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第一共和銀,微軟字母,LVMH,特斯拉降價,大摩,Netflix,瑞信,馬斯克,歐盟加密貨幣,智利鋰礦,電動車,人民幣,阿根廷,平安保,掃地機器人,美中概股,阿里雲,現代電池,三星,留學

 理事長的話:第一共和銀,微軟字母,LVMH,特斯拉降價,大摩,Netflix,瑞信,馬斯克,歐盟加密貨幣,智利鋰礦,電動車,人民幣,阿根廷,平安保,掃地機器人,美中概股,阿里雲,現代電池,三星,留學

第一共和銀

2023-04-28 經濟日報/林聰毅

 

知情人士透露,股價慘跌仍未見止血的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正考慮出脫500億至1,000億美元的長期證券和抵押貸款。這家美國地區銀行存款大外逃所引發的銀行業動盪,已波及到債券市場,如今債市交易員已不再篤定認為聯準會(Fed)會再升息1碼(25個基點)。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出售這些資產將有助於降低第一共和銀行資產與負債的錯配。該行可能向包括美國大型銀行在內的潛在買家提供認股權證或優先股,以鼓勵這些買家以高於市值的價格購入其資產。

 

知情人士說,第一共和銀行正努力支撐其資產負債表,以免遭到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並為未來可能的增資掃除障礙。這位人士還說,該行在轉型過程中可能需要美國政府協助,促成它與一些大銀行協商以穩定局面,畢竟這項作法的代價要比倒閉小很多。

 

根據第一共和銀行的最新財報,至3月底止的第1季存款僅剩1,045億美元,較去年底的1,765億美元大減約720億美元,減幅超過40%,若扣除摩根大通等大銀行存入的300億美元,第一共和銀行實際流失存款超過1,000億美元。這項利空25日衝擊該銀行股價崩跌近50%26日早盤續跌18%

 

第一共和銀行股價25日崩跌,拖累區域銀行股再度走低,KBW區域銀行股指數一度重挫4%,觸及今年新低。投資人湧入公債避險,推動美國公債價格飆升,短債殖利率走低,對利率政策敏感的2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大跌逾18個基點。

 

根據彭博資訊報導,美國利率市場6月交換合約(swap)現在反映的基準利率,只比當前有效聯邦資金利率高出21個基點,這暗示在未來兩次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會議中,升息一次的機率約為五分之四。相形之下,本周稍早這個利率市場指標預期,聯準會在5月升息的機率近乎百分之百,6月也有可能再升息。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家銀行是下一波倒閉的美國中小銀行

 

                                   

第二、關鍵在於信心危機

 

第三、現在全球轉帳速度太快

 

第四、聯準會沒有做好監管

 

第五、銀行的董事會也未善盡職責

微軟字母

2023-04-27經濟日報/劉忠勇、黃淑玲、陳律安

 

微軟與字母公司上季雙雙交出獲利和營收均優於預期的好成績,反映企業雲端運算需求仍強。微軟也對新推出的人工智慧(AI)服務發出樂觀展望,26日早盤開高走高,大漲7%。

 

微軟25日盤後表示,將擴大支出以強化旗下的雲端資料中心,以滿足客戶對新AI工具的需求。

 

財務長胡德說:「我們致力於帶領AI平台的浪潮,並做支持此浪潮所需的投資。」她指出,微軟將為支持自己和合作夥伴OpenAI和其他客戶所需的基礎設施提供足夠的支出。

 

3月止的一季,微軟每股獲利2.45美元,營收增長7.1%達到529億美元,分析師平均原估每股獲利為2.24美元,營收510億美元。企業雲端運算事業Azure,不計匯率波動的影響的營收增長31%,符合預測。微軟表示,來自AzureOffice產品等商用雲端產品的銷售額增長了22%,達285億美元。

 

微軟也對Office、會計和安全軟體做了調整,增加AI功能。微軟近幾周為BingOffice產品推動AI產品,目前對銷售尚不明顯。不過從初步使用率和客戶需求來看,微軟認為深具潛力。

 

26日英國反壟斷主管機關CMA表示,否決微軟以69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一案,理由是對英國玩家來說,此交易一旦完成,將導致價格調漲、選擇變少、並削弱創新。微軟表示將提出上訴。

 

同日,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公布,上季營收年增3%697.9億美元,每股盈餘降至1.17美元,但均優於市場預期。搜尋廣告事業上季回復成長,營收年增2%,展現韌性。雲端運算部門上季也終於由虧轉盈,營業利益1.91億美元,去年同期虧損7.06億美元。

 

Google已展開公司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計畫,元月砍1.2萬名員工,約占人力的6%。本月稍早財務長波蕾特宣布,還將繼續執行幾年的撙節計畫,減少開支的項目包括房地產、員工福利、設備等等。她說,經濟環境充滿挑戰,「前景仍然不確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轉人工智慧財

 

第二、營收端雲端收入成長仍強

 

第三、微軟大膽轉入新領域

 

第四、微軟CEO執行力和願景均佳

 

第五、谷歌狀況比較不好

 

LVMH

2023-04-26 經濟日報/季晶晶、葉亭均

 

法國精品巨擘LVMH股價24日再創新高,公司市值隨之繼續膨脹,成為第一家市值站上5,000億美元大關的歐洲企業,在全球市值排行榜上與特斯拉的排名之爭也更形激烈。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LVMH股價24日盤中一度上漲0.3%903.7歐元,市值攀抵4,540億歐元,以當時歐元兌美元匯價為1.1019計算,LVMH市值達5,003億美元,是歐洲有史以來第一家達此里程碑的上市公司。

 

