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H股 TDR 辜仲諒 壹傳媒 尹衍樑 浩鼎 參股陸銀 友達 TCL 軟銀 Sprint 新光金 第一生命



H / TDR
金管會研擬開放香港H 股來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並將大陸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列入可來台發TDR的國外交易所範圍,讓在大陸證交所掛牌上市的企業可來台籌資,以擴大國內資本市場規模。

大型券商高層指出,已有不少陸企主動詢問有關來台上市事宜,這些有興趣來台的陸企,主要包括科技族群產業、已在海外掛牌擬更換上市地點、在大陸境內A股上市不易的民資陸企等三大類。台灣大券商也紛紛赴陸開發客戶,包括元大、凱基、大華、群益、永豐等,均積極登陸為政策放寬陸企來台上市商機預做布局。

行政院長陳冲日前指出,金融服務業發展相當重要,未來可以發展台灣T股、適度放寬陸銀來台參股上限等,以帶動資本市場興起。金管會高層14日表示,金管會內部正針對大陸註冊企業來台掛牌等相關議題,展開全盤規劃。

近年為擴大我國資本市場規模,政府積極推動海外企業來台上市櫃,對於非大陸註冊的陸資企業來台掛牌,也開了部分「小門」,行政院提出發展台灣T股概念後,金管會將進一步研議把門開的更大。

金管會官員表示,根據現行規定,香港證券交易所已列為可來台發TDR的外國交易所範圍內,例如紅籌股(在大陸境外註冊的陸資企業),已可來台發行TDR籌資。但對於在香港掛牌的H股(大陸註冊企業),因屬在大陸境內註冊的公司,金管會高層表示,現行法令雖未明文禁止,但政策上尚未開放,這部分金管會會一併檢討。

除此,目前證交所許可,可來台發行TDR的外國交易所,並未包括大陸地區的上海及深圳證券交易所,金管會也將評估開放。一旦開放,未來在大陸掛牌上市的企業,就可以來台第二上市,發行TDR

除了第二上市的TDR外,在陸資企業來台第一上市部分,過去是規定,陸資持股逾30%的海外企業,可以專案核准方式,申請來台掛牌,但因專案核准的條件不明確,不少外國企業都不敢來申請。金管會日前已訂出具體標準,鼓勵符合條件的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

至於在大陸註冊的企業,目前仍未開放來台第一上市,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已在兩岸特色金融業務方案中,規劃開放以台商為主的大陸註冊企業來台第一上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TDR曾經是熱門商品,但現在元氣大傷,短期內不太可能恢復,發行公司和投資人信心都大受影響。

第二、H股大多是國企,短期內不大可能到台灣來發行TDR。國企不缺資金,他們有興趣的是到台灣來投資,但政府卻有諸多法令限制,讓他們心灰意冷。

第三、台灣市場太淺碟,一億美元就吃不消了。H股都是大型公司,用不著為了一、二億美元到台灣來上市,非常麻煩,將來還有額外監管和信息披露的問題。

第四、TDR、第一上市和T股將來應該有差異化,T股如果不能以人民幣形式募資,是沒有意義的,會和TDR及第一上市重疊。

第五、台灣主管機管開放新商品的時候,最好多多徵詢業者的意見,了解市場的需求,不要閉門造車。

辜仲諒 / 壹傳媒
壹傳媒出售案16日可望定案,外傳中信金控辜家大少、現任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將以175億元買下台灣壹週刊、蘋果日報和壹電視,並已與壹傳媒總裁黎智英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壹傳媒最快可望今天對外公告此交易案。

今年45月,市場就傳出壹傳媒總裁黎智英開始透過外資銀行找買主,要賣掉手上壹電視,以及台灣壹周刊及蘋果日報,其中富邦蔡家、中信辜家、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和潤泰集團,都曾被傳出是潛在買家。

市場人士指出,黎智英當時開價傳出要5~10億美元(新台幣150~300億元),因此讓不少買家打退堂鼓,9月壹傳媒更在香港公告將出售台灣旗下平面媒體。101日,黎智英以個人名義與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簽訂轉讓壹傳媒電視廣播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備忘錄(MOU),練台生擁有一個月的優先議價權,售價部分則將再協商。沒想到,昨天該出售案再度大逆轉,由中信集團的辜仲諒與友人出手,一次買下壹傳媒在台的電視和平面媒體。

據了解,辜仲諒與友人原本就是想「包裹式」全買,除了平面媒體之外,也包括壹電視,但後來又改變主意,改為只買紙媒;最後在與黎智英見面後,又決定回復初衷,買下整個壹傳媒在台事業。

辜仲諒友人分析,辜仲諒本次「勢在必得」,主要是辜家過去對媒體經營就不陌生,1990年代,代表和信的辜啟允曾與代表中信的辜仲諒共同投資,買下中嘉系統與頻道,擁有多年經營媒體的經驗。

此外,中信金旗下的創投公司也曾投資過電視購物台Viva,後來轉賣給日本三井;緯來電視台下的六個頻道包括體育、日本、電影、綜合、戲劇、育樂台,也都是中信辜家成功獨立經營。

事實上,辜家對於經營媒體並不陌生,辜仲諒的叔叔辜啟允曾被形容為看準並布局台灣媒體產業的先驅者。辜家曾經投資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持有衛星頻道商緯來,辜仲諒也曾投資購物頻道ViVa;這次買下壹傳媒台灣媒體事業群,使辜家媒體王國數位匯流向前更進一步。

辜啟允曾經創立緯來電視網、成立和信超媒體,早期有線電視還在第四台地方勢力盤據的時期,辜啟允便曾透過收購一家又一家的有線電視獨立系統台,打造中嘉網路,後來被外資安博凱(MBK)收購,而辜家仍留有二到三成股權。目前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也積極進行收購中嘉的計畫。

辜仲諒曾經投資購物頻道ViVa,對於其他的媒體事業較少親自參與經營,但因為家族持股關係,跟在叔叔身邊觀察學習,對媒體產業也有一定的認識及企圖心。市場人士觀察,辜仲諒收購壹傳媒台灣媒體事業群之後,為了讓壹電視上架有線電視類比頻道,並搭上數位匯流的趨勢,勢必得進一步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甚至進行併購。

市場點名,中嘉雖已經被蔡衍明鎖定,但在交易未完成前,什麼事都可能發生,目前麥格理旗下的台灣寬頻(TBC)及台灣數位光訊都可能是辜仲諒下一個合作的對象。不過,辜仲諒友人指出,對辜仲諒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完成與壹傳媒集團的交易。至於與中嘉、TBC這兩家系統台接觸等問題,言之過早。

我們的看法:

第一、175億台幣不是小金額,辜仲諒董事長應該有PE在背後支持。

第二、辜仲諒董事長需要新的舞台,由於中國信託法律官司未了,他只能退居幕後,自然對媒體會更有興趣。

第三、辜家過去有投資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網路和電視購物台Viva的經驗,當年也曾創立緯來電視網及和信超媒體,布局廣泛,只是沒有很好的整合,後來陸續出售。此次收購壹傳媒應該是辜家對於媒體業捲土重來的新布局。

第四、看來黎智英還是很厲害,懂得shop around,提高自己的身價,原先要價150億元不但達到,還超過這個數字。蔡明忠和練台生董事長可能是太有自信,才沒有追高價,沒想到台灣有那麼多人對媒體有興趣,那麼多人有雄厚的資金實力。

第五、掌握內容後,也要掌握通路。假如未來旺旺中時集團收購中嘉網路觸礁,辜家未嘗沒有可能把它再買回來,反正有私募股權基金會在背後支持。

尹衍樑 / 浩鼎
引爆台美股東激戰的台灣浩鼎股權落幕!由潤泰集團尹衍樑主導的匯弘投資美國時間8日以6千萬美元(台幣18億元)吃下美國Optimer擁有的浩鼎43%股權,意味著浩鼎研發中高達200億美元商機的乳癌末期標靶藥OBI-822/821,將留在台灣,並成為第一個將進軍國際市場的大藥。
    
由於江山已定,浩鼎執行長許友恭表示,除了規劃趕在11月掛牌興櫃外,OBI-822/821也將自11月起啟動第3期臨床,最快可望在2015年取得藥證行銷,並打進國際市場。
    
OBI-822/821的商機誘人,也推波浩鼎在短短7個交易日內,未上市行情由4日的63.35元,一路強漲昨日的79.53元,漲幅高達近25.54%,相反的Optimer的股價則持續下跌,1012日的收盤價為11.26美元。
    
