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沒「特色」的上班族,未來賺的連早餐店老闆都不如

美國經濟學家Tyler Cower (泰勒·柯文)又出了一本新書《Average Is Over》,距離他上一本書 《The Great Stagnation》(大停滯)還不到兩年。
《大停滯》探討為何經濟成長陷入困境,因為我們把「垂得低低的果子」─如廉價土地、科技突破等─都逐漸摘光了,但卻忘了栽培新的果林。企業如不研發創新,期待一直撿便宜,而不努力摘取困難的高處果實,就會被逼入微利死胡同,這不正是今日台灣電子業的寫照嗎?
柯文是美國這幾年最紅的經濟學家,他的部落格也高居最受歡迎財經部落票選第二名,他寫作的風格用詞淺顯,但言論鮮明,鏗鏘有力。
華爾街日報稱泰勒·柯文為「未來十年的Thomas Friedman」,其實柯文新書的靈感根本就來自於佛里曼。佛里曼上一本書 《That Used To Be Us》(我們曾經輝煌)有一個章節叫做 「Average is Over」(平庸的終結),而他也在紐約時報上發表過專文。
佛里曼的重點很簡單:輕鬆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未來要生存,一定要有特殊的價值。以往你只要有普通的技能,做平凡的工作,就能維持一般生活水平;未來你一定要有更多實力,因為科技及創新,讓經濟更有效率,如果沒有特色,你會被淘汰,Average is Over。
對於陷在兩岸服貿協議爭議中迷失的台灣人民,以及不知如何闡述政策的政府官員,每個人都應讀柯文和佛里曼的作品。
反對服貿的人士說,台灣都是中小企業,中資財大氣粗,會惡性競爭,把我們壓垮。他們天真的以為把門關起來,就不會有競爭。其實只要有創新,就會帶動進步,創造競爭,提升社會整體財富,阻止競爭只會讓台灣趨於均貧。
上海剛宣布要成立「自由貿易區」,積極開放讓外資進入;台灣雖然也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民間氛圍卻走向保護主義,講得更確切,應該是走向共產主義,變成鐵幕國家,何其荒謬。
台灣的危機,是把任何經濟問題都怪到中國身上,總以錯誤的手段來解決問題。你身體不好無法抵禦風寒,所以關在家裡;這樣子身體只會更弱,根本之道是加強和別人鍛鍊,培養競爭力,改善體質。
台灣市場太小,我們既沒有能力跨入全球市場,又不敢去開發大陸市場,還怕大陸人來和我們搶市場。方向很清楚:台灣需要新市場。
陸資會不會來搶台灣市場?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連大陸一個省都比不上,老實說不具吸引力。陸資真正有興趣的是台灣高端的人才、技術這些know-how。
現在開放的產業如美髮、洗衣、印刷是昨日產業,而非明日產業;是「需要」產業,而非「想要」產業。食、衣、住、行是需要,育、樂是想要,台灣在需要產業上不需要擔心大陸。
你會說餐飲不是民生必需嗎?但這不一樣,現在陸客來了,變成旅遊業,創造了額外的商機和利潤,所以陸資才會有興趣,因為客源是他帶來的,但大陸人不太可能到台灣來洗頭、洗衣。
反對者表示,與中國交流越頻繁,出現越多低薪、低技術、低勞動條件,以及高替代性、高流動性「三低二高」的工作,使台灣造成貧富差距拉大及更多失業人口,對此佛里曼有精闢的分析。
他表示,今天就業市場可以劃分為三大塊,第一塊是「非制式高技術性工作」這些工作需要思考推理、想像力、判斷力,無法被電腦取代,如工程師、金融家、建築師、餐館主廚等。第二類是「制式的中等技能工作」,白領藍領均有,如工廠配線、銀行後台等,這些工作受全球化和資訊科技革命影響至巨第三類是「非制式低技能工作」,也就是必須由人工去完成的工作,如理髮師、服務生、司機、店員、建築工人,電腦無法取代這些工作,中國也沒法來搶走。
佛里曼指出未來就業市場會「兩極化」,非制式高技能工作報酬變得更高,非制式低技能工作也可能有不錯的報酬,但第二種工作機會將大為縮減。舉個例子,現在公車已沒有車掌小姐,司機是無法被取代的,但車掌的制式工作卻是多餘的。
兩岸服務業交流會有什麼樣的趨勢?大陸正在從低端走向中高端市場,最好的人才會逐漸到中國大陸去,但這並不是服貿協議所造成的,不簽協議人才也會過去,因為大陸薪水高,而且市場大。簽了協議對台灣反而有保障,任何事必須陽光化。
難道台灣就只剩下低薪和失業嗎?事實可能相反,老闆為了要留住人才,雖然是二流,還是必須給他加薪,我的金融服務業就有類似情況。服務業不同於製造業,工廠會關掉,但餐廳不一定會關掉。
台灣沒有辦法阻止中國磁吸,也很難有辦法阻止人才和know-how外流,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以創新提升自我價值。大陸一定會追上來,但我們屆時又發展到更高的層次,不僅是Average,但且是Better,甚至是Best! 價值的最高端會放在台灣,以台灣為總部,複製商業模式到大陸。
柯文新書也指出在經濟衰退期間,「中產階級」的工作減少得最厲害,高端和低端的工作反而增加,社會走向「兩極化」(polarization),只要你有創新能力,你就能往高端爬,否則只能往低端去。
你可以想像一個情境: 一個白領中年失業,只能去賣早餐,但有太多人賣早餐,所以他一定要有特色才能生存,他可能比以前坐辦公桌賺更多錢,也可能入不敷出。有創新能力的服務業像王品會越來越成功,但王品要加速大陸布局才能超越巔峰。
台灣要走出保護中小企業的迷思,我們人小志不小,能力不小,機會更不小。
Average is Over ! Is Taiwan Over? Or Will Taiwan Overcome ?

華銀 海峽銀, 牧東, 黑莓機, 應材 威力科創, 京東銀行, 雙匯, 農行 永亨, 霹靂, Nokia 阿爾卡特

華銀 / 海峽銀
華南銀行參股大陸的福建海峽銀行,去年經過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一對一雙方溝通階段,由於價格、董監席次、經營權等各方面談判雙方皆無共識,雙方已在近期確定喊卡,進入「參股暫停、合作照推」的最新階段,華銀已請財顧公司開始找尋新的參股陸銀對象。華銀相關主管指出,由於相關內容屬於內部的研議規畫階段,也尚未定案,華銀將於確定後,依主管機關規定,對外公告揭露。

華銀是在20115月,與福建海峽銀行簽署業務合作協議(MOU),由於雙方合作愉快,因此去年加快參股協商,但雙方就參股部分沒有共識,因此近期雙方已經同意,「參股暫停」,並形成共識,雙方可另覓參股的新合作夥伴,但雙方業務合作照推,不受參股暫停影響。據悉,華銀原先希望可拿到1席董事以上,並指派至少1席重要主管、股價淨值比則是在1.9倍以內,股權則是現行參股最高上限20%,但因華銀與福建海峽銀行協商時,雙方的條件皆有一定差距,無法拉近距離,因此宣告停止。

華銀內部評估,與福建海峽銀行的參股案雖未能達成共識,並未完成,所以下一階段,將會與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建議名單中的其他陸銀接觸,並開始陸續展開實地查核以及後續相關程序,以把握兩岸商機,希望能夠盡快完成參股陸銀。不過,業者認為,現在可參股的陸銀標的,扣除大型陸銀外,僅剩23線的城市商銀可行,所以首要參股的課題就是互補性,另一方面,即使有高度互補性,但若買貴了,溢價偏高,對於未來的大陸佈局不是加分,是減分,因此寧願多簽MOU,多了解,對於未來發展才更穩健。

國銀主管說,參股考量因素很多,要深入了解每家銀行的策略、文化、地點、規模大小、董監席次、資產品質、投資報酬率、業務合作與互補,最重要還是要能發揮綜效,且每家國銀在規模條件、企業文化、風險承擔能力及發展的方向等各有不同,所以參股陸銀時,一定要小心翼翼。華銀內部評估,董監席次、部門主管指派權,加上合理價格,還是關鍵所在。華銀原先內部評估,福建海峽銀行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商銀,更是福建省首家跨省建立異地分行的城市商銀,參股福建海峽銀行,就等於讓華銀正式跨入海西經濟特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說了一年多,最後還是失敗,說明兩岸合作沒有那麼容易。

第二、價格是關鍵,台灣是根據國際行情來決定投資價格,但是大陸國營銀行出售價格不能低於淨資產價值。

第三、福建有海西政策的優勢,但海西的市場和商機有多大,值得深思。

第四、富邦由廈門商業銀行起家,但是現在也已透過併購華一銀行走向全國性布局。

第五、台灣業者現在只剩下二、三線銀行可以投資,有些銀行也開始考察投資村鎮銀行可行性。

第六、如果說要找台商投資的地方,昆山最有優勢,因為靠近上海,而且有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區政策優勢,昆山台商總共有5,000家。上海水太深,台資銀行不見得有優勢。

牧東
觸控面板廠牧東(4950)宣布出售蘇州子公司股權,等於是賣掉觸控設備和相關業務,成為第一家退出觸控產業的公司。外傳年中以來牧東開始求售,大陸廠商包括藍思、中華意力、東山精密等等都曾經接觸過,業內一般預料,將會由大陸廠商接手。

