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華銀 海峽銀, 牧東, 黑莓機, 應材 威力科創, 京東銀行, 雙匯, 農行 永亨, 霹靂, Nokia 阿爾卡特

華銀 / 海峽銀
華南銀行參股大陸的福建海峽銀行,去年經過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一對一雙方溝通階段,由於價格、董監席次、經營權等各方面談判雙方皆無共識,雙方已在近期確定喊卡,進入「參股暫停、合作照推」的最新階段,華銀已請財顧公司開始找尋新的參股陸銀對象。華銀相關主管指出,由於相關內容屬於內部的研議規畫階段,也尚未定案,華銀將於確定後,依主管機關規定,對外公告揭露。

華銀是在20115月,與福建海峽銀行簽署業務合作協議(MOU),由於雙方合作愉快,因此去年加快參股協商,但雙方就參股部分沒有共識,因此近期雙方已經同意,「參股暫停」,並形成共識,雙方可另覓參股的新合作夥伴,但雙方業務合作照推,不受參股暫停影響。據悉,華銀原先希望可拿到1席董事以上,並指派至少1席重要主管、股價淨值比則是在1.9倍以內,股權則是現行參股最高上限20%,但因華銀與福建海峽銀行協商時,雙方的條件皆有一定差距,無法拉近距離,因此宣告停止。

華銀內部評估,與福建海峽銀行的參股案雖未能達成共識,並未完成,所以下一階段,將會與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建議名單中的其他陸銀接觸,並開始陸續展開實地查核以及後續相關程序,以把握兩岸商機,希望能夠盡快完成參股陸銀。不過,業者認為,現在可參股的陸銀標的,扣除大型陸銀外,僅剩23線的城市商銀可行,所以首要參股的課題就是互補性,另一方面,即使有高度互補性,但若買貴了,溢價偏高,對於未來的大陸佈局不是加分,是減分,因此寧願多簽MOU,多了解,對於未來發展才更穩健。

國銀主管說,參股考量因素很多,要深入了解每家銀行的策略、文化、地點、規模大小、董監席次、資產品質、投資報酬率、業務合作與互補,最重要還是要能發揮綜效,且每家國銀在規模條件、企業文化、風險承擔能力及發展的方向等各有不同,所以參股陸銀時,一定要小心翼翼。華銀內部評估,董監席次、部門主管指派權,加上合理價格,還是關鍵所在。華銀原先內部評估,福建海峽銀行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商銀,更是福建省首家跨省建立異地分行的城市商銀,參股福建海峽銀行,就等於讓華銀正式跨入海西經濟特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說了一年多,最後還是失敗,說明兩岸合作沒有那麼容易。

第二、價格是關鍵,台灣是根據國際行情來決定投資價格,但是大陸國營銀行出售價格不能低於淨資產價值。

第三、福建有海西政策的優勢,但海西的市場和商機有多大,值得深思。

第四、富邦由廈門商業銀行起家,但是現在也已透過併購華一銀行走向全國性布局。

第五、台灣業者現在只剩下二、三線銀行可以投資,有些銀行也開始考察投資村鎮銀行可行性。

第六、如果說要找台商投資的地方,昆山最有優勢,因為靠近上海,而且有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區政策優勢,昆山台商總共有5,000家。上海水太深,台資銀行不見得有優勢。

牧東
觸控面板廠牧東(4950)宣布出售蘇州子公司股權,等於是賣掉觸控設備和相關業務,成為第一家退出觸控產業的公司。外傳年中以來牧東開始求售,大陸廠商包括藍思、中華意力、東山精密等等都曾經接觸過,業內一般預料,將會由大陸廠商接手。

牧東宣布將處分旗下子公司Mutto Optronics Group Limited100%股權,交易股數達2.091億股,每單位交易價格約0.24美元,交易總金額約5100萬美元。預估處分利益達7.63億元,而牧東目前股本約7.69億元。牧東將主要生產基地完全出售,等於是把觸控設備、業務完全出售,只剩下在台北的總部。

牧東財務長謝金強表示,考量未來觸控面板產業競爭日益激烈、技術發展快速及資本投資龐大之市場發展方式,為有效率運用公司資金、活化資產及追求股東利益考量下,擬出售蘇州廠股權。等到處分、回收現金清償負債之後,會再決定未來經營方向,目前還未定案。本案已與買方簽定「股權收購協議」,買方非本公司之關係人,出售價格暫訂為5,100萬美元,交易價格尚需經買方進行盡職調查、審計及評估後最終議定,並提報股東臨時會討論決議。

