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張清芳婚變、孫正義和馬雲互辭董事...投行家看企業和婚姻,其實很像

張清芳婚變、孫正義和馬雲互辭董事...投行家看企業和婚姻,其實很像

最近很熱門的娛樂新聞,是歌手張清芳承認和金融家的先生離婚,理由是彼此個性不合,一個外向喜歡交朋友,另一個則極端低調。由於她先生和我是同行,因此我對這則新聞比較關注。

坦白說,他們令我想起了美國總統川普。川普老婆是模特兒,但她和川普好像是兩個世界的人,彼此完全沒有交集,你很少會在公開場合看到兩人親密互動的照片,她就好像是籠中的金絲雀。

男女婚姻就如同企業合併,彼此需有互補性,能階段性融合,互相包容對方的缺點。

我經手過很多併購案,但談到「併購後」整合,幾乎有一半以上都失敗。許多併購者想把被併購者原有的特質抹滅掉,改換成自己的制度和價值,到最後不僅人離去,原先預期的綜效也沒有產生。

美國著名歌手保羅.賽門(Paul Simon)在他1975年個人專輯中,有一首名曲〈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離開愛人的50種方法),暗喻分手其實不難。

最近由於外在環境變化,企業分手的案例越來越多,包括一些原先被認為天長地久的組合。

上週,日本軟銀主席孫正義宣告辭去他在阿里巴巴的董事席位。20年前,孫正義在和馬雲交談了5分鐘後,決定投資阿里巴巴2,000萬美元。今天阿里的市值高達5,700億美元,軟銀擁有25%股權。最近由於軟銀財務表現不佳,決定出售部分阿里股權以彌補虧損。
馬雲一個月前也辭掉了他在軟銀的董事席位,他在該公司擔任董事已有10多年。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因為他連自己一手創立的阿里巴巴董事長職務今年也一併卸下,未來將花更多時間於公益事業。

台灣企業結婚和離婚最成功者,當屬富邦集團。2000年時美國花旗全面投資富邦所有事業15%股權,4年後欲增加持股被富邦婉拒,只好友善分手,但富邦利用這幾年時間大幅擴張了事業版圖,奠定今日基礎。

拉高到國家的層次,我們更可以發現分手乃家常便飯。

2018年4月,南北韓高峰會,簽署促進和平統一宣言,雙方領導人甚至手牽手越過邊界,但前兩週朝鮮炸毀了兩韓聯絡辦公室;2018年4月,習近平和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非正式會面」,互相示好,然而最近中印邊境發生致命衝突,導致印度全面反華。從握手到翻臉,兩個事件都只隔兩年。

再往回看,2017年4月,習近平訪美並舉行「川習會」,雖未簽訂任何協議,但代表雙方溝通的開始。隨著中美貿易大戰以及川普一系列制裁措施,美國正式定調中國為其戰略上最主要敵人,雙方在科技、經濟、金融和地緣政治全面開戰,前後也不過兩年的時間,比婚姻還短。

香港是中國大陸的正室,相較之下,澳門的地位差得很遠,但最近一連串事件,香港的地位被貶到連澳門都不如。十多年前,深圳只能算第三者,海南還不知道在哪裡,但今天這些後起都紛紛被扶正,這就是政治現實。

台灣的地位是什麼?最近得到了公開印證。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在新書中講了一個真實故事:川普將中國比喻為「書桌」,而台灣只是「筆尖」。我們自詡為關鍵的棋子,但在別人眼中是隨時可以折斷的棄子。川普和民主黨拜登的民調差距已拉大到14%,台灣會更安全嗎?

不要談政治,讓我們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的實力。

最近新經濟概念股狂漲,中國大陸有5家企業進入千億美元俱樂部,照順序排是騰訊和阿里(均接近6,000億美元)、美團、拼多多和京東(約950億美元)。相較之下,台積電市值2,800億美元(只有騰訊和阿里的一半)、鴻海392億美元、聯發科312億美元,這已經算台灣最好的公司了。

拼多多創辦人黃崢今年只有40歲,最近個人財富超過馬雲,成為中國第二富有的人。隨著大陸農村電商崛起,他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貝佐斯。台灣人,你有什麼感想?

台灣不需要長人志氣,但千萬不可以自我感覺良好,以為只要有美國相挺,便一切無事。

美國太空總署專家最近公開警告承認,美國5G技術落後世界;川普政府甚至鼓勵思科(Cisco)收購愛立信或諾基亞,與華為競爭,但思科表示沒興趣收購低利潤產業。抵制歸抵制,美國政府近期加入華為陣營,共訂5G標準,因為那是未來趨勢。

上週還有一件大事,中國大陸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順利升空,至此,北斗系統55顆衛星全部署完成,將向全球提供服務。這意味著,未來大陸的軍事飛彈和太空科技,不會再受制於美國GPS系統,而且更超前。

台灣不是別人的玩偶,台灣,你要做自己!

美銀行存款,風電,A股衍生品,拚多多,微軟Mixer,北斗三號,華新科,數位廣告,華建


理事長的話:美銀行存款,風電,A股衍生品,拚多多,微軟Mixer,北斗三號,華新科,數位廣告,華建

美銀行存款
根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數據顯示,自1月美國發生首例新冠肺炎以來,美國銀行業寫下存款餘額暴增2兆美元的歷史紀錄。這主要反映美政府與聯準會(Fed)灑錢救經濟以及企業與人民憂心前景不明而寧願存錢的現象。

美國銀行業的新增存款已寫下史無前例的規模,光是4月的存款就勁升8,650億美元,比起先前締造的全年紀錄還高。

美政府透過振興方案和失業補助,釋出數千億美元援助小企業和個人,Fed展開無上限的購債計畫等一連串措施支撐金融市場。此外,有鑑於前景不明,促使大型企業到一般小家庭都傾向囤積現金。

存款增加主要集中在前幾大銀行。根據FDIC資料,新增的存款中有逾三分之二流入25家最大金融機構。摩根大通、美銀、花旗等資產最大的美國銀行,第一季新增存款金額遠遠超過規模較小的同業。

研究機構Autonomous Research分析師福倫(Brian Foran)指出,「無論怎麼看,銀行業的存款以異常快的速度增加,如今已被現金淹沒,就像麥克老鴨(Scrooge McDuck)泡在鈔票池裡游泳。」

福倫認為,由於銀行業者並不需要這麼多存款,因此很可能再調降原本就少得可憐的存款利息。

美國重量級銀行是此波存款熱潮主要受惠者,一方面歸因於自3月各州實施封鎖後,波音、福特等企業即取得數百億美元的貸款額度,這些資金都先存放在供應貸款的大型銀行。

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大型銀行的許多客戶皆有參與援助小企業、規模6,600億美元的「薪資保護貸款計畫」(PPP),這些補助先存放企業帳戶。此外因Fed的購債計畫,信託銀行的存款上揚。至於一般消費者因疫情待在家,減少花錢機會,使得4月個人儲蓄率躍升至33%的歷史新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Feb亂撒錢,但大家都不敢投資。
第二、利息會進一步再降低。

第三、現在其實是投資最好的時機,有錢千萬不能放在銀行。

第四、現在每個人都應冷靜思考,想像未來10年的產業趨勢是什麼?

