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華爾街日報說得好!連能源都要從大陸進口,台灣廢核就是「自願變弱」

秘書交給我討論題綱,這是明天座談會要用的,題目之一叫做「綠色價值鏈」,我看了一眼不禁皺眉頭,不太理解它的意義。
根據說明,「綠色價值鏈」是台灣因應中國「紅色價值鏈」的對策,不僅生產過程是環境友善的永續發展模式,更須是重視「分配」、「就業」與「薪資提升」的經濟模式,聽起來很像競選口號。
綠色是一個重要話題,我們的地球出了問題,大家都感覺得到,台灣明年也可能迎接綠色執政。
但問題是什麼?大家普遍不了解綠色,只有一個模糊概念,然而手段為何,沒有人講得清楚,換言之,只知道Why,但不曉得What 和How。
迷思之一是以為「創新」和「智慧」即等於「綠色」。這其中的確有關連性,智慧製造是達成綠色生態的手段之一,但還需要配套,必須從系統角度來思考。
迷思之二是把「綠色」和「公平、正義」扯在一起。 想像一個綠色生產環境,充分利用雲端、大數據,減少耗能及資源浪費,不同於傳統生產模式,但這代表更少工作和整體更低薪資,換言之,「智慧」和「分配」本質上是對立的概念。
上周,世界、台灣和中國大陸都分別對我們綠色環境的未來提出呼應。
該文直指蔡英文「幻想」可以增加昂貴、不可靠的再生能源,取代占台灣能源比重18%的核能。另外,也提到日、韓增加核能占電力生產比重,台灣卻是東亞唯一放棄核能的國家。
在此同時,工業總會發表產業政策白皮書,警告台灣產業環境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呼籲新領導人明確說明能源政策,否則未來產業只能「告別台灣」。
工總表示,世界各國都在推動「再工業化」,提升產業附加價值,台灣既不要核電又不要燃煤,但沒有想未來電從哪裡來,「在公平正義的大帽子下,大家都只強調分配,沒有人在意生產。」
另外,上周金門和福建簽訂供水合約,預計2017年實現。這會讓台灣經濟更加依賴大陸,未來可能還會建輸電、輸油管,這代表我們未來連最基本經濟要素,都必須依靠中國大陸。
綠色的台灣是否能解決分配問題?首先我們需了解這是世界問題,非台灣獨有,但卻被政治化。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各政治領袖如今都寧走「大眾歡迎但短視」的路線。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最近重話批評現代資本主義,表示無限追逐財富是罪惡的淵藪,譴責現有體系無視社會排擠並破壞大自然,鼓勵弱勢族群站起來改變世界經濟秩序。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剛發表演說,承諾當選後要幫美國人加薪,打造一個兼顧成長和公平的社會。
講得好,但問題是如何執行?這其中有類似想兼顧智慧與就業,或廢核但不漲電價的矛盾,換言之,重點不在Why或Who,而是How。
希拉蕊的演講提到科技創造了新領域、打開了新市場,然而這些發展讓經濟走向兩極化,高技能工作者因此獲益,但藍領和某些中階工作卻被取代。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Uber取代了計程車司機,第三方支付代替了銀行,就如同高速公路ETC讓收費員失業,請問我們應鼓勵創新還是保護就業、要機器智慧還是人工勞力?這是零和,很難兩者兼顧。
希拉蕊也提到美國和全球越來越流行「零工經濟」(Gig economy),即所謂的「隨選經濟」或「共享經濟」,我們會開自己的車去當司機、出租家裡的房間、或當別人的顧問,賺取外快。
未來的社會每個人會有好幾個兼職角色,不只是一個在公司上班的打工族,但當你不再是一個員工後,誰來照顧我們的福利?
上個月加州勞工局作出裁定,即使是Uber司機也應享有勞工福利,這和希拉蕊的觀點不謀而合:「我會嚴厲打擊那些把員工歸類為個人承包者,不提供應有薪資的雇主。」
這則新聞之所以值得重視,是因為台灣經濟很大比重是由小企業和個體戶構成,但卻缺乏以創新和互聯網手段打造Gig economy的嘗試,我們遲早會面臨類似問題。
台灣投資環境不好,產業轉型不佳,所以企業出走。由於大部分人還是要「上班」,當工作少,薪水一定不好。
台灣創業環境也不好,多半停留在小吃形式的傳統經濟,所以需要創新。創新可能導致「創業」,但創新不會提高傳統「就業」,只會削減。
怪政府和國民黨沒有用,美國民主黨歐巴馬執政八年,貧富不均現象毫無改善。但不可否認, 美國「再工業化」使製造業回流,創造了新工作機會。
對台灣的年輕人來說,最好的機會可能是趕快跨入Gig economy,把你父母親的工作幹掉,順便創業,大陸和美國有很多成功例子。
其次,你可往照顧父母方面去想。台灣老年化嚴重,今年商周奇點創業大賽冠軍得主之一計畫發明測試老人情緒的手環。(延伸閱讀:世界最聰明大學 為什麼指名要他們?
如果你想賺年輕人或小孩的錢,最好去大陸,最近獵豹「台灣紫牛創業比賽」冠軍所做的東西即和學習有關。
五家紫牛之星台灣創業團隊,到了北京才了解中國之大,以及台灣和大陸的差別,有一點像電影「飢餓遊戲」比賽的場景。
未來的工作會天翻地覆,包括你和你的家人,改變政府不會改變未來,改變你自己才是關鍵。
Think about tomorrow, think how, act now!