由於經營陷入困局,不論是產能、技術在產業中均居於下風,因此大股東有意退出觸控產業,年中以來開始積極尋找買主。外傳積極拓展觸控業務的藍思、大陸背光模組廠東山精密,以及大陸觸控面板廠中華意力都和牧東有所接觸。

牧東成立於2008年,主要產品為G1F薄膜結構觸控面板,於20124月掛牌上櫃,公司主要客戶是大陸廠商。由於價格競爭激烈,牧東持續陷入虧損,201112年每股虧損0.11元及0.79元,今年上半年累計每股稅後虧損已達2.32元。今年切入中大尺寸應用,隨著中大尺寸觸控面板產品開始量產出貨,牧東今年8月營收回升到5.06億元、月增73%,市場預期第三季營收挑戰13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沒有人注意這個案子,不過我們覺得這個案子很有意義,因為這是自主而有系統地提前退出一個過於競爭的產業。

第二、台灣產業特別是電子業沒有好的退出機制,總是要到產業已經game over了才來想辦法,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Acer / Asus亦然。

第三、Dell正在下市,Blackberry將下市並賣給私募基金,Nokia已賣給Microsoft,別人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了,我們呢?

第四、牧東之所以難得,在於他極早認清這個產業競爭激烈,還要大量燒錢,在大者恆大的情況,現在提前認輸退出是上上策,過去華宇也曾將NB賣給偉創力,退出競爭。

第五、我相信牧東的資產是賣給大陸廠商,這是台灣電子業最好也最有可能的下場,因為大陸還看得上台灣的價值,for the time being

黑莓機
黑莓公司(BlackBerry23日與最大股東楓信金融(Fairfax Financial)為首的集團,達成47億美元的臨時收購協議,創北美電信和科技業併購案中估值最便宜的紀錄,而黑莓也將走向下市之路。根據23日的聲明,楓信為首的集團將以每股9美元現金收購,較黑莓上周收盤價溢價3.1%。目前收購方有六周的時間查閱黑莓帳目,這段期間,黑莓可另覓條件更優渥的交易。如果黑莓決定賣給別人,必須支付1.57億美元的分手費。

根據彭博,若計入黑莓在最近一季的現金與約當現金28億美元,收購方對黑莓的估值僅19億美元,足足比黑莓的帳面價值短少逾80%,而且僅為黑莓營收的0.17倍,創北美電信或科技業的併購案中歷來最低倍數。William Blair&Co分析師多拉德拉說:「黑莓的估值像一家破產的公司。他們本來有機會在情況比較好的時候推動收購,等到海恩斯(黑莓執行長)進來,我覺得時機已晚,成效有限。」
黑莓因新推出的作業系統無力挽回被iOSAndroid瓜分的市場,一年前開始被迫求售,但上個月才公開這個消息。黑莓已經連續好幾季營收下滑,上周宣布裁員三分之一,並為銷售不力的Z10庫存減記達9.6億美元。收購案暫時敲定,使黑莓股價23日上漲1.1%8.82美元。黑莓市值曾經高達830億美元,迄今蒸發將近790億美元。

楓信原已持有黑莓約一成股權,為黑莓最大股東,而黑莓並未提及收購方的其他成員;由於收購方仍在尋求融資,消息人士透露可能還會有其他投資人加入。對此楓信執行長沃薩(Prem Watsa)說,目前收購方不包括黑莓前共同執行長、目前握有黑莓5.7%股權的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黑莓10多年前做出第一支智慧手機,產品曾因讓消費者如嗑藥般愛不釋手,被譽為「藥莓」(CrackBerry)。但近幾年沒有推出足以與蘋果、三星電子並駕齊驅的產品,市占率直線下滑,第2季僅2.9%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黑莓機遲早要賣人,只是沒想到賣得這麼快。

第二、收購BlackBerry的是加拿大楓信金控,等於是加拿大人自己救加拿大的企業。楓信是BlackBerry現有股東,所以比較好談

第三、黑莓市值從930億美元蒸發790億美元,剩下5%等於比宏達電的跌幅還要大。

第四、黑莓手上現金有28億美元,所以收購方估值僅19億美元,實在是太便宜了。

第五、楓信是純財務性投資人,也不是科技也者,看不出其能為BlackBerry帶來什麼綜效。我們認為楓信因為是加拿大業者,所以了解黑莓實在是便宜得不像話,將來不管怎麼樣,都可以再轉手賣給有興趣的投資人,換言之它只是在中間過水玩一個財務遊戲。一定還有人對BlackBerry有興趣,將來楓信若再轉賣給別人,也可以收分手費1.57億美元。

第六、台灣三家品牌業者hTCAcerAsus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該怎麼保存Taiwan Inc. 的價值。

