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8日 星期一

參議院支持重獲WHO觀察員》美國真的力挺台灣?老總:台灣沒籌碼,美國卻給我們平等的錯覺

參議院支持重獲WHO觀察員》美國真的力挺台灣?老總:台灣沒籌碼,美國卻給我們平等的錯覺

台灣人講求平等,什麼事情都要公平,全民共享。

一個例子是全民健保。不管你是有錢人或貧民,大家都有看病的權利。這是連老美都沒有的制度,但也正因為去醫院太方便,健保體系負擔非常沉重,正面臨破產危機。

還有一例一休,為了照顧勞工,打造齊頭式的平等,把台灣整個經濟都拉了下去。


另外一個例子是小吃,台灣小吃非常普及和平民化。以鼎泰豐為例,在用餐時去,平均要排一個小時的隊。就算你很有錢,也沒有不排隊的權利,人人平等。

台灣的民主,當然更神奇了,人人都有平等的投票權,沒有任何政黨能用威權霸凌民主。再風光的政黨或個人,都有可能從高峰墜落,去年11/24的選舉結果已經印證了這一點。

也正因為如此,台灣人很習慣要求全世界人民都要用這種方式對待我們。小英和中國大陸溝通,要求對岸平等對待,以維護台灣的主體性。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一點兒都不現實。中國大陸同意和台灣談判,其實已認同台灣的地位。

全世界沒有真正的平等,一切看實力;平等的精神是相互尊重,不平等則是看誰的拳頭比較大。全世界國家正由多邊協定逐漸演變為雙邊協定,換言之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平等。

川普可能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但有時也不得不低頭。最近他和美國眾議院議長大戰,川普執意要在美墨邊境建高牆,眾議院不同意通過預算,導致美國政府運作停擺一個月,川普聲望大跌,這就是比實力。

另一個例子是英國脫歐。首相梅伊的脫歐方案以懸殊差距遭下議院否決,反映出英國民眾對脫歐的矛盾情緒。梅伊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反對黨要求她爭取更多對英國有利的條件,但是歐盟卻不買單。

問題在哪裡?今天英國其實非常需要歐盟,其程度遠超過歐盟需要英國的程度,兩者的力量完全不對等。因此雖然脫歐尚未發生,但許多金融機構和跨國企業已率先撤離,對英國經濟造成巨大衝擊。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也是如此,台灣非常需要中國,但反之未必成立。

再來看中美科技競賽,也是一場不平等技術的角力。中國的5G技術水平已超越美國,但美國晶片實力強,川普於是用一切手段封殺華為,甚至組成「八國聯軍」,聯合英、加、澳、德等國一起對抗中國,短期內似乎占上風。

川普非常善於玩平等的蹺蹺板。他撕毀各國平等的全球多邊協定,選擇對美國單方有利的雙邊協定。然而在華為事件上,他知道美國實力不足,於是揪眾打群架,玩兩面手法。

這對華為是很大的打擊,但從長遠來看,會使華為變得更強大。去年華為智慧手機全球賣了超過2億支,遠超過蘋果,而且已開發出自己的晶片。

台灣主管機關在這個時候,跑來湊熱鬧,宣布以後公家機關禁用華為手機,並要公布一個陸製科技產品「黑名單」,理由是影響國安。

小英政府的做法,有2個目的:一是當老美的啦啦隊,二是強化「反中」等論調,讓台灣形成全面反中的氛圍。

然而台灣民眾卻和小英唱反調。根據《蘋果》2018年12月手機市調,包括華為在內的4家陸系手機合併市佔率20.5%,高於2大台廠(華碩/hTC)的14.5%,甚至高於第2名三星(18.8%),節節上升。

台灣如果要禁,是否應封殺所有陸系科技產品如微信和支付寶?我們可以想像後果為何。

上週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支持台灣重獲WHO觀察員身分。表面上來看,時機對台灣似乎極為有利,畢竟有實力的國家力挺台灣,也可以算是台灣的實力。

但在同時,台北市美國商會發表「2019商業景氣調查」,其中有45.8%對台灣未來前景,非常有信心或稍微有信心,比去年數據55.5%降低了10個百分點。這才是最重要的信息,美國民間企業對台灣前景極有疑慮,但川普叫台灣不用怕,你覺得呢?

不只美商,上週全球最大離岸風電業者丹麥沃旭,喊停所有在台投資計劃,原因是不滿政策搖擺不定,認為有政治風險。台灣政府如不退讓,可能會有骨牌效應,連帶影響其他風電投資案,最後造成小英再生能源政策破局,回歸核電。請問誰比較有實力?誰比較需要誰?

美國商會調查指出,86.59%的美商關切台灣電力供應穩定。這就是不平等,基本上看法一面倒,難怪外商態度如此強硬。台灣唯一人人都有信心投資的地方只剩下高雄,韓國瑜創造了一個縣市不平等的奇蹟。

柯P最近接受專訪時表示,台灣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美盼台強硬只會使兩岸更困難,就像強盜搶銀行,沒發現旁邊有一堆警察。簡單地說,台灣根本沒有談判籌碼,但老美給了我們平等的錯覺。

週末讀了一本新書「樞紐:三千年的中國」,最近在中國大陸熱銷,被選為年度好書第一名。以「樞紐」為書名,指的是中國位於海洋秩序與大陸秩序的中介位置,乃世界秩序的樞紐,反應出習近平「一帶一路」,以及中國成為世界領導者的思維。

本書長達600多頁,我從頭到尾一口氣瀏覽完,感覺有些遺憾,就是沒有提到台灣,但有提到香港和新加坡。

假如中國是世界的樞紐,台灣應該有資格作為中國在亞洲的樞紐,不管從地緣、經濟、科技和文明的層次來看。

我們究竟要拚經濟,還是拚政治?要成為未來的樞紐,還是斷鏈?