牧東宣布將處分旗下子公司Mutto Optronics Group Limited100%股權,交易股數達2.091億股,每單位交易價格約0.24美元,交易總金額約5100萬美元。預估處分利益達7.63億元,而牧東目前股本約7.69億元。牧東將主要生產基地完全出售,等於是把觸控設備、業務完全出售,只剩下在台北的總部。

牧東財務長謝金強表示,考量未來觸控面板產業競爭日益激烈、技術發展快速及資本投資龐大之市場發展方式,為有效率運用公司資金、活化資產及追求股東利益考量下,擬出售蘇州廠股權。等到處分、回收現金清償負債之後,會再決定未來經營方向,目前還未定案。本案已與買方簽定「股權收購協議」,買方非本公司之關係人,出售價格暫訂為5,100萬美元,交易價格尚需經買方進行盡職調查、審計及評估後最終議定,並提報股東臨時會討論決議。

由於經營陷入困局,不論是產能、技術在產業中均居於下風,因此大股東有意退出觸控產業,年中以來開始積極尋找買主。外傳積極拓展觸控業務的藍思、大陸背光模組廠東山精密,以及大陸觸控面板廠中華意力都和牧東有所接觸。

牧東成立於2008年,主要產品為G1F薄膜結構觸控面板,於20124月掛牌上櫃,公司主要客戶是大陸廠商。由於價格競爭激烈,牧東持續陷入虧損,201112年每股虧損0.11元及0.79元,今年上半年累計每股稅後虧損已達2.32元。今年切入中大尺寸應用,隨著中大尺寸觸控面板產品開始量產出貨,牧東今年8月營收回升到5.06億元、月增73%,市場預期第三季營收挑戰13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沒有人注意這個案子,不過我們覺得這個案子很有意義,因為這是自主而有系統地提前退出一個過於競爭的產業。

第二、台灣產業特別是電子業沒有好的退出機制,總是要到產業已經game over了才來想辦法,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Acer / Asus亦然。

第三、Dell正在下市,Blackberry將下市並賣給私募基金,Nokia已賣給Microsoft,別人該做的事都已經做完了,我們呢?

第四、牧東之所以難得,在於他極早認清這個產業競爭激烈,還要大量燒錢,在大者恆大的情況,現在提前認輸退出是上上策,過去華宇也曾將NB賣給偉創力,退出競爭。

第五、我相信牧東的資產是賣給大陸廠商,這是台灣電子業最好也最有可能的下場,因為大陸還看得上台灣的價值,for the time being

黑莓機
黑莓公司(BlackBerry23日與最大股東楓信金融(Fairfax Financial)為首的集團,達成47億美元的臨時收購協議,創北美電信和科技業併購案中估值最便宜的紀錄,而黑莓也將走向下市之路。根據23日的聲明,楓信為首的集團將以每股9美元現金收購,較黑莓上周收盤價溢價3.1%。目前收購方有六周的時間查閱黑莓帳目,這段期間,黑莓可另覓條件更優渥的交易。如果黑莓決定賣給別人,必須支付1.57億美元的分手費。

根據彭博,若計入黑莓在最近一季的現金與約當現金28億美元,收購方對黑莓的估值僅19億美元,足足比黑莓的帳面價值短少逾80%,而且僅為黑莓營收的0.17倍,創北美電信或科技業的併購案中歷來最低倍數。William Blair&Co分析師多拉德拉說:「黑莓的估值像一家破產的公司。他們本來有機會在情況比較好的時候推動收購,等到海恩斯(黑莓執行長)進來,我覺得時機已晚,成效有限。」
黑莓因新推出的作業系統無力挽回被iOSAndroid瓜分的市場,一年前開始被迫求售,但上個月才公開這個消息。黑莓已經連續好幾季營收下滑,上周宣布裁員三分之一,並為銷售不力的Z10庫存減記達9.6億美元。收購案暫時敲定,使黑莓股價23日上漲1.1%8.82美元。黑莓市值曾經高達830億美元,迄今蒸發將近790億美元。

楓信原已持有黑莓約一成股權,為黑莓最大股東,而黑莓並未提及收購方的其他成員;由於收購方仍在尋求融資,消息人士透露可能還會有其他投資人加入。對此楓信執行長沃薩(Prem Watsa)說,目前收購方不包括黑莓前共同執行長、目前握有黑莓5.7%股權的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黑莓10多年前做出第一支智慧手機,產品曾因讓消費者如嗑藥般愛不釋手,被譽為「藥莓」(CrackBerry)。但近幾年沒有推出足以與蘋果、三星電子並駕齊驅的產品,市占率直線下滑,第2季僅2.9%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黑莓機遲早要賣人,只是沒想到賣得這麼快。

第二、收購BlackBerry的是加拿大楓信金控,等於是加拿大人自己救加拿大的企業。楓信是BlackBerry現有股東,所以比較好談

第三、黑莓市值從930億美元蒸發790億美元,剩下5%等於比宏達電的跌幅還要大。

第四、黑莓手上現金有28億美元,所以收購方估值僅19億美元,實在是太便宜了。

第五、楓信是純財務性投資人,也不是科技也者,看不出其能為BlackBerry帶來什麼綜效。我們認為楓信因為是加拿大業者,所以了解黑莓實在是便宜得不像話,將來不管怎麼樣,都可以再轉手賣給有興趣的投資人,換言之它只是在中間過水玩一個財務遊戲。一定還有人對BlackBerry有興趣,將來楓信若再轉賣給別人,也可以收分手費1.57億美元。

第六、台灣三家品牌業者hTCAcerAsus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該怎麼保存Taiwan Inc. 的價值。

應材 / 威力科創
全球兩大晶片製造設備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24日宣布合併,交易規模達93.9億美元,將創造一家市值290億美元的公司,以在半導體業處境艱困之際保住過去打下的江山。應材表示,將以全股票收購東京威力科創,預計2014下半年完成交易,本月剛接任應材執行長的迪克森(Gary Dickerson),將擔任新公司執行長,東京威力科創社長東哲郎則擔任董事長。這樁交易也寫下六年來外企收購日企最大規模紀錄。受合併消息激勵,應材24日盤初即大漲8.94%17.42美元,今年來漲近50%。東京威力科創收盤漲0.41%4,850日圓,今年來漲24%

BGC合夥公司日股銷售經理安沃札德說:「應材與東京威力科創合併是防禦性策略,因為研發成本持續攀升,且客戶逐漸減少。這代表半導體業面臨問題。」
隨著晶片製造商轉向生產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紛紛合併;這些半導體需要使用較先進的製造設備。歐洲最大晶片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5月以19.5億歐元收購美國Cymer,要加速開發極紫外線(EUV)半導體光刻技術。

應材對東京威力科創的開價,相當於對後者估值約93億美元。東京威力科創股東所持每股將能換到3.25股新公司股份,應材股東則是1股換1股。應材將持有新公司68%股權,東京威力科創持有32%,新公司將同時在那斯達克和東京證交所掛牌交易。交易完成後首年預估將節省成本2.5億美元。應材曾試圖透過併購提升競爭力、減輕市場波動帶來的衝擊,例如20115月以約50億美元收購瓦里安半導體設備公司(Varian)。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半導體大廠漸漸式微,所以威力科技買給外資是遲早的事情,也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第二、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二大外資併購案,而且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有其一定的意義。

第三、日本以前很封閉,現在越來越願意和外資合作。反觀台灣,一天到晚怕中資,又沒有實力和外資結合,主管機關法令也不夠開放,最後只能漸漸萎縮等死。

第四、威力科創的董事長是業界傳奇人物,在業界已經30多年,過去曾經二進二出,在退休以後由於接班人表現不佳,只好又再重出江湖接棒,這次相信他終於可以真正的退休了。

第五、PC市場空前不振,半導體需求也低迷,連帶影響到供應商,所以要整合。歐美日都在進行大整併,台灣呢? 好像完全在狀況外。

第六、應材執行長將成為合併後公司執行長。日本人向老外報告已不是頭一遭,SONY前一任CEO就是老外。

京東銀行
繼蘇寧申設銀行引起各方關注同時,又有實力雄厚的公司加入網路金融戰局。
知名電商網站京東商城及網路搜尋引擎龍頭百度擬在上海設立實體小額貸款公司,已獲得官方批准通過。每日經濟報導,上海嘉定金融服務辦公室負責人指出,百度和京東擬設立的小貸公司規模不大,約人民幣2億至3億元(約新台幣10億至14億元),因百度與京東華東總部均在嘉定,小貸公司也會在嘉定成立。

騰訊科技引述京東商城人士指出,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消息屬實,但還有更多程序要走,無法預期何時成立及展開相關業務。百度也證實擬設立小貸公司,但未透露更多細節,熟悉內情人士僅表示,進度不會像京東那麼快。

京東內部人士透露,京東與多家銀行在2012年合作金融業務以來,已向京東供應商及賣家等合作夥伴提供逾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8億元)貸款,累積大量交易資訊。該位人士指出,京東將透過大量交易資訊的優勢搭配自建的物流體系,從中間人角色走向台前,把金融業務打造成未來發展的「四駕馬車」之一。

艾瑞諮詢高級分析師王維東認為,京東與百度設立小貸公司主要是要獲得做貸款業務的牌照,並透過小貸公司向銀行貸款,滿足核心業務資金需求。在京東和百度之前,蘇寧去年12月就已斥資人民幣3億元(約新台幣14億元)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貸公司,將於今年10月試營運。

