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戴琪:印太經濟架構,不是傳統自貿協定!台灣為何未受邀加入IPEF?

 戴琪:印太經濟架構,不是傳統自貿協定!台灣為何未受邀加入IPEF?


上週的大事是拜登總統亞洲行。這次他到南韓和新上任的尹錫悅總統會面,雙方形成「全球全面戰略同盟關係」,這是拜登此行一大成就。另外,他也參觀了三星電子的晶圓廠,希望加強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和亞洲的關係,避免過分依賴台積電。


訪問日本東京時,拜登除了參加由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領袖共同舉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最重要的成就是簽署「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包括美國、日本、印度、南韓、澳洲、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紐西蘭和汶萊,共13國簽署。


「印太戰略」延續歐巴馬總統的「重返亞洲」策略。2年前,我讀過由商周出版發行的《印太競逐》(Contest for the Indo-Pacific),作者是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里.梅卡爾(Rory Medcalf)。當時,我覺得觀念很新穎,作者頗有想像力,沒有想到在不久後的今天,印太戰略和印太經濟架構已經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主軸。


但這次印太經濟架構最大的遺憾,是台灣未獲邀參加,雖然之前媒體表示台灣受邀的機會很大。13個國家,從北到南涵蓋亞洲,但為什麼會沒有台灣?


東南亞國家普遍和中國維持良好關係,雖然不一定「親中」,但至少是「和中」。美國不斷打台灣牌,但中國已明確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部分,如果美國越過紅線,將會有嚴重後果。假如美國邀請台灣加入IPEF,整體抗中意識型態會太明顯,那麼大部分東南亞國家恐怕都會選擇不加入。


今年年初中國和東協國家簽署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這是東協十國加上中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共15國所構成的自由貿易協定,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因此,東南亞國家和中國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密。


美國原來主導成立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後來川普時期退出,改由日本接手,成立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中國和台灣均有申請加入該協定。未來台灣是否能加入很難說,因為如果中國也加入,代表兩岸要對彼此開放市場,有現實操作困難。


美國政府的替代方案就是「印太經濟架構」,正如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所表示,IPEF「不是」一個傳統自由貿易協定,重點不在降關稅和互相開放市場,而將聚焦於其它美國關心的議題,包括供應鏈、綠能和減碳等。美國的態度很簡單,目前只談願意對他有直接利益的議題。


台灣的半導體實力超過韓國,但為何拜登可以和南韓成立「全球全面戰略同盟關係」,台灣有美最需要的半導體,卻連IPEF都擠不進去?這說明政治現實的無情,世界是中美兩強格局,只押寶一邊沒有用,兩邊強權會互相較勁。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週在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發表演說,強調理想的情況是大國和小國可共存,處理各自的不同,既能合作也能和平競爭。但亞洲國家若迫選邊站,分成親中或親美兩個陣營,這「不會有好結果」。


特斯拉,鴻海晶圓,微軟,蝦皮,SpaceX,英國通膨,蔚來,美的KUKA,鋰企,一汽奧迪,特斯拉上海,數位文化,博通 ,聯想,中概股,阿里,網家,三星,Airbab,蘋果

 理事長的話:特斯拉,鴻海晶圓,微軟,蝦皮,SpaceX,英國通膨,蔚來,美的KUKA,鋰企,一汽奧迪,特斯拉上海,數位文化,博通 ,聯想,中概股,阿里,網家,三星,Airbab,蘋果

特斯拉

 

國際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宣布進駐新北市新店寶高智慧產業園區,加上鴻海精密日前也宣布將在寶高園區建置電動車研發基地,將串起新北電動車產業鏈及檢測維修量能。

 

新北市經發局昨(17)日表示,寶高智慧產業園區第五次招商評選結果出爐。其中的「實驗場域空間」由特斯拉得標;將在新店這個具電動車產業發展潛力聚落,讓各項服務可以延伸到新北。

 

對於特斯拉標下寶高智慧產業園區的實驗場域空間,特斯拉台灣窗口昨日指出,該地點未來將作為「售後服務相關」據點。至於後續規劃,僅說「會再另行公告」。

 

新北市經發局表示,過往特斯拉零組件生產基地就在台灣,近年來台灣在電動車與綠能科技產業布局發展,讓特斯拉相中台灣市場,與相關企業合作建立電動車生態圈,目前特斯拉供應鏈中有約七成來自台灣。

 

特斯拉此次得標實驗場域單元謄本面積約1,637.03平方公尺;對於特斯拉為何選擇投資新北寶高園區?經發局說,寶高園區為新北市重要產業園區,園區著力於推動產業智慧化,與特斯拉產業發展方向相近。

 

隨著鴻海、特斯拉等電動車產業進駐,寶高園區成為新北電動車基地趨勢明朗。經發局長何怡明表示,本次得標廠商產業型態涵蓋電動車、電競周邊產品製造研發、自動化設備及高頻數據線製造等;其中針對電動車產業,目前鴻海已規劃於寶高園區建置電動車研發基地。

 

她說,此次招商再加上特斯拉進駐,後續園區將匯聚電動車產業鏈中軟體研發及檢測維修等能量,並可望進一步與新店在地鴻華先進、裕隆汽車等電動車產業量能,發揮群聚及加乘效應,共同以寶高園區為核心,在周邊形塑新一代電動車產業新聚落。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北市一大招商成就。

 

第二、鴻海也位於新北市。

 

第三、電動車是台灣下個護國神山。

 

第四、但台灣尚缺乏電動車生態系。

 

鴻海晶圓

 

鴻海集團啟動半導體大投資,將攜手大馬合作夥伴DNex在馬來西亞合資興建月產能4萬片的12吋晶圓廠,鎖定2840奈米成熟製程,業界估計建廠金額至少千億元起跳。

完工後,鴻海集團將補足在半導體布局的最後一塊拼圖,打造從IC設計到6吋至12吋晶圓製造,並延伸至最下游封測的新帝國。

 

鴻海是繼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設12吋廠、聯電於新加坡擴充12吋廠產能之後,近期又一樁台灣電子業大咖在亞洲的晶圓廠大投資,而且都是鎖定成熟製程,凸顯成熟製程火熱盛況。

 