清華紫光 美光, 中投 歐洲商場, 通威 昱晶, 阿里 銀泰, 陸企來台, 金門自陸引水, 國票金 三信銀, 亞泥 山水水泥, 深圳前海, 富國銀, 印度製造, 生技創投, 高通

清華紫光/ 美光
中國紫光集團有意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國美光科技的計畫可能胎死腹中。根據消息人士周一指出,美光對此一收購案興趣缺缺,並且已告訴紫光集團,此一收購計畫不切實際,因為美國政府當局一定會以國家安全為由攔下此一交易。

此一消息一出,美光股價周一當天隨即重挫逾6%,盤後再跌0.42%。上周五(17日)美光受紫光將要收購傳言的激勵,走升近3%。

消息人士指出,紫光上周與美光聯絡,表達收購意願,不過並未正式提案。美光曾與投資銀行進行諮商,不過由於興趣不高,因此也未正式聘僱投資銀行做為顧問。美光認為,美國財政部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會以危及國安為由,拒絕讓合併案過關。

專家指出,紫光要收購美光,勢必會遭到美國當局嚴格審查,難度極高,通過機會不高。CFIUS審查時有3個選項,否決合併案、通過或是有條件通過。此外,也有分析師認為,紫光開價每股21美元,出價過低。

上周有消息人士指出,紫光集團將以每股21美元價格、總金額230億美元收購美光,較當時美光股價溢價19.3%,但不少市場人士都表示此一價格過低。

美光是全球第3DRAM廠,也是蘋果Mobile DRAM最大供應商。由於今年DRAM市況供給過剩,價格持續走跌,導致獲利大幅縮水,今年以來美光股價跌幅逼近5成,市值等於跌掉190億美元,市場人士認為,因此給了大陸出手併購美光的機會。

業內評估,大陸要用230億美元收購美光,成功的難度很高,因為美光部份產品線是為美國軍方或航太單位量身打造,美國政府應會基於國安考量站在反對立場。不過,就算收購案不成功,雙方仍可能走向技轉授權的方向進行合作,大陸等於擁有生產DRAM能力,美光也可順勢開拓市占率。

我們的看法:

第一、清華紫光併購美光震驚全球半導體業,被美國拒絕是意料中事。

第二、但為什麼中國大陸還要遞交意向書?主要是想表態紫光有興趣、有錢,未來過一段時間再買,或者換一種型式買,都有可能,先試水溫。

第三、比如說清華紫光可以和外國PE合作,由PE方擔任併購主角,中資占小股,總而言之,方法很多。

第四、三年前我曾有鼓吹台灣產業去併購爾必達(2012/3/14/ 從併購看台灣DRAM產業的未來 / 工商時報),但沒有人有任何迴響。今天中資若成功入股美光,台灣不僅沒有DRAM產業,連邊都沾不到。
                   
第五、台灣需要學習中國大陸的遊戲規則,加入全球併購的行列,特別在半導體領域,更應轉守為攻,否則在中國半導體基金龐大實力的蠶食鯨吞之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3-5年領先競爭優勢會被快速縮短為2-3年。

中投/ 歐洲商場
大陸主權基金中投公司大手筆收購法國和比利時共十家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資產,路透報導,收購交易規模達13億歐元(約新台幣430億元),創下外資在歐洲的投資交易新高。

路透報導,這次中投收購兩家比利時購物中心和八家巴黎百貨商場,每家百貨商場規模都不小,像是巴黎郊區的「黑奶牛購物中心」(La Vache Noire)商場擁有80多家店鋪、市郊特瓦魯(Troyes) 的暢貨中心有近百家商店,位於比利時的WijnegemWaasland的購物中心,也是物流雲集。

