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砸23.5億買籃網、網羅球星⋯球員竟紛紛求去,團隊高手多會出問題?

 砸23.5億買籃網、網羅球星⋯球員竟紛紛求去,團隊高手多會出問題?


最近不少體育新聞引起我的重視,也都很有意義。其中之一是美國NBA洛杉磯湖人隊的主力球星詹姆斯(LeBron James)打破紀錄,成為NBA史上得分最多的球員,詹姆斯38歲高齡奮鬥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明星球員離開籃網

但真正引起我注意的,其實不是他,是布魯克林籃網隊,因為這支球隊是由台灣籍的阿里巴巴董事會副主席蔡崇信擁有。籃網隊原有許多大牌球星,但最近紛紛求去,原因為何?值得探究。


蔡崇信是小留學生,在美國唸耶魯大學、拿到法學博士,畢業後在國際投行工作。1999年放棄高薪,加入當時寂寂無名的阿里巴巴公司,和馬雲共同打拚,一路和馬雲將阿里變成全中國最有價值的互聯網企業。在馬雲2018年從董事局主席退下後,蔡崇信也開始淡出,將注意力轉向美國,開啟各項個人投資,投資NBA籃網隊就是當時重要決策之一。


籃網隊網羅的球星包含2屆NBA冠軍賽MVP杜蘭特(Kevin Durant),前火箭隊球星、2018年最有價值球員哈登(James Harden)、前波士頓賽爾提克球星厄文(Kyrie Irving),形成超豪華的陣容。


蔡崇信除了以23.5億美元、分2次買下籃網隊,又花約10億美元買下籃網隊主場館巴克萊中心(Barclays center)。這還不包含給球星的薪資,但砸錢的結果卻不如其意料。


首先2022年初哈登求去,被交易至76人;前一陣子厄文請求交易後,被交易至獨行俠隊;同一時間杜蘭特則被交易至太陽隊。至此原來的明星陣容完全瓦解,整個球隊進入重建。


砸錢不一定會有好結果

為什麼會淪落到這個地步?我有幾個觀察:第一,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文化有所不同。蔡崇信在台灣出生、美國長大,後來又到中國工作,管理團隊的方法不一定能融入美國,價值觀和美國球員可能也有差距。


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原因是團隊合作。如同管理一個企業,花大錢請4、5個超級高手,把他們結合在一起,不一定會有最好的結果。所以一間公司並非只有明星就夠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和諧的團隊。假如說有3、4個高手,非但不會加分,更可能是一場災難。


最近媒體報導,先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美國裴洛西的對話時表示,「若美國以為靠花大錢就可以進占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太天真了。」這句話相當有道理,誠如張忠謀創辦人所說:「企業的成功,要像馬拉松,必須是長久的努力。」唯有固守核心競爭力、持續不斷走下去,才能創造長期價值,在世上留下不朽英名。

谷歌,美中科技,阿茲海默藥,特斯拉,港戶美股,陸企併購,阿里科技,京東方,網路金融,儲能及電池,新能源車,寧德時代,拚多多,陸企IPO

 理事長的話:谷歌,美中科技,阿茲海默藥,特斯拉,港戶美股,陸企併購,阿里科技,京東方,網路金融,儲能及電池,新能源車,寧德時代,拚多多,陸企IPO

谷歌

2023/02/10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劉忠勇

Google母公司字母股價周三(8日)重挫超過7%,市值一口氣蒸發1,000億美元,此前該公司最新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Bard在宣傳影片中答題時給了錯誤答案,再加上一場直播展示活動未能令人驚艷,引發投資人擔心。這場AI大戰鹿死誰手尚不可知,但至少在宣傳戰上,微軟已先馳得點。

 

路透報導,Google6日發布的影片顯示,當Bard被問及如何向9歲小孩解釋美國航太總署(NASA)韋伯望遠鏡的最新發現時,Bard其中一個回答是,「拍攝了第一張太陽系以外行星的照片」。但根據NASA,第一張太陽系以外行星的照片是2004年歐洲南方天文台的極大望遠鏡所拍攝,不是韋伯。

 

字母公司周三於巴黎舉行的直播活動,展示Bard的一些本領,不過並未詳述將如何以及何時把Bard整合到核心的搜尋功能中。

 

反觀微軟近來與ChatGPT的投資合作等相關消息不斷,加上又將推出整合ChatGPT的服務,根據data.ai初步估計,本周截至7日,Bing在全球的新下載量暴增十倍,在美國的App Store所有免費App中,Bing排名第12

