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台灣人沒有搞平台的本錢!一名兩岸觀察者:若不擁抱市場,我們永遠沒有未來

台灣人沒有搞平台的本錢!一名兩岸觀察者:若不擁抱市場,我們永遠沒有未來

作為一位大中華投資銀行家,我是個空中飛人,有很多時間在國外,以往比例大約是60%台灣,40%海外,包括中國大陸以及其它地方。

但最近這個比例正在起變化,我在台灣的時間越來越多,大概有8成。這不是我的本意,但近來台灣不知為何,有超多的會議和行程,我只好降低海外的比重。

不只是我,我相信對很多企業而言,台灣的角色正變得更加重要。中美貿易大戰,大陸台商大舉回流;另外全球科技大廠紛紛以台灣作為亞太研發中心或大中華營運總部。


我最近接待了好幾批外國投資機構,都在探討如何增加在台灣的投資或併購金額。

在此同時,根據經濟部公布的數據,1月至3月陸資來台投資金額較前一年減少87.5%,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減少3.6%。

此外,1月至3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增加5.73%,雖然投資總金額減少。

不論如何,這大概是我們政府最想看到的結果: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越來越下降,但台灣和外國的關係增加。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但說明台灣的角色和地位正在起微妙的轉變。

其實陸客來台並沒有減少,甚至可以說增加了。我經常在五星飯店用早餐,只要聽旁邊客人講話的口音就知道來自哪裡,中國大陸最近增加不少。但差別在哪裡?大陸人都是來玩的,沒有人來談生意或投資。

我自己最近有機會接待兩批大陸商務客人,陣容都還不小。不知為什麼,有一種奇妙的感覺,就是比較平淡,雙方都相當冷靜,沒有以往那種激情,或者是酒酣耳熱的浮誇。

大陸與其說考察,其實更多是因選舉停止交流好長一段時間後,來台灣走走,高雄成為新熱點。

大陸企業不是不知道台灣的實力,但在目前兩岸政治現實下,也知道想要投資幾乎不可能。

此外今天的大陸早已進展到一個新境界,我接觸的對象都曾和世界一流的公司打過交道,甚至做成過併購,因此台灣就算好,也不是唯一,陸方有許多其它合作選擇。

危機是什麼?不是台灣被邊緣化,正好相反,而是在外資布局、台商回流、陸資退縮的趨勢下,我們陷入一種自滿,覺得一切都很完美,停止改革、停止走出去,並且停止和中國大陸交流與連結。

25年前,許多台灣企業成長茁壯,包括傳統製造業和高科技公司。然後隨著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發展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就是以中國為「世界工廠」,生產製造各種產品,銷往「世界市場」,主要是美國。

但今天現實改變了,中國人口紅利消失,不再適合製造,但隨著人民所得不斷提高,卻成為極有潛力的市場。另一方面,全球大廠發現台灣工程師和人才很便宜,來台設立研發中心。

這是典型「知識經濟」的特色,創新取代了製造,今天Google在台灣用2,000個工程師和郭台銘在中國大陸用20萬個工人並沒有什麼差異,台灣變成了新時代的「世界工廠」。

同時由於世界市場如歐美因為經濟衰退,反而被中國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市場」。

這是許多台灣人不了解的地方,在我們沾沾自喜的同時,面臨的是和全球最大市場的脫鉤,台灣在價值鏈當中,還是沒有辦法達成有效的價值提升。

更大的危機在於由於市場在中國,長期即使不被中國大陸政治併吞,也脫離不了經濟被併吞的命運。

最近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終止在中國大陸電商業務,因為市佔率只剩下百分之一,未來將轉型衝刺跨境電商及雲服務。

這並不令人意外,台灣最大的連鎖零售龍頭大潤發,早在2年前便將中國業務出售給阿里巴巴,說明尹衍樑總裁有先見之明,提早業務結盟。

台灣辛苦研發出來各種高科技成果,未來逃離不了幫國際大廠打工的命運。我們自己要進軍美國市場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連鴻海都只能去蓋工廠。至於東南亞市場,現也早已被阿里和蝦皮母公司(騰訊為大股東)所佔據。

