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運用外部資源,突破轉型障礙

運用外部資源,突破轉型障礙
2008.08.06

幾年前,IBM現任執行長上任後,推動一系列轉型計劃。首先,確立以IT服務為主軸的策略觀念,把筆記本電腦製造賣給聯想;其次,大幅整合全球人力資源,強化IT外包實力。終於,IBM以新商業模式徹底拉開和競爭者差距。

去年以來,中國大陸新政策和全球金融風暴帶給大陸台商極大的衝擊。除了關廠以外,台商只有兩種選擇:「轉移」到內陸或海外生產,或是從「中國工廠」向「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去「轉型」。轉型有三大問題:首先,大部份業者偏好「局部」而非「全面」轉型;再者,仍然以「技術」創新為主,未能思考「行銷」及商業模式創新;第三,僅有以企業「內部」資源推動,沒有結合運作「外部」資源。台灣企業有四種方式可以和外部資源接軌:

第一,賣給國外業者或者和外商合資-外商有資金、實力,台商有本地市場管理能力。至今,大部分外商仍然認為台商的可信賴度比大陸企業要來得高。台商雖然喪失「所有權」,但至少有可能保住共同「經營權」,台灣變成外資進入中國的跳板。這種模式最大問題在於文化差異性。

第二,和在中國大陸已經事業有成的台商合作-這個策略最有可能應用在內需市場的開拓,後進者沒有資金及時間在去拓展品牌和通路,和大陸領導台商配合可以縮短發展時程。這個策略的問題是台灣人和台灣人有時更難談,不容易找到讓雙方都滿意的平衡點。

第三,和中國大陸企業合作-隨著兩岸政策開放,陸資投資或併購台灣企業及大陸台商的興趣越來越高。雖然和陸資合作有許多不成功的先例,台商還是應該認清陸資企業崛起的現實,尋找能夠優勢互補的策略夥伴。由於兩岸的隔閡,陸資有可能願意付較高的溢價。

第四,引進國外私募股權基金-策略投資者要經營權,財務投資者卻會讓台商來經營管理,前提是台商必須讓外資有合理獲利空間,並且有優異的管理能力。

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台商都應該把自己轉型成「資源整合平台」,利用核心競爭優勢去連結其它要素。從長期來說,嚴苛的環境將是迫使台商徹底轉型,創新升級的最好時機。【本文作者為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總經理黃齊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