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救經濟,拚「轉型」比解決「貧富不均」更急迫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周落幕,重點是「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更在宣讀結論時提到「改革」59次,說明中國大陸經濟與社會發展已走到面臨轉型的關鍵階段。
除了關於農村、經濟、金融等多項改革措施外,大陸也鬆綁自1980年來執行的「一胎化」政策,防止未來人口斷層的危機,可見此次改革層次之廣泛。
市場上對這個改革反應不一,有人覺得力度不夠,沒有什麼驚喜,但無疑的這已勾勒出未來十年的改革藍圖,有清楚的目標、時間表和路徑圖。
中國大陸以往改革採取的是「bottom up」的方式,也就是所謂「摸著石頭過河」,但現在越來越講求「頂層設計」,屬於「top down」的思維,是更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和前瞻性的改革。
改革(reform)是現在全球各國家和企業的關鍵字,面對快速變遷的環境,不改革就會遭到淘汰。抗拒改革、把自己封閉起來,非但不能苟延殘喘,更會把自己推向加速滅亡的深淵。
台灣品牌的驕傲,資通訊產業的代表宏碁最近宣布重組,打消巨額虧損,董事長下台,七十多歲的創辦人施振榮重披戰袍,接下董事會變革委員會召集人。
在此同時,台灣最轉錢的企業台積電高齡82歲的董事長張忠謀第二度交棒,卸下執行長,交由二個人擔任共同執行長職位; 傳統企業龍頭統一的董事長高清愿上周也宣布退休,這真是一個世代交替的時代。
台灣的問題在哪裡?我們交棒得太晚了,而且沒有提早培養足以應付變局的第二代經理人,以至於一出狀況老人就要重出江湖,台積電、鴻海、宏達電、宏碁都屬於這種情況。
20104月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說:「一個多月以前我去台灣,在一個餐桌上,有一批年紀很大的企業家,頭髮都很白了,每個人都大談創新,邊上有個人跟我講,台灣有希望。我想這麼老的人還在創新,台灣沒希望了。假如七八十歲的人還在創新,問題就大了!因為他們不相信年輕人比他們更會創新,其實他們應該是盡全力去努力幫助年輕人創新,建個平台扶植他們創新,幫助他們創新。如果我們認為比年輕人更聰明,那災難就出現了。」
馬雲可謂身體力行,他今年已經退休了,現在退居幕後,規劃搞更大的棋局。最近他和大陸首富王健林對賭,10年後如果電子商務沒在大陸零售市場市占率超過五成,將賠償對方賭金一億元。他說:
「如果2020年房地產依舊佔領中國大陸整個大半江山,這說明我們的轉型升級沒有做好,這是我們整個社會輸了,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輸了。」
從某個角度來說,馬雲的話反映了三中全會的最高目標,也就是塑造一個開放自由競爭的市場體系,掃除利益團體的路障。
微軟CEO鮑默爾最近透露他下台原因。董事會逼迫他加速轉型,降低對PC的依賴,把重心轉向行動裝置和網路服務,但他自己已經定型,有他在微軟就無法改變,要打破傳統模式只好讓自己下台。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世代轉換是美國「富比世(Forbes)」雜誌。在數位媒體的侵蝕下,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富比世上周宣布求售,這和另外一家有百年歷史的華盛頓郵報的經歷非常類似,後者最近賣給電子商務老大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
美國股市近期表現強勁,很大一部份是由像GoogleAmazon這樣的新經濟網路股所帶動,最近twitter上市一掃之前臉書陰霾,首日大漲73%,另外還有多家網路股票正在排隊等待上市。
上周我在香港參加一個創投研討會,一位大陸創投家說大陸IPO市場不佳對他影響不大,因為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已成為他所投資公司最大的買家,他們的市值都有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銀彈充足。
不管是美國或中國,「新經濟」正在興起,逐漸取代傳統經濟的地位。台灣經濟不振是事實,但更大的危機是,台灣的新經濟在哪裡?我們失掉了過去,又看不見未來,誠如李開復所言,「台灣接連錯過了軟體革命、網路革命、行動革命」。
蔡英文上周在一場演講中表示,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有五大結構性問題:一、經濟成長模式無法持續;二、產業轉型遲緩及投資不足;三、兩岸經貿發展問題日益浮現;四、台灣經濟邊緣化危機;五、經濟公平及永續發展問題。
最值得注意的是她所提到的順序性,經濟公平擺在第五,服貿協議影響所及的是第三、四點,但最重要的是第一、二點,也就是「轉型」,所以要以新思維為台灣建立經濟發展新模式。
Paul Simon1975年有一首歌叫做「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我在現有的工作上做了27年,不管我有多麼熱愛這個工作,我必須承認未來10年是很不一樣的時代,有人可能會比我有更好的思維,我不能讓自己變成進步的阻礙。
二十世紀全美最傑出的公司是GE,最近我在CNBC上看到有人表示Google是二十一世紀的GE,因為他們所做的事情都在重新改變我們的世界,重新塑造新經濟成長的引擎。
台灣要改革,必須和未來相連結,新的人,新的思維,新的DNA,新的組織,新的遊戲規則。
沒有未來性的台灣,終將被不斷進步的世界所淹沒。


企業併購法, 開放高端服務業, 國家資本投資基金, 新股註冊制, 限制陸資, 兆豐 公公併, 國壽 倫敦, 年代 壹電視

企業併購法, 開放高端服務業, 國家資本投資基金, 新股註冊制, 限制陸資, 兆豐  公公併, 國壽  倫敦, 年代  壹電視

企業併購法
企業併購法修正草案可望在21日行政院會過關。此次大翻修後,大股東不必利益迴避,而合併類型也擴大至股份轉換及切割的併購模式;對於重大併購案,大股東也有參與重大決策機會,對產業對外併購增添活水及競爭力。   經部官員說,這次修正併購對價方式更多元,增訂不同意小股東的收買請求權,設計公開發行公司須成立特別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讓併購更公平合理等;政大法律系教授劉連煜認為,修法後,原落後先進國家的台灣企併法將大幅進步20年,追上美、日等國家法制,創造有利且友善的併購環境。
     
行政院會預計本週四排入經部提出的企業併購法修正草案,這次是10年來首次大翻修,有關彰銀與台新金併購案引發的大股東利益迴避爭議,決定不因個案排除通案適用。官員說,彰銀若與台新金合併,由於屬特許金融業,仍需呈報金管會審核,即使彰銀依新法提出申請,准駁權仍在金管會。   原企併法第18條規定,僅合併案可排除公司法利益迴避規定,大股東不必利益迴避,而此次新修正則從合併類型,擴大至股份轉份及切割等併購類型,讓重大事項決議,不致發生由小股東決定重大決策的不合理的情事發生,大股東有投票權才不會受制於人。
     
本次修法大增五種簡易併購的型態,包括兄弟合併、非對稱股份轉換、非對稱分割、母子公司簡易股份轉換及簡易分割等。    這些簡易併購型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不召開股東會,經董事會同意即可進行併購,例如母公司持有乙、丙二家股權九成以上公司,乙丙二兄弟公司合併;還有母子公司簡易股權轉換及分割,只需召開董事會,大幅提升併購效率。
     
此外,此次修改企併法,對分割及股權轉換方式的併購型態,支付對價方式開放更多元化,如不限發行新股為對價,可以現金或不動產、專利技術等其他資產,以利企業併購。    但因分割對價多元化,財政部也要求限縮企業因分割所享有租稅減免,未來需達一定門檻,才可適用上述免徵優惠。換言之,將限縮分割原先所享有租稅優惠,以有表決權股份作為支付被併購公司之對價,達全部對價65%以上,才可享有免徵印花稅、契稅、證交稅等;公司分割取得表決權股份達全部交易對價80%以上,才能免徵營所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讓企併法變得更周延,基本上是一件好事,肯定併購做為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

第二、這次涵蓋了更多的併購模式如股份轉換及切割。

第三、另外支付對價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不限以發行新股為對價,可以現金、不動產、專利技術等其他資產為對價,讓併購更加靈活。

第四、大企業應該是受惠者,特別是那些有很多子公司、孫公司的大企業,可以加速他們將旗下公司以「簡易合併法」整併。

第五、這次也有「國巨條款」,將來PE要將上市公司下市必須得到2/3股東通過,另外也必須成立「特別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讓併購更加公平合理,這些對外資而言並不是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清楚的遊戲規則。