人口紅利,在台德商,僑外資,台灣經濟,陸製科技產品


2019.01.28_理事長的話_人口紅利,在台德商,僑外資,台灣經濟,陸製科技產品
人口紅利

大陸人口負成長時代將到來,大陸國家統計局昨發布數據顯示,二○一八年大陸新增人口數量較上年減少二百多萬,人口出生規模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出生率為千分之十點九四,創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歷史最低值。此外,六十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創新高,勞動人口數量也出現首次下降。

大陸去年勞動人口七點七五億人,相較二○一七年的七點七六億人,減少近百萬人。大陸勞動人口衰退是歷史上首見,專家預估,大陸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勞動成本將提高。

據大陸官方數據,截至二○一八年底,大陸總人口十三億九千五百卅八萬人,比二○一七年底增加五百卅萬人;但相較於二○一七年新增人口七百卅七萬,減少二百多萬。按此速度,大陸可能二○二一年就會出現人口負成長。

去年大陸出生人口一千五百廿三萬人,比二○一七年出生的人口一千七百廿三萬,下降了二百萬。而二○一六年大陸出生人口為一千七百八十六萬,出生人口的減少從六十多萬擴大到二百萬。這也表明,大陸目前的「二孩」政策不及預期,無法遏制生育人數快速下降。

從年齡構成看,六十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創新高。十六至五十九歲勞動年齡人口八點九七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為百分之六十四點三;六十歲及以上人口二點四九億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七點九,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一點六六億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點九。

中國社科院報告指出,如果大陸低生育率不能很快扭轉,將會面臨比其他國家更為嚴峻的局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人口出生規模連續第二年出現萎縮,這是很驚人的事情。
第二、從長久以來,這一定會影響大陸的競爭力。

第三、因此大陸更需要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用來彌補人口紅利下降的現實。

第四、台灣過去的成功方程式,就是利用大陸的廉價勞工,現在已走到了極限。「世界工廠」這個商業模式必須有根本的改變。

在台德商

德國經濟辦事處昨天公布「二○一八年德商在台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受訪的二五○家在台德商中,有百分之四十六認為兩岸關係及整體政治穩定度為在台投資的主要挑戰。

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說,儘管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發展前景樂觀,但經貿環境方面仍存在些許挑戰,但大部分德國企業將會繼續在台灣拓展業務,表明德商仍看好台灣市場發展潛能。

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四十六的德商認為,兩岸關係與整體政治穩定度為其在台主要商業挑戰;其他四大挑戰還包括可靠的政府政策架構、官僚機構與行政障礙、參與公開招標案、缺少自由貿易協定(FTA)及投資保護協議的保障,德商視為在台投資挑戰的比率分別為百分之四十、卅八、卅六、卅三。

德商認為,台灣政府應重視三大議題,維持外商對台灣投資信心,並強化政治穩定性,意味著政府應堅持對於專案計畫的長期承諾,同時應如期遵守既定的時程。

此外,持續耕耘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也被德商視為重點,並應將政策計畫轉為商機,德商認為,能源轉型政策即為落實政策的很好範例,維持計畫的穩定性,並以相似規畫扶植生物醫學等其他產業。

這份調查有百分之七十三點六受訪者為典型德國中小企業,在台灣當地的員工人數少於五十人,而大型德商占受訪比百分之四點二,在台擁有超過五百名名員工;參與這次調查以活躍於機械工業領域德商居冠(百分之卅點六),其次為物流(百分之十三點九)及銷售(百分之十二點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將近一半的德商認為兩岸關係及整體政治穩定度為在台投資主要挑戰。
第二、其實不用外商發表意見,連台灣的老百姓都知道關鍵所在,台灣不可能不和大陸維持良好的關係。

第三、最近丹麥沃旭停止在台離岸風電的投資,說明「政策穩定度」是外商非常不放心的事情。

第四、政治和政策息息相關,換個政黨甚至換個內閣就可能造成360度大轉彎,更不用說中央和地方的協調問題。

僑外資

經濟部投審會昨公布最新統計,核准赴中投資金額連續三年衰退,顯示隨著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美中貿易戰開打,台商西進明顯降溫;去年核准僑外投資金額達一一四億餘美元,則創下十年來最高。

根據統計,去年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三六二一件、年增六.○三%,投資金額達一一四.四億美元(約三千四百億台幣)、年增五十二.五七%。投審會分析,外資來台主要集中在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佔三十一.八五%,其次是金融保險業的二十八.三六%,顯示台灣半導體樞紐地位已確立,且因法規及社會面相對穩定,可吸引金融保險業投資。

對比外資來台創十年最高,在美中貿易戰開打下,中國對台資吸引力明顯衰退,其中赴中投資最多的電腦、電子及光學產品業,去年衰退二十八.六三%,顯示高端科技產品赴中疑慮加深。

投審會表示,去年赴中投資共七二六件、年增二十五.一七%,但金額僅八十四.九億美元、年減八.一二%,是連續三年衰退;中資來台也小幅衰退,去年核准件數為一四一件、年增○.七一%,金額為二.三億美元、年減十二.九七%。

台資西進降溫,但對其他國家投資金額創下歷年新高。投審會指出,去年對外投資金額達一四二.九億美元(約四二八七億台幣)、年增二十三.五一%。

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也是大幅成長,去年投資件數為六四三件、年增十.八六%,投資金額為三.九億美元、年增四十三.三三%,其中泰國更成長九四二%、菲律賓成長三九三%、澳洲也有一四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台灣核准僑外資為10年來最高,值得玩味。
第二、境外投資143億美元,遠超過對內投資114億美元,說明資金外流是長期趨勢。

