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華爾街金改

華爾街金改


華爾街是金融海嘯的根源,但是隨著景氣的快速反彈,IPO和M&A活動的增加,似乎很快又回到往日的榮景。


如同多位全球經濟和金融專家呼籲,華爾街必須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加強對風險的控管,同時並必須成立跨國的金融監理機制。全國國家主義在地化的經濟思維,以及因為金融海嘯而導致政府對金融機構的介入,有可能影響跨地域、跨國家的金融協商。


然而為了從最近希臘金融危機及歐元動盪風暴來看,全世界的金融和經濟息息相關,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所以金融跨地域協商,及合作與監理確有其必要性,兩岸金融諒解備忘錄MOU及ECFA的最大意義也正在此,台灣唯有積極加入各種國際組織和聯盟,才不致在世界的洪流中被邊緣化。

年終獎金



高盛是去年賺錢最多的投資銀行,其獲利甚至打破2007年高峰時的紀錄,在華爾街所有銀行中,一枝獨秀。


高盛的總裁蘭克芃2008年的年終獎金高達六千萬美金,很多人原來以為其2009年的獎金一定會超過前一年,甚至上看一億美元,但是最終出來的數字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只有九百萬美元,高盛前三十名的合夥人也用股票取代現金獎金。


這說明了一件事情,華爾街的缺乏自律已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的躂伐,歐巴馬總統去年對於AIG高級主管的薪金批評也是同樣原因,未來Wall Street和Main Street的compensation應該會較趨於一致。


其實獎金的高低並不是唯一重點,關鍵在於其不能誘導或激勵錯誤的risk taking行為。以證券商自營為例,若大量囤積部位,而無適當避險,其與賭博何異?偏偏很多券商就是如此,交易員贏的算自己,領取大筆獎金,輸的算公司,拍拍屁股走人,再到下一家公司另起爐灶。衍生金融商品更是如此,投行成了結構型商品的製造機器,風險轉嫁給別人,最終由無知的消費者社會大眾承擔。承銷亦然,特別是美系投資銀行,不以客戶的利益著想,多半以自己的獎金為出發點,客戶只需要五千萬美金,硬是要把案子擴大到一億,反而增加客戶的財務風險。


大的投資銀行太引人注目,反而是中小型投資銀行給得比較大方。去年華爾街執行長紅利排名第三名的是紐約一家中型投行Jeffries,執行長Rick Handler是我研究所同班同學,拿了一千三百萬美元紅利,讓人嘖嘖稱奇。


最有意思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所設計的bonus方案,其在2008年為了降低CBO部位風險,將部份公司持有的CBO重新包裝成一個基金,當作員工的獎金,當時引起員工很大的抗議。這個基金有幾個目的:第一、降低公司部位;第二、自己設計出來的金融商品自己享用(“eat their own cookies”);第三、可以順便加強員工對於商品的風險意識。沒想到2009年全年該基金淨值增長了72%,所以CS員工鹹魚翻身都賺到了,天下之事真的是無奇不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