第六、台灣不管是過去和現在,其實都有完善的法治環境,但最重要的是要「依法行政」,不要有太多的行政裁量權,以致讓企業和投資人無所適從。

第七、主管機關應該要理解。未來最有可能併購台灣公司的,並不一定是本地的企業,也包括陸資和PE,台灣唯有塑造友善外資的環境,才能大量的招商引資,並促進併購活動的發展。

開放高端服務業
自經區租稅爭論未歇,江揆指示經建會重新檢討自經區亮點配套政策,據悉,經建會擬就自由化、國際化市場開放、法規鬆綁重起爐灶,要求製造業陸資比照外資,服務業陸資比照WTO原則開放,尤其力爭對外資開放律師、會計師、技師等高端服務業進駐自經區。    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恐需延至12月底前才能出政院大門,由於租稅爭議大,極可能政策大轉彎,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日前在政院內部會議極力主張,回頭重新檢討4月以前,經建會訴求自由化應開放鬆綁項目。    據了解,經建會擬力主開放大原則就是「陸資比照外資,陸籍與外籍一視同仁」,並納入金融業。
     
其中,陸資比照外資,製造業部分除依前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規劃,主張製造業開放項目比照外資,經建會有意就審查程序建議鬆綁經部會同主管機關逐案實質審查,放寬陸資不具控制力等限制。    金融業納示範區,除金管會已鬆綁之衍生性金融商品範圍外,與台灣利率、匯率、台幣計價連結之金融商品,建議開放本國專業投資人,惟此建議抵觸央行「三不」原則,未來勢有番論戰。
     
服務業部分,凡不涉國家安全,經建會將提出陸資進駐自經區投資,比照WTO待遇,依WTO服務業承諾表原則開放,如此第一類電信事業有開放檢討空間,但有投資比例設限。    外資服務業部分,經建會擬爭取超WTO待遇,參考美韓FTA,對韓國放寬美國企業投資電信、金融、教育等產業限制,比照優先在自經區開放。
     
尤其高端服務業,例如律師、會計師、技師等,在我國已承認證照及同意服務內容原則下,經建會主張大幅放寬,以短期進入方式,提供示範區服務,免設事務所或公司。    為配合高端服務業市場開放,經建會擬在白領專業人才的薪資下限47,971元,爭取鬆綁的可能;醫療部分,將要求開放公司法人可作醫療社團法人之限制,放寬可延攬陸籍醫事人員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經建會此時重提「陸資比照外資,陸籍與外籍一視同仁」是正確的作法,可以突顯自經區政策的重心及優勢。

第二、台灣過去談服務業只有談生活服務業,卻沒有重視生產型的高端服務業。

第三、最近我和全球最大的高級人力仲介公司主管交流,他們認為台灣有機會成為一個區域管理中心,主要理由就是生活條件的舒適,比上海、北京、深圳、香港都強,老外很願意到台灣來。

第四、除了外資,更要吸引陸資高級白領人員來台工作。

第五、香港就是因為吸引了許多人才,才能成為亞太金融中心。

國家資本投資基金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提議,國務院國資委應針對國有企業設立國家資本投資基金,以投資新興產業,並設立國家投資控股公司來控股國企,取代現在由國資委直接管理國企的制度,以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厲以寧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研究所導師,厲以寧此前提出多項國企改革建議,都在18屆三中全會中獲得採納,厲以寧16日在北京發表新書「中國雙重轉型之路」,新書發表會中再次提出國企改革的新建議也受到外界關注。

北京青年報報導,厲以寧在新書發表會中重申,大陸國企應進一步改革,國資委應從直接管理國有企業,改為按照行業成立國家投資控股公司及國家資本投資基金,以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厲以寧指出,大陸國有資本體制改革做法應分成兩層次考慮,分別是國有資本的配置以及國企的管理體制。

國有資本配置上,厲以寧認為,國資委應以設立國家資本投資基金的方式,取代直接管理企業,這些基金可以在新興產業增加投資,而在產能過剩的行業將資本撤走,最終就可以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效率。厲以寧說,國家對於國有資本的控制力應體現在對國企的股份控制上,國家欲扶持的產業應增加持股比例、產能過剩的產業則減少持股比例,「這樣的做法比直接干預企業的效果更好」。

國企管理體制改革方面,厲以寧建議,國企應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機構,使其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同時他也說,一旦國企建立完整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等企業法人制度後,國資委或其他政府部門就不應再介入企業管理。厲以寧除了擔任李克強碩士和博士班導師廣為人知外,1980年代即以「厲股份」綽號在大陸經濟學界享有盛名。他也擔任大陸全國政協委員一職,今年3月曾在中共人大兩會上建言獻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各國都以國家的力量積極推動產業基金,協助轉型,唯獨台灣沒有。

第二、厲以寧所提的是國有企業控股投資公司,以基金的形式持有國有企業,類似新加坡的淡馬錫。

第三、三中全會後重新界定民營資本及民企的地位,強化市場機制和功能,現在提這個「國家資本基金」思路是很合時宜的。

第四、台灣的國營企業如菸酒公司和中鋼都應該加速民營化,降低政府管理的角色,並且要和國際性的策略合作夥伴接軌。

新股註冊制
大陸三中全會改革提及,未來新股發行將從核准制改註冊制;大陸證監會主席肖鋼19日澄清,股票註冊制不是登記生效制,並拋出「五指理論」暗喻監管不會放鬆。至於外界期盼推出國際板,他說:「當前條件並不成熟。」肖鋼19上午出席《財經》年會時做以上表述,是自今年3月接替郭樹清成為大陸證監會主席以來,首次發表公開演講。演講以三中全會的資本市場改革為題,並提及時下關切議題。他的發言立即導正市場不切實際的期待,原盼新股發行鬆綁而大漲的券商股,昨日多回落收黑。

新浪財經報導,肖鋼說,三中全會提及的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是發行體制的重大改革,也是資本市場改革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他說,各國股票註冊制的作法不一,但基本特點是股票發行要以資訊披露為中心,證監會對發行人資訊披露的準確性、全面性、及時性要進行審核;但不是判斷一個公司的投資價值或持續盈利能力。

肖鋼駁斥外界將股票登記制改革理解為登記生效制。「好像一個公司去登記一下市場就生效了,不是這樣的。」他說會加強資訊披露監管,不會讓垃圾股更多。
此外,實行註冊制需要一系列配套條件,例如修訂證券法,不會一蹴而就,一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肖鋼以「五指理論」強調法制化的重要性。他形容,大拇指是投資者,老大;食指是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中指是媒體;上市公司是無名指;證監會是小拇指。

「證監會是最小的,但是在拜佛作揖時小指是離佛最近的,佛就是法,所以證監會要借用法律責任行使職責。」他說,證監會在改革過程,將扮演小拇指作用,「很小,不大,但是要有法律的權威。」這也暗喻,即便大陸證券市場化改革如火如荼,但有關單位的監管力度不會鬆動。肖鋼也提及,資本市場化改革要求大陸的資本市場必須國際化;但是,目前並沒有打算開設國際板,當前條件並不成熟。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股上市去行政化,還權於市場,這是劃時代的做法。證監會不再直接干預股市,將審批權下放,不再干預IPO節奏,也無權暫停IPO,並將監管重心移轉至二級市場以打擊違規者與證券犯罪行為。

第二、新政策有助於改善市場組成結構,強化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職能與責任,並且疏通新股IPO嚴重遲滯問題,降低借殼上市股炒作風氣,台灣也應該朝此方向發展,減少交易所實質審查的負擔,否則跟不上外國時代進步的潮流。

第三、新政策可以改善市場效率性。這能解決三高的問題,即「發行價格高」、「本益比高」、「超募資金高」,原屬於稀有資源的”殼”資源將面臨劇烈貶值,增加資本市場供應籌碼,將導致證券發行價格估值下滑,有利於投資者。

第四、但可能引發的問題是,市場新股激增,投資者面對眾多新股,投資風險上升,所以要加強風險意識的培養。

限制陸資
兩岸互設經貿辦事處即將屆滿一年,做為大陸迄今唯一駐台的對口單位,中國機電商會即便積極率領陸商考察台灣,但台灣對陸資相較嚴格的投資法規限制、人員管制,以及逐漸褪去光環的技術領先優勢,早已讓陸資興趣缺缺,陸資怎樣也不願來。

中國機電商會今年1月底正式在台北成立,但陸資來台投資的瓶頸並沒有因為大陸來台設立經貿辦事處而大幅改觀。大型投資案除了此前醞釀已久的高雄高明碼頭、建設銀行及三安入股璨圓,陸資更感興趣的晶圓代工、面板等,都卡在參股比重、經營權等問題,陸資來台仍在「停、看、聽」。