台灣人沒有搞平台的本錢,我們最大的商機是在別人的平台上搞垂直的產業領域,透過電商和傳統商務結合,例如醫療和農業,都很有前途。 簡單地說,台灣要過得好,不能脫離新的「世界市場」,那就是中國大陸。我們是新的「世界工廠」,比較好聽也可以叫「創新工場」,但若不擁抱市場,我們永遠沒有未來。

上週台灣女董事協會應高雄市政府之邀,舉辦了一個「剛柔並濟大未來 Hard Talk, Soft Power, Bold Future」國際論壇,非常成功,我很喜歡這個活動的英文標題,台灣有「軟實力」,台灣應勇敢想像偉大前瞻的未來願景。

但我唯一不喜歡的標題是「Hard Talk」,這正是台灣女強人小英總統的風格,簡單地說就是「辣台妹」,嗆罵別人,逞一時口舌之快,但對改善問題一點都沒有幫助。我認為應該改成「Fast Action」,做比說重要,這正是韓國瑜在做的事情,也是郭董的強項。

阿里巴巴集團的副主席蔡崇信(台灣人)認為沒有女人,就沒有阿里巴巴, 36位合夥人中,女性占了12席。這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作為全世界的重要夥伴。

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說,沒有台灣,就沒有阿里;沒有台灣,就沒有谷歌。

反對的人可能會說,我們只要一半,不要另一半。但就像亞當與夏娃,當初因為有了他們兩個,才有了世界。

華為,陸資來台,瑞幸,Netflix,微軟,區塊鏈,特斯拉,高通


2019.04.29_理事長的話_華為,陸資來台,瑞幸,Netflix,微軟,區塊鏈,特斯拉,高通
華為

華為22日發布首季財報,營收人民幣1,797億元(約新台幣8,338億元),年增39%;淨利率約8%,表現出色。華為看好今年智慧手機出貨挑戰2.6億支新高,挑戰三星霸主地位,第五代行動通訊(5G)業務也看旺,法人看好,將為台積電、大立光、鴻海等供應鏈帶來動能。

華為昨天一改過往僅揭露年報的慣例,首度公布季度財務數字。華為表示,公司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持續提升公司運營效率、提升經營質量,首季營收年增近四成,顯示2019年第1季經營結果穩健。全球開啟5G商用規模部署,華為運營商業務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法人認為,上半年是蘋概股傳統淡季,華為業務看旺,為台灣電子零組件業者增添動能,尤其華為概念股與蘋概股多所重疊,且華為挾手機、5G等兩大主流應用訂單,對協力廠的效益不亞於蘋果,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華為財報,首季智慧手機出貨量逾5,900萬支,今年生產總量目標有機會持續成長至2.5億支。市場看好,華為首季手機出貨量高度成長,全年目標有望朝此靠攏。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IDC統計,去年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達2.06億支,今年3月舉行的上海AWE 2019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表示,今年華為智慧手機銷量目標2.5億至2.6億支,有望超過蘋果,挑戰三星長期保持的市占率第一地位。

IDC日前揭露去年第4季華為手機出貨量6,050萬支,以此為基準計算,華為今年首季手機出貨量約季減2.4%,在淡季中衝出好成績。隨著華為高階P30系列手機在各地市場推出,銷售開出紅盤,市場預期,本季華為智慧手機出貨量和獲利可望明顯成長。

另一方面,儘管包含美國等國政府抵制華為5G相關電信設備,不過,華為季報披露,截至3月底,華為已和全球領先運營商簽訂405G商用合約,7萬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

華為表示,華為雲也提供AI解決方案,截至目前,超過100萬企業用戶和開發者選擇華為雲。此外,在2019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華為展示業界首款5G車載模組MH5000,目標下半年為汽車產業開啟5G商用進程。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業績越來越好,說明其競爭力。
第二、華為手機不斷在創新,這是最大成長動力。