風電
西門子歌美颯22日宣布,首批20支國產化離岸風機塔架完成生產,今年起陸續交貨與安裝8MW的離岸風機,預計供給640MW給達德能源的允能雲林離岸風場,這不僅是台灣離岸風電史上首批依政府要求使用國產化的離岸風機零組件,更早於政府規畫塔架國產化時程一年。

據悉,西門子歌美颯2018年在台簽署首批離岸風機零組件在地採購合約,第一份由上緯投控所提供的風機葉片樹脂採購合約,供海洋二期離岸風場使用;第二份由韓商CS WIND集團與台灣金豐機器工業合組團隊共同生產離岸風機塔架,以供應達德允能離岸風場2021年所需要的國產化塔架。

西門子歌美颯指出,CS WIND是西門子歌美颯全球陸域和離岸風機塔架的一線供應商,已有成熟塔架生產技術;金豐機械工業則是台灣最大機械沖床製造商,同時也是國際首屈一指提供金屬加工的技術者,二家合作夥伴運用金豐在台中港現有廠房設備製造生產,並已成功出貨20支國產化離岸風機塔架。

值得注意的是,20支首批國產化離岸風機塔架已從金豐工廠運送至歌美颯位於台中港的預組裝預定地。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Niels Steenberg)表示,西門子歌美颯不僅謹守2021年塔架國產化承諾,更將跨國供應商與台灣本土供應商的合作模式深植台灣,並透過政府大力推動,共同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離岸風電產業中心。期待未來持續與CS WIND 和金豐合作其他台灣的離岸風場專案,包含沃旭能源的大彰化東南及西南計畫離岸風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風電的生態系,正逐漸成形中。
第二、風機零組件本土化,是很重要的成就。

第三、台灣中部地區機械業實力堅強。

第四、台灣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風電產業鏈的典範。

A生品
大陸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22日在財新夏季峰會中指出,在香港推出A股相關金融衍生品的時機已成熟,是結合目前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此一大框架下,很好解決的問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則表示,將推動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納入深港通。

早在2019228日,港交所公布「三年戰略規劃」中,提出會推出A股期貨產品,以因應投資者投資A股的對沖需求。至於「ETF通」,港所交行政總裁李小加相信,最終也能談得通,主要考量具體結算及清算程序,是否讓EFT產品互掛等問題。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方星海22日提及A股金融衍生品、中概股回流香港、人民幣國際化等議題。在金融衍生品方面,方星海指出,眾多國際機構投資者聚集香港,很多是透過滬深港通投資A股市場。因此,香港對於推出基於A股的衍生產品也非常積極。

方星海強調,相信很長一段時間內,透過香港進入大陸資本市場的境外資金還是會非常多,也是進入該市場的主要管道。若香港的機構投資者有更好的風險管理手段,更有助於他們將更多資金投入大陸資本市場。所以,對大陸資本市場發展也是一件好事。

方星海表示,無論是從香港本身的發展,還是從大陸資本市場的發展來看,香港基於A股的金融衍生品是情理之中的事,應該予以支持。

針對近期美股中概股掀起回港二次上市潮。方星海指出,由於香港二次上市制度比較完善。香港作為亞洲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特別是與大陸資本市場關係非常密切,都有利於香港吸引中概股公司二次上市。

林鄭月娥透過視訊在峰會中表示,未來一年,香港會繼續積極與相關部委跟進,早日落實已公布的政策及爭取新的政策突破。特別在金融方面,香港會加強推動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擴大香港居民異地見證開立大陸個人銀行結算帳戶的推廣試驗範圍、推動ETF納入深港通等政策。

受到該峰會相關訊息激勵,港交所22日盤中大漲3.86%至312港元,刷新歷史新高,最終收漲3.73%至311.6港元。對於方星海的一席話,港交所發言人表示,有關計劃在香港推出的A股相關衍生產品,可以與交易所正在快速增加的產品組合互補,符合國際投資者管理其投資組合風險的需求,將適時公布最新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向來是亞洲最重要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中心。
第二、但新加坡資本市場太淺碟,公司不多。

第三、隨著美國中概股大舉到香港第二上市,香港資本市場地位越來越重要。

第四、A股衍生性商品,將有助於香港資本市場爆發式的成長。

拚多多
大陸新一代網路創業家在各項榜單上向業內大佬「雙馬」發起挑戰。受益於過去三個月股價大漲近160%,拼多多創辦人、現年40歲的黃崢身價首度超越電商鉅子馬雲,成為大陸第二大富豪。

22日美股盤前富比世(Forbes)即時富豪榜顯示,黃崢以454億美元的身價,超越439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僅次於身價529億美元的騰訊創辦人馬化騰。

黃崢身價近期其創辦的拼多多股價水漲船高,據富比世數據,近兩個月黃崢身價大增289億美元。而截至619日美股收盤,拼多多股價達87.58美元新高的收盤價水平,盤中更一度逼近90美元關卡,較319日收盤價33.8美元漲159%,市值也超越1千億美元,成為繼騰訊、阿里巴巴、美團之後,大陸第四家市值破千億美元的網路公司。

如同富豪身價榜以及企業市值榜所示,大陸網路產業主要資源仍由騰訊、阿里巴巴兩大山頭把持,不過近年大陸新一代網路創業家人才輩出,如1979年出生的美團創辦人王興,1983年出生的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等,不過1980年出生的黃崢格外受到矚目,因為拼多多不但是其中最年輕的公司,也是當中唯一正面挑戰阿里和騰訊主營業務的公司。

拼多多初期主打社交電商人拉人的玩法,以價格便宜的產品深入大陸三線以下的「下沉市場」,迅速從大陸電商界中竄起,成為阿里巴巴、京東行業兩巨頭的最大挑戰者,成立不到三年便飛奔那斯達克上市,上市初期更頂住外界對其「山寨」的批評轉型,在美股市場上獲得成功,如今市值更是高過京東。

之所以有正面迎擊阿里、京東的膽試以及開發產品的獨到眼光,除本身優秀外,黃崢的經歷也較一般成功商人還要特別,猶如小說主角總能遇到高人指點般,黃崢從唸書時期就結交到丁磊、段永平等產業界中的大人物,丁磊將黃崢介紹給段永平,段永平將黃崢帶上飯桌跟股神巴菲特同桌用餐,更建議黃崢選擇當時尚未上市的谷歌工作,進而讓黃崢視野與產品能力大增,成為當前大陸電商教父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拚多多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近年最大的驚奇,很快就崛起了。
第二、創辦人只有40歲,卻創造出比京東更高的市值,非常驚人。

第三、重點在於抓住了大趨勢,主推三、四線「下沉市場」。

第四、貴人指點很重要,黃崢在很年輕時就遇到貴人。

微軟Mixer
微軟周一宣布將於722日關閉電玩直播服務Mixer,並協助旗下直播主與觀眾轉移至臉書遊戲平台。這凸顯電玩直播市場競爭激烈,微軟經過三年多努力依然落敗,市占率不敵對手亞馬遜Twitch與谷歌YouTube,而臉書在接收微軟用戶後將成為最大贏家。