值得留意的是,鴻海大馬廠月產能目標4萬片,規模僅次於台積電熊本廠的5.5萬片,比聯電星國擴產規模還大,凸顯鴻海集團在半導體領域的企圖心。

 

DNex昨(17)日透過新聞稿宣布,將與鴻海子公司BIH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大馬興建與營運一座12吋晶圓廠,月產能規劃4萬片,鎖定2840奈米製程。這份MOU517日起生效,為期一年,若雙方都同意,可能還會進一步延長。雙方並未揭露未來合資公司資本額、蓋廠金額與持股比重分布,業界以目前市場行情估算,投入建廠的金額至少千億元起跳。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鴻海對晶圓廠布局非常有興趣,早在三、四年前就有規劃蓋12吋廠,目標生產功率元件、射頻(RF)元件與COMS影像感測器(CIS)等產品。

 

DNex是馬來西亞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電子服務、系統整合等業務,旗下另有石油、能源、天然氣部門,之前攜手北京盛世投資機構,競標並取得大馬8吋晶圓廠SilTerra。鴻海在20216月透過子公司取得DNeX5.03%股權,雙方因而結盟,並透過DNeX掌握大馬8吋晶圓廠SilTerra約六成股權,讓鴻海也間接投資SilTerra8吋廠。

 

劉揚偉指出,鴻海在半導體的策略,將專注在成熟製程,加上本身的特殊工藝,以同樣的製程,可在電動車晶片更有競爭力。

 

業界分析,鴻海目前半導體布局從最上游掌握驅動IC廠天鈺,到製造端握有購自旺宏的6吋廠、轉投資夏普旗下8吋廠,及SilTerra 8吋廠,到下游位於大陸山東的封測基地,並轉投資封測廠訊芯-KY等公司,獨缺12吋晶圓製造。如今將與DNex在大馬合資蓋12吋廠,補足鴻海集團在半導體事業原本僅缺的12吋晶圓製造這塊拼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半導體是鴻海未來新科技重點之一。

 

第二、劉揚偉原先負責半導體。

 

第三、半導體也是未來世界最關鍵產品。

 

第四、鴻海極為聰明的布局。

 

微軟

 

因應高通膨與低失業率,微軟擬定大幅加薪計畫,全球績效加薪預算傳將增加近一倍,俾以在就業市場高度緊俏時期有利微軟進行招募與留住人才。 

 

據消息人士透露,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周一向員工表示,公司的全球績效加薪預算規畫增加近一倍,此外年度股票報酬至少將提高25%。

微軟宣布大加薪計畫正值美國通膨率飆至40年新高,失業率則逼近50年低點。美國4月份通膨率達8.3%,接近40年來高點,美國失業率上個月降至3.6%,接近疫情爆發前的50年低點。

微軟加薪計畫由產業刊物《GeekWire》率先報導,微軟女發言人稍後證實指出,「公司大幅增加全球薪酬的投資,反映公司持續對員工提供高度競爭報酬的保證。」

微軟目標是在2022會計年度(6月底止)執行加薪方案。微軟通常會在秋天公布績效分紅。

 

微軟2021會計年度的股票報酬總支出達61億美元,相當於全年獲利610億美元的10%。

微軟核心雲端運算主要競爭對手已先行一步為員工加薪。去年底Alphabet旗下谷歌公布新的現金分紅方案,所有員工幾乎人人有獎,都可獲得獎金。今年2月亞馬遜宣布加薪,員工底薪年薪上限調高一倍。

微軟同時面臨許多專業人才遭挖角的挑戰,其擴增實境部門HoloLens許多員工已被臉書的母公司Meta平台鎖定進行高薪挖角,據熟知內情人士透露,對於有組裝擴增實境硬體經驗的微軟員工,Meta開出兩倍年薪的條件搶人。

不過近來許多科技大廠徵才策略轉趨保守,Meta與推特都表示將縮減招募人才規模與相關人事支出。

Meta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4月底在法說會上公開表示,Meta將會放慢對於特定業務、AI相關設備與Reality Labs的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大廠放慢人才招聘。

 

第二、科技股近期大幅回檔。

 

第三、經濟景氣不佳。

 

第四、但微軟仍選擇加薪留才。

 

蝦皮

 

母公司冬海集團示警,通膨與供應鏈等問題,可能影響其業務而讓公司持續虧損

電子商務平台蝦皮購物(Shopee)首季營收下滑和虧損逾8億美元,母公司冬海集團(Sea)首季營收仍超過市場預期,但警告通膨與供應鏈等問題可能影響其業務而讓公司持續虧損。

 

冬海美國存託憑證(ADR)價格17日在美股飆漲14%,但18日漲多拉回,盤中下跌2%報78.53美元。其ADR17日大漲,除了財報因素外,也跟投資人期待中國持續放寬管制網路產業,使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股價上漲有關。

 

東南亞電子商務與電玩公司冬海集團首季營收年增64.4%至29億美元,高於市場預估27.6億美元。但較前一季32億美元下跌9.5%,顯示過去兩年因防疫因素而推高的銷售表現正開始踏入高原期。

 

首季淨虧損約5.8億美元,高於前一季虧損4.22億美元,但低於市場預期7.22億美元。每股虧損1.04美元,也低於預估的1.23美元。

 

冬海整體業務能優於預期,主要是核心的電子商務與數位支付帳款等業務強勁帶動。儘管如此,冬海警告通膨與供應鏈等問題可能影響其業務而讓公司持續虧損。

 

冬海執行長李小冬指公司進入新階段,就是目前宏觀經濟趨勢和不確定性,可能短期內影響東南亞乃至全球景氣。其旗下電子商務平台蝦皮首季營收15.2億美元,就低於前一季15.9億美元。由於物流與行銷支出增加,導致虧損8.1億美元,但虧損金額較前一季減少。

 

冬海把2022年電子商務營收展望,從原先89億到91億美元區間,擴大範圍在85億到91億美元區間。其企業長Yanjun Wang認為,公司仍有可能達到原先預期水準,因為東南亞經濟正走出新冠疫情影響,和通膨依然受到控制。

 

