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簽了,美企卻「近中遠台」...台商的新出路是?

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簽了,美企卻「近中遠台」...台商的新出路是?

上週最大的事件,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一年多,終於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除了承諾增加對美採購2千億元,並將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不再強制外商技術移轉,並移除金融服務業限制。

大部分台灣人對此新聞沒有什麼感受,主要看法就是美國贏了,中國輸了,台灣應繼續「聯美制中」,中國經濟危機四伏,台灣應遠離中國市場。

美國企業因為這個協議,反而和中國走得更近,台灣卻更加遙遠。由於大陸開放外資金融機構可以成立控股證券公司,並保障外資投資者權益,不少外商都摩拳擦掌,目前已有香港、日本、瑞士和美國的合資證券公司成立。

中國大陸經濟真的要完蛋了嗎?我們來看一個數據:富比士雜誌上週公布2020年台灣50大富豪榜,頂新成為新台灣首富,郭台銘掉到第4名。

頂新反映的是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頂新去年市值成長33%,目前市值約3100億台幣;旺旺去年市值成長42%,目前市值3350億台幣。但這兩家其實業績成長基本持平,只能說中國錢太多,資本市場進入爆發期,去年上海A股漲26%,深圳A股漲37%,台股漲23%。

去年茅台市值漲了89%,從7524億衝到1.42兆人民幣,和台積電有得比。川普威脅要把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下市,但習近平馬上搞了一個「科創板」,短短7個月,市值已超過1兆人民幣,吸引了大量優質的新興科技企業上市。

台灣應感到惋惜嗎?是我們自己把機會拱手讓人。5年前,中國大陸「特批」了三張台資控股的合資證券執照,甚至在香港之前,後來由於太陽花學運,服貿協議停擺,沒有實現。如今即使大陸再開放給台灣,我們也沒有機會,因為市場太競爭了,很多產業都如此。

週末我參加一場座談,訪問一位大陸台商。他就表示大陸市場水太深,不是一般台商可以參與的,特色包括年輕化、下沉市場(三、四、五線城市)、電商、速度、本土品牌(如瑞幸咖啡)和資本募集能力。台商只能尋找還沒有開拓的利基市場,例如三、四線城市,或因為一帶一路而受惠的西部城市。

著名的傢俱賣場特力最近撤守中國大陸,因為過去15年只有2年獲利,總裁何湯雄2017年親自移居上海,但仍然無法追上中國大陸零售市場的變化速度,他說傳統的商業模式已徹底被電商顛覆,「我所認識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不要以為自己都懂,如果說在地化經營,無法判斷變化,不如不要做了」。

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認知仍然留在過去生產製造的階段,殊不知未來最重要的關鍵字早已轉為「市場」和「消費」。台商正確的思考方向是「WHAT」(做什麼)和「WHERE」(去哪裡),可以做的事情包括生產、市場和研發,可去的地點則有台灣、中國大陸、歐美、東南亞和其他市場。

用這個架構來分析,就可了解台商的選擇實在不多。舉例來說,「中國工廠」已變成「中國市場」,但台灣卻很難在大陸插旗。如果你把它換成「美國市場」、「東南亞市場」,請問有幾家台商成功?鴻海和台塑在美國投資,也只有工廠;至於東南亞,市場早已被中資占領,並且走向線上,新加坡Lazada、印尼Tokopedia,這些獨角獸電商大股東都是阿里。

最近參加一個創業大賽,第一名新創企業的產品是「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專門提供給工廠使用,他們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大陸,我問創辦人原因,他說中國由於人口紅利不再、人工智能突飛猛進,最近政府積極鼓勵「智能製造」。川普猛打「中國製造2025」,但大陸努力轉型、只做不說。台灣呢?製造業已外移;至於東南亞製造因為人工便宜,仍然走傳統模式,沒有轉型智慧化。

我聽了很震驚,套一句特力總裁的話,「我們所認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中國大陸的2個關鍵字:「消費市場」和「智慧轉型」,大部分台商都失之交臂,我們只會嘲笑中國大陸,但自己卻找不到新方向。

