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 / QFII ,麥德龍 / 萬得城, 聯想 / 夏普, 美國商會
/ 台灣景氣 ,東莞台商 ,兆豐金
/ 宏遠證 ,誠品香港 ,群眾募資平台
,愛評網 / NEC
郭樹清 / QFII
大陸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將於1月底來台,與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召開首次兩岸證券監理合作平台會議(金證會),兩岸證券可望擴大開放,為台股帶來紅包行情。
我方將爭取開放台資券商登陸、提高台資金融機構的QFII(大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陸方則爭取提高QDII(大陸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來台投資額度。QFII機制,是外資投資大陸證券市場的主要途徑;QDII機制,則是大陸資金赴海外投資的主要管道。QFII及QDII額度的放寬,有助擴大兩岸證券市場相互投資。
除此,金管會正推動開放T股(大陸註冊公司來台上市)掛牌,雙方也將利用此機會,研商T股來台涉及的相關監理合作問題。郭樹清月中赴香港時曾宣布,將推動第2階段的QFII及QDII,包括優先對香港開放針對個人的QFII2(合格境外個人投資者)。此行來台,我方也將與陸方協商,希望將台灣納入QFII2開放對象,以利台灣的散戶投資人透過複委託去投資大陸A股。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去年底表示,希望今年第1季能召開首次兩岸證券監理平台會議(金證會),消息來源指出,郭樹清月底將來台,與金管會共同召開首次「金證會」。兩岸金融市場開放以來,證券一直被視為開放腳步最慢者,「金證會」登場後,可望替兩岸證券市場開放帶來好消息;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之前已預告,今年在兩岸證券業務開放部分會比較有收獲。
據了解,首次「金證會」雙方可能洽談的議題,包括放寬台資券商申請QFII的資格認定方式、提高每家台資金融機構QFII核准額度,以及提供台資金融業人民幣回流額度,並爭取台資券商登陸等。
大陸方面則將向我方爭取,提高大陸QDII投資台股額度限制。大陸證券業者已多次透過管道反映,希望我方放寬QDII投資台股上限(目前為5億美元);金管會也有意放寬到10億美元以上,此行大陸方面若能對台釋出善意,我方也可能藉此提高QDII來台額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金融市場開放以來,證劵腳步最慢,一直在等待大陸出招,其實我們應該更有制定議題的能力。
第二、QFII和RQFII新額度開放時機極佳,為久旱的大陸A股股市帶來甘霖。
第三、QFII的開放將加速大陸股市的國際化、法人化和制度化,是正面的一大步。
第四、台灣已經有5-6家金融機構拿到QFII額度,但不確定是否有真的去進行投資。
第五、台灣應該加速發展人民幣相關的股權與債權商品,目前市場上幾乎看不到任何創新。
第六、兩岸雖然有QFII和QDII作為投資橋樑,但是無任何實質進展,原因是雙方彼此太不了解,如何加強彼此的了解和互動是當務之急。
麥德龍 / 萬得城
歐洲零售商巨頭麥德龍(Metro)16日宣布,在經過兩年的試營運之後,決定終止在大陸的3C賣場萬得城(Media Markt)業務。而麥德龍目前正與富士康商討接下來將採取的步驟,除了關店,另一選擇則是尋找潛在投資者,預計幾周內就會有結果。
麥德龍與鴻海合資的3C賣場萬得城,曾牽動鴻海由製造轉向通路的重大行動。2010年當大陸第1家萬得城門市在上海開幕時,郭台銘稱要在2015年展店百家,實現他的「萬馬奔騰」大陸通路大夢。
新聞晚報17日報導,日前有消息傳出,有數家大陸企業,對萬得城的投資問題很感興趣,並進行數次接洽。但這些大陸本土電器賣場,對於萬得城尋找新投資者一事集體保持緘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不予置評。