微軟遊戲部門執行副總裁史賓賽(Phil Spencer)指出,他們團隊於今年稍早決定結束Mixer平台並選定臉書結盟,期間歷經數月談判。

史賓賽表示,雙方計畫在微軟雲端遊戲串流服務xCloud進行合作,該服務尚在測試階段,最終目標是讓臉書遊戲玩家透過點擊便能遊玩或購買xCloud遊戲。

事實上,微軟宣布收攤Mixer早在業界預期之中。微軟2016年砸下鉅資收購電玩直播平台Beam,一年後將其更名為Mixer,之後更從Twitch手中重金挖角電玩實況主「忍者」布雷文斯(Tyler Blevins)等人,不料用戶成長有限、市佔率落居第四。

遊戲市場研調機構StreamElements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宅在家玩遊戲需求暴增,但Mixer平台34月觀看時間僅成長15%,不僅輸給同業,也低於整體平均成長45%。

以四月來說,用戶共花費約3,710萬小時觀看Mixer直播內容,遠低於Twitch14.9億小時,以及YouTube遊戲服務4.61億小時與臉書遊戲的2.91億小時。

數據顯示,Mixer4月用戶觀看時間僅年增0.2%,相比之下,Twitch與臉書遊戲卻接近2倍與3倍成長。

遊戲業界分析師范德魯涅恩(Joost van Dreunen)表示:「微軟動作太慢、錯失進入電玩直播市場的良機,即便找來大咖實況主加持也無濟於事。與其咬牙硬撐,不如與臉書合作,這是比較好的策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微軟在雲端勢不可擋,但也有失敗的投資。
第二、這不是微軟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索尼和任天堂,實在不簡單,在遊戲闖出一片天空。

第四、創意、資本品牌和平台,都很重要。

北斗三號
廿三日九時四十三分,中國大陸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作為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衛星、北斗三號第卅顆衛星,順利升空後,意味著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部完成,北斗導航系統將向全球提供服務,比原訂計畫提前半年。

北斗三號「收官發射」一波三折。之前,曾因二次發射失利,工程進行全線質量檢查,發射時間由五月延遲至六月;六月十六日,又因臨發射前發現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百成功、不帶隱患,發射再次推遲。昨天終於順利發射升空。

此次發射的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經過一系列在軌測試入網後,大陸將進行北斗全系統聯調聯試,在確保系統運行穩定可靠的基礎上,將選擇適當時機面向消費者,提供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實時服務,以及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中國大陸從一九八○年代開始研發北斗系統。根據「三步走」戰略,二○○○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大陸提供服務;二○一二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提供服務。二○一七年十一月五日,隨著兩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入軌,拉開了北斗三號星座部署的序幕。至二○一八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已向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內的全球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據廣州日報報導,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國家已開始使用北斗系統。之後,北斗將持續參與國際衛星導航事務,推進多系統兼容共享,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根據世界消費者需求推動北斗海外應用,共享北斗最新發展成果。

北斗三號建成後,將形成符合中國大陸國民生產建設需要的導航、定位、授時的系統設施。至二○三五年,中國大陸還將計畫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屆時,北斗將會再次升級,更具市場競爭力,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北斗三號建成,中國大陸不需要再依賴美國的GPS
第二、這就像5G、中國技術超前美國一樣,意義重大。

第三、中國大陸發展太空和國防產業,成就驚人。

第四、台灣在太空產業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華新科
繼承接光寶科(2301)手中的閎暉(3311)持股之後,華新科(2492)再透過旗下子公司釜屋電機認購日本信電機株式會社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CB),總計斥資9億日圓,若該筆CB全數轉換為現股,則華新科將間接持有双信電機8.3%股權。

市場解讀,被動龍頭廠國巨(2327)拿下基美之後,激化被動相關同業加速併購,華新科今年一連入股閎暉、双信電機之外,美商AVX母公司京瓷在國巨宣布合併基美時,就向AVX發出收購邀約,擬收購AVX全數流通在外股份。

双信電機為日本上市公司,成立於1938年,資本額達38.06億日圓,發行股數為1,560萬股,截至今年3月底的會計年度,双信電機毛利率達22.2%;營業利益率負4.9%;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淨利率(EBITDA)為負42.9%。

華新科公告,透過旗下子公司釜屋電機取得日本双信電機株式會社(SOSHIN ELECTRIC CO., LTD.)私募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總計斥資9億日圓,買進9張,相關款項預計在629日一次付清,華新科表示,取得公司債的目的為投資。

根據双信電機在官網上的公告,本次發行的CB額度為15億日圓,除釜屋電機認購9億日圓,大股東日本NGK Insulators取得6億日圓,公司公告轉換價為599日圓,若該筆CB全數轉換,潛在股份數量約250.41萬股,釜屋電機持有的9億日圓約可轉換為150.24萬股,約占CB轉換後股本之8.3%,等於華新科間接持有信電機8.3%股權。

市場猜測,華新科董事長焦佑衡留日,因此對於日企情有獨鍾,隸屬於華新科的釜屋電機,就是華新科在2006年以開拓日本市場為由,入股取得股權的日企,目前生產據點位於馬來西亞,以產製車用電阻為主力,時隔14年,華新科再購入日企可轉換公司債,拉攏日企壯大PSA集團的企圖不言而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巨海外併購太積極,逼得華新科也出手。
第二、國巨剛發行龐大的ECBGDR,非常成功。

第三、華新科只取得8.3%的股權,比較屬於被動式投資。

第四、全球電子零組件的市場,正在進行大規模整合。

數位廣告
今年廣告客戶在Google、臉書和阿里巴巴等平台的數位廣告支出,將首度超越對傳統媒體投放的廣告規模,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兩者市占率此消彼長的歷史性轉變。

金融時報報導,WPP集團旗下廣告代理商GroupM的數據顯示,在今年5,300億美元的全球廣告市場中,數位廣告的比率有望達到52%,高於去年的48%

廣告市場的數位革命興於21世紀初,當時網路支出僅不到廣告總額的2%,但如今已徹底扭轉了整個廣告市場,改變的速度和規模,都遠超過電視在20世紀問世的景況。

在疫情對經濟造成衝擊期間,只是對這股趨勢更推波助瀾。GroupM預料今年全球廣告支出將銳減約11.8%,但造成的痛苦程度,對新興與傳統媒體都不太一樣。

受轉進電商助攻,預料今年純數位廣告支出僅下降2.4%,但電視、報紙和戶外廣告等傳統媒體的廣告支出將驟降20.7%

GroupM企業智慧部門主管維瑟表示,小型企業對部分廣告市場的支出愈來愈重要,「可能就是推升數位廣告(支出)超過50%門檻的主因」。

自各國政府實施封鎖措施以來,企業已試圖縮減成本,並轉向較便宜的網路行銷市場,且線上廣告較能聚焦於促銷商品,而不是僅宣傳品牌。

儘管觀眾在45月大幅增加,廣電和新聞出版業者仍受到不成比例的打擊。根據GroupM的資料,電視廣告今年將減少17.6%,明年回升6%;報紙今年將銳減26%,明年下滑2.5%

雖然廣告支出有回穩的跡象,但根據世界廣告主協會(WFA)最近對行銷長的調查顯示,可能還需多等一陣子,廣告支出才會復甦。近40%的跨國公司本月表示,他們打算進一步延後刊登廣告的時間。