若以全球市值排名來看,這家精品龍頭旗下有Louvis Vuitton和寶格麗(Bulgari)等奢侈品牌的精品龍頭,目前正好排在全球第十名,第九名正好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最新排名,LVMH的執行長阿諾特是全球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則居阿諾特之後。

 

LVMH股價本月來漲逾5.5%,今年來更大漲逾30%,主要是各國防疫措施陸續解除,邊境隨之開放,旅行風潮再度帶回高端消費者,去年營收為792億歐元(871億美元),經常性業務利潤為211億歐元,連續第二年創紀錄。拜中國大陸疫後重新開放所賜,LVMH今年第1季銷售年增17%,比分析師預期高出一倍以上。

 

特斯拉股價今年截至24日也漲逾30%,但本月至今重挫逾20%,市值隨之降至5,050億美元左右,與LVMH的差距愈拉愈近。這家電動車大廠不斷降價刺激銷售,卻也擠壓了利潤和投資人信心。

 

其實不只LVMH,其他如愛馬仕(Hermes)、Burberry、開雲(Kering)等精品股,今年來股價也同步飛揚,堪稱「抗衰退概念股」,顯然在一個忙著應付通膨、戰爭和銀行擠兌的世界裡,精品需求依然火爆,凸顯了消費者對奢侈品的熱愛。

 

更重要的是,熱烈擁抱精品的族群不再只是富人,現在連收入不高的年輕一代也願意豪擲千金把名牌包捧回家。美國商業月刊Fastcompany列出幾大原因,說明為何千禧一代和Z世代對精品愛不釋手。

 

第一,奢華不再等同於「正式」,其次,年輕世代認清「少即是多」、從「快時尚」走向精品,就算預算不寬裕者,也會購買二手精品。第三,社群媒體行銷、網紅的影響力、IG上的炫富帶動精品潮流。

 

 

我們的看法:

 

第一、LVMH 受惠疫情解封

 

第二、以及中國市場大幅成長

 

第三、現在市值已超過5000億美元

 

第四、歐洲第一家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企業

 

第五、大股東成為全球首大富豪

 

特斯拉降價

2023-04-20 工商時報/顏嘉南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今年來六度調降美國電動車售價,投資人憂心降價將打擊獲利。特斯拉19日美股盤後公布第一季業績,華爾街預估降價可望帶動首季營收年增26%,不過獲利恐萎縮20%。

 

19日美股早盤特斯拉股價下跌2%,報180.59美元。

 

根據FactSet調查,華爾街預期特斯拉上季營收將達23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88億美元激增26%,但每股盈餘預估由1.07美元降至85美分,年減20%。

 

分析師預期第一季毛利率略高於20%,低於去年第四季的25%,和去年首季的逾30%。毛利率守住20%關卡對投資人意義重大,該公司財務長柯克宏(Zach Kirkhorn1月在去年第四季業績的法說會表示,今年全年毛利率可望維持在20%以上。

 

至於用來衡量獲利力的營業利益率,華爾街預估第一季將降至約12%。不過特斯拉的獲利力一直是同業最高,去年達16.8%,同期福特約在4%,通用(GM)約達6.6%。

 

特斯拉在第一季財報出爐前夕,第六度宣布調降美國售價,Model Y的兩個版本售價各調降3,000美元,Model 3入門款調降2,000美元。特斯拉期望藉由降價刺激市場需求、抵擋升息衝擊和市場競爭激烈等挑戰,今年以來美國市場的累計降幅在14%至25%之間。

 

特斯拉近期亦降低歐洲、以色列、新加坡、日本、澳洲和韓國市場售價。

 

降價確實帶動銷售成長,至少在降價初期刺激訂單湧進。特斯拉在1月大砍電動車售價後,執行長馬斯克表示,訂單約是產量的兩倍。

 

不過降價的效果並不持久,特斯拉第一季交車量季增4%,遠遠不如去年第四季的季增17.8%。特斯拉第一季的電動車生產量比交車量多出約1.8萬輛,本月也持續降價,投資人擔憂特斯拉若是沒有降價促銷,可能難以維持成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面臨強烈競爭

 

第二、特斯拉走在市場前面

 

第三、大膽降價是攻擊策略

 

第四、現在比亞迪也降價

 

第五、市場領導者壓縮其他競爭對手獲利空間

 

大摩

2023-04-20 經濟日報/湯淑君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第1季獲利年減19%,主要受併購交易相關收入持續減緩拖累。道瓊社報導,摩根士丹利(大摩)19日公布財報表示,第1季獲利29.8億美元,或每股盈餘1.7美元,仍優於FactSet訪調分析師預估的每股盈餘1.63美元。

 

首季營收下滑2%145.2億美元,也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39.7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紐約19日早盤股價一度跌3%

 

包括合併與收購交易費用收入的投資銀行營收,較一年前同期減少24%,降到12.5億美元,與同業摩根大通投銀部門營收年減19%、高盛年減26%的趨勢相符。一些銀行業者原本指望繼去年併購交易活動減緩後,今年初可能恢復熱絡。

 

利率走高、經濟衰退山雨欲來的疑慮,加上股市變化莫測,使許多企業主管擱置併購或上市計畫。上個月矽谷銀行(SVB)和Signature Bank倒閉,在美國掀起一陣銀行業動盪,也給市況平添不確定性。摩根士丹利上月提供25億美元的未受保存款至第一共和銀行,與其他大型美商銀行合力援助該銀行度過存款擠兌風暴。

 

摩根士丹利在華爾街證券交易與併購交易圈是重量級角色,但在市況波動劇烈時,通常另有一個穩定的業務可倚靠:協助富裕客戶理財。事實上,光是財富管理部門上季營收成長11%,就對摩根士丹利第1季總營收貢獻了大約45%

