工程師就業機會。這座新園區占地50萬平方英尺,啟用後超微在印度的辦公據點將增至十處,目前超微在印度僱用逾6,500人。

 

佩普馬斯特說:「我們的印度團隊,將在交出高效能和適當的解決方案上扮演重要角色,以支持全球的AMD客戶。」

 

從個人電腦到資料中心,在各類裝置都可以見到超微晶片的身影。該公司也正著手開發一款人工智慧(AI)晶片,以挑戰市場龍頭輝達(Nvidia)。

 

儘管印度較晚揮軍晶片業,但莫迪政府一直積極為新興的晶片產業招商,以建立印度作為晶片製造中心的聲譽。

 

莫迪同日也矢言,在美中角力重塑全球晶片供應鏈之際,將把印度打造成「可靠」的半導體基地。他說:「隨著印度在改革的道路上前進,將創造出新機會。印度正成為半導體投資的絕佳途徑。」

 

印度政府希望,古茶拉底能成為晶片業者新的根據地,近來也確實吸引國際業者到此投資。應用材料6月宣布,未來數年將在印度投資4億美元,以設立工程中心。美光也表示將投資8.25億美元,以在古茶拉底新建晶片測試和封裝設施。

 

目前印度正加碼吸引高科技產業。政府2021年表示,將斥資7,600億盧比(92.4億美元)支持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產業在國內生產,以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在2022年,莫迪宣揚在2047年前讓印度躋身已開發國家的行列。

 

專家表示,印度若要吸引更多半導體業者,必須改善基礎建設,和提高人力資源的品質。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超微進軍印度意義重大

 

第二、印度最近積極招商

 

第三、印度要發展半導體產業鏈

 

第四、鴻海也進入印度

 

第五、印度缺乏半導體生態系

 

愛馬仕

2023-07-29經濟日報/陳苓

 

精品業者愛馬仕(Hermes)的高檔手提包在美國和中國大陸等地需求續強,帶動該公司銷售和獲利跳增,表現傲視同業。

 

依恆定匯率(constant exchange rates)計算,愛馬仕第2季銷售成長27.5%33.2億歐元(36.5億美元),優於分析師預期的成長22%。而且所有地區銷售都出現兩位數成長,美洲營收提高21%,幾乎是分析師估計值的兩倍;大中華區銷售也攀升逾三成。

 

愛馬仕執行董事長杜馬斯(Axel Dumas)說,7月初所有地區的需求趨勢未變,人們在艱難時刻會避開風險,轉往安全處,他們因此受惠。

 

近來奢侈品股蒙受壓力,主要是中國疫後復甦的速度浮現不確定性,通膨高漲又讓美國持續數月的消費狂熱降溫。此前精品領導業者LVMH和卡地亞母公司歷峰(Richemont)交出的展望都較審慎,打壓精品股股價。但愛馬仕鎖定較富裕的客層,旗下柏金包動輒1萬美元以上,向來比同業更能安度經濟動盪。

 

愛馬仕上半年的經常性營業利潤上揚28%29.5億歐元(32.4億美元),毛利達44%,優於去年同期的42%

 

分析師認為,愛馬仕手提包持續供不應求,具有自成一格的定價能力,許多包款的轉賣價格更好。Bernstein分析師梭卡寫到:「愛馬仕徹底擊垮整體精品業,該公司表現壓倒所有同業。」

 

杜馬斯說,1月漲價後,今年沒有計畫進一步調升價格。該公司打算每年在法國開設一家新皮革工廠,以便讓皮革製品維持7%的成長率。愛馬仕股價表現優於同業,今年來跳漲30%左右,今年稍早市值突破2,000億歐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愛馬仕需求強勁

 

第二、最主要的是鉑金包

 

第三、愛馬仕和精品業者LVM,近期業績都很好

 

第四、大中華地區成長尤其強勁

 

第五、預期2023年全球精品行業,應有10%20%的成長

 

特斯拉美國

2023-07-25經濟日報/劉忠勇、季晶晶、黃淑玲

 

特斯拉(Tesla)申報資料顯示,第2季來自美國和中國大陸以外市場的營收,成長超過一倍,達到破紀錄的78.6億美元。美國仍是特斯拉最大銷售來源,但當地營收已進入高原期。為了維繫成長,特斯拉顯然正積極拓展其他市場。

 

特斯拉24日在監管文件中披露,第2季在美國和中國大陸營收分別為113億美元和57億美元。美國雖是特斯拉最大市場,但來自當地的營收顯然已達頂峰,在去年第4季逼近120億美元後,已連續兩季下降。