政府力推的「新南向政策」,仔細分析就知道問題重重,台商去東南亞找不到定位,但替代方案又為何?我認為有以下3個:

第一是去其它東南亞以外的國家。台泥過去2年,接連完成土耳其和葡萄牙布局,最近又進軍非洲象牙海岸,令人大開眼界,他們不只是製造策略,也同時進軍當地市場。成霖併購墨西哥公司,福懋前進瑞士,都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是用電商翻轉台灣產業。中國大陸咖啡店新秀瑞幸,靠電商和無人零售,已有4500家分店,超越星巴克4300家;同樣台灣的路易莎咖啡,去年開店數489家,超越星巴克480家。路易莎雖然不是用電商策略,但證明後進者一樣可以以新商業模式,翻轉產業,顛覆龍頭,台灣有很多產業都存在這種「虛實融合」(OMO)商機。

第三是以「整合力」進軍大陸市場。台商雖然不能深耕中國市場,但可以整合創新商業模式和全球元素,作為一個「全球創意資源整合者」,和大陸業者合作,輸出Know-how,協助他們成長,這就是生產和市場外的第三條路,機會在大陸,我已看到一些成功範例。

簡單的說,台灣最大的機會,不在台灣,而在全世界;不是「機會財」和「管理財」,而是「創新財」和「整合財」。

探索未來,前進世界,請把「新南向政策」改為「新世界戰略」!

航太設備,華新印尼,吉利/寧德/併購,地方投資,中嘉/台灣之星,特斯拉,特斯拉,網飛,金融業,廣東GDP,華為雲端,街口,阿里


2019.01.20理事長的話:航太設備,華新印尼,吉利/寧德/併購,地方投資,中嘉/台灣之星,特斯拉,特斯拉,網飛,金融業,廣東GDP,華為雲端,街口,阿里

航太設備
美國航太設備供應商WoodwardHexcel將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合併,創造出全球最大的航太與國防設備供應商之一。雙方主管表示,此舉為了回應航太業日漸升高的對抗氣候變遷壓力。

WoodwardHexcel都是波音和空巴的飛機零件供應商,雙方12日表示將對等合併(merger of equals),合併後的新公司名為「Woodward Hexcel」,成為航太業最大供應商,合併後的去年營收為53億美元,合併市值為137億美元,員工總數1.6萬人。

根據聲明,Hexcel股東持有的每一股,獲得0.625股的Woodward股票,若以Woodward10日收盤價計算,使Hexcel每股價值達到76.23美元、公司市值達64億美元,比Hexcel10日收盤價溢價4.5%Woodward股東則將繼續持有相同數量的股份,或合併後新公司的55%股權。

這兩家公司表示,雙方合併候,將得以擴大研發支出,開發出更有效率的引擎和更輕量的飛機零件。

航空公司和飛機製造商須處理排廢和噪音問題的壓力日漸加重。雖然航空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約占全球的2%,但已因運量的快速成長而成為環保團體的關注目標之一。WoodwardHexcel的主管表示,這些驅力促使彼此計劃合併。

我們的看法:

第一、波音出問題,將影響航太供應鏈。
第二、未來進一步整合,不可避免。

第三、有些波音供應商,已開始裁員。

第四、這是台灣廠商併購的大好機會。

華新印尼
華新集團為掌握不鏽鋼原料,首開台灣不鏽鋼廠赴印尼投資設立鎳生鐵廠先例!10日董事會決議成立華新鎳業,資本額1億美元,華新投資5千萬美元持股五成,將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興建鎳生鐵廠及發電廠,總投資金額達5億美元,產能全開後預估五年可回收。華新集團董事長焦佑倫表示,向上整合掌握不鏽鋼原料可提升競爭力,未來無後顧之憂發展可期。