為了擴大海外投資布局,中投今年年初在原有中投國際、中央匯金架購基礎上,專門組建了海外直接投資公司—中投海外,預計在海外將投資500億至1,000億美元。

專注直接投資的中投海外,透過多雙邊投資平台開展股權投資,持市場化、專業化和國際化運作模式, 中投公司新聞發言人劉芳玉表示,規模甚至超過絲路基金。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導,中投激烈競標才擊敗了法國-荷蘭房地產公司 和荷蘭集團Wereldhave兩大強手。

因為國際創投資金正在歐洲大陸大舉收購零售業資產,搶先布局經濟復甦的良機。據法國巴黎銀行房地產統計,今年第1季交易的商辦、商店和物流中心總計達873億歐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5%。

歐洲百貨業競爭加劇,《華爾街日報》引述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數據指出,包括中投最新交易在內,最近一年,大陸投資者在歐洲已購入總值47億美元的房地產資產。

大陸企業向國際化進軍,開始積極瞄準歐洲商業地產和酒店,路透報導,中資收購歐洲百貨在去年吹響號角。江蘇三胞集團旗下南京新百收購英國的老牌百貨公司福來莎(HOF),砸下2億英鎊現金交易,創下大陸企業最大的零售業境外投資,也締造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直接收購。另外,也是大陸證監會首個跨國併購無需前置審批的創新案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投過去併購以能源、礦產為主,近年已走向高科技和民生消費,包括房地產。

第二、歐洲經濟不佳,資產有大量出售的計畫。

第三、歐洲的資產透明度高,屬於優質資產,大陸政府和企業在景氣低檔抄底,未來賺錢機會很大。

第四、中國大陸買家出手積極,而且有政治和戰略目的,一般外國財務投資人很難與其競爭。

通威/ 昱晶
太陽能電池廠昱晶昨(20)日首創台灣太陽能產業先例,宣布與中國大陸的通威集團結盟!昱晶表示,通威將斥資8.5億元、以每股17元價位,認購昱晶5,000萬股私募現增,持股比重約1成。雙方結盟後,太陽能電池總產能將一舉突破4GW,登上全球第一寶座。

通威集團的主要業務涵蓋許多面向,其中最主要的是「農業」及「新能源」,該集團在中國大陸各地及東南亞擁有130餘家分、子公司,員工逾2萬人。其中,通威股份以水產飼料和畜禽飼料為主,而該集團在太陽能的佈局當中,「通威新能源」以太陽能電站投資和營運為主,而且結合其農牧養殖的本業,建置「漁光一體」、「農光互補」、「農戶屋頂電站」等專案,申報的發電規格已超過200MW

至於集團旗下「通威太陽能」,則專攻太陽能電池,目前產能為2.3GW,若加計昱晶的1.8GW,則一舉突破4GW,躍升世界第一。昱晶強調,旗下泰國廠規劃的電池產能將以1GW為目標,加上450MW的模組,屆時的規模還會更高。

此外,通威集團也有自家的多晶矽產能,其「永祥多晶矽」產能為1.5萬噸,有助於降低昱晶的材料成本,並提升垂直整合效益。

昱晶董事長潘文炎指出,有通威集團作為合作夥伴,將可帶給昱晶雄厚的財務實力,打造世界級太陽能企業和清潔能源公司。

對於雙方的合作,昱晶總經理潘文輝則強調,藉由與通威集團在中國大陸新能源產業佈局及領導地位,將有助於昱晶進一步深耕當地市場,推升昱晶不論是在產業地位、市占率和獲利率等各方面,都能大步向前邁進。

此外,昱晶為因應美國「新雙反」判決,因此決定進軍海外,目前已經選定在泰國地區設廠。而昱晶表示,泰國投資局投資處長 Seksan Ruangwohan昨(20)日率團參訪該公司,承諾將積極支持與協助昱晶泰國廠建廠事宜。

昱晶表示,泰國廠預計建置350MW的產能,目前進度相當順利,至於泰國廠的員工,目前已經在台灣進行培訓,預計於10月份就可投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第一家大陸企業投資台灣太陽能上市公司,有一定意義。

第二、之前曾有大陸業者投資台灣未上市太陽能公司,但後來失效。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家大陸農牧為主的集團,將農牧養殖本土和太陽能結合,所以這是一個以系統應用為出發點的投資案。

