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星期五

黃齊元/113後 台灣能擁抱再見、燦爛相傳?

黃齊元/113後 台灣能擁抱再見、燦爛相傳?

聯合報/ 黃齊元

最近發生幾件國際大事,改變國際地緣政治規則,間接都影響到台灣。


九月時,拜登總統訪問越南,兩國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層次,和中國相同,美國成為有此待遇的六個國家之一。雙方將「高科技」列為合作重點,包括半導體和稀土產業。


東南亞是大陸重要戰略布局、RCEP主要市場,越南更是重中之重。習近平近期赴越南訪問,和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宣布兩黨兩國關係新定位,在全面戰略的基礎上,建構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在十二月拜訪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四國,在越南與總理范明政會面,表達在越南設立晶片研發中心,促進兩國在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


最近,中國商務部認定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點名民進黨違反ECFA,預警未來限縮甚至廢除ECFA的可能,雙方敵意升高。


在近期拜習會達成和解後,美中交鋒重點已轉移到東南亞。為了因應美國分散供應鏈,陸企搶進越南,今年前十一個月中國投資越南金額達八十三億美元,超越台灣,連比亞迪都宣布在越南建立電動車基地。


全世界半導體供應鏈正快速分散,面對台海危機,美國的布局是:高端晶片前進日本,台積電熊本一廠即將完工,三廠也已在規畫中;低端製程則開始布局越南。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生產基地的獨特性,正逐漸降低。


面對全球供應鏈新現實,台商只能加速走出去,但在大部分國家,台灣沒有優勢。我們希望將「中國的台灣」轉成「世界的台灣」,但「台灣的世界」與「中國的世界」高度重疊,脫離中國並不現實。


全世界都在加強與中國對話及合作,除了台灣。最近G7峰會聲明中指出,願與中國建立「具建設性的穩定關係」。G7成員強調無意與中國「脫鉤」,轉而尋求「去風險」。然而G7成員也對中國帶來的挑戰,從南海軍事化到「經濟威脅」強烈批評,但基本上是「鬥而不破」。


台灣不了解國際現實,倚美抗中;贏了世界,卻有可能失去國家。烏克蘭有全球民主陣營支持,如今殘破不堪;巴勒斯坦得到所有人同情,卻注定成為人間煉獄。就算全球視台灣為民主燈塔,也不能扭轉台灣的未來。中美在博弈,世界在避險,我們在旁觀,這就是現實。


越南如同新加坡,懂得中立以自保,雖友善對待中國,但僅承認「未來共享命運體」,避談「共同」。越南的「竹子外交」意指筆直向上,不偏袒兩邊;台灣應稱作「繩子外交」,和美國綁在一起,還打了個死結。


如今選舉情勢已逐漸明朗,美國開始面對「後113」時代,選後兩岸執政黨都會算總帳。面對川普再上台的可能,全球必然更加動盪,台灣必須準備好!


未來歷史會這麼寫:二○二三年民進黨、國民黨與民眾黨領導人分別做了決定,這些決定不但影響他們的政黨,也改寫了台灣命運。從美中角度,現對台灣選舉已無期待,準備應變、不再等待;對台灣人民來說,只能扣緊安全帶,不用興奮、只有無奈!


政治大師米爾斯海默十年前曾寫下〈對台灣說再見〉一文。這次選舉將是台灣的分水嶺,至少是與昨日的台灣說再見。就像誠品信義店的最後標語,「擁抱再見,燦爛相傳」!


(作者為藍濤亞洲總裁兼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創辦人)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亞洲半導體新星在越南,資深投行家:台商沒有任何優勢

 亞洲半導體新星在越南,資深投行家:台商沒有任何優勢


最近台灣企業的關鍵字是「全球化」。台灣企業和國外做生意已久,過去20年將重點放在中國,現在必須轉移到其他國家,比如台積電去美國、德國、日本;鴻海及台灣供應鏈去印度、越南、墨西哥等。


台商在台灣有地緣政治問題,那到海外去是不是就沒有問題?其實正好相反,問題反而更多。


以我的看法,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尋找土地,而是找「人才」。我有不少大型上市公司客戶在海外擴廠,都面臨人才不足的挑戰,而且因為短期內供應鏈突然外移,需聘用相當多人,從經理級到初階的白領職員均有。


以往,台灣習慣從台灣派幹部支援海外,但從台積電的美國投資經驗,可以發現台幹很容易水土不服。


但是,要在外國聘用當地人才也非常不容易。第一是語言,台商不了解當地語言,不像在中國;第二是知名度,台灣企業在很多國家都沒有知名度;第三是不瞭解當地市場,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化,不能套用台灣經驗或中國的經驗。


全球投資熱點:越南

最近一個新全世界投資熱點是越南。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9月訪問越南後,越南總理范明政也回訪美國。本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訪問亞洲4國,包括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越南。這是非常不尋常的舉動,12月是聖誕假期,通常美國人不會在此時密集出訪海外。


拜登總統表示,美國將協助越南發展半導體產業;黃仁勳也表示,將在越南投資成立半導體研發中心,這些都激起越南全國對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的高度關注。


習近平本月也訪問越南,高調宣示將和越南創建「中越命運共同體」,不過越南只採用「未來命運共享體」名詞,把共同2個字拿掉。這種中立的智慧,使得越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近期東南亞國家中迅速崛起。


但台商在越南投資沒有任何優勢,由於沒有外交關係、語言文化不通,投資金額又落於新加坡、南韓、中國之後,只能苦苦追趕。


東南亞不是唯一選擇

台灣企業全球化最獨特案例,大概是台泥,近期宣布將在加拿大溫哥華投資新台幣255億元,打造該國最大的高性能三元鋰電池電芯廠。台泥先前投資的地點包括土耳其、葡萄牙以及非洲,他們投資有一個原則,人多的地方不去。


自從新任董事長上台後,不去中國,更不去東南亞,反而在一些沒人注意的區域投資、拔得頭籌,並受到當地的高度重視。


從這個角度來看,台商或許應有更廣闊的視野,東南亞無疑是供應鏈重要的布局,也不代表是唯一選擇。企業只要有實力,就能放眼世界、海闊天空!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OpenAI,蘋果市值,軟體,運河,Google AI模型,沃爾瑪,生活成本,美IPO,習近平赴滬,數位人民幣,陸綠能車,陸攜沙國,鴻蒙班,OPPO諾基亞,陸生成式AI市場,中美AI,華虹,騰訊,AI金融,赴海外工作人數