近來全球景氣趨緩,包括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都期待陸資前去投資。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大陸沒有理由將資金投向限制重重的台灣,除非台灣能以更開放的心態,消弭陸資來台投資障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年初曾有一波大陸企業來台投資熱潮,但這幾個月好像又降溫了。

第二、台灣沒有塑造一個對外資和陸資相對友善的投資環境。

第三、歐洲國家如英國大幅放寬陸資投資的限制,台灣卻反其道而行,令人遺憾。

第四、上海自由貿易區也是強調開放,台灣的開放力度相較起來不夠。

第五、限制陸資對於政府大力推行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有極其不利的影響。

第六、「限制陸資」是做個樣子給反對陸資的部分台灣人民看的,但是卻可能嚇跑想來台灣投資的陸資和外資,非常不值得。

兆豐 / 公公併
兆豐金控將領銜公公併!財政部長張盛和20日透露,已指示「一家公股金控」進行整併評估,「方向就是公公併」。相關人士指出,這家金控就是兆豐金,財政部目前認為「公公併」初期以「金控併銀行」較具可行性,因此將從兆豐金併彰銀,或兆豐金併台企銀兩大選項推動。據悉,財金兩大部會已將公股金融先行整併,作為推動首家亞洲區域銀行的「前奏曲」。張盛和表示,公股金控整併已開始慢慢在進行,將「順勢」推動整併。

他透露,相關報告近期會出爐,預計下月底該金控提出的併購評估報告就會送到財政部。對於所要求的報告內容,張盛和出,希望該金控能針對目標對象的財務結構、業務屬性與規模、人員配置、據點分布等四大項目,進行綜效分析。張盛和更進一步透露,相關整併就是聚焦「公公併」,因為「公民併有一定難度,因此仍以公公併最可行。」

至於如何「公公併」?張盛和分析,由於金控母體對金控母體的合併,規模及組織架構都較複雜,難度較高,因此在執行併購上,基於對「可行性」的考慮,初期仍將以「金控併銀行」作為公公併的執行方向。張盛和也表示,若要推動公公併,不論是併購一方或被併一方,的確都會面臨來自工會的阻力,因此等報告出來,接下來他就會向工會進行必要溝通,以化解阻力。

相關人士指出,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與財長張盛和都希望由兆豐金控作為國內具指標的亞洲區域銀行,為使該目標能加速達陣,財金兩大部會更已達成由兆豐金出面挑國內金融整併大樑的共識。張盛和直言,國內銀行家數太多「可先併一併,再進一步朝亞洲區域銀行目標邁進」。至於為何在執行公公併,或是追求亞洲區域銀行的目標上,首選是兆豐金而非台灣金,張盛和表示,台銀由於限制太多、人事、待遇上都有諸多限制,又有很多政策任務,因此在這些包袱之下,比較困難。

我們的看法:

第一、財政部長張盛和之前反對公公併,現在看起來已經鬆口。

第二、台灣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業整併方式,不管是「公公併」或「公民併」都需要推動。

第三、有一個積極目標「亞洲區域銀行」是對的,至少有一個大方向,台灣所有的銀行都需要積極從事亞洲布局。

第四、整併是大政策,政府應該要有全盤的政策,透過頂層設計,從公公併、公民併,到外資或PE來併台灣的銀行,都應該納入考慮,不要「摸著石頭過河」,只挑一家兆豐出來試點; 或者只做簡單的事,難的事就不做放在一邊。

第五、不引進外資,只讓台灣銀行自己彼此合併,最後一定會遭遇困難。

國壽 / 倫敦
金管會批准壽險資金投資非自用海外不動產,由國泰人壽拔得頭籌。國泰人壽20日公告,獲金管會原則同意在4億英鎊(近新台幣200億元)額度內,辦理倫敦不動產投資案,為目前布局海外不動產腳步最快的保險公司。倫敦不動產投資已成為國際資金投資重鎮,不僅中東資金大舉進入,近年來亞洲保險公司也紛紛進駐插旗,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今年7月甫斥資2.6億英鎊,從德國商業銀行旗下不動產管理公司手中,買進倫敦金融城的地標建築「勞埃德大廈」;南韓保險公司也不遑多讓,早早投資當地不動產。如今台灣保險業也可望出宗倫敦不動產投資案。

國泰人壽發言系統表示,送保險局審查的倫敦標的有數件,投資報酬率都在4%5%,遠優於國內近期的不動產投資案。據了解,國壽送保險局審查的倫敦不動產投資案中,標的多達十餘件,主要落在城區、西區、金融區、泰晤士河附近的菁華地段商辦大樓;而標的多達十餘件符合國壽向來穩健的作風,既可視房產形勢發展選擇,又不會被賣家綁死,有利議價。

壽險業投資國內不動產處處受到制肘,海外不動產成為投資新管道,國泰、富邦、新光等壽險公司都是摩拳擦掌。壽險人士表示,目前投資海外不動產,首選中國大陸,以及英、日等三國。國壽近月來海外不動產投資頻傳捷報,旗下霖園物業已於日前以人民幣7.2億元,加碼上海東方金融廣場B座五層樓,共3,555坪;累計國壽投資大陸不動產已達人民幣13.99億元,目前金管會核准其投資大陸不動產的額度尚有人民幣1.01億元,國壽不排除再申請新額度以合併使用。大中華區以外的不動產市場,除倫敦外,國壽也相中東京不動產,仍在洽談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李嘉誠和中國大陸政府都大力投資英國房地產,很高興終於有台灣金融機構也看到了這個投資機會。

第二、倫敦投資的回報率4~5%,遠高於台灣投資回報率不到3%,保險局沒有不准的道理。

第三、大陸不僅是國企,民企也開始積極投資倫敦物業。

第四、國泰人壽也正計畫投資東京,說明台灣機構投資方向越來越國際化。

第五、台灣公共建設應該大力吸收壽險資金,講了很久但是相關法令都沒有突破,壽險公司只好投資海外,非常可惜。

年代 / 壹電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天通過年代收購壹電視交易案,年代承諾釋出2個新聞代理頻道。NCC發言人虞孝誠表示,年代集團董事長練台生承諾,年代所代理的民視新聞頻道明年1231日代理契約到期後將不再續約,而三立新聞台的代理契約,NCC期望在同時間終止,練台生也願意盡力進行契約終止商談,最遲在105年底終止並不再繼續代理。

練台生率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協理陳勇仁、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林香君出席NCC委員會議說明。虞孝誠指出,未來壹電視與年代新聞台的營運計劃書,將納入「落實新聞倫理委員會」、「員工補實」、「頻道區隔」、「編採自主」、「建立涉幾事務規範」,並釋出2個新聞代理頻道。由於先前壹電視數次裁員,員工目前僅剩86人,未來將補足至100餘人,包括新聞部與其他部門。

NCC8月底審查壹電視交易案時,要求年代須將7NCC舉辦的公聽會共識化為具體承諾,並認為練台生和其所屬集團代理國內18個頻道,包括年代新聞台、三立新聞台、民視新聞台、非凡財經台、非凡新聞台、NHK6個新聞頻道,若加上壹電視新聞台以及具有新聞性質的壹電視資訊綜合台,新聞屬性頻道就達8個,要求其對國內新聞頻道代理權提出說明與規劃再審議。由於壹電視交易案延宕許久,日前傳出練台生打算以10億元賣出,買家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但陳守國否認。今天練台生與陳守國共同出席NCC委員會議,壹電視交易案又獲得通過,化解了先前傳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年代買了壹電視,卻又反手賣出,看來不是為了經營,只是看上其人員或設備。

第二、壹電視是數位電視的大膽試點,但很可惜被NCC封殺。

第三、年代釋出兩個頻道代理權,落實了先前對NCC的承諾。

第四、台灣電視經營環境被政治化,如何積極向數位媒體轉型才是業者最重要的課題。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黃齊元:快找陸資合作