元富證券董事長陳俊宏表示,OBI-822/821有可能成為台灣第一個打進國際市場的新藥,在目前新藥股已成風潮下,OBI-822/821的高成功率,也讓浩鼎興櫃價格「很難定」。
    
Optimer公告,匯弘是以每股1美元吃下Optimer擁有台灣浩鼎5,9424千股股份,總交易金額6千萬美元,在完全出清持股後,宣示浩鼎和Optimer已完全脫鉤。
    
至於浩鼎也因尹衍樑的挹注,將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台灣股東、台灣研發團隊和台灣資金的台灣品牌,而為避免匯弘成為擁有過半的股權,潤泰集團也同意將股權降至4成左右,精神領袖並致力於想要在台灣建立一個由台灣成功開發新藥的張念慈,預計也會回鍋擔任董事長。
    
據了解,這場打了半年多的經營權大戰,主要是搶藥風波。   Optimer研發用於治療偽膜性結腸炎的新型抗生素Dificid,去年雖然順利在美國FDA拿到上市藥證,而且也成功以2.24億美元授權日本藥廠安斯泰來(ASTELLAS),銷售歐洲市場權利,但偽膜性結腸炎的市場規模太小,約7億美元,相較於乳癌用藥的200億美元,Optimer的經營團隊即一直覬覦,想把OBI-822/821收歸擁有,因此,不僅在美國一口氣撤換了董事長張念慈、研發長許友恭,也意圖併購台灣浩鼎,而上演台美股東大戰戲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尹衍樑先生已成為真正的台灣生技業投資大亨,證明其獨到的投資眼光以及對投資趨勢的掌握。

第二、美國人瞧不起台灣,才會撤換董事長,並意圖併購台灣浩鼎,幸好有向尹衍樑這樣的企業家挺身而出,捍衛台灣的權益。

第三、台灣的生技製藥產業要掌握在中國大陸和全球之間的獨特位置,加強投和歐美日業者的策略聯盟,不要沉迷在短期股價炒作的榮景當中,而忘掉真正該做的事。

第四、台灣雖然有活躍的資本市場做支撐,生技醫藥股的問題是普遍規模過小。業者應該積極和私募股權業者合作,打造資源整合平台,積極做大規模,進行大中華和全世界的產業整合及兼併收購,這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參股陸銀
因台灣遲未提高大陸銀行參股本國銀行5%上限,據消息人士表示,北京當局「以牙還牙」,同樣限制國銀參股陸銀的比率。國內一位金控高層更向本報透露,大陸不止限制參股比率,還進一步「封殺」國銀參股,「我們想投(參股),但大陸根本不想讓我們參股投資!」

台灣法令規定,陸資銀行來台投資僅能以參股或設立分支機構方式21,且陸銀參股台資銀行不得超過股權5%;加計大陸合格投資投資者(QDII)額度,合計持股上限為10%

然而,台灣對其他外資銀行參股上限卻高達20%,唯獨陸銀只有5%,還有「21」限制。反觀大陸對所有外資銀行(包含台資銀行)參股上限皆為20%。據悉,在不對等的情況下,北京對此相當不滿,認為我方充滿歧視,大陸曾多次向我方表達不滿,但未獲我方監管單位正面回應,也因此,大陸開始採取反擊行動,同樣限制國銀參股陸銀上限不得逾5%

這位金控高層透露,北京現在不止限制國銀參股比率,「是根本不讓國銀參股」。他說:「我們曾計畫投(參股)過幾家大陸銀行,對方卻說,上面不許我們投!」
他強調,政府相關單位一直不承認國銀參股陸銀「是有問題的」。若我方一直對陸銀來台設限卡關,國銀在大陸的發展會走的更顛簸。

據了解,各政府部會對提高陸銀參股上限立場不一,各有堅持,導致我方遲未放寬陸銀來台的限制。金管會高層坦言,這個議題「已不是金管會能決定的。」另外,我方遲未鬆綁陸銀參股比例,主要是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正緊鑼密鼓展開,基於整體談判策略,我方也希望藉此作為雙方談判籌碼,只是陸方對國銀參股喊卡,恐怕打亂我談判策略。

上述金控高層說,金融界有向政府提過解套方法,就是提高陸銀參股金控下子銀行的上限,但政府始終沒有採用。
他還說,匯豐、花旗、渣打資產雄厚,不輸陸銀,「為何政府不擔心這些銀行吃掉我們,還敞開門歡迎,卻對陸銀處處防範。台灣究竟把大陸當敵人,還是合作夥伴?」

目前表達出有意參股大陸銀行的台灣金融機構包括華南金、國泰金、富邦金等。銀行人士表示,兩岸銀行相互參股是為了提高雙方戰略合作層級,以期透過參股陸銀,加速大陸布局的腳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假如我是大陸官方,我也不會允許台灣參股大陸銀行,5%20%,根本是不平等條約,大陸憑什麼來台灣參與這種充滿歧視的銀行業投資?

第二、大陸和台灣金控業者要求政府提高5%限制已經很多次了,但我方監理機構就是毫無反應,說明行政效率之滯後。

第三、馬總統最近在國慶演說中指出未來「開放式常態,管制是例外」,希望大幅開放陸資來台投資金融業。過去開放都只有經濟部相關產業,期待金管會也能加快開放腳步。

友達 / TCL
兩岸面板大廠驚爆商業間諜疑雲!友達光電前高階主管連水池、王宜凡,涉嫌受大陸TCL集團面板大廠華星光電年薪百萬美金利誘,去年相繼「帶槍」投靠,並移轉友達光電AMOLED等「敏感科技」技術到對岸。調查局台北市調處日前約談兩人到案,依刑法洩漏工商祕密等罪嫌移送新竹地檢署偵辦。友達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並提供一切必要協助,友達也將持續積極保護智慧財產權,以維護股東權益。

由於連水池、王宜凡去年赴TCL集團任職後,僅逢年過節才返台,市調處因此趁兩人上月中秋節前夕返台時發動搜索約談。但竹檢承辦檢察官原將兩人限制出境,經二度傳喚後認為兩人供述明確即予解除,兩人已赴大陸工作。

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去年十一月間,曾當著馬英九總統的面,對我國缺乏「商業間諜法」保障企業營業機密表達憂心;當時友達早在九月間即透過內部清查發現連、王兩人涉嫌對大陸廠商洩密,向市調處報案。

涉案的連水池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機博士,九十二年起任職友達光電顯示器開發中心最高主管,王宜凡則為OLED技術處經理;去年九月十五日,連離開友達光電,四天後赴大陸改任TCL集團工業研究院副院長,王隨後也轉任華星光電AMOLED開發部部長。

友達清查兩人電腦、電子郵件紀錄,懷疑兩人將友達光電面板專利技術輸出給華星光電,包括「影像品質最佳化(低色偏)產品技術」、「高穿透率產品技術」、「高對比度高畫質產品技術」、「四道光罩製造技術」,全屬國科會認定的「敏感科技」,而華星光電自去年起面板技術突飛猛進,被懷疑與連水池等人洩密有關。華星八.五代廠去年底已量產,今年也要量產相關AMOLED面板。

市調處發現,連疑在離開友達前,即與華星執行副總裁陳立宜頻繁接觸。而陳原為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曾協助華星大舉來台挖角,開出高薪高職位等優渥條件利誘連跳槽,再由連拉攏王投靠。

據調查,連水池三年薪資高達兩百五十萬美金,王宜凡年薪也有台幣五百萬元。市調處搜索連水池住處並查扣個人筆記型電腦,已進行數位證據鑑定,釐清連水池提存相關面板技術文件的紀錄與來源。

據悉,兩人不否認移轉部分面板技術至華星光電,但堅稱在此專業領域多年,技術早都存在腦袋瓜裡,否認洩漏友達光電的專利技術。市調處認為,連水池等人將面板關鍵技術外流,嚴重損害我面板產業競爭優勢,嚴重影響國家利益,仍依刑法洩漏工商祕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罪送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企業透過挖角方式掌握台灣技術早已不是新聞,奇美電200人跳槽華星光電,帶走的智慧財產權不計其數。

第二、大陸比亞迪過去和鴻海也有知識產權官司,即使財力和關係如郭台銘的富士康,最後也敗下陣來,說明這是台灣人打不贏的戰爭,大陸在這方面過去是惡名昭彰。

第三、政府限制大陸投資台灣面板產業,一開始就政策錯誤,現在即使敞開大門請大陸來投資,別人也不會來了。為什麼要來投資一個錢坑? 挖人不是更快?

第四、在一個自由經濟市場,我們可以阻止投資的流動,但是沒有辦法阻止人才的移動,薪水差距達45倍,誰不心動!