第四、台灣企業雖然有技術,但需要大陸的資金以及市場。

阿里/ 銀泰
因銀泰商業創辦人沈國軍再次大量轉讓持股,持有銀泰逾32%股權的阿里巴巴已晉升為銀泰單一最大股東。銀泰商業未來可能更名為阿里商業,成為阿里巴巴推動O2O轉型,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的重要平台。

澎派新聞報導,銀泰商業19日公告,沈國軍已轉讓約3.98億股銀泰股份予第三方。交易完成後,沈國軍持股比例由原本的30.2%降至12.01%,不再是銀泰商業的控股股東;阿里巴巴則持有銀泰商業的32%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公告顯示,沈國軍分別轉讓1.069億股給予女兒沈芷蔚及胞妹沈軍燕,分別占公司已發行股本4.88%;此外,分別轉讓1.039億股和0.8億股予Purple Mountain Holding Limited(占已發行股本4.75%)及Ocean Power Resources Limited(占已發行股本3.67%)。

沈國軍所有股份轉讓價均為每股港幣9.12元,與717日收盤價相同,轉讓預計在2015831日前完成。

這是沈國軍今年第二次減持銀泰商業股份。今年5月,沈國軍向執行董事兼CEO陳曉東出售6,000萬股,占已發行股本之2.76%

同月,銀泰商業宣布沈國軍辭任董事會主席兼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職位,由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接任;當時,外界預期沈國軍未來可能進一步降低持股比例,而銀泰商業未來可能更名為阿里商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出手投資一家百貨公司,當初就是很奇怪的思維,雖然打的是O2O的故事和旗號。

第二、只能說阿里巴巴手上現金太多,而馬雲和銀泰創辦人也都是浙江人。

第三、O2O的故事講了一年多,激情過後,現在是要交成績單的時刻,但相信至今要再1-2年才能實現,由於成效不彰,阿里必須全面介入、重新定位、徹底改組。

第四、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接任董事會主席,說明阿里還是相當重視這個投資。

第五、相信未來要走的路,也不是銀泰傳統的商業百貨模式。

陸企來台
陸資來台投資件數和金額大幅縮水。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20日公布最新數據,今年前6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共為64件,較去年同期減少3.03%。投(增)資金額則減至4637萬美元,年減70.82%

相反地,僑外投資件數和投(增)資金額都略有提高,且明顯都勝過陸資,今年前6月共計1741件核准投資件數,19億美元投(增)資金額,年增率分別是5.13%4.51%。根據數據顯示,陸資對台觀望氣氛濃厚。

但同時,台商赴陸投資件數和投(增)資金額也有下降,或與全球經濟疲軟、需求減弱,台灣外銷訂單減少有關。今年前6月投審會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154件,比去年同期減少24.14%。投(增)資金額方面,雖較去年同期減少10.41%,但仍上看46億美元。

至於台灣整體對外投資,今年前6月投審會核准(備)的只有211件,雖比起去年同期減少了9.83%,但投(增)資金額合計45億美元,年增48.82%。金額增加的主要原因,乃6月分投審會核准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9.39億美元,增資越南台塑河靜鋼鐵興業責任有限公司所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企投資件數減少3%,但投資金額減少70%,意義重大,說明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都不來了。

第二、離明年總統大選的時間越來越近,陸資觀望氣氛濃厚。

第三、陸資對台灣的投資未來會以戰略新興產業為主,比如說電動車、新能源和生物醫藥。

第四、台灣企業會加速走出去和陸企合作。

第五、但在另外一方面,台灣越邊緣化,台企價值就越低,性價比會漸漸提高,這對資金充裕的陸企而言是一大吸引。

第六、我們相信有越來越多陸企會化明為暗,化身為新加坡或香港企業來台投資,或直接挖角台灣團隊。

金門自陸引水
大陸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和金門縣自來水廠,20日上午簽署《金門自大陸引水購水契約》,跨海水管的工程由金、閩依各自施工範圍出資,供水契約30年,工程預計2017年完工;契約水價1度新台幣9.86元,初期每日最低引水量1.5萬噸,每3年增加5千噸,第10年以後為3.4萬噸,並保留未來擴充至每日5.5萬噸的空間。

依據引水工程規畫,水源地來自泉州山美水庫,水庫匯集西溪水源到金雞橋閘之後,經由晉江供水系統導入龍湖,調節金門地區用水;福建省供水公司將於龍湖設置抽水站,裝設11公里長的輸水管線,送水至金井海堤,再出海銜接海底管線到金門田埔水庫。