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昨(21)日提供宏碁轉型建議案,認為宏碁品牌價值高,應與陸資合作或邀請國際PE(大型私募基金)注資,取得資金加速整合轉向新興市場。他並強調,台灣電子業都有重組的壓力,除了推動企業整併,政府第一步應鼓勵業者把「人老珠黃」的業務分拆,以利出售或整合。
     黃齊元強調,異業結盟是宏碁轉型該思考的方向,聯想集團都已表示,要成立中關村銀行,台灣業者需要新的策略,新的行動
     他說,外資PE對台灣電子業沒啥興趣,現在只剩四個選項,即轉型,整合,業務出售,或關閉;或許大陸企業基於台灣有技術、有人才,還有意願買,但陸企多次表示不要台灣的內需市場,台灣企業要和大陸企業一起到國際間,收購歐美公司,一起去整合海外市場。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昨天舉行「2013 Victory 科技創業與投資高峰論壇暨投資媒合會」上,邀請黃齊元進行專題演講。他說,創業是歸零,重新出發,台灣電子業也應重組再出發,施振榮重掌宏碁,關鍵在於重新找到優勢。
     黃齊元指出,台灣科技製造業太著重PC,如今面臨「PC is over」的後PC世界,有很多電子業者和他接觸,因為「股價回不來」,希望能協助賣掉公司,且業者開價「只要淨值」就好,但他仍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但他也說,台灣業者善於資源整合,可以採取產業整合平台,讓外資PE或陸資取得控股權,以此平台再進行國內或海外收購,也可以用分拆方式,「人老珠黃,不要強留」,把不同價值的業務分拆,以利出售或和大陸企業一起整合。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2014年讓台灣逆轉勝的兩個關鍵字

每個人都會面臨一種賽局,因為表現太差,或比賽結果太懸殊,所以只好提早打烊,承認大勢已定。
2013對台灣而言就是這麼一年,不需要等到1231日,you can write the whole year off
大部分台灣人,不論藍綠,都會同意2013是糟糕、荒誕、令人失望的一年;但如果把2013放到兩岸的天平上來比較,圖像會更清晰、更有意義。
2013是台灣快速殞落的一年,說得更具體一點,在許多方面都開始全面崩盤。馬政府的亂無章法,造成企業與個人信心大幅衰退,經濟節節下滑,經濟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殿後,連保二都有困難;台灣最強的品牌宏達電面臨內憂外患,一厥不振;連台灣之光曾雅妮都從世界第一球后寶座狂跌到二十名外,毫無起色。
台灣到底怎麼了?
台灣搞自閉
中國在全球攻城掠地
今年中國大陸總書記習近平提倡「中國夢」,激起人民對未來的憧憬與渴望,但在台灣,沒有人敢再提什麼夢,「黃金十年」變成了「黃土十年」,我們不敢再想像未來。
2013經濟的主流是「全球化」與「區域化」,台灣落後的主要原因是自我封閉。我們為了防堵中國大陸,遲遲不肯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導致和外國經貿的往來也受到影響,中國不等於世界,台灣在怕什麼?
反觀大陸企業,在這一年積極地走出去,在英國投資基礎建設,在美國併購豬肉龍頭,在香港買了證劵公司,在全球拼命投資石油和天然資源。看看台灣,沒有什麼外商願意前來投資,只有台商回流,但無能力轉型的台商回家,對台灣經濟又能有什麼貢獻?
今年也是自由經濟元年。台灣推出「自由經濟示範區」,但不論在高度和廣度上,均被上海「自由貿易區」所掩蓋。自由經濟區和以往的特區不同,特區只是單一區域,自由經濟卻要擁抱亞洲甚至全世界,上海周邊昆山的「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即為其中代表,強調大陸和台灣的連結。
中國大陸經濟不是沒有問題,今年是其成長放緩的一年,正在「調結構」,質重於量。今年也是「中國製造」奇蹟破滅的一年,大陸正經歷從出口製造轉型內需消費的陣痛,但大陸領導人有這個體認,不斷加強改革。台灣呢?我們做了什麼改變?
台灣科技老本行褪色
中國電子業從代工旺到品牌
2013是中國大陸電子業起飛並且超越台灣的一年,這很令人感傷,因為電子業曾是台灣經濟的驕傲,創造大量產值,造就了許多工作機會,但大陸電子業現在不論品牌或代工都已不遜於台灣。
在網路方面,我們「第三方支付」才剛起步,但許多台灣人已深度依賴淘寶從事電子商務;微信也追了上來,在台灣日漸普及,更不要說小米所造成的旋風。
深圳變成亞洲新電子業中心,除了華為、TCL、比亞迪、騰訊等巨頭外,更有全球速度最快的製造供應鏈,超越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小米就是靠這個,所以能每週改版。
2013是台灣服務業快速興起的一年,85C、王品取代了傳統電子業,戴勝益成為新意見領袖,但服貿協議的僵持讓這一切暗淡無光。台灣服務業的未來在大陸,如果服貿不過,連金融業和電子商務都會受到影響。
展望2014,我不敢做趨勢預測,最大的原因並非外部環境,而在於我們自己能否改變,不能的話,結果將只是現況的延續,或者更糟。比較好的字是「願景」,這是對未來的想像。
要逆轉頹勢,靠兩大關鍵字:設計 & 開放
技術不是重點,代工已到終點,台灣產業的關鍵字是「設計」,美食不是台灣未來最好的定位,設計才是。設計是價值的泉源、品牌的基礎,台灣有相對優勢。
我們應該推廣「台灣智造」、「台灣姿造」和「台灣自造」,將科技、設計、3D印刷和行銷整合在一起,形成創意、人才、資金的聚集,成為亞洲的義大利、東方的瑞士,不僅創造台灣品牌,也服務全球品牌。
蘋果最近挖角Burberry的女CEO,她以數位行銷改造了Burberry,這點出了未來趨勢: 實體結合虛擬,設計連結行銷,2014台灣應加速轉型「虛擬」經濟。
我們正處於數位的十字路口: 4G嚴重落後、媒體零散無方向、電子商務少得可憐、數位匯流被法令牽制。台灣最大的危機不是被中國大陸超越,而是喪失了在虛擬經濟中生存的能力,2014應作為「Digital Taiwan元年」。
令我更期待的是「開放」,將更多法令鬆綁,讓世界走進台灣,台灣走向世界。政府不一定能做很多事情,但只要將門打開,能量就會釋放,夢想可以升起,好的結果會慢慢發生。
2013年,馬英九換掉了金管會主委,整個台灣金融業都動起來了,金融業取代電子業成為經濟成長的新火車頭。原先的主委強調防弊,新的主委主張興利,一念之差,結果完全不同。
開放會使台灣變得更強壯,讓我們重新找回遺失已久的世界身分證。開放會促使我們轉型,調整產業結構,以創新提升價值。
最近有好幾家金控到東南亞去併購,證明我們不再傾中,而有更多平衡的區域策略,金融業是第一個轉向這個目標的產業。
另外,台灣應努力成為「平台」。對外資來說,台灣是進入中國大陸的跳板,對陸資而言,台灣是走向世界的起點。台灣是區域總部、協調中心、管理中心,是一個比昂貴的上海、汙染的北京、擁擠的香港更好的選擇,因為我們有優質的生活環境。
對於年輕人和新創企業,政府應該打造一個協助他們更上一層樓的平台,這需要整合相關的資源,發展出一個生態系統,任何創意,從商業化、公司化、資本化到全球化,可以透過這個平台快速的發展。
不只是台灣人,任何人只要有好的創意,可以到台灣來實現。全世界的天使投資人,可到這裡來尋寶,尋找投資及併購的機會。
矽谷、倫敦、柏林、中關村、深圳都有這種潛力,台灣其實有一樣好的條件,資金還在其次,重點是環境,自由開放的環境。
麥特·戴蒙的電影《Elysium》(極樂世界)描述2154年的未來,極少數菁英在天上的太空站內生活,它代表的是一個”better place”
我心目中台灣的未來是什麼?全世界有想像力的人,都可以到這裡來實現他們的夢想,不管是20142154Taiwan represents a better placeand better life