第三、華為有中國大陸的市場作支撐,這是未來超越三星和蘋果的保證。

第四、川普心知肚明,華為技術能力水平現在超越高通。

陸資來台

經濟部投審會昨天公布統計數據,一月至三月核准僑外投資金額十點二四億美元,年減百分之五十四點四;陸資來台投資金額一一○○點七萬美元,年減百分之八十七點五;對大陸投資金額十二點二六億美元,年減百分之三點六一。

投審會指出,今年一月至三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八三一件,年增百分之五點七三,投資金額年減百分之五十四點四,金額減少原因主要是去年二月份核准日商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以約六點六五億美元,受讓取得台北金融大樓公司部分股權,以及去年三月核准德商安聯SE以約六點四四億美元增資安聯人壽保險公司的較大投資案所致。

此外,一至三月核准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件數為一四二件,年增百分之十一點八,投資金額四四三四萬美元,年減百分之廿五點七;其中紐西蘭、菲律賓及越南來台投資金額都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陸資來台投資方面,一月至三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卅一件,年減百分之廿點五;投資金額一一○○點七萬美元,年減百分之八十七點五;金額減少原因主要是去年一月核准大陸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透過新加坡商INGRASYS,以約七五二二萬美元受讓取得國內事業鴻佰科技公司、新加坡商鴻運科及台灣分公司股分等較大投資案所致。

官員說,若排除富士康投資案金額,去年一至三月陸資來台投資金額一三○四點一萬美元,今年一月至三月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年減百分之十五點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對大陸不友善,陸資來台降到低點。
第二、最糟糕的是把港資扣上中資的帽子,如南海投資雙子星。

第三、外資來台和台商回流大幅增加,抵銷了陸資下跌。

第四、看來要2020總統大選以後,情況才會改善。

瑞幸

星巴克中國的勁敵瑞幸咖啡在美東時間22日向美國證監會遞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文件,尋求在那斯達克上市,最高融資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所募資金將用於店鋪擴張、開發客戶、研發、行銷等方面。

華爾街見聞報導,成立才一年多,瑞幸咖啡就啟動上市步伐,要為挑戰星巴克的大力擴張注入新資本。

招股書顯示,瑞幸成立以來擴張速度驚人。截至3月底,在18個月內,瑞幸旗下門市從在北京的一家試點店擴大到2,370100%持有店,遍布大陸28個城市,期間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去年全年客戶複購率超過54%

瑞幸稱,截至去年末,以旗下門市數量和去年全年出售咖啡杯數計算,瑞幸是大陸第二大咖啡零售業者,相信自身模式已成功推動大陸廣大咖啡市場消費。瑞幸的目標是到今年底,成為以門市數量計算的大陸最大咖啡網。
招股書還顯示,去年瑞幸營收為人民幣8.4億元,今年第1季淨收入超過人民幣4.78億元,較上季增長將近36倍。

但瑞幸的虧損也在擴大。去年全年虧損人民幣16.19億元,今年第1季虧損約5.52億元,是上季的四倍多。今年第1季,瑞幸的營運費用逾人民幣10億元,約為去年全年營運費用的41%

瑞幸咖啡418日才獲得1.5億美元B+輪融資,由貝萊德集團領投,投後估值29億美元,至此,該公司已獲得四輪共超過5.5億美元的資金補血。

瑞幸堪稱是大陸成長速度最快的創業公司之一。至去年1225日,成立不滿一年的瑞幸提前完成全年2,000家門市布局,而星巴克在進軍大陸19年後,才開設3,400家門市,至2018930日,星巴克在大陸擁有3,521家門市。

英國《金融時報》稱,與星巴克不同的是,瑞幸許多門市沒有座位,這也使瑞幸能更快擴張。

招股書還顯示,上市前,瑞幸超過半數股份掌握在兩大高管手中,董事長陸正耀持股30.5%,為公司最大股東,瑞幸創辦人兼CEO錢治亞持股19.7%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幸成立才一年多,就啟動美國上市步伐,有很大的問題。
第二、燒錢商業模式不可能持久,投資人還是要看何時可以開始賺錢。

