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引進戰略投資人,資本運作新境界

引進戰略投資人,資本運作新境界
2006.06.08(經濟)

這幾年中國大陸企業海外上市,最常使用的手法之一是引進戰略投資人,以最近的中國銀行為例,就引進包括蘇格蘭銀行、UBS等國際夥伴。

早期H股上市,戰略投資人只是扮演增強包裝吸引力的角色,但這幾年已經轉向實質技術引進,以及配合外資進入大陸市場的策略佈局。另外從承銷觀點來看,戰略投資人因為持有較長期,對籌碼穩定也很有幫助。

美國商業銀行(BoA)砸了三十億美元入股建設銀行,佔10%都不到股權,當初看起來是很魯莽的決定,誰知建行股價大漲50%,BoA以後進者的姿態,有實有名,反而讓當初進入大陸多年的其他銀行扼腕不已。全球企業現在多急於向董事會交待一個「中國策略」,戰略投資人變成插旗最好的方式。

香港財團如李嘉誠等也是IPO戰略投資人的常客,其實他們根本上是財務投資人,如果有什麼價值應該是向中國政府和香港股民表態的「心理價值」,但其結果是中資和財團互蒙其利。

相較中港資,台資企業在這方面非常稚嫩。台資最大考量是不希望被戰略投資人控制,其實台商和國外戰略投資人有很大的策略互補性。外資雖擁有部份股權,但不會取代經營權,因為台商有獨特的管理能力和中國大陸運作經驗。我碰見的台商CEO對戰略投資人都表示要從長計議,但是外資現在最缺乏的就是耐心。

策略聯盟第一種方式是「聯外引中」,以康師傅為例:將方便麵、飲料及量販店分別出售部分股權給外資,創造了台資+外資的共同經營平台,非常有說服力,有助於加速整合其它中國大陸業者。

統一企業的手法正好相反-「聯中引外」:過去一年統一在大陸進行了5-6個策略聯盟包括乳業、飲料等領域,統一的基本面尚未大幅改善,但股價卻大漲。外資戰略投資人直接進入中國談判很難,但統一將自己打造為外資(如Kraft)的跳板和平台,創造雙贏!

要引進戰略投資人,必須以全球和大中華為著眼點,所以牽涉到海外融資平台的規劃。海外上市只是手段,台商思維一定要從單純的「資金募集」走向「資源整合」,才能邁入全球佈局的新境界!
【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 黃齊元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