此外,大陸工商總局日前公告,蘇寧銀行等兩家民營銀行取得名稱許可,顯示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進度邁一大步。知情人士認為,與蘇寧籌備民營銀行的雄心不同,京東選取門檻更低、更便捷方式,透過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出小貸公司,打造供應商融資、網路信貸等一條完整的「微型銀行」體系。在各大電商龍頭中,阿里巴巴最早在金融上布局,不僅已在重慶設立兩家小貸公司,首檔信貸資證券化產品也在本月18日於深交所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民營銀行執照開放在即,令人訝異的是電子商務業者如騰訊、阿里巴巴和京東個個都有高度興趣。

第二、京東還有上市,又一直燒錢,坦白說情況不太理想,但他企圖心還是很強,拼命往前衝。

第三、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很聰明,跨入金融但往小貸發展,符合大陸當局目前政策方向。

第四、台灣金融業者布局大陸一定要有革命性的新思維,否則將來非但不能技術輸出,可能還要倒過來轉向大陸取經。

雙匯
美國對於大陸投資向來採保守謹慎的態度,過去相當多陸企所提出的併購案都受到各方阻擋,尤其是具爭議性的產業,如石油、電信等等,更是受到國會議員的強烈反對,最後都不了了之。
     
這次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的併購案,也被美國國會議員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在7月時舉行聽證會表達反對意見。最後議員反對無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亦通過此案,其主要原因是雙匯的國際化股東,包括高盛、淡馬錫等,讓雙匯不只是單純的陸資企業,國際資金比例已經大幅提高。
     
另外,雙匯國際是開曼群島登記的離岸公司,而史密斯菲爾德則是在英屬維京群島登記並在紐交所上市,這宗併購案實際上是兩家境外公司的交易,不是陸資投資美國,讓美國的反對聲音無從著力,只能依法通過申請。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雙匯併購史密斯菲爾德得到美國政府批准,將會帶動更多大陸企業進行全球併購。

第二、台灣看到外資被大陸企業併購,就不允許其再來台灣投資,這是落伍的思維。政府應該及早有回應的措施,不要害台灣將來被邊緣化。

第三、有些人動不動就以國安理由給外資投資台灣扣上帽子,非常要不得。

第四、未來越來越多企業是以 離岸公司形式登記,這算是第三地,即使背後股東是中資也不能隨便否決,值得台灣學習。

農行 / 永亨
作為大陸5大行中唯一在香港沒有零售銀行牌照的機構,農業銀行(601288-SH01288-HK)已成為永亨銀行(00302-HK)呼聲最高的競購者。根據法巴、瑞穗等投行預估,收購估值接近3倍淨值,約79億美元,遠高於招商銀行(600036-SH03968-HK)當年收購永隆銀行的代價。農行香港分行高層表示,一切等待總行指示,辦公室彌漫著各種猜疑。摩根大通認為,永亨宣布取消以股代息計畫,正是為出售鋪路,料短期內可成交。

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5年前,招行用近乎瘋狂的價格收購永隆銀行,將傳統的香港家族銀行變身為中資銀行的跨境融資平台。5年後,香港永亨銀行同樣面臨出售的境地。種種跡象表明,農行可能是最有興趣的買家。有業內人士分析,招行併購永隆的先例無疑給近年來主攻離岸人民幣業務的農行設立典範,而相比永隆,永亨的資產規模更大。

目前,在5大行中,農行是唯一在香港沒有零售業務的機構。知情人士透露,農行香港分行自1995年成立以來,貸款、資產和獲利資料遠遠落後於工、中、建、交的分支機搆,欠缺本地網路和零售平台是主要原因。業內人士指出,收購永亨是一條捷徑,農行可借此維繫近年來高成長的跨境業務,零售平台的建立也有利於拓展個人高淨值理財業務。作為香港上市銀行中僅剩的2家族企業,永亨和創興(01111-HK)先後成為中資機構吞併的物件。

916日,永亨公告稱,大股東馮氏家族成員及第2大股東美國梅隆銀行正與獨立第3方接洽,可能會出售合共所有45%的股權,而買方則需要對銀行股東做出強制性全面收購要約。穆迪金融機構部副總裁徐嵩宜表示,中資銀行通過併購永亨可輕鬆獲取多達50家分行零售網路,更重要的是,銀行牌照可改變香港分支無法接收存款的窘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剩下的獨立小銀行遲早一家家會被中資收購。

第二、大陸不僅銀行有興趣在香港併購,保險公司和證劵公司也會有很高意願。

第三、香港剩下的小銀行預計會以高價被中資併購,基於稀少性價值,我們認為價格至少會要到3P/B以上。

第四、中國大陸金融機構想要走出去,台灣金融機構想要進入中國大陸,因此應該互相開放。服貿協議不通過,大陸機構永遠無法來台灣,這是台灣的巨大損失。

第五、大中華市場,不論是銀行或證劵,正在逐漸融合,除了資金的相互流動外,企業也會相互投資與布局,我們要認清這個趨勢,台灣是外企進入大陸的跳板,也是陸企走出去的最佳海外投融資平台。

霹靂
霹靂國際多媒體(8450)將於本月30日以每股102元登錄興櫃,26日舉行興櫃前法說會,吸引中華開發、益鼎創投、玉山金控等多個重量級法人參加。法人關注焦點之一,是霹靂未來成長獲利動能,霹靂董事長黃強華指出,持續創新營運、開拓海外市場,將是驅動成長的雙引擎。

黃強華表示,霹靂一向勇於嘗試創新,在傳承台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外,正積極融入最新數位影音科技,將掌中藝術蛻變為偶動畫創作,首部3D立體布袋戲電影「奇人密碼」預計在104年上映,未來也會嘗試從古裝武俠戲走向時裝劇,開發置入行銷商機,以及製作教育題材等。據了解,針對全球興起學習華語的熱潮,已有美商與霹靂接觸,希望結合霹靂布袋戲偶製作華語教材,國內也有金控創投有興趣投資。

黃強華指出,增加海外營收是霹靂的目標,但會考量文化差異,尋覓具國際觀的題材合作,因地制宜,培養更多戲迷。中國大陸是霹靂希望開拓的大市場,若兩岸金流付費、影視管理等機制建立,屆時霹靂也將大有斬獲。

目前霹靂網會員數超過50萬人,其中大陸會員約8萬多人。大霹靂整合行銷公司總經理邱正生透露,現階段將藉由授權,在全家便利商店推出限量公仔,在新媒體播映劇集,以及擴大經營部落格等,先培養大陸戲迷。霹靂目前資本額3.9億元,以原創偶動畫的劇集發行、商品銷售、各項授權和衛星電視台等為主要業務。去(101)年合併營收4.94億元,合併稅前淨利2.0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4.67元。法人看好,今年可挑戰6億元營收新高目標,成長率約21%。
靂財務長郭宗霖表示,今年隨著銷售通路增加、大型展覽推出,可望增加觀眾人數,有助於提升營收。霹靂預計明年下半年上櫃掛牌,據了解,屆時也將舉辦現金增資,股本將增至大約4.3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具有指標性,因為是文創產業少數較大的投資案和較高價格的上櫃案。

第二、台灣的文創產業規模太小,缺乏商業模式,只能沈醉在舶來玩意如「黃色小鴨」的迷思中,我們自翔為文創大國,其實差得很遠。

第三、台灣文創產業需要國際觀,特別要想法子打開大陸市場。

第四、大陸有很多文創產業,台灣也應開放他們過來投資。

第五、台灣成立了12家文創基金,政府拿了60億元新台幣出來成立matching fund,但為何至今沒有成功投資了什麼案子? 值得檢討。案子的商業模式以及LP (有限合夥投資人) 的心態是關鍵。

Nokia / 阿爾卡特
知情人士說,諾基亞(Nokia)董事會正討論是否和法國的阿爾卡特朗訊公司(Alcatel-Lucent)合併,以便找出手機部門賣給微軟後的成長之道。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諾基亞將於下月發表第一款平板電腦。路透等媒體引述消息來源報導,諾基亞內部已開始討論未來營運策略,但可能要幾個月後才能作成決定。潛在選項包括全盤收購阿爾卡特朗訊,或僅併購其行動電話網路部門。兩家公司尚未展開協商。諾基亞若與阿爾卡特朗訊合併,將有助挑戰無線網路設備製造商龍頭愛立信和發展快速的中國對手華為。

阿爾卡特朗訊在美國與Verizon無線和AT&T、在中國與中國移動都簽有利潤豐厚的供應合約。美國正好是諾基亞傳統上競爭落後的地區。分析師預估,阿爾卡特朗訊無線業務部門的約值11億至15億歐元。如果和阿爾卡特朗訊合併,諾基亞解決方案和網路部門在全球無線網路基建市場的占有率,估計將由18%升至30%以上,超越華為且進逼愛立信。

美銀美林公司由塞馬瑪為首的分析師發表報告說,兩家公司「合併無線業務很合理,將有高度互補的投資組合,也可能擁有通訊設備業歷來最大的專利組合」。但消息人士指出,阿爾卡特朗訊有「高度重整風險」。阿爾卡特和朗訊科技自2006年合併至今就不斷燒錢,第2季淨損進一步擴大至8.85億歐元,主因是資產減損和重整支出。另傳諾基亞可能會在1022日在阿布達比舉行的產品發表會上,展示第一款平板電腦,搭載的是Windows 8軟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Nokia先把不賺錢的B2C手機部門賣掉,剩下較有價值的B2B電信設備部門正好可以再整合。