 

D.A. Davidson高級軟體分析師魯利亞表示:「雖然Google過去數年一直是AI創新領導者,但他們在把技術整合到搜尋產品的步調顯然落後了。Google過去幾周一直忙著在搜尋引擎方面追趕,導致巴黎這場的發布會很倉促,出現了在宣傳影片中給出錯誤答案的尷尬局面。」

 

Google是該擔心,比起其他科技巨人,微軟是最有可能在搜尋事業挑戰Google的公司。微軟有全世界第二大雲端運算服務為後盾,網路基礎設施毫不亞於Google。微軟每年的自由現金流量也超過Google,在科技巨人中僅次於蘋果(Apple)。微軟2009年成立的Bing,也已有一段歷史。

 

不過,這麼多年下來,Bing市占率未曾超過4%Google市占自2009年以來也僅幾度略低於90%以下。Google和廣告主也已建立深厚的關係,要挖走這些廣告主也得費一番功夫。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全球進入ChatGPT新時代

 

第二、 谷歌反撲不成,反而市值暴跌

 

第三、 其他業者如Meta也想加入

 

第四、 谷歌可能面臨如Yahoo的命運

 

美中科技

2023-02-11自由時報 編譯魏國金

紐約時報九日報導,因對中國軍事與經濟野心疑慮加劇,過去數月,拜登政府積極針對美國資金投資中國有關量子運算、人工智慧及高階半導體等先進技術擬定擴大防堵新規,有望兩個月內公布;美國財政部也與歐盟等政府接觸,確保在美方切斷金流後,不應提供中國類似投資。

 

報導說,這道總統行政命令的細節還未明朗,但預料將會要求計畫在特定敵對國家進行投資的企業,必須向政府提報更多訊息;知情者透露,該命令最可能禁止一些敏感科技領域的直接投資,例如量子運算、先進半導體以及有軍事與監控用途的人工智慧研發。儘管美國官員對於中國在生物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感到疑慮,但消息人士說,華府初步決定排除該領域。

 

支持者認為,該投資限制將有助於填補美中科技競爭之間的重大漏洞。美國政府已禁止美企直接出售特定先進技術給中國,且長期以來監督中企在美國進行有安全風險之虞的投資。

 

國防情報公司詹氏(Janes)資訊資深中國分析師朱懷安(Claire Chu)說,華府對美國資金流入中國幾乎沒有管控或深入理解,力挺政府對相關交易加大監督的支持日益增加,該投資限制「已非是與否的問題、而是何時執行的問題」。

 

報導指出,包括黑石集團、KKR集團、紅杉資本、凱雷集團、貝恩資本、銀湖資本、泛大西洋投資與華平投資等投資公司,對中國的曝險部位十分巨大;榮鼎集團數據顯示,美國投資人每年在中國進行約三千筆交易,其中包括外國直接投資(FDI)與創投交易,當中約有五百筆金額超過一百萬美元(三千多萬台幣)。

 

以泛大西洋投資公司為例,自二○○○年以來,對中國逾三十四家投資組合公司投資了近七十億美元(二一一二億台幣),其中最知名的標的之一是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

 

報導說,這項即將推出的新規端視執行程度,可能根本改變美國與中國的金融關係,而中國不僅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也是主要的地緣政治對手。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美科技競賽進入第2回合

 

第二、 大陸站穩腳步、美國加大制裁力度

 

第三、 拉其他國家如日本、荷蘭一起加入

 

第四、 長期來說,對於全球企業均不利

 

阿茲海默藥

2023/01/08 工商時報 顏嘉南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6日批准日本藥廠衛采(Eisai)與美國同業百健(Biogen),共同研發的阿茲海默症新藥lecanemab,有助減緩初期患者的認知能力衰退。

 

消息激勵百健6日股價收盤大漲2.8%,報279.25美元。

 

FDA是透過加速核准程序批准lecanemab,衛采已經向FDA申請完全核准。衛采亦計劃在本會計年度結束之前(3月底前),向日本與歐盟申請Leqembi上市許可。

 

新藥將以Leqembi的名稱銷售,一年的治療費用為2.65萬美元。衛采估計,美國符合新藥使用資格的患者3年內約達10萬人,之後再逐漸增加。

 

FDA神經科學官員鄧恩(Billy Dunn)透過聲明稿表示,這項治療選項是針對並影響阿茲海默症疾病過程,而非僅僅治療疾病的症狀。

 

