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微軟 諾基亞, Vodafone Verizon Wireless, 智慧錶, 宏達電, 阿里巴巴 香港, 華創 富鼎, TCL 愛奇藝

微軟 / 諾基亞
芬蘭諾基亞曾是全球手機市場的「一代天驕」,這家擁有一百四十八年歷史的企業,一度是芬蘭國寶、全球科技業的巨人,卻由於在「基本型」與「智慧型」手機間一注下錯,導致滿盤皆輸,將手機業務售予微軟;芬蘭經濟部長法帕福瑞甚至表示,「這是芬蘭時代的結束」。

華爾街日報報導,諾基亞是由創辦人艾狄斯坦於一八六五年創立,原本是紙漿廠,幾經轉型後,一九八年代初期時成為全球第一家手機公司;諾基亞八一年推出全世界首創的國際蜂巢式無線通訊網路「北歐行動電話服務」,八二年即推出汽車電話,八七年再推出全球第一支採用網路管理科技(NMT)標準的手提電話。

一九九二年花旗銀行的銀行家歐利拉出任諾基亞執行長,聚焦通訊業務,二○○○年股價總市值曾創下三千零卅億歐元(約台幣十一點九兆元)的頂峰;可惜好景不常;由於對未來下錯賭注,使諾基亞的命運丕變。公司主管早就預估,光製造用來打電話的手機根本沒什麼賺頭,於是在一九九年代開始斥資數十億美元研發新科技,包括用手機發電郵、觸控螢幕及更快速的無線網路;諾基亞於一九九六年推出全球第一支智慧型手機諾基亞九○○○,比第一支蘋果「愛瘋」要早十年。

當時美國摩托羅拉推出的摺疊型手機風靡全球,投資人批評諾基亞只聚焦於高階智慧型手機,卻把一般手機市場拱手讓人;後來,改由財務長卡拉斯佛取代歐利拉出任執行長,固守基本款手機為營運主力的策略。然而到二○○七年蘋果推出iPhone後,諾基亞驚覺苗頭不對,卻只能埋頭追趕。

年伊洛普接任執行長,決定放棄自有的Symbian作業系統,改用微軟「視窗」平台;數萬名員工遭裁員,還賣掉芬蘭埃斯波市海邊的總部大樓,研發部門大幅縮編,去年終於關掉在芬蘭的最後一座手機廠。儘管諾基亞的新旗艦Lumia系列智慧型手機頗獲市場好評,仍無法比擬蘋果、三星兩家主要競爭對手;現在手機業務既已出手,諾基亞呼風喚雨之路,已走到了盡頭。

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市場看法分歧。有分析師認為,微軟力拚「軟硬整合」,未來勢必投入大量資源,可望翻身與競爭對手谷歌和蘋果分庭抗禮。但也有分析師質疑,微軟企圖成為谷歌和蘋果的混合體,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根據昨日美股開盤,嫁入「豪門」的諾基亞大漲30-40%,股價來到5美元以上;微軟則下跌近6%,每股31.4美元左右,顯示市場並不看好微軟這項大手筆併購案。   近年谷歌和蘋果在全球行動裝置市場如火如荼開打,微軟在後奮力追趕,成績卻不盡理想。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資料,今年第2季,搭載Windows Phone作業軟體的智慧手機全球市占率僅3.7%,遠遠落後谷歌Android79.3%及蘋果iOS13.2%
     
顧能分析師貝克認為,如果在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之外,還存有第三種市場空間的話,微軟借助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將有機會拿下。他說,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雖是「孤注一擲」,但微軟並無太多選擇,因為其它競爭對手都不可能讓步或退縮。   他說,同時掌控硬體和軟體團隊,可望讓微軟獲得如蘋果等公司般的優勢,包括更容易對產品特色進行規劃,以及對用戶體驗全面掌控等。微軟買下諾基亞的專利使用權,也有助其打專利官司。
     