第二、Nokia未來的目標應該是整合成一家能和華為抗衡的公司。

第三、將來這兩家再加上易利信會形成全球三強,這個重組的策略和進程so far so good


第四、這次很好的教科書典範,拆開來賣才有價值,趕快賣才能成交,台灣民間企業恐怕要多學習。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理事長-台灣資本市場的危機與轉機

       華碩 宏碁, 威瑞森, 全 最近美國第三大證券交易所BATS和第四大交易所Direct Edge合併,成為美國第二大交易所,超越那斯達克。這些交易平台原先都由投資銀行支持,以低費率促成高頻交易。同時,洲際交易所 (ICE) 併購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 (NYSE Euronext) 的交易也預計於下半年完成,成為頂尖的交易所集團,全球交易所大整合正被推升到另一個新層次。

       中國大陸在李克強總理帶領下,掀起從所未有的金融改革熱潮,包括多層次資本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帳戶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這是整體制度的改革,而非局部開放。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可能包含以上政策,引起外界期待,對於台灣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亞洲新興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過去兩年,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都有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IPO項目,吸引大量國際資金,一個案子規模就超過台灣上市櫃全年集資總額,台灣股市已產生邊緣化和微型化的危機。

       台股另一大危機,是成交量和周轉率的不斷萎縮,證所稅的課徵是主要原因之一,金管會最近雖然有推出3個措施活絡台股,但仍屬戰術層面,台灣今天還需要戰略層面的全面思考。人民幣資本帳戶於2015年基本上可兌換,但新台幣並非國際貨幣,這勢必影響以台幣計價的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改革方向和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最近提出3個經濟改革的方向很近似,那就是「DIG」,分別代表Diversity (多元性)、Innovation (創新)、Globalization (全球化)。在創新這方面我們做得很好,最近櫃買中心推出「創櫃板」,扶植新創微型事業,不只鼓勵國內新創事業,將來還要吸引國外有創新想法的人來台創業。有關全球化,我們一定要加強開放外企和陸企來台上市,目前上市仍以本土企業和台商為主,所以T股是很重要的政策。在這一方面我們已取得先機,比中國大陸更早提出政策方向;上海已表示將規劃國際型的「新三板」股權交易中心,但相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於多元性,我們認為,應推動大型股票、雙幣 (新台幣與人民幣) 股票以及新金融商品上市。最近財政部長表示將推動全民釋股,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大型民營化項目不僅能替政府籌措財源,更能建立指標性IPO並吸引國際機構投資人參與。新加坡這兩年發展異常迅速,關鍵之一在於大力推展房地產投資信託 (REIT) 和商業信託 (Business Trust),成為全球這類型商品的交易中心,連亞洲首富李嘉誠都將旗下港口資產在新加坡上市。台灣保險業有豐沛的資金,政府有諸多大型公共建設,可以探討如何將基礎建設「資產證券化」,有效結合籌資端和投資端需求。

       為了避免被邊緣化,台灣應積極加強和其它交易所的策略聯盟及股權投資,韓國就是很成功的榜樣。韓交所知道難以在大中華市場和中、港、台競爭,所以轉向開發新興市場,以輸出資訊科技系統和其它交易所建立策略聯盟或股權關係,目前已擁有寮國交易所49%股權、柬埔寨交易所45%股權,也積極協助越南、菲律賓與馬來西亞交易所系統升級,可以說已攻占了大部分的東南亞市場。
       台灣如果想要突破歐美大型交易所的整合和韓國的海外擴張策略,勢必要發掘新利基,而人民幣就是最佳契機。台灣有成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先天優勢,基於大陸A股市場IPO正處於停擺狀態,短期內我們應鼓勵大陸企業來台上市或以併購形式借殼上市,長期更應該考慮成立跨境的人民幣股權交易平台,將來這個平台可以和上海自貿區股權平台對接。

       對外資而言,台灣是進入中國大陸的跳板,對大陸企業來說,台灣是其全球併購的海外投融資平台。我們將來可以要求來台上市的陸企,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將募集資金部分投資於台灣,「融資台灣、投資台灣」,結合金融與實體經濟。果真如此,台灣資本市場將有機會成為大中華經濟區另一顆耀眼的明珠。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華碩 宏碁, 威瑞森, 全民釋股, 金管會, 騰訊 搜狗, 民生銀 淘寶, 騰訊 銀行, 友嘉, 歐洲報業, 招商 行政效率

華碩 / 宏碁
PC產業挑戰大,台灣雙A(宏碁、華碩)合併之說再起!華碩董事長施崇棠18日對此做出回應指出,產業正處在轉變期,大家應思考困境,追求破繭而出,對於併購「保持開放態度」。
  
以往華碩多強調追求有機成長,但現今施崇棠態度轉變,開放之說耐人尋味。對於施崇棠表開放態度,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公子施宣輝聽聞後,也禮貌大讚華碩,他表示「華碩很好!在施崇棠帶領下,硬體的創新度相當好」,但宏碁的經營規劃,他不便評論。

華碩雖下修今年NB出貨量至不到1,900萬台,但轉攻平板、智慧手機的企圖明顯,日前再推出旗艦手機New PadFone Infinity。施崇棠表示,華碩過去沒將手機當作主力,現在進入雲端時代,全公司卯足勁發展手機,從「創新」角度出發。他進一步補充,華碩選擇從最高階切入,但接下來會全面性展開,推出中低階機種。
  
近年科技產業劇變,與PC關係深厚的台灣,氣勢明顯低落,不過,施崇棠勉勵台灣產業,「他對台灣還是很驕傲」,但現在是世界級的競爭,大家對於台灣教育制度有些批評,「過去很會考試還不夠」,台灣人才應思考別人沒思考的東西,過去的淬鍊能化為未來的基礎,以面對下一個變局。
  
業界人士指出,投資銀行曾向聯想和華碩接觸,徵詢併購宏碁的意願,日前媒體在英特爾IDF上詢問施崇棠收購宏碁一事,他回應「雙方都沒想過」,不過昨天出席華碩文教基金會活動時,施崇棠態度略有轉變為「保持開放態度」。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前針對宏碁出售傳言,也是以「順其自然」、「對併購態度開放」回應,但他強調,若有廠商來接洽,對方必須符合「王道精神」,讓相關利害關係人獲得最大利益,包括股東、員工與整體社會,例如能提供宏碁員工更大的發揮舞台,讓宏碁創造出更大的價值。雙A對於合併的可能性不願說死,強強聯手仍具想像空間,帶動雙A昨日股價拉尾盤,華碩終場上漲1.69%、收240元,宏碁也小漲0.5%。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子業品牌大廠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歐美大廠早已開始啟動自救措施,戴爾下市,諾基亞賣給微軟,而RIM(黑莓機)也正積極尋找買主,台灣好像已經慢了一步。

第二、台灣業者也有幾種策略選擇: 彼此互相整併、賣給外資、賣給PE、買給陸資。當然台灣人自己整併比較簡單,可是不一定有綜效; 陸企需要國際化,台企賣給陸企,可能互補性還更高一些,但是有政治上面的敏感,不知道是否能過關?

第三、華碩和宏碁相比,華碩現在的狀況比宏碁要好得多,而且之前就有想併宏碁的想法,所以施崇棠董事長表示「保持開放態度」,其實內心是在偷笑。比較重要的是宏碁施振榮創辦人的想法,但他也表示了「順其自然」。

第四、宏碁施先生所堅持的是「王道精神」,也就是要讓利害關係人 (Stakeholder)獲得最大利益,包括股東、員工與整體機會,具體的說還是回到談判條件數字上面,究竟什麼才是fair,什麼才算照顧了大多數關係人的利益,恐怕只有施先生自己知道。

第五、如果站在「王道」立場來考量,宏碁和華碩以往是一家人,應該還是比較好談的,重點是「互相尊重」,而不吃「我吃了你,你以後都要聽我的」。我相信兩位施先生彼此之間應該有這個共識,但是延伸到底下主管,是否能夠彼此相安無事,不搞政治,恐怕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第六、Acer/Asus不一定要彼此合併,還有其他選擇,我覺得更應該考慮和hTC合併,因為雙A都是NB/PC業者,而hTC是手機業者,在產品上彼此更有互補性。
威瑞森
威瑞森公司(Verizon)發債募集490億美元,超越蘋果四個月前首次發債的紀錄,並創歷來公司債發行規模之冠,目的是為以1,300億美元收購與伏得風(Vodafone)合資企業威瑞森無線(Verizon Wireless)的股份,募集資金。威瑞森這次發債規模,超越史上排名第二至第四大公司債的總和,包括蘋果4月底發行的170億美元,和羅氏(Roche)、艾伯維(Abbvie)兩大藥廠的發債紀錄。不僅如此,威瑞森這次的發債金額,甚至比大約90個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還大。

消息人士透露,威瑞森發債獲得投資人熱烈認購,超過800名投資人提交逾3,000多筆出價,認購金額超過900億美元。威瑞森這次發債分成八個部分,包括3年期與5年期的浮動利率債券,以及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20年期和30年期的固定利率債券。不過,威瑞森的發債成本,可能超過蘋果。根據消息人士,威瑞森發行11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殖利率可能比美國公債多225個基點;這樣的水準比同樣10年期、信評為BBB公司債的殖利率還高47個基點。