商業周刊專欄:玩真的?紐約大亨要把台北變文創重鎮

推開會議室的門,裡面至少有二十多個人,大家正在用英文熱列的討論,我遲到了一個小時,只好低聲地道歉,到後排找一個位置坐下來。
這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召集的一個會議,他們計畫將紐約最好的文化內涵,包括劇場、音樂、舞蹈和博物館等搬到亞洲來,和當地的文化相結合,打造一個國際級的文化創意園區,並配合商業零售、辦公樓及住宅的開發。
洛克菲勒在亞洲考察了幾個城市,最後選擇台北,因為覺得台北最能夠結合東西文化元素的優勢。另外,他們也看上了一塊地方,具有文化的背景和歷史,但目前處於荒廢狀態。
所有來參加會議的人可以歸納成兩種背景,一種是設計企劃專家,比如說有好幾家建築師事務所;另外一類型則是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如劇場管理專家、大型購物中心開發商以及全球頂級酒店的代表等。我是唯一金融業代表,以投融資專家的角度提供意見。
「台北的DNA是什麼?我們如何發掘新台北的綜合DNAconsolidated DNA of new Taipei)?」
說話的是一位來自紐約的美籍華人建築師,他多年前應該在台灣生活過,因為他提到一些關於台北很細微的事物。
「我們必須深入了解台北的個性和特色(identity),真實性(authenticity)很重要,要能夠確實的反映這個城市,光去呈現75年前這裡人們生活的型態並無法真正體現這個城市的內涵。」
他的話很有道哩,這牽涉到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的平衡。台灣的代表到底是什麼?人情味?美食小吃?還是高科技?又該如何去展現它們?
換言之,台北需要清晰的意象和符號,一個有意義而且動人的聯想,這就像當你聽到紐約或舊金山,有些很清楚的東西會浮現在你腦海。
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這些人並不是只想把外國的東西原封不動地搬到台北來,他們想要融入這個城市。
This conversation is really interesting! 我參加過很多團體會議,大部分是浪費時間、言不及義或無法聚焦,但這裡每個人都很聰明,創意非常傑出,思想彼此激盪,通通圍繞在如何讓台北更美好這個主題上。
我拿起電話打給秘書,叫她把下午其它的會議取消,然後舉手問了一個問題:
「所以你們的想法並不是去創造一個類似上海『新天地』的概念?」
所有的人都轉頭來看我,因為他們沒有預期我這個非設計專家會加入對話。
Absolutely not,這正是新天地失敗的原因,如果你堅持要保持老建築的外型,整個成本會很高,而且沒有辦法有效地利用建築面積做整體規劃。」一位住在上海的老外回答我。
「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呈現並保存古老的歷史,有時候是一面牆,有時是地板,還有時是以建築設計造型反映古老文化的元素。」
「我覺得大家不一定要因為現有古老的建築,而限制你們的想像力」我又第二次發言。
「台灣對於外國文化有很高的包容力和接受度,最近的大熱門是荷蘭藝術家霍夫曼的『黃色小鴨』,雖然它只是一個充氣的橡皮鴨,但是它帶給人們的歡樂及潛在文化產值卻遠遠超過許多本土文化的產品。」
「黃色小鴨最成功的地方在於 “it is FUN”。如果這個文化園區要能夠成功,它也必須是一個 “FUN palce”,以台灣的誠品為例,它並沒有硬生生地去推銷文化,但卻成功地以文創為主題,整合了許多元素,圍繞在我們生活四周。」
亞洲各國都在大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但成效不彰,大部分流於形式,耗資龐大,設計fancy,但缺乏好的內容。以香港為例,早在1998年即提出興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構想,希望把香港發展成亞洲的文化藝術中心。
2007年,香港政府成立西九管理局,但爭議仍然不斷,主要是因為香港經濟由房地產財團把持,民眾普遍認為藝術不過是一個幌子,地產才是香港打造文化新地標的目的,從香港經濟發展背景來說,這種顧慮有一定道理。
接下來我們將話題轉到園區各種不同功能的組成(mix)上,你如何決定文化藝術、零售、旅館、辦公樓以及住宅的比例?有沒有類似的綜合性社區?當然有,信義計畫區就是這種多元型態。
專家們覺得台灣畢竟還是要和香港有所區隔,不一定要有最高檔的零售商店,但應該引進許多有特色的獨立品牌,其實誠品的招商就是採用這種策略。
這時有另外一個人提出新的看法:
「現在工作的型態已經改變,有很多virtual office(虛擬辦公室),或許租金並不是最高,但有助於人才的引進,可以成立很多小型創意工作室,台灣有機會成為一個亞洲自由工作者的hub。」
「台灣最適合的定位是設計,不管是工業設計、商業設計、建築設計或服裝設計,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計畫設在台北。」我回應。
「你的想法很好,我們可以把茱莉亞音樂學院,帕森設計學院(吳季剛的母校)搬到台北來,台灣有創意和開放的環境,比中國大陸更適合作為自由工作者和創意種子的平台。」
霎那間你彷彿看到台北的願景,不只是台灣的台北,還是世界的台北。這是東方的好萊塢、矽谷或紐約,a design society,各種有創意的人聚集在此,讓台北成為一個真正不斷向上提升的adaptive city
開完會,外面下著小雨,但是我的心情非常火熱,it is time to re-design Taipei!

中鋼 長春英利, 宏碁, 蔡英文, 陸資管理, 自經區 管中閔, 牧東, 壹電視, 台新藥廠併購

中鋼  長春英利, 宏碁, 蔡英文, 陸資管理, 自經區  管中閔, 牧東, 壹電視, 台新藥廠併購

中鋼 / 長春英利
兩岸ECFA早收清單促成鋼片等高附加價值的汽車零組件材料開放進口,看好後續商機,台灣最大鋼鐵廠──中鋼,8日董事會通過與大陸台商長春英利汽車部件公司合資,成立汽車熱沖壓零部件公司,中鋼持股30%,合資公司總部將設於台灣,於大陸長春、台灣設廠生產。

這是中鋼繼20117月啟動在大陸第一個投資項目──常州設廠生產精密合金鍛材後,再一次擴展大陸投資布局。其實,中鋼進軍大陸市場的企圖心來勢洶洶,據了解,中鋼已結合台灣金屬中心、彰釔等產研單位,組成「熱沖壓研發聯盟」,計畫以最新的熱沖壓技術,躋身大陸第一汽車、華創以及裕隆集團產業鏈,直取兩岸每年600億元(新台幣,下同)車體結構市場,為鋼材開創新藍海。而長春英利汽車部件公司是台灣獨資企業,已躋身大陸最大的長玻璃纖維熱塑零件供應商,是賓士、奧迪、大眾、通用等國際知名品牌車商在大陸整車製造的零組件生產協力廠商。

中鋼與長春英利合資公司資本額為9.5億元,其中,中鋼持股30%,長春英利汽車部件公司持股40%,其他股東持股3成。中鋼評估,合資案有利於拓展全球汽車鋼片市場,合資公司除了總部設在台灣,台灣廠的定位也鎖定為設計研發中心,將核心技術根留台灣。預計年產能規畫為50萬件,計畫2016年投產;大陸長春廠則規畫於2015年及2017年分兩階段投產,每階段產能為150萬件,總產能可達300萬件。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熱沖壓技術,中鋼表示,熱沖壓技術具提高汽車安全性以及輕量化效果,近年來大量應用於汽車結構設計。相較於傳統冷沖壓成形,熱沖壓技術有成形性佳、尺寸穩定性佳、成形工序較少等優勢,且製造強度佳,因此使用在汽車安全零組件比例逐年增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台灣廠商上下游攜手合作共同進軍大陸市場,不但是策略聯盟,而且是跨領域合作。

第二、台商在大陸規模普遍較小,如果要爭取市場,必須懂得打群架。

第三、台商以前在大陸布局是作為歐美的供應鏈,現在則要打入大陸供應鏈。

第四、台灣的汽車零組件廠商還是太過於分散,有進一步產業整合的必要。

宏碁
宏碁(2353)第3次再造邁入第2周,創辦人施振榮表示,宏碁估計需3年才能恢復原本競爭優勢,目前雖已有董事長人選腹案,但還要等明年推舉後才能擔任。對於外界宏碁將引進策略合作夥伴,他則首度回應:「現在還在醞釀中,不成熟,不宜太早曝光,對同仁及當事人有不好的影響。」施振榮出席國藝會「布袋戲製作專案記者會」活動,揶揄自己「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應該要去忙宏碁」,隨後又發出書面補充說明。

施振榮表示,變革委員會已正式啟動「三造宏碁」,但變革轉型要看到具體的成效,要讓acer完全恢復原有的競爭優勢,預計需要3年。他建議大家對宏碁要有耐心,要多等待,宏碁短期內不會有大變化。他解釋,要3年是因為變革需要將基礎先打好,目前變革委員會已與公司全體同仁溝通,希望慢慢看到公司與同仁新的改變,也希望大家能多給予鼓勵,讓同仁推動變革轉型更有信心。

推動變革轉型很重要的是要大家在同一方向承諾願意一起努力,未來要落實各項變革決策的組織,也要有人負起責任,這些都需要凝聚經營團隊與同仁的共識,急也急不得。他請外界給他一點時間,讓他動腦筋找出變革方向,取得同仁共識。 