分析師也認為,在Windows Phone全球市占率大幅落後之際,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後,勢必會投入更多資源,壯大Windows Phone市場版圖。    不過,《富比世》雜誌科技作家人羅格斯基質疑,微軟企圖轉型為一家設備與服務公司,變成谷歌和蘋果的混合體,最後恐失敗告終。他說,設備和服務的商業模式明顯不同,且相互牴觸,微軟最好放棄此策略,朝單一商業模式專心發展。
     
去年微軟推出搭載自家Windows作業系統的首款平板電腦Surface,試圖與蘋果iPad平板電腦一爭高下,即是微軟進軍硬體市場、企圖「軟硬通吃」的重要試金石。結果市場反應冷淡,微軟去年第4季還因此提列9億美元虧損。Surface銷售長黑,加上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8成績不如預期,迫使微軟執行長鮑默上月宣布將在未來12個內退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在硬體市場一敗塗地,不管是手機或平板電腦,連最基本的腳步都未站穩,只好向外取經。

第二、Google買摩托羅拉的經驗並不成功,Moto好像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Google自己開發的Android手機曾有一陣子熱潮,但也在眾多的產品群中被淹沒了。

第三、微軟的問題是沒有人使用其作業系統,Window的市場正不斷被Android侵蝕。

第四、兩家公司如何整合是一大問題,所幸諾基亞的CEO來自微軟,現在只是重新回鍋,至少能扮演一個橋樑。

第五、微軟的文化和諾基亞格格不入,一個是美式,一個是歐式; 一個是軟體導向,一個是硬體導向; 相同的是兩家公司創新的基因都不夠。

第六、有人說這對台灣代工廠來說是好消息,不知道這是什麼理論,摩托羅拉嫁給Google後,台灣代工廠的訂單幾乎完全沒有了。

第七、在智慧手機的領域裡,微軟和諾基亞是「弱弱聯合」。Window平台有可能無法擴大,得罪夥伴,反而讓三星、LGhTC等其它業者更加不願意開發Window手機,最後變得和諾基亞當年Symbian作業系統一樣,成為一個封閉系統,只有自己使用,那是最壞的結果。

第八、微軟最早的Window手機,還是宏達電幫其開發的,其實它應該買宏達電,不會花那麼多錢,而且整合性更好,Google的第一支手機也是找台灣廠商華碩幫忙開發的,台灣廠商長久以來有幫歐美大廠作嫁的經驗和文化。

第九、台灣的ICT品牌大廠如宏碁、華碩和hTC應該趕快思考下一步策略,不管是和外資、陸資或台資合併。宏碁和宏達電可以探討品牌交叉行銷,雖然也是「弱弱聯合」,但至少產品完全互補,客戶群也可能互補。華碩相對地位較強,而且已有和Google合作的經驗,可能較不願意和別人整合; 宏碁最危險,只是一個品牌行銷公司,沒有研發設計,又只有PC/NB,一定要趕快找對象結盟。

Vodafone / Verizon Wireless
Verizon Communications 9/2日同意以1,300億美元,買下Vodafone GroupVerizon
Wireless的持股,金額之高名列史上第三大企業交易案,收購拍板定案也終結了雙方14年的合作關係。

美國報和路透社報導,美國電信龍頭Verizon WirelessVerizonVodafone的合資企業,雙方各自持股55%45%Verizon為了收購Vodafone持股,將支付589億美元現金、602億美元的Verizon股票、110億美元的小型交易,預計收購案將於2014年第1季完成。

如此一來,Verizon將掌控Verizon Wireless的全部股權,不必受制於人,也無需發放高額股利給其他公司股東。能專注發展行動網路,在日趨競爭的電信市場中,捍衛龍頭地位。Forrester分析師Charles Golvin指出,該公司未來可結合網路、電視、無線網路服務,行銷更有彈性。然而由於債務攀升,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宣布調降Verizon評等。

另一方面,英國電信商Vodafone雖然失去最具價值的資產,卻換得現金獎勵股東、償還債務,強化該公司在歐洲和新興市場營運。歐洲共有100家以上無線網路業者,提供整併的大好良機。Vodafone 2日倫敦股市收盤大漲3.37%213.20便士,盤中一度漲逾4%至214.5便士、衝上12年高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全球有史以來第三大併購案,但前二大併購案過去的經歷都不成功,可以說越大越糟。