阿茲海默症藥物開發基金會科學長菲利特(Howard Fillit)博士指出,FDA核准阿茲海默症新藥的消息意義重大。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附設的Barnes-Jewish醫院神經學家穆吉克(Erik Musiek)表示,他對新藥的價格感到「又驚又喜」。考量到市場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療藥物,lecanemab的定價符合他的預期。

 

衛采估計,這款藥物在1.5年的治療後,可使患者病情延緩惡化五個月。

 

Leqembi需要每個月注射兩次。醫師必須經由PET掃描確認患者腦部有大量類澱粉蛋白,才能給予治療。

 

lecanemab適合輕度認知減損或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患者,美國目前約有600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依據大型臨床試驗顯示,使用lecanemab的早期患者認知退化速度較對照組減緩27%。

 

不過新藥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例如腦出血或腦腫脹,亦引發憂慮。臨床試驗顯示,將近13%的患者出現腦腫脹。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阿茲海默是當今最重要的絕症

 

第二、 前兩年曾有類似藥物問世,但未引起震撼

 

第三、未來成效有待觀察

 

第四、生技醫療的成效,在未來10年會進一步發酵

 

特斯拉

2023.01.11 工商時報 陳怡均

在美國和中國大陸兩大市場分別降價促銷措施後,特斯拉(Tesla)上季交車量刷新紀錄,但不如分析師預期,全年交車輛成長約40%,也未達成全年交車量成長50%的目標,分析師認為「需求裂痕」正在浮現,市場對未來幾年的交車量預估可能須大幅重設。特斯拉股價3日早盤應聲大跌逾7%

 

特斯拉去年第4季交車量比第3季成長11%,達到405,278輛,創下單季最高紀錄,但低於分析師預估的42.7萬輛。去年全年則交付逾131萬輛,年增約40%,未達全年交車量成長50%的目標。

 

特斯拉去年已增闢德國柏林和美國德州的兩座組裝廠,全年產量成長47%,達到137萬輛,但上季產量卻高於交車量34,423輛,為連續第三季超額生產,全年則超額生產約5.6萬輛。特斯拉歸因於物流問題,「繼續轉向更均衡的地區生產組合」,以使年底交車量進一步增加。

 

分析師則認為是需求問題。特斯拉去年已在中國大陸降價並減產,在美國也推出7,500美元的折扣,但利率上揚、通膨高漲等經濟阻力,加上馬斯克併購推特後種種突兀行徑令人不安,特斯拉股價去年大跌65%

 

伯恩斯坦分析師薩柯納吉認為,特斯拉正面臨重大的需求問題,若非需要調降成長目標(並降低工廠產能),就是要再降價,降到比去年第3季車價低1,800美元~4,500美元的水準,壓縮利潤,除非特斯拉量產更低價的車款,但這近期不會發生,「我們相信許多投資人低估了特斯拉面臨的需求挑戰程度,20232024年的交車數據可能大幅重設」。

 

看多特斯拉的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也認為「需求裂痕顯然正在浮現」,Loup創投公司管理合夥人孟斯特也說,特斯拉上季產量和交車量差距拉大。目前分析師預期,特斯拉今年交車量可能增加約46%192萬輛。

 

我們的看法:

 

第一、 特斯拉去年底大降價

 

第二、 透過降價刺激需求

 

第三、 中國工廠未來有地緣政治風險

 

第四、 生產基地必須進一步分散

 

港戶美股

2023-02-09 經濟日報/ 記者葉文義2023/02/08

大陸投資人跨境香港開戶炒美股,以前「三不管」,不過,大陸證監會出手監管了,市場傳聞稱,已有16家大陸國資券商收到指導,要求在216日之前,撤銷香港的美股業務,同時,針對大陸國內IP(專業投資人帳戶)則要求下線港美股App

 

21世紀經濟報導,此次「國資券商港美股」業務傳聞,是比照老虎證券等香港美股網路券商處理,存量帳戶可以繼續交易,但增量不行。「起因是有港美股網路券商向監管實名舉報了十多家在港中資券商全都有類似的情況。」

 

實際上,大陸證監會去年1230日發布公告,指稱老虎證券、富途控股未經核准面向大陸境內投資者展開跨境證券業務,據大陸《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證券業務,將按照「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思路,對上述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整改。

 

大陸證監會也表示,將依法取締增量非法業務活動,禁止招攬大陸境內投資者及發展境內新客戶、開立新帳戶。不過為維護市場平穩,允許存量的大陸境內投資者繼續透過原境外機構展開交易,但禁止境外機構接受違反大陸外匯管理規定的增量資金轉入此類投資者帳戶。