第五、政府可以抓幾個人,只能起嚇阻效果,發揮不了真正作用。當然保護台灣的智慧財產是我們絕對要做的事。

第六、韓國三星將下一代的NAND Flash工廠設在西安,投資美金七十億元,難道他們就不擔心IP流失? 台灣花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在防堵中國大陸,卻沒有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最後才會人財兩失。

軟銀 / Sprint
軟體銀行(Softbank15日表示,將以201億美元買下美國行動電信商Sprint Nextel 70%股權,可望成為日本歷來最大海外收購案。軟銀是日本第3大行動電信商,這樁交易可望替軟銀進軍錢景光明的美國市場鋪路,也讓美國第3大電信商Sprint Nextel立即獲得注資,有助提升在全球最大手機市場的競爭力。

軟銀在聲明中表示,將直接向Sprint收購80億美元股權,並透過市場買下Sprint121億美元股權,兩造董事會已批准同意,預計2013年中完成交易。
軟銀是日本成長最快的行動電信業者,過去4年來受惠於iPhone熱銷,獲利暴增逾7倍,這樁交易可望助其進一步晉身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電信集團。入主Sprint後用戶直近9,000萬人。

軟銀社長孫正義說:「這樁交易提供軟銀良機,在全球最大市場推動行動網路革命。」獲續任的Sprint執行長赫斯(Dan Hesse)說,軟銀的投資給Sprint的機會是他自2007年底加入公司後僅見,還誇讚軟銀在日本的成就,「可供我們效法。」

不過,軟體銀行股價15日在東京股市收盤大跌5.3%至每股2,268日圓,創5個月來新低,反映投資人心存疑慮,擔心交易溢價過高,自上周入股消息披露以來,軟體銀行股價已暴跌逾20%,市值蒸發近87億美元。

軟銀是中國阿里巴巴、線上遊戲業者Zynga與雅虎日本公司等多家網路業者的股東,雖然Sprint併購案有助於拓展行動市場,但併購債務高築的Sprint,且跨足毫無經驗的美國市場營運,仍是軟銀一大賭注。岩井Cosmo證券公司駐東京分析師川崎智明說:「Sprint接連虧損,這樁交易短期可能為軟銀增添財務負擔。」

據資料提供業者Dealogic,受強勢日圓與借貸成本變低激勵,日本企業大舉收購海外資產,今年來已砸下逾650億美元。軟銀入股Sprint案將成為日本歷來最大海外交易,超越2006年日本菸草公司(JT)併購英國Gallaher集團的191億美元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的交易價格比原來預期的更高,說明軟銀志在必得。

第二、日本三大銀行都會金援軟銀,所以融資根本不是問題。

第三、孫正義先生有極佳的track record,之前2006收購日本Vodafone電信事業,成功地將其做大,很快即將成為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故此次能得到銀行團的大力支持。

第四、但這個案子還是嚇壞了不少投資人,軟銀股價過去暴跌幾天20%

第五、孫正義之前成功投資雅虎和阿里巴巴,是其另一個重要的credibility

第六、台灣需要有像孫正義這樣的企業家,帶領台灣走向世界。

第七、日圓走強,日本企業海外併購熱潮才剛剛開始,希望日企多多來台灣併購。

新光金 / 第一生命
日本第一生命15日出清新光金的持股,將僅剩的2.83億股以每股7.4元的價格全數出脫,交易金額20.94億元。新光金指出,第一生命此次釋股,承接者主要是新光集團其他機構,未來與第一生命業務合作關係不變。

第一生命是從今年88日起,分3次出脫新光金股票。前兩批是透過高盛,在海外發行存託憑證(GDR),時間點分別是在8月初、9月初,以折價12%9%的價格賣出。昨天是第3次釋股,以昨天新光金收盤價8.05元來算,折價幅度大約是8%

第一生命原本持有新光金93萬餘張股票,占新光金股本11.05%。第一生命連續3個月賣股,雖然前兩次是在海外出脫,但不排除海外投資人兌回新光金現股之後反手賣出,導致新光金近期股價委靡不振。

第一生命在2006年認購70億元新光金私募普通股,雙方展開合作,隨後並參與幾次新光金的增資,尤其在金融海嘯時雪中送炭,認購新光金特別股,持股最高時曾攀升至14.9%,這也是新光金第一宗引進外資的策略合作案。法人估算,第一生命持股成本約12~14元,此次賣股價約7~8元,應該是認賠出場。

事實上,外資保險公司認賠出場不僅這一起。這幾年從ING Aegon等外商保險集團陸續退出台灣市場,而美商萬通集團(Mass mutual)賣掉三商美邦人壽持股、保誠集團賣掉中壽持股,有些是獲利了結,有些是認賠殺出,但這些外資共同作法就是,不再投資台灣壽險市場。法人認為,這應與台灣長期低利率、壽險業獲利前景黯淡有直接關係。

新光金表示,與第一生命有長達40幾年的情誼,即使沒有股權投資,雙方的業務合作持續進行,尤其日本早台灣步入老年化社會,在保險商品的規劃上相當有經驗,新光人壽會派人到第一生命受訓,也會與第一生命合作設計保障型商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2006年第一生命認購新光金新台幣70億元,約23億美元,不是小數目,持股最高曾達到14.9%,是真正的策略投資者。

第二、外資紛紛撤離台灣壽險市場,有他們的難處和考量,保險局不應再對其在刁難,台灣保險市場本國財團有高度興趣,就讓外資順利的撤出台灣吧! 南山(AIG)、大都會人壽和三商美邦(Mercuries)都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從長期來說,日本的金融機構仍然是台灣最佳的策略投資者和長期夥伴,他們錢多,而且比較有耐心,願意長期投資,不像歐美業者那麼現實。缺點是日本人作決策比較慢,要想很久。

2012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馬英九 管制是例外 台灣T股 華為 軟銀 Sprint 中美實 Studio A 金管會 金發會 日本政府 瑞薩 富宇 借殼上市



馬英九/管制是例外
馬英九總統在雙十節國慶談話中,以「不畏艱險,攜手向前」為題發表演說,強調政府將大幅放寬外資投資台灣,「開放是常態,管制是例外」;他並強調要排除投資障礙,創造外資來台投資的有利環境,以達到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勞工薪資水準的目標。隨後在國慶日下午接見貴賓的時候,馬總統更樂觀地表示「整個政府都動起來了」。  

社會大眾擔心的是,這段期間政府不斷端出各種政策口號,至今不僅無一落實,甚至不進反退。馬總統的「原則開放」會不會又是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口號政策?再者,政府部門決策僵化,官員普遍緊抱少做少錯的心態,馬總統與行政院長陳冲都不是雷厲風行的強勢領導風格,如何拉動已經熄火的官僚體系?第三,台灣原本就是開放經濟體,可以開放的都已經開放了,不能開放的都有國安、環保等考慮,這些障礙,絕對不是一個文告就可以突破的。 

工總不斷呼籲修改兩岸關係條例,也凸顯政府兩岸政策的不切實際,尤其是大陸資金與人員的交流,現行管制極其嚴格。經濟部表面上做了三次大陸對台投資的開放,但都只是表面作為。陸資來台資金要管制,派駐台灣的陸幹要管制,大陸高官來台訪問要管制,即使是投資最前期的商務人士來台,也必須通過申請與核准程序。政府與民間都說要修訂兩岸關係條例,但是實際的修法進度如蝸牛般緩慢,是否能在這個會期完成仍在未定之天。經濟部長施顏祥跟著馬總統高喊要鬆綁陸資,能否真正貫徹落實,企業界都抱持走著瞧的懷疑態度。  

馬總統要推動革命性的「開放」,必須突破的是自己的執政團隊。他需要對行政院充分授權,同時也需要求陳揆承擔最終的政治責任;他需要整合立法院的黨籍立委推動法案,儘速修正兩岸人民條例與僑外投資條例;同時,他需要督促陸委會、海基會與大陸方面,建立放寬陸資來台時程與規模的互信。馬總統與執政團隊必須向人民展現突破現狀的決心,必須強力拉動消極無為、不做不錯的官僚體系。工商團體表達的聲音很明確:「開放」成敗的關鍵,在怎麼做,不在怎麼說。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英九總統的國慶談話,許多都是過去已經講過的東西,包括排除投資障礙,擴大開放外資,創造有利環境,以達到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勞工薪資水準的目標,但未來「開放是常態,管制是例外」是從來沒有聽過的,一聽就懂,令人耳目一新,不論如何,我們對此表示高度的肯定。