理事長的話:OpenAI,蘋果市值,軟體,運河,Google AI模型,沃爾瑪,生活成本,IPO,習近平赴滬,數位人民幣,陸綠能車,陸攜沙國,鴻蒙班,OPPO諾基亞,陸生成式AI市場,中美AI,華虹,騰訊,AI金融,赴海外工作人數

OpenAI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21215

 

聊天機器人ChatGPT研發公司OpenAI與德國出版巨擘斯普林格(Axel Springer13日達成協議。根據協議,OpenAI得使用斯普林格旗下媒體的新聞內容,做為訓練其人工智慧(AI)模型的數據。此協議被視為新聞媒體與AI公司合作的重要一步。

 

斯普林格集團旗下新聞媒體包括歐洲的《畫報》(Das Bild)、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財經內幕(Business Insider)等。

 

兩家公司拒絕公開合約金額,但據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每年將支付數千萬歐元的費用。

 

OpenAI將以一次性的費用取得斯普林格的新聞檔案,用於AI模型的初步訓練。另外較大的一筆費用,則是每年度的授權金,允許OpenAI取得近乎即時的新聞內容,使ChatGPT的用戶透過提問,得到一個短篇的新聞摘要,或較長且完整的回答,包括原始的文章出處和連結。

 

OpenAI智慧財產權與內容主管魯賓表示,明年第1ChatGPT用戶就可望看到來自斯普林格媒體的內容。

 

這項協議被視為是大型媒體集團與生成式AI產品研發公司合作的重大轉捩點。

 

斯普林格執行長杜普納(Mathias Döpfner)表示,這項合作案是業界首例,希望藉此「探索AI賦予新聞業的機會,提升其專業品質、社會意識和商業模式」。OpenAI營運長萊特凱普表示,兩家公司的合作將使大眾得以透過AI工具獲取優質且即時的新聞內容。

 

生成式AI快速發展並成為熱門話題以來,引發新聞內容該如何成為AI模型的訓練材料等諸多爭議。

 

AI研發公司需要大量的資訊以生成內容,而原創內容的作者則認為自己的創作被科技公司無償使用、營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OpenAI的應用越來越多

                                       

第二、OpenAI跟新聞媒體合作

 

第三、新聞媒體有大量的資訊

 

第四、如何透過新聞媒體,用ChatGPT來提供用戶服務,值得研究

 

第五、未來用戶透過ChatGPT提問,就可以得到短篇的新聞摘要,相當具有吸引力

 

蘋果市值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21213

 

蘋果市值甫於日前重回3兆美元大關,投資機構Wedbush證券樂觀預測,在年終購物旺季和換機潮加持下,蘋果市值可望在明年底前站上4兆美元,成為全球首家進入4兆美元俱樂部的企業。

 

12日美股早盤蘋果股價下滑0.2%,報192.88美元。今年截至11日收盤,蘋果股價累計揚升逾48%。

 

Wedbush分析師伊弗斯(Dan Ives)同時將蘋果目標價從240美元調升至250美元,意味著較目前股價水準再上漲將近30%。蘋果目前市值為3.04兆美元,該公司上周市值收復3兆美元,此為8月以來首見。

 

伊弗斯在報告中指出,依據未來一年對蘋果的成長和獲利預測,該公司可望在明年底前成為首家市值4兆美元企業。蘋果正邁向強勁的年終購物旺季,本季財報iPhone 15的銷售成長將能超越華爾街預期。

 

Wedbush預期明年蘋果將生產2.4億支iPhone 15,主要受到美國和大陸強勁的升級潮推動,單單大陸市場就能帶來1億支新iPhone需求,將能拉抬蘋果在大陸市場的獲利,即便此時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加劇,而且來自華為的競爭日益激烈。

 

此外,服務營收也不容小覷。伊弗斯預測,蘋果服務業務估值達1.6兆美元,將是未來股價進一步上揚的主要推動力。

 

伊弗斯表示,服務收入加上強勁的iPhone銷售,明年是投資人持有蘋果股票的「黃金機會」。隨著新一波科技牛市啟動,明年iPhone業務重拾動能,蘋果將迎來強勁的一年。

 

蘋果市值在今年630日首度跨越3兆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破越3兆美元的企業。蘋果市值在2018年飛越1兆美元,該公司花了42年才抵達該里程碑,短短2年後市值便站上2兆美元,觸及3兆美元也只用了3年時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伍德林(Erik Woodring)亦看好蘋果後市,將目標價由210美元上調至220美元,主要理由是近期風險下降,和人工智慧(AI)熱潮為牛市情境增添柴火。

 

伊弗斯的蘋果目標價為華爾街最樂觀,根據TipRanks調查,華爾街平均目標價為202.32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今年市值衝上三兆美元,非常不簡單

 

第二、四兆美元也不是不可能的目標

 

第三、但蘋果並沒有推出任何新的產品,包括電動車

 

第四、蘋果的VR頭盔是一大失敗

 

第五、蘋果在中國也有競爭,但它龐大的生態系是最大資源

 

軟體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何英煒,1121210

 

科技產業發展轉向雲端、大數據、AI人工智慧、成生式AI及資訊安全,這也使得軟體工程人才炙手可熱,據業界統計,台灣的軟體人才缺口至少10萬,平均每位軟體人才有二至三個工作機會。為留住人才,軟體公司使出混身解數,不但給予優於市場平均的薪資,還提供持股信託獎勵金等各項優惠福利。

 

科技業者表示,企業數位轉型之需,帶動軟體公司、系統整合公司及資訊服務廠商業績成長,需要軟體人才開發產品及服務客戶。包括專注於硬體製造的電子五哥、半導體廠商、零組件及量測設備業者,也因智慧工廠及軟硬整合趨勢,大手筆廣徵軟體人才。與科技產業沾上邊的金融業、電信業,也積極擴編軟體團隊。