萬得城總共在上海開出7家門市,並曾一個月內同時開3家,但之後在上海電器市場的盈利狀況無法達到預期,期間還經歷高層管理人員變動。2012年10月,萬得城電器宣布,旗下的網上商城shop.mediamarkt.cn已上線營運。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JurgenElfers指出,現在的大陸消費電子的網上銷售競爭十分激烈,而和競爭對手相比,萬得城產品種類較少,定價也較高。
麥德龍表示,這一決定是在2012年12月底到期,為期兩年的測試階段結束後,基於獲得市場經驗和預期而做出。「經過仔細分析所有的選擇,我們決定不再繼續我們的業務活動。」麥德龍首席執行長奧拉夫.科赫(Olaf Koch)表示,為了保持麥德龍的成功,該公司要集中精力發展可顯著提升公司形象,並建立穩固地位的業務和市場。
據萬得城披露的資料顯示,麥德龍、史帝富(Stiefel)家族,以及德國億萬富豪、萬得城創始人埃里希.克勒哈爾(Erich Kellerhals)共同持有萬得城75%股權,郭台銘旗下的富士康持有25%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集團終究還是沒有辦法成功地跨入大陸3C賣場領域。我當初就不看好這種大規格的跨國企業JV,因為雙方實力都太強,都太有主見,不易建立共識,沒有想到最壞的結果真的發生。
第二、鴻海原先是要在日本和德國兩個JV夥伴中選一個,最後選擇德國麥德龍。回想起來,就算是當初選擇日本夥伴,現在也會因為中日關係緊張而擱淺。
第三、大陸賣場進入戰國時期,走向大型化,並且要和網路整合,虛實並進,這些都是台商或外資難以企及之處。
第四、十年前台商燦坤曾經在上海發展出一定成績,但最後還是因為資金不足以及本土化因素以失敗收場,賣給永樂家電,永樂最後又賣給國美,但國美卻出現股權之爭,董事長黃光裕到現在還在監獄中。
第五、台商在一般零售大賣場倒是相對做得比較成功,其中佼佼者就是大潤發。大潤發成功的關鍵在於將台資和西式的管理以及大陸本土化的經營做了一個巧妙的結合。
第六、台商將來要在中國大陸發展,從「工廠」走向「市場」,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和陸資企業或者是已經生根落地的其它台商合作可能是較佳的策略。
聯想 / 夏普
儘管中日緊張態勢未解,但兩國企業合作持續進行。日本經濟新聞昨(17)日報導,日本電視製造商夏普計畫今年內將位於南京的液晶顯示器(LCD)電視機組裝廠出售給聯想集團,並將負責電視研發和銷售的大陸子公司轉為與聯想的合資公司,持股分別各半。
目前雙方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並計畫一起進入東南亞、南美洲等海外市場。聯想此次出手買下夏普南京LCD廠,並透過入股方式切入夏普的大陸子公司,說明大陸電腦龍頭、聯想將進軍電視市場。在當前中日兩國關係陷入緊張之際,雙方龍頭業者聯手結盟,消息一出,震動全球業界。
據了解,台日韓面板業者近年積極赴大陸卡位,大陸亦積極扶持其本土業者。現在韓國三星與LGD的8.5代線將在上半年先後動工,大陸的深圳華星光電更於去年底宣布量產。相較之下,日本業者在大陸的行動不僅緩慢,更受到政治因素干擾。
資料顯示,夏普與南京中電熊貓合作的10代線總投資達350億元人民幣。雖然這是大陸唯一的10代線,更受到南京市政府全力支持,列為「一號項目」,但因夏普在日本10代線開工率只有30%,三星、LGD又紛紛放棄各自10代線計畫,過於龐大的投資讓夏普10代線建設備受外界質疑。
去年9月中日釣魚台爆發紛爭後,夏普10代線更走入僵局。中電熊貓母公司中電集團董事長芮曉武在去年中共十八大期間對本報記者透露:「中電與夏普在10代線的合作案已得到中國發改委批准,但因眾所周知(指釣魚台問題)的原因,目前合作前景不明。」
此外,近年夏普虧損嚴重,公司為了生存正在四處籌集資金,因此尋求在大陸政商背景雄厚的聯想結盟,也是解套一法。夏普之後也可利用聯想在大陸的銷售網路擴大電視銷售,藉此提高液晶面板廠的產能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陸的工廠和業務上,夏普原定的合作夥伴是台灣鴻海集團,後兩者合作生變。據路透社報導,鴻海可能最終只收購夏普位於墨西哥的工廠(此前郭台銘以個人名義向夏普在日本一座面板廠入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夏普和鴻海的談判陷入膠著,夏普急著和其它公司相親,前一陣子還賣了一部份股權給美國高通。