華新為有效掌握不鏽鋼原料,搶先燁聯集團一步前進印尼蘇拉威西島,向上海鼎信集團購入印尼青山園區土地,設廠生產鎳生鐵,並自建電廠。

配合這項投資案,華新董事會通過先資金貸與華新鎳業2.5億美元。為使華新鎳業工廠投產前參與鎳生鐵與不鏽鋼原料貿易業務,也決議取得Golden Harbour International Pte.Ltd公司債1.785億美元,合作發展鎳生鐵及開展不鏽鋼原料採購業務,強化採購及避險能力。華新另在印尼設有LIPPO線纜廠,2018年營業額6,100萬美元,2019年營收優於2018年。

華新指出,印尼是全球鎳礦最大出口國,華新鎳業資本額1億美元,華新持股五成,未來印尼NEW Hono InvestmentPerlux Investment兩公司也將參與投資。整體投資金額5億美元,其中建廠成本3.5億美元,預計2021年第三季完工試車,年產33.6萬噸純鎳,以3.6萬噸純鎳產能全開估算,預計五年可回收。

華新指出,鎳生鐵是指鎳含量15%以下的鎳鐵合金,為純鎳金屬的替代品,主要供鋼廠冶煉不鏽鋼,與廢鋼同為最具成本優勢的不鏽鋼原料。

華新表示,華新2018年不鏽鋼煉鋼量近80萬噸,純鎳需求6.4萬噸,2019年煉鋼量近60萬噸,純鎳需求近4.8萬噸。其中,台南鹽水不鏽鋼廠所需鎳主要來自廢鋼,2020年兩岸不鏽鋼廠銷量挑戰7080萬噸,回到2018年水準。另大陸煙台不鏽鋼廠持續投資,目前投資金額1.8億美元,煙台廠不鏽鋼原料端視廢鋼及鎳生鐵價格機動調整。華新希望透過這次印尼投資案,提升不鏽鋼原料避險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新是老牌公司,投資印尼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代表台灣公司,開始執行新南向策略。

第三、印尼這些新興市場,正好需要基礎建設相關原料。

第四、未來總投資金額5億美元,是很大的賭注。

吉利/寧德/併購
陸資企業擬入股海外車廠再增添一例,近日外傳大陸車商巨頭吉利汽車、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考量市場布局,均有意入股英國超跑製造商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並已展開相關接洽。

界面新聞12日報導,自奧斯頓馬丁2018年在倫敦IPO以來,由於銷量未達市場預期,加上位於英國聖安森的新工廠投建,以及全新電動化戰略等影響,使得該公司的財務報表並不亮眼,正忙於籌集資金,也因此備受投資市場關注。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正與奧斯頓馬丁高層洽談入股事宜,同時吉利已經對其展開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並且已聘請花旗的投資銀行家幫助其達成交易。另據英國Sky News報導,寧德時代也在考慮入股奧斯頓馬丁,不過兩家公司對此消息皆未予回應。

報導稱,早在2017年,吉利透過獲得多數控股權收購英國跑車品牌Lotus。報導援引消息人士分析,若吉利攜手奧斯頓馬丁,加上既有的Lotus,兩大品牌可利用地理區位優勢,進行技術與平台方面的整合,以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奧斯頓馬丁是小型汽車廠,上市之路很艱辛。
第二、英國脫歐,對英國經濟影響很大。

第三、吉利已買下Lotus,另外一家英國小型車廠。

第四、中國是未來最大市場。

第五、吉利現在已是戴姆勒第一大股東,未來透過併購,會有全球的品牌組合。

地方投資
大陸各地人大政協兩會近期陸續舉行,為了穩投資、穩經濟,各地方政府相繼公布人民幣上兆元(約新台幣四點三兆元)的投資計畫,重大項目集中在一月開工,專項債資金也加快發行支撐項目啟動,要促進大陸經濟平穩運行。

第一財經報導報導,武漢市重大項目十一日在武漢光谷宣布集中開工,投資規模達人民幣二七一二點五億元,打響武漢二○二○年投資第一槍。同時,許多地方相繼亮出新年大規模投資計畫,在一月率先啟動一批重大項目。

諸如,河南計畫今年力爭完成「補短板」領域投資人民幣二兆元(新台幣八點七兆元),鄭州市在一月已經啟動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人民幣三○九億元。在江西省,一場名為「項目建設提速年」行動已經在今年啟動,總投資達人民幣二兆元。