應材 / 威力科創
全球兩大晶片製造設備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24日宣布合併,交易規模達93.9億美元,將創造一家市值290億美元的公司,以在半導體業處境艱困之際保住過去打下的江山。應材表示,將以全股票收購東京威力科創,預計2014下半年完成交易,本月剛接任應材執行長的迪克森(Gary Dickerson),將擔任新公司執行長,東京威力科創社長東哲郎則擔任董事長。這樁交易也寫下六年來外企收購日企最大規模紀錄。受合併消息激勵,應材24日盤初即大漲8.94%17.42美元,今年來漲近50%。東京威力科創收盤漲0.41%4,850日圓,今年來漲24%

BGC合夥公司日股銷售經理安沃札德說:「應材與東京威力科創合併是防禦性策略,因為研發成本持續攀升,且客戶逐漸減少。這代表半導體業面臨問題。」
隨著晶片製造商轉向生產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紛紛合併;這些半導體需要使用較先進的製造設備。歐洲最大晶片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5月以19.5億歐元收購美國Cymer,要加速開發極紫外線(EUV)半導體光刻技術。

應材對東京威力科創的開價,相當於對後者估值約93億美元。東京威力科創股東所持每股將能換到3.25股新公司股份,應材股東則是1股換1股。應材將持有新公司68%股權,東京威力科創持有32%,新公司將同時在那斯達克和東京證交所掛牌交易。交易完成後首年預估將節省成本2.5億美元。應材曾試圖透過併購提升競爭力、減輕市場波動帶來的衝擊,例如20115月以約50億美元收購瓦里安半導體設備公司(Varian)。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半導體大廠漸漸式微,所以威力科技買給外資是遲早的事情,也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第二、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二大外資併購案,而且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有其一定的意義。

第三、日本以前很封閉,現在越來越願意和外資合作。反觀台灣,一天到晚怕中資,又沒有實力和外資結合,主管機關法令也不夠開放,最後只能漸漸萎縮等死。

第四、威力科創的董事長是業界傳奇人物,在業界已經30多年,過去曾經二進二出,在退休以後由於接班人表現不佳,只好又再重出江湖接棒,這次相信他終於可以真正的退休了。

第五、PC市場空前不振,半導體需求也低迷,連帶影響到供應商,所以要整合。歐美日都在進行大整併,台灣呢? 好像完全在狀況外。

第六、應材執行長將成為合併後公司執行長。日本人向老外報告已不是頭一遭,SONY前一任CEO就是老外。

京東銀行
繼蘇寧申設銀行引起各方關注同時,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加入網路金融戰局。
知名電商網站京東商城及網路搜尋引擎龍頭百度擬在上海設立實體小額貸款公司,已獲得官方批准通過。每日經濟報導,上海嘉定金融服務辦公室負責人指出,百度和京東擬設立的小貸公司規模不大,約人民幣2億至3億元(約新台幣10億至14億元),因百度與京東華東總部均在嘉定,小貸公司也會在嘉定成立。

騰訊科技引述京東商城人士指出,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消息屬實,但還有更多程序要走,無法預期何時成立及展開相關業務。百度也證實擬設立小貸公司,但未透露更多細節,熟悉內情人士僅表示,進度不會像京東那麼快。

京東內部人士透露,京東與多家銀行在2012年合作金融業務以來,已向京東供應商及賣家等合作夥伴提供逾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8億元)貸款,累積大量交易資訊。該位人士指出,京東將透過大量交易資訊的優勢搭配自建的物流體系,從中間人角色走向台前,把金融業務打造成未來發展的「四駕馬車」之一。

艾瑞諮詢高級分析師王維東認為,京東與百度設立小貸公司主要是要獲得做貸款業務的牌照,並透過小貸公司向銀行貸款,滿足核心業務資金需求。在京東和百度之前,蘇寧去年12月就已斥資人民幣3億元(約新台幣14億元)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貸公司,將於今年10月試營運。

此外,大陸工商總局日前公告,蘇寧銀行等兩家民營銀行取得名稱許可,顯示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進度邁一大步。知情人士認為,與蘇寧籌備民營銀行的雄心不同,京東選取門檻更低、更便捷方式,透過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出小貸公司,打造供應商融資、網路信貸等一條完整的「微型銀行」體系。在各大電商龍頭中,阿里巴巴最早在金融上布局,不僅已在重慶設立兩家小貸公司,首檔信貸資證券化產品也在本月18日於深交所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民營銀行執照開放在即,令人訝異的是電子商務業者如騰訊、阿里巴巴和京東個個都有高度興趣。