 

由於愈來愈多產業要爭取軟體工程人員,首當其衝的軟體及資訊服務公司感到留才不易,紛紛祭各項措施留才。以金融資安為主要業務的普鴻表示,2023年上半年就大手筆加薪,最高幅度上看3成。甚至因人事費用激增,公司的毛利率還因此衰退。

 

資服業者龍頭精誠經常性徵才名額至少百人起跳。精誠表示,新人進來時就以優於市場水準的起薪,每年有二次績效水平調整,並不定期檢視市場起薪行情。

 

資安公司安碁資訊也指出,幾乎每年加薪,同時提供限制型股票RSA留才,近期還透過旗下安碁學苑為產業界培育資安人才,如果有合適的人才又願意留在安碁,學費可以全免。

 

至於虎門科技及邁達特則提供持股信託獎勵金,希望提高員工的向心力。

 

另一家軟體公司叡揚資訊2023年在高雄成立研發中心,投資1億元,看好南部有多家大學,希望透過進駐高雄亞灣園區,吸納更多中南部軟體人才。公司位於高雄的研發中心有60多位員工,預計三年後要達到100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最重要的趨勢是軟體

 

第二、台灣過去以硬體導向

 

第三、未來許多硬體製造公司都需要軟體人才

 

第四、AI及大數據公司也需要軟體人才

 

第五、台灣應該積極從東南亞引進新的人才

 

 

運河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21210

 

攸關全球貿易通暢與否的兩條重要運河: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現在的航運同時受到干擾,金融時報分析,這會威脅到耶誕節前的供應鏈。

 

貨輪船東和進口商擔心,巴拿馬運河的乾旱限制通行問題,以及在蘇伊士運河附近的紅海上針對貨輪的攻擊,將使得耶誕節前的海運交通受到更多限制。代表全英國進口商的出口暨國際貿易研究會總幹事佛吉歐就表示,會有貨品供應沒辦法及時在耶誕節前到達英國。例如,因為巴拿馬運河的通行延誤數個月,iPhone等消費電子產品、耶誕裝飾都出現來不及到貨的狀況。佛吉歐說,如果葉門叛軍組織對紅海上貨輪的攻擊再惡化的話,兩條運河都有事,真的會是個「大災難」。

 

根據貿易分析公司MDS Transmodal的資料,今年第3季,以貨運量計算,超過一半的全球貨櫃輪排定的亞洲與北美之間航程,不是經由巴拿馬運河就是利用蘇伊士運河。

 

巴拿馬運河管理當局說,今年10月,運河地區的乾旱創至少1950年以來之最,部分原因是聖嬰現象影響氣溫和降雨。巴拿馬運河當局被迫限制通行船隻數量,直到明年2月,每天只容18艘船通行。

 

全球第五大貨櫃輪業者、德國航運巨人赫伯羅德(Hapag Lloyd)執行長詹森說:「巴拿運河的乾旱令人嚴重擔憂。」另一家貿易分析公司MarineTraffic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第一周,通行巴拿馬運河的船隻數約只有去年同期的70%。運河管理區說,沒有事先預約的船隻,平均須等12.2天才能通過,有些船還會等上兩周多。

 

面對巴拿馬運河的延誤時間一再拉長,赫伯羅德和同業被迫讓貨輪改走更長、更花錢的航線。

 

赫伯羅德至少安排42艘目的港在亞洲和美東的船,改走蘇伊士運河,偏偏蘇伊士運河最近突發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攻擊商船事件,雖然該組織強調只針對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但船運貿易業者相信,他們弄不清就是隨便炸。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貨運面臨嚴重危機

 

第二、主要是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出了問題

 

第三、目前葉門叛軍對紅海貨輪攻擊,以致貨輪都不敢走紅海

 

第四、這會讓全球貨運的成本大幅提升

 

第五、未來供應鏈「斷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Google AI模型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易起宇,1121208

 

Google推出新的生成式AI模型「Gemini」,將首度可直接在手機上運作,這將為該公司與ChatGPT開發商OpenAI等同業的競爭帶來突破。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Google形容Gemini為該公司「最大、最有能力、最通用」的AI系統,可分析影像和聲音資訊,並具有複雜的推理和「規劃」能力。這套系統6日已用來驅動Google的聊天機器人Bard,明年起將更廣泛整合到Google的搜尋引擎上。

 

Gemini的其中一個版本「nano」,是專門為了在行動裝置上運作而設計,並將整合到Google最新的Pixel手機裡。Google表示,這個模型將在手機上「原生運作」,並已針對手機做過優化,因此Android開發人員將能輕鬆打造出可離線使用的AI應用程式(App)與功能,或是使用裝置上的個人資訊時,更能保持隱私。」

 

這項進步將有助解決AI技術帶來的經濟問題。只用手機的運算能力就能運作生成式AI,而不需透過科技大廠營運的雲端伺服器來運作,將大幅降低運作生成式AI的成本。這也將為想把私密資料留在手機的用戶提供一層保障。

 

GoogleAlphabet執行長皮伽在部落格文章表示:「我相信,我們現在看到的AI轉型,將是我們一生中最深遠的轉變,遠超過先前邁向手機或邁向網路的轉變。」

 

生成式AI已在矽谷為科技大廠開闢一塊新戰場。在Google發表這個最新生成式AI系統前,微軟出資支持的OpenAIMeta,以及AnthropicMistral等新創公司都發表了AI模型。

 

Google表示,Gemini是第一款在特定任務上表現超越人類專家的AI模型,在多項測試中超越OpenAIGPT4模型。特別的是,這個模型能解決數學推理問題、分析科學數據和編寫進階程式碼。

 

Google展示如何用Gemini掃描手寫的數學算式,並標出當中錯誤和解釋原因。科技類YouTuber馬克.羅伯則使用整合了GeminiGoogle聊天機器人Bard,拍攝一段影片,並在影片中測試打造最具空氣動力學的紙飛機,這款AI模型為他的實驗和設計提供改進建議。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終於推出它自己的生成式AI模型Gemini

 

第二、GoogleAI模型主要在手機上應用

 

第三、這是將來最有吸引力的賣點

 

第四、Google今年年初被微軟打得抬不起頭來

 