相較之下,蘋果4月底分六部分發債時,55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與公債的殖利率差為75個基點,低於市價——當時710年期、信評為AA的公司債,與公債的利差為83.6個基點。相較於蘋果四個月前發行10年來第一筆債券時,手上坐擁1,450億現金、而且沒有負債,威瑞森將靠發行490億美元債券來增強現金部位,才能獲得併購所需的資金。

LPL金融公司市場策略師威樂利說:「大部分投資人的投資組合裡已經有威瑞森,要吸引他們多買一些,要怎麼做?就是便宜賣。」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反向而行。根據彭博,710年期、信評為BBB的公司債,與公債的利差為175個基點。這些證券10日的收益報4.52%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次490億美元發行金額超越全球紀錄,幾乎是先前第二大發債紀錄蘋果170億美元的三倍,非常驚人。

第二、這個交易很漂亮,M&A是全球有史以來第二大,financing規模是第一大,錢到手了,交易自然可以順利完成。

第三、發債公司威瑞森是電信業的龍頭之一,債信沒有問題,從短天期到長天期的部分的債務都有,可以滿足各類型投資人的需要。

第四、時機點也抓得很好,美國聯儲貨幣政策可能會改變,利率已經上來,現在是搶發行最後時機。

第五、這兩年全球債劵資本市場DCM (Debt Capital Market) 比股票資本市場ECM (Equity Capital Market) 好做很多,IPO發不掉,但債劵發行卻很成功。

第六、台積電最近一次債劵發行結果不如預期,不知是為什麼?

全民釋股
籌財源,馬政府將啟動執政5年來首度「全民釋股」規劃!財政部長張盛和昨(12)日證實,已向經建會提出釋股建議;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也表示,正進行細部規劃。此次全民釋股預定民國104年展開,高達1.7兆元公股持股將分階段釋出。   2008年馬英九總統執政以來,從未進行公股釋出,由於國家財政日益窘困,明(103)年總預算編列441億元的釋股預算,惟此將全數由政府基金接手,並非以全民釋股模式進行。
     
張盛和主持財政部秋節記者茶會時,首度對外透露「全民釋股」構想。他說,目前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等各部會所轄的事業機構股權約1.7兆元市值,為了籌措政府財源,挑出適合標的推動釋股及民營化,是為可行方式,並已經和經建會提出該建議。    日前管中閔已向政院提出「增裕政府財源計畫」,依此計畫將設置國家建設基金,整合政府釋股、資產證券化、資產活化及各部會非營業基金等四項財源,以支應公共建設。他昨晚表示:「我們已將方向報告過院長,也獲同意,現正在弄細節。」
     
「全民釋股」是政府籌措財源,推動公營企業民營化的重要手段;早年包括三商銀、中鋼等,均透過全民釋股進行民營化;近年最成功的案例,是中華電信全民釋股案,無論是政府、民眾均達到雙贏局面。    最近政府全民釋股,是2005年的中華電及2008年初的台船,均屬扁政府所規劃。馬政府上任後,曾提出包括台菸酒民營化的全民釋股構想,但並未成真。因此,此次規劃若成形,將是馬政府首次推動「全民釋股」方案。
     
張盛和說,明年度釋股,並非民營化,是將政府機構手中持股,轉到政府所轄的政府基金,下次的作法就會朝「全民釋股」方向規劃:「讓釋股之利由全民共享」。    至於財部所轄的八大公股行庫將如何選擇釋股標的,張盛和雖未言明,但也「掛保證」指「台灣金控絕對不會釋股。」張盛和說,台灣金負有18%負擔等重要政策任務,不適宜進行民營化或是釋股,至於同為國營事業的土銀釋股的可能性,張盛和則並未言明。

我們的看法:

第一、政府財源不足,自然必須籌措資金的新管道,我們認同財政部規畫民營化釋股,畢竟台灣在這方面停頓已經太久了。

第二、有人說透過增稅才是正本清源之道,我們認同這種作法,但考量政治現實,在操作上肯定有困難,需要時間和溝通,所以有必要雙管齊下,各種手段齊頭並進。

第三、中華電和台電均曾是成功的民營化釋股案,馬政府上台後,在民營化上面毫無建樹,非常不應該,

第四、台灣什麼事情要推動就一定有人反對,而且訴諸民運抗議手段,走向民粹極端,反而模糊了主題焦點。希望馬政府能積極地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不要三心二意,這不僅對公營事業好,還能彌補財政赤字。

金管會
為了加速我國金融機構拓展海外市場,積極佈局亞洲市場,金管會將修改金融機構設置海外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未來銀行申請赴亞洲市場設立分支機構或參股將改為自動生效制,只要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沒有異議,15天後就可生效上路。金管會今天上午邀請銀行進行「推動我國銀行積極佈局亞洲市場拓展據點」座談會,銀行局長桂先農表示,金管會鼓勵我國銀行前往亞洲各國布局,其中也包括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策略上是「循序發展、多元並進」。

包括去亞洲國家設立分行、子行、辦事處或者參股,金管會都很鼓勵。桂先農強調,未來銀行申請前往亞洲市場布局,只要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金管會承諾將修改金融機構設置海外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未來申請赴亞洲市場設分支機構或參股,改為自動生效制,只要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沒有異議,15天後就可生效上路。銀行業上午肯定金管會政策鬆綁和心態上的開明,此舉將有助銀行海外布局再跨出一大步。

不過,銀行業也點出,事實上,目前銀行赴亞洲設立海外據點,除了要有台灣本地政府的准駁外,更重要的是,海外國家金融政策的開放態度,如越南、金邊政府,有其銀行開放的多重限制。因此,政府除了政策、態度開放外,更要積極地與亞洲主要國家簽訂金融監理或金融互惠等MOU,如此才能讓本國銀行更順利地走出去。

第一銀行總經理周伯蕉也表示,目前兩岸金融業的許多開放政策,都與兩岸服貿協議「綁在一起」。如,大陸同意台灣銀行業前往大陸設立村鎮銀行或參股大陸銀行,前提一定要有服貿協議的雙方承諾,因此,在政府同意銀行赴海外設據點或參股時,與主要國家金融監理機制的建立和金融MOU 的簽訂更顯重要,服貿協議能否順利在立法院過關,也牽動銀行能否加速海外布局、參股的重要指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肯定金管會放寬金融機構佈局亞洲市場的作法,除了中國大陸,台灣金融機構應該多多往東南亞發展。

第二、台灣目前已經有一些銀行如國泰世華和玉山以收購方式進入柬埔寨市場,將來會更多,畢竟這比較快。

第三、服貿協議假如沒有過,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會是大利空,大家應該積極加入Lobby陣營,不要以為事不關己。陸資來台開美容院的機率極其小,但台灣銀行若不能快速進入大陸市場,將會錯失很多商機,台灣經濟成長一定會受影響。

騰訊 / 搜狗
騰訊控股16日公告,公司斥資4.48億美元,入股大陸知名搜尋網站「搜狗」,並取得36.5%股權;在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昨日提前反映這項利多,收盤上漲2.53%,成為412.2港元(下同),創歷史新高。   騰訊市值達7,828億元,約合1,010億美元,是首家市值逾千億美元的中國網路股。   騰訊控股近日開盤跳空上揚1.75%,震盪走高,終場上漲10.4元,漲幅2.53%,收盤價421,2元,創歷史高價,從2004年股票上市至今,累計漲幅逾100倍。
     
騰訊控股在港股盤後公告指出,已經與搜狗母公司搜狐及其他獨立協力廠商,簽訂一份認購協定,以4.48億美元入股搜狗,交易完成後騰訊隨即獲得搜狗完全稀釋後36.5%的股權,且騰訊持股比會在近期內增加至40%左右。   報導指出,在騰訊投資後,搜狐及其關係企業,仍是搜狗的控股股東,而搜狗將繼續作為搜狐的子公司獨立經營。在新成立的搜狗公司中,張朝陽將繼續擔任董事長,騰訊總裁劉熾平與首席營運長任宇昕將出任董事。
     
騰訊與搜狗達成共識,雙方將共同研發、聯合推廣及全面整合雙方的產品和服務,並將在搜尋技術、用戶研究及資料採擷等領域中,進行深入的合作。    搜狗將向騰訊旗下PC與移動社區中龐大的用戶群,提供包括搜狗輸入法及搜狗搜索在內的業內領先產品。    騰訊控股近期股價節節高升,引起投資機構的重視。
     
花旗發表最新研究報告,調高騰訊目標價至480港元,是外資券商最樂觀的預測。花旗認為騰訊業務由個人電腦轉型至手機的進展良好,加上低價的Android智慧手機普及,估計手機遊戲市場未來將迅速發展。    海通國際也看多騰訊,海通國際認為,鑒於騰訊在微信平台上,推出新遊戲以及表情商城,因此認為,微信的獲利計畫正逐步顯現。    里昂則表示,騰訊相信遊戲業務表現將持續強勁,且對手機遊戲成長前景十分樂觀,里昂將騰訊目標價,由380港元調高至465港元,維持「優於大盤」的評級。    里昂表示,騰訊手遊業務將在明年成為新成長動力來源,預期手機遊戲明年營收將急增23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商機實在太大,每家都在努力補足自己沒有的部分,創造了很多併購案。