第三、未來台灣對大陸投資會集中在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金額也不會太大。

第四、台灣投資環境若不改善,要成為一個亞太地區的Hub會有實質的困難。

台灣經濟

台北美國商會昨發布「二○一九年商業景氣調查」,對台灣經濟前景有信心比例僅四十五.八%,較去年五十五.五%大減近十個百分點。美國商會表示,信心明顯轉弱是受五大憂慮影響,依序是美中貿易爭端、中國對台施壓、美國優先政策、網路安全威脅及智慧財產權侵害;但美國商會認為不必太過憂慮,主要是受到貿易戰等暫時性因素影響,三年的長期信心仍看好。

美國商會會長李豪(Lee Seewald)指出,美中貿易爭端在今年會持續發展,貿易摩擦會影響企業信心,並增加不確定性;而中國對台施壓,兩岸現狀受影響,企業應更著重經濟能力面拓展。

雖然短期充滿不確定性,但仍有五十三.六%的高階企業領袖對台灣未來三年經濟有信心,且比去年樂觀;約八成高階經理人對今年及未來三年公司獲利具備信心。美國商會認為,美中兩國持續談判,不確定因素長期來看會消失,對於台灣基本面是深具信心。

向來是美國商會高度關注的能源與勞動政策也再度上榜。高達近八十七%受訪者對電力供應感到憂慮,且有六十三%關注非核家園政策走向,有四成五對目前勞工法規感到太過呆板,認為應更具彈性。

李豪強調,電力穩定供應是企業拓展的重要關鍵,不會在意是哪種能源類別,企業「需要有充足的電力」,就像是「電燈如何亮都不是重點,而是要讓它繼續亮」。

這份調查蒐集一七九家會員企業意見(美國商會會員九成是美商、一成為其他外商),占商會會員總數四十五.七%,調查時間為去年十一月十二日到十二月二十一日。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商會的調查非常值得參考,因為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美國政府又是菜政府最倚重的對象。
第二、對台灣信心從55%降低到45%,影響非常重大。

第三、87%美商關心台灣電力,這是真正的超級危機,台灣一定會缺電,毫無懸念。

第四、兩岸衝突升高,這是台灣造成的,不能單獨歸類為「中國對台灣施壓」。

陸製科技產品

行政院擴大禁用中國大陸製的科技產品,要求行政院及所屬中央部會與公營事業員工不得使用陸製科技產品,相關處理原則近日內會公布,3月會再提出一份禁用清單。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強調這是維護國安必要,政府部門的作為絕對滴水不漏。行政院資訊安全處處長簡宏偉表示,這波禁令,包括硬體和大陸製造提供的軟體與服務,原則上全面禁止政府單位採購,例外須報准。

工研院年初禁止華為手機連上內部網路,資策會隨即跟進,如今,政府第三波針對陸製產品的動作將進一步擴大,禁止公務員使用。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指出,新措施不是為防止中資進入台灣或破壞產業鏈,持此觀點也無法強化國安,或有效解決政府資安問題,而是提醒政府部門在採購軟硬體或資訊安全設備時要考量國安層級。

Kolas Yotaka表示,國家安全沒有灰色地帶,資安處將在1月底發布各政府機關使用陸資產品的處理原則,針對政府採購相關軟體、實體或資訊系統,3月發布禁用清單。她表示,早在2008年工程會就曾發函提示政府機關,所有招標文件應明定禁止廠商提供大陸地區產製品,並禁止廠商派遣大陸人民來台提供售後服務、技術指導等履約服務,2012年再度發函提醒。

是否全面禁止採購?簡宏偉解釋,在國安與風險考量上,原則全面禁止,但是有些要測試或特殊例外,經過登記、報准,會做例外處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禁華為手機有什麼意義?基本上就是做個樣子,政治宣示。
第二、台灣為什麼不禁小米和Oppo手機?

第三、公布禁用名單最好包括阿里淘寶和微信,看看影響為何?

第四、台灣沒有選邊站的資格和條件,更遑論對中國大陸嗆聲和抵制。


2019年1月21日 星期一

可以接受平板點餐,卻無法忍受住酒店一切都自助!老總看「無人化服務」的機會與劣勢

可以接受平板點餐,卻無法忍受住酒店一切都自助!老總看「無人化服務」的機會與劣勢

前一陣子,我到一家還不錯的餐廳去用餐,晚上7:30到的時候,只有一桌客人。經理看到我來很高興,特別走過來問候:「先生您只有一位啊!怎麼會想到今天過來好好享受?」

我很直白的告訴她,我來的主要理由是沒有什麼客人,餐廳環境比較清爽,我可以一個人安靜的吃飯,簡單地說就是食物不是關鍵,服務也不重要。經理聽了很尷尬,臉一陣紅一陣白。

上週微風南山店開幕,裡面有許多小吃和餐廳,我太太和兒子興沖沖的跑去,排了半個小時隊才吃到。我想起去年有一個App辦了個「米其林」餐廳活動,只要加入就保證有座位。但那次活動最後不成功,因為會用App的年輕人很少光顧米其林,像我雖然有錢,卻不懂得利用新潮科技服務。



我們正進入一個新服務業,或者應稱為「新零售」的時代,消費者要求創新的服務體驗。傳統服務業的靈魂是「人」,高檔消費者要求無微不至的親切服務。在美國的餐廳,侍者一定要過來你的桌子問「How is everything?」,否則拿不到小費。