第二、曾有新聞傳出鴻海要買夏普三個廠,現在看起來也不可能完全賣給鴻海。
第三、大陸正在積極扶植本土企業,打造自己的產業鏈,如果聯想和夏普合資成功,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但對於鴻海以及台灣的科技業卻是沉重的打擊。
第四、聯想已經成功地由NB/PC切入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市場,未來進攻大尺寸電視,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
第五、「聯日制韓」的口號喊得很響,但是台灣和日本企業真正形成合資或策略聯盟者還很少,令人著急,也證明和日本人打交道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
美國商會 / 台灣景氣
台北市美國商會今17日公布台灣「2013商業景氣調查」,結果發現會員企業對於台灣未來5年的景氣樂觀程度逐年下滑,從2011年的81%、2012年的70%,降至今年的56%,可見商界對於台灣未來景氣前景感到憂慮。美國商會會長余智敦(Alan Eusden)則說,馬政府應更積極地推動改革,避免更多企業對台灣商業景氣抱持保守、負面的態度。
美國商會於2012年11月20日至12月12日間,向407位具有商會理監事選舉投票權的企業代表發出「2013商業景氣調查」問卷,多數為外商投資企業,共有269人填答,回收率為66%。
美國商會表示,除對景氣的樂觀程度逐年下滑外,許多會員企業表示,台灣人力資源質量不符業界需求、法規解釋模糊不一致、政府行政效能不彰、法律規範不夠完整或未能更新等問題,皆對企業營運造成衝擊。
該份調查顯示,有69%的公司認為營收的比例會比去年增加,雖比去年的調查結果59%好,但是離2011年的81%仍有一大段落差;而大部分的受訪者皆認為2013年的營收、利潤的成長幅度有限。
不過,美國商會也指出,有52%的受訪者預期,未來1年會增加在台灣的投資,比起2012年的43%高出將近10個百分點;不過,也有45%的受訪者並不將台灣設為所屬企業總部優先投資目標。
此外,調查也發現,有7成以上的受訪企業認為,台灣擴大、加速ECFA相關措施,對台灣整體發展有利;而有62%的受訪者則認為,應該加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協商進展,以及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A)、雙邊租稅協定(BTA)。余智敦表示,雖然台灣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勞動力、科技部門等優勢,但在韓國等鄰國的強勢威脅下,台灣的優勢已不如以往。
美國商會於2012年11月20日至12月12日間,向407位具有商會理監事選舉投票權的企業代表發出「2013商業景氣調查」問卷,多數為外商投資企業,共有269人填答,回收率為66%。
美國商會表示,除對景氣的樂觀程度逐年下滑外,許多會員企業表示,台灣人力資源質量不符業界需求、法規解釋模糊不一致、政府行政效能不彰、法律規範不夠完整或未能更新等問題,皆對企業營運造成衝擊。
該份調查顯示,有69%的公司認為營收的比例會比去年增加,雖比去年的調查結果59%好,但是離2011年的81%仍有一大段落差;而大部分的受訪者皆認為2013年的營收、利潤的成長幅度有限。
不過,美國商會也指出,有52%的受訪者預期,未來1年會增加在台灣的投資,比起2012年的43%高出將近10個百分點;不過,也有45%的受訪者並不將台灣設為所屬企業總部優先投資目標。
此外,調查也發現,有7成以上的受訪企業認為,台灣擴大、加速ECFA相關措施,對台灣整體發展有利;而有62%的受訪者則認為,應該加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協商進展,以及簽署雙邊投資協定(BIA)、雙邊租稅協定(BTA)。余智敦表示,雖然台灣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勞動力、科技部門等優勢,但在韓國等鄰國的強勢威脅下,台灣的優勢已不如以往。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經濟在回升,美國在台商會對台灣未來景氣樂觀的程度卻大幅下滑,令人憂心,必須深入探討原因。