 

摩根士丹利在2020年買下線上券商E*Trade,持續吸引散戶顧客。這些顧客總數在3月底總計810萬人,比一年前的760萬人擴增。但那群顧客交易頻率較低,該公司經手的散戶單日成交筆數平均約83.1萬筆,比一年前的超過100萬筆縮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摩是全球最佳投資銀行

 

第二、大摩已經超越高盛

 

第三、投資銀行收入減少

 

第四、但是靠資產管理補回來

 

第五、大摩收入平衡,是投資銀行經營的典範

 

Netflix

2023-04-19 經濟日報/葉亭均

 

串流媒體巨擘網飛(Netflix)上季獲利優於預期,付費訂戶數也創歷來新高,但本季財測略低於市場預期,股價應聲走跌。

 

原定上季在美國開始打擊帳密共享的計畫,延後到本季執行,預料這類客戶繳交的費用將有助於帶動下半年的成長。

 

Netflix在美股18日盤後公布,第1季淨利從16億美元下滑至13億美元,每股獲利為2.88美元,營收成長3.7%81.62億美元,大致符合市場預期;訂閱用戶達23,250萬戶,創歷史新高,但新增175萬戶,低於市場原估的206萬戶。預估本季營收82.4億美元,也低於市場預期的84.7億美元。Netflix股價19日早盤一度跌逾2%Netflix在致股東信中表示,2023年開局良好。這是共同執行長皮特斯和薩蘭多斯上任後的首份財報結果。

 

Netflix原先計劃今年首季在美國對共享密碼展開收費,現在改口將在未來幾個月實施。Netflix一直測試各種方法來減少在拉丁美洲的帳密共享行為,上季還額外在四個市場推出對這類共享帳號用戶收費的方案。該公司估計,超過1億人口沒有付費卻使用帳號,而分析師認為付費共享有望成為新客戶或營收的龐大來源。

 

Netflix被視為是影音串流產業的晴雨表,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這個領域的成長已經減緩。一年前,Netflix單季流失20萬用戶,是逾十年來首度流失訂戶,導致股價崩跌,也讓華爾街重新設定對串流產業的預期。

 

另外,Netflix同日稍早宣布,將結束實體DVD郵寄業務,預定9月寄出最後一批DVD,結束25年來郵寄影集和電影光碟的服務。Netflix開業時,曾是到錄影帶出租店租片子的另一個選項,該公司提供線上租賃DVD並寄送到家的服務。這種商業模式快速竄紅,很快就讓最大連鎖錄影帶出租店百視達(Blockbusters)陷入困境。但Netflix轉型為串流媒體後也侵蝕到自家的DVD郵寄業務,去年整體營收約316億美元中,DVD郵寄僅占1.26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Netflix 去年股價大跌

 

第二、成長遇到瓶頸

 

第三、Netflix 大幅投資韓國

 

第四、近期宣布25億美元投資計畫

 

第五、Netflix 要尋找新的成長點

 

瑞信

2023-04-25經濟日報/劉忠勇、林聰毅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24日公布,第1季資產淨流出612億瑞士法郎(690億美元),雖已接受由政府主導的紓困,但截至目前流出現象仍未停止。隨著瑞信併歸瑞士銀行集團的聯姻即將完成,這可能是這家167年歷史的金融機構最後一次公布業績。

 

瑞信說,流出的金額主要來自財富管理部門,而且遍布於各地區。瑞信財富管理部門所管理的資產至今年3月底為止降至5,025億瑞郎,相較於去年同期的7,070億瑞郎,減幅多達29%。該銀行去年第4季資產淨流出1,105億瑞郎。

 

瑞信表示,這波重大資產淨流出,特別是3月下旬最多,因為在瑞銀出手併購前,恐慌氣氛籠罩。瑞信還說:「流出現象已經逐漸趨緩,但截至2023424日為止情況尚未逆轉。」瑞信也出現大量現金存款提領及到期定期存款不再續存的情況。客戶存款在第1季減少670億瑞郎。

 

瑞信表示,至第1季為止,這些機制借款淨額為1,080億瑞郎,之前已償還600億瑞郎。瑞信表示第1季過後又還了100億瑞郎。

 

瑞信也公布,第1季稅前獲利128億瑞郎(144.3億美元),主要是瑞士監管機構下令將150億瑞郎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註銷所致。瑞信去年同期則是出現巨額損失。瑞信並表示,財富管理及投資銀行部門第2季可能持續虧損,並預期該集團今年將虧損。

 

市場人士說,這可能是瑞信最後一次發布財報,之後將視該行與瑞銀集團合併進度而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信危機是信心危機

 

第二、瑞信已與瑞銀合併

 

第三、美金外流速度驚人

 

第四、美國第一共和銀行是其他的問題

 

第五、企業風險變成國家風險

 

馬斯克

2023-04-23工商時報/顏嘉南

 

身兼多職的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上周日子不太好過,旗下3家公司特斯拉、SpaceX和推特接連傳出利空消息,而且特斯拉投資人再向董事會施壓,呼籲馬斯克專心經營公司。

 

特斯拉股價21日雖反彈1.3%,165.08報美元,但近一個月重挫約14%。

 

特斯拉19日公布的第一季業績顯示,淨利不僅較去年同期縮水逾20%,營業利益率和毛利率雙雙走低。財報黯淡讓特斯拉當日股價重挫近10%,馬斯克的身家財富更一夕縮水約130億美元。

 