外界關注宏碁本季將發行1.36億股現金增資,暫訂每股21元發行,可能是要引進新策略夥伴,施振榮表示,現在正在醞釀中,合作對象提前曝光只會對同仁及當事人有不好的影響。施振榮表示,宏碁新事業的策略夥伴不是指單一的對象,是很廣泛的合作概念。目前還在討論未來新事業的具體發展策略,希望尋找能獲利,具一定規模的新事業,但目前尚未定案。

宏碁董事會宣布因應組織變革籌資,新股佔股本約4.8%,而宏碁董監總持股目前約6.48%,新入股投資人還不足以取得宏碁主導地位,但恐成最大單一股東,有能力取得宏碁董事席次。董事長王振堂明年6月任期屆滿後由誰接任備受矚目,施振榮昨表示,目前公司已對人選有腹案,但由於人選需具備下屆董事資格,要等下一屆董事會中才會推舉其擔任董事長,換言之,目前該「腹案人選」可能尚不在本屆董事會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碁再造是倚賴現有CEO,這不一定是最合適的作法,無法有新思維,而且比較難大刀闊斧的改革。

第二、宏碁新事業的策略夥伴不是只單一的對象,是很廣泛的合作概念,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第三、我們可以理解現在不要太早曝光的理由及苦衷。

第四、台灣太缺乏專業經理人,每次重組都要老臣回鍋,缺乏外部turnaround專家。

蔡英文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上午應邀出席「2013台灣投資高峰論壇」開幕式,並以「台灣經濟發展新思維及新模式」為題致詞。以下是致詞全文:

當前兩岸各自都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未來經濟及產業發展的走向,都是兩岸投資人關心的問題。最近幾年,台灣經濟成長動能嚴重不足,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平均只有3%,去年和今年更陷入經濟成長率「保1」及「保2」的窘況。為什麼出現這樣的狀況? 問題究竟出在那裡? 台灣經濟要如何突破困境? 兩岸之間要如何做才能互利共生?針對這些問題,今天,我特別以「台灣經濟發展新思維及新模式」為題,和大家分享個人的一些看法。

台灣是海島經濟,在上一個世紀,台灣成功地推動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晉身為新興工業國家,而且培養出強大的製造及跨境資源整合能力,成為跨國企業投資及開發亞洲市場的首選地點之一。進入21世紀後,台灣仍沿襲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在製造及代工出口尤其是資訊電子產業方面,曾經打下一片天地,但面對全球化趨勢及2008年金融海嘯後世界經濟的巨大變局,台灣經濟發展已遭遇到嚴厲的挑戰,其中除短期景氣循環因素外,以下五大結構性問題更構成台灣經濟長期發展的制約因素,必須嚴肅面對並有力地因應克服:

第一,經濟成長模式無法持續
台灣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出口,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近7成,出口產品集中在資訊電子產業,出口模式又高度依? 「台灣接單、境外製造」的代工出口模式。面對金融海嘯後全球需求成長減緩、競爭加劇及供需鏈快速重整,多年來的成長模式受到嚴酷挑戰,出口競爭力大幅削弱,因而影響到台灣經濟整體的表現。另一方面,以資訊電子代工出口為支柱的經濟成長模式,也不利於長期就業? 加及薪資成長,如何徹底改變此一成長模式,是首要經濟課題。

第二,產業轉型遲緩及投資不足
1990年代中期以來,驅動台灣經濟成長的主力產業是資訊電子產業,包括半導體製造、IC設計、面板、個人電腦、筆電、行動裝置等,這些產業快速發展是建立在重視成本、由廉價要素及效率驅動的產銷模式,而不是重視價值創造、由創新驅動的模式,因而無法適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另一方面,台灣在新興產業及內需產業特別是攸關生活品質提升及人口結構轉變的服務業發展上,投入明顯不足,以致產業結構改善緩慢,也影響創業及投資意願。投資是經濟成長引擎,一個國家長期經濟發展必須依? 持續的投資,但近五年來,固定投資對GDP成長率貢獻由正轉負,2012年扣除物價因素的實質固定投資淨額不及2000年的半數,成為經濟長期發展最大隱憂。

第三,兩岸經貿發展問題日益浮現
多年以來,台商在兩岸進行產業分工,帶動投資及貿易快速成長,但兩岸經貿根本問題在於雙方發展程度不同,規模差距太大,政策思維、市場化程度及國家管理體制截然不同,因而各種問題逐步浮現。近年兩岸經貿從「互補大於競爭」轉變成「競爭大於互補」;兩岸投資、人才及技術移動失衡問題日益擴大;兩岸產業重覆投資情況嚴重,產能不斷擴大導致產品價格大幅滑落,抵銷彼此力量。這些結構性問題充分顯示,未來兩岸經貿必須進行策略性調整,架構新的發展模式,才能真正體現互利互惠。

第四,台灣經濟邊緣化危機
金融海嘯後世界經濟板塊大幅移動並快速重整,全球FTA進展快速,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中日韓FTA、美國和歐盟「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TIP)、日本和歐盟FTA等相繼展開談判。受限政治因素,近年台灣簽署FTA的對象迄今僅有紐西蘭、新加坡,台灣亦被排除參與TPPRCEP等區域整合談判,已有被邊緣化的危機。

第五,經濟公平及永續發展問題
因為經濟及產業發展模式未能因應內外環境變化,台灣所得分配日益惡化,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南北差距等「三差」問題,已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及經濟長期競爭力。另一方面,社會高齡化及少子女化、教育問題、財政赤字、退休年金改革、土地利用、能源及核能安全等,在在影響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
創新經濟思維才能面對挑戰

面對迥異於過去、紛至沓來的新挑戰,無論是企業或者是政府,皆須創新經濟思維,找出新的應對策略,發展新的經營或政策模式,才能打開出路。台灣企業有高度活力與韌性,在艱困環境中,以創新營運模式打開出路、締造高峰的企業不乏其例,這也是台灣經濟能夠浴火重生、否極泰來的最佳憑藉。以半導體業龍頭台積電公司為例,長期來台積電能夠在技術上不斷創新,走在世界前端,而且以其專業和客戶、設備廠及智慧財產公司組成大同盟 (GrandAlliance),透過合作及共創價值的多贏策略,力抗三星、英特爾等國際大廠垂直整合模式。很多人講代工,就是3%4%的低毛利,台積電卻可以達到33%的淨利率;1999-2012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年複合成長率5%,台積電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就是歸因於能以創新思維創造本身最大的競爭優勢。

台灣自行車產業也是許多人熟悉的成功故事。包括生產捷安特的巨大企業、美利達等世界級的自行車企業,他們從最簡單、樸實的產品做起,逐步結合日本廠商的工藝技術與美國、歐洲廠商的材料科技、零組件,採取ODM與自有品牌並重的行銷策略,一方面為全球品牌大廠代為設計製造,另一方面,同步建立自有品牌行銷網,透過運動行銷建立知名度與品牌形象,如今已成為世界知名的自行車品牌。

台灣美食也有產業創新的成功經驗。總部位於台北的知名餐飲集團鼎泰豐,在CNN最近一項旅客調查中鋒芒勝過麥當勞和星巴克,拿下世界第二優良連鎖店的頭銜。這間連鎖餐廳獲譽為有「將簡單東西轉變成優質出眾產品」的能力。對許多台灣人而言,鼎泰豐是在消費行為不斷改變的時代裡,運用傳統食材的精緻化以提供舌尖美味的連鎖餐廳,同時,也以美味的食物、訓練有素的員工、透明如變魔術般的生產流程,提供消費者一場心靈的饗宴。這種創新營運的模式,讓鼎泰豐迄今已拓展到十一個國家、七十九個據點,獲得廣泛的美譽。

上述世界知名台灣企業創新營運模式的成功經驗,正可提供現在及未來執政者最好的借鏡,必須以全新的政策思維來因應21世紀的新挑戰,不能繼續停留在20世紀的舊政策思維。台灣必須因應全球經濟趨勢及經濟社會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各種挑戰,以全新的思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工程。

首先,台灣必須改變經濟成長目標及模式:在總體經濟目標上,我們必須從追求最大化經濟成長,轉向追求最大化國民幸福,將經濟成長連結到就業機會? 加、薪資提升、所得公平分配、生態環境永續及生活品質改善等。經濟成長模式亦須從高度依? 出口的模式轉向連結全球與在地、出口和內需並重、兼顧生產、生態和生活的均衡成長模型,才能體現追求國民最大幸福的目標。