第五、Google終於開始積極反擊

 

沃爾瑪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1121201

 

全球零售業巨擘沃爾瑪(Walmart)正從印度進口更多商品,希望藉此減少對中國依賴、降低採購成本與讓供應鏈更加多元化。

 

外界認為,這項轉變反映從中國進口成本攀升,已讓競爭力出現侵蝕。美中之間政治緊張加劇,也促使美國大企業增加向印度、泰國和越南等國家商品進口。

 

根據數據公司Import Yeti提供的貨運提單顯示,今年18月期間,沃爾瑪從印度進口的商品約占其進口產品總額的四分之一,較2018年的2%大幅提高。同期間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為60%,雖然持續名列沃爾瑪最大進口國,不過卻已低於2018年的80%。

 

在美國,由於高利率與高物價的雙重衝擊,加上民眾儲蓄逐漸耗盡,使得沃爾瑪與其他零售業者對於消費支出前景趨向保守。

 

沃爾瑪專職採購的執行副總裁奧爾布萊特(Andrea Albright)表示「我們想要最優惠的價格」,這意味供應鏈需要更多彈性,不能只靠任何單一供應商或地區來提供商品。

 

印度在低成本與大規模製造能力上,被外界視為可以媲美中國的國家。標準普爾旗下供應鏈分析集團Panjiva的研究分析師羅傑斯(Chris Rogers)也認為,鑒於中國勞動成本不斷增加,導致競爭力已大不如前。

 

奧爾布萊特提到,印度一直是沃爾瑪建造製造產能的關鍵。自2018年收購印度電商公司Flipkart77%持股後,沃爾瑪在印度就不斷加速成長。該零售大廠曾承諾,到2027年每年要從印度進口100億美元的商品。

 

目前沃爾瑪仍持續朝該目標邁進,現今該業者每年從印度進口的商品總額約為30億美元,進口的商品種類多為玩具、電子產品、自行車與藥品與包裝食品等。

 

沃爾瑪執行長麥克米倫(Doug McMillon)今年5月曾拜會印度總理莫迪,莫迪當時除了聲稱這次會晤「卓有成效」,他還在X平台上寫道:「樂見印度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都在分散供應鏈

 

第二、沃爾瑪2018年收購印度電商公司77%的股權

 

第三、沃爾瑪計畫從印度市場進口更多商品

 

第四、台灣企業不知道如何進入印度市場

 

第五、台灣企業只能加速佈局東南亞

 

生活成本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鍾志恆,1121201

 

雖然今年度全球生活成本指數低於去年度,但EIU警告全球生活成本危機並未結束,尤其生活百貨價格是所有項目裡漲幅最高。

 

EIU調查全球173個城市、逾200項基本商品和服務等平均價格,並把當地貨幣轉換成美元,計算出全球生活成本指數上升7.4%,雖然增幅低於去年度的8.1%,但仍遠高於2017年到2021年間的上升趨勢。

 

在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大城市裡,新加坡與瑞士蘇黎世並列首位。其中新加坡繼續為全球最貴城市,為過去11年來第九度登上榜首。主要是交通、服飾、生活百貨與酒類等費用高昂,尤其交通費為全球最高。

 

蘇黎世去年度排名第六,但今年來瑞士法郎強勢升息,讓以美元計算的生活成本增加,加上其生活百貨、家用品與休閒娛樂等費用高昂,是讓其躍升至與新加坡並列的主因。

 

第三名由紐約與瑞士日內瓦並列。紐約去年度與新加坡並排首位。第五到第七名依序為香港、洛杉磯和巴黎。以色列特拉維夫與丹麥哥本哈根並列第八名。由於EIU是在10月初以巴衝突前進行調查,因此最新排名並未把戰爭因素計算進去。第十名為舊金山。

 

雖然全球物價高漲,但EIU指亞洲平均物價增長幅度,相較其他地區繼續偏低。尤其人民幣和日圓兌美元大幅貶值,使以美元計算中國和日本的生活成本明顯降低。

 

這使得中國的北京、南京、無錫和大連,跟日本的大阪和東京,均是今年度排名滑落逾25個名次的城市。中、日兩國首都北京與東京並列第60名,生活成本僅相當於香港的70%。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成為全世界最貴的城市

 

第二、新加坡在亞洲已經取代香港

 

第三、新加坡本身是金融中心也是東南亞投資中心

 

第四、台商佈局東南亞,必須立足新加坡

 

第五、新加坡也是家族辦公室的重心

 

IPO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黃欣,1121201

 

大陸車企吉利集團旗下電動車品牌極氪(Zeekr)因市場情緒疲弱,在紐交所上市計畫暫時喊卡,後續將視市況變化再決定何時恢復。針對上述消息,極氪30日稍晚回應,已向美國證監會公開遞交招股書,各項籌備工作正有序推進。

 

路透旗下IFR30日報導,公開資料顯示,20213月成立的極氪,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豪華智能純電品牌。當時大陸新能源汽車處於高速發展期,因此極氪成為吉利發展新能源市場,實現高端化戰略業務的先鋒。

 

吉利稍早公告,已於119日向美國證交會遞交極氪在紐交所上市的申請。根據首次公開招股(IPO)的申請文件,極氪擬將IPO所得資金用於開發更先進的純電動車技術、擴大其產品組合、銷售和行銷、服務和充電網路,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極氪25日更新了IPO招股書,並公布前三季財務資料,但仍未公布發行價區間和發行規模。招股書顯示,今年前三季,極氪未經審核收益約為人民幣(下同)353.15億元,年增91%。極氪表示,營收上漲主要是由於汽車銷售、電池,以及其他零部件銷售均有所上升所致。

 

財務數據方面,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極氪營收分別為31.85億元、65.28億元、318.99億元和212.7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04億元、-45.14億元、-76.55億元和-38.71億元。2023年前三季,極氪的整車毛利率為14.8%,而在2021年和2022年,極氪的毛利率分別為1.8%、4.7%。

 

報導稱,今年以來,極氪交車量快速增長,前十個月累計交付量達9.2萬輛,以10份月來說,交付量達1.31萬輛,不僅較去年同期增長29.2%,更創下單月新高。然而,距離14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還差34.3%。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IPO市場今年相當不景氣地