特斯拉在第一季提高產量和大砍售價,財報顯示庫存暴增,帳上有143.8億美元存貨,還積欠供應商73.2億美元。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20日在德州進行星艦(Starship)超重型推進器軌道飛行測試,火箭雖然順利離開發射台,但升空後4分鐘便爆炸。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已暫停該計畫,直至進一步評估。

 

在爆炸發生前,當地環保和原住民團體紛紛抗議這次試射,稱此類試射將危害野生動物、民眾健康與財產。

 

此外,推特取消大多數非付費用戶的藍勾勾認證引發爭議,包括美國總統拜登、教宗,甚至連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BART)的帳號都被取消身份驗證。推特亦取消政府官員和政府帳號標記,外界擔憂此舉恐造成冒名的假帳號猖獗。

 

宣稱擁有價值逾15億美元特斯拉股票的機構投資人21日透過公開信表示,希望董事會引進更多獨立成員,並更努力解決可能對特斯拉形成「重大法律、營運和聲譽風險,並危及長期價值的問題」。

 

投資人格外擔憂馬斯克和特斯拉處理人權和勞工權的方式,信中列舉特斯拉捲入的多起訴訟,包括種族歧視、阻撓工會、剋扣薪資、性騷擾和不安全的工作條件等。投資人指稱,特斯拉似乎逐漸接受一種「凌駕於法律」的文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也會遇到亂流

 

第二、但馬斯克承受壓力強

 

第三、購併推特是一大錯誤

 

第四、分散馬斯克精力與資源

 

第五、企業應該要聚焦

 

 

歐盟加密貨幣

2023-04-22工商時報/吳慧珍

 

歐洲議會開全球先河,20日通過首套全面性監管加密貨幣產業的法案《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Markets in Crypto Asset ActMiCA),針對加密平台、代幣發行商及交易員,制定諸多規範,須在透明度、揭露、授權和交易監管等方面符合要求。

 

歐洲議會周四以以517票贊成、38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批准MiCA,該立法旨在降低消費者購買加密資產的風險。這意味供應商若遺失投資人的加密資產,須負起法律責任。

 

歐盟此舉領先美國和英國,美英尚未就加密貨幣領域制定正式法規。英國官員日前透露,具體的加密貨幣規範大約在一年內生效。

 

按照MiCA規定,加密貨幣平台有義務告知投資人交易的相關風險,銷售新代幣也須受到監管

 

泰達幣(Tether)、USDC等穩定幣應維持充沛的儲備量,好在爆發擠兌潮時滿足投資人贖回請求。穩定幣規模若變得過大,將面臨每日2億歐元(約台幣68億)的交易限制。

 

一旦加密貨幣交易平台被認定未妥善保護投資人,或威脅市場完整性及金融穩定時,MiCA授權歐洲證券暨市場管理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介入,禁止或限制平台交易。

 

MiCA也觸及圍繞加密貨幣的環保隱憂,強迫企業揭露能源消耗數據,以及數位資產對環境的衝擊。

 

歐盟金融穩定事務專委麥吉尼斯(Mairead McGuinness)對MiCA獲歐洲議會批准表示肯定,預計該法規2024年起生效適用。

 

區塊鏈技術公司RippleEMEA政策總監懷特沃斯(Andrew Whitworth)指出,歐洲議會通過MiCA,「為全球加密貨幣業樹立重要里程碑」。

 

歐洲議會還通過《資金轉移條例》(Transfer of Funds regulation),目的在降低比特幣、穩定幣等加密貨幣移轉過程中的匿名性。

 

此條例將「國際轉帳」(travel rule)規定應用到加密貨幣交易上,要求金融公司篩選、記錄並傳遞有關加密貨幣交易的訊息,以協助打擊洗錢。

 

此外,加密貨幣交易所和個人所有的「自託管錢包」之間的轉帳,若是金額超過1,000歐元上限就得呈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加密貨幣危機不斷

 

第二、加強監管是世界潮流

 

第三、危機可能影響金融秩序穩定

 

第四、現在全世界都走上監管潮

 

第五、特別是實體銀行可能會再出問題

 

 

智利鋰礦

2023-04-22工商時報/陳怡均

 

隨著電動車產業對鋰的需求大增,身為全球第二大鋰礦生產國的智利決定將該產業收歸國有,增加對關鍵礦產的掌控。智利總統柏瑞克(Gabriel Boric)周四(20日)宣布擬讓鋰產業國有化,以提振經濟並且保護本國環境。

 

智利擁有全球最大的鋰礦蘊藏量。柏瑞克表示,該國將設立一家國營鋰礦企業,智利化工礦業(SQM)與美國雅保(Albemarle)在智利營運的龐大鋰礦事業主控權,未來將轉由國營企業,並期待鋰礦合約在政府主導下,由政府與民營結盟方式進行。

 

這項消息未讓鋰價走勢逆轉,周五無錫不鏽鋼電子交易中心交易量最大的碳酸鋰(Lithium Carbonate)期貨價格下挫3.4%。受累於中國電動車需求疲弱,鋰價從202211月的高峰迄今重跌逾70%。

 

不過,此計畫必須經由國會通過,柏瑞克將於2023年下半年向國會提案。

 

對於積極爭取電池材料的電動車廠商而言,智利鋰礦收歸國有無疑是新的挑戰。近來愈來愈多國家試圖維護國內天然資源而採取行動,墨西哥2022年將鋰礦產進行國有化,印尼2020年針對另一個電池關鍵材料鎳礦下達出口禁令。

 

柏瑞克在全國電視演說時提到,「這是我們轉型以及提振經濟的最佳契機,我們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但他也強調,智利政府不會終止現行合約,但期望業者們在合約到期前對於政府參與抱持開放態度。但他並未特別點名雅保和SQM,兩業者各為全球第一大與第二大鋰礦商。