在產業發展上,應從成本取向的舊思維、舊模式,轉向創新和價值取向的新思維、新模式,增加產品的內涵和附加價值,提升企業全方位競爭能力,才能改變並提升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產業結構須更加重視內需產業及服務業,特別是可以提高國民生活品質及因應高齡化社會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及採取的政策工具,也須有全新的思維和做法,要過於依? 租稅或其他傳統式的優惠措施,而要以制度創新及行政改革全面促進投資、吸引投資、鼓勵投資。在和全球連結上,台灣必須更有策略、全方位推動洽簽FTA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避免對外貿易及投資過於依賴單一巿場。台灣也要更積極參與多邊及複邊貿易談判,如包括台灣和美國、歐盟、日本等22個世界貿易組織 (WTO)成員推動的「服務貿易協定」 (TiSA, Trade inService Agreement)談判,以加速和全球市場連結。

在兩岸經貿乃至兩岸整體關係上,作為一個民進黨員,我深深以為,面對金融海嘯後全球政經情勢的劇烈變化,兩岸互動也必須從舊思維、舊模式走向新思維、新模式。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兩岸旅行人次不斷攀高更加增進兩岸人民彼此了解,兩岸當局亦正面對內外新情勢及各種挑戰,致力於經濟轉型升級及提升人民生活水準,這些變化為兩岸和平發展提供了最佳觸媒,也為兩岸關係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個人深切期盼,兩岸皆應前瞻未來,為兩岸經濟的互利雙贏,為兩岸在區域經濟整合的互惠合作,為兩岸存在的歧見及爭議的有效化解,建立全新的互動及溝通模式,以堅定、務實、穩健的步伐,邁向和平共榮、互利共生的正向關係。

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以新思維為台灣建立經濟發展新模式,構築未來經濟願景,是凝聚、鼓舞投資台灣信心的最有效途徑,也是為兩岸相互投資及企業合作指引方向的最有力作為。希望各界秉持這樣的新思維,盡快凝聚改變台灣的集體意志及力量,讓建立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的構想付諸行動,加速實現,進而催化新一波投資台灣的高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蔡英文第一次很完整的表達她對經濟的看法,抓住了許多重點。

第二、值得關注的是她所表達的順序,經濟公平放在第五,兩岸及區域經濟放在第三、四,第一、二則是提到台灣經濟成長模式的瓶頸以及轉型的必要性。

第三、台灣經濟在ICT之後一直沒有找到下一個經濟成長引擎,我們仍然相信hTC這樣的公司能夠扭轉危機,卻沒有發展明日新興產業的規劃。

第四、台灣沒有做好自己的包裝和定位,以致無法有效吸引外資來台投資,其實現在正是台灣招商的大好時機,很多香港人都想移民台灣。

第五、除了生技產業,台灣還要培養新的產業。服務業一定要打通兩岸任督二脈,否則無法做大,這也是為何服貿協議對台灣是如此的重要。

陸資管理
經濟部14日起,加重對在台陸資的管理。依據新修正的「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增訂陸資在台經營,一旦在經濟上具有寡占、獨占或壟斷地位,經濟部投審會可要求陸資撤資,同時,當陸資要轉讓股權,也必須先取得經部同意,若有影響「公共利益」之虞,則不得轉讓。在兩岸皆表示願意加大經貿交流密度與力度之際,經濟部投審會發布了這項「趨嚴」的許可辦法,頗令外界意外。

官員解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配合兩岸服貿協議,必須同步修正許可辦法,許可辦法涉及的服務業開放內容,會待協議通過後,再一併實行;第二、服貿協議簽署後,在國內引起相當大反彈,為了要讓民眾「安心」,因此對於陸資管理,採取更嚴謹態度。這次修正包含五大重點,第一、陸資來台投資後,若該公司在國內產生獨占、寡占或壟斷,對於政治、社會、文化具有敏感程度與涉及國家安全,投審會將可以撤銷或廢止其投資。官員表示,該陸資是否達到獨占、寡占或壟斷的規模,將由公平會判斷。

第二、如果主管機關認定,一旦陸資轉移股權,將會影響到國家安全或是「公共利益」,則不得轉讓股份。所謂「公共利益」,官員坦言,賦予行政機關相當大裁量空間,可以包括勞工權益、產業衝擊、環境影響,甚至對於陸資欲轉讓股權的對象,都可列入考量範圍。第三、首度來台投資的陸企,開辦在台事業,必須交由律師或會計師,不得經由代辦公司處理。以避免假投資、真移民的情況發生。
第四、過去陸資參股在3成以上的國內企業,投審會有權力要求該企業,提供財務報表與公司相關資料備查,不過今日起,即使陸資持股低於3成的企業,也受到相同規範。

第五、目前陸企在台事業,其實收資本額新台幣8千萬元,必須定期提供財務報表,這次將資本額下修到3千萬元,等同於擴大提供財報的對象。
官員坦言,這次修正,凸顯出對於陸資管理趨向嚴格,但是經濟部仍然「歡迎好的投資案,而不實投資,則會嚴格審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交流應該大幅度開放,沒想到法令卻是開倒車的作法。

第二、政府給的理由相當荒唐; 因為服貿協議簽署後,引起相當反彈,為了要讓民眾安心,所以要嚴格管理。

第三、問題是什麼叫做國家安全? 或者是對政治、社會、文化具有敏感性? 如何判斷? 會有很大爭議。

第四、官員也坦言賦予行政機關相當大裁量空間,可以包括勞工權益、產業衝擊、環境影響,這些都是對外資極不友善的條件。

第五、看來是為了要防止陸資「假投資、真移民」,究竟有多少這種情況,值得深入了解。

自經區 / 管中閔
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命運多舛!經建會主委管中閔14日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迄今各界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要對大陸開放,台灣如果要加入區域經濟,朝野就不能一直折騰下去,應該來一場政策大辯論,以決定台灣的未來。由於朝野,甚至閣員對自經區的規劃,包括對陸資開放及租稅優惠等爭議不休,政院有意對自經區政策規劃,全面重新檢視,重頭來做,例如,如果沒有租稅政策,其他政策可吸引人的亮點必須更多,因此預料特別條例草案要到年底才會出爐。

行政院14日討論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方向,對於應否採租稅優惠吸引廠商,近日部會間有不同的意見。財長張盛和將藍委曾巨威意見重述一遍,江揆對自經區是否保留租稅優惠,或全數取消,並未做結論。管中閔表示,推動示範區的目的是為加入區域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TPP)預做準備,自經區之所以規劃租稅優惠是希望發揮短期點火的作用,但重點仍在於長期的市場開放,特別是對大陸的開放。

管中閔表示,自經區規劃之初,經建會提出許多開放的方向,其中包括外籍與陸籍專業人士來台一視同仁、陸資開放比照外資(製造業)、區內陸資由ECFA邁向WTO(服務業),可惜這些幾乎都沒做到。他說,今天示範區特別條例的租稅優惠是歷經多次討論妥協出來的結果,如果要把這些租稅措施拿掉,那就應該重新檢視原來規劃長期的市場開放政策,他說:「總不能長期、短期都不要吧!」管中閔強調,相較短期的租稅優惠,他更傾向於落實長期的市場開放,尤其是對大陸專業人士、對陸資開放,今天台灣要加入RCEPTPP就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他表示,今天不論是在世貿組織或自由貿易協定,有誰會把大陸經濟切開來看,台灣加入WTO 10年了,當初並未針對大陸提排除條款,但迄今仍未履行對WTO的承諾,試想還有哪個國家敢相信你會履行更高程度的開放?

他說:「有些人認為大陸有圖我之陰謀,但我看大陸對各處都有『陰謀』!他們不是到英國蓋核電廠嗎?英國人連核電廠都敢交在大陸人手上。大陸不也到非洲圈地嗎?他們圈的地恐怕比台灣面積還大。」管中閔表示,自經區就是要為加入RCEPTPP做預備,與其每次為了市場是否對大陸開放的問題折騰,討論到命都沒了,倒不如來場政策大辯論,若最後人民決定不開放,政府應該尊重,但若最後大家決定開放,大家就應團結一致走開放這條路。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經建會提出的開放方向,包括外籍及陸資專業人士來台一視同仁,陸資開放比照外資(製造業)、區內陸資由ECFA邁向WTO(服務業)都是正確的方向,假如都無法做到說明台灣根本無法開放。

第二、長期的開放比短期租稅政策更有意義,現在大家一直吵短期租稅要拿掉,卻沒有人關心長期。

第三、自由經濟示範區一定要和ECFA及兩岸服務貿易協定連起來談才有最大意義: 外資可以藉由台灣走向中國大陸,中國可以利用台灣作為跳板和樞紐布局全球。

第四、如果連我們自己的經建會推銷政策都有如此的困難,台灣又如何能在國際舞台上推銷自己?

