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中投 莫斯科交易所 時代 梅若迪斯 彰銀擬併台新銀 龍鳳 東莞 昆山



中投 / 莫斯科交易所
大陸國家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中投)觸角伸向俄羅斯,此次投資是透過莫斯科交易所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參與認股;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表示,參與入股莫斯科交易所,純是財務投資,未來會賣出獲利。
 
東方早報報導,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稍早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證實,中投公司已入股莫斯科聯合交易所,並指出,該投資屬於財務投資,會在合適的時點賣出獲利。樓繼偉並未透露具體的投資金額及入股比例。
 
據俄羅斯的國有私募基金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網站消息指出,RDIF投資8,000萬美元,取得莫斯科交易所的4.5%股權,RDIF同時還協助莫斯科交易所,引進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笛卡兒資本集團、百仕通集團以及中投公司等投資者,上述4家機構的總投資額為2億美元。
 
按照俄羅斯媒體的說法,中投公司與RDIF是莫斯科交易所主要投資機構之一。中投公司計畫認購股數與RDIF相當。 莫斯科交易所此次IPO,集資總額為150億盧布(5億美元),承銷價為55盧布。莫斯科交易所2月16日上市,上市後市值約42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資本市場是國力的象徵,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發展自己的資本市場,目前甚至已經進入「後資本市場」的全球整合時代。

第二、俄羅斯企業過去都在倫敦上市,未來應該會改在自己國家的交易所掛牌。

第三、中投參與此次投資,擔任基石投資人,說明大陸對俄羅斯經濟戰略價值有一定程度的肯定,雖然樓繼偉董事長宣稱這只是財務性投資。

第四、莫斯科交易所就如同20年前中國大陸的A股市場,是社會主義初次接受資本主義的洗禮,不管是企業治理或者是透明度和流動性都有很大改善的空間,至少要10年才能上軌道。

第五、俄羅斯有不少礦業公司,過去都到倫敦、澳大利亞或加拿大上市,未來在國內上市就可以了。

時代 / 梅若迪斯
美國出版商梅若迪斯(Meredith )若收購時代公司(Time Inc.)的雜誌業務,旗下擁有的知名雜誌刊物將頓時暴增,成為雜誌界新天王。1922年時代雜誌在紐約誕生時,梅若迪斯(Edwin T.Meredith)同年在愛荷華州創辦田園居家雜誌《Fruit, Garden and Home》。2年後該雜誌更名為《Better Homes and Gardens》,如今是美國暢銷雜誌,也是該公司的核心產品。

這家電視與雜誌業者目前仍由梅若迪斯家族掌控,可望併購享譽國際的時代公司大部分出版業務,但不包括《時代雜誌》、《運動畫刊》與《財星雜誌》。雙方正在洽談,讓梅若迪斯旗下的18本雜誌與時代公司的雜誌業務整併成新上市公司。

雙方發言人都對這樁併購案三緘其口,顯然這位愛荷華佬即將向那位紐約姑娘提親。梅若迪斯的媒體曝光率雖不及紐約對手,近幾年已成長為多角化經營的出版業者,不但經營互動行銷業務、授權品牌給零售業者,也穩定拓展投資組合規模,鎖定女性主題。

2003年至2010年掌管梅若迪斯雜誌部門的時代公司執行長葛瑞芬(Jack Griffin)說:「康德納斯(Conde Nast),赫斯特(Hearst)與時代公司的競爭趨烈,我們決定擴大規模、強化組織,而非聚焦功能性或觀眾。我們主要觀眾是成年女性,消費力強。」不過,葛瑞芬拒絕討論時代與梅若迪斯可能的併購案。

美國雜誌媒體協會(AMM)執行長柏納說:「梅若迪斯相當聰明,不只想到平面產品,也想增添從強大品牌經銷內容的能力,無論平台為何。」

2008年平面媒體時代榮景告歇時,多角化經營協助梅若迪斯抵禦廣告普遍下滑的劣勢。根據修柏研究合夥公司,美國雜誌廣告頁數2008年減9.5%,並在2009年續減20%,但梅若迪斯同期僅各減14%與1%。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主要媒體集團如時代華納和Newsweek都在經歷從傳統媒體轉型數字媒體的過程。

第二、在轉型的過程中,免不了要將資產出售。傳統媒體業務的利潤大幅下跌,因此必須將其spin off出去,和其它相類似傳統媒體進行合併。

第三、媒體公司的spin off和食品公司很類似,以前是走多產品conglomerate形式,未來應該會改走向單一產品公司,而且會和其它同性質產品公司合併形成規模經濟。