 

而且特斯拉計劃暫時關閉一些生產線以進行升級,產量很可能略微下降,使第3季營收面臨挑戰。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納拉揚在報告中另指出,特斯拉產量「起伏不定」,可能在短期內使該公司承受壓力。這也讓外界懷疑特斯拉是否已達到了Model 3Model Y的「極大值」。這兩款車型占該公司今年上半年交車量的97%

 

為突破營收成長瓶頸,特斯拉持續在其他地方找尋機會。例如,特斯拉前陣子開始接受馬來西亞的電動車訂單,也參與了英國7月中旬舉行的汽車嘉年華。另一方面,特斯拉仍在評估擴大設廠的可行性,盼藉此帶動銷量。

 

據路透報導,印尼海事暨自然資源統籌部長盧胡特,25日在CNBC印尼分支機構舉辦的鎳產業會議上說,印尼當局將敲定一套新的電動車獎勵製造方案,仍與特斯拉、比亞迪等主要外國電動車廠,洽談投資印尼的可能性。盧胡特提到83日會在美國加州和特斯拉高階主管見面。印尼已向特斯拉招手多年,盼該公司能到印尼設立亞洲製造中心,特斯拉也一直在評估到當地設廠的可行性。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代表本月將與印度商務部長會談,以討論特斯拉到當地設廠的計畫,並準備生產一款售價2.4萬美元的全新電動車。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特斯拉已表明有意在印度設廠,且印度廠將為當地市場生產低價電動車,也有一部分打算外銷。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美國的營收已到頂

 

第二、未來必須尋找新的市場

 

第三、中國大陸仍有發展潛力

 

第四、特斯拉必須有全球佈局

 

第五、新的市場如印度,是特斯拉尋找的下一個目標

 

美半導體

2023-07-25經濟日報/陳苓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警告,2030年美國半導體業將面臨嚴重人力荒,估計將缺工6.7萬人,危及美國提振本土晶片業的努力。

 

彭博資訊報導,SIA與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訪調顯示,到2030年為止晶片業預料將增聘11.5萬名員工,就業人數增至46萬人。

 

但依據目前學生的畢業速度看來,其中58%的新增工作、或6.7萬份職位,將聘不到人。

 

晶片商長期以來一直警告,美國合格員工難尋。台積電上周才宣布,由於技術勞工短缺,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投產時間,將從2024年下半延後至2025年。此舉重創拜登當局,美方想靠聯邦獎助重振本土半導體製造業。

 

SIA指出,攻讀科學、科技、工程、數學(STEM)相關學系的美國學生不足,而主修這些科系的海外留學生又準備離開美國,造成缺工。

 

美國大學裡,工程所裡有50%碩士畢業生及60%博士畢業生是外國公民;其中80%碩士生和25%博士生決定離去,或因移民政策無法留下。

 

SIA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說,近期內的解決方法是改革移民政策,讓美國更容易留人。他說:「我們預料從5,500億美元的產業,2030年升至1兆美元,這會需要更多人才。要是無法處理這個問題,這個行業會受挫。」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半導體面臨人力荒

 

第二、已經影響台積電美國廠的進度

 

第三、美國缺乏半導體的人才

 

第四、最近變成政治新聞

 

第五、再次證明台灣的科技人才無可取代

 

 

陸資撤西方

2023-07-24 經濟日報/林聰毅

 

隨著西方對中國大陸資金的敵意加劇,以及北京當局致力強化國內經濟以求自給自足,近年來陸資正從西方撤離,並且轉進亞洲、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其他地區。

 

就在幾年前,陸資席捲了富裕世界,大陸投資人進行重磅交易,並大肆收購受矚目的資產,從紐約的豪華住宅、五星級酒店,到瑞士的化工公司和德國機器人巨頭。但那個時代已結束了。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除了陸資正在從西方撤離外,隨著北京尋求鞏固在東南亞地區的結盟關係以及確保獲得關鍵資源,大陸企業日益將資金投入此地區的工廠,以及亞洲、中東和南美洲的採礦和能源計畫。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對中國投資的初步估計,以及華爾街日報所看到的資料,鎳礦蘊藏豐富的印尼,是今年迄今大陸投資的最大受惠國。鎳是許多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原料。

 

這種投資流向的轉變顯示,中國正透過這種方式應對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關係惡化,並且強化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但此舉也可能在全球經濟中製造新的斷層線。

 