 

有業內人士表示,結合行業情況及券商的回應態度,上述「國內IP要下線港美股App」的傳聞應該相對可靠。

 

而大陸監管機構此前也傳遞了態度,因此市場並不十分意外。「但直接撤銷港美股業務,這個表述可能不夠嚴謹,還是要看監管的正式表述。」

 

目前,在蘋果應用商店中,以「港股」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應用商店除了推薦「老虎國際」、「富途牛牛」等App,亦推薦了不少中資券商背景的港美股交易軟體。

 

包括海通國際提供線上開戶的「海通國際App」、中金公司旗下中國國際金融(香港)的「中金香港證券」、東方財富的「東財國際證券」等十多個App

 

此外,大陸非券商背景的企業亦設有一些港美股交易平台。包括,復星財富推出的為使用者提供港美股交易的全球投資平台「星財富」,雪球旗下港美股券商「雪盈證券」、能夠快速交易低佣金開戶的滬深港美投資利器「萬得股票」。而上述提供港美股交易的App何去何從,則有待後續監管正式公告。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美金融戰爭

 

第二、 大陸中央禁止散戶炒美股不令人意外

 

第三、 美國也禁止居民使用TikTok

 

第四、 中美的角力將進入下一階段

 

陸企併購

2023/02/09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

去年的靜默和封控並沒有阻止陸企出海去併購公司,除了騰訊、復星之外,網易、海底撈,甚至一些剛嶄露頭角的獨角獸創業公司,也「在全球買公司」。根據新經濟創投數據服務商IT桔子統計數據,2022年有33家大陸公司,在海外併購34家公司。

 

34家海外公司中,餐飲公司、遊戲開發商、藥企、ToB機構等應有盡有,大陸各行業都在以併購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場。

 

2022年底,海底撈拆分海外業務品牌特海國際,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招股書提到,特海國際已於202210月完成對紐約中餐廳品牌「Hao Noodle」的收購,收購過程持續兩年之久。

 

根據遊戲市場研究Newzoo數據,騰訊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2021年全球超16%的遊戲收入進入了騰訊的口袋。2021年騰訊遊戲收入高達322億美元。與高收入相對用的是「高投資」,騰訊在遊戲行業的投資一直是大手筆,目前已合計投資超過200家遊戲公司。

 

2022年騰訊也放慢在遊戲領域的投資步伐。據IT桔子統計,騰訊2022年僅投資11家遊戲公司,較2021年減少50家。而從併購海外遊戲公司角度來看,2022年騰訊僅併購波蘭遊戲開發商1C Entertainment、加拿大遊戲工作室Inflexion Games共二家,較 2021年減少三家。

 

與騰訊步調一致,在海外遊戲市場瘋狂收購的還有網易,不過2022年網易也僅收購一家法國視頻遊戲開發商Quantic Dream

 

醫療健康是2022年「大陸公司買全球」最為活躍的領域,其中又以復星醫藥,是最為活躍的同領域投資方,以不超過1.6億美元,獲得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私立腫瘤專科醫療中心之一OncoCare60%股權。

 

此外還有瑞思邁、輻聯醫藥、中國生物製藥、康龍化成、新格元等海外收購醫藥企業。

 

2022年除餐飲、遊戲、醫藥等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買公司外,還有傳統製造業海南礦業1.63億美元併購澳洲油氣勘探與開發商Roc Oil

 

農業領域,安迪蘇併購法國植物提取服務商Nor-Feed、潤豐股份將西班牙農用化學品生產商Exclusivas Sarabia 收入麾下;美容護理領域,水養股份併購法國高端護膚品牌EDB

 

新能源領域,贛鋒鋰業9.62億美元買下阿根廷勘探及開發鋰礦業權Lithea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大陸企業仍然積極走出去海外

 

第二、 投資地點不再限於美國

 

第三、 科技產業無法投資

 

第四、 全球有很多消費或生技產業存在投資機會

 

阿里科技

2023/01/12 工商時報 蘇崇愷

大陸網路巨頭阿里巴巴旗下科研機構:達摩院11日發表2023年十大科技趨勢預測,內容提及Chiplet(小晶片,又稱晶粒)模組化設計封裝、存算一體晶片、生成式AI等科技。達摩院指出,Chiplet的互聯標準逐漸統一,將重構晶片研發流程。

 