 

智利目前透過特許授權SQM、雅保兩家企業開採鋰資源,前者合約2030年到期,後者合約於2043年到期。

 

雅保指出,智利政府的宣告「並未對我們的事業造成實質影響」,會持續針對在智利進一步投資和採用最新技術進行協商。

 

三星證券分析師表示,「當電池廠商未來與智利鋰礦商重訂合約時,與比過去沒有政府介入時相比,合約條件可能變得更艱難。」分析師認為,此舉可能促使鋰礦的投資轉向其他國家,例如全球最大鋰生產國澳洲。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成長太快

 

第二、帶動電池和鋰礦需求

 

第三、中國積極向上游整合

 

第四、資源國開始募資

 

第五、智利國營化開了第一槍

 

電動車

2023-04-27工商時報/陳怡均

 

國際能源總署(IEA)周三(26日)發表報告指出,今年全球電動車銷售將比去年成長35%至接近1,400萬輛,拿下全球汽車市場近五分之一比重。

 

該報告提到,2022年電動車銷售突破1,000萬輛的新高紀錄,反映該產業持續擴展,中國即囊括去年約六電動車市場。

 

IEA執行董事畢洛(Fatih Birol)表示:「全球新能源經濟迅速崛起,電動車是成長主力之一,為全球汽車製造產業帶來歷史性的變革。我們正見證這個趨勢對全球石油需求造成極大影響。過去一世紀,內燃機引擎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但電動車正在改變現況。」

 

該機構預估,傳統引擎車轉向電動車的趨勢將使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減少,估計到2030年以前,石油日需求量可望縮減至少500萬桶。

 

IEA並提及,「包括電池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的整體電動車,去年銷售突破1,000萬輛,比2021年增長55%。此數據已超越歐盟整體車市規模(約950萬輛),幾乎是中國去年汽車銷售的一半。」

 

根據IEA的預測,電動車呈現爆炸性的增長,占整體車市的比重已從2020年的4%驟增至2022年的14%,預料今年再進一步攀升至18%。

 

IEA認為電動車銷售三大市場分別是中國、歐盟、美國,而政策補貼是提振銷量的助力。

 

報告亦稱目前中國是電動車銷售的「領先者」,去年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

 

身為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市場的歐洲,2022年電動車銷售勁揚逾15%,占整體車市的2成以上。美國去年電動車銷量也大幅增長55%。在中國、歐洲銷售的電動車中,將近三分之二是休旅車和較大車款,美國此比重更高。

 

此外,IEA強調電動車製造與中國息息相關,中國目前仍主導電動車電池與零件產能,去年全球出口的電動車之中,有35%來自中國。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今年成長35%相當驚人

 

第二、全球五分之一是重要里程碑

 

第三、台灣電動車反倒落後全球

 

第四、台灣卻乏電動車生態系

 

第五、台灣是電動車零組件主要生產國,但不是整車

 

 

人民幣

2023-04-28經濟日報/林茂仁

中國大陸3月跨境交易中,人民幣占比高達48%,創下歷史新高,並首度超越美元的47%,成為中國大陸在跨境交易中的最重要貨幣。

 

綜合彭博及路透報導,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中國大陸跨境收支中的人民幣占比首次超過美元,遠高於2010年人民幣占比接近0的水準,相較下,美元在2010年的比率從83%降至47%,這是大陸減少對美元依賴過程中跨過的新里程碑。

 

這個比率包含外貿、金融等所有交易,由於中國大陸是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有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外貿交易額就占全球貿易總額14.7%,換算下來,中國大陸的48%,占到全球的比率可以達到7%左右。

 

2010年人民幣在跨境收支中的比率幾乎是0,美元則是83%,僅僅用了13年,人民幣就完成了超越。

 

香港星展銀行經濟師梁兆基則指出,隨著其他國家尋求一種替代性支付貨幣以分散風險,再加上美國聯準會信譽不佳,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但距離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於「此消彼長」為何如此迅速?外界普遍認為,原因主要有兩點:美元自己「作死」,其次則是人民幣有可靠的信用和良好的前景。

 

因為美國不顧風險嚴重超發美元,大大超出美國實際財富總量,對應的商品也成為了相對稀缺的背書,各國在金融層面,對美元信心陡降,加上美國將美元工具化和武器化,一方面在全球濫用美元的特殊地位,通過操縱匯率、輸出通膨和金融危機等手段,製造出可以大量低價收購他國優質資產的機會。

 

同時,美國又將美元當做懲罰其他國家的武器,例如將俄羅斯踢出SWIFT結算系統,各國希望可以找到一種新的替代貨幣。

 

由於人民幣有著可靠的信譽和良好的前景,人民幣的「錨定物」是超大的市場,是全球第一工業大國的生產力,是可靠的國家信譽,是可預期的持續經濟增長,還有中國大陸快速上升的大國地位。

 

對大多數國家來說,手裡的人民幣可以隨時從中國大陸換到自身所需的商品,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不用擔心它變成廢紙,讓人民幣的前景普遍被看好,在貿易結算和他國的外匯存底中占比愈來愈高,也愈來愈擁有國際通用貨幣的必備功能特徵。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開始去美元化

 

第二、人民幣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三、時機有利於人民幣

 

第四、全世界不願意被美元綁架

 

第五、這是一個大趨勢的開始

 

阿根廷

2023-04-28經濟日報/葉文義

繼俄羅斯、伊拉克、巴西、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之後,阿根廷政府宣布將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轉而使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國際化捷報頻傳,不過分析師表示,雖然近年來「去美元化」呼聲日益高漲,但將「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畫上等號仍為時尚早。