大陸各地方政府一月大規模投資,離不開財政金融支持。人行日前調降金融機構存準率零點五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人民幣八千億元;大陸財政部日前也提前下達人民幣一兆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都讓地方政府的資金更為充裕。

一月初,河南、四川、河北等省市已發行約人民幣一八七五億元新增專項債,整體一月地方計畫發行專項債規模將超過人民幣六千億元。這筆資金將為地方重大項目輸送資金,充分發揮專項債資金穩投資補短板效果。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今年各地投資起步較早,兼顧結構優化與民生改善。二○二○年穩投資的重點將集中在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建設施等領域。這三方面將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端宏觀調控的契合點。落實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

中國政府債務研究中心主任劉曉光說,重啟民間投資仍是穩投資的關鍵重點,民間投資啟動的核心在於提高投資未來預期收益率,包括產權的可保護性、資本投資的新空間、投資成本的降低,及投資產業需求的擴展等方面。

大陸財政部要求各地盡快將專項債券額度按規定落實到具體項目,確保今年初即可使用見效,盡早有效拉動經濟。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要加大地方投資,才能拉抬經濟。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哪些地方被選中。

第三、河南過去不受重視,但現在被選為下一波重點。

第四、大陸自貿區,對於地區經濟推動,也有幫助作用。

中嘉/台灣之星
台灣之星近日積極參與台灣5G頻譜競標,競標前就宣示,獲得大股東頂新集團支持,5G標金衝上天價,競標還沒結束,台灣之星董事會13日通過私募案,引進台灣第二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中嘉的大股東達勝集團及宏泰集團,成為新策略股東,除看好5G發展,未來更將深化戰略合作。

5G首次頻譜競標掀起台灣電信市場各家業者全力爭取5G入場門票,台灣之星表示,為強化未來公司營運及提前為5G布局做足準備,繼去年40億現金增資到位,完成與聯貸銀行團簽訂總額51億的聯合授信合約後,決議辦理私募普通股案及私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案,將再挹注34.2億資金,後續將依實際資金需求規劃多元籌資工具陸續增資,宣示台灣之星積極布局5G決心。

台灣之星董事會通過引進策略合作夥伴,達勝壹甲壹投資、銓陞投資、璽兆投資等,其中,達勝壹甲壹負責人就是達勝集團暨中嘉董事長郭冠群,銓陞投資、璽兆投資則為中嘉最大股東的宏泰集團旗下轉投資公司。

台灣之星表示,達勝集團是全台最大私募基金之一,擁有豐厚投資經歷,投資項目橫跨高科技、通訊傳播、物流運輸、互聯網、生技醫療、文創廣告以及活動展覽等領域,並持續致力於尋找穩定成長、具發展潛力的投資標的,因看好5G產業發展前景與巨大商業潛力,達勝集團決議以私募普通股及私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方式投資台灣之星。

達勝集團期望在未來數位匯流、有線無線融合的產業發展趨勢中,與台灣之星攜手,互利共惠迎向5G與大數據、AI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應用,並肩活化市場增進消費者利益,共同創造加乘的品牌價值。

業界人士分析,近期5G暫時得標金已衝上1,270.9億元,3.5GHz熱門頻段每單位(10M)暫時得標金來到46.63億元,台灣之星在此波5G頻譜競標中,想要拿下至少40M頻寬,成本已來到186.52億元,台灣之星引進達勝集團及宏泰集團中嘉大股東,對於5G頻譜競標,以及未來投入5G建設、發展5G產業鏈大有幫助。

中嘉及台灣之星近期積極策略合作,此次,台灣之星與中嘉大股東進行股權合作,未來關係可望更緊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之星雖然不大,但大股東頂新很有錢。
第二、宏泰建設有錢,是中嘉的大股東。