陸資撤出西方可能會導致一些國家減少新的就業機會,同時也會減少矽谷等地創業家可以利用的資金池。從更廣泛的層面來說,這種轉變顯示全球化正在式微,地緣政治緊張更可能加劇。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新數據,去年中國大陸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直接外國投資已降至1,470億美元,比前年下降18%。由於海外收購銳減以及北京收緊遏制資本外逃的規定,大陸去年的投資水平已較2016年的峰值1,960億美元大減了25%

 

中國大陸不太可能重返海外交易的鼎盛時期,主因是與美國及其盟國的地緣政治緊張不斷升高。分析師說,美國及其盟國正以國安為由,阻止更多中國投資。分析師還說,中國本身的因素也抑制了投資外流,這些因素包括人民幣持續走疲、私人部門陷入困境,以及北京當局日益將重心放在建設國內經濟以增強自給自足。

 

標普全球的首席亞太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總體而言,中國向外國先進經濟體輸送投資的空間正在縮小。」 他說,未來三到五年,中國海外投資流量不太可能大幅增加。

 

反之,中國可能會重新調整投資,以鞏固其在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領域的主導地位,這可能意味著擴大對東南亞、中東、非洲和拉美等新興市場的投資,中國的企業主正在尋找可以擴大經營和招徠新客戶的地方,例如,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本月表示,計劃在巴西的數家汽車工廠投資逾6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封殺陸資

 

第二、陸資轉進新興市場

 

第三、即所謂「全球南方市場」

 

第四、包括中東非洲及拉丁美洲

 

第五、台商在這方面的佈局嚴重落後

 

 

特斯拉德車廠

2023-07-25 經濟日報/陳律安

 

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競賽中可謂遙遙領先,連汽車大國德國都難望其項背。特斯拉一家車廠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就高於各家德國汽車大廠加總,顯示德國車廠向特斯拉發起挑戰的大膽計畫,所帶來的成效並不理想。

 

彭博資訊報導,特斯拉上半年共交付889,015輛車,比福斯、BMW、賓士、保時捷的電動車銷量總和還高。德國車廠受累於軟體問題,影響重要車款的交付,以及最大市場中國的銷量滑落,不如特斯拉和在地的比亞迪。連國內市場,特斯拉也是銷量最佳的電動車品牌,德國車廠只能爭第二。

 

特斯拉藉由削價競爭以衝高銷量,使傳統車廠面臨更嚴峻的壓力。在止於6月的上季,特斯拉的電動車銷量比福斯多30個百分點,進一步擴大領先差距。當德國車廠為改造燃油車的工廠而與工會陷入談判時,特斯拉卻計劃擴建在德國的工廠。

 

德國汽車產業過去之所以能獨領風騷,是拜生產精良的燃油車之賜,有數百家在地零件供應商提供變速箱、曲軸等高品質零件。如今是電動車當道的時代,原本的領先優勢瞬間歸零。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在德國建立工廠

 

第二、特斯拉德國銷售強勁

 

第三、已經變成德國銷量最佳電動車品牌

 

第四、德國傳統汽車工業受到重擊

 

第五、電動車是未來成功關鍵

 

極端高溫

2023-07-24 經濟日報/陳苓

 

隨著全球熱浪將更頻繁發生、威力也更強大,未來極端高溫可能會成為新常態,英國金融時報(FT)形容世界進入「極端高溫時代」,將影響許多產業,重塑經濟活動,許多企業也正準備調整營運,以適應新環境。

 

FT指出,極端高溫會威脅經濟的原因之一,是酷暑讓人難以工作。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預測,熱到無法工作、或熱到放慢工作速度,到2030年將使世界每年損失逾2%的總工時。C40聯盟氣候韌性主管布瓦特說,今日城市內約有2億人面臨極端高溫的風險,2050年時這個數字預計會成長七倍。

 

酷暑衝擊各產業。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CIOB)的芮斯-伊凡斯說,建築業可能是需要激烈改變的領域之一。高溫會讓鋼材變形,混凝土也會更難處理,並更快凝固,導致混凝土更易斷裂,衝擊到強度和持久性。另一個風險是混凝土在能夠澆置之前,便已變質。

 

芮斯-伊凡斯指出,這些會增加建築業的額外成本。企業重買建材,可能須和其他公司搶料,將拉高價格。而工程延宕也會推升成本,例如未在約定期限完工需繳罰款。

 

製造業也面臨巨變。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IMechE)的肯特說,工廠和倉庫的設計不適合現在和未來的高溫。高溫可能降低工廠設備的效率,或更容易損壞,將拉高營運成本。極端高溫也正迫使航空業者減少乘載的燃料、行李載重,甚至限制乘客人數,以維持飛機起飛。