鈦媒體報導,晶片領域在算力需求暴漲及摩爾定律放緩的夾擊下尋求突圍,達摩院預測,存算一體晶片與Chiplet模組化設計封裝將有長足進展:基於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等成熟記憶體的存內運算有望在智慧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情境達到規模化商用。

 

目前晶片在設計和製程等方面遭遇明顯難題,越來越受限於一些物理極限,業界研究把晶片做小或把晶片的功能更加專一與集中,即採取Chiplet方式,試圖繞過現在的物理極限。Chiplet最重要的是創新晶片封裝理念,把以前的SoC晶片用Chiplet結構分成多個晶粒。分開製造這些晶粒後再把它們封裝在一起,形成一個非常完整複雜的技術。

 

達摩院2023年十大科技趨勢項目成員秦鍚指出,晶粒本身可以採取不同技術進行分離製造,例如對圖形處理器(GPU)、中央處理器(CPU)等核心模組可以採取先進製程技術。對製程技術不敏感的模組,就採取成熟的技術製造,最後製成的晶片也能達到與SoC系統級晶片性能相近的水準。Chiplet對晶片的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整個流程,都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針對AI領域,達摩院指出,過去一年,生成式AI把人工智慧的價值聚焦到「創造」上,其在圖像生成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的突破性進展,讓人們意識到:AI已經開始具備定義與呈現新事物的能力。甚至是目前的生成式AI,已經能夠在寫程式競賽中,贏過47%的人類工程師,已擁有不弱的寫程式能力。

 

達摩院表示,隨著內容創作方面的爆發式成長,在未來三年間,生成式AI步入產品化的加速期,屆時生成式AI的內容創造能力將達到人類水準。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達摩院是阿里的智庫

 

第二、 小晶片是未來重大趨勢,前台積電蔣尚義也看好

 

第三、 小晶片採取整合至技術之製程提升技術

 

第四、 臺灣需加緊注意這個重要趨勢

 

京東方

2023/01/12 工商時報 李書良

中國企業近年燃起「越南熱」,在製鞋、家電等行業後,中國電子科技業者成為越南當地投資新貴。知情人士表示,中國面板製造龍頭、蘋果(Apple)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供應商京東方計劃在北越建設兩座工廠,投資總額可望達到4億美元。

 

一年來股價累計跌幅近30%的京東方A11日收報人民幣(下同)3.68元,小漲0.27%。自20221229日起,京東方A展開一波小反彈,截至11日收盤累計上漲9.2%。

 

路透11日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京東方計劃最多投資4億美元在越南北部建造兩座工廠,目前打算租用多達100公頃的土地,擴展該公司在越南南部較小的工廠,該南部工廠主要向韓國三星和樂金電子供應電視螢幕。

 

100公頃的土地,其中20公頃將用於建造生產遙控系統的工廠,成本為1.5億美元。京東方還將斥資2.5億美元在50公頃土地上建設另一座工廠,生產更複雜的OLED螢幕,而非LCD液晶顯示器。京東方的供應商們則使用剩餘的30公頃土地。建設專案將在2025年以前完成。

 

蘋果自2021年起將京東方納入代工合作夥伴陣容,儘管知情人士表示,京東方這次在越南的投資計畫並不是專門為蘋果供貨。但報導指出,京東方向越南投資的行動,仍足以凸顯以蘋果為首的科技巨頭正努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目前三星電子有半數手機是在越南製造,LG在越南也有龐大業務。

 

另據陸媒報導,近年中國企業的「越南熱」快速升溫,不只製鞋廠,家電及電子企業也在增加投資。例如,TCL近年在越南新建工廠,擴大彩電產能;富佳實業越南廠吸塵器產能2023年將從原先設定的100萬台擴至120萬~150萬台。

 

更受人關注的是蘋果紅色供應鏈,包括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領益智造、伯恩光學等中企均已前往越南卡位。代工龍頭立訊2019年即公布兩項越南投資計畫,共投資17.26億元,並於2020年進行增資,主要生產Apple WatchAirPods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不僅臺灣,大陸也積極投資越南

 

第二、 京東方是最大面板廠

 

第三、 臺灣電子七哥均已往越南投資

 

第四、 從電腦、手機、伺服器到汽車電子

 

網路金融

2023/01/09 經濟日報 記者葉文義

大陸整治網路平台進入尾聲,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指出,14家平台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基本完成,少數遺留問題也正抓緊解決,後續將實行常態化監管。

 

郭樹清指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有望較快恢復到正常軌道,下一步金融機構將進一步樹立「一視同仁」理念,公平公正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