但現在進入網路時代,新一代的消費者可透過自助,完成很多服務,比如說叫車、選擇旅遊、預定餐廳,年輕消費者甚至視這種「選擇」與「比較」的功能為基本服務的一部分。

我是一個老派的人,自己不太會使用所有軟體和App,但會請秘書幫我把相關資料印出來,以便我快速做決策。簡單地說,我用了更多傳統「第三方」(我的秘書)的服務。

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景下,會要求不同的服務水平。以我為例,在辦公室時,會要求非常多秘書的服務,從打電話到訂位,但在餐廳用餐時,卻不喜歡服務員過於親切或嘮叨,只想安靜的享受美食。現在有些餐廳桌上有自助點餐平板,對我而言完全可以接受。

但若換到旅館,我的要求正好相反。我無法忍受大陸近期的「無人酒店」,裡面沒有餐廳,要喝飲料必須到走廊自助販賣機去買,一切東西都要自助,給人冷冰冰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不能適應,我需要人的溫度和服務的熱情。

「無人化服務」剛好是最近我參加一個兩岸「智慧旅遊」研討會的主題,中國在這方面科技的發展應用非常領先,我特別向對岸的專家請教他們的經驗和看法。答案不出我所料,「無人酒店」很難成為主流,因為每個人對於虛擬/實體服務平衡點有不同的需求。

這正是馬雲所提出「新零售」的核心精神,也就是「線上+線下」(O2O)。馬雲去年提出「傳統電商已死」的驚人觀點,認為所有的服務都必須和實體環境相互結合,才能創造消費者完整的體驗,這也是阿里巴巴併購大潤發的理由。

「新零售」模式可以延伸到醫療、旅遊、文創等不同服務業,簡單地說都是運用AI和物聯網科技,提升改善原有服務提供的流程,也就是所謂的「智慧+行業」。

「智慧服務」或「智慧製造」的挑戰在於,你必須了解整個流程,並且選擇性地在不同環節創新,有些地方採用自助,有些地方則搭配專人服務,並給客戶選擇的自由。就像電話語音服務,除了和機器交流外,永遠有和「服務專員」對談的選項。

上週在美國和中國大陸,各有一筆「線上」和「線下」合作的大型交易。微軟和美國第二大連鎖藥局Walgreens簽訂一項為期7年的協議,後者將IT遷移到微軟雲平台,期望成為「零售、藥房和企業服務領域的新轉型平台」。這很明顯是為了和亞馬遜競爭,因為其去年併購線上藥房PillPack。

在此同時,阿里巴巴聯手中國大陸零售巨人蘇寧,以15億美元收購中國「健檢第一股」愛康國賓,這代表「線上」先結合「線下」,再去併購某個特殊領域的「線下」業者。

這種線上與線下的跨界合作並非從連鎖藥局開始,最早發源於連鎖超市。前年亞馬遜併購美國最大有機連鎖超市Whole Foods,緊接著阿里巴巴併購了中國的大潤發,現在都已進化改造成「虛實聯合」的新零售型態。

值得注意的是,新經濟業者在這些交易中,均扮演發動者和主導者的角色,代表新經濟已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這在台灣是還沒有發生的。

Walgreens為什麼選擇和微軟合作?因為全球雲計算龍頭亞馬遜(AWS)也是電商的龍頭,正積極跨入零售、醫療等行業,和傳統業者直接競爭,迫使傳統業者尋求自保。Walgreens是近幾個月和微軟合作的第4家大型零售商,之前還有沃爾瑪(Walmart),克羅格(Kroger)和服飾品牌Gap。

這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亞馬遜2017年全美電商市佔率37 %,根據專家預測,到2021年可能會高達50 %,就像台積電一樣,成為市場絕對主導者,變成一隻會跳舞的大象,享有高成長和高利潤。無怪乎最近亞馬遜股價不斷上漲,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名。

面臨新經濟洪流,傳統產業應朝「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台灣較難有微軟+Walgreens或阿里+大潤發類似的交易,但企業可以從投資新創公司開始嘗試轉變。

下一波的新創商機,會存在於各個不同的垂直產業(如零售、醫療)中,對於有一定行業資歷的人來說,是最佳的創業機會。

下次你若看到「統一超和遠傳聯盟」,或「中華電信結合新光三越打造新零售平台」的新聞,請不用太訝異!

小港&虹橋,智慧手機,微軟&醫療,阿里&愛康國賓,KKR&榮化,對美直接投資,自駕車,特斯拉,永大,富士康,大同


2019.01.21_理事長的話_小港&虹橋,智慧手機,微軟&醫療,阿里&愛康國賓,KKR&榮化,對美直接投資,自駕車,特斯拉,永大,富士康,大同
小港/虹橋

為落實高雄市長韓國瑜「貨出、人進、高雄發大財」的競選承諾,目前正在上海訪問的準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表示,將推動高雄小港機場直飛上海虹橋機場、福建平潭快輪直航高雄,並爭取更多郵輪停靠高雄。

葉匡時昨天下午應邀到上海一個台灣人社團演講,吸引百餘位台商及台灣民眾參加。他在演講前受訪及演講後問答環節中表示,要讓高雄「貨出、人進」,海運與空運暢通,以及物流、通關與檢疫能否更加順暢至關重要。

他表示,兩岸開通新定期航班必須經過台灣民航局與大陸民航總局,在航空「小兩會」就兩岸航約進行修正。但在當前兩岸關係下,雙邊所有白手套都已停擺,因此高雄小港直航上海虹橋希望能先從包機開始。

葉匡時此行已經拜會過上海春秋航空,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表達飛航虹橋—小港的意願。葉匡時強調,未來若其他航空公司也有興趣飛航此一航線,高雄都會給予協助,待日後適當時機再尋求突破。