 

同時,高溫也讓水資源蒙受巨大壓力,工業需要水來降溫或運輸,這是一大問題。萊茵河是歐洲最重要的水道之一,過去五年有三年陷入低水位,干擾沿岸公司的作業。氣候諮詢商E3G計畫主管萊納說:「長期以來,工業依河而建」,如今是否應繼續如此打上問號。

 

對農業來說,酷熱會削減作物產量,提高價格和糧食安全隱憂。洛克斐勒基金會復原力中心(Arsht-Rock)研究發現,高熱讓玉米每年損失7.2億美元營收,2030年損失估計將增至17億美元。

 

為了適應新環境,希臘2021年指派首位管理高溫的熱浪首長,西班牙今年稍早表示將禁止極端高溫時的戶外工作。

 

一些企業在動物收容所和員工辦公室噴灑水氣降溫,其他業者則改變工時,比方說提早或延後工作時段,以避開炙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嚴重

 

第二、邁向極端高溫時代

 

第三、未來很多地方恐怕不適合生產或居住

 

第四、整個製造成本會提高

 

第五、供應鏈勢必進一步遷移

 

千億產業群

2023-07-28 經濟日報/陳宥菘

 

大陸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三部門昨(28)日聯合發布「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著力穩住重點行業,培育升級50個規模人民幣300億元(約新台幣1,314億元)以上輕工特色產業集群。

 

這是大陸救經濟、穩住民營企業的又一新的政策。上述方案指出,輕工業是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是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但在需求恢復承壓、外部環境嚴峻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大陸輕工業增加值年增長僅0.4%,低於工業平均。

 

方案提出六方面任務舉措,包含著力穩住重點行業、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充分激發內需潛力、積極穩住出口優勢、推動產業生態協調發展、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主要目標是實現20232024年輕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速4%左右,規上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突破人民幣25兆元(約新台幣110兆元)。

 

著力穩住重點行業方面,「工作方案」點名家居用品、塑料製品、造紙、皮革、電池與食品等六個行業。其中,要求大力發展高安全性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鈉離子電池等產品,擴大在新能源汽車、儲能、通信等領域應用。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方面,「工作方案」點名老年用品、嬰童用品、文體休閒用品、生物製造與預製化食品等五個行業,打造一批消費熱點,拓展多元消費場景,擴大產品應用範圍,推動提振消費市場。

 

積極穩住出口優勢方面,包含穩定傳統出口市場,引導家用電器、皮革、家具、五金製品、照明電器、玩具等行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加強「一帶一路」、RCEP地區市場研究,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產業布局投資;加強外貿公共服務,幫助輕工企業走出去。

 

推動產業生態協調發展方面,包含強化龍頭企業帶頭作用,引領行業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在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山東等地率先試點;梯度培育輕工業產業集群,培育50個輕工「三品」示範城市,支持培育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優化中西部地區發展環境等。

 

與此同時,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26日至27日在上海市調研自貿試驗區建設。李強表示,要大力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積極推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對外開放,要把「提升」的著力點放在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型開放。

 

李強原本就是上海市委書記出身,這次是他出任國務院總理後首次回到上海調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有明顯的產業政策

 

第二、目前積極推動輕工業

 

第三、大陸出口外銷受到重擊

 

第四、所有的製造業都損失慘重

 

第五、需要政策積極協助轉型

 

 

FII印度廠

2023-07-27 經濟日報/葉亭均、蕭君暉

路透報導,鴻海集團(2317)子公司工業富聯(FII)正與印度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政府協商,在當地投資多達2億美元(約新台幣62.4億元)興建電子零組件新工廠。

 

針對工業富聯計劃在印度投資設廠,鴻海昨(27)日沒有回應。

 

不過,印度半導體展(SemiconIndia 2023)本月25日起在古茶拉底省(Gujarat)甘地那加(Gandhinagar)舉辦,並將在今天舉行半導體論壇活動,印度總理莫迪將出席現場致詞,而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也將發表演講,屆時鴻海集團在印度的投資計畫,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知情人士透露,FII執行長鄭弘與其他公司代表上周與泰米爾納德邦首長等官員會談,討論在該邦的投資。路透說,這項消息是泰米爾納德邦政府在會後所發出的聲明,沒有詳述更多。

 