 

對於民營企業,郭樹清表示,中國大陸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絕大多數又是小微企業,貨幣政策將加大向民營企業的傾斜力度,保持信貸總量有效增長,推動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郭樹清指出,大陸近年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發展道路,未來仍將豐富民營企業融資管道,支持其透過發行股票債券獲取更多金融資源,促進網路平台企業健康發展。

 

他特別提到,14家平台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後續將鼓勵平台企業合規經營,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據了解,過去兩年,大陸金融監管部門陸續對螞蟻集團、騰訊、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字節跳動、美團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數科、360數科、新浪金融、蘇寧金融等從事金融業務的網路平台企業進行監管約談,提出金融業務整改要求。

 

而近日重慶銀保監局批准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將資本金從人民幣80億元提高至人民幣185億元,引進包括杭州和重慶政府以及大陸財政部資金,同時,阿里創辦人馬雲放棄螞蟻實際控制人角色。

 

外界認為,這一系列舉措已透露螞蟻在去年開始的監管整頓總結訊號。

 

郭樹清亦針對大陸房地產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防範、人民幣匯率、大陸國內物價、金融業對外開放等重點、熱點問題均有所發聲。對於物價,郭樹清表示,大陸消費物價連續十年維持在2%左右,未來仍將強化能源、食品等關鍵領域保供穩價,貨幣政策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並高度關注通膨反彈可能性。

 

同時,郭樹清認為,去年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反彈,境外資本流入持續增長,充分反映了國際金融市場堅定看好大陸經濟發展。中長期看,他指出,人民幣匯率會保持雙向波動,但總體上將持續走強。

 

他也重申對房地產業支持的態度,指稱要落實「金融16條」措施,以保交樓為切入點,以改善優質頭部房企資產負債表為重點,逐步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過渡。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過去兩年,大陸積極整頓金融業

 

第二、 螞蟻是主要整頓對象、還有許多互聯網大平台

 

第三、 目前整頓已到達一個階段

 

第四、 現在正準備重新刺激金融活絡

 

儲能及電池

2023/01/06 工商時報 李書良

2022年可說是鋰價狂飆的一年,全年漲幅高達80%,這雖令鋰電池業者成本壓力大增,但受惠於電動汽車與儲能市場需求爆發,A股電池業者2022年仍是收獲頗豐,近日預先披露的年度業績向好。同時,近期鋰價持續回檔下,也讓中下游電池廠商的獲利空間進一步擴大。

 

新浪財經5日報導,2022年鋰價延續2021年的強勢,全年多數時間上漲。若將時間軸拉長來看,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2021年初每噸人民幣(下同)28萬元一路上漲至20223月底每噸52.35萬元,之後價格開始回檔,並一直維持在每噸約45萬元。

 

但進入9月後,碳酸鋰價格再次走強,並於11月上旬來到每噸人民幣(下同)60.71萬元的歷史天價,之後快速回檔,202315日來到每噸51.76萬元,跌幅達14.7%。

 

報導指出,鋰價大漲直接帶動相關鋰電企業業績,多檔個股成為2022年的熱門股。譬如,A股鋰電企業長遠鋰科3日公布2022年業績預告指出,預計2022年淨利為14億~16億元,年增高達99.82%~128.36%。帕瓦股份公布2022年業績預告稱,預計2022年淨利為1.45億元~1.6億元,年增73.83%~91.81%。

 

對於業績大增的原因,不少鋰電企業表示,主要受益於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下游市場需求強勁,令公司產品產銷兩旺。

 

另外,2023年元旦過後,大陸鋰鹽價格繼續回檔,截至15日,大陸碳酸鋰價格已持續近40天下跌,這對於電池產業中下游業者來說,成本減輕可望提升獲利空間。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A股鋰電池廠商2022年業績大幅報喜與新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市場爆發有關,近期鋰電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引發鋰電池製造環節成本下降,讓電池廠商毛利空間擴大。相比於2022年上半年的「增收不增利」,電池廠商的獲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修復。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表示,在原料與產品供不應求下,近兩年大陸碳酸鋰市場價格經歷了快速上漲後的小幅調整,但碳酸鋰價格暴漲對中下游電池廠商利潤擠壓嚴重,目前價格適當下跌,可讓電池中下游企業、整車廠及一些儲能項目的利潤空間得到釋放。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大陸電動車產業實力堅強

 

第二、 鋰電池需求強,帶動對鋰礦的需求

 