第五、政府需要對民間做更多的教育,大家仍然不了解台灣在國際上邊緣化的程度,以及這對我們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台灣沒有資源,絕對沒有不開放的本錢。

牧東
第一家退場的觸控面板廠牧東(4950)昨日股東臨時會中通過出售100%持股子公司Mutto Optronics Group Limited(牧東蘇州)的議案,交易對象為中國東山精密大股東袁永剛。出售股數2.09億股,每股價格美金0.24元,交易總金額5,1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5億元),處分利益約新台幣7.62億元,推估貢獻每股盈餘8.26元。不過完成交割時程尚無法確定。

牧東總經理陳棟南表示,目前交易對象和金額都已經確定,實際交易進度會依照合約進行,牧東股東會通過出售案之後,雙方都有一些法定程序要走完,因此在交易完成之前,相關細節仍不方便對外透露。在交易完成之後,公司會加速轉型作業,不過現階段主要業務仍然是觸控面板生產銷售。股東會中,牧東也通過了公司章程條文修訂,公司營運項目新增文教、樂器、育樂用品零售業、其他綜合零售業、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輸入業、管理顧問業、一般廣告服務業、網路認證服務業、市場研究及民意調查業、雜誌業、圖書出版業、有聲出版業、軟體出版業等。

陳棟南表示,大陸政府積極扶持本土觸控面板廠商,由於產能擴充相當迅速,價格競爭也非常激烈,因此決定處分蘇州生產基地,退出觸控領域。以往營收有9成來自大陸市場,但是在大陸競爭對手崛起之後,大陸市場所占比重已經降到4成,其他海外市場包括台灣、美國客戶等,營收貢獻上升到6成。

牧東今年第2季合併營收約11.38億元,由於營運規模偏低,價格競爭激烈,毛損率約3.87%,營業損失1.57億元,稅後淨損1.01億元,每股淨損1.35元。雖然8月起訂單回溫,單月營收衝上5.06億元,不過工廠、設備出售消息傳出後,客戶就開始調整訂單,9月營收滑到3.58億元,10月又減至3.32億元。而牧東第3季營收約11.57億元、和第2季相當,預估虧損幅度也和第2季相當,每股損失也在1元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科技業要尋找出路,賣給陸資是一條路。

第二、能夠賣股權還是比較好的,賣資產價格就更低。

第三、透過海外子公司賣給陸資企業比較方便,如果陸資要進來台灣則會相對麻煩。

第四、現在正是台灣電子業適時退出紅海領域,轉進其它藍海領域的最佳時機。

壹電視
接手不到半年,壹電視可能再易主!年代董事長練台生因不耐虧損,有意賠售壹電視,市場傳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正積極接洽,但因個人身分敏感,因此擬商請某傳播界大老出面,他則在幕後扮演金主角色,盼能搶在「大富條款」屆滿後拿下壹電視,拼湊富邦懸缺已久的新聞台版圖。而針對蔡明忠有意買下壹電視,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說:「絕無此事。」練台生今年6月從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手中買下壹電視一案,至今仍卡在NCC及投審會。8月底,NCC曾要求練台生出席委員會,提出相關說明與規畫,並表明希望練台生能釋出現有的部分頻道代理權,以避免手上已代理6個新聞頻道的練台生,衍生違反《反媒體壟斷法》的疑慮。

媒體界以「不上不下」形容壹電視目前的困境,原本在練台生心中是撿到寶的壹電視,卻變成燙手山芋,為了用最快時間擺脫壹電視,電視圈10月間就已傳出,練台生願以10億元價格脫手。據了解,在大幅刪減人力後,壹電視殘值只剩機器設備,「10億元還太貴」,但練台生之所以敢開這個價錢,是因為交易完成後,未來壹電視可在一定年限內,於練台生所屬的系統台上架。「唯一的買家就只有富邦!」市場人士斬釘截鐵的表示,在傳出壹電視出售的消息後,蔡明忠就透過身旁友人旁敲側擊,探詢練董的態度,也因「一個想賣、一個想買」,洽談進度相當快,這樁交易案可望在年底前成交。

蔡明忠之所以要接手壹電視,主要與「大富條款」將解禁有關。「大富條款」是指NCC2010年底時,核准蔡明忠併購凱擘系統台,同時訂出3年內不得申設新聞台與財經台的條件,而這項限制將於今年年底到期。市場人士表示,原以為「大富條款」能夠拴住蔡明忠,但沒想到都還沒解禁,蔡的動作就頻頻,看似有備而來,加上富邦己掌握凱擘系統台,若加上練台生協助上架,勢必掀起電視圈阿的腥風血雨。

不過,投資銀行業者分析,蔡明忠在金融業多年,加上過去吃過「大富條款」的虧,不會笨到打自己的旗號去買壹電視,他的友人不乏傳媒大老,以大老的名義出面,也可避免沾惹上媒金合一的爭議。根據香港壹傳媒923日在香港聯交所的公告,壹電視買賣的股份轉讓已完成,練台生全數支付總價,雖然投審會仍未通過後期45%股權轉讓案,但買賣雙方同意自531日起,由練台生完全管理、處理及享有壹電視所有股份權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蔡明忠不會用自己的名字去投資壹電視。

第二、壹電視曾是很有意義的媒體試驗,卻被台灣的法規環境給搞死了。

第三、蔡明忠對媒體看來有很高的興趣,今年已切入數位新聞,未來勢必走上跨媒體布局。

第四、台灣需要有實力、有創意、有遠見的企業家來支持跨媒體平台的發展。

台新藥廠併購
基亞生技為力拚肝癌藥PI-882014年取得藥證銷售,宣布以19換股方式,取得台灣老牌學名藥廠溫士頓68%股權,開啟國內第一樁新藥廠的併購案,顯示國內新藥產業供應鏈將逐步連結。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表示,此次收購溫士頓三分之二股權,是著眼溫士頓PIC/S新廠明年通過認證和完整的銷售團隊,明年PI-88若順利取得藥證,澳洲Progen藥廠將負責前段製程,溫士頓負責後段生產,並供應台灣、大陸及鄰近國家所需。

溫士頓總經理王又正表示,公司已積極投資廠房設備,建置符合PIC/S的標準藥廠,預計明年上半年通過認證,其中三期將全數留給PI-88生產。未來PI-88新藥成功上市後,在台灣亦可望由溫士頓布建完整的銷售團隊代理銷售,創造雙贏的契機。

為完成併購案,基亞預計增資發行2,000仟股普通股,受讓溫士頓原股東所持有的18,000仟股普通股,換股比例為每9股溫士頓換發1股基亞;基亞預計發行新股佔已發行股數約1.46%,透過股份交換總計將取得67.92%溫士頓普通股股份。
該換股案將在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後,明年1月完成股權交換。溫士頓是國內老牌學名藥廠,擁有超過200項藥品許可證,其中眼藥及賀爾蒙等藥品領域,居市場領先地位,通路遍及全台灣地區醫院、診所及藥房等,目前年營業額近3億元,每年小幅獲利。

另外,溫士頓的眼科等特殊學名藥,已成功布局大陸及東南亞市場,未來透過與基亞的資源整合,營運將更具張力,而溫士頓也規劃前進資本市場。備受矚目的PI-88,將提前於年底完成三期收案,明年中進行期中分析,並申請藥證。由於該肝癌新藥是以快速通關方式直進中國進行三期臨床,且是兩岸醫藥共同認證的指標案件,張世忠認為,PI-88有機會趕在2014年取得台灣、中國和韓國藥證。另外,由於PI-88已取得歐美孤兒藥資格,若順利取得藥證,歐洲的獨賣權是10年、美國為7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新藥廠由於募資容易,那些已上市拿到太多錢的公司預計會掀起一波併購的熱潮。

第二、台灣生技和製藥廠不要只在台灣併購,更應該走到海外去。

第三、歐美有許多中小型生技和製藥公司,自己上市很困難,最適合被台灣企業整合。

第四、台灣企業收購這些歐美生技公司,一方面可以取得先進技術,一方面還可以協助他們進入大陸市場。


第五、另外一個整合方向是和中國大陸的生技公司,因為在當地要上市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