研究公司Third Bridge分析師Kristine Lau說,冬海修正營收區間預測,反映其客戶每筆下單購物金額可能有下降趨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冬海是東南亞市值最高企業之一。

 

第二、蝦皮成立至今未賺過錢。

 

第三、蝦皮靠商業模成功切入台灣市場。

 

第四、冬海近年轉往拉丁美洲發展。

 

SpaceX

 

熟知內情人士透露,全球首富穆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計劃在次級市場出售股票,估值可望大增25%至1,250億美元,將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新創公司。外媒指出,穆斯克可能趁SpaceX身價高漲時出售部分持股,作為收購推特的資金。

 

消息人士表示,SpaceX打算以每股72美元的價格出售現有股票,估值將一舉升抵1,250億美元,超越金融科技公司Stripe1,150億美元。SpaceX202110月以每股56美元售股,當時的估值為1,000億美元。

 

SpaceX在數個月內估值激增25%,表現令人驚豔,同期大盤則呈現跌勢。標普500指數自202112月以來下挫約12%,同期標指的航太和國防成分股上漲5%。若是排除股價陷入低潮的波音,航太和國防類股漲幅高達20%。

 

穆斯克持有44%的SpaceX股權,SpaceX估值勁揚讓穆斯克的持股價值提高至550億美元。另外,穆斯克的特斯拉持股價值1,180億美元,約較4月初減少690億美元。近來科技類股拋售潮讓特斯拉股價大受打擊,自4月初穆斯克透露買下推特9%的持股以來,特斯拉股價下挫約37%。

 

穆斯克先前提出以每股54.2美元的價格收購推特,總價格為440億美元。推特股價17日收在38.32美元。

 

目前並不清楚SpaceX打算出售多少股票,也無法得知執行長穆斯克是否為賣家之一。高估值的未上市公司在次級市場出售股票,為早期投資人和員工挹注流動性是常見的做法。

 

太空事業為資本密集的產業,根據SpaceX呈交主管機關文件顯示,該公司在202112月募資3.374億美元,該年4月藉由股權融資獲得11.6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馬斯克另一卓越成就。

 

第二、太空產業未來有龐大前景。

 

第三、中美太空產業競技。

 

第四、馬斯克完全以民間力量達成。

 

英國通膨

 

英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觸及9%,創40年新高,通膨惡化加劇英國家庭的生活成本危機,調查顯示四分之一英國人選擇少吃幾餐來對抗通膨壓力,英國央行也可能以出乎預料的升息力度因應。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18日公布,4月通膨年率觸及9%,雖比路透訪調經濟師預估的9.1%略低,但已觸及1982年以來最高水位。如今英國通膨率高居歐洲前5大經濟體之冠,也幾乎位居七大工業國(G7)之首。G7成員加拿大和日本尚未發布4月通膨報告,但這2國的數據應不及英國。

 

能源帳單飆漲是推升英國4月通膨的最大禍首。英國預算專家預測,英國家庭正面臨1950年代開始紀錄以來,最嚴重的生活成本壓力,消費者信心也將崩跌到歷史新低。

 

根據民調機構Ipsos與《天空新聞》(Sky News)針對2,000名英國民眾做的最新調查,89%受訪者對未來6個月生活成本危機衝擊英國的程度感到憂心;83%對個人的處境感到不安,他們擔心生活花費上漲,以及負擔基本生活所需的能力。

 

該調查顯示,通膨壓力加劇與糧食短缺隱憂籠罩下,四分之一受訪英國人表示,他們不惜挨餓少吃幾餐,來應對荷包因通膨縮水的窘境。

 

另據路透調查,英國30年來最嚴重的生活成本危機,恐怕要到今年底才會觸頂,不過英國央行為對抗通膨可能會積極升息,幅度超出預期。

 

在這項512-17日進行的調查中,13位受訪者有7人表示,英國生活成本危機將在今年第4季觸頂,3人說在第3季,3人回應在6月底。

 

英國央行去年12月啟動緊縮貨幣循環,成為全球率先升息的主要經濟體。調查的預估中值顯示,英央6月將再度升息至1.25%,第三季續升到1.5%,之後便暫停升息腳步,直到明年第二季重啟升息,將基準利率推高到1.75%。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國經濟近年表現很差。

 

第二、脫歐造成衝擊。

 

第三、現在通膨加速。

 

第四、俄烏戰爭造成能源和糧食價格大漲。

 

蔚來

 

310日在港上市後,中國電動車企蔚來汽車520日在新加坡交易所(簡稱新交所)上市,首日股價收漲2.37%至17.3美元。蔚來不僅成為全球首家三地上市的車企,還是第一家同時在紐約、香港(二次上市)、新加坡上市的陸企。

 

受此消息激勵,截至台北時間20日晚間716分,蔚來汽車美股盤前大漲6.36%至17.72美元。蔚來港股20日收漲9.5%至135.4港元。但近一個月,蔚來港股股價累計下跌8.14%。

 

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20日在上市活動中透過視訊宣布,藉助新加坡作為國際創新與科技中心的優勢,蔚來計畫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研發中心,並與當地科學研究機構展開合作,繼續擴大和提升公司的全球研發能力。

 

李斌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表示,蔚來汽車將會在2025年把業務擴展到25個不同國家,包括新加坡。而新加坡是蔚來在東南亞的重要據點,尤其是在人工智慧與科技研究發展方面。蔚來把業績目標鎖定在2023年第四季爭取到收支平衡,並在2024年達到全年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證交會(SEC4日宣布,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再把88檔中概股加入「預定摘牌名單」,蔚來名列其中。美方持續緊盯中概股,也使得中概股加速另尋他地上市。

 

證券時報報導,新交所董事總經理及中國區主席陳慶表示,中概股的回歸使得企業可以回到更加熟悉的市場,回歸後市場的投資人更加了解企業的價值,有利於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長遠的發展。例如新加坡作為亞洲金融中心,聚集大量投資亞洲和中國資產的國際投資人,新交所歡迎中概股,可以為其提供豐富的投資者資金來源。

 

第一財經報導,新交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謝采含表示,中概股企業進行二次上市可分散風險,相關諮詢也愈來愈多。在三地上市的好處在於,若出現從美國交易所下市的情況,企業可以選擇將香港或新加坡作為主要上市地,並維持另一地的二次上市狀態。