WFA執行長里爾克表示,「不確定性可能持續得比先前的經濟衰退更久」,「鑒於需求減少且供給增加,今年下半年大多數時間仍可能維持買方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數位廣告超越傳統媒體,代表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第二、20年的時間,網路廣告支出從2%成長到52%,實在驚人。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業紛紛開始擁抱數位廣告市場。

第四、傳統電視和報紙廣告未來的趨勢都是下滑。

華建
華建經營權變天!由市場派暨萬安生命前董座吳珅篁支持的寶佳少東林家宏團隊,在23日股東會改選董事中,拿下四席董事、險勝華建創辦人暨大股東林文亮(公司派)的三席席次;下周一華建董事會將選任新董、總,寶佳團隊能否再下一城,市場高度關注。

華建昨股東會改選進行七席董事改選,結果公司派僅拿下三席,包括董事李進益、曾炳榮(大捷投資代表人),以及獨董葉建偉;過去由吳珅篁為主的市場派,今年改轉為支持寶佳少東林家宏為首的市場派,拿下四席董事,包括董事鄭斯聰、顏明宏,以及獨董王慕凡、黃智楨;市場派以四比三險勝公司派。
至於持股8%的林朝榮一派,提名七席卻全數「槓龜」、一席都沒拿到。

華建將在629日董事會選任新董事長、總經理;據悉,華建董事長、總經理預料將由寶佳人選進駐,寶佳拿下華建經營權的最後一哩路、勢在必得。

據悉,寶佳少東林家宏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與吳珅篁洽談,入股華建十年、原先持股44%的吳珅篁,以釋出手中15%股權予林家宏個人投資公司-佳峻投資;「檯面上」吳珅篁可控持股降至29%,但卻因支持林家宏團隊後,在團隊運籌帷幄下,一舉拿下投資卡關十年的大華建設。

對此,林文亮在會後發表聲明指出,此次改選結果以和平方式完成,對近年飽受經營權之爭的大華建設來說,實屬正面,他跟公司對改選結果沒有任何評論,並強調公司經營管理,多年來已由專業經理人治理,「沒有誰邀請、或與誰共同經營」的議題。

林文亮說,不論股東結構如何,或是董事席次改選結果如何,股東權利之行使及董事職責之履行,皆依相關法令辦理,他及公司尊重合法改選的結果,從無任何個人或個別股東的立場考量,一切以依法治理、正常營運及公司最大利益為原則。

華建強調,未來公司在創辦人暨大股東林文亮,以及寶佳機構副董事長林家宏和全體股東共同支持努力下,經營管理將交由董事會及專業經理人負責治理,相信未來營運發展將更加順利,公司不在對改選結果及股權發表任何評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又一家企業變天,只是這次是房地產上市公司。
第二、出手的仍然是近年最積極投資上市公司的寶佳集團,這已經是今年第5家了。

第三、台灣上市公司股權變更是好事,但新投資者一定要有能力進行根本性體質的改變。

第四、萬安生命聯合寶佳,希望以「更積極」的態度經營公司,表示「現今的社會,不改變很難有競爭力」,這就是企圖心。

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以前失業或出社會,會想開個餐飲小店...疫情斷了這條路,是對台灣最好的事

以前失業或出社會,會想開個餐飲小店...疫情斷了這條路,是對台灣最好的事

在管理上有兩個重要但截然不同的概念,一個叫「戰略」,通常指長期布局和方向性變革,也就是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說「做對的事情」;另一個叫「戰術」,強調短期努力和效率提昇,或稱為「把事情做對」。

2020年應該是過去20年來最重要的戰略關鍵年。通常每10年就會有一件大事發生,徹底改變我們周遭的環境。2000年時互聯網泡沫,新經濟崩盤;2001年「911事件」,之後被稱為「後911時代」。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很多企業破產。隔了8年後川普上台,完全翻轉了全球地緣政治的生態。

2020年只過了一半,但已改變了所有現狀,再也回不到過去,有人稱其為「後疫情時代」(Post-Pandemic Era)。在環境劇烈變遷的當下,我們一定要有新的戰略,不能再以傳統思維做事。這是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財富分水嶺,將造成產業大洗牌,有些人會勝出,可能是你從來沒有聽過的人,但更多的人會被淘汰。

這件事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台灣人不擅於戰略,欠缺長期思維和果斷膽識。所有政府紓困的措施,包括三倍券,都著眼於解決眼前的問題,並無法改變現況。更糟糕的是,由於台灣抗疫成功,情況較世界其他國家好很多,所以大家沒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缺乏轉型的決心。

市場上有很多信息,給我們錯誤的觀感,覺得危機好像已解除。以美國為例,川普為了年底選戰,拼命給Fed壓力,導致無限量貨幣寬鬆政策,靠資金撐起股市。

週末學習了一個新名詞「LV行情」,L是指經濟,短期內很難復甦、有氣無力;V卻是指股市V型反轉、強力反彈,不論是美國、中國大陸或台灣,都掀起一波報復性行情。

其實2020年共有三隻黑天鵝,疫情只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兩個重大因素,包括由中美貿易大戰所引發的全球化終結,以及AI新科技所帶來各行業的數位轉型。

現在是台灣需要覺醒的時刻,這是最糟糕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機。戰略考驗每一個人的智慧,從小英、企業領導人到一般老百姓。過去,許多人失業或年輕人跨入社會,第一個想到的,是開個小店賣餐飲。這一波疫情對台灣最好的事情,是斷了這條路,強迫大家思考其它的選擇。

只要稍微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2020年正邁入長期戰略的轉折點,很多事情正在發生,而且會加速成形,成為新的趨勢。

首先是許多行業由「線下」轉到「線上」,帶動「數位轉型」。

微軟總裁表示原先要好幾年才會發生的事情,現在幾個月就已實現。但台灣並不是這樣,不管是上學或上班,我們都一切照舊。

其次是「電動車」。

2020年是全球電動車元年,最近特斯拉股價超過豐田,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鴻海剛宣布一系列新發展戰略,正式告別手機時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動車。

電動車代表的是全球對環境的反省。今年是全球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元年,反應的是地球因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機。以往大家漠不關心,但現在全球投資機構普遍有認知,不再投資碳排放的產業如石化。

此外還有「生技」和「大健康」。

由於全球疫情,許多新藥和醫療個股受到重視,中國大陸和香港連完全無業績的公司,也可募到大筆資金,這個熱潮最近蔓延到台灣來。

當然最明顯的,還是全球旅行的終結。最近歐美疫情轉趨嚴重,可能有第二波疫情,政府已發出避免出國警示。

假如有神的話,祂好像要跟我們開玩笑,因為不只天災,最近人禍也不斷,全世界各地衝突連連。

中美大戰升高之外,上週中印邊境爆發嚴重軍事對抗,死傷慘重。另外,朝鮮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室,南北韓戰火一觸即發。川普宣布將從德國部分撤軍,引起和歐盟之間的矛盾,至於香港問題就更不用說了。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台灣還沒有感覺,自以為過得很好,那麼將來被時代淘汰也是應該的。