第三、中嘉(有線電視)和台灣之星(電信5G),彼此之間有綜效。

第四、富邦集團也有類似布局;台灣大哥大(電信)和凱擘(有線電視)。

特斯拉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股價氣勢如虹,開年以來已經飆漲20%,並衝破500美元大關,分析師看好特斯拉前景,預料股價有望站上600美元。

特斯拉股價13日飆漲近10%,終盤收在524.86美元的歷史新高。將過去三個月上翻一倍。14日早盤再漲3.8%,達544美元。

Oppenheimer周一發布報告,預期特斯拉股價會更上一層樓,將目標價由385美元一口氣調升至逾600美元。

Oppenheimer分析師羅施(Colin Rusch)表示,「我們認為該公司的風險容忍度、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比同業更積極的企圖心,這對於那些沒有能力或不願意加速創新的運輸業者來說,已開始構成生存威脅。」

根據CNBC分析對沖基金交易工具「Kensho」數據顯示,特斯拉股價在類似強度的漲幅後兩周,大多表現優異,平均來說還會再漲2.4%。以過去五年的八次類似交易案例來看,特斯拉股價續漲的機率達88%,高於標普同一情況的續漲機率。

去年1023日特斯拉公布財報意外轉虧為盈,令投資人驚喜萬分,自此開始漲勢就銳不可擋,一路上衝至今。

特斯拉上海廠房進入量產、去年底亮眼的交車成績超乎華爾街預期,都令市場信心大振,為特斯拉凌厲的漲勢增添不少動能。中國大陸已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去年新能源車銷量約130萬輛。

近期股價節節攀升,帶動特斯拉市值增至946億美元,比通用(GM)與福特(Ford)兩家車廠市值總合還高出近50億美元。

特斯拉股價狂飆,公司債表現也不遑多讓。這家電動車大廠2017年發行規模18億美元高收益債券,如今價格首度升至面額水準。

特斯拉高收益債券在8日價格漲至帳面價格,殖利率約達5.3%,反觀去年5月價格觸底,當時殖利率升至9.5%。債券殖利率下滑意味價格走升,代表投資人持有債券的風險溢價降低。

我們的看法:

第一、開年來半個月,特斯拉就漲20%,非常凌厲,但令人不解。
第二、特斯拉市值超過美國三大車廠,說明新經濟正式超越傳統經濟。

第三、上海廠是特斯拉轉虧為盈的重要關鍵。

第四、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但中國最大業者蔚來卻搖搖欲墜。

網飛
92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出爐,串流影片服務業者網飛(Netflix)發行的電影共計囊括24項提名,不但締造自身紀錄,並且超越所有電影發行商。

網飛此次以黑幫史詩《愛爾蘭人》(The Irishman)、離婚小品《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兩部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意味這家矽谷巨擘在29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將再度與好萊塢百年片商如Comcast旗下的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s)、AT&T的華納兄弟、索尼的哥倫比亞影業,一同角逐電影界最大殊榮。

一旦贏得最佳影片的殊榮,有助網飛提振電影業的名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串流影片市場拉攏更多用戶。

該公司自2015年開始發表原創電影,希望打造喜劇、驚悚、動作等多類型的電影庫。

華納兄弟的暗黑漫畫改編電影《小丑》(Joker)拿下11項提名,為本屆最多項入圍的電影,網飛的《愛爾蘭人》與環球影業的戰爭史詩《1917》、哥倫比亞影業發行的《從前,有個好萊塢》這3部電影各獲10項入圍。

電影發行商接下來數周料將砸大錢於電視與數位廣告,以及在紐約與洛杉磯舉辦名流宴會,吸引奧斯卡評審的青睞。

去年網飛電影《羅馬》(Roma)也入圍最佳影片,但最後鎩羽而歸。

美國電影雜誌《Variety》首席首席影評人葛雷博曼(Owen Gleiberman)預測,網飛這家串流服務商此次可能再度落敗,由《1917》或《從前,有個好萊塢》拿下最佳影片。他說,「《愛爾蘭人》似乎來勢洶洶,但我自己認為這部片還無法跨越終點線。」