 

香港經濟通通訊社引述大和資本市場市場分析師劉健恆分析,蔚來汽車在新交所上市將有助於改善蔚來交易的流動性,緩解市場關注的美股「預摘牌」風險。同時,長遠來看,還有助於該公司業務擴張及徵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很少吸引外資企業上市。

 

第二、蔚來已在香港上市。

 

第三、新加坡上市可能為了推廣形象。

 

第四、單純從吸引技資人意義不大。

 

美的KUKA

 

大陸家電巨頭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KUKA超九成股份近七年後,今年啟動全面收購,將KUKA最後在外流通的5.45%股份也拿下,昨(21)日對外公告,KUKA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已審議通過,KUKA成為美的全資控制的境外子公司,接下來將進行股權私有化,從法蘭克福交易所退市。

 

KUKA是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家族之一,汽車機器人是傳統優勢領域。美的2017年初收購KUKA時,被外界認為將借力KUKA從家電企業轉型升級。

 

華夏時報報導,2017年大陸機器人市場發展呈現小高峰,但受宏觀環境影響,投資意願遲疑,機器人產業從2018年轉頭下行。而2020年起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大陸機器人產業出現低開高走,但歐美市場仍舊不景氣。據美的集團披露信息稱,KUKA集團的主營收入來源是歐美地區,受疫情影響較大,需要藉助中國市場業務的推廣與拓寬。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美的集團完全收購KUKA並私有化,未來KUKA集團的工作重點是在中國本土化運營,將與美的資源協同共享。

 

華夏時報報導,美的私有化KUKA後,集團消息人士表示,KUKA暫時還沒有上市的計劃,還處於研發和市場拓展的上升期。但報導表示,消息人士指未來不排除會在科創板獨立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的當年成功買下德國KUKA

 

第二、KUKA是全球第三大機器人業者。

 

第三、KUKA被美的併曾引起政治話題。

 

第四、台灣企業應該積極前進德國。

 

鋰企

 

在鋰價高漲下,中國大陸近日一場關於鋰礦企業的拍賣引起熱烈關注。四川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約54%的股權,原定16日以人民幣355萬元(約新台幣1,562萬元)起拍,17日截止,但買家不斷出價,延至21日才落槌,最終成交價超過人民幣20億元(約新台幣88.8億元),為起拍價的597倍,創下罕見紀錄。

 

澎湃新聞報導,雅江斯諾威成立於200811月,因經營不善而倒閉,該公司核心資產是四川雅江縣城東北部的德扯弄巴鋰礦,擁有18.5平方公里的探礦權以及1.1平方公里的採礦權,外界估計該公司54%股權的市場估值達到人民幣12億元左右。

 

四川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54%股權,原持有者為成都興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拍賣1610時開始,原定1710時結束,但因設置有延時出價機制,在多位買方競標,總計出價3,448次下,一直到21日才分出勝負。

 

京東破產拍賣平台資訊顯示,最終買受人為譚威,但未公布他的相關訊息和其他競拍方的訊息。市場人士透露,這場拍賣可能參與的陸企包括協鑫能科、川能動力、盛新鋰能、紫金礦業等業內大腕,曾參與斯諾威上一輪債權拍賣的大陸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亦可能參與此次競拍。

 

對於「譚威」,陸媒報導稱,他可能與新能源領域的協鑫系企業有關,因為519日,協鑫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協鑫能科完成了對斯諾威礦業99%的債權以及43%的股權收購,但該公司尚未置評。

 

評估報告指出,斯諾威的德扯弄巴鋰礦山的保有鋰資源儲量為2,492萬噸,氧化鋰資源量為29.32萬噸,及豐富的鈮、鈹、鉭,屬於特大型鋰礦,若以露天開採,生產規模可達每年100萬噸,礦山剩餘正常服務年限26年,目前尚未開採。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預測,到2025年,中國大陸碳酸鋰供需缺口將達到15萬噸,到2030年進一步擴大至35萬噸。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有許多礦企業。

 

第二、許多是有稀金屬。

 

第三、鋰礦是電動車電池原料之一。

 

第四、印尼最近吸引特斯拉投資。

 

一汽奧迪

 

奧迪汽車與港星劉德華合作的宣傳短片「今日小滿,人生小滿就好」21日發布,馬上在網路上刷屏,不料被人檢舉抄襲,22日上午奧迪相關帳號就下架該條視頻。

 

這起「一日翻車」的事件起因是521日是黃曆中24節氣中的「小滿」,奧迪汽車選在這天發布一檔視頻廣告,名人與知名品牌的組合,加上很棒的文案,迅速在網路上轟動,多人轉發。沒想到不到一天時間,視頻就「翻車」了。

 

21日晚間,擁有360萬粉絲的抖音博主「北大滿哥」稱,奧迪的廣告涉嫌抄襲他一年前的視頻文案,並條列了種種證據。

 

包括兩者文案存在「像素級的相像」;比如「有小暑就一定有大暑,有小寒就一定有大寒,但是小滿一定沒有大滿」這類帶有巧思的句子,在奧迪廣告中幾乎被原封不動地引用。

 

再者是「北大滿哥」稱自己創作的一首詩—「花未全開月未圓,半山微醉盡餘歡;何須多慮盈虧事,終歸小滿勝萬全」,在奧迪廣告變成了劉德華對螢幕說出「送你一首我喜歡的詩」,然後依字念出。奧迪難以解釋清楚一首博主自創的詩,會出現在奧迪廣告。

 

澎湃新聞報導,522日上午,一汽奧迪通過官方微博回應:該視頻由創意代理公司(上思廣告公司)M&C Saatchi提報並執行,本著不回避問題的原則,「我們已責成其儘快就所涉文案侵權情況進行處理,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答覆。同時,在事實正式澄清之前,奧迪各官方管道將全面下架該視頻」。

 

522日午間,上思廣告公司(M&C Saatchi)回應稱,「我司奧迪服務團隊系奧迪小滿篇品牌視頻開發團隊,在視頻內容開發過程中,因我司奧迪服務團隊版權意識淡薄,在未與版權方溝通的情況下,直接使用了抖音博主北大滿哥關於「小滿」的視頻中文案內容,給劉德華先生、北大滿哥、一汽奧迪品牌帶來了巨大的不便和困擾,我們深表歉意,並誠懇地向原作者道歉,同時承諾盡最大努力彌補對原作者的損失」。