 

第二、缺乏大型的IPO

 

第三、大陸的電動車公司「極氪」也暫緩在紐交所上市

 

第四、極氪的母公司是大陸最著名的車企吉利

 

第五、這可能說明短期內電動車市場,面臨強烈競爭,將進入一個調整期

 

習近平赴滬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21201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8日起赴上海考察,期間先後前往上海期交所、科技創新成果展和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在上海加速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等「五個中心」之際,習近平本次考察釋放其著重金融、科創、住房改革領域的重要訊號。

 

新華社30日報導,上海做為大陸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習近平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已赴當地考察調查六次,每次強調和關注的內容,都對經濟發展規劃部署具有重大意義。例如,20145月重點研究剛成立8個月的自由貿易試驗區,202011月則發表重要講話,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本次上海行,習近平首站前往上海期交所,了解當地增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的情況。稍早前在10月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關注部署金融相關工作,會議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也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創新研發方面,面對歐美國家的科技圍堵,大陸正傾舉國之力突圍。習近平在參訪期間造訪張江科學城未來公園的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了解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情形。此外,習近平也到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了解上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等情況。

 

隨後,習近平30日上午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強調長三角區域要加速完善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必須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為一體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習近平指出,長三角區域要積極推動高層次協同開放,推動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的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強改革經驗互學互鑑和複製推廣,努力成為暢通大陸經濟大循環的強大引擎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經濟不振,習近平開始努力促進經濟

 

第二、上海是大陸經濟與金融中心

 

第三、上海是大陸最大的城市之一

 

第四、習近平提出未來必須從體制上打破區域分割,為一體化提供制度保障

 

第五、用上海拉動整個長三角區域的成長

 

 

數位人民幣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宥菘,1121209

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訪問中國大陸,召開雙方最高層級的雙邊合作聯委會(JCBC),並在會上達成24項成果,其中除了互相實施免簽30天引起關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再宣布展開兩國間的跨境數位人民幣試點,將允許兩國旅客使用數位人民幣進行消費,成為全球首個宣布這項措施的國家。

 

新加坡金管局表示,在該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數位貨幣研究所2020年簽署數位金融合作諒解備忘錄後,雙方正進行跨境數位人民幣試點,允許兩國旅客使用數位人民幣在新加坡和中國大陸旅遊消費,讓旅客旅行購物更便利。

 

另外,新加坡交易所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產品互聯互通。新加坡金管局指出,這是繼去年第十八屆JCBC成功推出新交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ETF產品互通之後,為雙邊合作增添更多機會。

 

新交所還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簽署諒解備忘錄,就綠色發展相關產品和業務領域的資訊交流、互訪和培訓及聯合研究加強合作。

 

新加坡的銀行亦與中國銀聯,就新加坡PayNow與銀聯之間潛在的匯款聯動,展開早期可行性討論,促進兩國之間的安全便捷跨境支付和匯款。

 

新加坡金管局表示,今年是兩國金融合作富有成果的一年,金管局歡迎數位金融和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新舉措,將可促進雙方金融中心之間新的資金流動,深化貿易和經濟關係。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7日與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共同主持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19次會議,達成24項成果,包括進一步升級「自由貿易協定」議定書,以及宣布互免簽證措施。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跟新加坡關係好

 

第二、這是劃時代的金融合作

 

第三、中國大陸數位人民幣領先世界

 

第四、新加坡也是亞洲金融科技重心

 

第五、這是數位金融和資本市場的互相連結

 

陸綠能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211

大陸新能源車在汽車產業結構裡的占比持續提升,大陸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10日撰文指出,今年前11個月新能源車在乘用車的滲透率達到36%,預計未來貢獻度仍將小幅上升。

 

乘聯會日前公布11月數據,新能源車當月在大陸零售滲透率達40.4%,較去年同期36%大幅提升四個百分點,也是大陸新能源車零售銷量占比首次超過40%。

 

崔東樹10日撰文分析,數據顯示大陸乘用車的高階車型銷售占比有明顯提升,出現消費升級趨勢。11月乘用車零售規模年增26%達208萬輛,全年零售規模有望年增5%達2,150萬輛,加上出口的380萬輛與大陸經銷商庫存因素,預計今年乘用車銷量達到2,550萬輛。

 

新能源車方面,大陸2022年新能源車在乘用車滲透率達到28%,今年前11個月達到36%,崔東樹預計,未來的新能源車貢獻度還有小幅上升空間。在11月,新能源車滲透率最高的是小車,微型車滲透率100%,A0級小型車達到66%。

 

對於汽車消費現況,崔東樹表示,換購潮助推車市現在的消費升級現象,但問題較大的是消費基本盤,中低階車款購買力不足,需要普通消費群體更強的購買入門級車消費,因此要重點改善普通群體需求購買力,實現車市價格端相對均衡,以拉動入門級消費。

 

崔東樹日前也表示,預計大陸政府在未來兩年會進一步加大促進新能源車消費,將會有發放消費券等措施。明後年的汽車單車價格將大幅度提升。新能源車銷售會繼續火爆,明年初可能出現開門紅暴增的局面,總體看好明年車市表現,預計年初會有較高的增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綠能車快速發展

 

第二、比亞迪已經超越特斯拉,算是一個分水嶺

 

第三、大陸的能源車前11個月滲透率高達36%,已經超過三分之一

 

第四、11月的數據,甚至超過40%

 

第五、預計在2025年就可能就會超過50%

 

陸攜沙國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黃欣,1121211

為鞏固在中東的影響力,中國今年以來積極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正在北京訪問的沙國投資大臣法利赫10日先後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及工信部長金壯龍會面,擬深化雙邊經貿關係,在新能源車、飛機、太陽能、人工智慧等領域進行更多合作。

 

新華社報導,王文濤10日與法利赫會面時表示,中方願同沙方持續擴大貿易投資、能源資源、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等領域合作規模。另,雙方就落實兩國領導人共識、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等交換意見,中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持續深化。王文濤稱,中方願與沙方一道,共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沙國「2030願景」深度對接。

 