第二、誠如美國商會會長所言: 馬政府應更積極地推動改革,說明雖然馬總統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大幅對外開放,但外商仍然沒有感受到。
第三、我們非常同意美國商會點出的幾個問題: 人力資源質量不符需求、法規解釋模糊不一致、政府行政效能不彰、法律規範不夠完整或未能更新。這些有很多是結構性問題,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但至少政府改變現有態度和辦事效率是立刻可以進行的。
第四、另外一個美國商會指出的問題是: 在韓國等鄰國的強勢威脅下,台灣的優勢已不如以往。我認為要是再不努力,為來台灣還會從四小龍末段班進一步下滑,輸給新興的東南亞國家。美商的看法代表外國人對台灣的印象,比台商意見更值得參考。
東莞台商
受全球歐美主要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大陸國內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相關人士分析,有「世界工廠」稱譽的廣東東莞,2012年至少有2成企業消失。
儘管根據東莞市中小企業局公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東莞全市民營登記註冊戶數已達51萬戶,比2011年底增加5.7%;登記註冊資金達2,417.37億人民幣(下同),也比2011年底增加33.4%,但民間企業似乎並沒感受到這縷「回暖」的春風。尤其,外需低迷不振、資源約束趨緊、投資綜合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等問題去年持續困擾東莞的發展。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東莞企業總體成本上升11.2%,有57.4%的外貿企業訂單利潤率下降2到3個百分點。此外,東莞企業接單情況持續不振。去年東莞全市企業簽訂加工貿易合同出口僅較2011年同期增加2.3%,合同進口下降0.5%,反映出東莞外貿出口後勁不足。
廣東東莞市這個大陸台商最大的聚集地,過去曾因台資壯大,如今隨著近年台商紛紛撤離東莞,從來都不是問題的GDP增速,近幾年成了東莞一個大難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東莞憑藉著期優越的地理區位,吸引大批來自香港、台灣的製造企業,被稱為「世界工廠」。不過,隨著大陸勞動成本的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及歐美主要市場需求降溫等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依賴外銷市場的東莞經濟發展開始減速。
根據東莞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東莞GDP增速由2010年的10.3%開始下滑,2011年為8%,2012年則是6.1%。其中,2012年是繼2009年後,東莞第3次沒有完成GDP增長預定目標,增速更在廣東省墊底。
曾在東莞台商協會服務的李姓台商受訪時指出,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數據顯示,2012年東莞台商的經營狀況如何,但從他了解,去年差不多至少有10%的台商撤離東莞。
他分析,導致訂單減少還是這波台商離開東莞的主因。「一開始大家都預期去年下半年訂單會慢慢回來,怎知道到了今年初還是很冷!(指訂單)」由於大陸基本工資是有計劃性的調漲,但對製造企業來說,訂單報價不能跟著調漲,一旦成本吃掉利潤,接不接單都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莞台商曾經有輝煌的歷史和過去,但現在這個時代已經終結了。
第二、台商若是不能從低成本勞動力往高附加價值轉移,遲早要被淘汰,現在已到改變商業模式的關鍵時刻。