 

報導稱,此事對品牌方甚至代言人都是極大的形象挫傷。很多網友認為劉德華是「躺槍」,根據「廣告法」相關規定,代言人的責任主要在於,是否明知是虛假廣告而代言並造成消費者利益損害,至於「廣告內容抄襲」的責任尚無明確規定,但形象受損是在所難免。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開始重視內容版權。

 

第二、一汽奧迪受到很大影響。

 

第三、廣告公司版權意識不夠。

 

第四、很好的作品就這麼被糟蹋。

 

特斯拉上海

 

經歷上海封城、不得不停工近月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非但未能阻擋在大陸布局的決心,同時還加碼擴張生產規模!特斯拉22日宣布將在上海大舉招聘研發人員,包含軟硬體設計工程、動力工程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從招聘職缺之廣、人數之多來看,上海有望成為特斯拉的全球第二總部。

 

不純砍頭!穆斯克推特經典語錄

特斯拉上海工廠閉環管理 擬持續至6月中

標普500 ESG指數 剔除特斯拉

上海證券報報導,特斯拉22日張貼長長的招聘公告,指出特斯拉中國研發創新中心將大舉攬才,涉及的職務部門包含車輛軟體、硬體設計工程、動力與能源工程、法規認證、車輛工程等,開出的職缺項目至少70項以上。除少部分工作地在北京,絕大部分都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所在地上海浦東新區臨港。

 

據悉,特斯拉研發創新中心是該公司在美國本土以外建設的首個研發中心。依託於上海臨港對於高科技產業的支援以及新能源產業的鼓勵,該中心在2021年正式交付使用,這也是特斯拉為大陸市場本土化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目前,該研發中心共設置28個實驗室,目前專注於特斯拉在大陸的軟硬體、流程和技術的開發工作,同時承擔大陸市場的應用適配和標準測試,並參與全球AI機器學習的相關研發工作。其中,低壓電子實驗室、固件實驗室、材料實驗室是該研發中心三個頗具代表性的大陸本土化研發團隊。

 

大陸供應鏈環境這兩年備受挑戰。特斯拉上海工廠自3月底停工將近一個月才復工,由於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為全球總產能的一半,這次的停工嚴重影響特斯拉交付進度,損失慘重。

 

即便如此,特斯拉依舊選擇「押寶」大陸市場,北方工業汽車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分析,主要是特斯拉在長三角地區的零部件供應鏈已經非常穩定,在上海市進行擴產,不需要再開發新的供應商,從而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與此同時,產能的大幅度提升,則將大大提升其零部件的採購量,議價能力也將隨之提升,成本會進一步下降,有助於獲得更高利潤。

 

上海經信委日前也表示,特斯拉超級工廠零部件在大陸的本土化率已經超過90%。據悉,圍繞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眾多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江蘇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和浙江寧波、紹興、台州等長三角地區組成了特斯拉「四小時朋友圈」,形成了大規模的產業集群。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上海有超級工廠。

 

第二、是特斯拉關鍵製造基地。

 

第三、中國製造和特斯拉成功有關。

 

第四、馬斯克絶佳的布局。

 

數位文化

 

為提振低迷景氣,大陸官方近期多次表態支持平台經濟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22日公布最新意見,明訂支持符合科創屬性的數位化文化企業,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融資,再為平台經濟打開新一扇門。

 

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429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提出「促進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等於是最高層級發話放寬平台企業發展,之後包括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劉鶴也先後表態支持平台經濟發展。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兩辦22日公布「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位化戰略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尋、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

 

意見提出八項重點任務,分別是:一、統籌利用文化領域已建或在建數位化工程,與數據庫所形成的成果。二、鞏固文化數位化基礎設施。三、鼓勵多元主體仰賴國家文化專網。四、鼓勵和支持各類文化機構接入國家文化專網。五、發展數位化文化消費新情境。六、統籌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七、加快文化產業數位化布局。八、建構文化數位化治理體系。

 

意見要求,在數據採集加工、交易分發、傳輸儲存及數據治理等環節,制定文化數據安全標準,強化中華文化數據庫數據入庫標準,建構完善的文化數據安全監管體系,完善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位內容的產權保護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4月指控,大陸最大學術文獻數據庫平台—知網(CNKI)的續訂費用高達人民幣千萬元級別,且續訂條件苛刻,雙方談判暫時無法達成一致,知網已經暫停其使用權限,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熱議。大陸國家市監總局513日公布,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大陸自媒體「七祖侃市」認為,大陸兩辦最新意見與知網的反壟斷稍微有點關係,因為大量中文學術文獻都放在知網。不過,意見重點在於文化的數位化,顯然對於數位經濟概念股是重大利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近期打撃互鬣網平台。

 

第二、許多大咖如騰訊、阿里被修理。

 

第三、中國大陸開始注重數位文化。

 

第四、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博通

 

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已同意,以約610億美元收購美國雲端運算業者VMware,加碼布局軟體事業,拓展企業軟體業務。這也是晶片業歷來規模最大的併購案。

 

彭博資訊報導,VMware股東可選擇接受每股142.5美元的現金,或以每股VMware股票換0.252股的博通股票,博通也將承接VMware 80億美元的淨債務,交易預估在博通的2023年度完成。

 

這項收購案已取得VMware重要股東戴爾和銀湖資本的支持,也包含允許VMware徵求潛在買家出價的「尋購條款」(go-shop provision)。

 

博通提出的收購價格,與VMware在彭博報導此案前一天20日收盤價溢價約44%VMware股價在26日早盤漲約2%,博通也漲約2.9%

 

這樁交易規模超越之前超微(AMD)以341億美元併購賽靈思一案,成為晶片業歷來最大規模的併購案,也是今年來規模第二大的併購交易,僅次於微軟以687億美元買下遊戲業者動視暴雪。

 

這也顯示博通執行長陳福陽持續推動以收購拓展事業的策略。

 