第二、網路三強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手上現金多,自然會毫不心軟積極下手併購,形成全方位的超級巨頭。

第三、現在發展的趨勢是從個人電腦轉型手機,在這個平台上面還有很多併購的空間。

第四、如果騰訊的市值逼近千億美元大關,阿里巴巴IPO的價格必定還有進一步上調的空間。

第五、台灣面對大陸internet的興起,非但不積極檢討,還有人思考要如何防堵陸企網路業者進入台灣市場,只能說,將來台灣可能連分一杯羹的機會都沒有。

民生銀 / 淘寶
中國民生銀行與阿里巴巴(中國),16日簽定策略合作協議,據指出,雙方這項合作重點,是民生銀行將在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上,開設直銷銀行,銷售理財商品。這將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沒有牌照的電子直銷銀行。
     
受消息面利多鼓舞,民生銀行A股與H股昨日股價大漲,A股逆勢高漲3.46%,股價上揚0.34元人民幣,收盤為10.18元人民幣,是銀行股中唯一收紅個股;H股漲4.43%,股價上揚0.41港元,收9.67港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民生銀行與阿里巴巴的協議重點,包括雙方將在資金清算與結算、信用卡業務、信用支付業務、理財業務合作、直銷銀行業務、互聯網終端金融、IT科技等方面,展開策略合作。
     
直銷銀行是歐美已較為成型的金融模式,銀行主要透過電子管道提供金融產品服務,此次在雙方直銷銀行業務合作中,民生銀行將推出針對淘寶使用者的專屬理財產品,阿里巴巴提供平台與資源進行拓展。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說:「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此次阿里巴巴與民生銀行的策略聯盟,似乎宣告著傳統銀行與網路的關係,將變得更加複雜。   民生銀行行長助理林雲山透露,直銷銀行籌備進展順利,預計10月份就將推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網路金融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阿里巴巴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阿里巴巴和民生銀行而非四大行合作,可能因為前者是民營,更有效率。

第三、電子管道比傳統的實體渠道更貼近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在這方面的應用除了第三方支付,還包括各種理財商品和網上小額信貸,互聯網對傳統金融帶來了許多革命性的創新,在這方面大陸遠遠超過台灣。

騰訊 / 銀行
大陸金融改革,鬆綁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正進入計時倒數階段,民營銀行申請案搶跑最快的廣東省核批了3家申請案,已經上報銀監會。其中,騰訊控股申設的騰訊銀行,在這波搶入民營銀行熱潮中,可望成為搶得頭香的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金融大餅人人搶,今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上線不過半個月轉入資金規模66.01億元(人民幣,下同),讓金融業大呼「互聯網來了!狼來了!」緊接著7月新浪推出「微銀行」、8月騰訊的「微信5.0」與「財付通」互通、做遊戲的巨人網路也推出「全額寶」……,互聯網巨頭搶灘金融市場,誰也不讓誰。

不過隨著大陸中央開放民營銀行的設立,從虛擬網路金融進軍實體銀行,在申設民營銀行上,騰訊控股後發先至。興業證券分析師曾旭表示,即使是互聯網龍頭阿里巴巴,在互聯網金融大戰中,最先推出「餘額寶」點燃戰火,目前累計近500億元的支付規模也最大,但對「開銀行」卻始終諱莫如深。
     
《南方都市報》報導,騰訊控股申設民營銀行落腳深圳前海,等上報銀監會核定後,未來從珠三角及東西兩翼出發,再全面輻射。一旦騰訊銀行獲准成立,將是挑戰阿里巴巴互聯網金融龍頭地位的「殺手」。

當阿里巴巴、騰訊在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之際,百度也自有打算。《上海證券報》報導,百度意在從基金銷售領域下手,近日百度向匯付天下、基金公司大挖角,並選擇基金業內最大的2家公司在談合作。市場預測,百度可能走「定制化」路線,與基金公司一起推出為高端客戶量身訂做的客製化產品。
     
覬覦民營銀行,不願缺席的科技業,還有「中國的矽谷」之稱的中關村。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于軍發下豪語,「要解決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老問題,首先應設立科技銀行。」   中關村意在設立科技銀行、發行科技載體REITs,建立面向產業化項目和科技載體建設的上規模、結構化基金等方法,以改善目前科技金融發展中,面臨的資金瓶頸。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金融改革,民營銀行執照開放在即,許多人都摩拳擦掌。

第二、互聯網公司本來和金融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由於網路金融是未來的趨勢,像騰訊這樣的網路巨人反而很可能出線。

第三、大陸民營企業要跨入銀行領域,不妨先和台灣銀行合作,畢竟台灣在這方面較有經驗,而且兩岸可以互補。

第四、台灣可以提供的經驗,除了中小企業信貸以外,還包括資產證劵化、風險控管、國際業務、財富管理和新金融商品設計等。

第五、台灣金融業者要有正確的心態來看待大陸商機,必須長期耕耘,並且和大陸金融改革的節奏緊密結合。

友嘉
兩岸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龍頭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15日宣布,友嘉斥資40億元,成功併購德國及俄羅斯共六家工具機廠,集團年營收將一口氣激增130億元,這也是全球工具機市場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收購案。全球最大工具機展漢諾威EMO16日登場,朱志洋在開展前一天宣布併購消息。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徐秀滄興奮的說,這為台灣低迷的工具機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朱志洋表示,友嘉併購六家工具機廠後,集團在歐洲合計有十家工具機廠,涵蓋德國、義大利及俄羅斯,歐洲市場年營收也由70億元,一口氣增至200億元,成功躋身歐洲大型工具機集團,與GROBHELLER等大集團同台較勁。友嘉這次併購的六家工具機廠,均屬德國MAG集團,包括「Huller Hille」、「Hessapp」、「Modul」、「VDF-Boehringer 」、「Witzig& Frank」,以及俄羅斯「MAG Russia」,產品涵蓋立、臥式加工中心機、立式車床、滾齒機、多軸複合加工機等。

MAG為德國債券上市公司,2007年時曾是全球第三大工具機製造集團,僅次於日本MAZAK及德國DMG,現為全球第七大,年營收近10億美元。友嘉主要透過高盛銀行進行併購,總成本逾1億歐元。

朱志洋表示,上述六家工具機廠,在歐洲都是知名度極高的老牌工具機廠,其中Huller Hille在汽車生產線領域,技術甚至超越DMG,僅次於GROBHELLER,訴求高精度、重切削、高鋼性及高生產力。朱志洋透露,集團後續在日本還有三至四家工具機廠收購計畫,預計今年底前可以敲定,德國也還有二家在談;友嘉同時鎖定瑞士五軸加工中心機及精密車床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友嘉是台灣工具機製造業最具有企圖心和併購能力的業者。

第二、友嘉這幾年的併購觸角非常全球化,從日本到義大利,從美國到歐洲。

第三、能併購MAG不簡單,德國工業是全球工具機龍頭,代表友嘉已經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第四、未來朱董事長的挑戰是如何有效整合這些公司,畢竟文化差異很大,友嘉必須建立一個世界級的管理團隊。

歐洲報業
歐洲報業長期接受政府補助,加上只重政治影響力的報業老闆長期忽略獲利,在補助縮水和印刷廣告大減的影響下,正面臨虧損和裁員的困境。華爾街日報報導,直到最近,歐洲報紙集團都仍免於迫使美國同業刪減支出、宣布破產和轉向線上尋求廣告和訂閱收入的壓力。法國報業去年獲得8億歐元(10.6億美元)補助和減稅優惠;希臘在危機爆發前有多達70家報紙,大多靠國營企業的廣告過活。

但這個系統正在瓦解,在歐債危機衝擊最劇的南歐更是如此。在印刷廣告收入大幅下滑之際,政府厲行撙節使報業補助連帶縮水,法國「論壇報」(La Tribune)轉型周報,西班牙「國家報」(El Pasis)老闆瀕臨破產,許多西班牙和希臘報社關門大吉。

歐債危機凸顯出,在政府多年來的保護下,歐陸報業對推動數位革命缺乏準備,在許多案例中,富裕的報業老闆也對疲弱的經營策略和虧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意味,情勢近期可能無望好轉。法國「世界報」執行長達福說:「大型報社將開始大舉整頓。」

在義大利,一般廣告支出去年降至20年來低點,政府補助自2006年來銳減六成,過去五年來,報紙銷售萎縮22%。以去年母公司RCS媒體集團差點破產的義大利「晚郵報」(Corrieredella Sera)為例,不但面臨發行量銳減的困境,在推動數位整合上更遭遇內部阻力,導致進度落後。義國讀者僅5%訂閱報紙,甚至有37%民眾從未使用網路,使報業數位化面臨艱鉅挑戰。

法國報業也急於迎頭趕上數位化浪潮,以因應發行量和政府補助劇減的雙重打擊。法國報紙發行量在四年間銳減三分之一,2015年政府的直接補助可能也比2010年高點下滑29%。德國是亮點之一,不像鄰國享有政府補助的德國報業,營收自2008年來僅減少10%,三分之二的成人仍有閱讀紙本報紙的習慣,許多報社也積極推動付費模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報業都在重新洗牌,華盛頓報業賣給貝佐斯,其它一個個不支倒地,現在輪到歐洲報業,亞洲是下一個戰場。