 

大陸央視報導,阿根廷將於本月使用人民幣支付價值相當於大約10.4億美元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此後每月約7.9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將以人民幣支付,該決定旨在緩解美元外流。

 

人民幣國際化捷報頻傳,伊拉克央行2月提出允許以人民幣直接結算該國對中國大陸貿易,以此改善外匯儲備;3月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巴西宣布將直接用人民幣-雷亞爾結算中巴之間的貿易和金融交易;中海油與道達爾能源達成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此外,巴西總統在本月訪問大陸時呼籲金磚國家使用本幣結算,馬來西亞總理透露該國央行已就中馬雙邊貿易用林吉特-人民幣結算一事與中方進行談判。

 

伴隨人民幣推進國際化進程,愈來愈多國家探討「去美元化」。不過,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表示,人民幣的儲備與結算國際化程度均為全球第五,或將威脅日圓、英鎊地位,但與美元、歐元差距甚遠,人民幣將取得應有的國際地位,但短期不太可能取代美元。同時,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每日成交量也僅為SWIFT1.3%而已,中國大陸與帶路國家經貿失衡持續擴大,亦不利人民幣國際化拓展。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在《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中也指出,截至2022年第1季,人民幣國際化綜合指數為2.86,較美元58.13、歐元21.56、英鎊8.87和日圓4.96的國際化綜合指數仍存在較大差距。

 

人行構建的貨幣國際化指數綜合考慮了貨幣的支付、投資、融資和儲備四大功能。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顯示,今年3月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占比2.26%,位居第五,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分別以41.74%、32.64%、6.19%和4.78%的占比位居前四。

 

另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報告,2022年第4季,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2.69%,位列第五,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分別以58.36%、20.47%、5.51%、4.95%的占比位居前四。

 

香港星展銀行經濟分析師梁兆基指出,隨著其他國家尋求一種替代性支付貨幣以分散風險,再加上美國聯準會信譽也不如以前那麼好,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速,但距離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根廷加入「去美元化」潮流

 

第二、之前已有巴西先例

 

第三、中南美洲國家不信任美國

 

第四、未來趨勢值得注意

 

第五、除了人民幣還有亞元的發展

 

平安保

2023-04-28工商時報/蘇崇愷

大陸保險業巨頭中國平安26日盤後公布,2023年第一季淨利年增48.9%至人民幣(下同)383.52億元,期內營收年增27.86%至2,816億元。受此激勵,中國平安A27日飆出漲停,為20158月以來首見,H股大漲9.02%,是表現最佳的恒指成分股,領漲陸港保險股。

 

代表外資動態的北向資金27日淨賣出1.66億元,其中招商銀行、東方財富、中國太保分別遭淨賣出8.88億元、8.48億元、3.13億元,中國平安逆勢獲得淨買入5.05億元。中國平安A27日股價漲停,收報50.37元,H股收漲9.02%至56.2港幣。

 

AH」股上市的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人壽A27日股價分別收漲6.87%、6.66%、6.45%;H股分別收漲5.3%、4.6%、5.1%。

 

針對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中國平安財報指出,2023年第一季,隨著外部環境逐步回暖,平安壽險堅定實施「4通路+3產品」戰略,改革成效逐步顯現,經營持穩,業務穩健發展。第一季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年增8.8%至137.02億元。

 

通路方面,平安壽險代理人通路經營品質優化,創新通路隊伍建設逐步成型,通路綜合實力有效提升,代理人通路、銀保通路等主要管道新業務價值均實現正增長,其中銀保通路表現亮眼,與2022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平安首季業績顯示其風險回報有所改善,首季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非常強勁。摩根大通又指,平安壽險及產險2023年首季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穩定為120%及172%水準維持平穩,考量到強勁的業務復甦與具有彈性的盈利表現,認為中國平安H股現價估值不昂貴,維持「增持」評等,目標價為85港幣。

 

2023年元旦起,陸港兩地上市的保險公司實施金融工具和保險合約兩個新會計準則,424日當周密集公布的A股上市險企第一季財報中,這兩個新準則將首度亮相。東吳證券指出,新準則下,中國平安追溯調整舊準則利潤,對淨利而言,從2022第一季的206.58億元調增至257.58億元,2022年底淨資產從8,586.75億元小幅上調至8,691.91億元,新準則有利於淨利與淨資產釋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平安保是大陸第二大保險公司

 

第二、平安保大成長實在驚人

 

第三、未來大者恆大

 

第四、金融機構著重品牌與安全

 

第五、平安正要求匯豐銀行分拆亞洲部分

 

掃地機器人

2023-04-28工商時報/蘇崇愷

大陸掃地機器人業者正強攻全球市場。陸廠「一哥」科沃斯在2022年前三季營收人民幣(下同)101億元(年增23%),勝過美國iRobot公司2022年全年營收11.8億美元(折約人民幣81.8億)。科沃斯總經理莊建華表示,在日本和亞洲新興市場的營收迅速增加。

 

科沃斯27日股價收跌0.53%至70.87元,2023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2.78%。

 

新華社報導,科沃斯成立於1998年,是全球最早的服務機器人研發與製造商之一。2021年其品牌掃地機器人在大陸市場線上零售額占比43.5%,線下零售額占比86.6%,穩居行業龍頭。

 

日經中文網報導,科沃斯正逐步追趕iRobot。公開數據顯示,iRobot的全球市占率從2016年的64%降至2020年的46%。反觀科沃斯的市占率則從2014年的7%上升到2020年的17%。

 