由於網飛堅持所發行的電影在戲院上映的同時或數周後,即可提供於影片串流,這樣的作法已惹惱戲院業者,使得連鎖電影院拒絕上映網飛電影,電影圈也掀起電影定義的論戰。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網飛是另外一個新經濟超越傳統經濟的例子。
第二、現在新媒體平台漸漸走上原創內容自製。

第三、網飛面臨蘋果、迪士尼等傳統業者強大的競爭,這些人也最近切入串流市場。

第四、電影院是另外一個可能被淘汰的產業。

金融業
金管會14日舉行新春記者會,主委顧立雄親自公布2019年金融業獲利狀況,整體金融業稅前盈餘6,34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比起2018年大幅成長21.7%

顧立雄昨天帶領旗下保險、證券、銀行三局的局長出席記者會,以「鼠報吉祥興旺年」七個字祝福「金鼠年」金融市場,顧立雄也公布金融業去年整體獲利創新高的好消息。(金管會年度目標…打通DBUOBU)

金融三業中以銀行業去年稅前盈餘4,071億元最高,證券期貨業稅前盈餘565億元,保險業稅前盈餘1,705億元,三業獲利都創下歷史新高。

台北股市加權指數漲幅23.33%,創29年新高。展望今年,顧立雄說,國際經濟情勢仍有不確定性,金融市場還有很多挑戰要克服。(台股交易時間不延長)

金管會也揭露2020年十大工作重點,並宣布訂定普惠金融衡量指標21條。

金管會表示,2020年將參考「G20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從金融服務可及性、使用性及品質等三面向,初期訂21項「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包括中小企業融資或是數位金融電子式交易成交筆數等作為指標,並訂相關達成目標,例如,網路投保達400萬件。微型保單2022年達100萬人、無障礙ATM比率達95%等,但初期並未設立獎懲辦法。

十大工作重點,包括一、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監理科技。二、拓展國際金融業務,開放多元金融商品。三、推動我國成為區域財富管理中心、財富管理新方案。四、持續強化公司治理。五、落實金融監理。六、保障消費者權益,落實普惠金融。七、優化資本市場。八、加強金融業洗錢防制工作。九、參與國際會議與國際交流活動。十、重要修法工作等。

其中較受矚目的是台股交易新制逐筆交易,以及零股盤中交易第4季上路;另外,壽險公會推出區塊鏈理賠,今年會試辦共通標準,年底前至少十家加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短多長空。
第二、台灣金融業應積極走出去,並且朝金融科技轉型。

第三、台灣金融業應該進一步整合。

第四、小英的政策有定位金融業為「台商資金調度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

廣東GDP
廣東省14日宣布,去年廣東國內生產毛額(GDP)達到人民幣10.5兆元(約新台幣45.7兆元),較2018年成長6.3%。廣東不但成為大陸第一個GDP突破10兆元(約新台幣43.6兆元)大關的省份,「富可敵國」的廣東若與世界各國相比,其經濟總量將超越澳洲與西班牙成為全球第13大經濟體,接下來便要追趕俄羅斯與韓國。

廣東省長馬興瑞昨天在廣東省第13屆人民代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廣東這項經濟發展新的里程碑。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匯率1美元兌人民幣6.8985計算,廣東2019GDP約為1.52兆美元。

若按世界銀行統計的2018年各國GDP來衡量,廣東可望成為全球排名第13大的經濟體,經濟規模遠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多數成員。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廣東2020GDP增長率的目標為6%左右。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韓國2018GDP1.62兆美元。以廣東目前每年約6%的經濟增長速度,預估廣東的經濟總量最快未來二、三年就能再超越韓國。

據大陸網路媒體觀察者網報導,除廣東之外,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河南省的經濟總量也都能擠進全球前20大之列。GDP規模向來僅次於廣東的江蘇和山東尚未公布去年數據。

經濟規模排名大陸第四、五名的浙江與河南省,去年GDP分別突破人民幣6兆元與5兆元大關,換算成美元分別為8,700萬美元和7,200萬美元。浙江省經濟規模與全球排第17的荷蘭差距縮小,河南省則擠掉瑞士成為全球第20大經濟體。