一位消息人士說,FII向泰米爾納德邦官員提出初步投資1.8億美元至2億美元蓋新廠。FII的產品涵蓋通訊、行動網絡與雲端運算設備。鴻海集團與泰米爾納德邦官員則不願回應路透的置評。

 

鴻海集團目前在泰米爾納德邦的清奈附近已有一座獨資工廠,生產iPhone。消息人士未詳細透露最新的設廠計畫,也沒有提到新廠生產的零件是否會用於供應iPhone或其他公司產品使用。

 

另一位消息人士說,鴻海計劃在2024年前完成新廠建置,預料未來會有進一步投資。兩位消息人士都說,最終決定尚未敲定。

 

目前,鴻海也正與西古吉拉特邦政府進行討論,此時鴻海正考慮進軍印度半導體產業。外電報導,劉揚偉本周將在古茶拉底省甘地那加舉辦的年度半導體論壇上談話。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透過子公司工業富聯去印度投資

 

第二、鴻海在印度大舉擴張

 

第三、工業富聯是AI概念股

 

第四、鴻海4年前把FIIA股上市,是最正確的決定

 

第五、選擇FII的原因,可能是其手上現金比較多

 

小鵬福斯

2023-07-27 經濟日報/林宸誼

德國汽車巨頭福斯集團(大眾集團)宣布,旗下福斯品牌和奧迪品牌分別與大陸本土車企小鵬、上汽達成戰略合作,將在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推出更多電動車型。同時,福斯將對小鵬投資約7億美元(新台幣220億元)並獲取約4.99%的股權。

 

福斯汽車品牌將面向中型車市場,開發兩款全新電動車型;奧迪品牌將面向高階細分市場。受上述消息激勵,小鵬汽車美國存託股票(ADS 26日一度飆漲超40%,收漲26.6%27日小鵬港股亦飆漲33.8%作收。

 

福斯集團與小鵬、上汽戰略合作

福斯集團與小鵬、上汽戰略合作

智通財經報導,平安證券認為,中國汽車工業從過去的「以市場換技術」演變為「以技術換市場」,中國車企也將從過去的技術輸入方變成技術輸出方,看好中國大陸自主品牌車企在智慧新能源車時代的崛起機遇。

 

新京報報導,福斯汽車方面表示,新開發兩款新車搭載福斯汽車品牌,專屬於中國市場,將補充基於MEB平台(福斯開發用於製造電動車的模組化系統)的產品組合。

 

福斯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首席執行官孟俠表示,福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長期推進電動化戰略,將一如既往地依靠MEBSSP平台(集純電動、全面互聯和高度可擴展性的全新汽車平台);隨著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希望開拓更多市場機會。

 

小鵬汽車方面也進一步透露這兩款車型的合作細節,雙方將基於小鵬汽車G9車型平台、智慧座艙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體,共同開發兩款B級電動汽車車型,搭載福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

 

對於雙方合作,福斯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表示,福斯汽車集團正加速拓展本土電動汽車產品組合,同時為下一步的創新變革做好準備。但與小鵬汽車合作推出的全新車型不會取代品牌現有車型;將進一步優化經濟效率,增強合作各方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對於與福斯汽車的合作,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福斯與小鵬高度互補,互相分享智慧電動汽車的技術和世界一流的設計及工程能力。

 

時代周報報導,對於雙方來說,福斯汽車集團電動車銷量不容樂觀,小鵬汽車的技術也沒能轉化為滿意的銷量,彼此均有合作需要。放在更大的角度來看,意義在於合資車企進入中國大陸40年,終於從先前的以市場換技術,發展到大陸車企對外輸出技術的新階段。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跨時代的交易,中德共同合資

 

第二、中國對德國輸出技術

 

第三、中國的電動車技術,已經超越德國

 

第四、福斯是全世界最大的車廠

 

第五、最近福特和寧德時代電池合資,有類似的味道

 

 

華為鴻蒙

2023-07-26 經濟時報/林宸誼

大陸通訊設備龍頭華為昨(26)日宣布,將在84日第五屆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發表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鴻蒙HarmonyOS 4.0。先前華為就已正式推送了鴻蒙HarmonyOS 4.0開發者Beta版,該版本引入了全新的動畫效果和交互方式。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日前就已經有先透露,鴻蒙4.0的車載操作系統將於今年秋季推出,可實現多人多設備、多螢幕多音區,阿維塔新車和問界M9將搭載。

 

根據華為公開數據,自正式商用以來的三年多時間,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已超3.2億台。對於鴻蒙設備發展最新進展,華為內部人士表示,設備數及使用者數均仍在增長,目前鴻蒙生態已初具規模。