當然我們絕對有值得自豪的地方。上週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0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在63個受評國家中排名第11名,較去年進步5名,創下近五年來最佳表現。

這是非常令人驕傲的成績,甚至超越許多大國。大陸排名第20名,韓國第23名,日本第34名,美國大幅下滑7個名次到第10名。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蟬聯第一,香港則從去年第2名下滑到第5名。台灣「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基礎建設」皆較去年進步。表現最差的是人才外流,去年46名,今年更跌到第48名。

值得關注的是,外國人比我們更關切這個趨勢。最近美國在台協會提出「台美人才循環大聯盟」白皮書,小英親自參加發表會,強調未來要強化「雙語能力」及「數位技能」。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在致詞時表示,台灣應將自己定位為「國際人才中心」。這說明台灣的人才很優秀,但國際觀和能力仍有不足,未來如要和美國聯盟,應在人才上加強。坦白說,這是非常有戰略思維的建議,遠比買賣軍火要好得多。

根據彭博資訊調查,近期消失的工作,約有三成回不來,即使經濟復甦,仍有數百萬人將長期待業。我最近面試很多年輕人,因為找不到工作,所以延畢,這是戰術還是戰略?

請您忘掉2020,從2040年的台灣開始想像吧!

台積電美國,華為手機,台鋼/友訊,振興IPO,特斯拉/礦商,美零售銷售,世界競爭力,新加坡證交所,晶電/隆達,京東IPO,吉利汽車,半導體研發


理事長的話:台積電美國,華為手機,台鋼/友訊,振興IPO,特斯拉/礦商,美零售銷售,世界競爭力,新加坡證交所,晶電/隆達,京東IPO,吉利汽車,半導體研發

台積電美國
台積電擬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設5奈米晶圓廠,隨其赴美的「化學品聯軍」成形。台積電欽點關東鑫林、長春石化及勝一化工等三家公司率先出線,由關東鑫林主導美國化學品設廠案,初期投資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生產先進製程用化學品,後續也將就近供應半導體大廠英特爾。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稍早透露,台積電赴美設廠,台灣供應鏈夥伴也將一起前往美國開拓市場。台積電並在美國晶圓廠旁另闢一個園區用地,可讓供應鏈夥伴進駐,這些台廠除供應台積電外,也能藉這機會前進美國、開拓美國市場。

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化學品聯軍設廠地點,緊鄰台積電美國廠旁,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近郊,離鳳凰城市區約30分車程,與英特爾廠區也僅約一小時車程。

為配合台積電赴美國設廠要求,相關化學品廠商正進行一起前往美國設廠評估作業,預料整個投資案將在今年底前定案,並趕在台積電美國廠完工裝機前半年完成,以利台積電進行產品驗證。

據了解,這支被台積電視為「台灣隊」的化學品聯軍,整個投資計畫由關東鑫林主導,但相關成員必須經台積電核可。目前表態願意參加前進美國投資的成員,還包括台灣知名石化大廠長春石化集團及勝一化工,並持續募集其他廠商加入,估計整個支持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台灣隊化學品聯軍成員將達六家。

關東鑫林去年在台積電供應鏈管理論壇,獲選台積電「化學材料品質合作」獎,主要供應台積電電子級雙氧水、氨水、氫氟酸、高純度溶劑,以及混酸蝕刻液光阻顯影液、清洗液等特殊電子化學品。

台積電供應鏈表示,這些化學品在美國也有供應鍵,不過受惠台積電在全球製程領先,且多年刻意扶植台灣供應商品質和技術跟上台積電腳步,生產的高純度化學全球稱冠,連全球半導體霸主英特爾也積極想向台灣採購。

因此,這次支援台積電美國設廠的台灣化學品聯軍,也看中可就近供應英特爾,順利開拓美國市場,不過整個設廠案仍以優先供應台積電為首要考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在美國打造生態系,是正確的模式。
第二、化學只是開始。

第三、可能會帶動其它產業。

第四、對台企赴美是好事。

華為手機
華為手機的「超蘋果、趕三星」目標終於成真,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全球手機市場中,華為以21%的市占首度登上手機龍頭寶座,三星則受到印度封城、停產措施的衝擊,痛失霸主地位。

韓國中央日報報導,三星因印度市場的挫敗退下神壇,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顯示,三星在4月份全球出貨市占萎縮至19.1%,使緊追在後的華為首度在單月數據上超越三星,華為以21.4%市占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王。

報導分析,全球兩大市場一熱一冷,是兩大品牌排名互換的關鍵,華為超越三星的關鍵在於4月大陸新冠肺炎疫情獲得有效控制,手機市場得以回暖,且在美國圍堵、制裁華為的情況,激起大陸消費者的愛國情緒,使華為4月在大陸手機市占率大幅提升至44%,較2019年同期上升1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三星如Galaxy S20等旗艦機在4月的銷售相當疲弱,此外,印度在4月為了防疫採取封城措施,大幅衝擊在印度有大量手機工廠的三星,當地工廠不得不停工停產的情況,讓三星手機4月份在印度的出貨暴跌。

綜觀全球出貨規模,手機受到疫情影響狀況仍相當嚴重,4月份出貨較2019年同期暴跌41%至6,937萬支。

Counterpoint Research2020Q1數據中,全球手機出貨年減幅度達到歷史新高的13%,數量為2.494億支,為2014年以來首度智慧型手機Q1出貨不足3億支。Q1三星仍為最大品牌,全球市占約20%;華為加上子品牌榮耀則以3個百分點的差距緊追三星。

雖然華為終於登上全球手機第一,但有觀點認為,華為恐怕無法在王座上坐暖太久,因為印度已經在5月放鬆封城措施,料能有效提振三星手機出貨。在華為方面,則是遭到美國致命的禁令升級,使華為手機等產品的晶片供應受到嚴峻挑戰,有晶片代工實力的三星反而成為華為亟欲合作的對象之一。

另有外媒報導稱,華為願意以部分的手機市占為代價,換取三星電子幫助公司代工晶片。三星較華為更仰賴智慧型手機業務,而華為還有5G等電信設備業務可做為企業支柱。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手機市占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意義重大。
第二、全世界以美國為首,抵制華為,仍然讓華為搶得第一。

第三、中國市場是關鍵之一。

第四、另外是印度市場。

第五、華為需要三星為其代工晶片,彼此會合作。

台鋼/友訊
友訊15日股東常會完成董事改選,市場派台鋼拿下三席董事、三席獨董的過半席次,順利入主,友訊經營權之爭正式落幕。台鋼集團會長謝裕民昨天首度現身,強調友訊要先賺錢,讓股東可以分到股利,也要讓專業經理人可以發揮,並擦亮友訊這塊招牌,成為台灣之光。

友訊受市場競爭激烈、中國大陸網通廠品牌低價搶單等衝擊,近年營運低迷,過去五年有四年虧損,去年每股淨損0.78元,股東無法領到股利;今年首季每股淨損為0.07元。
市場認為,謝裕民喊友訊要賺錢發股利,是讓股東「最有感」的方式。

友訊新董事會推舉李中旺擔任董事長。李中旺從2011年卸任友訊董座九年後,再度擔任董事長。

李中旺表示,友訊品牌對台灣有一個使命,就是「帶著大家往全世界走」,台灣好的供應商都是策略夥伴,不管是否持股,「廠盡其力、網暢其流」,每一個廠都盡最大的優勢,截長補短,組成夢幻組合往全世界走。