除廣東省總體經濟表現邁上新台階外,廣東省佛山市市長朱偉日前也表示,佛山去年GDP已突破人民幣1兆元大關,成為繼廣州、深圳之後,廣東第三個、全大陸第13GDP突破人民幣1兆元的城市。

展望新的一年政府工作,馬興瑞表示,首要任務就是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在粵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廣東本地市民待遇,同時全力支援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賦予深圳更加充分的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馬興瑞並宣告,廣東將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放開放寬除廣州、深圳以外的城市戶籍限制,做強做優縣域經濟,以提升中心城區、縣城和中心鎮的承載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廣東GDP超越西班牙,非常驚人,台灣不知應和哪個大陸城市比較。
第二、粵港澳大灣區快速帶動廣東的成長。

第三、台灣經濟和中國大陸越來越脫鉤。

第四、未來是經濟區域的連結,台灣不能忽略大灣區。

華為雲端
為搶科技基建大餅,大陸科技巨頭們持續增加雲端與AI業務在自家公司的分量,傳華為近日調整組織架構,將Cloud&AI產品與服務升至事業群(BG),形成4BG衝刺未來趨勢。

第一財經報導,華為近日啟動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根據人事任命文件,原華為高級副總裁、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擔任Cloud&AI事業群總裁,這也意味著Cloud&AI從原本的BU(事業部門)升至BG,象徵華為對該業務的重視。

華為的「Cloud&AI產品與服務」、「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此前都屬於BU,但屬於一級部門,故層級與BG並列,經過此次調整,Cloud&AI成為繼運營商BG、企業BG、消費者BG之後華為第四大BG。華為四大事業群介紹

報導引述華為內部人士說法,這是華為對ICT部門的重大變革,代表加速實施「Cloud Only」戰略,不過方向與細節尚待討論。

此前華為已經相當重視華為雲等業務,20173月正式成立雲BU,劍指全球公有雲巨頭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以及谷歌。而2018年底,華為再調整ICT基礎設施業務架構,將公有雲、私有雲、AI、大數據、運算、儲存、IoT等業務重組為「計算與雲」產業群,成立「Cloud&AI產品與服務」,Cloud BU劃歸其中,2019年首季,華為再將IoT、私有雲團隊併入Cloud BU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相關領域除雲端技術之外,還包括晶片設計,例如華為在2019年第三季推出AI訓練叢集Atlas900和華為雲昇騰AI叢集等服務,吸引企業、開發者在華為運上進行開發。

不僅華為,大陸雲端實力較強的網路巨頭BAT此前也都有調升雲端業務組織地位的措施,2018年下旬騰訊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2018年底阿里巴巴升級升級阿里雲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2018年底百度將智能雲事業部升級事業群組,日前再將百度智能雲事業群組與其他體系整併成百度人工智能體系。

此外,華為此次人事調整也涉及其他部門,原企業BG總裁閻力大調任B類國家管理部總裁,原華為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彭中陽任企業BG總裁。而原華為公司東南亞地區總裁吳偉濤任公司總幹部部副部長,華為公司南太平洋地區部總裁劉宏云增任東南亞地區部總裁。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最大的對手是阿里巴巴。
第二、把雲端提升到事業部,是正確的決定。

第三、微軟和亞馬遜,都因雲端而大紅特紅。

第四、華為跨入雲端,因為技術優勢和中國市場,有很大的潛力。

街口
街口電子支付14日宣布,跨境支付挺進日本,領先競爭對手LINE Pay,成為第一個實現跨境支付的電子支付機構。街口支付執行長胡亦嘉受訪時指出,即日起國內旅客赴日旅遊,打開街口支付消費,因為直接串連日本店家、不用經信用卡國際組織,免1.5%海外刷卡手續費,比任何旅遊「神卡」划算。

胡亦嘉說,跨境支付是商業模式的改變,不使用現有的信用卡體系,透過與日本合作夥伴提供金流服務,沒有國際信用卡組織在中間,可省下海外刷卡手續費1.5%;成功進軍日本後,街口下一階段將瞄準韓國、東南亞,擴大跨境支付版圖。