第三、才募集一億美元資金,這大概是美國上市的最低規模,說明整體估值很低。

第四、我相信瑞幸正在生死存亡之際,這次上市失敗大概公司就掛了。

Netflix

據悉,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本周一晚間低調與Netflix亞太區政府關係主管Darren Ong會面,陳其邁當場就邀請Netflix來台灣投資內容製作中心。由於聞名全球的劇集《紙牌屋》正是Netflix投資的原創影集,不免引發遐想,假以時日,是否有機會拍出台版《紙牌屋》。

知情人士透露,雙方交流中,Netflix看重台灣市場,主因台灣影音數位內容人才眾多,創作環境自由開放,產製的內容在華語市場具競爭力,加上推展原創內容「Netflix Original」有所進展,正觀望台灣市場,若反應良好,有望加強投資。

公視近期自製《我們與惡的距離》、《麻醉風暴》以及和HOB Asia合作的《通靈少女》等節目頗受好評,引起國人對台灣自製影音內容的興趣,也顯現OTTOver-The-Top)數位線上影音平台的收視率與產製的內容日益茁壯。其中,「與惡」背後金主還是前瞻基礎建設預算,「與惡」的成功也加深了政府厚植自製台劇的決心。

據了解,Netflix在特定地區推出的原創作品,不只受當地語種觀眾歡迎,更有不少非該語種的觀眾觀賞。

政府希望藉由Netflix的平台,讓台灣原創影劇不僅給華語觀眾欣賞,也能推廣到國際市場。陳其邁指出,台灣本地市場小、缺乏資金,募資較困難,但有許多產業相關人才,如高雄有許多動畫製作產業人才與空間。

他表示,產業發展不能單靠政府投資,也希望藉由吸引Netflix等業者投資,與台灣優良的影視創作技術、人才合作,讓台灣作品能被國際看到。

據悉,本周一晚間與陳其邁一同會見Netflix一行人的還有台灣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理事長蔡嘉駿的人,雙方也交流OTT相關政策。

國際知名影視OTT服務平台除龍頭Netflix外,還有HBOAmazon PrimeFOX PlusDisney+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關鍵字是「內容」,與「創意」。
第二、許多台灣創意內容人才只能到中國大陸打工,因為市場在那裡。

第三、台灣的條件比起香港要好太多,有人才、說中文、臨近中國大陸、有自由創作的氛圍。

第四、台灣應該吸引更多世界級的公司來台灣設立大中華研發中心,從硬體到軟體。

微軟

微軟於24日美股盤後公布本會計年度第三季(13月)業績,拜雲端業務強勁成長所賜,該季營收和獲利雙雙優於市場預期。在業績題材加持下,微軟股價飆上歷史新高,市值也衝破1兆美元大關,榮登全球市值一哥。

25日美股早盤微軟股價大漲逾5%,報131美元。市值也一舉衝破1兆美元,超越蘋果,重回全球一哥寶座。

微軟上季淨利大增19%,至88.1億美元,或每股盈餘1.14美元,優於FactSet估計的每股1美元。營收年增14%,至305.7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298.8億美元。

雲端業務為上季業績的主要推手,涵蓋Azure雲端平台的商業雲端部門,該季營收激增41%至96億美元,約占整體營收的三分之一。單單Azure業務營收躥揚73%。

投資機構Stifel Nicolaus Co.分析師雷貝克(Brad Reback)指出,最新財報凸顯微軟引導客戶轉至雲端產品的策略奏效。微軟並未揭露該季Azure的銷售金額,但雷貝克估計約為32.5億美元。

儘管Azure的規模仍不敵對手亞馬遜的雲端服務AWS,但Stifel分析師表示,Azure的成長速度比AWS更快。

微軟上季對電腦製造商的Windows銷售年增9%,扭轉前一季年減5%頹勢。前一季Windows營收下滑係因為美國晶片龍頭英特爾產能短缺,以致影響個人電腦銷售。

微軟上季商用版線上軟體Office 365營收年增30%。此外,微軟在2016年斥資逾260億美元買下的專業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營收成長速度更超越微軟,達27%。