第二、對於Vodafone的股東來說,這是很好的交易,賣了一個好價錢,拿了一部份現金,另外則是換成Verizon股票,將來Vodafone股東在Verizone公司會占有約30%股權。

第三、這個案子談了十年,之前都因為價格談不攏。Verizon股價過去二年漲了30%,反映美國經濟景氣復甦,也給了Verizon足夠多的彈藥去併購Vodafone

第四、全球電信產業應該會進一步整合,看看外國,想想台灣,我們的市場不夠大,參與者太多,NCC管制太嚴,4G進程太慢,數位整合遙遙無期。

第五、數位匯流 (Digital Convergence) 是這個併購案的主要意義,不管VodafoneVerizon,未來都必須加緊整合電信、網路、電視的融合,Vodafone將聚焦歐洲,Verizon則專注美國,將來兩強的投資從「跨地域」的擴張,轉向成「跨領域」的整合,這是未來大趨勢。

智慧錶
智慧手錶大戰將於本周開打!三星電子智慧手錶Galaxy Gear在本周三亮相,蘋果亦於下周發表iWatch。在此同時,市場上還有多款產品加入競爭,智慧手錶這個全新領域將成為未來12年科技業的主戰場。
     
三星智慧手錶Galaxy Gear擬在周三晚間於柏林亮相,蘋果預計在10日展示最新版iPhone,屆時iWatch也將一同露臉。   三星搶先在蘋果之前發表智慧手錶具有策略意義,在這場高科技大戰率先開砲,有助三星獲得優勢。    然而市場不乏其他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智慧手錶裝置,蘋果和三星智慧手錶的潛在對手還包括PebbleEvadoHotNeptune等。
     
Pebble去年在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籌得逾1,000萬美元資金,該公司頓時躍升為美國科技新星。    售價150美元的Pebble智慧手錶擁有多款應用程式,還有音樂播放、電子郵件和簡訊功能,亦能連上推特和臉書等社交網站。
     
EvadoFilip的造形和顏色充滿童趣,是父母連絡小孩的好幫手。按一下智慧型手機就能撥電話給子女,反之亦然。若小孩未接電話,應用程式便會提供小孩身處位置資訊。    Filip將於年底前上市,目前接受預訂,最終售價尚未出爐,但該公司表示將具競爭力。價格為首次購買價加上便宜的月租費。
    
Hot特點就是手勢控制,比出再見的手勢電話就會掛斷,握拳再加上搖動就表示來電拒接。該產品預計在今年12月上市,基本款售價為169美元。    加拿大Neptune公司的智慧手錶Pine的售價介於335395美元,算是高價產品,但功能也十分強大,具備micro SIM卡能當獨立手機使用。具備儲存功能、雙核心處理器、語音控制和鍵盤、2個相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智慧錶雖然單價不高,但可能是科技大廠繼手機、平板電腦後的另一個新戰場。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在這個領域最先推出,說明其創新已經領先全球,創新才是高科技公司維持成長的原動力。

第三、蘋果雖然也要推出iWatch但已經不是唯一,而是”me too”,也很難變成”me better”

第四、台灣廠商在這種科技含量不高的產品上由於缺乏品牌,只能落得為人繼續代工的命運。

宏達電
檢調偵辦宏達電HTC「內鬼」案,發現即將離職的首席設計師兼副總簡志霖、處長吳建宏,涉嫌竊取HTC最高商業機密,並多次進出大陸,還帶資料到大陸向廠商做簡報,擬以自創的「玉」公司與大陸手機廠商、政府單位洽談合作;檢察官經漏夜偵訊,31日以簡、吳有串證、逃亡之虞,向法院聲押禁見獲准。檢調直言,簡若與大陸合作成功,HTC「恐怕會倒」!另外,擬與簡志霖一同「出走」自行創業的HTC設計師黃弘毅,被諭知30萬交保,協助簡詐領設計費的HTC經理黃國清、威信電通實際負責人張俊宜各獲10萬交保。