胡亦嘉指出,除手續費外,匯率也更優惠。民眾出國前去銀行換匯,是用散戶價格兌換,街口則是批發價,會更划算。「街口的換匯價格,是用銀行的日圓現鈔售價扣除0.027%,比民眾去銀行買日圓現鈔划算,也比即期匯價更便宜」,胡亦嘉說。

胡亦嘉舉例說,Dyson吹風機售價約49,500日圓,民眾出國前到台銀現鈔換匯,要花新台幣13,682元購買,信用卡支付則約新台幣13,771元,刷街口支付只需13,548元。他預估,農曆年間,跨境支付交易額可達新台幣5~10億元。

為慶祝日本跨境支付上線,街口支付宣布,即日起至45日清明連假,赴日消費每筆都能得到20%回饋,其中18%為現金(單筆最高200元)加上2%街口幣回饋無上限。

胡亦嘉說,本次推出的全新跨境支付服務,是與日本各大支付機構合作,進入日本通路,合作夥伴包括日本新生銀行子公司Aplus、軟銀集團子公司SB Payment Service,日本樂天銀行及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預付卡公司InComm Japan等。

街口目前在日本的合作商家遍及各大通路,現階段已開通免稅店、百貨公司、大型電器與藥妝店等使用場景,合作通路約8,0001萬個,未來將持續增加,如東京羽田機場將在農曆春節後全面上線,預計今年7月,東京奧運前遍布所有重要通路,合作商家將增至10萬。

我們的看法:

第一、街口走出去,開發海外市場,是正確的方向。
第二、日本是很好的市場,因為台灣很多人用LINE

第三、台灣企業應該加強和日本的連結。

第四、台灣企業加強開拓日本、韓國市場,比東南亞更有機會。

阿里
在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股價屢創新高之際,前身為昔日互聯網巨頭雅虎的投資基金Altaba於日前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披露,自13日起,悉數出售其所持的阿里巴巴ADR(美國存託憑證),當天已經以229美元的均價拋售100萬股,交易所得2.29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15日報導,Altaba指出,將在未來幾天完成清倉。受此消息影響,阿里巴巴港股15日盤中跌逾2%,最終收報220港元,跌幅為1.61%。截至台北時間15日晚間810分,阿里巴巴美股盤前報226.5美元,持平。

2017年,前雅虎公司作價48億美元,將互聯網業務賣給美國電信巨頭Verizon,並設立名為Altaba的投資管理公司。

雅虎曾經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至20181231日,Altaba仍持有阿里巴巴11%的股份,是阿里巴巴的第三大股東。不過,據阿里巴巴於20191115日公布的港股招股書顯示,SoftBank持股25.8%,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馬雲、蔡崇信分別持股6.1%、2%。原大股東Altaba持有阿里巴巴0.4億股ADS,少於發行在外股份的0.2%,不再是主要股東。

早在201943日,Altaba宣布,已經尋找多個潛在買家,計劃透過公開市場或次級市場的方式轉讓。以阿里巴巴每股177美元股價計算,預計在2019年第四季將進行一次解散前的分配,每股轉讓價格為52.15美元至59.63美元之間。股權轉讓結束之後,Altaba可以向股東分配清償款項398億美元至411億美元。

Altaba公布清倉計劃當日,阿里巴巴美股收盤價為178.32美元,目前已經處於220美元以上的歷史高位,2020113日收報230美元,九個月內累計上漲近30%。

2020114日,阿里巴巴美股收報226.49美元,若在本周完成清倉,Altaba股東可獲得的拋售股份所得仍將至少比九個月前多20%。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雅虎當年對阿里的持股,是其回報最大的投資。
第二、15年前的投資,到今天來享受豐厚的收成。

第三、阿里股東配售時機非常完美,雅虎股東電信公司和投資人都賺到錢。

第四、阿里去年在香港的第二上市,金額高達130億美元,訂價非常合理,因為受到香港反送中事件影響,以致投資人大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