沙利賀在同日還和金壯龍會面。金壯龍表示,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沙兩國在工業和資訊化領域合作取得長足發展。中國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沙國擁有豐富資源和廣闊市場,雙方合作潛力巨大。中方願與沙方一起,推動兩國在新能源汽車、飛機、太陽能、人工智慧等領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法利赫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雙邊經貿合作提供新動力,中國已成為沙國實現「2030願景」值得信賴的夥伴。沙方希望進一步擴大雙邊貿易投資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交流,積極開展戰略對接,願與中方一同發揮互補優勢,攜手打造多元、持久的經貿關係,實現互利共贏。

 

今年年初,在中國斡旋下,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時隔七年後恢復建交,奠定了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隨後8月召開的第15屆金磚集團峰會上,沙國和伊朗等六國,宣布將從明年起加入金磚集團成員國。

 

11月時,中國人民銀行與沙國中央銀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定,互換規模為人民幣500億元,協議有效期三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此一安排不僅有助於加強兩國金融合作,擴大兩國本幣使用,促進雙方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同時也象徵兩國的聯繫往來愈加密切。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積極發展與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

 

第二、中國大陸已經取代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地位

 

第三、雙方的合作包括新能源車、飛機、太陽能、人工智能等

 

第四、沙國認同大陸「一帶一路」的政策

 

第五、中國人民銀行與沙國中央銀行,簽署本幣互換協定,意義重大

 

鴻蒙班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廖士鋒,1121215

 

大陸科技巨頭華為已經確定要開發自己的鴻蒙系統生態圈,近期與多家大陸知名企業締結協議共同開發「鴻蒙原生應用」,最新消息顯示,大陸頂尖高校及大學已經設立不少「鴻蒙班」,企業也以相對優越的待遇,吸引原先在安卓(Android)過剩的人才加入。

 

據澎湃新聞消息,目前大陸很多高校已經設立了「鴻蒙班」,包含23家「985高校」、46家「211高校」都已開設或即將開設鴻蒙(HarmonyOS)相關課程。985高校、211高校是指按「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培育項目的大專院校,兩者合稱為「雙一流」高校。

 

報導援引鴻蒙生態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鴻蒙開發人才比較緊缺,而安卓開發人才相對過剩,掌握鴻蒙的技術人員待遇比安卓開發人員要好一些,這使得很多開發人員願意轉崗鴻蒙開發」。

 

而華為9月宣布全新鴻蒙「HarmonyOS NEXT」作業系統相容安卓應用程式的過渡期已接近尾聲,將於2024年全面切割原生應用不再兼容安卓後,與各大企業的相關合作不斷傳出。目前除了麥當勞中國之外,包含高德地圖、美團、中國國際航空、寶寶巴士、同程旅行、去哪兒、新浪、釘釘、螞蟻集團、小紅書、58集團、嗶哩嗶哩等廠商都已經宣布加入鴻蒙原生應用開發中。

 

相關企業與鴻蒙的合作趨勢,也引來愈來愈多高校的投入。根據中國經濟網援引華為9月的數據,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70萬人參加了鴻蒙學堂的課程學習、線下活動。華為還和全大陸300多所高校展開合作,鴻蒙產學合作項目超過140個,已經頒發鴻蒙學堂證書超過7萬,各類開發者活動累計參加人次超過350萬。

 

從事鴻蒙系統開發相對優渥的職缺待遇,近期在大陸社會討論也不少。深圳商報日前報導,鴻蒙開發者正受到各大廠商的「哄搶」,多家網路公司相繼發布與鴻蒙系統有關的職缺,某些公司開出的薪水是月薪人民幣7萬元(約合台幣31萬元)。資料顯示,2023110月,鴻蒙相關職缺平均招聘月薪達人民幣17,537元(約合台幣77,500元),薪資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蒙是華為的生態系

 

第二、鴻蒙正在訓練大陸的企業,開發鴻蒙的生態系統

 

第三、因此許多大學已經設立不少「鴻蒙班」

 

第四、要發展一個生態系統必須先教育使用者

 

第五、鴻蒙在兩年之內會逐漸超越安卓

 

OPPO諾基亞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21215

全球首個5G費率判決案結果正式出爐。陸媒指出,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就大陸手機大廠OPPO訴訟諾基亞(Nokia)標準必要專利使用費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OPPO必須支付諾基亞專利許可費。

 

該案一審判決文書昨(14)日正式公布,確認諾基亞2G3G4G5G標準必要專利組合全球性的公平、合理和無歧視(FRAND)許可費率,並裁定手機產業5G標準全球累積費率上限為4.341%5.273%

 

第一財經報導,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公開上述案件一審判決文書。內容提到,法院對諾基亞2G5G專利包的許可費依不同地區進行許可費裁決。

 

其中,針對5G多模手機在全球內第一區的單一許可費為每台1.151美元,在包含大陸在內的第二區及第三區的單台許可費為每台0.707美元。針對4G多模手機,在第一區的單台許可費為每台0.777美元,在包含大陸在內的第二區及第三區的單台許可費為每台0.477美元。

 

對此,OPPO表示,該公司願遵守和執行法院判決所確定的諾基亞專利全球FRAND許可費。諾基亞則稱,重慶法院的判決,顯示OPPO有義務向諾基亞支付專利費用,且OPPO需支付的費用將涵蓋整個未經授權的時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諾基亞曾是世界第一大手機公司

 

第二、諾基亞的手機專利權,現已經賣給鴻海

 

第三、之前也曾經賣給微軟,後來轉賣給鴻海

 

第四、諾基亞還是有很多專利

 

第五、在電信方面愛立信,最近已超越諾基亞

 

陸生成式AI市場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賴瑩綺,1121215

大陸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指出,生成式AI正在加速滲透大陸製造業、零售業、電信行業和醫療健康等四大行業。隨著生成式AI在商業應用愈來愈普及,大陸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慧(AI)市場規模有望突破人民幣(下同)10兆元。

 

綜合陸媒14日報導,賽迪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大陸生成式AI的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兆元。在製造業、零售業、電信行業和醫療健康等四大行業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採用率均取得較快增長。

 

賽迪研究院專家預測,2035年生成式AI有望為全球貢獻近90兆元的經濟價值,其中大陸將突破30兆元,占比超過4成。

 