宏達電近日正式發出聲明指出,公司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及適當的管理架構,營運及發展不會因個別人員的離職而受到影響,下半年產品仍按原計劃進行。檢調指出,簡志霖與吳建宏即將自HTC離職,2人明知手機殼是自行設計,卻向威信公司取得假發票詐領1100多萬設計費。另委託威信製作零件,收取數百萬佣金;簡還從一名前員工開設的「萬富隆」公司收取數百萬回扣,估計簡、吳近2年向威信、萬富隆3家公司收受回扣約1000多萬。全案仍有多名現任、離職宏達電員工涉案,已擴大調查。

簡並計畫帶走HTC設計核心幹部吳建宏、黃弘毅多人,準備自行創業,在台灣、大陸籌設「小玉」、「玉」公司,另涉嫌竊取HTC商業機密,計畫以「玉」公司進軍大陸,與當地手機廠商、政府單位洽談合作,與老東家HTC打對台。檢調查出,簡案發前多次前往大陸,曾有一個月出境23次的紀錄,簡甚至已在大陸置產。簡、吳並曾帶設計圖及HTC手機銷售報表到大陸向廠商做簡報。此對HTC無異雪上加霜。

檢調前日搜索時,查扣涉案人的電腦與手機,在簡的電腦內,發現多張手機介面的工業設計圖、及宏達電多款手機的全球及台灣銷售圖表、客戶名單及相關報表等營業祕密。另在簡住處以及「小玉」公司帳戶查扣逾600萬,在吳建宏及吳妻帳戶查扣逾100萬元。據指出,吳建宏已認罪,願繳回不法所得。

據透露,簡志霖因近來一再拒絕宏達電要求他赴美國開會等指示,並計畫集體離職自行創業,且近幾個月密集前往大陸,令宏達電起疑,開始注意簡的行動。由於發現簡男等人最近疑似下載拷貝資料庫檔案,宏達電8月控告簡男3人涉嫌違反證交法之背信罪、營業祕密法之洩漏秘密罪。本案是營業祕密法今年修法施行後,檢調首件破獲的案例。

據了解,簡坦承開設「小玉」公司,但否認所有被指控的犯行,辯稱設計概念都出於他腦中,且部分資料網路可下載,未竊取商業機密,帶往大陸的簡報資料並非機密,至於威信給他的錢,是投資他的「小玉」公司。至於吳建宏,則坦承有將收來的錢放在妻子帳戶,並拿現金給簡,所有作為都是受簡指使。檢方提出簡、吳多次赴大陸的出入境與通聯紀錄,且交付佣金的共犯尚未經傳喚到案,以2人有逃亡、串證之虞聲押。法院審理後,認定2人說法有出入,且頻繁出入境,裁定羈押禁見。簡、吳當庭得知遭收押,心情平靜。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絕對支持宏達電的行動,台灣必須保護自己知識產權。hTC對待簡設計師不薄,但是他卻拿走屬於公司的創意,賣給中國大陸,而且使用非法手段成立人頭公司,非常不應該。

第二、一般外國公司離職有正常的程序,高級主管一段時間之內有競業條款,禁止跳槽同業。

第三、宏達電正在快速走向衰敗之路,人才大量流失就是一個徵兆,靠法律手段只能起短期嚇阻作用,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許多科技人才以前拿的股票現在價值暴跌,當然會想出走。

第四、據了解簡志霖將在大陸設立新公司,並且和成都市政府合作,大部分資金、設廠、生產及行銷,全部都由成都市政府成立的公司負責。假如簡一切守法,王雪紅和台灣司法單位是拿他沒辦法的,問題是他自己不檢點,做了太多不應該做的事,才會深陷法網,作法自斃。

第五、台灣人才的外流會越來越嚴重,假如你在一棵快倒的大樹下,你會不會想快點閃人? 兩岸的價值存在巨大的差異,大陸科技業 (從品牌到製造) 興起,對台灣有強大的磁吸效應。