金門縣長陳福海表示,兩岸引水歷經8次「技術商談」,3次「工作商談」才完成協商。簽訂引水合約,不僅是供水的開始,更是證明兩岸民生資源交流的可行性與發展性,為日後兩岸通電、海域資源維護、商貿往來等打下良好基礎。

專程來金門昇恆昌金湖大飯店見證簽約的福建省長蘇樹林表示,兩岸引水讓金門期盼了20年,如今終於實現,此舉是「順民情,合情理」,簽約是兩岸引水的里程碑,未來仍需將水盡快引到金門,期待引水工程能在明年底完工;至於被記者問到關於兩岸通電問題,他則打趣的表示要看陳縣長的想法。

蘇樹林受訪時表示,兩岸引水合作成功,對於未來雙方進一步的合作,包括目前正在研商的供電,將會有更積極的作用;有關供水水質的問題,他表示水不僅供給金門,也供應大陸民眾飲用,因此水質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有關接水管線的安全問題,陳福海表示依經濟部水利署推估,金門地區至2021年需水量每日約6.11萬噸,而現行自有水源約每日4.65萬噸,自有水源在75%以上,萬一海底管線發生事故中斷供水,可立即恢復自來水源供應,減少供水中斷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缺水、缺電,未來從大陸引水引電,建立海底管線,並不奇怪。

第二、台灣缺電問題比缺水更嚴重,核能電廠停擺,替代能源進度緩慢,未來斷電危機迫在眉睫。

第三、台灣不願和大陸簽服貿,貨貿,也限制陸資投資台灣,但民生最基本的經濟要素,卻需要依賴中國大陸。

第四、兩岸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合作是未來趨勢,未來在交通上也應有長遠的規劃,比如說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多交流可以降低彼此敵意。

國票金/ 三信銀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票案,三信銀董事長廖松岳先前喊出,擬增持公司持股,讓國票金無法成功達成收購計畫的說法,但消息指出,公司派已停止收購股票一段時間,國票金成功完成收購的機率很高。

消息人士指出,股票未經無實體化的三信銀,有10%股份失聯,剩下九成股票,廖松岳估計可掌握兩成,剩下七成,國票金只要掌握51%,就能達成收購計畫。

目前廖松岳已掌握三信銀董監事、經理人與員工等,合計約兩成股權。

國票金629日起公開收購三信銀股份,每股17.8元(含權息),與三信銀今年第1季每股淨值13.52元相較,溢價幅度32%。目前可確定的是,三信銀最大股東、也是董事的和築投資已簽訂應賣協議書,和築投資是房產業巨擘,擁有7.39%的三信銀股份,為三信銀單一最大股東。

對於公開收購進度,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表示,一切按預期進行中,至於已掌握多少股權,目前無法透露。

國票金收購三信銀股份,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3.77億股,約三信銀股本的75%;最低收購數量為2.57億股,約為三信銀股本的51%

市場傳出的消息指稱,約30%的三信銀股東直接或間接透過管道,向國票金表達有意出售股份的意願。除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署應賣協議書外,部分董事、總理人及員工也有意售股,但國票金不願證實此一數字。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的期間為629日至817日止,若在收購日截止日未完成公開收購作業,得延長一個月,但國票金表示,目前尚無延長收購期間的必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訂立公開收購法規,鼓勵企業併購,並允許非合意併購,這是第一件案例,意義重大。

第二、公開收購一切應該依照法定遊戲規則,不要流於民粹或政府行政干預。

第三、先前財政部干預彰銀民營化,並強迫國泰金出售101持股給公股,成為最惡劣的範例。

第四、台灣銀行家數過多,像三信這種小銀行應該快點被整併,如同當年花企被外資ABN收購一樣。

第五、如果本案可順利完成,相信可以加速台灣金融業進一步的整併。

亞泥/ 山水水泥
亞泥昨(22)日公告,擬併購大陸排名第七大的山水水泥集團,預計斥資逾76.5億元;亞泥若完成併購,將擠下台泥,成為大陸水泥第六強,並躍居台灣水泥一哥。

亞泥昨日發布重大訊息,表示已於20日和大陸水泥龍頭中國建材聯合發出信函,知會山水水泥集團董事會,擬以聯合或透過旗下子公司形式,以現金全面收購山水水泥全數股份。亞泥強調,上述知會是表達全面收購意願,能否順利併購,還有待對方點頭,尚未涉及收購價格等進一步細節。

法人估算,亞泥已擁有山水水泥20.9%股權,加上中國建材及其他可掌握的股東共20.7%股權的支持,合計亞泥已有逾41%的股權支持,亞泥後續僅需購入9%股權就可獲得過半股權支持,進而掌控經營權。