第三、 導致全球鋰價格大漲

 

第四、 目前進入產業整合階段

 

新能源車

2023/01/29 工商時報 李書良

受新冠疫情擴散、官方補貼退場等因素影響,中國乘聯會表示,20231月大陸車市表現放緩,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預計36萬輛,年增1.8%。但1月後半在農曆春節背景下,受到官方政策支持與特斯拉(Tesla)帶頭降價激勵,車市買氣有撐,預料市場後續將逐漸恢復正常節奏。

 

新浪財經報導,中國乘聯會28日公布統計資料顯示,20231月份大陸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為136萬輛,年減34.6%,月減37.3%。其中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預計為36萬輛,年增1.8%,月減43.8%,滲透率為26.5%。

 

此外,2022年大陸新能源汽車供給提升,對市場驅動效果顯著,全年零售567.4萬輛,年增90.0%,滲透率達27.6%,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車滲透率25%的目標。

 

大陸的乘用車指的是座位不超過九人,包括轎車、SUVMPV和其他類型的載人車輛,為大陸車市的主流。廣義乘用車和狹義乘用車的差別在於多了一個微型客車,即所謂的麵包車,屬於小型排氣量汽車。

 

乘聯會指出,由於疫情擴散衝擊及今年春節時間點的提前,讓汽車經銷商1月份銷售節奏受到干擾,市場人氣與成交表現均弱於正常季節性水準。同時,節前部分主要新能源車企價格調整幅度較大,也讓消費者產生一定的觀望情緒。

 

乘聯會表示,當前各地政府的促消費政策溫和延續,河南等地延續2022年原有補貼政策,陝西、天津、瀋陽等地紛紛展開新一輪春節促銷補貼活動,各大汽車廠商也陸續推出補貼措施,對第一季車市構成穩定支撐。

 

澎湃新聞報導,在降價促銷措施的拉動下,1月後半,大陸多家新能源汽車迎來火爆的春節檔期。上海的特斯拉、小鵬、蔚來、理想等汽車門店人氣普遍高於春節假期前,銷售人員表示,品牌的相關降價促銷措施明顯拉動了客流量。

 

今年16日,特斯拉在大陸大幅降價,各車款降幅從6%至13.5%不等,Model 3起售價為人民幣(下同)22.99萬元,Model Y起售價25.99萬元,創下歷史最低價格。小鵬汽車17日也對旗下G3iP5P7進行降價,降幅從2萬元至3.6萬元不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電動車今年市場滲透率將近30%

 

第二、大陸在2025年前應可達50%,全球第一

 

第三、臺灣缺乏新能源車生態系

 

第四、特斯拉會逐漸被超越

 

寧德時代

2023/01/29 工商時報 李書良

隨著官方補貼退場,中國車用電池業者在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帶頭下,掀起出國搶單潮。業內人士認為,動力電池企業加速出海搶單,正持續發展跨國經營能力和全球產業鏈體系。

 

德國經理人雜誌報導,寧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州的一家電池工廠27日啟動營運,這是其在中國境外開設的第一家工廠。目前為止,德國電動汽車的許多電池都是透過海運從中國運來,而寧德時代德國新廠投入營運後,電池即可從德國中部運送給德國車企。

 

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Matthias Zentgraf對此表示,該新廠專案始於三年前,規劃產能14GWh,投資額高達1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2億元)流入該投資項目,「這將是西歐首次大規模生產電池」。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電池製造品質和技術的不斷提升,中國電池業者走出國門並參與全球競爭是必然選擇,寧德時代德國廠就是衝著訂單去的,早在2018年,寶馬公司就曾向寧德時代拋出約40億歐元的採購意向。

 

另據證券日報報導,近期寧德時代與福特汽車考慮在美國合建電池廠的消息再度受到業界關注,儘管雙方均表示還在商談中,但寧德時代的北美工廠一旦動工,將進一步完善其在國際市場版圖的布局,寧德時代將與韓國LG等國際同業形成有力競爭,直接爭奪全球市占率。

 

報導稱,隨著中國業界電池產能加速推展,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正爭相加速出海搶單。國軒高科表示,全資子公司新加坡國軒和NuovoPlus Company Limited簽署合資協定,雙方擬在泰國設立合資公司,建設動力鋰離子電池Pack基地。

 

蜂巢能源表示,將在德國建設第二家海外工廠,也是首家電芯工廠。而中創新航也宣布,有意在葡萄牙購地建設零碳電池工廠。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電池業者排名世界第一