微軟財務長胡德(Amy Hood)表示,微軟在日本市場的表現比預期更出色,Office套裝軟體銷售強勁。她預期公司在新會計年度將持續呈報兩位數的營收成長。

展望報來,微軟預期本季營收約在322億至329億美元之間,Refinitiv調查分析師意見,預期營收將達326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雲端業務快速發展,市值超過蘋果遲早的事。
第二、微軟CEO重新自己定義為雲端公司,是轉敗為勝的關鍵。

第三、微軟和亞馬遜AWS在雲端業務的距離,正在快速縮小之中。

第四、現在雲平台Azure已占微軟整體營收三分之一,未來即可能過半。

第五、AWS的雲端業務成長率50%左右,Azure73%已超過AWS

區塊鏈

區塊鏈即將顛覆未來的商業模式、人類的生活,然而,若少了實際的落地應用,恐怕區塊鏈技術離規模化還有一段距離。台灣區塊鏈新興企業COBINHOOD旗下基金會DEXON,正致力讓區塊鏈變得「可用」,25日正式上線DEXON主網。

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黃偉寧表示,DEXON主網高擴展性、低延遲、安全的特性,將可讓開發者快速開發與部署去中心化應用(DApps),而在這波區塊鏈浪潮興起的過程中,DEXON扮演的,正是轉化台灣區塊鏈技術與改變未來產業的重要推手。

DEXON是黃偉寧與17直播共同創辦人陳泰元共同打造的區塊鏈,是現存速度最快的區塊鏈。DEXON底層公鏈測試網已於去年11月上線,25日正式發表DEXON主網。

黃偉寧表示,DEXON每秒交易次數(Transaction per Second,TPS)最高已達12,000,單筆交易確認時間只需要一秒。這樣的數字代表什麼?目前以太坊的TPS20,單筆交易延遲需6分鐘,「這樣交易起來就很慢。但如果是用DEXON,假設我們做支付,我付錢給你,一秒鐘就可以完成」。

黃偉寧表示,目前DEXON的效能已超越現有主流公鏈技術,並可媲美 Visa 等傳統中心化支付系統,不久之後TPS更可擴容到100萬,可加速區塊鏈落地應用的速度。此外,創新的DEXON共識演算法是極少數經過數學證明為最安全的算法之一,可防止DEXON網路遭受拜占庭節點攻擊。

推出DEXON主網的下一步,黃偉寧表示,是要打造可支持真實生活需求的完整區塊鏈「生態系」。DEXON主網可以兼顧可擴展性、安全性與去中心化,是發展DApps的最佳解決方案。黃偉寧說,DEXON與以太坊相容,現有以太坊的開發者,可以很快遷移到DEXON來,「他們幾乎是直接把code複製貼上,就可以上我們的鏈,幾乎是零成本。」

DEXON資本及實驗室合夥人暨執行長顏維佐補充說明,目前DEXON要做的,一是推廣區塊鏈、二是打造生態系。「現在區塊鏈有知名度,但是普及度仍不夠,我們希望透過一些科普來告訴大家區塊鏈是什麼、可以完成什麼」他形容,「現在有點像是電腦、手機作業系統剛發展的時期,開發者都在挑哪一個比較好用」,當解決技術瓶頸之後,才能吸引開發者進入,才有機會進一步推廣區塊鏈商業應用,讓區塊鏈技術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接下來,DEXON也規劃產品時程,包括開發者UX、一般用戶UX的改善工作,未來一年內也將陸續推出使開發者能夠更容易撰寫智能合約、開發DApps的工具和虛擬機,可以增強開發者的體驗與方便性。期望未來開發者可以因著好用的生態系,開發更多實用的DApps,讓一般大眾實際受惠。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年輕人在區塊鏈上有很大的能量。
第二、中國大陸限制虛擬貨幣,給予台灣區塊鏈快速發展的機會。

第三、現在還是技術發展期,但未走上快速普及運用,台灣的問題不是技術,而是方向和應用場景。

第四、但是應用是否有商業價值,要看行業而定。現在有許多應用的價值並不大。

特斯拉

電動車商特斯拉(Tesla)受Model 3出貨難題困擾,首季出現其歷來最嚴重季度虧損,現金部位銳減40%,讓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也同意華爾街觀點,即特斯拉是時候增資來解決財務問題,一改其去年拒不增資的態度。