 

鴻蒙系統成為全球升級速度最快的手機作業系統,然而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也引發外界關注。

 

證券日報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副總裁楊海松曾表示,對於一個作業系統而言,市場占有率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系統至少要達到16%的占有率,才能順利度過「生死線」。如今看來,要跨過「生死線」,鴻蒙系統仍然在路上。

 

Omdia移動終端市場首席分析師李澤剛認為,能否保持搭載鴻蒙系統設備數的高增長,要看華為終端出貨量的表現及其是否可以打開與更多品牌互聯的生態空間。

 

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表示,目前鴻蒙系統仍處於初期階段,在生態建設、應用生態和用戶習慣上仍在發展。面臨的難點是如何吸引開發者、品牌積極進入並持續繁榮生態。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度過最困難的美國打壓時期

 

第二、華為打造自己的生態系

 

第三、鴻蒙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作業系統

 

第四、鴻蒙的用戶高達高達3億多人,已有經濟規模

 

第五、華為是中國技術最強的公司

 

緯創立訊

2023-07-26 工商時報/翁毓嵐

台廠與蘋果智慧手機供應鏈說分手!緯創昨(25)日宣布認虧出清蘋果中系代工廠立訊精密的所有持股,合計處分損失達人民幣12.66億元、約合新台幣55.52億元,估算對今年度每股稅後純益(EPS)影響約1.9元;緯創堪稱今年漲勢最強的AI概念股領頭羊,今年至今漲幅超過4倍,此次大動作認賠出清立訊持股,是否意味手機產業趨勢轉變,引發市場揣測與關注。

 

 

緯創3年前將中國大陸昆山的手機廠房及業務售予中系代工廠立訊精密後,透過旗下4家子公司共買進約0.81%的立訊持股;惟昨日宣布,已透過旗下包括緯創資通(昆山)、緯創資通(中山)、緯創資通(成都)、緯創資通(重慶)等四家子公司,以大宗交易方式出售共達5,639.1萬股的立訊普通股,交易總額達人民幣17.33億元,約合新台幣76億元,換算每股平均售價約人民幣30.74元。

 

緯創20207月間以人民幣30億元總額、購入0.81%的立訊持股換算,每股成本超過人民幣53元。當時正值緯創將負責手持裝置產線及業務的子公司緯新資通(昆山)及緯創投資(江蘇),100%股權出售予立訊,緯創當時從財務投資面考量,認為立訊營運及股價表現都頗為正向,期望能有不錯投資效益,再評估獲利出售。

 

不過在持有3年後,緯創一舉出清所有立訊持股,處分損失達人民幣12.66億元。其中截至今年630日為止,緯創已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認列損失人民幣11.7億元,約為新台幣51.3億元,其餘人民幣9,650.3 萬元(約新台幣4.23億元)則將於第三季認列。

 

以緯創現股本290億元估算,認虧出售立訊持股對上半年EPS影響數約1.77元,加上第三季影響約0.14元,全年度影響數約1.91元。

 

緯創表示,此次為活化資產及降低利息費用,預計對營運影響不大。業界及市場法人則多正面看待該次售股案,畢竟自其持有立訊股票以來,至少有五個季度的因認列立訊股價之評價損益,致業外大幅虧損、侵蝕整體獲利表現,甚至一度出現單季轉虧。

 

在撇除立訊持股帶來業外的不確定因素後,法人樂估緯創後市營運獲利將可更貼近本業表現,尤在緯創繼出售中國手機廠後,印度廠的出售案亦可望於近期內有明確結果,預期緯創今年營運逐季走升、下半年受惠AI伺服器相關產品出貨帶動,獲利將進一步拉升可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緯創逐漸淡出手機代工

 

第二、緯創已經將印度廠賣給塔塔

 

第三、處分立訊持股是另一個重大訊息

 

第四、認賠殺出,虧55億並不算很多

 

第五、緯創未來計劃往AI等領域發展

 

特斯拉印尼

2023-07-26工商時報/鄭勝得

外媒引述消息指出,特斯拉(Tesla)本月底將派代表與印度商務部長會面,商討在當地設廠的計畫,這座工廠將生產售價僅2.4萬美元的全新平價車款。與此同時,印尼官員25日也表示,正擬定吸引電動車製造商投資的新獎勵方案,並與特斯拉、比亞迪(BYD)等大廠持續洽商中。

 

這將是今年6月特斯拉CEO馬斯克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以來,雙方最高層級的協商。馬斯克當時曾透露,他有意到印度進行重大投資。