李中旺說,未來會在市場、產品、品質會有比較積極的作為,友訊擁有研發團隊,分公司遍布全球50多國,可以發揮最大效益。

台鋼入主友訊後,謝裕民首次進入友訊位於台北內湖總部大樓,第一件事就是到各樓層一一向各部門員工打招呼,還發紅包安撫員工兩個月來的不安,希望員工支持大股東及經營團隊。據了解,這是台鋼進入一個新公司的慣例,在科技業界相當少見。

謝裕民表示,之前大家(台鋼與友訊前董座胡雪)為各自立場競爭,但有了圓滿結果,他謝謝胡雪以友訊、以7萬名股東為重,將一起把友訊這塊招牌擦亮,變成未來台灣之光。

他期許友訊能先賺錢,讓台鋼等股東可以分到股利,專業經理人可以發揮,也能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的產品,擦亮友訊這塊招牌。

友訊創辦人之一暨董事長李中旺昨天擔任股東會主席,謝裕民以大股東身分親自出席,代表力挺改革決心,股東會出席率達87.36%

友訊昨天股東會全面改選六董事、三獨董。台鋼拿下六席,包含個人董事李中旺、友訊投資代表人林仕國及馮忠鵬,以及三席獨董鍾祥鳳、李勝琛、陳進明。友訊前董事長、已故創辦人高次軒夫人胡雪取得三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跨業」的併購。
第二、謝裕民類似晟德的林榮錦,是重整企業的專家。

第三、友訊以賺錢為第一要務,喚起投資者的重視,因為近年都不賺錢。

第四、台灣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因為轉型,而跨界投資。

振興IPO
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打亂許多企業IPO籌資計畫,金管會提出辦法「振興IPO(首次公開募股)」,新任主委黃天牧昨接受媒體聯訪透露,研議暫時放寬「獲利潛力」認定標準,讓受疫情衝擊的公司,得以透過替代方案依照原訂時程IPO或SPO(現金增資)。

黃天牧說,IPO募資針對科技、新創、生技等無獲利門檻者,過去要看連續三年獲利衡量市場潛力,假設十月申請興櫃,要交今年一至六月半年報,但受疫情影響獲利衰退,半年報恐無法看出市場潛力,因此研議放寬可看七至九月第三季財報,作為疫情暫行認定措施。

疫情過後,國內金融環境也面臨困局,除了產業獲利衰退影響IPO,低利率更直接衝擊銀行、保險業。除振興外,黃天牧也提醒金融業注意風險,他說,金融業面臨黑天鵝、灰犀牛、資安、地緣政治,還有低利率環境,甚至是最近提出的「綠天鵝」,指氣候變遷對金融機構造成衝擊,但「金融業不可能只守住台灣這市場,勢必要走到國際」,只是走出去要更小心。

黃天牧也認為,利率對保險業更是牽一髮動全身,現在利率更低,對資產負債面將是更大挑戰。保險業海外投資已達百分之六十六,高過其他國家,雖沒有要立刻降低,也能理解保險業是「不得不」到國外投資,但對這數字要非常謹慎,不要讓社會對保險業擔心。

證券業部分,黃天牧指出,直接金融應要在市場上扮演更重要角色,包含讓中小企業、新創能在兼顧風險與投資人保護前提下取得資金。

但黃天牧強調,其他國家都很驚訝台灣金融業在低利率下還能夠獲利,未來低利率帶來的挑戰會更多,但國內金融韌性好,韌性好就能找出永續生存發展方法,他對金融股有信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港IPO大漲,金管會終於提出「振興台灣IPO」的口號。
第二、未來對高科技和生技行業上市,標準應該更放寬。

第三、「開放」是現在進行式。

第四、台灣產業結構在轉型,金融機構和監理也需要轉型。

特斯拉/礦商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與礦業集團嘉能可(Glencore)達成採購協議,將向嘉能可採購鈷礦,供上海超級工廠(Gigafactory)和規劃中的柏林廠所需,可見特斯拉擴產之際,正持續增加自行獲取的原物料。

知情人士指出,嘉能可將供應鋰離子電池使用的鈷,這項協議將升高特斯拉對剛果民主共和國鈷金屬的依賴,也有助提振嘉能可的鈷礦事業。過去兩年來,鈷價挫跌三分之二,跌至每噸約3萬美元。

全球鈷供給量中,逾六成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當地的鈷礦是以人力開採,且經常使用童工。

特斯拉上周公布的《2019環境影響力報告》指出,該公司已「投入重大努力建立流程」,消除童工風險,並強調意識到「以負責任和道德的方式採礦,對這些社區經濟和社會福祉都很重要」。

特斯拉也表示,只要能確保礦物來自符合社會和環保標準的礦場,將支持由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採購原料。

此協議凸顯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和歐洲擴張生產之際,正增加自行獲取的原物料。其他汽車製造商如福斯,都倚賴外部電池製造商獲得鈷的供給。

特斯拉的鈷用量雖然少於同業,但與嘉能可的合約可能多達每年6,000噸。這項採購合約讓特斯拉全程掌控從剛果礦場供貨到中國大陸加工為電池前驅材料。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產量預期可達每周1,0003,000輛,若以全產能換算,相當於每年的鈷需求量為1,200噸。柏林廠一旦完工,預估每年的產量為50萬輛。

顧問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表示,未來十年,特斯拉電池產能預期將成長570%,增至248 GWh;每1GWh電池容量,平均足供1.8萬輛電動車使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電動車需要鈷,這是關鍵原料。
第二、關鍵稀有金屬行情未來持續看好。

第三、電動車的大量製造,透過特斯拉上海廠已可以解決。

第四、特斯拉市值已達1,730億美元,超越豐田汽車,變成世界第一。

美零售銷售
美國5月零售銷售出現報復性反彈,創下有史以來單月最大漲幅,且遠高於預期,主因為美國逐步解封後,消費者開始上街購物。

美國商務部16日公布,美國5月零售銷售總額比上月暴增17.7%,至4,860億美元,輕鬆擊敗先前在200110月創下的6.7%紀錄,也遠優於道瓊社訪調經濟學家後預估的8%。此數據已連續三個月萎縮,到5月出現如此大幅反彈,代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在3月底、4月初時最嚴峻,之後已慢慢步出谷底。

不計食品的5月零售銷售額漲幅也高達16.8%,比市場原估的8%高出一倍有餘,從4月創下的16.4%的歷史跌幅大幅反彈,其中,服飾和配件店零售銷售額暴漲188%,漲幅最大。而運動用品、休閒愛好用品、樂器及書店零售銷售額也大漲88.2%,食品服務和飲料店的銷售額回升29.1%

先前實施最嚴格封鎖措施期間,店家幾乎全面暫時停業,部分地區到了5月才開始允許出外用餐。

然而,整體零售銷售額仍遠低於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例如2月零售銷售額為5,270億美元,而與一年前相比,上月零售銷售額減少6.1%