除空運外,福建平潭開發區管委會也專程前來上海與葉匡時會面。葉匡時稱,平潭已有快輪直航台中與台北。他指出,從平潭直航高雄僅需四個半小時,且海運的特點是運輸量大,一艘快輪即可搭載1000輛車。高雄也計畫推動直航平潭。

在傳統海運之外,葉匡時還提出,希望能正取更多國際郵輪停靠高雄。他指出,雖然郵輪旅客吃住都在船上,能為當地創造的經濟價值有限,但如果能打進郵輪的補給供應鏈,對當地產業發展就會有很大的助益,但這需要中長期戰略規劃與布局。

葉匡時同時強調,除上海,高雄希望能增加更多的航點,包括:離高雄不遠的深圳以及東南亞。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雄崛起,下一步是和世界的連結,特別是中國大陸。
第二、大陸不僅官方支持,民間企業從商業和市場角度也有高度意願。

第三、未來兩岸突破性的政策,將由地方帶頭發動。

第四、兩岸交流能夠滿足市場和民眾的需求,中央繼續操作「仇中牌」將會吃力不討好。

智慧手機

智慧手機市場今年面臨歷來最險峻挑戰,市調機構TrendForce示警,受美中貿易戰不確定性仍大、終端換機周期延長、品牌廠創新程度降低等三大因素衝擊,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總量恐年減3.3%、降至14.1億支,若全球需求進一步惡化,不排除衰退幅度擴大至5%

這是今年開年以來,對智慧手機市況最保守的產業研究報告。全球智慧手機從2017年開始邁入衰退,當年減幅約在1%以內,去年市場一般預料約較2017年衰退3%以內,TrendForce看今年恐衰退至少3.3%,甚至衰退5%,意味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面臨連續三年衰退窘境,且整體市況是近十年最差。

台灣電子業者近年高度仰賴智慧手機,今年市場狀況面臨十年最差的狀況,大立光、可成等零組件廠難逃衝擊,兩家業者也坦言短線營運面臨逆風;此外,聯發科、台積電等半導體廠,以及鴻海、和碩、英業達等組裝廠也將受影響,衝擊整體台灣出口與製造業甚大。

市場衰退之際,全球主要手機廠排名也面臨洗牌。TrendForce指出,今年三星仍稱冠智慧手機市場,華為則有望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廠,蘋果落居第三名。

TrendForce分析,華為挾產品線布局完整、擁有自主晶片開發等優勢,在高階市場方面,以P系列及Mate系列瓜分蘋果在大陸的市占,並以榮耀等系列成功進軍東歐等海外市場,帶動2018年生產總量達2.05億支,年成長30%

2019年華為除了守成中國市場既有版圖外,更仰賴新興市場擴大市占,TrendForce預估,華為生產總量有機會持續成長至2.25億支,市占率達16%

TrendForce認為,2019年蘋果將持續面臨換機周期延長、品牌獲利與定價策略如何取得平衡,以及大陸高階市場銷售失利等問題,預估2019年生產總數將衰退至1.89億支,市占率從15%下滑至13%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智慧手機全球都賣得不好,不只是中國大陸。
第二、台灣電子業大量依賴智慧手機,受到衝擊當然最大。

第三、中國大陸本土手機崛起,侵蝕外資手機市場,影響非常顯著。

第四、台灣電子業者應該大力和新創企業連結,投資並積極參與新經濟,才能加速轉型。

微軟/醫療

微軟與沃爾格林聯合博姿(Walgreens Boots Alliance)簽訂一項為期七年的新協議,將提供雲端服務給這家零售藥房連鎖店,抵禦電商巨人亞馬遜插旗零售、醫療保健等產業。

根據協議內容,這家全美第二大藥房連鎖店計劃將其大部分資訊科技(IT)基礎設施「遷移」到微軟的Azure服務,並承諾成立「零售,藥房和企業服務領域的新轉型平台」。微軟還將為沃爾格林的全球38萬名員工和商店推出整合Windows 10OfficeMicrosoft 365

沃爾格林是最近幾個月與微軟合作的第四家大型零售商。在此之前,沃爾瑪(Walmart),克羅格(Kroger)和蓋普(Gap)也與微軟合作,目的顯然是要抵禦來自亞馬遜和其他公司的競爭。亞馬遜於2017年收購了高檔生鮮連鎖超市全食公司(Whole Foods)。另據報導,亞馬遜計劃在全美開設3,000家無人店Amazon Go,對傳統零售商構成威脅。

沃爾瑪和克羅格有理由擔心亞馬遜進軍實體店,但這家全球電商龍頭也正在跨足沃爾格林所在的醫療保健市場。亞馬遜去年收購了製藥業新創公司、線上藥房PillPackRite Aid、沃爾格林和 CVS等公司股價急跌。亞馬遜、波克夏和摩根大通去年也宣布,將在美成立一家新的醫療保健公司,重新考慮員工的醫療保健。

儘管亞馬遜尚未宣布任何重大的進軍醫療保健計畫,但顯然正在奠定令競爭對手緊張的基礎。

微軟正在利用這種恐懼,雖然這位軟體巨人與亞馬遜在CortanaAlexa數位助理產品建立了不太可能的合作夥伴關係,但微軟正在為力圖抵禦亞馬遜競爭的零售商提供雲端服務和軟體。據傳,微軟正在研發一種無收銀員的商店系統,可供沃爾瑪、沃爾格林,蓋普和克羅格等零售商使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Walgreens是全美最大的連鎖藥局,和微軟合作,意義非凡。
第二、以前微軟已和Walmart合作,這是行業龍頭和龍頭的超級策略聯盟。