依照山水水泥發行33.79億股及停牌前收盤6.29港元(約新台幣25.16元)推算,亞泥欲取得山水水泥9%股權,至少需斥資19.1億港元(約新台幣76.5億元)。

山水水泥集團為大陸重量級水泥企業,水泥年產能1.02億公噸、熟料年產能4,893萬公噸。據大陸官方中國水泥協會公布今年水泥行業綜合實力排名,山水水泥位居第七,按熟料排名則居第六,廠區及發貨集中在山東和遼寧,掌控華北和東北市場。亞泥若順利聯合中國建材併購山水水泥,亞泥大陸水泥年產能大幅擴張。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水泥業兩大龍頭台銀和亞泥,在大陸併購的動作都很大。

第二、台泥在大陸併購的腳步原先超前亞泥,但近期亞泥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第三、大陸水泥屬於產能過剩行業,中央本身就在積極推動行業整併。

第四、大陸國營水泥公司很願意賣給台企,因為若被其它國企或央企整併,原來公司的人可能都會丟掉飯碗。

第五、全世界最大的兩家水泥公司拉法基和瑞士的Holcim已經合併完成,未來水泥行業整合是大趨勢。

第六、山水是香港上市公司,所以亞泥必須要對所有股東進行全面收購。

第七、在一個產能過剩,環保汙染問題不斷的行業,小股東應該很歡迎有新加入者提出整合。

深圳前海
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錦俠昨(22)日接受本集團專訪時表示,在中央政策扶持下,該區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發展尤其快速。由於服貿卡關,前海的台資銀行業至今業務諸多受限。不過他強調,所有廣義開放的項目也都對台資開放,鼓勵台資金融機構盡快前來前海投資,以拓展市場空間。

王錦俠表示,雖然深圳前海主要的定位是面向香港開放,但台資金融機構也早已嗅到市場商機,前來卡位。

日前玉山銀行終獲大陸銀監會同意,將東莞分行改制為子行,在深圳前海籌設玉山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並批准籌設深圳分行。玉山銀行除了成為首家在前海落腳的台資金融機構,更創下國內分行升格子行首例,也是第一家同時籌建子行和分行的例子。

王錦俠稱,大陸「一帶一路」戰略政策加速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發展,尤其在政策開放下,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更是早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啟動。他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區的跨境人民幣貸款規模已1,000億元,且試點成果也陸續推廣到上海自貿區、蘇州、天津等地,上週也推廣到廣東自貿區的南沙片區。

王錦俠表示,該區的優惠政策分不同領域及項目,各有不同內容。首先在廣義對外開放部分,這部分「一視同仁」,台商也能享受同等優惠待遇。其次是在專項開放層次,對港部分有CEPA,台灣則有ECFA協議,其中各有不同的開放內容。第3則是政策性開放,譬如進一步考慮開放台灣的人民幣資金回流等,這部分則需要中央政策的支持。

針對前海金融優惠政策,王錦俠表示,由於台灣內部問題至今仍未能落實。除了上述提及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以外,其他如ECFA架構下服貿協議提到,前海將允許兩家台資證券公司取得全資全照,並且享有合資公司可持股達51%等方面優惠,目前也未能實現。

王錦俠解釋,由於企業對人民幣貸款需求高,因此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內的企業的跨境人民幣貸款量快速增加。王錦俠認為,雖說前海主要針對香港開放,但在跨境人民幣貸款需求激增的情況下,認為中央也可以酌情考慮台灣的人民幣資金池亦在快速成長,可以研究讓台資金融機構參與跨境人民幣貸款。不過他強調,這部分政策是由中央制訂,因此「仍需要一個過程」。

我們的看法:

第一、深圳前海主要是對香港開放,但台灣金融機構一樣可以卡位。

第二、元大金控就是以深圳布局為主。

第三、玉山銀行東莞分行能夠改劃為子行,意義重大。

第四、台灣人民幣資金池快速成長,大陸中央也會考慮讓台資金融機構參與跨境人民幣貨款。

第五、深圳必須和香港一起來做戰略布局,未來勢必走上「粵港深一體化」。

富國銀
華爾街日報指出,富國銀行(Wells Fargo)首度超越中國工商銀行,成為全球最大市值銀行,其市值逼近3,000億美元,亦為美國銀行業有史以來最高者。

富國銀行股價過去一年來揚升幅度達13.5%,目前躍居標普500指數中,市值第7大企業,分別較摩根大通(JP Morgan)與花旗集團(Citigroup)高出420億美元、1,200億美元。