另外,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先前發表數據,2023年大陸生成式AI商業應用規模將達到1,077億元。

 

國際數據公司(IDC12日表示,2023年愈來愈多的生成式AI技術供應商開始更新升級生成式AI的相關產品,並加速將產品推向市場,這些技術供應商通過提供生成式AI驅動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用戶實現全新的AI和資料智慧戰略目標。

 

隨著生成式AI進入商業化初期,IDC發表「IDC Market Glance:中國生成式AI市場概覽報告」,分析中國生成式AI產業生態圖譜,主要分成以下五個部分。第一層是基礎設施層,包括AI晶片、計算、存儲、網路、安全、基礎設施軟體等。演算法模型層包括通用、面向行業的生成式AI大模型及模型庫。

 

平台層包括大模型構建和編排、應用開發部署、數據管理軟體及工具。場景應用層包括面向生產效率提升、業務、行業搭建的應用,例如文本生成、圖像生成、音訊生成、影像生成、數位人等。服務層包括跨越業務、IT和運營技術(OT)領域提供服務。

 

IDC表示,綜合而言,AI市場中的算力提供商仍將是下一代AI的基礎設施提供商,中游原有的主流AI技術提供商包括百度、阿里雲、第四範式、商湯等,此外,基於大模型、生成式AI的新興創業公司也將成為該市場的參與者。下游的獨立軟體發展商(ISV)、行業解決方案商成為銜接技術提供商與終端使用者的重要力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AI市場發展迅速

 

第二、生成式AI正在加速滲透大陸各產業

 

第三、AI的應用值得台灣學習

 

第四、大陸生成式AI啟用,採用率已達15%

 

第五、這是相當驚人的數據

 

中美A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21215

ChatGPT爆紅,大陸互聯網企業隨之興起AI大模型熱潮。AI專家、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14日談及大模型領域未來存活情況時表示,「除了大廠,中美加起來應該可以支撐五、六家左右」,而人工智慧基礎架構技術(AI Infra)、AI應用的機會才剛開始。

 

第一財經報導指出,李開復自2023年夏天創立了AI公司零一萬物,並且於11月公布預訓練大模型Yi-34B,正式切入大模型領域。

 

李開復表示,AI時代就是超級智慧的通用人工智慧(AGI)可以接上每一個APP,這個時代肯定會創造特別巨大的價值,並且不只是一個模型的價值,形容「比行動互聯網時代來得更兇猛」。

 

李開復14日出席MEET2024智慧未來大會時,被問及大模型領域最終能有幾家活下來時,他表示,「除了大廠,中美加起來應該可以支撐五、六家左右」,並認為投入新的應用,將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要起量能夠超越原來大的應用,二是自己做新的應用,把舊的應用壓下去。」

 

目前中美各大巨頭已率先布局大模型與AIGC,再加上AI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李開復對於零一萬物的競爭力指出,大廠的優勢是資源多、GPU多、人多、錢多、數據多,但大廠的一大挑戰就是很難放棄現有的商業模式,而新創公司的好處就是沒有歷史包袱。

 

對於AI應用的前景,李開復表示,自己希望做的是把科研、工程和產品、市場的人結合在一起,不只在象牙塔上公布驚豔的演示,而是真的做出符合用戶需求而且能賺錢的產品。

 

李開復強調,做AI應用的機會就是現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創新工廠李開復,是來自台灣的AI專家

 

第二、李開復在中國大陸有高度的影響力

 

第三、李開復在2023年創立的AI公司「零一萬物」,目前已經是獨角獸

 

第四、我認同李開復所說,未來中美加起來大約有五、六家AI公司的看法

 

第五、目前市場還是在一個戰國時代

 

 

華虹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日興,1121210

擱淺長達5年的格芯(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成都晶圓廠的接盤方終於確定,近日工商登記資訊顯示,大陸晶圓代工二哥華虹集團將接手這座月產能3萬片的12吋晶圓廠,註冊資金人民幣(下同)228億元,該廠房的大門也已換成「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

 

芯智訊9日報導,今年7月大陸業內就傳出,華虹集團旗下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將會接手格芯成都晶圓廠項目。據企查查資料顯示,地址與原本格芯成都廠相同的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已在88日成立,註冊資金228億元,法人代表張素心。

 

除此之外,華虹成都的股權資訊顯示,公司由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100%控股,而華虹集團則控制上海華力微53.85%的股權。

 

報導稱,上海華力微官方微信公眾號在7月下旬曾經發表徵才公告,招聘研發設計、工程技術、動力環安、產品品質、智慧製造、資訊、綜合智慧在內的七大類職位,工作地點除了在大本營上海之外,也顯示出當時沒有分公司的成都,反映華虹當時已醞釀接手格芯成都項目。

 

今年11月,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有披露華虹成都產線施工內容招標公告,該項目建設12吋半導體生產線,總建築面積超42.5平方公尺,項目工期預計是30日曆天的設計工期,以及977日曆天的施工工期。更晚披露的華虹成都大宗氣體供應商招標內容則顯示,該項目規劃月產能為3萬片。

 

格芯成都廠起源於20162017年,當時格芯準備打造大陸西南部首條12吋晶圓產線,並與成都市政府合作,在2017年宣布投資總規模超過100億美元建廠。

 

但在2018年,格芯與成都對出資看法出現分歧,成都不贊成格芯擬以新加坡廠舊設備折價入股的意見。當年6月,格芯啟動全球裁員,成都廠亦招聘暫停。10月格芯宣布與成都簽署投資合作協議修正案,取消對成都晶圓廠的投資,項目正式擱淺,成為外商投資大陸半導體業受挫的案例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積極發展今年代工產業

 

第二、外資加速撤離中國

 

第三、格芯把其成都的廠賣給華虹

 

第四、未來外資會加速出售其在中國的廠房

 

第五、台資也會出售一半以上,其在中國的製造業

 

騰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21201

大陸遊戲業巨頭騰訊近來頻遭大股東Prosus減持股份。Prosus最新財報指出,上半財年(20234月至9月)已經出售約1%騰訊股份,持股從26.2%降至約25%,收益40億美元,相關套現金額將用於回購自家公司股份。10月至1124日期間,Prosus再進一步出售約2,622萬股騰訊股份,收益10億美元。

