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商業周刊專欄:五月天、蔡依林與艾爾頓強

天色已暗,細雨飄個不停,許多車塞在路上,大家都正趕去香港會展中心。這是2012年12月,英國老牌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慶祝出道40年在香港所舉辦的演唱會現場。
我是Elton長期的fan,但以往從來沒有去聽過他的演唱會。他今年已經65歲,這或許是看他表演的最後機會。為什麼去參加香港的場次?因為我猜想香港作為前英國殖民地應該更容易讓一個英國藝人找到共鳴。
事後證明我是錯的,香港會展中心是一個太文明的表演場地,表演中間沒有人站起來,沒有滿場揮舞的螢光棒,和五月天的演唱會激情沒得比。搖滾區內大部分是和我一樣的中年人,安靜地坐著。在歌曲間隔時Elton會站起來,往東指一下,往西指一下,只有在這個時候現場觀眾才會特別歡呼尖叫。
或許是年齡的關係,我們都老了,特別是Elton,幾乎每一個高音或假音他都必須降key來唱。歲月不饒人,看著他表演你會有很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時光隧道將你帶回到四十年前,初中時年少輕狂的記憶又重現在眼前;另一方面你可以明顯感到他並非在最佳狀態,中場以後甚至連從鋼琴椅上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只想努力地把曲目唱完,讓人不忍再看下去。
我不禁想起我自己的狀況,這兩年我的體力大不如前,每一場演講都越來越吃力。但還是有一種力量,驅使自己為了理想和興趣,繼續堅持下去,我不知道65歲時自己是否還能做到像Elton那樣。我會挺住,但我不需要同情。
台灣以前有一個藝人叫劉文正,他在最高峰時急流勇退,完全從舞台消失,讓人留下傳奇的回憶,或許這是比較好的作法。
2012年是全世界「老」音樂家復活的年代:七十高齡的Rolling Stone完成他們成軍50周年演唱會,民謠搖滾之父Bob Dylan老當益壯,在50年演藝生涯之際出版了一張大獲好評的專輯。有工人皇帝之稱的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也發表了他40年來最具批判性的專輯「Wrecking Ball」(分崩離析),充滿憤怒的聲音,反映美國今日社會不公平的現象,獲得去年好幾個音樂雜誌年度大獎。
我並不是一個只會沉醉在往日懷舊回憶中的人,過年這幾天我隨便挑了一張美國超級流行小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新專輯「紅色」(Red)來聽,沒想到竟深深地被其所吸引。
泰勒絲就像蔡依林,是少男少女型的歌手,照理說不屬於我這個年齡層的人,但她的詞曲才華真實地反映了少女內心的世界,即使像我這樣的中年人也會被觸動。「All too well」講的是少女失戀的回憶,心碎的啜泣讓人感到不忍:
「你留下我的舊圍巾,它讓你回憶起愛情的純真;圍巾上有我的味道,你無法割捨。」
我想起了辛曉琪的「味道」,想起我多年前分手的女朋友,想起她的傷心欲絕,想起她退還我的東西,想起她母親打電話給我請我不要再傷害她女兒…
好的音樂可以超越年齡、超越國界、超越時間,2012年另外一個轟動歐美音樂界的奇葩是英國的愛黛兒(Adele),她和泰勒絲一樣23歲,出版首張專輯時只有19歲(也是她專輯的名字)。第二張專輯中主打單曲「Someone Like You」是她對失戀的回憶,沒有怨恨,只有不捨,還有祝福。愛黛兒和泰勒絲都成功地走出了她們原有的粉絲空間,成為音樂界的新主流。
同樣唱了40年,和Elton John相比,Bruce Springsteen的表現更難能可貴。他沒有沉浸在往日的光輝裡,反而將創作能量投射到對社會議題的關懷上,對財富分配的不公提出質疑。他所挑戰的是造成金融海嘯卻不必負責任的華爾街銀行家,像我這樣的人。
台灣有很多像Springsteen一樣的藝人,跨年夜晚會上許多歌手分別表達對不同社會議題的關注,提醒我們台灣夢和台灣現實之間的差距。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你絕不會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音樂的成功因素和商業很相像:不管是70歲或20歲,你都必須能簡單直接打動人心,有不斷轉型創新的能力,並且可以「跨界」與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相連結。
Elton的演場會fulfill了我的一個dream,但我希望我不要像他一樣,40年後仍然在表演他事業最精華前5年的片段。對於喜愛他的人來說,這種回憶是一種痛苦的感傷與折磨,好像時間停格在過去。
台灣的未來,不管是新產業或老產業,不能變成「Candle in the wind」(風中殘燭),至少要有創新一搏的勇氣,就算像101的煙火,也要能燦爛綻放,死而無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