周三早盤,富國銀行小漲0.38%,為58.17美元。

該銀行市值擴增,反映近來美國經濟復甦轉強,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正經歷股市空頭,歐元區未來則充滿不確定性。

儘管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美國銀行業付出數百億美元清償債務,但該產業如今復甦良好,衡量美國大型銀行類股的KBW銀行指數(KBW Bank Index),近來已達到金融危機後的新高。

若以資產論,美國最大銀行是摩根大通,該公司股價更一度於623日創下歷史新高的69.75美元。

富國銀行市值之所以冠居全美銀行業,主因為其觸及事業範圍相對單純,並未過度依賴於複雜的衍生性商品或高風險投資。

其中,摩根大通的企業、投資銀行,佔第2季整體營收的36%,然富國銀行相同部門僅佔整體營收的29%。

另外,富國銀行淨值率為1.78倍,摩根大通為1.18倍,近來受抑於中國經濟疲軟的中國工商銀行則為1.02倍。

富國銀行總裁兼執行長斯坦夫(John Stumpf)於訪談中說道,毫無疑問地,整個產業相較68年前已更為強韌,美國經濟復甦良好,特別是與全球其他地區相比。

不過富國銀行仍有其缺點,部分分析師指出,該銀行的成本控制,及過多借貸部位受能源價格下滑影響甚大,皆令人擔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富國銀在美國以外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如今卻悄悄成為全球市值最大銀行。

第二、富國銀的特色就是專注,以美國市場為主,而且業務性質也未太分散。

第三、由今看來,所謂的「全球銀行」是不實際的,不管是花旗,德意志和瑞銀都沒有好下場,虧損連連,最後不得不縮編。

第四、美國經濟復甦,富國銀是最大受惠者。

第五、富國銀的淨值1.78倍,遠較摩根大通1.18倍和中國工商銀行1.02倍高,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多半在1倍左右,和六、七年前2倍多相距甚遠。

印度製造
外電報導,鴻海繼在印度出貨小米、富可視(InFocus)後,正積極與印度電信商Airtel洽談合作,未來可望為其生產自有品牌智慧手機產品,全面啟動「印度製造」計畫。

針對這項報導,鴻海發言系統不予置評。據了解,Airtel計劃推出自有品牌4G智慧手機產品,預計今年10月至11月間開賣。

Airtel自有品牌智慧手機產品將由鴻海印度工廠生產,這也將落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印度製造」計畫。

外電報導,鴻海計劃在印度投資近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000億元)。

日前郭台銘曾表示,將在2020年前於印度當地建置1012座工廠,創造100萬個工作機會,將製造王國事業版圖擴及至印度市場。

此外,除小米、富可視、Airtel外,市場傳出微軟也有意找鴻海洽商合作,在印度生產Windows Phone。這也顯示出鴻海擘劃的「印度製造」計畫,已吸引不少品牌商青睞。

據了解,鴻海位於印度安得拉邦的生產基地占地約2萬平方英尺,產能目標是日產1萬支智慧手機,預計雇用1萬名員工,做為前進印度的組裝前哨基地。

在印度設廠,也能配合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積極推動的「印度製造」政策,藉此全面搶攻當地龐大市場商機。

另外,目前鴻海為蘋果產品最大代工廠,但生產基地皆集中在中國大陸,為分散產能風險及降低對大陸的依賴度,鴻海與蘋果已有共識在印度另闢生產基地。

市場傳出,鴻海正與印度當地政府協商,挑選合適的生產地點,預估今年底前可望定案。鴻海昨(21)日股價上漲1.2元,收96.3元,超越和碩收盤價94.5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不是郭台銘第一次進入印度,之前曾大動作進入,後來又退出。

第二、鴻海是追隨客戶逐水草而居,有客戶就會過去設廠。

第三、所以「印度工廠」的意義是「印度市場」,有市場鴻海就會去設工廠。

第四、之前鴻海也曾高調要到巴西設廠,現在已暫緩,因為巴西經濟陷入泥淖。

第五、還有一個理由是打群架,鴻海的策略夥伴微軟、阿里巴巴和軟體銀行都想進入印度。

生技創投
兩岸、國際四大創投攜手,350億元生技創投來台投資。鑽石生技昨(21)日宣布,聯合摩根士丹利、君聯資本、平安創投來台選秀,初步有包括協和新藥、醣基生醫與三鼎生物、欣耀生醫等四家創新生技公司被選中,後續將進一步完成投資程序。