 

第二、德國是重要據點、寶馬是最佳合作對象

 

第三、寧德也在美國和福特汽車合資

 

第四、對臺灣產業有深遠影響

 

拚多多

2023/02/10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

繼美國市場後,大陸電商巨頭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Temu籌劃出海加拿大。據36氪報導,今年1月底拼多多的運營人員已通知部分商家準備加拿大站點的規劃,預計最快今年第1季正式上線Temu加拿大站。

 

此前有消息指出Temu已在加拿大建站,並陸續將美國站點的商品同步至加拿大站點,但因為北美的Temu平台依然僅能選擇美國以內的收貨地址,意味加拿大用戶仍然無法使用Temu

 

不過,Temu最近已允許美國以外的手機號碼進行註冊,這意味著拼多多似乎正在為進軍更多海外市場做準備。據《晚點LatePost》報導,繼加拿大之後,西班牙將會是拼多多下一步登陸歐洲的第一站。

 

拼多多跨境電商平台Temu於去年91日在海外上線,首站進軍美國市場後僅半個月時間登上美國Google應用商店購物類應用的榜首。去年11月,Temu還霸佔了美國iOS應用商店下載榜的第一名。

 

為何第二站選擇加拿大?有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選擇試水加拿大,或許與該國持續向好的線上消費趨勢有關。數據公司Statista分析指出,從2021年到2025年,加拿大電商行業將持續保持每年15%左右的增速,超出全球平均數據10%。據預計,2025年加拿大有超過3,000萬的電商消費者,將佔加拿大總人口的80%以上。另在通膨與經濟下行的環境下,加拿大民眾更偏好線上購物。

 

據了解,Temu與大陸國內拼多多相近,也主打低價策略,平台上很多產品定價都在美元0.9元以下。目前Temu吸引新用戶的方法包括低價、新註冊用戶免運費、全站無門檻折扣,以及老用戶帶新人等。但有不少分析認為,這種商業模式能否在海外持久,仍有待進一步驗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拼多多低價電商模式走向世界

 

第二、Temu在美國一炮而紅,現在又進軍加拿大

 

第三、商業模式值得臺灣學習

 

第四、美國經濟低速,帶動低價電商產品需求

 

陸企IPO

2023/02/10 經濟日報 記者葉文義

隨著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積極成效,中資企業赴美IPO又開始熱絡起來,從20221220日至今,已有量子之歌、小i機器人、禾賽科技、分蛋科技、新瑞鵬寵物醫療等近十餘家中概企業披露美股招股書。

 

與此同時,一些公司宣布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模式到美國掛牌,例如車車科技、路特斯科技等。相關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20日,已有40多家中概企業還在赴美IPO申請過程中,其中不少已到最後衝刺階段。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中企登陸美股僅14檔,較前年37檔大幅減少逾六成,募資金額僅人民幣85億元,下降90.41%

 

隨著125日量子之歌正式在那斯達克上市,成為2023年首家登陸美股的中國大陸企業後,業內預計,後續會有更多大陸企業赴美上市。

 

去年底,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發布報告,稱歷史首次完成對中概股底稿審查,這意味著中概股退市風險基本解除。隨著中概股審查落地、大陸經濟復甦,外資對中概股信心大幅回升,截至上周五(23日),反映美股中概股走勢的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今年以來已大漲近17%。

 

據深圳商報援引中金公司分析認為,此次中概股監管積極進展為持續多年懸而未決的退市風險服下了一顆「定心丸」,這有望持續推動投資者風險偏好修復,從而支撐估值修復。

 

不過,據《財經》新媒體引述富途投研團隊觀點,指稱中概股退市風險仍未完全解除,需要關注2023年及後續審計合作進展。

 

考慮到中美關係未來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中概股回港上市或仍將是大勢所趨。

 

富途投研團隊指出,隨著審計監管問題不確定逐漸降低、IPO情緒回暖,若美股二級市場能給出更好的估值條件,中企境外上市融資的公司數量有望增長。

 

還有分析認為,大陸《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的實施及「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公布,顯示赴美上市的大陸國內監管政策逐步明朗,加上「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新規」尚未正式落地。

 

因此,對於一些不需要履行網路安全審查的赴美上市項目而言,目前的監管環境較寬鬆,是赴美上市的窗口觀察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企近年幾乎不再赴美IPO

 

第二、這次重新啟動值得注意

 

第三、避開敏感領域,非科技產業公司越來越多

 

第四、但仍然有量子、機器人等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