美國總統川普在此數據公布後迅速推文:「看來這對股市和就業會是個大日子」,但16日並沒有公布任何就業數字。

另外,聯準會同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工業生產指數小幅增長1.4%,雖遠優於4月的劇減12.5%(也是歷來最大降幅),但遜於市場預估的增加3%,顯示新冠肺炎疫情阻斷供應鏈且衝擊市場需求之後,產業景氣僅緩步回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零售業都在報復性反彈。
第二、消費者實在悶太久了。

第三、股市也有類似的反應。

第四、但是許多零售實體店仍然脫離不了關門的命運,一定要精簡,電商是未來。

世界競爭力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昨公布「二○二○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在六十三個受評國家中排第十一名,較去年進步五名,創下近五年來最佳表現,也暌違三年再度超越中國大陸,但今年在四大項評比中「經濟表現」卻呈現衰退,主要是我國去年失業率高於其他亞洲國家。

與東亞鄰近國家相比,報告顯示,今年大陸排名第廿名、韓國第廿三名、日本第三十四名,而新加坡排名第一,香港則從去年第二名下滑到第五名,美國更是大舉下滑七個名次到第十名。

在四大類指標中,我國在「政府效能」、「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皆較去年進步,尤其政府效能進入全球前十名;但在「經濟表現」卻出現退步,從去年第十五名跌到第十七名,主要是「就業」大舉退步六個名次,主因是我國失業率較其他國家高;「價格」退步三名,主要是辦公室租金漲,導致生活成本拉高。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開始,台灣因人才外流,相關排名呈現落後,今年仍是如此,像是人才外流部分,這項台灣去年排名第四十六名,今年更跌到第四十八名;國內企業環境能吸引國外高階人才這項,今年排名第四十七名,也呈現出台灣無法有效吸引國際人才。

不過,IMD在報告中特別指出,我國在「國內經濟」大幅進步十五名至第十名,主因固定資本形成毛額占GDP比率大幅改善,及實質GDP與人均GDP成長排名提升;「國際貿易」進步四名至第廿七名,反映商品出口與服務輸出成長率名次提升;「國際投資」進步兩名至第廿六名,主要原因是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GDP比率、外人證券投資等排名提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台灣近年名次最大的進步。
第二、台灣是中美貿易大戰最大受惠者。

第三、台灣有非常多元的產業結構。

第四、台灣在新經濟轉型浪潮中,有技術優勢。

新加坡證交所
新加坡證交所今年又面臨一波下市潮,原因是流動性不足與企業治理醜聞,打擊投資人信心,在新加坡積極爭搶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際,證交所節節敗退,成為星國面臨的一大不利因素。

金融時報(FT)報導,根據Dealogic的數據,今年來有九家公司已經或正在從新加坡證交所下市。雖然這段期間有五家企業上市,但今年仍可能連續第二年下市比上市家數更多。

分析師表示,由於流動性和估值低,再加上頻繁爆發上市公司會計和治理醜聞,打擊投資人的信心,企業下市已成為新加坡金融市場的一大問題。

曾揭發新加坡上市大宗商品貿易商來寶集團會計問題,導致該公司幾乎崩潰的前來寶分析師瓦格納(Arnaud Vagner)說:「投資人對會計醜聞感到厭倦,讓他們不想在新加坡投資。」

瓦格納表示,與其面對股價進一步下跌,一些企業寧可選擇利用較低的借貸成本,讓他們的公司下市。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會計學副教授麥潤田(Mak Yuen Teen)表示,若非新加坡證交所修改規則,取消最低交易價格要求規定,可能會有更多股票從星國證交所下市。這項規定已在61日廢除,此前,該規定已讓多檔股票列入可能下市的觀察名單。麥潤田說,對那些企業來說,時間很緊迫,有些甚至已沒有轉圜餘地;如果這項規定依然存在,6月原本可能有多達54家的企業面臨下市命運。

新加坡證交所籌資金額近年已下跌,2019年會計年度有20檔新股上市,合計籌資17億美元,低於前一年的22檔、籌資62億美元。

今年5月,新加坡證交所失去與MSCI的一項重要衍生性商品授權協議,由港交所取而代之;新加坡證交所示警,這可能導致他們2021年的利潤下滑10%15%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缺乏本地投資人。
第二、新加坡股市組成不夠多元。

第三、香港資本市場影響新加坡。

第四、新加坡資本市場流動性嚴重不足。

晶電/隆達
LED大廠晶電和隆達18日宣布,以換股方式共同成立投資控股公司,2家公司成為控股公司100%持股子公司,轉換基準日為1020日,轉換後兩家公司下市、改以新控股公司上市。雙方希望此舉能整合資源,強化Mini LEDMicro LED技術和布局三五族半導體領域。

市場盛傳,友達是晶電和隆達成立新控股公司的推手,蘋果扮演關鍵角色,因為兩家公司資源整合,有望加速成本降低和量產的時程,有助蘋果加速推出新品。

法人指出,蘋果與晶電合作研發Micro LED數年,希望能應用到終端產品上,品牌大廠相繼在電競筆電、電競螢幕、高階電視開始導入Mini LED背光技術,蘋果也開發Mini LED應用於iPadMacBook等,希望整合所有資源。晶電不評論單一客戶,表示兩家公司合作,應可加快新產品量產、降低生產成本;隆達表示,雙方合作主要是加速開發Mini LED、Micro LED和化合物半導體等領域,避免重複投資。

新控股公司與晶電和隆達的換股方式為晶電1股換發新公司普通股0.5股、隆達1股換發新公司普通股0.275 股。未來新公司董座由晶電派任。晶電、隆達強調,雙方仍為獨立運作的子公司,員工和客戶不受影響,新公司致力成為跨國性的三五族半導體產業投資平台。晶電專注在上、中游,隆達成為晶電的重要客戶之一,隆達聚焦下游,晶電是重要供應商之一。

隆達副總經理張博儀進一步指出,雙方合作是上下游的整合,聚焦產品、技術發展以及資源運用,加速研發轉量產,避免重複投資,降低成本,加快擴大MiniMicro-LED的應用。

晶電與隆達預計87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通過股份轉換案,通過後將申請各國政府反托拉斯法核准,向證交所申請撤銷公開發行,股份轉換基準日預定為1020日。

我們的看法:

第一、LED產業面臨技術換代,需要整合。
第二、未來走上產業整合是很正常的事。

第三、Mini LED是未來產業趨勢。

第四、蘋果牽線是很有趣的事。

第五、未來會成立新的「產業控股公司」。

京東IPO
京東18日在港股二次上市,集資297.71億港元,成為2020年新任港股集資王。京東主打的「618」年中購物節也取得佳績,自61日至18日下午2時,累計下單金額高達人民幣2,392億元,超越2019年成績。

美股中概股掀起香港上市潮,京東成為繼阿里巴巴、網易回港後,近期第三家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美股中概股企業。後續包括大陸教育企業新東方、好未來也傳出有意返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另一方面,近日港匯強勢,17日再度觸發港元強方兌換保證上限,迫使香港金管局當日兩度出手,共向市場賣出30.07億港元。分析指出,由於接下來陸續有新股排隊在港IPO,加上港、美利差因素,預估7月以前港匯將持續強勢並觸發金管局入市干預。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京東18日上市後一度上漲5.75%,收漲3.5%至234港元,總市值達到7,231億港元,位居港股市場第15名,在互聯網行業中排名第四,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點評。