第三、向郭台銘這樣的台商還可以跑到西部、山西和河南,其餘中小型業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第四、回到台灣若不能轉型升級,也是錯誤的做法。最近在台的一些製造大廠如建大都表示找不到土地,也嚴重缺工,台商回台走老路子是行不通的。
第五、政府切莫因為台商回流而沾沾自喜,應該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吸引外資和陸資。
第六、最近有不少台商想要出售他們的公司,但為時已晚,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最佳賣相不再。
兆豐金 / 宏遠證
市場傳聞兆豐金(2886)將以每股14.6元,購併宏遠證(6015),購併完成後,兆豐證的經紀市佔率可一舉達到4.35%,市場排名坐六望五。兆豐證董事長簡鴻文本月15日證實,已決定今年要對外購併、擴大市佔率,不論專業經紀商或綜合券商。兆豐證目前市佔率約3.25%,市場排名第九。
宏遠證資本額45.7億元,全國營業據點有11個,客戶結構以中實戶為主,證券經紀市佔率為1.1%,目前每股淨值12.18元,去年前三季EPS3.86元,主要是賣掉台北營業總部大樓獲利20億元所致,以每股14.6元購併價格計算,購併規模約66.7億元。昨日宏遠證收盤為8.24元。
宏遠證董事長柳漢宗不願證實兆豐金併購傳聞,他說去年決定將台北市信義路的公司總部出售,以不動產轉為現金的方式改善財務結構,是希望每股淨值回到10元以上,公司就可進行擴點事宜。但市場人士認為,宏遠證賣大樓改善財務結構,並提高公司淨值,目的就是為賣一個好價錢。柳漢宗曾任張昌邦機要,張昌邦任證管會主委時,簡鴻文是券商公會理事長,兩人關係相當密切,由於兆豐證急著購併中小型券商,以提高市佔率,遂促成此購併案。
2012年開發金(2883)併凱基證(6008),股價淨值比為1.39,溢價33%。2011年元大金(2885)併寶來證,股價淨值比為1.73,今年因有證所稅因素夾雜,證券經紀市況展望不佳,開發金併宏遠證的股價淨值比約為1.2倍,市場人士認為,這應算是公允的價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證券業將會進一步整合,走向大者恆大,現在雖然已經有了幾個合併案,但仍然有80家證劵公司,對於台灣來說太多了。
第二、宏遠證之前曾併入第一金控,後來團隊因為理念不合而離開,我們對於其這一次是否願意再被向兆豐這樣的大型金控收購持保留態度。
第三、台灣的市場太小,未來應該積極發展兩岸證劵業務,特別是人民幣離岸市場,並且引導大陸資金來台投資,大陸企業來台上市。
第四、台灣證劵市場經紀業務將來應從「產品」走向「財富管理」,對客戶提供total solution。承銷業務則應走向人民幣債劵和人民幣股權的發行。
第五、香港和中國大陸證監會和證劵市場都在大轉型和改革,台灣在這方面改革的力度相對不夠。
誠品香港
誠品書店首家海外據點,坐落在香港銅鑼灣,首任店長何蜀芳在誠品任職已超過10年,在誠品決定至香港開店後,何蜀芳就主動爭取到香港擔任店長,希望誠品書店在華人世界的文創產業中,能成為一個最好的品牌。
「來香港已經超過半年的時間,該習慣的都已經習慣了。」何蜀芳表示,當初誠品在規劃開拓海外據點時,評估了很多地方,但考慮到要成為華人世界文創產業的頭牌,勢必無法跳過香港而直接進入大陸市場。
目前香港誠品所在的銅鑼灣希慎廣場,是香港最繁華的商圈,3層樓共占地1,166坪,書籍種類有10萬種,總量23萬冊,是香港目前面積最大、藏書量最多的書店。何蜀芳也說,進到香港市場,除了推廣誠品這個品牌以外,也希望可以幫助台灣的出版同業。
「以往很多台灣版權,都是經過香港經銷來到這個市場。」何蜀芳表示,要怎麼樣在書店好好呈現出這本業者編輯出來的好書,誠品在台灣已有豐富操作經驗,因此在香港也希望可幫助台灣出版業者。
作為誠品首位派駐海外分店的店長,何蜀芳在來到香港前分別在誠品敦南與信義店待過,對於台灣與香港經營書店的差異,何蜀芳表示,台港兩地讀者的閱讀喜好有不小的差別,加上香港進書成本不低,員工薪資水準也比台灣高出一截,各方面都是高難度挑戰。