第三、這筆交易顯然是針對Amazon,因為Amazon自已有電商,也計畫跨入連鎖藥局,去年併購了全美最大的線上藥房PillPack

第四、「智慧醫療」是所有「智慧+產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

阿里/愛康國賓

在美股上市的大陸「健檢第1股」愛康國賓,其私有化塵埃落定,阿里巴巴集團與蘇寧集團聯手斥資15億美元,收購愛康國賓100%股權,而愛康國賓也將從那斯達克下市。

中國基金報報導,據蘇寧易購稍早公告,蘇寧國際、淘寶中國控股及「Treasure Cottage」(阿里巴巴集團間接持有的子公司)等相關企業,合資組成的「Parentco」,將收購愛康國賓所有股權。

此次愛康國賓私有化完成後,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中國控股和Treasure Cottage,將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23.8%的股權,蘇寧與雲峰合作的基金,將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8.2%的股權,蘇寧國際間接持有愛康國賓約3.4%的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於2004年創立愛康網,2007年愛康網購併上海國賓體檢,其健康管理業務從網路延伸至實體企業。愛康國賓於201449日在美國那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成為大陸民營體檢第1股。

報導指出,阿里巴巴參與愛康國賓私有化,意謂著愛康國賓業務和資源,將納入阿里巴巴集團的的健康版圖。

健康產業是阿里巴巴集團近年積極布局的產業之一,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2014年提出「雙H戰略」,即健康(healthy)和快樂(happiness)。馬雲還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最有可能誕生下1BAT量級企業的領域,是醫療健康。

在收購愛康國賓之前,阿里巴巴集團的阿里健康一直在醫藥B2C等領域布局。20176月,阿里健康完成收購天貓「藍帽子」保健食品業務;20188月初,阿里健康又完成收購天貓包括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計畫生育、隱形眼鏡、醫療及健康服務類目電商平台業務。

同時,阿里健康也積極布局實體醫藥零售市場,並持續深入研究醫藥新零售的發展路線。20165月,阿里健康帶頭與65家零售連鎖藥房,成立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

過去幾個月,阿里健康與O2O先鋒聯盟的實體連鎖藥店合作,先後聯合菜鳥和餓了麼蜂鳥,在北廣深杭4個城市,進行24小時的急送藥品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市已不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中國互聯網新經濟公司在美國上市,既花錢又無法體現價值,在現在中美大戰的氛圍下特別不利。

第三、阿里和蘇寧合作是很特別的,因為先前阿里減持對蘇寧的持股。

第四、騰訊和阿里都積極布局醫療領域,值得重視。

KKR/榮化

私募基金 KKR 併購榮化(1704)案,11日獲得金管會核准,榮化股票將於 1 30 日起停止公開發行,正式從台股下市。

榮化今天公告,金管會核准公司股票自元月 30 日起停止公開發行。在此之前,投審會
上月中也已通過此案。

榮化是在去年 7 22 日的董事會、與 9 10 日股東臨時會,決議與 KKR 子公司LuxCo簽訂股份轉換契約,收購方以每股 53.10075429 元的現金價格,收購取得榮化全部已
發行且流通在外之普通股。

榮化將成為 KKR 集團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且終止上市買賣交易,完成私有化。這
也創下國內塑化業史上規模最大的併購案紀錄。

我們的看法:

第一、榮化終於順利通過下市,這是很難得的。
第二、之前稍早主管機關也已批准醫材大廠百略的私有化和下市。

第三、台灣主管機關的要求條件是未來不得去中國或香港上市,其實這機率很低。

第四、雖然如此,主管機關的要求沒有道理,企業選擇去哪裡上市是自己的商業決定,應該予以尊重。

對美直接投資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對美國直接投資降至2011年來新低水準,中美關係惡化與大陸官方政策是大陸外國直接投資(FDI)暴跌的主因。

美國諮詢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大陸對美國直接投資僅有48億美元,較2017290億美元銳減84%,更較2016年的460億美元暴跌90%,創下2011年來最低紀錄。

榮鼎集團指出,若是將撤資計入,去年大陸對美國直接投資為負80億美元。還有多起出售計畫正在進行,例如安邦保險擬出售美國飯店資產。

雖然大陸對美國FDI下滑,不過去年大陸創投對美國投資觸及31億美元新高紀錄。

榮鼎集團表示,中美關係惡化是大陸對美國FDI驟降的最大原因。川普內閣透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之手,以國家安全為由,嚴格審查大陸收購計畫,讓不少大陸企業放棄美國收購案。

美國基於國安考量,駁回博通(Broadcom)以1,420億美元收購高通(Qualcomm),便是擔心總部設在新加坡的博通有陸資成分。

中美貿易關係緊張與對大陸敵意加劇,對許多大陸在美企業形成巨大的不確定性,衝擊投資人信心,也提高美國賣家的風險意識。

此外,大陸自身的政策也是原因之一。北京近期積極減債,包括要求企業出售外國投資,和縮減資產負債表。

榮鼎集團在報告中指出,「由於大陸的國際收支狀況依然疲弱,大陸尚未大幅鬆綁資本流出控制。過去一年來,北京的減債活動已經在市場形成抑制流動性的重要力道,促使私人企業優先處理國內債務,而不是在國際擴張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原先是全球最大的金主和投資者。
第二、中國最有興趣投資美國和德國,特別是高科技項目。

第三、中國大陸2018對美投資金額比2017年銳減84%,比2016年少了90%,非常驚人。

第四、這是台灣企業赴美投資的大好時機。

自駕車

緯創資通(3231)參與由豐榮汽車客運、台灣佳光電訊、星瑞林、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及國立台灣大學合組的G-busMIT台灣自駕車旗艦團隊」,17日共同出席於逢甲大學舉辦之「台中水湳智慧城自駕車試運行計畫成果發表會」。