第二、「開放是常態」應該做為所有政府官員未來決策的標準,馬總統已清楚表示在兼顧國家安全與利益前提下,將大幅放寬外資投入台灣產業限制。

第三、企業和民間對馬總統的樂觀反應異常冷淡,說明已經受騙很多次,才會表示「重點在怎麼做,而不是怎麼說」。馬總統應該做的,是趕快拿出有指標性的項目,特別要加強和對台灣表示有興趣的外資和陸資溝通,創造一些快速核准的大型招商項目。

第四、這是馬政府最近喊出最響亮的口號,不只是描述行動 (開放、促進、提高、放寬等),更指出了其所想要達到的境界 (state of situation)。將來企業若再受到政府無理阻撓的時候,應該可以搬出馬總統這把尚方寶劍。

台灣T
行政院長陳冲11日表示,大幅放寬外資投入台灣產業的限制,不限製造業,金融服務業也相當重要,例如適當提高陸銀來台參股比率、發展台灣T股,帶動資本市場興起。

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表示,「台灣T股」是指大陸註冊企業在台灣掛牌股票。財經官員透露,為發展兩岸特色金融業務,將研議開放在大陸註冊的台商,及陸資持有30%以上的外國企業來台上市。例如,如果能夠吸引類似中國移動等大企業來台上市,對台股資金動能將有很大助益。

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在兩岸特色金融規劃中,有一項是「吸引在大陸註冊的台資企業回台第一上市」,但範圍不包括純陸資。至於是否進一步擴大範圍至純陸資企業也能來台掛牌,甚至以人民幣交易,則須做更廣泛的配套研議,證期局與台灣證交所、櫃買中心已組成專案小組研究。

台灣T股的概念類似香港H股,香港H股是指「在中國註冊成立並獲准在香港上市的陸企」,據了解,H股是以港幣交易。至於未來台灣T股是否以外幣來買賣,官員表示,只要對投資人、市場有幫助,或者市場有需求,都可以研究。

陳揆的另一項指示是提高陸銀來台參股比率,依大陸銀監會規定外資參股陸銀上限20%而言,台灣可能比照提高至20%。現行陸銀來台參股比率僅5%,控制性、參與性都低,對陸銀吸引力有限,提高上限可提升陸銀來台參股意願。

陳冲昨天在行政院會特別強調金融服務業鬆綁的重要性。他說,陸銀來台參股應採正面、興利思維,適當提高比率,用管理代替管制,開放是常態、管制是例外,既要注意風險管理,也要興利。

陳冲也要求金管會積極規劃金融投資業務。他以香港H股帶動資本市場興起為例,認為我們也能考慮台灣T股,並讓台灣T股與香港H股有不同特色,例如人民幣業務在台開放時,T股是否也要用人民幣結算?他認為,應該用比較開放的心胸與氣魄來看這個問題。

陳冲又舉例,新加坡的黃金保存機構概念也可考慮。國人喜好黃金,高科技產業製程需求黃金,台灣若要有黃金保存機構應有何作法等,都可以考慮規畫。官員解讀,應是指類似倫敦金屬交易中心(LME),以黃金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行政院長陳沖能夠拋出這個題目,非常不簡單,這是很有格局的思路,只能top-down,不能bottom up,一般政府官員很難靠自己的力量推動這個產品。

第二、「台灣T股」的定義還要進一步釐清。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表示「台灣T股」是指大陸註冊企業在台灣掛牌的股票,也有人表示應該包括陸股。

第三、香港H股大多是大陸國有企業,所以又稱為「國企股」。H股主要是為了和登記在境外 (開曼) 的紅籌股有所區別,H股也有少數的民企股,但幾乎絕跡,因為沒有好處,增發新股還是要中國證監會核准,等於是雙重監管。

第四、已上市的H股有不少也有發行A股,形成A+H模式。這很類似1993-95年間大陸發行的B股,當時是在大陸境內發行,不同於在境外上市的H股,上海B股以美元計價,深圳B股則以港幣計價。

第五、T股的對象為何,須審慎研究。最優良的大陸台商像旺旺和大潤發已經到香港上市,次佳的台商已也在A股上市,剩下較好的台商許多都已經回台上市,可說是沒有太多還未上市的優質台商企業。如果只讓台灣母公司的大陸子公司以T股形式上市 (如友達),有母子公司業務切割的問題,意義不大。

第六、A+H公司的股票,只有幣別不同,其餘是同股同權的。

第七、T股如果是以新台幣發行,對於陸資企業並無特別吸引力,因為其資金用途主要在中國大陸,必須是人民幣才有賣點。來台發行TDR的陸資背景企業或有陸籍背景的第一上市企業 (負責人為取得外籍公民身分的大陸人士) 比起純陸資的企業,更加國際化,也比較能符合台灣投資人口味。

第八、T股如果能以人民幣發行,對於台灣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會有關鍵性的作用,主管機關需要思考的是打造一個新的離岸人民幣平台,而不是單純批准一種新商品的發行。

華為
在美國眾院情報委員會對華為及中興提出涉及妨害國家安全的報告後,英國金融時報10日則發表社評稱,美國國會建議禁止華為與中興兩家大陸電信設備製造商在其國內開展投資貿易活動的報告,形同將華為與中興列入企業黑名單,這種罕見的保護主義作法,恐引爆貿易戰,美國難免因小失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政府對美方進行強烈抗議之際,歐盟執委會宣布擱置華為與中興反補貼案的調查,原因是包括諾基亞、愛立信及阿爾卡特朗訊等大型歐洲電信企業,均無意對華為等中資企業提起相關訴訟,因此歐盟執委會以缺乏被告,擱置調查案。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10日的社評指出,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日前發佈有關華為與中興的報告,無異於建議國會將這兩家企業列入黑名單,考慮報告中許多證據是保密的,這種作法令人懷疑是出於保護主義的目的。

文章稱,「美國國會和白宮應分清孰輕孰重中國有可能對思科等美國電信設備供應商採取報復措施」。同時,文章也指出,當前美國即將舉行總統大選的政治局勢對預防貿易戰毫無助益。

文章指出,歐巴馬總統上周禁止三一重工在美的關聯公司收購美國的4家風電廠,理由是風電廠的位置靠近一個無人機試驗場所,這是22年來首見。兩周前,歐巴馬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投訴稱,大陸政府為本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供出口補貼。另方面,共和黨參選人羅姆尼還承諾,他上任頭一件事就是宣布大陸為匯率操縱國。此外,思科(Cisco)宣布終止與中興長達7年的合作關係。其他與上述兩家大陸企業有合作關係的美國企業是否會跟進,值得觀察。

批評華為的聲浪中,不少是關於其靠政府扶植、剽竊技術等,但華為負責美國市場的高級副總裁丁少華表示,華為之所以有今天,是與IBM的密切合作,業內人士也表示,美國政府不該教別人做事後,又抱怨個不停。

在美國國會抵制華為在美國發展的風暴中,《華爾街日報》報導,華為的成功源於IBM,讓他們從10年前的無名小卒,變成當今電信設備行業的強大力量。

丁少華說,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創業初期,聘請IBM幫忙建立核心業務部門,包括研發、產品開發、供應鏈和財務管理;今年2月,華為也宣布與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在中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以開發移動設備收發電子郵件和獲取商業軟件的新技術。

據華為高層說法和公開文件,IBM向華為傳授西方管理技術,並將自己的技術與華為的產品打包,幫助華為成為國際大企業;華為也聘請過波士頓諮詢、美世和普華永道等知名公司,5年投入4億美元升級管理流程。

不過,當媒體詢問上述公司時,他們都低調不願回應,Amobee首席執行長希利(Trevor Healy)表示,華為利用西方公司現代管理技術成長,讓現在的美國政府很尷尬,「你不能先教別人如何嘗試做一件事,然後當別人真的嘗試時,又抱怨個不停。」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已是坐二望一的全球第二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對美國造成強大威脅,特別是像思科 (Cisco) 等大型公司,以致遭到抵制。

第二、中國大陸企業的技術興起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除了電信設備以外,另一個例子是高速鐵路。中國大陸利用市場的優勢,吸引許多歐美大企業技術轉移,並在大陸設立研發中心,經過了十年,現在技術實力已逐漸追上歐美。

第三、當然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理由防堵華為也有一定道理,畢竟在這個全球連結的時代,要駭進別人的系統相對容易,但為什麼歐洲大國如德國和英國採購華為或中興設備都沒有問題呢?