一家日本家電量販店負責人表示,iRobot的掃地機器人Roomba在日本的銷量是壓倒性的,但科沃斯也推出高功能機型,人氣正在逐漸上升,如果科沃斯的知名度提高,銷量將進一步增長。

 

另外,手機大廠小米參與投資的掃地機器人業者:石頭科技,在全球逾100個國家與地區銷售。2017年成立的大陸掃地機器人第五大業者:追覓科技,繼歐美市場後,於2022年進入日本市場,除了上架亞馬遜與樂天等電商平台,該公司近期也將進駐家電量販店。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機器人市場大成長

 

第二、特斯拉是工業機器人

 

第三、中國大陸機器人實力強

 

第四、掃地機器人是另外一個市場

 

第五、中國大陸也是市場領導者

 

 

美中概股

2023-04-27工商時報/賴瑩綺

由於市場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擔憂,大於對中國經濟樂觀預期,在美上市的中概股4月市值大幅縮水,整整蒸發超過1,000億美元。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25日持續下跌,已連續六個交易日走低,創一年多來最長連跌紀錄。且4月底以來,該指數跌幅已超過10%,本月恐創下自202210月以來最慘的一個月。

 

外媒26日報導,投資人對中國經濟重新開放的樂觀情緒逐漸消退,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國短影音海外平台TikTok,以及半導體晶片等問題發生衝突之際,投資人減少了對中國股票的押注。

 

數據顯示,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當地時間25日大跌3.06%,已連續第六個交易日下跌,創下該指數一年多來最長的連跌紀錄。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美國存托憑證(ADR25日紛紛下跌,其中阿里巴巴跌1.56%,京東跌2.83%。

 

報導引述以Gilbert Wong領銜的摩根士丹利策略師表示,美國的多頭基金經理,是這個月中國ADR的主要賣家。

 

且不僅僅是在紐約上市的股票遭受重創,在機構追蹤的92個基準股票指數中,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過去三個月是表現最差的五個指數之一。滬深300指數則創下自202210月以來,最大的5日跌幅。

 

瑞士聯合私人銀行本周以地緣政治風險為由,將中國股票評等從「增持」下調至「中性」。與此同時,安大略省教師退休金計畫25日表示,將縮減其在香港的亞洲股票投資團隊。

 

至於消息方面,外媒20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國總統拜登計劃在未來幾周簽署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經濟關鍵領域的投資。拜登政府已經就該措施進行了近兩年的討論,計畫在519日,在日本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採取行動。

 

知情人士說,美國一直在向G7成員國通報高科技產業投資限制的情況,並希望能在下個月的會議上得到成員國的認可。不過預計其他國家不會同時宣布類似的限制措施。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最有可能的順序是,在國際社會表示支持之後不久,簽署行政命令。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概股今年初很低

 

第二、最近卻開始大跌

 

第三、地緣政治危機升高

 

第四、台灣也受到影響

 

第五、台灣很多股票包括電子股離不了中國市場

 

阿里雲

2023-04-27工商時報/蘇崇愷

中國雲端運算業者競爭白熱化,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26日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面下調15%~50%,儲存產品最高降幅達50%,將於57日生效。

 

阿里雲指出,這次降價將進一步擴大公共雲的用戶基數及規模,提高雲端運算的市場滲透率。

 

截至台北時間26日晚間715分,阿里巴巴美股盤前股價上漲1.59%,報84.24美元。阿里巴巴港股26日股價收跌0.95%至港幣83.3元,2023年以來累計下跌6.03%。

 

路透引述一封信件內容顯示,9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美東時間25日以國安疑慮為由,要求拜登政府制裁華為雲與阿里雲,並考慮是否進一步調查百度雲、騰訊雲等其他中國雲服務商。參議員們還要求拜登政府把阿里雲列入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清單,並指該公司與中國軍方有密切聯繫,使其成為明顯持續的「國安威脅」。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6日在記者會中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泛化國安概念、無理打壓中企。

 

市場研究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中國前三大公有雲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廠商分別是阿里雲、華為雲、中國電信天翼雲,市占率分別為32.6%、13%、11.8%。

 

綜合陸媒報導,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張勇在2023阿里雲合作夥伴大會中表示,阿里雲致力於讓算力更普惠,這次大規模降價是希望把技術紅利更多地回饋給客戶和夥伴,持續降低用雲成本,擴大雲的市場空間。張勇指出,過去十年,阿里雲把運算的成本降低80%,儲存成本下降近9成。

 

另一方面,張勇透露,自阿里發表「通義千問」AI大模型(被視為阿里版ChatGPT)兩周以來,已有超過20萬家企業申請接入模型測試,邀請碼一碼難求。目前接入「通義千問」的合作夥伴涉及多個行業,其中朗新科技、千方科技、中金財富等七家行業數位化服務商成為首批夥伴,與阿里雲聯合推進油氣、金融、通訊等行業的智慧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是中國雲端第一廠商

 

第二、去年受到政策打擊

 

第三、華為快速成長

 

第四、但阿里現在已度過危機

 

第五、阿里也進入ChatGPT市場

 

現代電池

2023-04-26經濟日報/劉忠勇

現代汽車25日宣布,將和同樣來自南韓的SK On公司在北美斥資50億美元,設廠生產電動車電池;同日通用汽車(GM)和三星SDI也宣布,計劃投入逾3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電池廠,共同響應美國總統拜登鼓勵電動車業者連同供應鏈在當地投資的立法。

 

現代和SK On將成立持股各半的合資公司,廠址選在喬治亞州巴托郡(Bartow),預定2025年下半年開始生產電動車電池。新廠一年產能可達35百萬瓩時(GWh),足以供應30萬輛電動車電池的需求。現代汽車說,合資事業「進一步加快集團電氣化進展,強化在美國市場電動車領導廠商的地位,並確保穩定的電池供應」。