 

不過騰訊股價似乎未受Prosus減持消息影響,騰訊港股1130日股價收漲3.15%至港幣327元,半年來累計上漲3.68%。

 

澎湃新聞30日報導,Prosus對騰訊的減持計畫最早可追溯到2022627日。騰訊公告,南非媒體巨擘Naspers及其旗下互聯網投資旗艦Prosus宣布,將啟動一項長期、開放式回購計畫,藉此提高集團每股資產淨值,回購資金將透過Naspers集團有序小幅出售騰訊股票獲得。

 

Naspers預計,每日出售的騰訊股份數目平均不會超過騰訊日平均成交量的3%至5%。市場分析,NaspersProsus的主要目的,可能是解決自家市值與資產價值出現嚴重倒掛的問題。

 

香港經濟日報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騰訊自今年4月起至1124日累計回購約1億股,不及Prosus此期間減持的數量(約1.2億股)。然而,Prosus減持騰訊採取細水長流的方式,騰訊回購雖然未能完全消化賣壓,但由於回購可收回大股東向市場拋售的股票,藉此減緩股價壓力,這是騰訊的必要之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騰訊曾是中國大陸市值最高的公司

 

第二、市值一度超過9000億美金

 

第三、騰訊最大的股東是來自南非的Prosus

 

第四、Prosus很多年都沒有賣,現在已經開始逐漸出脫股份

 

第五、未來騰訊股價不可能再創新高

 

AI金融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1121213

澳洲歷史最悠久的銀行: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目前已使用美國AI新創企業Kasisto專為銀行業打造的生成式AI應用「KAI Answers」,提供第一線客服人員正確答案;國際大型金融機構摩根士丹利9月初宣布,將推出一款與OpenAI共同開發的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幫助客戶快速尋找研究資料等工作。

 

國內金融業也動作頻頻,多家金融業已進行各種技術、場景的評估跟測試,以免輸在起跑點。對內做為員工助理,提升生產力;對外面對客戶,扮演客服、虛擬行員角色,是多數金融業認為生成式AI最快落地的金融服務。

 

以客服為例,中信金科技長賈景光說,未來生成式AI可以回答的問題,從一問一答方式,擴及複雜的開放式問答,讓服務客戶的廣度跟深度變大,對普惠金融是更有助益。

 

當然直接面對客戶必須十分謹慎,尤其在生成式AI「幻覺」問題不確定能解決前,必須「人機協作」,人來最後把關,才能把資料「吐」給顧客。

 

而客人不同的情緒,需要不同的服務模式,中信銀數據暨科技研發處長王俊權說,比如同樣一句「你怎麼這樣說!」,在不同語氣、情緒下,就有不同意思,傳統AI難以辨識,但生成式AI可以幫上忙。

 

普惠金融另一個重要面向是攸關金融服務品質的金融教育,比如,客戶到底有沒有過度消費、是不是遇到詐騙,王俊權說,這些涉及民眾的金融知識程度,尤其是高齡者等弱勢客群,未來有了生成式AI,可以透過個性化的溝通,讓金融教育更向下扎根。

 

科技發展快速,不少人都在想,漫威漫畫裡,那位能讀懂人類情緒、作為鋼鐵人超強智囊的AI管家Jarvis(賈維斯),人人是否都能擁有一個?王俊權認為未來有可能,這也是他認為最夢幻的應用情境:人人都可擁有一個賈維斯般的金融理財管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的應用逐漸蔓延到金融業

 

第二、金融業積極思考如何利用AI科技

 

第三、有很多客服、虛擬行員可以運用到AI科技

 

第四、但是要考慮到詐騙的可能性

 

第五、台灣現在才開始積極思考AI在金融界的應用

 

赴海外工作人數

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時報 洪凱音,1121215

國境全面開放,疫情影響弱化,主計總處14日公布「111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跳升至47.3萬人,較前1年大幅增加15.4萬人;受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等影響,赴美國工作的人數暴增近5萬人,大幅超越東南亞增加的3.1萬人,也超越赴日韓及中國大陸者,去年分別增加1.7萬人及1.4萬人。

 

即使去年赴海外工作人數大幅增加15.4萬人、年增率達48.4%,但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若與108年高峰、73.9萬人相比,還足足差了26.6萬人;官員表示,以區域來分,僅赴美工作人數正式超越疫情前,其他國家或地區,皆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赴美國工作人數大增,官員分析,除台積電投資、設廠外,也因台灣與美國貿易往來密切有關,其他企業也赴美投資,人力需求因而跟著增加;此外,國境開放不必隔離,海外工作者能自由進出台灣與工作地,恢復中華民國戶籍的人數也大增,進而推升海外、赴美工作的人數統計。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去年國人赴海外工作地區(國家),中國大陸(含港澳)17.7萬人、占37.5%最高,其次是美國10.3萬人,占21.8%,東南亞7.1萬人,占15.0%,日韓4萬人、占8.5%。

 

儘管國人以赴中國大陸工作人數17.7萬人最多,但與100年占比62%、逾42萬大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占比降至37.5%堪稱是史上最低。官員分析,這與陸美貿易大戰打到科技戰,供應鏈重組下,台商赴美、東南亞投資都有增加,加上大陸去年疫情管控,解封也較慢,赴海外的工作版圖因而受到影響。

 

統計也顯示,赴美工作人數10.3萬人、占比21.8%,兩個數據紛紛創下新高;官員坦言,就國人赴海外工作的版圖,美國、中國大陸是朝反向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海外工作以男性為主,現在女性比例有大幅拉近的趨勢,男性25.4萬人,占比53.6%;女性22萬人、占46.4%,但去年女性新增海外工作人數9萬人,比男性增加6.6萬人多;而男性往大陸及東南亞工作者多,女性則偏重美日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赴海外工作人數大幅增加

 

第二、特別是到美國去工作

 

第三、甚至超越到東南亞的工作人數

 

第四、台商在東南亞投資布局,可能要更多是需要依賴本地員工

 

第五、台灣數年面臨人才的大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