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商業周刊專欄:新加坡「無聊」 總比台灣「落後」好

「最近我們在準備商業計畫書,因為政府會給我們補助。」
我的新加坡客戶興奮地告訴我,他是一家中小企業的老闆,以前我曾幫他籌過資。
「新加坡政府有個program叫做SPRING,我們買機器設備若證明能夠提高生產力,有創新模式,政府就會給我們租稅優惠,即使買部印表機也算。」
新加坡和台灣不同,台灣一直要提高本地勞工的就業機會,新加坡卻因為人少,大部分利用外勞。這幾年外勞太多,造成社會問題,所以政府又鼓勵企業加強自動化,減少聘用低價值的勞工。
「黃總,我們也屬於『國際型企業』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因為在中國有投資,符合政策,政府會給我們錢,所以你暫時不需要幫我們找錢了。」
我聽錯了嗎?沒有,新加坡政府是要「給」他錢,不是借他錢。新加坡政府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台灣的中小企業好像沒有這麼好命,因為政府認為愛台灣就要待在台灣。
新加坡國家雖小,政府卻是「大政府」,什麼事情都會幫人民設想的非常周到,就像一位過於保護子女的父母。台灣正好相反,只能靠自己,政府會管你,但不會幫你,有幫的話也是幫什麼「兩兆產業」,在這種環境下台灣的企業家精神反而比較強。
台灣這幾年一直探索為什麼新加坡能,台灣不能?答案很簡單,政府效能和開放。新加坡最好的人才都去當公務員,政府給很高的薪水。他們推動建設都是按步就班,執行力超強,比如說開放賭場;台灣馬祖公投雖然通過,離正式營業還要等六年。
新加坡是一個真正的國際性外向型經濟,盡一切可能吸引外資、外國旅客和外勞,包括藍領和白領。這幾年中國大陸有錢人已不把錢存在香港,而改放在新加坡。最近有一個票選,英國人將新加坡選為全世界他們最想去工作和居住的城市。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說過一句話,意思是台灣在地理位置上比新加坡幸運很多,要不是台灣自我設限,新加坡不會有那麼好的機會。新加坡人很少去中國大陸蓋工廠,而是輸出管理的know-how。大陸有二座明日城市是由新加坡負責規劃的──「天津生態城」和「廣州知識城」。
隨著中國出口成長減緩和東南亞經濟崛起,新加坡的機會只會變得更好,不需要再羨慕台灣,它已成為東南亞經濟的中心。
台灣還有什麼地方超越新加坡的?真的不多,文化創意和軟實力是其一。金沙賭場的開放狠狠地傷了台灣人的自尊,原來新加坡的軟實力不輸台灣。我以前一直覺得新加坡是一座很boring的城市,沒想到近年它卻成為多采多姿的fun city。
新加坡華人大多來自福建,其中還有不少來自台灣金門,他們的祖先是上個世紀百年前經濟不好時移民南洋的。相對於香港人,新加坡人和台灣人更有共鳴。
新加坡喜歡雇用台灣人,因為溝通容易、態度佳、薪水要求又不高,年輕一輩知識型工作者「台勞」輸出新加坡應該是未來趨勢,不管是從事服務業、科技業、教育業或金融業,前花旗銀行台灣總經理就曾為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Temasek)工作了七年。
最近,新加坡將其最具特色的啤酒品牌──虎牌 (Tiger) 賣給海尼根,說明新國政府影響力雖然龐大,卻奉行自由市場經濟,不會進行不合理的干預。幾年前,新加坡晶圓代工大廠特許(Chartered)因為拚不過台灣人,乾脆賣給阿布達比主權基金成立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去年已經超越聯電,成為世界第二。有意思的是聯電前董事長曹興誠,因為不滿台灣政府的措施,已經跑去當新加坡人了。
台灣正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新加坡經濟發展方向還是台灣比較可以學習的。台灣否決了國光石化,但新加坡卻打造了亞洲石油中心,同時並發展出亞洲最先進的環保和水處理行業,經濟成長和環境永續兼顧。
站在個別的比較基礎上,台灣企業不會比新加坡差,但整體經濟實力相較,差距一下子變得很明顯。
台灣若要學新加坡,學也學不像,因為我們的政府不可能變得那麼有效率。
台灣最近成為新加坡嘲笑的對象,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說,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
不幸的是,台灣沒有什麼資格去嘲笑新加坡,因為新加坡將來很可能變成台灣人的老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