緯創「車路雲整合服務」結合自駕車行車控制與感知系統整合,提供數據分析與中控示範平台,與台中市政府交控中心結合,提供自駕數據收集服務。期望結合集團布局多年的車載設備、AIoT與通訊技術,並與公部門與相關領域專業團隊攜手合作,實踐科技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願景。

智慧交通行動服務(MaaS)引入AIoT技術,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為智慧城市的首要議題。緯創資通在此案中提供「車路雲整合」服務。在「車雲整合」部分,整合車載電腦、AIoT、通訊與大數據分析等,將行車數據即時的傳回中控雲端平台進行整合分析,如行車平穩度分析、車輛異常狀態告警。

同時,緯創與台中市政府合作,提供優先號誌服務,自駕車運行過程中可以與市府交控中心溝通,確認是否取得號誌優先權,完成「路雲整合」服務。

團隊期望能將此次自駕車技術整合的成功案例分享給其他運輸業者,並將此自駕系統帶進電動車領域,目標是在未來使用自駕車車隊提供如同捷運般之運輸服務以及最後一哩接駁服務;運用其智慧化與自動化的優勢,與既有大眾運輸系統結合,透過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運算,達到定速、準時、環保的運輸服務,提升公共運輸系統的效能,減少私人運具的使用,進一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除了能提高一般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的意願,更有機會讓偏鄉地區也享有公共運輸的便利。

G-busMIT台灣自駕車旗艦團隊」結合上下游產業界菁英,自駕之整合運動控制平台由緯創、星瑞林及台大團隊規劃建構。在此計畫中負責營運的豐榮客運徐弘豐董事長表示,現今國外大多是以電動車來進行自駕系統改裝,而這次團隊是首度把一般實際運行的傳統引擎柴油巴士直接改成自駕車,並且隨時可切換成手駕,保障行車與乘客安全,是具有高難度的技術創新,因此也吸引國外廠商來台交流觀摩。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過去無自駕車生態系統,因此這個聯盟很難得。
第二、台灣缺乏很多未來的生態場景。

第三、自駕車應該和中國大陸和歐美業者緊接合作。

第四、台灣汽車產業無人參與,很奇怪。

特斯拉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18日向員工表示,將裁撤約7%、超過3,000名全職員工,以降低成本、讓公司用更便宜的價格販售Model 3,並警告「前路艱困」。初步數據顯示,特斯拉去年第4季獲利將較第3季下滑,股價在18日早盤應聲重挫約7%。(編按:特斯拉裁員消息,加上到期債務恐吞噬其現金流,股價應聲大跌12.97%,收盤市值慘輸通用汽車。)

華爾街日報等梅體報導,馬斯克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說:「特斯拉需要裁員,以在未來幾周提高Model 3的生產率,進行多處生產工程的改善。」他表示,為了讓標準版Model 3售價降到3.5萬美元、還能維持正常運作,提高產量和改善設計是關鍵的環節。根據彭博資訊,特斯拉去年約有4.5萬名員工,這波裁員相當於裁撤3,150人。

特斯拉已在去年第3季意外轉盈,並曾預告第4季有望繼續獲利。根據這份備忘錄,未經會計師審核的初步數據顯示,特斯拉去年第4季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仍為獲利,但較第3季下滑。上季財報將於25日公布。

馬斯克表示,公司「別無選擇」,只能裁員,要讓特斯拉的產品具備成本競爭力,「面臨極為艱難的挑戰」。特斯拉為了盡可能吸引有能力負擔得起自家車款的消費者,從5月開始,必須「至少能在所有市場提供中等續航力版本Model 3」,此外,「要繼續在較低價版本的Model 3上取得進展」。

特斯拉去年6月曾裁員9%,當時特斯拉也處於提高Model 3產量以解決延誤交車的關鍵時期。

馬斯克把價格比起現有車款較平易近人的Model 3視為打入主流市場的產品,但至今售價遲遲無法降到他承諾的3.5萬美元。即使特斯拉1月調降所有車款售價,入門的Model 3售價至少要4.4萬美元。

美國提供電動車買家的7,500美元聯邦抵稅優惠將在今年分階段取消,對次馬斯克在備忘錄中說:「壓低Model 3價格愈來愈有其必要,因為71日聯邦抵稅優惠再度減半之後,我們的車款售價會比現在貴上1,875美元,等到了年底,抵稅優惠會完全取消。」

特斯拉股價18日早盤跌6.8%,報323.69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人做製造還是太貴。
第二、馬斯克應該把一部分工作交給郭台銘。

第三、現在上海建廠,但畢竟工廠管理不是老美的強項。

第四、我們正進入一的電動車的時代,有越來越多品牌,使用也會更普及。

永大

日商日立集團收購永大案再掀波瀾,永大18日舉行臨時董事會,三位獨董提案成立「特別審議委員會」獲通過,針對收購價格偏低、為何只接受日商收購及收購說明書不完整三點爭議進行討論,15天內審議結論將提報董事會。

日立集團此次預定收購永大在外流通數量36,0964,461股,相當於88.3%股權,金額約216.5億元;最低收購數量8,8504,328股,占所有股權約21.6%,所需資金約53億元。

永大三位獨立董事包括一位市場派及兩位公司派,共同提出成立併購審議委員會,並選任獨立董事廖錦玉、謝永明、陳世洋為審議委員會委員,15天內針對公開收購說明書內容進行評估。

獨董陳世洋認為,日本日立每股收購價格每股60元,在評估上用市場比較法,但永大在大陸業務占七成、台灣只占三成,光是在大陸有三個廠,廠房部分至少就有上海、成都、天津等,恐怕未含許多資產價值估計,是否公允需好好評估。

其次,永大兩大外資股東,分別為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奧的斯(Otis),目前持股約6.07%,另一個則是全球第五大的瑞士迅達(Schindler),股權也有5.34%,這兩家外資股東也曾對娶親永大有高度興趣。