京東此次募集資金淨額約297.71億港元,超越網易成為2020年港股最大規模IPO

受到京東返港二次上市憧憬帶動,京東美股17日收漲1.69%至62.01美元,股價創歷史新高,2020年以來股價累計大漲64.35%。截至台北時間18日晚間730分,京東美股盤前報60.9美元,下跌1.79%。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18日在雲端敲鑼儀式上強調,京東來香港上市是因為堅信集團及香港都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的核心管理層、京東集團戰略執行委員會(SEC)成員在儀式中首度集體亮相,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在視訊中現身,歡迎京東加入港交所的大家庭。

另一方面,「618」年中購物節是疫情發生後,首次全電商平台大促銷,各平台競爭激烈。

百度報告指出,2020年「618」的搜索熱度出現逆勢上漲,創五年來新高。在此期間,已經有超過100個品牌在京東超市成交額超過人民幣1億元,3千個單品成交額破百萬元,200款商品成交額破千萬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今年超級成功的IPO
第二、劉強東下台,京東才能扭轉公司治理不佳的形象。

第三、京東現在市值僅次於阿里、騰訊、美團,排名第四,非常驚人。

第四、這是香港資本市場的轉捩點,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IPO集資冠軍。

第五、中港資本市場相輝映。

吉利汽車
吉利汽車17日夜間宣布,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以及在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發行股份全數為新股,規模不超過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15%,集資擬用業務發展與一般營運資金。受此消息激勵,吉利汽車18日盤中一度飆漲7.56%。

為了爭取海外中概股回歸,大陸證監會於2020430日發布公告稱,針對已在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的市值要求做出調整,主要有兩項標準供選擇,第一項是市值至少為2千億元;第二項是市值至少200億元,但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在業界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根據新浪財經18日報導指出,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的吉利汽車就屬於紅籌股,目前吉利汽車的市值約為1,236.4億港元,但作為擁有眾多自主技術的企業,完全符合科創板針對紅籌企業的回歸要求。

吉利汽車18日收漲5.88%至12.6港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陸工廠開工及重擊車市銷量,大陸車企普遍在過苦日子,吉利2020年股價累計小跌0.94%,已算是庸中佼佼。

中金公司發表最新報告指出,上調吉利汽車目標價21%至16.6港元。報告稱,吉利汽車正計劃在科創板上市,考量到該公司增加融資平台,可以享受到A股更高的估值。

中金表示,吉利汽車此次發行後可能稀釋現有股東每股淨利15%,但中長期該公司可能將受益於新增的融資平台,吉利汽車作為優質企業回歸A股,有助於提升大陸汽車類股上市公司的品質,擴大A股汽車類股市值,使資金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促進資本市場優勝劣汰。

中金預計,吉利汽車此次計畫先在上海科創板上市,之後跟有「瑞典國寶」之稱的富豪汽車公司(Volvo)合併,可望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場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汽車目前在香港以紅籌股形式上市。
第二、以外資形式回歸A股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A股本益比高,而吉利又是產業龍頭,正如同中芯集成電路,未來本益比可衝到50倍以上。

第四、具有大陸行業指標性地位的公司,通常會選擇回歸A股上市。

第五、今年是中港資本市場發行爆發年,未來美國中概股將大幅度回歸,中國大陸本益比將超過美國市場平均。

外資投資A股
繼先前A股納入MSCI和富時羅素、取消外資在關鍵產業持股比、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等舉措後,大陸商務部18日發文宣布,將大幅放寬外資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投資門檻,並放寬資產總額與相關持股比限制。

商務部官網18日顯示,將修訂「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將大幅放寬外資投資A股的門檻、增加其投資方式。按修訂草案的徵求意見稿,外國自然人將被包含在能進行戰略投資的外資投資者範圍,並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自然人實施協議轉讓、上市公司定向發行新股、要約收購等戰略投資。

同時,新規降低對非控股股東的外國投資者的資產總額要求,並縮減持股鎖定期,取消外國投資者透過上市公司定向發行新股方式,實施戰略投資的持股比例要求等。

近年大陸不斷推進A股對外開放以吸引外資,A股近年陸續被納入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指數,5月時中國人民銀行還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幾項措施使得A股當前在國際投資機構眼中仍相當有潛力,摩根士丹利日前建議,全球投資人可加碼A股。

此外,中國證監會同日也表態支持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決心。證監會主席易會滿18日在上海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表示,將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進一步完善「滬倫通」業務,拓寬ETF互聯互通,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易會滿強調,大陸資本市場不會因疫情放緩對外開放腳步,反而會進一步加快。目前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已提前全面放開,六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已順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外資總體保持淨流入。證監會同日還公告,核準摩根大通期貨為大陸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將繼續引入符合條件的期貨經營機構外資股東。

對於上海科創板下一步,易會滿透露,將加快推出科創板股票加入滬深指數標的,並引入造市制度,發布科創板指數,加快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等創新制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A股未來行情看好,外資應該會增加投資比重。
第二、QFIIRQFII等限制已完全取消,A股走向自由化。

第三、大陸基金公司應該也會發展得更快。

第四、這對台灣資本市場形成競爭壓力。

半導體研發
大陸資通訊設備大廠中興通訊日前表示,公司5奈米晶片正在進行技術導入,而7奈米的晶片已大規模量產,並在全球5G市場中實現商用,刺激中興通訊18AH股價大漲。

受到中興通訊利多激勵,帶動18日陸港股市半導體族群。中興通訊H18日收盤大漲22%,報27.75港元;中興通訊A股收報人民幣42.38元,大漲6.62%。另外,中芯國際收報23.2港元,漲6.9%;華虹半導體收報20.85港元,漲7.3%。

新浪財經報導,其實中興通訊在20204月公布2019年年報時曾經提及,該公司旗下的7奈米晶片已量產,並在全球5G規模部署中實現商用,下一代的5奈米晶片也正在導入,但該消息當時並未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對此,中興通訊18日稍晚回應稱,公司目前營運一切正常,並沒有發生可能影響股價的事。

在中美科技戰陰霾下,半導體與5G通訊產業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目前全球半導體龍頭生產商台積電已於20193月試產5奈米晶片,並在2020年初大規模量產。當前最新iPhone處理器晶片仍採用7奈米製程,市場預計2020年秋季推出的iPhone12可能會採用台積電的5奈米製程晶片。

此外,據國際調研機構Dell'Oro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全球電信巨頭市占率排名為華為(28%)、諾基亞(15%)、易立信(14%)、中興通訊(11%)、思科(6%)。與2019年相比,華為、諾基亞和思科均下降了1個百分點,易立信持平,中興通訊則增長1%。

5G專利申報數量上,全球共有21,5715G標準專利申請,中興通訊以2,561項的專利排名第三。從已公布的5G商用合約數量看,中興通訊在全球簽署465G商用合約,覆蓋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亞太等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中美科技大戰,大陸政府全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
第二、就如同台灣30年前一樣。

第三、也難怪中芯集成電路選擇上海科創板上市,因為集資金額更高。

第四、未來半導體產業,有可能成為A股資本市場表現最佳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