第四、華為自己也要檢討,必須將企業變得更加透明,落實公司治理,最佳的方式就是上市。華為大概是所有歐美投資銀行眼中在中國最後的一塊肥肉,很多年以來都有投行不斷遊說華為上市,但其均不為所動,如果希望打開美國市場華為一定要先將自己去黑箱化。

第五、華為已經表示想到美國上市,但是基於美國國會不允許華為產品進入美國,以致上市地點可能改到香港。但是我認為基於長期戰略的考量,華為一定還是要在美國上市。紐約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有最多的資金,有有最高的資本市場標準,換言之代表了最強的credibility。華為最好找高盛,因為美國政府現在都是高盛幫,高盛為了要賺錢,一定會積極遊說美國政府放行讓華為在美上市。

第六、中國大陸企業全球化經營管理的熟練度越來越高,已懂得利用公關公司,以美國人的那一套,還治於老美。這次華為事件外界大多數同情華為,對於美國政府的打壓行為頗不以為然,英國金融時報更抨擊美國的保護主義最終會傷到自己,這些都是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

軟銀/Sprint
知情人士透露,軟銀可能取得後者多達75%的股份;日本3大銀行瑞穗金融集團、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放款部門,正考慮提供軟銀合計多達1.5兆日圓的貸款。

軟銀若入股,將提供美國第3大行動電信商Sprint急需的資金,以建具競爭力的無線網路,讓Sprint更有機會搶先銷售最新行動裝置,提升與2大對手AT&T和威瑞森無線競爭力。

威瑞森無線和AT&T合計掌控全美75%的綁約用戶,享有規模經濟,能搶先銷售最新款智慧手機來吸引客戶。相較下,SprintT-Mobile的市占率分別為15%10%

富國證券公司分析師佛里澤指出,入股Sprint可協助軟銀「立即在全美各地建立業務據點」;SprintClearwire有合資事業,而軟銀與Clearwire使用同樣頻率的電波,且網路都採用TDD LTE技術。消息人士也說,軟銀也可能協助Sprint取得對Clearwire的控制權。

Sprint 11日收盤暴漲14%5.76美元,12日紐約早盤續漲1%;今年來股價飆漲1倍多,公司市值達173億美元。反觀軟銀12日在東京股市終場暴跌17%
律師與分析師指出,軟銀欲入股Sprint,反托辣斯當局應會同意放行,因為不像2家美國業者合併可能引起壟斷市場疑慮,而且軟銀或許能協助SprintAT&T、威瑞森競爭。華府Brownstein Hyatt Farber Schreck反壟斷律師葛魯尼斯說:「這項入股計畫並未影響競爭,反而會促進競爭。本案料將獲得美國司法部快速審查通過。」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絕對是一筆劃時代的交易,去年AT&TT Mobile的合併未能成,主要是因為反壟斷的疑慮,但軟銀是一家日本企業,入股Sprint非但不會影響競爭,反而會促進競爭。

第二、軟銀透過這筆併購,成為一家世界級的企業,非常令人佩服。網路泡沫化的時候,AOL購併時代華納,創造有史以來最大的M&A案,但最後以失敗收場,AOL回歸成華納。軟銀卻不同,藉由併購雅虎日本和投資中國阿里巴巴,成為網路界的龍頭老大,再跨足電信事業,現在又由日本進軍美國電信市場,實在太有眼光和勇氣。

第三、日圓走強,日本企業海外併購的興趣越來越高,今年以來已經有丸紅商社以56億美元收購美國大宗穀物商品交易商以及日本廣告巨人電通以49億美元收購英國Aegis等大型併購案,本案若成功,將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筆海外交易,超越日本菸草2007年對英國Gallaher的收購案。

第四、美國的4G建設與技術現在已是全球最先進的,Sprint4G電信業者Clearwire有合資公司,且軟銀與Clearwire又採用相同技術,軟銀對Sprint的投資可謂一石二鳥,將加速其在4G領域的領先地位。

中美實/Studio A
國內老牌染料廠中美實11日宣布,砸下約25.72億元拿下正崴集團旗下Studio A49%股權,轉型通路商,中美實背後最大股東為在大陸經營百貨商場的金鷹商貿集團,透過此合作,Studio A將可快速在大陸拓點,擴充蘋果大陸市場影響力。

中美實是台灣分散性染料領導廠商,近年營運表現不佳, 去年被金鷹百貨旗下金鷹國際投資入主49.08%股權,為最大股東。中美實上半年稅後每股仍淨損0.06元,但近1個月股價狂飆,漲幅超過1倍。

中美實近日公告,以每股306.25元的價格買進Loyal Pacific International LimitedLPI)的普通股,LPI持有蘋果專賣店Studio A集團49%股權,總交易金額為25.72億元,交易完成後,中美實成為Studio A2大股東,正崴仍持有51%。中美實同時也公告董事長異動,新任董座由建宏投資法人代表趙元旗出任。

主導Studio A的晶實科技公司總經理關恆君對此表示,金鷹百貨看好Studio A在中國的發展,因此表達投資的意願,雙方在結盟後,對於Studio A擴展中國大陸的據點將如虎添翼,對正崴集團相當正面。

據了解,目前金鷹百貨在全中國共有28個購物中心,計劃未來3年達到50家,而Studio A在中國有10多家門市,其中有78家在金鷹百貨的通路開店中店,正崴和金鷹的結盟,等於打開了正崴集團在中國的通路,可望快速拓點。

正崴尋找策略夥伴,是以中國大陸的高檔百貨公司為主,目前和金鷹在南京、合肥、昆山、無錫、鹽城等地合作,預估隨著金鷹百貨的成長,正崴明年在中國大陸的蘋果專賣店可以增加3040家。

中美實表示,本次出手投資Studio A集團,是公司進軍中國消費通路市場第1個策略合作案,該公司強調,Studio A集團為亞太地區Apple優質經銷商,並在台灣、香港及韓國擁有領先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鷹是台商在中國大陸經營最成功的百貨公司,現金實力雄厚,去年以私募現增投資中美實,至今已有一年的時間,持有49.08%的股權。

第二、Studio A原先為正崴和晶實科技總經理關恆君共同持有,其中正崴占51%,關恆君持有49%,表面上看起來關總經理出脫49%退場,其實Studio業績蒸蒸日上,關總經理當然不可能就此退休。

第三、關恆君總經理未來有可能在中美實層面,透過和金鷹的合作,來進行對Studio A的間接持有,形成策略聯盟。

第四、Studio A 當然也可以自行上市,為何現在關先生要將其有49%的股權賣給中美實? 這應和台灣IPO所需的時間以及證所稅有所關聯。透過這次交易,關先生可以先行套現,又能和中國大陸最具有實力的內銷通路業者結盟,當然是較佳選擇。

第五、正崴和金鷹是天作之合,代表世界市場 (代工) 和中國市場 (內銷通路) 的結合,整個項目的策略意圖非常清晰合理,互補性高,是漂亮的設計。

金管會/金發會
股市不佳,國民黨籍立委盧秀燕打算修改金管會組織法,將「金管會」更名為「金發會」,以扭轉金管會只重監督、檢查,不重「發展」的形象。對此,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尊重立委的意見。

為促進金融市場發展,盧秀燕將提案修改金管會組織法,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更名為「金融『發展』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發會」,強化主管機關對金融市場輔導發展的職責。

盧秀燕表示,最近接到不少來自民間反映,金管會多著重監督管理,對發展市場方面並不積極,但實際上,金管會組織法第1條就明文指出,成立金管會是要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可能是「金管會」的名字取壞了。

她並指出,最近股市不佳,之前她提出證交稅浮動調整機制,未被採納,最近建議開放當沖,金管會也不肯,大家都想要發展市場,但主管機關好像不急。

盧秀燕認為,主管機關不只要管好國內市場,更應思考如何發展市場,讓我國在國際市場有競爭力,更要促進國家及民眾的財富。她提出這項修法案,就是提醒主管機關設立目的是發展金融市場,金管會應更積極想一些促進產業發展的策略,不能只「管(理)」不「發(展)」。

對於立委這項提案,吳當傑表示,現行金管會組織法裡面,金管會成立的目標之一,已經有協助金融產業發展這項,這幾年金管會積極協助金融業提升競爭力,推出各項法令與配套,絕非只除弊、不興利。

吳當傑說,像政府正在推動的「經濟動能的推升方案」,就有很多金管會研議要推動的計畫,為業者興利是金管會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發會不是台灣獨創的新提議,香港從今年七月起即成立金發會,主要目的是為了加速香港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

第二、金管會強調「防弊」重於「興利」已經是老問題了,引起業者嚴重抗議。最近一年坦白說金管會已經改了很多,但仍然缺乏創新思維,不夠前瞻。「推動具有兩岸特色的金融業務」和「發展以台灣為主的國人理財平台」兩大政策都是行政院提出來的,金管會只是配合辦理。