鑽石生技投資基金副總裁湯竣鈞 (左起)、君聯資本董事總座歐陽翔宇、平安創投總座張江、摩根士丹利亞洲公司高級顧問童牧知來台投資生技公司。 記者黃文奇/攝影

鑽石生技昨日與生策會共同舉辦「2015亞太生技投資論壇」,除了邀請四大創投與談,現場也有超過30餘家生技新創公司參與媒合。

鑽石生技投資總裁路孔明說,四大創投中,鑽石生技投資目前的規模約80億元、君聯資本約90億元、平安創投50億元,加上兩岸及國際20餘家創投,總投資規模超過350億元,這麼大的生技投資能量將在完成媒合後陸續釋放。

此次脫穎而出的四家指標公司,都具備特殊技術與創新性,包括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團隊所領軍得醣基生醫、台大校長楊泮池團隊所開發的新一代免疫檢查點PD-1領域新藥公司協和、由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所帶領的三鼎生物、國防醫學大學教授胡幼圃領軍的欣耀生醫。業界指出,這些公司產品市場規模都高達10億美元以上。

此外,昨日參與論壇的創投基金中,君聯資本母公司為大陸電子巨擘聯想集團,平安創投背後的企業是大陸平安保險集團,鑽石生技則是中天、富邦、潤泰、台新四大集團共同注資成立,各個背景都是大有來頭。

路孔明指出,今年全球生技創投募資金額可望達70億美元,將創歷史紀錄,顯示全球資金持續聚焦生技產業投資。其中,大陸的生技創投過去兩年募資金額成長三倍,資本聚集速度驚人,趁此大趨勢,台灣生技醫藥技術可望站在世界舞台。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歐陽翔宇表示,大陸未來醫療市場每年將呈現兩位數成長,台灣擁有創新的領域,此次君聯來台也聚焦創新技術。

平安創投總經理張江指出,他看好具有營運能力、跨界合作能力與長期發展趨勢的m Health(行動醫療)企業,盼尋找可投資的標的。

國際投資機構摩根士丹利昨來台探詢投資機會,摩根士丹利亞洲高級顧問童牧知表示,台灣是亞太地區中唯一能給尚未盈利公司較好估值的資本市場,與美國異曲同工,是亞太的新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鑽石生技已躍升成為台灣生技VC霸主,無人能及。

第二、我們贊同鑽成生技積極打造兩岸生計平台的作法,大家一起參與才能將市場做大。

第三、台灣生技產業有很大的能量,但到目前為主仍然屬於小打小鬧的格局,沒有全球布局。

第四、全世界醫藥、生技產業都在整合,台灣有必要打世界盃,但整合投資者形成聯盟是第一步。

高通
美國晶片生產商高通(Qualcomm)宣布大幅裁員15%,相當於4,700人,並應華爾街股東要求評估公司結構,未來不排除分拆事業。
高通發布新聞稿說,含高級主管減薪在內的精簡成本措施,一年總計可節省14億美元,同時屈服於股東避險基金Jana Partners的壓力,增加三席董事。高通也預警,本季營收和獲利都不如分析師所料。

高通股價23日一開盤就挫跌2.5%,報每股62.57美元;今年來股價下跌16%

執行長莫蘭科夫強調,「不會為了當下犧牲未來」,仍將繼續投資逾40億美元於研發,開發5G和車用晶片在內的科技。

高通並公布,年度第3季淨利下滑47%12億美元,每股盈餘0.73美元;營收衰減14%58.3億美元,呈現2009年第4季來最大衰退幅度。

至於本季,高通預估調整後的獲利為每股0.75美元至0.95美元,營收為47億至57億美元,衰減幅度均至少三成。

對全年度的獲利預測更是第三度下修至每股4.54.7美元。

高通經歷動盪的一年,先是付給中國政府9.75億美元和解反托辣斯官司,又面臨美、歐、南韓當局相關調查。同時,聯發科在內的同業陸續推出新款數據機晶片,蠶食高通原本雄霸的4G LTE系統市場。

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師莫爾海德認為,高通大幅撙節「是反應過度」,向「華爾街屈膝」。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通在中國大陸業務不順,不得不和中芯半導體合作。

第二、高通未來如果分拆事業部,可能的買主是南韓三星和中國大陸。

第三、中國人有錢有興趣,但老美極可能不會賣給中資。

第四、若南韓三星買了,對台灣而言,將是噩耗。

第五、台灣應整合民間業者,積極參與海外併購,政府應該成立主權基金或併購基金積極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