 

消息人士表示,特斯拉已表明有意在印度設廠,為當地與海外市場生產低價電動車。特斯拉代表與印度商務部長果亞爾(Piyush Goyal)會談的重點,預料將圍繞在建立電動車供應鏈與取得工廠用地等議題上。

 

印度時報本月稍早報導,特斯拉計劃在印度製造新款平價電動車,目標售價為200萬印度盧比(約合2.4萬美元),此價格比起特斯拉目前Model 3最低價款式便宜25%。Model 3在中國起始價格約32,200美元。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但電動車占整體銷售的比重不到2%。路透先前報導,特斯拉高層到訪印度並與官員會面,商討在該國建立電動車與電池製造基地事宜。

 

另一方面,印尼海洋事務及投資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Pandjaitan25日在CNBC媒體主持的鎳產業研討會上表示,該國正研擬新獎勵措施以吸引電動車商投資,這些措施足以與泰國、越南等鄰國政策抗衡。他說:「明天這些獎勵措施將定案,提供給有意在印尼進行電動車投資的企業。」

 

盧胡特指出,他預計27日赴中國成都與比亞迪高層會面,83日計畫在美國加州與馬斯克開會。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近年來想方設法吸引電動車廠投資,並以該國擁有豐富鎳礦做為誘因,鎳礦是電動車電池的重要原料。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積極地往新興市場發展

 

第二、包括印度和印尼

 

第三、印度有龐大的市場

 

第四、印尼有鎳的資源

 

第五、不管是印度和印尼,都具有台灣不具備的條件

 

推特X

2023-07-26工商時報/陳怡均

推特(Twitter)老闆、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擬將該社交平台的品牌改名為「X」,但專家指出,Meta、微軟等數百家公司早已註冊這個英文字母的智財權,馬斯克執意如此,除可能官司纏身,忠誠用戶也可能失望出走,反而流失品牌價值。

 

馬斯克發布推文指出,推特即將更名為X,網址也轉移到X.com。但撤換全球知名的藍鳥標誌、換上X的作法,在推特社群引發極大反應,包括失望、不滿、揶揄、嘲諷等皆有。分析師更指出,這將使推特面臨極大的營運挑戰。Forrester分析師普勞克斯(Mike Proulx)表示,抹滅一個指標性的網路品牌「風險極高」,尤其此時正值Threads等對手產品上市、積極拉攏用戶之際。此外,馬斯克希望將X成為超級應用程式,但這需要時間、資金和人才,目前推特並沒有這些資源。

 

本月稍早,馬斯克坦言推特廣告收入銳減50%,現金流轉正是當務之急。

 

普勞克斯直言,改名之舉將進一步推開那些最初、曾經非常忠誠的推特用戶。他認為,馬斯克正在擺脫一個標誌性品牌,讓推特改頭換面,朝向不同的方向發展,擁有不同的用戶群。

 

此外,X已廣泛使用在許多企業的商標裡,未來推特要捍衛自己的X品牌將面臨挑戰。商標律師葛本(Josh Gerben)表示,「推特有百分之百的機率將被某一方提告」。他強調,美國商標註冊名單裡,約有將近900個商標內有X字母,並且遍及許多行業。譬如,微軟自2003年就擁有電玩系統Xbox通訊相關的「X」註冊商標。臉書母公司Meta2019年註冊藍白色的「X」字母商標,作為軟體、社群媒體等業務所用。

 

但葛本認為,除非感受到推特X侵犯到自家品牌權益,否則Meta和微軟應該不會興訟。不過,其他業者會不會興訟就是個問題。臉書先前改名為Meta,投資公司Metacapital以及虛擬實境業者MetaX就在去年提出商標訴訟。

 

 

我們的看法:

 

第一、推特是馬斯克最失敗的賭注

 

第二、投資的價格過高

 

第三、人員大幅度流失

 

第四、現在又被臉書挖牆角

 

第五、又重新改名為X,風險很大

 

比亞迪印度

2023-07-24 經濟日報/黃雅慧

比亞迪進軍海外設廠受挫,印度經濟時報援引知情官員消息稱,印度監管部門以陸企在印度投資的安全擔憂為由,拒絕了大陸車企比亞迪與印度Megha工程公司合資在印建立一座價值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0億元)電動汽車工廠的投資案。顯示中印關係不佳衝擊陸企拓展印度市場。

 