去年外界愈來愈擔心特斯拉是否有足夠現金去維持營運,穆斯克卻透過不斷削減成本和積極推動業績成長計畫來避開增資行動。

但特斯拉首季虧損逾7億美元,每股虧損2.9美元,遠超過市場預估虧損1.15美元,現金部位較前一季大減逾40%至22億美元,讓穆斯克周三在法說會上也改變其對增資的態度。

他認為特斯拉目前營運已較一年前更有效率,董事會人數也從11人縮減為7人,在營運改善下是值得思考增資想法。外界認為他只差沒宣布特斯拉要增資,因為他對增資的態度跟去年明顯不同。

專家認為若特斯拉真的增資,市場將有完全不同反應。有投資人可能因此恢復對特斯拉的信心,看好有利特斯拉股價回升。但也有人會視之為特斯拉仍未達到財務能給自足的目標。

今年來,特斯拉股價下跌約22%,遠遠落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上漲約17%。特斯拉股價表現遠遠落後大盤,是因為其一再調降Model 3售價,但Model 3首季出貨量較第四季大減31%,讓外界擔心Model 3的需求高峰期已過。

穆斯克對此解析,Model 3首季出貨量大減,因為首季是公司第一次把加州廠生產的Model 3出貨給歐洲和中國大陸的買家,但出貨運送問題的困難度卻是他過去所未曾還見過,成為出貨大減的主因。

特斯拉同時預估第二季將難以轉盈,預計到第三季才會獲利,並強調在對海外市場延後出貨之下,今年其電動車產量將大幅高於出貨量。其預估今年出貨量可達40萬輛。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燒錢太兇太快,是一大問題。
第二、馬斯克重新聚焦業務,不再對外放話,是一件好事。

第三、中國上海的工廠是未來特斯拉大量出貨的關鍵。

第四、馬斯克的強項是研發,並非生產和行銷,他應該找策略夥伴結盟,台灣是最好選項。

高通

蘋果、高通達成世紀大和解後,高通股價一路暴漲,而分析師認為這波漲勢還沒結束。摩根士丹利預期高通股價還會進一步上漲,目標股價也上修至95美元,甚至預言高通將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

摩根士丹利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416日蘋果、高通宣布大和解至今,市場還未完全消化這項消息帶來的後續效應,意味著高通股價還會續漲。

高通24日股價收在86.83美元,小漲0.1%,短線累計漲幅逾5成。

高通在行動通訊晶片領域握有大量標準關鍵專利,因此多年來包括蘋果在內等智慧型手機業者都得向高通支付專利授權金。2017年蘋果不滿高通要求巨額授權金,控告高通壟斷市場,而高通也反告蘋果侵權,雙方就此展開全球訴訟戰。

經過2年纏訟之後,雙方終於在16日宣布同意撤銷全球訴訟官司,由蘋果支付高通一筆金額不明的款項。雙方除簽下6年專利授權協議外,還簽訂一份多年晶片供應合約,由高通向蘋果供應數據機晶片。

高通股價在16日暴漲23%,隔日再度暴漲16%,儘管近日漲幅趨緩,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佛賽特(James Faucette)預期未來高通股價還會再漲。他不僅將高通股價評等升為「優於大盤」,還將目標股價從55美元上修至95美元。

佛賽特於報告中指出,蘋果與高通達成的協議內容大致符合外界預期,但他沒料到蘋果這麼快就願意讓步。他認為高通後市看漲的原因在於高通掌握5G行動網路關鍵,而這也是蘋果最終妥協的主因。

他也表示:「高通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之外還有許多被外界低估的發展領域,而這些領域在長遠未來可望使高通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蘋果與高通和解更加突顯高通智慧財產的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通因為和蘋果大和解,股價大漲,成為大贏家。
第二、台灣政府去年和高通和解,改善關係,這是也算是搭上贏家順風車。

第三、英特爾退出5G晶片市場,逼迫蘋果趕快和高通和解。

第四、高通證明未來5G時代,掌握智慧財產權的公司具有龐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