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生活才是台灣優勢

(原文刊載於CoolBizwww.GQCoolBiz.com
悄悄的,台灣正在變成兩個世界,一個是工作的世界,經濟衰退、政府效率不彰、消費投資下滑、企業喪失信心、GDP成長率只有1趴多;另一個是生活的世界,台灣的生活環境和品質正變得愈來愈好,台灣是適合休閒享受的慢城市,不僅台灣人陶醉,香港人喜歡,大陸人更讚不絕口。

政府招商,總是從製造和服務的角度來思考,其實都錯了,台灣不適合傳統勞力密集製造,也沒有夠大的本地市場,但卻可以做為外商在亞洲的區域營運總部和大中華家園。

北京污染、上海昂貴、香港擁擠,都不是外國人理想的工作環境,我們為什麼不請外資將區域管理總部設在台灣,做為大中華的管理樞紐呢?以往你工作的地方決定你生活的地方,未來你想生活的地方決定工作的地方,生活是台灣的優勢,所以台灣需要積極開放外資和陸資白領人才來台。

台灣的未來是「台灣生活」和「台灣設計」,不是「台灣製造」,也不只是生活型的「台灣服務」,陸客來台雖然可以帶動「台灣觀光」,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服務業最大的商機在大陸,台灣本土經濟成長的引擎靠知識型服務。

台灣的年輕人有極強的創意和能量,但缺乏好的舞台,所以台灣應先建構設計產業的生態系統(Eco-System)。我們的人才幾乎年年囊括全球各大發明獎和設計獎前幾名,但缺乏一套機制,將創意商業化、商業資本化、資本國際化,所以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造平台,建立龍頭企業,比如說文創業的台積電,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而不是單純撒錢給新創企業。

台灣的特色是中小企業多、個人工作室多,透過平台,可以將資源整合,人才連結,匯集東西,整合新舊,讓創意交流,能量釋放,成為類似今日柏林的新熱點。
「台灣製造」可朝下列幾個方向轉型:

1.「台灣智造」— 台灣應發揮腦力優勢,讓年輕人在網路App世界大展身手。過去在PC硬體時代,台灣曾在IC設計領域有很好的成就。
2.「台灣姿造」— 我們可以成立許多創意工作室,集合全球各地人才,讓大中華和世界公司以台灣做為美學商業設計基地,包括動漫、工業、建築、環境和文創等。
3.「台灣自造」— 未來3D印刷將改變傳統製造業,這是電子和機械的結合,也是台灣強項,我們可以成為大中華少量多樣的商業化高值製造中心,和中國大陸低價大量生產模式有所區別。


台灣的狀態沒有比目前更糟糕過,但換個角度,台灣的機會也從來未比現在更好過。未來需要想像力,而年輕人賦予想像力無比的希望。馬雲49歲退休,台灣經濟到現在還靠80歲的張忠謀和60歲的郭台銘在撐。從今天起,讓我們徹底轉型,邁向下一個嶄新活力的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