第六、台灣面對大陸只能以智慧和創新思維調整彼此的關係,不能強硬對抗。宏達電給台灣科技公司人才的啟示是: 下次要跳槽要低調,提早半年前就做準備,不要明目張膽利用公司資源。換一個角度,給台灣公司的啟示是: 要做好預先的準備,特別是法律費用絕對不可以省,對關鍵員工要先小人後君子。

第七、台灣科技界和大陸的關係會從「互補」變成「競合」,台灣必須思考「打不過,就加入他們」這句話的意義。

第八、台灣政府對陸資來台以及陸籍人士來台設下各種門檻,只會加速人才流失。陸資投資台灣,兩岸企業才能為利益共同體,利益與共,創造雙贏。我們應該歡迎陸資高價投資台灣企業,但是要懲罰其非法挖角台灣人員。

阿里巴巴 / 香港
阿里巴巴集團力拚在港IPO的路途仍然艱辛,《廣州日報》報導,香港證監會已召開董事局會議,否決阿里巴巴擬採取合夥人架構上市的建議。香港證監會否決申請,給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帶來極大不安。消息人士透露,對於任何會被視為對阿里巴巴作出豁免,使其不需遵守現行上市規定的改變,香港證監會都予以否決。

從目前阿里巴巴集團股權結構來看,形勢對馬雲及管理層仍然不利,算上馬雲本人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7.4%的股權,整個管理層的持股比例也只有10.4%。而根據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披露數據,這兩家公司各持有阿里巴巴集團36.7%24%的股權,兩家外資對應的投票權和董事席位顯然足以控制整個公司。

為避免上市後控制權旁落的尷尬局面,阿里巴巴一直謀求解決方案。不久前,阿里巴巴希望效仿一種叫「雙軌制」的股權結構,即可以發行不同投票權的兩種股票,實質是允許企業管理層通過具有更高投票權的股票控制公司。

不過,香港目前的上市規定不允許所謂的「雙軌制」投票結構。而阿里巴巴現在拋出來的合夥人制度,可以完全保證上市後馬雲等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權。據港媒報導,在香港只有港交所一家上市公司有提名董事的特權。為保證政府對港交所的控制,港交所13個董事會成員中,只有6名董事由股東選舉產生。

港交所提名董事的特權,是香港立法會通過的法例《交易所及結算所條例》所確認的,該法例和香港《公司法》具有同等效力,而阿里巴巴只是適用《公司法》的一般公司,港交所未必有權為阿里巴巴開這個先例。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畢竟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金融監理機構有其獨立客觀公正的判斷,這是香港最寶貴的資產和價值,真正是世界級。

第二、香港證監會否決阿里巴巴所提的合夥人制,不允許馬雲用「雙軌制」投票方式變相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影響力,這可能會造成阿里巴巴選擇美國而放棄香港上市,但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據理力爭,值得尊敬。

第三、阿里巴巴的集資額可能超過100億美元,市值將在800-1,000億美元,是今年全球最大的IPO,萬眾期待。馬雲是阿里巴巴的靈魂人物,但他絕對不可以忘記阿里巴巴之所以有今天,是雅虎和孫正義這些投資者長期支持他的結果,投資人的權益不得隨意抹煞。

華創 / 富鼎
華威集團旗下華創聯合將以每股15.53元溢價公開收購上市MOSFET廠富鼎(8261)47.2%股權,激勵富鼎今日股價強勢跳空漲停。富鼎董事長鄧富吉上午接受專訪時強調,富鼎現有MOSFET產品線產業趨勢向下,若收購方能讓公司更好,公司與現有經營團隊正面樂觀看待。

鄧富吉說,公司為被收購對象,對於華創聯合未來規劃「不清楚」,但只要不是惡意,對公司未來發展、可把事情做好,公司樂意對股東好的事情。至於未來現有公司經營對是否有更動,鄧富吉說,未來仍要看收購方收購情況而定,以現有公司股權約2-3成,若收購比率少,可能共同經營,若收購股權超過公司派,則要屆時再看收購人有何計畫。

他指出,富鼎在MOSFET產業很久了,累積不少技術專利,但整體產業面趨勢向下,公司要有爆發性成長很難,但一直維持現狀也沒意義,以華創以往公司管理都有不錯成效,若有新人才、資金協助公司更好,公司經營團隊樂意作對股東好的事。