陳福陽已把博通打造成規模龐大且業務多元的科技業者,在收購VMware後,將壯大軟體產品陣容,博通已在2018年收購企業軟體業者CA Technologies,並於2019年收購賽門鐵克(Symantec)公司的企業資安事業。

 

博通為市值名列前茅的晶片業者,產品包括智慧手機iPhone和工業機具的零組件,但成長最快的業務為資料中心領域。

 

VMware1998年成立,也是矽谷公司的先驅之一,發明了虛擬化軟體,可已少數伺服器統整應用程式和工作量,讓伺服器更容易多工處理,幫助企業管理自家伺服器時,但隨著企業開始仰賴大型雲端服務商,VMware定位也更加模糊,最終與雲端服務巨頭亞馬遜合作。

 

CFRA公司分析師季諾說,儘管VMware面臨這些挑戰,仍將成為「博通軟體部門皇冠上的明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半導體有始以來最大併購案。

 

第二、先前AMD併賽靈思341億美元。

 

第三、原來輝達併安謀400億美元,但後來失敗。

 

第四、博通是最聰明的半導體產業併購專家。

 

聯想

 

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大廠聯想集團昨(26)日發布去年全年財報,淨利潤20.3億美元(新台幣60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72%,主因是智慧設備業務、基礎設施業務和方案服務業務獲利大增。

 

聯想集團去年全年營收716億美元(新台幣2.1兆元),年增18%

 

華爾街見聞報導,這是自2014年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和IBM x86伺服器併購以來,聯想集團首次實現主業全部賺錢。

 

PC主業方面,聯想集團繼續蟬聯個人電腦業務全球冠軍,高端細分產品增長顯著,遊戲品類增長37%、高端YOGA增長30%,工作站品類增長達到60%

 

中新經緯報導,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表示,「基礎設施方案和移動業務都已經進入了收穫期,不僅開始貢獻盈利,而且與方案服務業務一起,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引擎,我們將抓住這個窗口,全力推動公司整體的增長。」

 

由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慧手機和其他智慧設備業務組成的智慧設備業務集團(IDG),收入623億美元,年增18%

 

聯想集團指出,居家辦公的需求推動高階產品銷售,包括工作站和ThinkBooks,遊戲電腦產品收入年增37%

 

智慧設備業務集團在非個人電腦方面取得較大進展,收入累計增長26%,在報告期內,5G產品銷售額增長3倍多。

 

基礎設施方案業務(ISG)在去年下半年成功轉虧為盈,全年的營收獲得創紀錄的13%的增長,達到71億美元。

 

聯想集團表示,由於雲服務IT基礎設施業務和中小型企業IT基礎設施業務盈利能力的提高。

 

方案服務業務(SSG)收入年增30%,達到54億美元,聯想集團提到,憑藉集團強大的平台和客戶基礎,成功為數字工作空間、混合雲管理和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服務開發了內部解決方案。

 

分區域來看,中國區的收入年增29%,三大業務集團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在美國的銷售年增24%;在歐洲、中東和非洲,集團收入年增15%

 

亞太地區(不包含中國)出現收入下降,聯想集團表示,主要是因為日本的教育市場銷售放緩,而導致獲利下降。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是全球第一大NB業者,超越惠普。

 

第二、聯想也曾併IBM筆電業務。

 

第三、聯想併摩托手機業務非常失敗。

 

第四、但雲計算拯救了聯想。

 

中概股

 

糾纏多年的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傳出重大進展,美國證交會(SEC)國際事務部主任YJ Fischer美東時間24日指出,目前與中國、香港在審計合規性上取得進展,即將簽署初步協議。市場傳出,中方希望6月底前能夠解決雙方分歧,讓面臨摘牌危機的美股中概股鬆一口氣。

 

SEC美東時間20日宣布,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把寺庫、醫美國際等8檔中概股加入「預定摘牌名單」。加上此前已公布被列入名單的個股,共涉及148檔中概股,占美股上市中概股的一半,令市場高度關注中美審計監管合作進展。

 

外媒報導,SEC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就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審計合規問題,與中國展開長時間的談判,未來雙方將就有關審計問題簽署協議。但SEC表示,這是雙方監管機構踏出的第一步,目前這一談判仍然「存在重大問題」。

 

SEC國際事務辦公室主任YJ Fischer在國際證券協會理事會年度大會中表示,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需要在1122日前,完成對中國企業的審計檢查,以符合美國要求的最後期限,否則這些公司將於2023年初下市。如果相關中概股確實太過敏感而無法遵守美國的相關規定,中國當局應該考慮讓這部份的發行人從美國交易所下市。

 

YJ Fischer承認中美相關談判已取得進展,仍強調在2023年以前達成協議已時日無多,PCAOB仍需要獲得中國當局的充分合作與同意,以便PCAOB的代表能在中港兩地進行實地檢查及調查。

 

華爾街日報報導,即使達成協議,允許美國監管機構檢查在中國的審計機構,PCAOB也需要充分了解公司的審計文件,才能確定中國作為一個司法管轄區是否符合「外國公司問責法」的要求。

 

考量到年底美國可能加速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專家和知情人士指出,中國實際上可能只剩下幾周時間和美國達成協議,使PCAOB的代表能夠前往中國開始檢查,因為這些檢查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此外,中國的防疫、邊境管制、特大城市封城等政策,也可能推遲美國官員實地檢查時間。

 

中國證監會25日聲明指出,中美談判進展順利,但沒有結果前不宜披露個別議題,並重申會以互相合作、平等的基礎解決目前審計查察議題,其態度始終是積極的和具建設性的。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證監會最近在與中企、國際投資者舉行的閉門會議中表示,正努力實現在6月底前達成協議的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金融脫鈎。

 

第二、中概股逐漸下市。

 

第三、中國也嚴格限制大數據外流。

 

第四、但最近中美監管機構合作,算是一大突破。

 

阿里

 

大陸網路巨擘阿里巴巴26日晚公布財報,在主力業務支撐下,2022財年收入成長19%達人民幣(下同)8,530億元,經調整淨利衰退逾二成,多數虧損業務的虧損幅度減少。但阿里巴巴預告,疫情下不確定性大增,決定不提供全年指引。

 