第三、我們認為金發會應該學習香港,單獨成為一個機構。要金管會同時扮演regulator promoter有一點球員兼裁判,執行上很困難,金管會只能做到不再去礙手礙腳,盡量將法令鬆綁,但要到真正的促進發展還是有一段距離,更重要的關鍵是心態不對,傳統公務員做久了官僚氣息濃厚,比較沒有服務的心態和意識。大陸國台辦為何成功?因為它有很強的政策目的和方向,就是要積極促進兩岸交流,台灣金融業非常需要有這樣的協調機構,為業者排除困難,積極和其它部委溝通協調。

日本政府/瑞薩
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基金將和10家企業聯手,以2,000億日圓(25億美元)收購資金匱乏的瑞薩電子(Renesas),讓美國私募股權KKR打消收購計畫。
不願具名的消息來源說,產業革新機構(INCJ)最快11月將和多家企業聯手收購瑞薩,取得控制權,參與的企業和投資金額分配仍在協商。

日經新聞報導,INCJ將注資1,500億日圓,換取三分之二的瑞薩股權,而10家企業共將投入500億日圓,包括佳能(Canon )、汽車零件製造商Denso、尼康(Nikon)、日產汽車、本田汽車、豐田汽車、Panasonic和安川電子等。德國工業集團博世(Bosch)也考慮加入。

讀賣新聞披露,KKR已放棄收購瑞薩。KKR先前向瑞薩3大股東NEC、日立和三菱電機與債權銀行提議,以1,000億日圓換取瑞薩的控制股權。

瑞薩本會計年度預估將虧損1,560億日圓;根據彭博的數據,瑞薩過去7年的累計虧損高達4,720億日圓。

為彌補大型積體電路(LSI)系統晶片需求下滑的損失,瑞薩已大舉裁減17%人力,每年省下540億日圓,並計劃把國內的18座工廠關閉或出售多達8座。

知情人士說,INCJ料將在進一步的整頓計畫中,向瑞薩提出出售LSI部門的條件,但可能遭瑞薩拒絕。瑞薩12日宣布將旗下的半導體組裝公司Renesas High Components出售給Aoi電子,但未透露交易細節。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政府出價2,000億日圓 (25億美元),遠高於先前KKR出價的1,000億日圓,迫使KKR放棄收購。

第二、日本產業革新機構 (INCJ) 扮演重要角色,先前其已在日本Japan Display三合一中小尺寸面板交易中投入巨資,此次是再度出手,其勇氣值得敬佩。

第三、日本能,為何台灣不能? 因為台灣政府沒有協助產業重建的基金,現在正是說服央行彭總裁提撥外匯存底成立台灣產業重建基金的關鍵時刻。

第四、和以往不同的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此次還說服10家日本和外國企業共同投資500億日圓,形成策略聯盟,這和當年台灣經濟部協商台塑等企業投資台積電很相像。不同的是,台塑和台積電沒有關係,但瑞薩和十家日本企業都有策略夥伴和業務關係。

富宇/借殼上市
台中建商借殼上市櫃風潮方興未艾!繼大城建設今年7月以購併方式入主電腦周邊上櫃通路商亞銳士(6171)後,每年平均推案量達百億元的富宇建設,日前也透過私募方式、入主春雨開發(4907)。富宇建設總經理鍾堯明已在926日正式接任春雨開發總經理。

打入全額交割股的春雨開發,目前資本額3.8億元,近期股價已連續拉出16根漲停板,股價從1.15元一路漲停,11日收盤價5.2元,漲幅高達逾350%。春雨開發預定112日在台中召開臨時股東會,全面改選董監事,預料富宇建設將掌握多數董監事席次、順利進駐春雨開發。

創立20年的富宇建設,跨足投資開發與工程營造兩大領域,每年平均推案量達百億元,主要推案重心70%在新竹地區、30%在台中地區,預估每年推案量在台中地區排名前5大。春雨開發原為正華通訊,創立於1988年,原本是GPS相關業者,但因公司營運不善,2年前由營造開發商入主。

春雨開發核心業務為工業區開發,因資金不足,無法承攬大型工業區的合約案,主要承攬工業區的規劃、設計,並進行向政府單位跑各項規劃、申請流程,待土
地得開發時,出售給廠商,由廠商自行建廠。

春雨開發2010年股東會通過私募1億股,分3次分別以每股4.08元、募800萬股,每股3.01元、募100萬股,以及每股3.45元,募290萬股,募得4565萬元資金;2011年股東會再度通過私募1億股,繼續充實營運資金。據悉,春雨開發10月初辦理1億股私募案,富宇建設以1.1億元、以每股1.1元價格買下私募股,順利入主春雨開發。

連續多年處於虧損的春雨開發,上半年每股虧損0.21元,目前淨值僅0.03元。
事實上,台中建商近幾年透過借殼上市櫃的案例不少,包括總太地產(3056)入主駿億電子;寶佳機構入主櫻花建設(2539);富旺國際(6219)入主視達科技;聚合發建設入主系統整合服務商經緯科技,入主後已更名為坤悅開發(5206),大城建設入主亞銳士等。

據悉,目前還有多家台中建商正悄悄尋找借殼上市櫃的標的,以達成快速上市櫃的目標。

身兼亞銳士董事長的大城建設董事長賴源釗表示,近期將以私募方式,引進對亞銳士有幫助、且適合的策略性合作夥伴,目前已有多家重量級廠商洽談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借殼上市已經成為台灣資本市場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整合經濟」超過「新創經濟」,這個現象值得深思,主管機關應該認清台灣資本市場需要脫胎換骨,換血及再造血的需求。

第二、從供給面來說,現在有很多上市公司,特別是電子股,主營業務不彰,營收大幅萎縮,股票失去動能,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殭屍股」,此時若有新業務注入,讓其恢復生機,是值得鼓勵的事。

第三、從需求面來說,有三股力量,包括本地企業、大陸企業以及外資企業。他們當然可以循正常管道上市,但是需要時間太久,再加上證所稅對新創IPO公司的影響,以致越來越多人改由借殼上市。

第四、建設公司IPO不易,但其業務卻因陸客及陸資來台,帶動觀光業和商用不動產的快速發展,急需和資本市場接軌,從這裡也可以觀察到台灣產業財富重分配的現象。

第五、現在借殼上市和早純炒作者已經有所不同,大部分都會將具有價值的實質業務注入,而且買殼者財力比較雄厚,可以耐心等待,不需要做無謂的炒作,近期金鷹透過中美實買下Studio A即為一例。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策略聯盟,不少買殼者結合上下游策略性夥伴一起入股,這是較好的操作模式。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中海油 中油 新日鐵 鴻海 夏普 美敦力 康輝 壹電視 漢能 茂德 自由經濟示範區


中海油 中油 新日鐵 鴻海 夏普 美敦力 康輝 壹電視 漢能 茂德 自由經濟示範區

中海油 / 中油
在中國大陸對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採取強烈抗議的緊張情勢下,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總法律顧問趙利國19日在南京宣布,中海油將與台灣中油提出合作開發東海、南海的油氣田計畫案。

大陸方面曾與日本就共同開發東海油田交換意見,不過因事涉敏感及爭議性極高,始終未能達成共識。趙利國昨天除了釋出中海油有意與台灣共同開發東海油源及南海油氣田的訊息外,同時表示,為求與中油擴大合作,中海油還將轉讓非洲剛果礦區的權益給中油。

趙利國是在昨天下午出席南京市舉辦的紫金山峰會「兩岸雙向投資專題論壇」期間,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做出上述回應。已經來過台灣考察拜會56次的趙利國表示,中海油願意與台灣中油合作開發東海、南海的油氣田。

趙利國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此事因涉及到能源與領土主權,諸如釣魚台、黃岩島等,雙方共同開發東海、南海油氣田,「還需要看兩岸當局的態度,所以我們希望大家都幫忙推動一下。」

他說:中海油作為中國負責海域開發的石油公司,「有了台灣的配合與支援,兩岸攜手做好這件事,中海油與中油的合作絕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果。」趙利國指出,台灣中油是很有實力的公司,一直是中海油的合作夥伴,過去雙方也有包括台灣海峽區塊、非洲剛果區塊在內的一些合作項目,所以特別希望雙方能繼續保持更好的合作關係。他並透露,中海油還將轉讓非洲剛果礦區的權益給中油。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缺乏能源以及能源政策,兩岸早就應該攜手合作,共同開發海外能源項目。