至於近來富鼎搭上電動車題材,鄧富吉坦言,電動車相關應用領域營收占比僅1%多,為應用在腳踏車產品,並非Tesla 或汽車,且由於汽車新車開發至少兩年,歐美等等相關地區安規等認證多,時間長,國內應無廠家在相關產品上打入電動汽車相關供應鏈。

富鼎公告,華創將自92日起至1021日為止,公開收購富鼎股份,最高收購數量是6536萬股,每股收購價格為15.53 元,占富鼎股權47.2%,以富鼎上周五收盤價計算,溢價幅度達15%。另富鼎亦指出,華創收購數量只要達到約692.4萬股以上,占富鼎股權5%,公開收購數量條件即成就。

此外,富鼎將辦理私募增資,擬私募4000萬股,定價10.2元,富鼎指出,私募目的是要充實營運資金,及償還銀行借款,強化財務結構並減輕利息支出。不過據了解,富鼎辦理私募主要為配合此次華創聯合收購案。富鼎今日股價在華創溢價收購利多激勵下,開盤跳空漲停,創近18個月來新高價。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威正在改變投資風格,從pre-IPO成長型基金走向併購基金 (buyout fund),這已是華威今年第二個buyout案。

第二、富鼎公司董事長說得很中肯,整體產業面趨勢向下,公司要有爆發性成長很難,但一直維持現況也沒有意義,有新人才、資金協助公司更好。

第三、台灣很多電子公司都像富鼎一樣,陷入轉型關卡,與其不上不下在原地踏步,不如把公司當作資源整合平台,重新出發,借殼上市會成為台灣新主流。

第四、台灣以往是由外資PE來進行大型buyout,將來會有越來越多本土PE來做這些中小型buyout

第五、和外資PE的投資架構不同,目標公司仍然維持上市地位,沒有私有化,當然也沒有舉債來做LBO

TCL / 愛奇藝
中國大陸入口網站百度旗下線上影音網站愛奇藝,傳出與大陸彩電製造商TCL跨界合作,推出首款智慧型電視「TCL愛奇藝電視TV+」,4日在網路京東商城販售,目標年底前賣出100萬台。切入智慧型電視領域,也激勵TCL股價上漲。截至4日收盤, TCL多媒體股價漲近10%,收在4.1港元。

在愛奇藝與TCL合作前,大陸其他線上影音網站如樂視網,就已推出60吋和39吋兩款產品,傳出正在研發47吋版本。今日即將召開新品發表會的小米,也可望推出47吋小米電視,炒熱大陸智慧型電視市場。

中國網與財華社報導,和去年TCL和騰訊的合作推出的智慧型電視「冰激凌」類似,TCL負責TV+的製造,而愛奇藝整體提供系統界面和內容,TV+尺寸48英吋,機身厚度29毫米,邊框僅5.9毫米。該產品有兩個版本,4日發售的尊爵版TV+定價4,567元人民幣(下同);經典版TV+定價為2,999元,預計在1月上市。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表示,TV+聚合了愛奇藝及PPS的高畫質影音資源,用戶可以在TV+上免費觀看超過20萬集影音。TCL董事長兼CEO李東生則說,「中國有近48090後(指198090年後出生的一代)網民,對影音內容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並未得到真正滿足。」李東生說,產品主要針對年輕人市場,年底前的銷量目標為100萬部。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視是下一個互聯網新戰場,大陸業者在這方面跑得很快,連小米都推出了電視。

第二、郭台銘推出了大尺寸電視,但卻沒有往智慧電視發展,還是脫離不了硬體思維。

第三、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大陸主管當局將聯發科和晨星電視晶片的合併案延緩了三年,現在正是電視起飛的關鍵時刻。

第四、中國大陸網民對影音的需求不僅會帶動智慧電視的發展,也會促進4G / 寬帶在中國的倍數成長。


第五、台灣的三大家電業者應該要趕快和IT業者合作,否則就會錯失下一個十年的大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