 

現代汽車去年11月已和SK On簽署合作意向書,以確保北美的電池供應。現代集團關係企業現代摩比斯將採用這座生產的電池來組裝電池組,然後供貨給現代汽車在美國的組裝廠,將用於Ioniq 5Kia EV6Genesis GV60等車款。

 

通用汽車和三星SDI也宣布,計劃在美國合資興建一座電池製造廠,廠址目前並未透露,但預定2026年開始營運,將擁有超過30 GWh的產能,使通用在美國的電池總產能達到約160 GWh,助其在北美的電動車年產能超過百萬輛。

 

拜登的通膨削減法對低碳產業提供龐大補貼。不過,現代汽車在美國沒有電動車廠而被排除在每輛車最高7,500美元的抵免優惠之外。現代汽車目前也計劃在喬治亞州建立電動車廠,最快在2024年底開始營運。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訪問南韓曾參訪三星,呼籲南韓企業與「美國工會成員建立夥伴關係」。

 

 

我們的看法:

 

第一、現代是韓國第一大車廠

 

第二、全球第三大

 

第三、南韓受惠美國通膨削減法案

 

第四、現代進入電池領域

 

第五、如同比亞迪垂直整合

 

三星

2023-04-28工商時報/顏嘉南

受到晶片需求疲軟和價格下滑衝擊,三星電子第一季營業利益較去年同期暴跌95%,並創下2009年來最低紀錄,晶片部門更驚見虧損。三星表示,本季晶片需求可能持續低迷,但下半年市況可望逐漸好轉。

 

三星預期下半年晶片需求回溫,提振投資人信心,帶動三星27日股價收漲0.8%,報64,600韓元。今年迄今三星股價累計上漲16%,表現優於大盤。

 

根據財報顯示,三星第一季營業利益陡降至6,402億韓元(約4.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12兆韓元崩跌95%,並寫下2009年第一季以來最低紀錄,主要受到晶片部門虧損拖累。

 

三星往日的金雞母晶片部門首季營業損失達4.58兆韓元,去年同期則有營業利益8.45兆韓元。手機部門是財報一大亮點,營業利益達3.94兆韓元,優於去年同期的3.82兆韓元。

 

三星第一季營收年減18%至63.75兆韓元,淨利年減86%,降至1.4兆韓元,兩項數據優於4月稍早公布的初步財報,亦高於華爾街預期。

 

三星表示,由於客戶持續調節庫存,而且對大型數據中心投資心態保守,短期晶片需求復甦力道有限。不過,隨著客戶庫存水位下降,預估下半年市場需求可望逐漸回升。

 

此外,三星亦打算透過推出新款手機、電腦促銷計畫,和擴大新CPU採用來提振記憶體晶片需求。

 

韓國元大證券全球資產配置部門主管Daniel Yoo表示,三星第一季獲利雖然低迷,但晶片價格跌勢正逐漸緩和。

 

儘管晶片部門陷入虧損,三星第一季資本支出總計達10.7兆韓元,創下歷年第一季最高紀錄。該公司預期今年記憶體晶片投資規模與去年相當。

 

三星財報出爐後,市場聚焦27日美股盤後公布的英特爾業績。分析師認為英特爾的業務低潮可能已經觸底,三星預測下半年市況回溫,恰恰印證分析師對英特爾的看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晶片業務大跌

 

第二、但手機卻異軍突起

 

第三、蘋果無法征服全部市場

 

第四、三星手機在安卓手機擴大影響力

 

第五、南韓政府支持半導體產業

 

留學

2023-04-25經濟日報/陳苓

歐美先進國家素來是海外留學的熱門地點,但近來此種趨勢出現變化,愈來愈多人選擇到阿根廷和土耳其等開發中國家接受高等教育。

 

日經報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統計,截至2020年為止的20年間,阿根廷的外國留學生增加37倍、墨西哥增加19倍、印度增加七倍,全球平均則僅增三倍。

 

以總人數而言,赴美留學人數仍高居第一,2021年達95萬人;英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緊追在後。不過中等收入國家的留學生比重也有進展,這20年來攀升了六個百分點。

 

許多開發中國家的學生不願到已開發國家求學,寧可前往周邊的區域重鎮,以便享有較低廉的學費和日益增加的就業機會。以阿根廷為例,該國2020年留學生人數達12萬,較2016年高出六成,同一時期全球留學生只增兩成。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2023年最佳留學城市排行榜,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摘下第23名。

 

儘管排名最高的留學城市大多位於已開發國家,阿根廷首都的特色為「國際學生機會日增的活力之城」,此地「生活費便宜、學費相對較低」,並有15%學生來自海外,具備多元性。

 

若干開發中國家更把吸引留學生訂為國家政策,土耳其2012年開始提供更多獎助學金,致使過去十年的留學申請成長四倍至16萬人。土耳其總統厄多安曾高呼:「我們將把留學生人數提高到100萬,讓土耳其晉身世界前五大留學地點。」

 

20歲的阿爾巴尼亞學生莉卡,原本要到歐洲其他國家深造,後來決定到安卡拉大學主修國際關係。她說:「許多土耳其大學聲譽卓著,當地政府提供的獎學金不只包辦學費和住宿費,連生活費也包了。」2020年土國大學的外籍生總計18萬人,較20年前成長十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對外籍移民不友善

 

第二、限制了留學人數

 

第三、限制是中國大陸留學生

 

第四、歐美留學太貴

 

第五、導致新興市場興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