比亞迪積極「出海」,比亞迪的海外工廠也成為全球多地爭取的項目。根據陸媒統計,今年以來傳出比亞迪要興建工廠的海外地區有八個以上,包含泰國、越南、法國與巴西等地。而目前比亞迪已在印度清奈有一座工廠,並生產ATTO 3車型。

 

印媒報導指出,對於比亞迪的申請,印度工業和內部貿易促進部就此項申請徵詢相關部門意見。有位知情官員表示,在審議期間,某印度官員提出「對中國在印投資安全的擔憂」;另一名知情官員表態稱:「印度現有規則不允許此類投資。」

 

印度經濟時報指出,印度政府在20204月更改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要求來自與印度陸地接壤的國家,在印投資時必須獲得政府批准。雖政策未提及哪些國家,但外界視為該條規則針對的是中國大陸,目的在於阻止陸企在疫後收購印度企業。

 

而讓印度政府忌憚陸企之因在於,此前有訊息指出,一些大陸車企以聘請印度代理合作夥伴為幌子,但並未有將製造生產轉移至印度的長期戰略意圖。也因此,印度工業和內部貿易促進部已經對與印度公司有聯繫的大陸車企展開審查。

 

路透日前報導,比亞迪申請與Megha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該報導引用知情人士說法稱,比亞迪計劃在印度生產全系列車型,並在未來幾年內把在印工廠的年產量提高到10萬輛。且比亞迪可能會先採取將汽車零組件運到印度組裝的模式。

 

比亞迪的投資計劃還包括和Megha在印度建立充電站、研發和培訓中心等。印媒當時指出,如果消息屬實,將是比亞迪在印度的第二座工廠。

 

近年,陸企在印度投資與經營愈來愈不容易。此前,大陸手機大廠小米才因違反當地洗錢法規而被凍結人民幣48億元的資金;而上汽集團旗下的名爵(MG)印度公司傳出被當地金達爾西南集團(JSW集團)強行低價收購股份,但該消息遭上汽集團澄清,表示該交易需獲中方批准,且並未失去MG印度子公司控制權。可見中印角力仍在進行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電動車世界第一

 

第二、比亞迪是中國第一電動車廠

 

第三、跨入印度市場是必須的

 

第四、比亞迪被印度拒絕,代表地緣政治的嚴重性

 

第五、印度未來對台灣,應存在潛在商機

 

 

ZF

2023-07-19 電子時報/楊智家

 

鴻海日前宣布與全球第三大一級(Tier 1)車用零組件供應商德國 ZF 集團(ZF Friedrichshafen AG)在承用車底盤系統方面進行結盟,鴻海將買下 ZF 集團旗下 ZF Chassis Modules 50% 股權。

 

彭博(Bloomberg)於2023 6 月中曾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未公開上市的ZF集團此前與德意志銀行(Deutsche)合作,尋找潛在合作夥伴代工傳動軸製作,在汽車產業轉朝電動車發展背景下,尋求出售部分旗下業務。

 

如今鴻海入股的 ZF Chassis Modules,即為 ZF 集團旗下的傳動軸系統組裝公司。 ZF 專為高階內燃機引擎汽車製造高興能變速箱。知情人士透露,傳動軸組裝(Axle assembly),是 ZF 集團底盤系統和模塊產品線的一部分,在 2021 年為 ZF 集團創造約 45 億歐元(約 49.8 億美元)營收。

 

彭博 6 月報導,ZF 發言人當時表示,已啟動對傳動軸組裝部門的戰略審查,以釋放其全部潛力,這可能會導致其結構發生變化、或引入新的合作夥伴。作為評估的一部分,ZF 當時正在為可能的業務做分拆做準備。

 

ZF Chassis Modules 在全球設有 25 個辦事處,合計擁有約 3300 名員工,其中 100 名員工位在德國,預計在 2023 年營收將超過 40 億歐元。

 

目前ZF 前三大客戶Mercedes-BenzBMW Stellantis,預期鴻海有望藉此結盟建立與德國傳統車廠的關係,以及取得產品導入機會。

 

ZF 集團總部位於德國南部 Friedrichshafen,其創始根源可追溯到飛艇先驅齊柏林。ZF 集團面臨著調整業務以適應汽車電動話和自動駕駛車時代的壓力,這最終可能會導致燃油車及傳統汽車零組件製造商遭市場淘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積極進行全球併購與合資

 

第二、在美國的電動車投資失敗

 

第三、印度原來談好的合作夥伴也不順利

 

第四、這次投資德國算是再接再厲

 

第五、鴻海希望培養電動車組裝的基本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