阿里巴巴港股26日全天低迷,早盤一度跌逾3.2%跌破80港元價位,午後跌幅在2%至3%區間,收盤前有所上揚,收跌1.52%報81.1港元,成交值35.92億港元,連續4個交易日收跌,逼近12日收盤低點80港元。

 

阿里巴巴26日晚公布2022自然年首季以及2022財年業績。在公布前,阿里巴巴美股最高一度漲1.52%,公布後直線走揚開盤前最高曾漲6.27%。

 

據阿里財報,在2022自然年首季收入增8.9%報人民幣(下同)2,040.5億元,經調整後每ADS盈餘7.95元,指標優於市場預期的2,005.9億元、7.10元。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26日財報會議上表示,因為大陸3月起疫情升溫,衝擊當地業務,考量疫情難預測與不確定性,不提供今年財務指引。

 

收入方面,阿里已是連續兩季的年增率不到雙位數。細分業務上,大陸零售商業部分仍是主力,增速與總收入相仿,不過在首季大陸批發商業收入大增三成,占比雖小但動能遠超此前季度。其他業務也有亮點,阿里雲在期間首次由虧轉盈;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餓了麼雖有受到上海疫情影響,但首季接近盈虧平衡。在2022財年,阿里仍僅大陸商業收入獲利,不過其他業務的虧損多數縮小,僅國際商業與本地生活服務業務有略增長。

 

在大陸對網路企業高壓監管期間,阿里盡力節省開支,從過去砸錢發展業務的策略轉為聚焦主業務投入,因此在首季總成本與費用年減12%,從以前的正成長轉向。

 

阿里在首季繳納高額反壟斷罰款另一半91億元款項,期間自由現金流淨流出150.7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6.58億元大幅擴大。阿里2022財年受到182億元罰款等因素壓力,各季自由現金流幾乎大幅衰退。

 

阿里巴巴財報顯示,螞蟻集團2021全年經營利潤有下滑。陸媒引述分析師預估,扣除螞蟻早期投資海外公司上市後,螞蟻2021全年經營利潤下滑比例可能超過20%。不過,螞蟻集團在3月股東大會通過公司首次分紅議案,此次利潤分配規模超過百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這兩年受到重創。

 

第二、不再有成長動力。

 

第三、阿里必須拓展新市場。

 

第四、螞蟻上市計劃遙遙無期。

 

網家

 

網路家庭加速拓展集團營運版圖,今年將從電商、金融、賦能三大事業板塊深化布局。網家指出,今年的營運目標之一,是要成為最佳綜合網路服務商,為達到此一目標,將擴大招聘AI核心技術應用,並釋出上百個職缺,期望透過招募新團隊加速營運動能。

 

網路家庭人資長暨副總陳幸琦表示,網家積極招募各領域的菁英人才,也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激勵制度以及集團內部轉調貨職務輪替培訓的機制,期望招募各界好手。

 

網路家庭近年來積極轉型,同時進行組織調整。網家表示,今年將以三大領域為布局重點,包括電商、金融、賦能。其中,Fintech相關服務如整合為網家旗下的金融次集團,其他的如物流、行銷科技等,則將規劃為賦能次集團。

 

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內需求將大幅增加的前十大工作涵蓋如數據分析師及科學家、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專家、大數據專家、數位行銷及策略專家等,可見新冠疫情不只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在AI商業化應用、AIoT、軟硬整合及服務科技體驗的急速發展趨勢下,相關人才需求量的增長也遠超預期。

 

網家表示,集團今年的營運目標之一,是要打造數位生活圈並成為最佳綜合網路服務商,為達到此一營運目標,23日宣布將開放出超過百個職缺,包括軟體設計工程師、演算法開發工程師、資料科學家、數據分析師、資安系統工程師、AIoT運籌管理師、AIoT運籌工程師、金融科技系統分析師、行銷科技產品經理、網路投保產品經理等。

 

網家今年第一季受到營業費用增加、營收規模並未擴大等因素影響,本業獲利衰退。不過FinTech業務布局已見到成效,第一季轉虧為盈。網家集團第一季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淨損3,200萬元,每股稅後淨損0.25元,已經是連續兩個季度虧損。

 

展望今年,網家A7物流中心將在下半年啟用,可以擴大寄倉品數量以及種類,倉儲空間將有望增逾60%,處理訂單的量也預計在A7物流中心啟用後的12個月成長一倍。此外,近期金融科技事業再推出新服務,廿一世紀旗下Pi拍錢包導入「慢點付」新功能,成為全台支付業者當中率先結合BNPL產品的行動錢包,期望藉此擴大應用場景,預期金融科技事業也將為全年營運焦點,有望為集團帶來新動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網家業務成長放緩。

 

第二、積極布局金融科技。

 

第三、電商業務落後MOMO

 

第四、積極招募AI人才是正確作法。

 

三星

 

韓國三星集團周二(24日)宣布未來五年大投資計畫,將斥資450兆韓元(約3,560億美元或新台幣10.55兆元 )加速在半導體、生物製藥與其他新興IT技術領域的成長。

 

若與到去年底結束的前五年投資計畫規模相比,這次到2026年的大投資計畫,其支出金額則多出3成,並預料可創造107萬個工作機會。三星集團發布聲明表示,新投資計畫將可協助推動三星在晶片等戰略領域的長期成長,並且它還承諾會在生物製藥領域進行積極投資,希望能讓它與晶片業務一樣成功。

然而該集團並沒有提供各項業務的投資規模,只補充這項投資計畫有八成將在國內進行,還解釋周二宣布的計畫是把它在去年8月發布一項到2024年投資1,900億美元的決定納入。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次投資計畫,該集團並沒有將電動汽車電池作為未來營收成長的主要動力。

 

三星並指出,新的投資計畫主要交由旗下最重要兩家子公司,分別是三星電子和三星生物製藥(Samsung Biologics)負責。

為鞏固在記憶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三星集團聲稱,三星電子將會擴大對新材料與新架構的研發,並且將提前應用極紫外光刻技術(EUV)。