第二、京東還有上市,又一直燒錢,坦白說情況不太理想,但他企圖心還是很強,拼命往前衝。

第三、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很聰明,跨入金融但往小貸發展,符合大陸當局目前政策方向。

第四、台灣金融業者布局大陸一定要有革命性的新思維,否則將來非但不能技術輸出,可能還要倒過來轉向大陸取經。

雙匯
美國對於大陸投資向來採保守謹慎的態度,過去相當多陸企所提出的併購案都受到各方阻擋,尤其是具爭議性的產業,如石油、電信等等,更是受到國會議員的強烈反對,最後都不了了之。
     
這次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的併購案,也被美國國會議員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在7月時舉行聽證會表達反對意見。最後議員反對無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亦通過此案,其主要原因是雙匯的國際化股東,包括高盛、淡馬錫等,讓雙匯不只是單純的陸資企業,國際資金比例已經大幅提高。
     
另外,雙匯國際是開曼群島登記的離岸公司,而史密斯菲爾德則是在英屬維京群島登記並在紐交所上市,這宗併購案實際上是兩家境外公司的交易,不是陸資投資美國,讓美國的反對聲音無從著力,只能依法通過申請。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雙匯併購史密斯菲爾德得到美國政府批准,將會帶動更多大陸企業進行全球併購。

第二、台灣看到外資被大陸企業併購,就不允許其再來台灣投資,這是落伍的思維。政府應該及早有回應的措施,不要害台灣將來被邊緣化。

第三、有些人動不動就以國安理由給外資投資台灣扣上帽子,非常要不得。

第四、未來越來越多企業是以 離岸公司形式登記,這算是第三地,即使背後股東是中資也不能隨便否決,值得台灣學習。

農行 / 永亨
作為大陸5大行中唯一在香港沒有零售銀行牌照的機構,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已成為永亨銀行(00302-HK)呼聲最高的競購者。根據法巴、瑞穗等投行預估,收購估值接近3倍淨值,約79億美元,遠高於招商銀行(600036-SH03968-HK)當年收購永隆銀行的代價。農行香港分行高層表示,一切等待總行指示,辦公室彌漫著各種猜疑。摩根大通認為,永亨宣布取消以股代息計畫,正是為出售鋪路,料短期內可成交。

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5年前,招行用近乎瘋狂的價格收購永隆銀行,將傳統的香港家族銀行變身為中資銀行的跨境融資平台。5年後,香港永亨銀行同樣面臨出售的境地。種種跡象表明,農行可能是最有興趣的買家。有業內人士分析,招行併購永隆的先例無疑給近年來主攻離岸人民幣業務的農行設立典範,而相比永隆,永亨的資產規模更大。

目前,在5大行中,農行是唯一在香港沒有零售業務的機構。知情人士透露,農行香港分行自1995年成立以來,貸款、資產和獲利資料遠遠落後於工、中、建、交的分支機搆,欠缺本地網路和零售平台是主要原因。業內人士指出,收購永亨是一條捷徑,農行可借此維繫近年來高成長的跨境業務,零售平台的建立也有利於拓展個人高淨值理財業務。作為香港上市銀行中僅剩的2家族企業,永亨和創興(01111-HK)先後成為中資機構吞併的物件。

916日,永亨公告稱,大股東馮氏家族成員及第2大股東美國梅隆銀行正與獨立第3方接洽,可能會出售合共所有45%的股權,而買方則需要對銀行股東做出強制性全面收購要約。穆迪金融機構部副總裁徐嵩宜表示,中資銀行通過併購永亨可輕鬆獲取多達50家分行零售網路,更重要的是,銀行牌照可改變香港分支無法接收存款的窘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剩下的獨立小銀行遲早一家家會被中資收購。

第二、大陸不僅銀行有興趣在香港併購,保險公司和證劵公司也會有很高意願。

第三、香港剩下的小銀行預計會以高價被中資併購,基於稀少性價值,我們認為價格至少會要到3P/B以上。

第四、中國大陸金融機構想要走出去,台灣金融機構想要進入中國大陸,因此應該互相開放。服貿協議不通過,大陸機構永遠無法來台灣,這是台灣的巨大損失。

第五、大中華市場,不論是銀行或證劵,正在逐漸融合,除了資金的相互流動外,企業也會相互投資與布局,我們要認清這個趨勢,台灣是外企進入大陸的跳板,也是陸企走出去的最佳海外投融資平台。

霹靂
霹靂國際多媒體(8450)將於本月30日以每股102元登錄興櫃,26日舉行興櫃前法說會,吸引中華開發、益鼎創投、玉山金控等多個重量級法人參加。法人關注焦點之一,是霹靂未來成長獲利動能,霹靂董事長黃強華指出,持續創新營運、開拓海外市場,將是驅動成長的雙引擎。