不過,永大董事會在去年118日董事會中,否決掉有意併購的美商OTIS、瑞士商SCHINDLER,據悉,OTIS當時開出每股63元,另一家也願意以超過60元的價格收購。陳世洋表示,正常應該要讓所有人都有提出收購案,但收購價格應以全體股東最大利益為考量。

金管會官員昨日表示,公開收購是採申報制而非核准制,金管會角色是確保交易雙方資訊公開且充分揭露,一切過程符合法定程序,但並不介入民間市場行為,應不應賣最終仍由股東及投資人決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同意應該交由市場價格合理性。
第二、重點是公司去年拒絕美、歐高於60元的收購價。

第三、日本人太小氣,63元和60元只差3元,不願意多付3元,反而弄巧成拙。

第四、由於家族和日本日立關係良好,所以優先選擇日立,但價格並非最高。

第五、獨董為了保護自己,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可以理解。

富士康

受到中美貿易戰衝擊與全球手機市場成長趨緩,影響美國手機巨頭蘋果公司表現,並在近期罕見地下修2018年第四季營收預期。而做為蘋果最大代工夥伴: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同樣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日媒批露,自201810月以來,富士康組裝iPhone手機的工廠已裁員5萬人。

日本經濟新聞18日報導,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是蘋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廠,但自201810月以來,富士康組裝iPhone的工廠裁員5萬人。

據此前媒體報導,一份蘋果內部的備忘錄顯示,擁有百萬員工的富士康計畫在2019年削減200億元人民幣(下同)開支,其中iPhone業務需減少60億元開支,甚至計畫裁去約10%的非技術人員,並計畫削減在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30億元開支。

2019110日,鴻海提交給監管部門的文件顯示,其201812月營收為6,193億新台幣(約合201.2億美元),年減8.3%。這也是自20182月以來,鴻海首次出現月度營收年比下滑。

對於12月份的營收下滑,鴻海表示,主要是因為消費者類產品需求大幅下滑,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iPhone,特別是新iPhone需求低迷所致。

報導稱,稍早前,13日蘋果公司CEO庫克給投資者發信表示,蘋果營收預計從之前的890億美元至930億美元調降至840億美元,這也是蘋果近20年來首次調降營收預期,消息震撼全球市場。對於營收下降的原因,蘋果表示,主要是新iPhone銷售疲軟,尤其在以中國為主的大中華地區市場表現一般。

其實,大陸低迷的市場與就業情況在2018年下半年顯得更為嚴峻,除了富士康之外,2018年底包括像是經營加密貨幣挖礦機業務的比特大陸、共享單車摩拜,以及入口網站新浪等市場知名業者,均傳出要裁員的消息。

中國就業研究所和智聯招聘17日發布「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指出,2018年大陸就業市場景氣程度較2017年明顯回落。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貿易/進出口2018年第四季招聘需求更較2017年同期大跌4成。報告預計,2019年第一季大陸的就業景氣指數(CIER)將延續下降態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的銷售狀況一定非常差,否則富士康不會裁五萬名員工。
第二、台積電上季財務預測下跌大於預期,超過20%

第三、信號已很明顯,未來整個台灣手機供應鏈可能下跌20-30%,不管是營收或股價。

第四、台灣電子股應該積極轉型,併購新創企業以及跨入新領域,都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大同

金管會17日認定大陸「龍峰國際」透過維家置業等外資帳戶買入大同股票,裁罰並限期賣出。維家負責人WEI CHANGYUAN18日委託律師傅文民指出,維家及他本人與龍峰無關,他是香港永久居民、也是大同合法股東,不會出脫大同股票,對金管會違法裁決將提訴願救濟,大同最大股東王光祥也聲明持股,且會再加碼。

據金管會調查,龍峰國際透過維家置業等5FINI帳戶買入大同股票達18.01%,裁罰龍峰國際及負責人共402萬元,並要求半年內出清。WEI認為,金管會裁決明顯偏頗違法,已損害維家權益,會提訴願救濟,並對金管會、相關承辦人員聲請賠償。

WEI表示,他是英屬維京群島Danielson Creation公司負責人,20181214日向香港人士林美欣購買維家置業100%股權,進而持有大同股票,相關的轉讓合約、資金來源、匯款水單、收迄證明、香港公司登記文件全都提供金管會,證明現在的維家與龍峰毫無關係。

WEI指出,他是香港永久居民,以香港的資金買下維家置業,不清楚原來的維家股東與龍峰有何關係,但相關文件可清楚證明他無中國人身分,買維家的股款也非中國資金,是完全合法的外資。如果金管會違法處分造成維家及他本人權益受損,將依法對金管會、相關承辦官員求償及聲請國家賠償。

律師傅文民強調,金管會的違法裁罰對象是龍峰國際,和維家及WEI無關;WEI為大同的合法股東,沒有限期賣出的問題,不會出脫大同股票,也將依法行使股東權利。

同時,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也以大同公司最大股東身分,發表聲明強調「本人為改革大同公司治理,提升經營績效,召集股東會改選董事的過程,一定會符合相關法令規定。本人重申,維護股東權益的信念不會改變,而且一定會繼續增加持股,希望國內外股東全力支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主管機關最關切的就是有無中資。
第二、我們認為不能給香港股東隨意亂扣中資帽子,這對台灣長期招商不利。

第三、這就像台灣以前允許陸企負責人有外國居民身分者可以來台上市,後來卻改成只要「祖籍」是中國大陸,就不得來台上市。

第四、大同投資人Wei ChangYuan從拼音來看,根本就不像中資,金管會的「獵巫行動」不能太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