在挑戰不停而來,同時又在高租金的香港經營,誠品也已經累積了不俗的成績,雖然營業額不便透露,但何蜀芳表示,開幕不到半年時間,業績已經直追誠品信義店,更已累積近六萬的記名會員,「目前銅鑼灣店每天平均的消費人次約在1,000人左右,雖然香港的人均消費金額略低於台灣,但香港客群的年齡較長,且經濟能力也較強,未來仍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開放自由行之後,大陸遊客到香港的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對誠品來說,到店的香港民眾和陸客約為8比2,且購書選擇喜好也大不相同。何蜀芳也表示,香港讀者最愛生活、飲食類相關的書籍,其次熱銷的是香港作家的文學類作品,再者為嚴肅類文學,打破外界對港人較少閱讀文學作品的刻板印象;陸客則偏好大陸買不到的正體書。
何蜀芳表示,誠品一直在依據香港讀者需求,隨時調整進書策略,並建構複合式書店,未來還計劃在香港開3家到5家店,同時,更定下「連鎖但是不複製」的經營模式,希望依據周邊所屬商圈,各家分店都定下不同又專屬獨特的特色,並進一步建立與香港文化界的關聯,逐步在地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誠品在香港的成功並不令人意外,香港並不是沒有文化水平,而是沒有像誠品這樣的店。
第二、誠品的商業模式帶給台灣未來一個明確的方向: 創意、平台、整合、特色和價值。今天的誠品已經不需要再做廣告,所有人都會主動找它,靠攏它,就像蘋果的商品。誠品制定商業條件、談判規格,而不是被別人的條件所約束。銅鑼灣的誠品香港店租金條件極為優厚,說明了誠品的bargaining power。
第三、誠品香港店也反映了大陸客的潛力。大陸人可以到台灣來,但畢竟沒有像香港那麼方便。誠品香港的成功給其它台灣零售商家應有一定程度的啟示,與其一窩蜂的往上海跑,為什麼不加強香港布局呢?
第四、誠品香港開業不到半年,但是業績已經直追台北信義旗艦店,這是很可怕的數字。我們同意誠品將來在香港還有再開3到5家店的空間,可將香港的文創複合店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層次和空間。
群眾募資平台
誠品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指示下,櫃買中心正全力研究在今年推出國內「群眾募資平台」,這將是協助國內創意產業、中小型企業籌資的新板,掛牌資本額可能降到數百萬元,且上市門檻及程序將儘可能簡化。
櫃買中心董事長李述德、總經理李啟賢昨(22)日向陳裕璋報告初步研究結果,且陳裕璋要求今年內完成規畫及開板,協助國內有創意、想創業的年輕人或企業家,更容易取得資金的管道。
這個群眾募資平台是參考美國去年立法通過的就業法案(JOBS Act),其中就有群眾募資法案(CROWDFUND Act),美國規定企業想籌資10萬美元(約新台幣290萬多元)的企業,可透過公布經營情況、前一年度的報稅情況,向群眾募資;若是想募資10~50萬美元者則要獨立會計師出具報告,若募資逾50萬美元以上,則要會計師的查核報告。
美國的投資人在群眾募資平台投資的股票,會被鎖一年不得出售,除非是賣回給募資公司或專業投資人,且投資有一定限額,但這項法案在美國引發廣泛討論,爭論此法是會創造出更多臉書(Facebook)創業者,還是可能血本無歸。
依據櫃買中心的研究顯示,台灣的確有很多人願意支持一些創意產業或新興企業,就如何有些人可能辦募款餐會等,現在只是將這些創意或創業產業公開化、股份化,協助國內中小型企業或創業者,更容易取得資金,而投資人也可能擁有一個未來成功的投資夢想或機會。
櫃買中心表示,目前上櫃最低資本額5,000萬元,且有些上櫃門檻、等待期、輔導期等,即便是科技產業掛牌,雖不用獲利門檻,也要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推薦認可,都有一定的難度。
未來要推出的群眾募資板,資本額會相對降低,讓想創業的人多一個管道,取得支持其發展的資金,櫃買中心研究,目前一個發展初期的中小企業,要取得銀行融資也要一定的報表,而且利率可能5~6%以上,如果要找創投,恐怕也必須有獲利門檻或一定的經營績效。
買中心要推出的群眾募資板或創業板,資本額將會討論出一個較低門檻,以資訊公開、募資者說明創業計畫的方式,去公開「吸引」資金,看有多少人願意去支持這個創業夢想。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剛剛通過「新三板」,針對新興企業,台灣現在研擬群眾募資平台是正確的做法。