黃強華表示,霹靂一向勇於嘗試創新,在傳承台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外,正積極融入最新數位影音科技,將掌中藝術蛻變為偶動畫創作,首部3D立體布袋戲電影「奇人密碼」預計在104年上映,未來也會嘗試從古裝武俠戲走向時裝劇,開發置入行銷商機,以及製作教育題材等。據了解,針對全球興起學習華語的熱潮,已有美商與霹靂接觸,希望結合霹靂布袋戲偶製作華語教材,國內也有金控創投有興趣投資。

黃強華指出,增加海外營收是霹靂的目標,但會考量文化差異,尋覓具國際觀的題材合作,因地制宜,培養更多戲迷。中國大陸是霹靂希望開拓的大市場,若兩岸金流付費、影視管理等機制建立,屆時霹靂也將大有斬獲。

目前霹靂網會員數超過50萬人,其中大陸會員約8萬多人。大霹靂整合行銷公司總經理邱正生透露,現階段將藉由授權,在全家便利商店推出限量公仔,在新媒體播映劇集,以及擴大經營部落格等,先培養大陸戲迷。霹靂目前資本額3.9億元,以原創偶動畫的劇集發行、商品銷售、各項授權和衛星電視台等為主要業務。去(101)年合併營收4.94億元,合併稅前淨利2.0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4.67元。法人看好,今年可挑戰6億元營收新高目標,成長率約21%。
靂財務長郭宗霖表示,今年隨著銷售通路增加、大型展覽推出,可望增加觀眾人數,有助於提升營收。霹靂預計明年下半年上櫃掛牌,據了解,屆時也將舉辦現金增資,股本將增至大約4.3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具有指標性,因為是文創產業少數較大的投資案和較高價格的上櫃案。

第二、台灣的文創產業規模太小,缺乏商業模式,只能沈醉在舶來玩意如「黃色小鴨」的迷思中,我們自翔為文創大國,其實差得很遠。

第三、台灣文創產業需要國際觀,特別要想法子打開大陸市場。

第四、大陸有很多文創產業,台灣也應開放他們過來投資。

第五、台灣成立了12家文創基金,政府拿了60億元新台幣出來成立matching fund,但為何至今沒有成功投資了什麼案子? 值得檢討。案子的商業模式以及LP (有限合夥投資人) 的心態是關鍵。

Nokia / 阿爾卡特
知情人士說,諾基亞(Nokia)董事會正討論是否和法國的阿爾卡特朗訊公司(Alcatel-Lucent)合併,以便找出手機部門賣給微軟後的成長之道。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諾基亞將於下月發表第一款平板電腦。路透等媒體引述消息來源報導,諾基亞內部已開始討論未來營運策略,但可能要幾個月後才能作成決定。潛在選項包括全盤收購阿爾卡特朗訊,或僅併購其行動電話網路部門。兩家公司尚未展開協商。諾基亞若與阿爾卡特朗訊合併,將有助挑戰無線網路設備製造商龍頭愛立信和發展快速的中國對手華為。

阿爾卡特朗訊在美國與Verizon無線和AT&T、在中國與中國移動都簽有利潤豐厚的供應合約。美國正好是諾基亞傳統上競爭落後的地區。分析師預估,阿爾卡特朗訊無線業務部門的約值11億至15億歐元。如果和阿爾卡特朗訊合併,諾基亞解決方案和網路部門在全球無線網路基建市場的占有率,估計將由18%升至30%以上,超越華為且進逼愛立信。

美銀美林公司由塞馬瑪為首的分析師發表報告說,兩家公司「合併無線業務很合理,將有高度互補的投資組合,也可能擁有通訊設備業歷來最大的專利組合」。但消息人士指出,阿爾卡特朗訊有「高度重整風險」。阿爾卡特和朗訊科技自2006年合併至今就不斷燒錢,第2季淨損進一步擴大至8.85億歐元,主因是資產減損和重整支出。另傳諾基亞可能會在1022日在阿布達比舉行的產品發表會上,展示第一款平板電腦,搭載的是Windows 8軟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Nokia先把不賺錢的B2C手機部門賣掉,剩下較有價值的B2B電信設備部門正好可以再整合。

第二、Nokia未來的目標應該是整合成一家能和華為抗衡的公司。

第三、將來這兩家再加上易利信會形成全球三強,這個重組的策略和進程so far so good


第四、這次很好的教科書典範,拆開來賣才有價值,趕快賣才能成交,台灣民間企業恐怕要多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