第二、東海和南海有戰略價值,兩岸共同開發油氣田除了經濟,還有政治和外交的考量。

第三、藉著和中海油或其它大陸油公司的合作,台灣也可以為中油引進戰略投資人,加速民營化。

第四、台灣和大陸合作開發東海和南海油田,一定會引起美國人的注意,也可以加深和美國大石油公司的對話。總而言之,不管是聯中引美,或聯美引中,台灣都處在一個不敗的關鍵位置。

新日鐵
日本鋼鐵業龍頭新日本製鐵和日本第3大鋼鐵業者住友金屬工業101日正式合併為「新日鐵與住友金屬公司」,成為僅次於阿賽洛米塔爾公司(Arcelor Mittal)的全球第2大鋼鐵製造商。

2公司合併的用意是提高與必和必拓(BHP)等原料供應商的談判籌碼,從而降低成本,預估合併3年後每年可節省1,500 億日圓(約19億美元)。合併也有助提高競爭力,使之較能對抗中國寶鋼集團、南韓浦項鋼鐵等海外對手。

新日鐵與住友金屬總部都在東京,合計掌握國內鋼鐵市場44%的市占率,粗鋼出口的全球市占率則為3%。由於日本國內鋼鐵市場正隨著人口高齡化而萎縮,使鋼鐵業者必須尋求更多出口成長機會。合併後的新公司將積極搶攻中國、巴西、印度和東南亞國家等新興市場的占有率,10年內年鋼鐵產量將增至7,000萬噸。

不過,儘管合併能取得規模經濟,新日鐵與住友金屬的年產量可能仍遠不如阿賽洛米塔爾。根據世界鋼鐵協會(WSA)的資料,阿賽洛米塔爾去年生產9,720萬噸的粗鋼,高於新日鐵加上住友金屬的4,610萬噸。

近年來全球鋼鐵業競爭加劇,如今經濟疑慮又拖累鋼鐵需求。日本鋼鐵廠處境尤其艱困,主因為日圓兌美元走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鋼鐵產業正面臨產能過剩和不景氣,鋼鐵廠進一步整併是大勢所趨。

第二、日本產業的兼併,從鋼鐵、面板到半導體,不斷地出現,說明日本經濟也進入產業重組的大格局,值得台灣借鏡。

第三、台灣中鋼仍未徹底民營化,政府若有魄力,應該邀請陸資入股中鋼,發展兩岸產業合作的新方向。去年中鋼已經和大陸武鋼共同在廣西和越南邊界,設立新鋼廠,進軍東南亞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四、談到中鋼,想起前董事長也是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先生,他的能力和管理效率,創造了上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奇蹟,那是一個多麼令人懷念的時代啊!

鴻海 / 夏普
日本夏普在不需與鴻海合作的前提下,已獲得銀行融資三千六百億日圓,不少媒體揣測「鴻夏戀」恐將告吹。鴻海表示,明年三月底前,雙方將完成資本合作談判,協商過程中一概不對外回應。

日本夏普在九月廿八日取得日本銀行團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六十八億元的融資,資金危機暫時解除。原本市場擔心夏普的重整計畫中沒有提及鴻海入資,可能代表雙方合作生變。

外電報導,夏普高層私下透露,與鴻海協商時間比預期還久,可能會一直談到明年三月,但雙方可繼續展開智慧型手機和面板事業的合作計畫,等於間接破除「鴻夏戀」破局的傳聞。

鴻海集團發言人邢治平表示,鴻海與夏普資本合作原訂的談判時間本來就是明年三月底前,價格與內容也會重議;對於「鴻夏戀」告吹傳聞不予回應,之後也不會再回應相關內容。

雖然「鴻夏戀」一波三折,但雙方合作的第一個結晶「六十吋液晶電視」最快本周亮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個人投資六百六十億日圓,與夏普合資大阪堺十代廠,七月開始由郭台銘接手,工廠稼動率從三月的三、四成,一路拉高到七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界一致看好的「鴻夏戀」現在可能要胎死腹中,或者至少要拖到明年三月。

第二、台灣一直倡導「聯日制韓」,這個大方向是對的,但執行起來問題頗多,至少日本人死要面子,拖拖拉拉,不願意一步到位完成併購,很難以有效率的方式速戰速決,連鴻海都吃到苦頭,更不要說其他企業了。

第三、中日關係陷入超級緊張時刻,對台灣來說是一個機會,但是如何設計能夠雙贏的投資架構,是一大挑戰。

第四、台灣政府一定要學習日本,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或產業重建基金,才能有談判的工具,能夠參與資產收購或企業重組。和日本人做生意就要依照日本人的遊戲規則,日本的爾必達、Japan Display、日航和瑞薩都有政府基金的參與,台灣利用外匯存底或國發基金成立自己的產業重建基金乃當務之急。

美敦力 / 康輝
中國大陸推動醫療改革,其龐大商機也為外界所垂涎,但進入醫療市場的門檻頗高,外商醫療機構正採用併購方式進入大陸市場。大陸媒體報導,美國醫療科技行業巨擘美敦力(Medtronic)公司日前宣布,將出資約8.16億美元併購康輝控股(中國)公司。
     
新華網報導,美敦力公司這次重金併購康輝控股(中國),為中國大陸醫療器械行業近年來最大的一起外資併購案。相關資料顯示,從2010年至今,大陸醫療器械領域的主要併購事件大約有10起,但規模均未超過1億美元。   對於這次併購,美敦力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奧馬爾強調,併購康輝是美敦力對大陸市場的一次巨大投資,為美敦力全球化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敦力執行副總裁奧康內爾表示,中國大陸是全球發展最快的醫療器械市場之一,具有巨大市場機遇,美敦力將建設更大、更加直接的本土業務。康輝將給美敦力帶來豐富的產品組合、實力雄厚的研發、生產營運和寬廣的銷售管道。這一舉措將為美敦力在快速增長的大陸骨科領域提供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此次併購預計在今後12個月完成。美敦力計畫將康輝保留為一個單獨的事業部來經營,並由其現在的領導團隊來管理。康輝首席執行官楊利波表示,併購是一項雙贏的決定,借助美敦力可以加快實現康輝的全球化拓展。
     
康輝公司成立於1997年,為一家總部位於江蘇常州的骨科器械生產企業,20108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創傷、脊椎和關節置換等領域擁有較強的產品線。2011年康輝公司銷售收入超過3.7億元人民幣。
     
美敦力是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企業。這家企業近15年來對大陸市場抱有較強企圖心,以上海為中心,建立心臟起搏器裝配線和骨科器械公司,建立大中華區總部,以及公司在美歐之外的第1家創新中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這幾年最大的一筆外資對中國醫療器材公司的併購,本益比高達37倍,股價/營收比也高達7倍。

第二、美敦力之前在中國大陸已經有參與香港上市公司山東威高部分股權,現在又對康輝出手併購,擺明姿態看好中國市場,而且想大幹一場。

第三、台灣這兩年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已經有60多家上市、櫃相關企業,若加上興櫃公司,總數將近100家,絕對有條件成為大中華生物醫療投融資中心。

第四、台灣的問題是沒有做好宣傳,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台灣的優勢,雖然一般來說台灣生物醫藥公司上市的本益比並不低,可以到達15~20倍左右。我們相信若好好深耕,更多歐、美、日的生物醫藥企業會思考台灣資本市場的價值,利用台灣作為資源整合平台。

第五、中國大陸對於外資併購行業領導企業有較嚴格的限制和規定,兩年前美國Charles River Laboratory併購無錫製藥後來就觸礁,雖然問題主要來自美方的股東,但本案是否能夠順利完成,並取得股東和主管機關批准,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

壹電視
壹傳媒日前宣布出售壹電視,根據昨日的公告,公司已與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生簽訂意向書,壹傳媒將以14億元台幣的代價將壹電視全部已發行股本出售給練台生,雙方將在本月20日之前簽署買賣協定,並在今年1231日前完成交易,辦公室與攝影棚則將另訂租賃契約。
     
自上月宣布退出台灣市場以來,股價已上漲52%,顯示市場普遍認同退出台灣業務將有助於提高集團整體獲利。    壹傳媒昨日在港交所的公告中指出,將出售壹電視並終止台灣多媒體業務營運,並將中止集團的資本支出,並減低營運開支以維持該業務。
     
據了解,壹傳媒在94日宣布出售台灣平面媒體後,在香港的股價就從每股0.50港元一路上漲,股價更在28日上漲到每股0.76港元,累計漲幅達到52%。
     
壹傳媒在台灣的電視業務過去3年累計虧損已達到17.22億港元,2012財年的虧損額就高達11.68億港元,平均每天要燒掉320萬港元,並造成2012年集團財報的營運現金淨流出5.1億港元,全年虧損為9.65億港元,顯示電視業務已成為壹傳媒最大的錢坑,讓公司不得不壯士斷腕、止血求生。
     