第二、群眾募資平台是「公募」行為,協助有創意、想創業的年輕人募集資金,金管會能夠從扶植小型企業募資為出發點,而不是一開始就從保護小額投資人權益為優先考量,代表至少心態上已經從「防弊」轉向「興利」,算是一大突破,非常值得肯定。
第三、台灣的興櫃市場就是大陸「新三板」的雛形,也是大陸地方股權所學習的榜樣,不僅有許多優質企業,而且活動性尚佳,非常難得,是一個真正的「交易所」。
第四、大陸正在鼓勵「微型企業」的發展,因為小型企業的門檻還是太高了,很多無法向金融機構借錢,所以需要重新定義,打造微型企業的平台。群眾募資平台對台灣的文創事業或農企業會很有幫助。
第五、我們認為新創事業的發展應該循下列順序:創意創業化,創業公司化,公司資本化,資本全球化。群眾募資平台就是解決「公司資本化」的問題,但這還不夠,尚需積極的「走出去」,讓海外的投資人看到台灣新創事業的投資潛力。
愛評網 / NEC
誠品金行動上網催化,第二波網路投資踩油門。日本知名企業NEC昨(23)日宣布,斥資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投資台灣美食評論社群網站「愛評網」(紅谷資訊),並取得一席董事。無獨有偶,中國大陸最大的美食評論網站點評網也參與了愛評網的增資,雖然投資金額不多,但也創下了大陸網路公司投資台灣網路公司的首例。
而台灣第一大美妝網站風尚數位科技(Fashionguide)昨日舉行董事會也通過日本創投CyberAgent Ventures及台達資本的入股投資案。
愛評網是網路泡沬化之後所成立的社群網站,內容相當聚焦,以討論美食及評論美食為主要的內容。愛評網的創辦人何吉弘表示,成立這家網站的初衷很單純,因為女朋友(現任老婆、愛評網副執行長葉卉婷)愛吃美食,每次約會都要尋找美食餐廳,所以就在2006年成立這家愛評網。
愛評網曾獲城邦集團創辦人何飛鵬的個人投資,2年前也獲日本創投CyberAgent Ventures投資100萬美元。昨日再獲日本大型企業NEC的青睞,這也是近年來本土網路新創團隊中獲得最高一筆的投資金額。
愛評網有20萬筆店家資料及24萬活躍的會員,每個月不重複造訪人次為700萬人;而NEC在硬體方面相當擅長,包括POS系統、手機、電腦或平板,並擁有強大的系統工具。NEC表示,此次投資愛評網,主要看好台灣餐飲市場整體發展及愛評網長期累積的店家資料與網友社群行為。未來雙方將合作創新服務,希望整合軟硬體,拓展O2O(線上到線下)商機。
除了NEC外,中國大陸最大的美食評論網站點評網也參與了愛評網的增資。但愛評網對此較為低調,僅表示雙方一直以來都是很好的合作夥伴,未來不排除有進一步的發展。
另一方面,台灣第一大美妝網站風尚數位科技Fashionguide昨日召開董事會,也通過日本創投CyberAgent及台達電旗下投資公司台達資本的入股案。而CyberAgent近來還投資了線上英語教學平台網站TutorABC。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過去一直沒有internet的投資案,但這兩年正逐漸改變,有一些有創意的新公司獲得資金或被收購,像愛情公寓和地圖日記。
第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人都是外資或陸資,代表台灣本地的投資者不了解或不關心這個產業,這是很奇怪的事,也很令人遺憾。
第三、另外一個現象是台灣的業者仍然以「台灣市場」為主,尚無能力跨足兩岸。愛評網主要是台灣美食評論網站,之前愛情公寓倒還有一些大陸用戶。
第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最大的美食評論網站點評網也參與了愛評網的增資,說明「兩岸併購與投資」正不斷在增加中。
第五、兩岸internet最應該合作的領域是電子商務,大陸網購總額已超過一兆(一萬億)人民幣,虛擬和實體商業正在融合,台灣有實體零售的經驗和人才,但是要跨地域(大陸)和跨領域(互聯網)發展,才能創造新天地。
第六、這次投資方是日本NEC,這是傳統的大企業,而不是像CyberAgent這樣的創投,讓人很有感觸: 日本的硬體廠商會到華人市場來投資內容和服務的項目,為什麼台灣的廣達或仁寶不能做類似的事情? 我們的思維還是太硬體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