第二、報業的問題在於面對數位化轉型太慢,這和音樂及影視所面臨的問題是雷同的,數位化正改寫內容產業的遊戲規則。

第三、媒體有強大政治影響力,但是沒有獲利,最後還是要面臨裁員和倒閉。

第四、我們相信台灣媒體的「審判日」遲早會到來,媒體已經失去了社會正義和獨立公正的立場,成為製造民粹的的源頭,加上NCC嚴格管制以及缺乏前瞻性的規劃,台灣媒體將逐漸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而且沒有整合者會願意來拯救,大家心都死了。

招商 / 行政效率
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18日批評,台灣政府效率若不改善,「不管準備多少投資也是空。」化妝品廠商台鉅公司董事長陳東亮說,政府招商仍停留傳統思維,拚命要廠商回流,卻忽略上下游產業鏈關係,例如搬回來後,整個分工型態都面臨巨大轉變;「若不是台鉅早就啟動產業鏈整合,也沒有辦法回台投資。」

經濟部18日舉辦「2013台商投資台灣高峰會」,與包括義聯集團在內的11家廠商簽署投資意向書,預計投資總金額675.5億元,而光是義聯集團就投了近6百億元。林義守感嘆「行政效率太差」,義大世界一期開發案申請變更,審了3年才駁回,時間拖這麼久,早已人事全非,「我們真的很頭痛」。林義守說,義聯集團雖以鋼鐵業起家,但未來要在台灣經營本業「很困難」,主要卡在環評,所以改跨足服務業,發展醫療、觀光休閒產業。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長楊明州昨天說,義大世界一期開發案發生在高雄縣市合併前,當時已知計算容積不符規定,縣市合併後,高雄市政府要求義大世界變更設計,義聯則提出行政訴訟,敗訴後,又向最高行政法院上訴,「這是合不合法的問題,無關市政府效率」。經濟部表示,將協助義聯與高雄市政府協調,必要時,全案將送民間投資障礙排除會議處理。

據了解,義大世界二期開發案總金額近6百億,集中高雄地區,主要投資項目包括義大癌治療醫院、大昌醫美大樓、義大世界二期開發、義大亞洲廣場與義大亞洲帝國等開發案,都不涉及鋼鐵本業。高峰會11家簽署投資意願書廠商包括義聯、巨大機械、佐登妮絲、久裕興業、大成長城、太和生技、台鉅企業、六角國際、鼎王企業、基因科技開發和美國模型機飛行學校Privilege Aero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說得很對,政府招商仍停留在傳統思維,只想把台商拉回來,但回來後能做什麼? 整個產業鏈的結構都已改變了,我們不可能再在台灣做作和大陸時一樣的事情,即使引進印勞也不可能達成。

第二、整府要深入了解各個產業業者的想法,深入觀察產業鏈不同環節的關係,再重組價值鏈的設計,把最有價值的部分留在台灣,不要採取打帶跑的作法。

第三、林義守董事長的心聲相信大部份企業家也有,台灣的行政效率和中國大陸比起來實在是太差了,政府過去的施政方針是「防弊」,而不是「興利」,大家只有本位主義,互相踢皮球,而沒有想到要為民眾解決問題。

第四、招商還是要有「賣點」和「主題」,為何投資台灣? 投資什麼? 然而這些並不清楚。


第五、假如台灣連政府對台商招商都是這樣的結果和反映,那對外資、陸資、PE招商就更令人憂心了。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商業周刊專欄:這就是台灣?!人很好,但沒實力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十一項提名,李安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台灣也沾了點李安的光,再度讓世人有機會認識。
台灣是什麼?很少人有認真思考過台灣在全世界他人心目中的image,特別是和亞洲其它國家相比。講到泰國,國際間的印象是旅遊;如果說香港,大家會聯想到金融和房地產;提到韓國,三星已經變成了代名詞(還有新的江南style和騎馬舞),那台灣呢?
世人眼中的台灣人:隱形人?!
台灣曾經和一些傑出運動員產生連結,包括王建民、陳偉殷、曾雅妮和林書豪,但也僅只於此。美國職棒大聯盟有很多明星球員來自中南美洲,但大概沒有人會記得他們的家鄉是多明尼加或委內瑞拉。去年破紀錄踢進91球的歐洲足球先生梅西,大家都知道他效命於西班牙足球隊,但不一定了解他是阿根廷人。
過去外人覺得台灣的同義字是IT,或者是代工王國,但隨著宏碁和宏達電的滑落,以及聯想和三星的崛起,這個角色已經被淡化了。
觀光局正積極促銷台灣成為亞洲旅遊的新焦點,今年在國際媒體上登的廣告定位台灣為「The Heart of Asia」(亞洲之心),賣點是「Naturally Spectacular」(壯觀的天然美景):綿延的山脈、純淨的島嶼、豐富的海洋生物、刺激的戶外探險。OK,這是廣告詞包裝的手法,但若只看描述,你可能以為這是澳洲或紐西蘭。
中國人眼中的台灣人:親人?!
最近有媒體做了一個調查,探討兩岸之間最後可能會演變成什麼關係,彼此如何互相看對方,結果頗耐人尋味。35.1%的台灣人認為大陸是「生意夥伴」,但亦有26%的人認為大陸是「競爭對手」,剩下的比例是: 朋友(12.8%)、親戚(6.9%)、家人(5.6%)、陌生人(2.5%)和未回答(10.2%)。
大陸人看台灣卻存在驚人的差異:28.1%認為兩岸最終關係是朋友,23.9%是家人,20.2%是親戚。換言之,72.2%的大陸人認為「兩岸一家親」,生意夥伴(18.7%)並不是大陸人的第一選項,也根本不把台灣當成競爭對手(4.0%)。
大陸有沒有成為台灣潛在的競爭對手?當然有。以聯想為例,已經取代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製造商,而且正計畫逐漸收回代工外包,增加未來自製的比例。但大陸的本意並不是要對台灣趕盡殺絕,假如大陸真的要把台灣當作競爭對手,台灣的境遇會比現在慘很多,大陸心目中的對手是歐美產業巨人。
兩岸之間仍存在巨大理解與信賴的鴻溝,需要靠時間和溝通來弭平。就像我經常在外出差,很少與我們家的狗在一起,每次我回去想抱牠玩,牠都會齜牙裂嘴地嗚嗚叫,把我當作是外人。我太太說:「你又沒有花時間和牠培養感情,牠當然不會認你。」
台灣的市場太小,兩岸之間如果沒有持續善意的互動,大陸很快就會對台灣失去興趣。兩岸關係的現實是既競爭又合作,台灣要思考的是:單方面的把大陸當作是「敵人」對台灣有沒有好處?
台灣還要修正商業模式,不管是觀光或經濟。年關將近,我因為研究過年可以去哪裡玩,買了一本外國旅遊雜誌,標題是「全球500家最佳酒店」,亞洲有72家,但居然沒有一家在台灣,連不丹、柬埔寨、寮國、越南都有,台灣好像從地球上消失了。
如果連一家像樣的旅館都沒有,我們可以forget about美麗寶島的觀光前景。那麼多大陸觀光客,那個多新建的旅館,那麼沒有品味,只有拿剩菜飯給陸客的新聞,我們到底在幹什麼?說穿了還是製造業cost down的思維。
經濟部正在推廣「中堅企業」,這是德國管理專家西蒙「隱形冠軍」的理論,分析那些名不見經傳但卻表現卓越的中型企業。為什麼隱形?因為它們是B2B,只是價值鏈中的一個環節,比如說汽車零組件供應商。
台灣人眼中的台灣人:好人?!
台灣是全球商業最佳隱形人,一直默默地在做貢獻。展望未來,應該要有更多的台灣企業「去隱形化」,從賣產品走向賣solution,創造更高的價值。
周末我又讀了一次商周近期的「少年Pi奇蹟解密」專題,特別有感覺。李安當著全球媒體說:「如果沒有台灣,不可能拍出這部電影!」假如李安沒有說,台灣就只是一個隱形的幕後英雄。
從《少年Pi》可以找出台灣未來去隱形化的方向: 不只是「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還有「台灣創造」(Created by Taiwan)、「台灣創新」(Innovated by Taiwan)和「台灣整合」(Integrated by Taiwan)。李安比「林肯」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更有資格得最佳導演獎,因為他沒有閃亮的演員,完全要靠想像力把一隻老虎和一個少年的故事說得無比生動。沒有資源卻變出資源,這就是台灣的巧實力。
看到台灣不斷在為公平正義抗爭,只覺得悲哀,為什麼不走出去喊爭取我們的國際地位呢?日本敢對中國嗆聲,台灣呢?全世界沒有人會跟台灣來談正義,只有實力,台灣最不需要留給世人的形象就是「人很好,但是沒有什麼實力」。台灣沒有硬實力,但可以發揮巧實力。
經濟部長施顏祥去年底說:經濟改造不是一條好走的道路,但是非走不可,更應該積極去迎接,如同《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少年在失落、恐懼、競爭與獨處之下,如何迎接光明未來。這不正是台灣的寫照?我到今天還沒有記住「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是什麼,但這段話卻深植我心。
商周的報導啟發了施部長,而部長的坦誠又感動了我。望著窗外不斷的陰雨,我的心裡卻湧現一股踏實的暖流。