壹傳媒在上個月4日在港交所的公告表示,已經獲得獨立第三方接洽,表示有意購買台灣的印刷媒體業務與若干資產,包含蘋果日報、爽報、壹週刊。雖然內容並未提到出售台灣電視業務,但已經被市場視為壹傳媒全面退出台灣市場的前兆。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對練台生先生來說是一筆好交易,他已經有年代電視頻道,又代理他人的電視頻道,和系統台也有很好的關係,欠缺的只是內容而已。

第二、練台生董事長非常懂得在不好的時機出手,趁虛而入,當年他也是在邱復生董事長年代出問題的時候,閃電出手將年代接過來,幫了邱先生一個大忙。

第三、練台生和黎智英都是屬於street smart型的人員,有很深的社會歷練,和書生型的人不同,決策果斷,只要價格對了,就立即行動,這是他為何能夠異軍突起,後來居上的原因。

第四、數位匯流時代,需要產業整合,台灣的有線電視市場,絕不可能只被少數財團壟斷,除了富邦和旺中以外,練台生和王令麟是另外兩股不可或缺的勢力,畢竟他們才是這個行業的科班出身。

漢能
看好薄膜太陽能發電的市場前景,大陸最大民營清潔能源業者漢能控股集團公司已同意以3,000萬美元收購美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商Miasole公司,這是漢能今年來收購的第2家國外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商。
     
據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導,漢能控股已同意以3,000萬美元的低價收購美國Miasole公司。後者是美國矽谷最熱門的清潔能源企業之一,曾引入數千萬美元投資。漢能開出的價格可說十分划算。
     
Raymond James分析師莫丘諾夫形容該交易是「賤價出售」,「這是一連串太陽能製造商低價出售的最新例子」。
     
925日,漢能控股集團宣布完成對德國Q.Cells旗下全資子公司Solibro的收購,漢能全球投資與銷售首席執行官周捷三被任命為Solibro董事長。目前,漢能已恢復Solibro在德國的生產,用以支持其在歐洲以及美洲的太陽能光伏項目。未來,漢能有望在大陸採用Solibro薄膜太陽能技術生產太陽能產品。
     
漢能控股董事長李河君看好非主流的薄膜太陽能發電前景。與9成以上的大陸太陽能業者以出口為主不同,漢能以大陸市場為主,李河君預言,2013年下半年起太陽能市場將整個改變,大陸將打開空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太陽能電池市場血流成河,全球幾乎沒有人敢出手投資,現在有企業願意跳出來整合,一定非常有勇氣,當然也要有相當的財力。

第二、現在出售的價格一定是流血大拍賣價,但究竟是不是bargain,有待時間的證明。

第三、中國大陸的民營業者在歐洲和美國收購優質太陽能資產,台灣政府如果還看好這個產業的前景,與其單純的金援台灣業者,不如支持台灣業者去整併歐美具有核心技術的公司。

第四、只可惜台灣最大的企業台積電,日前宣布將逐步處分其所投資得台灣最大太陽能電池業者茂迪的股份。這不是一個好的典範,台積電是業界的模範生,並不缺錢,茂迪也是台灣最佳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只不過經歷全球這一波的不景氣,台積電那麼快就想放棄,實在非常令人洩氣。

茂德
茂德3日公告,新竹地方法院同意合作金庫商銀及台灣銀行對該公司的重整聲請。茂德將進入重整程序,轉型為無晶圓IC設計公司,並出售旗下中科12吋廠。 
茂德成為台灣首家聲請重整DRAM廠。據了解,茂德12吋晶圓廠要價逾百億元,市場傳出台積電等大廠都有意收購,但都未獲證實。 銀行主管說,即使茂德12吋廠順利出售,仍無法完全解決積欠銀行團新台幣570億元的債務問題。

茂德強調,在重整期間,將朝轉型無晶圓IC設計公司邁進;出售中科12吋廠是重整的內容之一,但其餘細節無法透露。 茂德訂101日起至23日下午5點止,為債權及股東申報期間,預計115日召開第一次關係人會議。

茂德積欠銀行團共新台幣570億元,淨值已變成負數,股票下櫃。為確保債權,茂德債權銀行合作金庫及台灣銀行已於今年430日向新竹地方法院聲請對茂德重整。 

新竹地方法院經近5個月審理,同意債權銀行對茂德的重整聲請;並選派茂德董事長陳民良、呂東英及律師金玉瑩3人為重整人。合作金庫2日表示,法院指派的重整人將依法處理茂德12吋晶圓廠等擔保品,若順利找到買主,與銀行團協商後,就能出售。 

為收回茂德570億元債權,債權銀行團擬處分12吋晶圓廠,但一直沒有結果,主要原因在於部分股東不支持,經法院裁定重整後,在重整人主導下,處分資產更具效率,有利銀行回收債權。 

茂德淨值轉負、股票下櫃,但仍維持生產,中科12吋廠原規劃月產能逾6萬片,但因部分機台出售或抵押,現階段每月視接單狀況投片數千至1萬餘片,產能利用率約12成。茂德主要產品為晶圓代工與非標準型記憶體,最先進製程為63奈米。

我們的看法:

第一、茂德現在才重整,會不會太遲了?茂德已經錯失最好的重整時機,現在爾必達已經賣給美光,台灣的DRAM產業已經game over了。

第二、茂德現在剩下的只是資產價值,也就是出售其12吋晶圓廠,即使賣到百億元,也無法解決積欠銀行團的新台幣570億元,但這是一年前就可以知道的。

第三、由爾必達和日航的重組經驗可以看得出來,重組動作要快,時機一過,條件只會越來越差。茂德現在一點bargaining pwer都沒有,假如買主只有一個的話,更不可能拿到好條件。

第四、茂德銀行團去年還有聘請財務顧問,希望找買主。現在看起來,去年在第一時間宣布破產重整,可能還是比較好的做法,在爾必達賣給美光之前,茂德還比較有談判條件,現在已經太遲了。

第五、茂德和南亞科都在大裁員,DRAM慘業的悲歌才正開始,我們認為台灣科技界的危機意識太差,政府和企業要徹底覺醒,否則DRAM只是台灣科技慘業走向末日地獄saga的第一章。

自由經濟示範區
自由經濟示範區原本規劃「無工資、外勞、租稅等優惠」;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近期鬆口,不排除鬆綁租稅、外勞等條件,甚至研議外勞、本勞薪資脫鉤,希望能帶動台灣的自由化及經濟發展。

不過,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完全不贊成」。他說,示範區追求的是尖端科技的製造業,以及能和國際接軌的服務業,而非「需要大量勞工」的產業;若要鬆綁外勞,再弄一個加工區就好了,不用大費周章。

李永得說,接下來的難題是引進「知識型人才」,包括人才在地的簽證、居留、教育等,均要有配套。但國際白領人才來了,可能衝擊國內服務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政府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腳步實在太慢,由於社會的壓力,經建會終於表示將在11月提出草案,我們拭目以待。

第二、自由經濟示範區必須是明日的經濟區,但政府現在還在外勞配額鬆綁與本國勞工薪資脫鉤的議題上打轉,缺乏遠見。

第三、我們非常贊同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反對勞工鬆綁的立場,的確,示範區追求的是尖端科技製造業,及能和國際接軌的服務業,而非需要大量勞工的產業。

第四、知識型人才的引進更是重點,需要在法規上大幅鬆綁,做到制度的突破。

第五、高雄市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未來,有很清楚的想法,將打造物流、金融服務、零售百貨、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5大亮點。這是一件好事。物流結合高雄港自身的環境和優勢,理所當然。文化創意也是可取的亮點,高雄這幾年在陳菊市長的帶領下,在文化上有很多突破,包括吸引美國好萊塢R&H公司在高雄成立電影後製作基地,以及爭取電影、電視劇在高雄拍攝。

第六、金融中心和經濟中心是一體的兩面,我們很高興看到高雄市將金融服務納入其中。台灣離岸人民幣中心需要大力推動,不僅吸引台灣金融機構,最好也能引進大陸的金融機構到台灣來設點,共同開發人民幣創新金融產品,迅速做大台灣的人民幣資金池。當然這也符合政府「發展具兩岸特色之金融業務」及「推動以台灣為主之國人理財平台」兩大政策主軸。金融業務若能在高雄繁榮起來,將可以扭轉台灣南北長期以來重心不平衡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