至於在晶圓代工方面,則將推動3奈米製程量產,3奈米製程是進一步縮小半導體尺寸、並提高運算能力的最新科技。

三星電子去年曾宣布將在美國德州設立新晶片廠,旨在擴大生產用於行動裝置、5G、高效能運算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晶片產能。美國總統拜登上周進行韓國三天兩夜的訪問行程中,第一站就是造訪當地三星半導體工廠。外界認為拜登此舉凸顯美國與韓國在半導體技術同盟上的態度與決心。

至於在生物製藥領域方面,三星集團則提出「創造第二個半導體神話」的口號。三星生物製藥將企圖通過投資來擴大生產,其目標是再度增加兩座新廠。該公司目前已有三家工廠進行營運,至於位於韓國港口城市松島的第四家廠房現今仍在建造。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積極從美國投資。

 

第二、拜登訪問三星,希望降低美國對台積電依賴。

 

第三、三星多角化非常成功。

 

第四、三星生物製藥相對成功。

 

Airbab

 

不敵中國大陸「動態清零」政策,封城、限行的衝擊,全球民宿、短租巨頭愛彼迎中國(Airbnb)昨(24)日宣布,將退出深耕八年的中國大陸本土業務市場。愛彼迎中國將完全下線大陸本土的近15萬個房源和體驗業務,730日起停止中國大陸境內遊房源、體驗及相關預訂,僅保留服務陸客出境遊。

 

愛彼迎中國向大陸消費者發出《固本培元,聚焦出境遊業務》通知表示,受到新冠疫情反覆影響,打亂旅遊業原本的發展步調,同時弱化愛彼迎境內遊業務與出境遊業務的協同效應,境內遊業務相應地面臨高成本等運營挑戰。也因此,決定做出業務調整,暫停支持境內遊房源、體驗及相關預訂。面對疫情新常態,今後則將重心聚焦出境遊業務,整合資源。

 

而「途家」正接手轉移愛彼迎線上房東客戶在自家平台上線。在愛彼迎宣布暫停境內遊服務後,中國大陸最大民宿預訂平台途家隨即宣布,已於24日開通「綠色審核通道」,同時即將推出「一鍵上線」等多項服務,幫助愛彼迎中國地區的房東在途家平台盡快上線。

 

Airbnb2015年在中國大陸市場開展業務,2017年以「愛彼迎」作為品牌名稱,並以一家本土化公司身分,在陸提供線上短租服務。

 

不過,愛彼迎在陸發展挑戰嚴峻,除了競爭對手強大,在陸營運成本居高不下,疫情使經營雪上加霜,中國分部的營收在過去幾年中僅占總營收的1%

 

據陸媒《藍鯨財經》報導,勁旅集團副總裁陳傑分析,愛彼迎中國業務的暫停,主要是受疫情影響,且中國大陸市場在其整個業務體量占比份額極小,因此愛彼迎選擇暫停中國大陸業務及時止損。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愛彼迎在中國大陸發展本身不具優勢,包括對於支付形式等在地化工作未盡善盡美。

 

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通過陸媒《新京報》表示,「中國本土民宿預訂企業比較強勢,愛彼迎在競爭中不占優勢,境外企業在了解中國市場方面畢竟略遜一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不斷撤出中國。

 

第二、Airbnb是新經濟代表。

 

第三、Airbnb未充分本土化。

 

第四、中國業務僅占全球營收1%

 

蘋果

 

蘋果啟動生產與零組件「去中化」,近期要求組裝廠擴大投資非大陸產能之際,再傳出將大陸面板龍頭京東方自iPhone OLED面板供應商名單除名,並將大陸ODM大廠聞泰剔除前鏡頭模組供應鏈。

 

業界預期,蘋果未來將更加仰賴台灣、韓國等地供應商,鴻海(2317)、大立光、台積電等台灣指標蘋概廠地位不容撼動。

 

根據外媒拆解iPhone 13 Pro Max報告,顯示器是成本最高的零組件,占比約20%,其次是相機模組,占比約17.6%。此次京東方與聞泰「落馬」,業界解讀,蘋果過往大力扶植紅色供應鏈的方向似有調整,不讓陸廠掌握成本占比高的關鍵零組件供應,藉此避開美中貿易衝突可能引發的風險之餘,近期大陸封城導致供應鏈不順,也恐是蘋果展開「去中化」的原因之一。

 

過去蘋果為進一步壓制台廠零組件供貨比重以及價格,特意扶植陸廠進入iPhone供應鏈,但陸廠近期卻陸續出包,嚴重影響iPhone生產進度,因此蘋果開始祭出鐵腕,大力整頓紅色供應鏈,此舉對台廠而言是一大利多。

 

日前京東方因私下更改蘋果設計,遭剔除供應鏈之後,韓媒ET News最新報導,一家大陸前鏡頭模組供應商遭蘋果除名,主因蘋果正在改變供應鏈管理(SCM)流程,前鏡頭模組也從以往的低階零組件升級為高階,但該陸系前鏡頭模組供應商在零組件的品質未不符合蘋果標準。

 

據悉,遭蘋果除名的前鏡頭供應商為大陸ODM大廠聞泰,蘋果並以南韓LG Innotek取代之,但未獲得蘋果、聞泰以及LG Innotek證實。

 

過去iPhone前鏡頭模組主要供應商為陸廠與日商夏普,前鏡頭模組的生產成本為後鏡頭模組的三分之一,但在iPhone 14之後出現新變化,未來新機前鏡頭模組將加入自動對焦功能,而此一設計也讓iPhone 14的前鏡頭模組,較先前的產品成本貴約三倍。

 

市場關注蘋果更換前鏡頭模組供應商之後,是否影響台灣光學鏡頭雙雄大立光與玉晶光供貨蘋果。業界人士分析,iPhone鏡頭來源由蘋果決定,模組業者只能聽從蘋果需求,過去舜宇取代日本康達智,成為iPhone鏡頭新供應商,供應iPhone 13其中一個後鏡頭,前鏡頭主要仍由大立光及玉晶光供貨,又以玉晶光供貨占比較高,但無論鏡頭模廠供應鏈如何洗牌,都不影響大立光及玉晶光供貨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調整全球供應鏈。

 

第二、去中化是全球趨勢。

 

第三、東南亞供應鏈尚未成熟。

 

第四、台商應該整合全球供應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