商業周刊專欄:五月天、蔡依林與艾爾頓強

天色已暗,細雨飄個不停,許多車塞在路上,大家都正趕去香港會展中心。這是2012年12月,英國老牌歌手艾爾頓·強(Elton John)慶祝出道40年在香港所舉辦的演唱會現場。
我是Elton長期的fan,但以往從來沒有去聽過他的演唱會。他今年已經65歲,這或許是看他表演的最後機會。為什麼去參加香港的場次?因為我猜想香港作為前英國殖民地應該更容易讓一個英國藝人找到共鳴。
事後證明我是錯的,香港會展中心是一個太文明的表演場地,表演中間沒有人站起來,沒有滿場揮舞的螢光棒,和五月天的演唱會激情沒得比。搖滾區內大部分是和我一樣的中年人,安靜地坐著。在歌曲間隔時Elton會站起來,往東指一下,往西指一下,只有在這個時候現場觀眾才會特別歡呼尖叫。
或許是年齡的關係,我們都老了,特別是Elton,幾乎每一個高音或假音他都必須降key來唱。歲月不饒人,看著他表演你會有很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時光隧道將你帶回到四十年前,初中時年少輕狂的記憶又重現在眼前;另一方面你可以明顯感到他並非在最佳狀態,中場以後甚至連從鋼琴椅上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只想努力地把曲目唱完,讓人不忍再看下去。
我不禁想起我自己的狀況,這兩年我的體力大不如前,每一場演講都越來越吃力。但還是有一種力量,驅使自己為了理想和興趣,繼續堅持下去,我不知道65歲時自己是否還能做到像Elton那樣。我會挺住,但我不需要同情。
台灣以前有一個藝人叫劉文正,他在最高峰時急流勇退,完全從舞台消失,讓人留下傳奇的回憶,或許這是比較好的作法。
2012年是全世界「老」音樂家復活的年代:七十高齡的Rolling Stone完成他們成軍50周年演唱會,民謠搖滾之父Bob Dylan老當益壯,在50年演藝生涯之際出版了一張大獲好評的專輯。有工人皇帝之稱的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也發表了他40年來最具批判性的專輯「Wrecking Ball」(分崩離析),充滿憤怒的聲音,反映美國今日社會不公平的現象,獲得去年好幾個音樂雜誌年度大獎。
我並不是一個只會沉醉在往日懷舊回憶中的人,過年這幾天我隨便挑了一張美國超級流行小天后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新專輯「紅色」(Red)來聽,沒想到竟深深地被其所吸引。
泰勒絲就像蔡依林,是少男少女型的歌手,照理說不屬於我這個年齡層的人,但她的詞曲才華真實地反映了少女內心的世界,即使像我這樣的中年人也會被觸動。「All too well」講的是少女失戀的回憶,心碎的啜泣讓人感到不忍:
「你留下我的舊圍巾,它讓你回憶起愛情的純真;圍巾上有我的味道,你無法割捨。」
我想起了辛曉琪的「味道」,想起我多年前分手的女朋友,想起她的傷心欲絕,想起她退還我的東西,想起她母親打電話給我請我不要再傷害她女兒…
好的音樂可以超越年齡、超越國界、超越時間,2012年另外一個轟動歐美音樂界的奇葩是英國的愛黛兒(Adele),她和泰勒絲一樣23歲,出版首張專輯時只有19歲(也是她專輯的名字)。第二張專輯中主打單曲「Someone Like You」是她對失戀的回憶,沒有怨恨,只有不捨,還有祝福。愛黛兒和泰勒絲都成功地走出了她們原有的粉絲空間,成為音樂界的新主流。
同樣唱了40年,和Elton John相比,Bruce Springsteen的表現更難能可貴。他沒有沉浸在往日的光輝裡,反而將創作能量投射到對社會議題的關懷上,對財富分配的不公提出質疑。他所挑戰的是造成金融海嘯卻不必負責任的華爾街銀行家,像我這樣的人。
台灣有很多像Springsteen一樣的藝人,跨年夜晚會上許多歌手分別表達對不同社會議題的關注,提醒我們台灣夢和台灣現實之間的差距。在香港和中國大陸你絕不會看到這種事情發生。
音樂的成功因素和商業很相像:不管是70歲或20歲,你都必須能簡單直接打動人心,有不斷轉型創新的能力,並且可以「跨界」與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相連結。
Elton的演場會fulfill了我的一個dream,但我希望我不要像他一樣,40年後仍然在表演他事業最精華前5年的片段。對於喜愛他的人來說,這種回憶是一種痛苦的感傷與折磨,好像時間停格在過去。
台灣的未來,不管是新產業或老產業,不能變成「Candle in the wind」(風中殘燭),至少要有創新一搏的勇氣,就算像101的煙火,也要能燦爛綻放,死而無憾。

商業周刊專欄:老總錯了!經濟衰退的台灣竟然很幸福

坐在上海酒店一樓大堂酒吧向外望去,每一個人都穿著大衣,凍得打哆嗦,在已經昏暗下來的街道上,急忙地趕回家。
酒店裡是另外一種景像,悠揚的聖誕音樂、高大的聖誕樹、各式各樣圍繞的裝飾品、爆滿的人群、熱情的擁抱,以及愉悅的交談和歡笑聲。
坐在我左右兩桌都是年輕的家庭,父母親帶著年輕的孩子。一個小女孩跑到桌邊來對我笑,把她手上的東西給我,她的母親趕快跑過來道歉,我說沒有關係。
End of the Year,糟糕透頂的一年,充滿失敗與挫折的一年,浮現在我腦海的字眼竟然是「幸福」,即是看著別人幸福的樣子,我也很有幸福的感覺。
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最近公布全球國家幸福排名榜,台灣排名第39,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新加坡敬陪末座,是最悲觀的國家。
蓋洛普調查每個地區人民對未來的「正面情緒」,結果台灣有75%民眾回答正面,香港有69%,南韓有63%,新加坡僅49%。另外,美國和中國大陸均為76%,比台灣稍高,並列第34名。
這代表了什麼? 第一、台灣的現況可能應該沒有大家所想的那麼糟,我們陷入不必要的過度悲觀。第二、經濟的成功和快樂並不一定成正相關,越成功可能越不快樂,為了成長所付的代價為何?
以南韓為例,在成功的榮景下掩蓋不住財閥經濟的現實,連新當選的總統朴謹惠都強調要以重建中產階層,滿足個人幸福為施政目標。香港在回歸15年後,政治和經濟受到中國大陸的影響越來越大,人民的自由度相對減低。新加坡則長期處於「大政府」狀態,政府提供資源決定一切,但是它的人民「快樂指標」得分那麼低,還是令人吃驚。
這就像一個虎媽所教育出來的子女,在學校成績第一,表面上是公認的模範生,但誰知道他們的壓力和痛苦,也許他們心裡真實的聲音是「你們能不能不要再管我,多給我一些自己的空間?」
台灣人民的反應似乎是說明:無能的政府並不一定代表世界末日的到來,路還是要走下去,大不了就吃自己的。很多人失業了,還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開一間小吃店,重啟事業的第二春。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在新加坡你可能連擺一個路邊攤的自由都沒有。
以台灣經驗來看,一個社會最寶貴之處在於有多元價值,能夠容許不同的聲音共同存在。大陸朋友到台灣晚上看電視政論節目,要是光聽批評的火爆與尖銳,還以為台灣是一個充滿仇恨的社會,好像又回到文革時代。但是一到白天,大家卻又相安無事,充滿和諧,感覺上有極大的反差。
近期台灣社會對立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政客利用製造族群對立操縱選票。這已不再是藍與綠政治立場的差異,更演變成藍領與白領的對立、勞工階層與軍公教人員的對立、窮人與富人的對立。這種現象,有可能摧毀台灣根本的價值。
說到幸福,不能不提大陸的年度漢字「夢」。有夢最美,大陸在2012年「奧運夢、飛天夢、航母夢、諾貝爾夢、GDP趕英超法,一一兌現。」大陸最近網路熱門用語「點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被領導人引用,連習近平在接見前美國總統卡特時都表示「中美雙方要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累積正能量。」
「正能量」需要有「正面思考」(positive thinking)做基礎,才能形成一股整體正面的力量。台灣社會今天的問題是負面思維太多,對政府的批評變成末日的預言,政黨惡鬥造成的不同意見,被放大成為社會族群的對立,長久下去,台灣會變成負能量聚集的磁場。
金錢並不一定能買到幸福。上週我和朋友在酒吧談事情,我因為嫌吵所以問酒保能否讓我借用一下唯一的大房間,他說不用付錢,因為我開了一瓶酒,符合房間最低消費,所以能夠坐十個人的房間就給我們兩個人用。
其他的桌子都是七、八個人擠在小小的沙發上,我對朋友說沒想到多花一點錢能讓我買到我所要的幸福──安靜與寬敞。我的朋友卻說,周圍的年輕人一點都不會羨慕我,對他們而言,擠在一起有歡樂的氣氛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用不同的價錢,找到了各自的幸福。
終於,台灣可以不用再抱怨「為什麼別人能,台灣不能?」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你比我有錢,可是我比你快樂」。
末日在上週並未發生,我感到一股新的幸福、新的動能、新的希望,我想要:
Reset (重新歸零)
Reform (徹底改變)
Re-vitalize (激活能量)
Reborn (蛻變再生)
2013,here I 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