第四、台灣一直陷入媒體壟斷的抗爭迷思當中,NCC對旺中等的新裁決令人大失所望,完全不了解全世界媒體產業整合的大趨勢,產業長期前途令人堪憂。

彰銀擬併台新銀
台新金控與彰銀合併案大逆轉,擬改由彰銀合併台新銀。據悉,台新金最快今(20)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將授權研議由彰化銀行合併台新銀行的可行性,並由彰銀為存續、台新消滅;此是台新、彰銀合併陷入僵局以來,最大的突破。    對此,台新金指出,20日確實有董事會,但會議內容不便對外透露。

2005年7月,台新金控以每股26.12元、總價365.68億元搶得彰銀私募特別股,吃下彰銀22.5%股權,成為最大股東,之後台新金對彰銀持股更一路加碼至逾25%,但時隔近六年半,因二次金改陰霾,讓台新金至今仍未如願合併彰銀。
 
目前彰銀、台新銀資產總額各為1.62兆元、1.1兆元,排名國銀第九和第13,兩者分行數都未擠進國銀前十名。但若兩家銀行合併,資產總額可達2.72兆元,僅次台銀的4兆及合庫的2.83兆元,排名國銀第三;分行數更可一舉達278家,僅次合庫292家,位居國銀第二。
 
據了解,台新金董事會中,將通過由彰銀併購台新銀行案,且同意彰銀為存續銀行;此案將提交彰化銀行董事會討論,若經兩家公司同意,在今年股東會上即可正式納入表決,一旦程序完成,年底前不排除完成合併。
 
相關人士指出,此案在農曆年前就已經開始在進行,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更已針對此案向財政部,甚至府院相關單位溝通,在斟酌各方意見後,為求取最大共識,決定推動台新金與彰銀的合併案不會一步到位,分三階段進行。
 
所謂三階段,在上述第一階段完成後,若彰銀董事會也通過並出具認可合併台新銀的評估報告,就將進入第二階段彰銀合併台新銀換股比例計算,直到最後階段彰銀與台新金換股的重頭戲。
 
知情人士透露,為求整併案順利推展,吳東亮釋出最大善意,除了在合併規劃上,由彰銀作為存續主體來合併台新銀,且未來合併後由彰銀存續,吳東亮甚至願意讓台新金控更名「彰銀金控」或「彰化金控 」,更不排除讓出金控董事長職務,只擔任金控的大股東。
 
至於公股陣營,據悉,也已經作好接招的準備,一旦台新金董事會通過由彰化銀行研議合併台新銀可行性的決議,財政部將隨即指示彰銀官派總座唐楚烈及所有公股董監事,在評估報告進行過程全程參與,全力把關公股權益。
 
據透露,公股權益把關上,財部將以三大指標嚴格要求,包括彰銀不論是銀行整併或與金控換股的過程,都必須是存續主體;銀行或金控董監席次須由公股掌握多數;換股後彰銀公股股權不能被過度稀釋而動搖目前股權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金融業整併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二次金改後政府遲遲沒有動作,說什麼「公公併」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完全沒有動作,又有什麼資格反對「公民併」?

第二、中國大陸的經驗值得台灣參考: 新橋資本(TPG)投資台新金六年最後只能默默退出,但新橋資本投資深圳發展銀行六年卻大賺六倍,深圳發展銀行不但成功民營化,最後還和另一家民間資本平安銀行合併。為什麼中國大陸能夠公民併,甚至賣給外資私募股權基金,而台灣卻什麼都不能? 這說明台灣的金融改革太保守,主管機關應加速鬆綁。

第三、馬英九在第一任任期內未積極推動「三次金改」,反而把二次金改汙名化,和阿扁收賄劃上等號,台灣金融業面臨今天產業過度分散的困境,無法走出去競爭,馬英九責無旁貸。

第四、吳東亮等了七年半,算是夠久的了。當初台新銀也是花了大把銀子投資彰銀,為的是戰略上長期經營的理由。今天財政部張盛和部長卻說台新金要套現可以到公開市場上去賣,非常不妥當,不但曲解民間善意整併的初衷,也顯示對於財務投資和策略投資混為一談的可笑。

第五、目前公股完全沒有民營化策略,至少之前的長官有提出「公公併」(金管會) 以及「民營化」(劉憶如財政部長時期) 的想法,張部長呢?

第六、台灣金融機構唯有透過不斷整併才有資格到國際市場和其它國家的金融機構一較高下,並降低金融風險。

第七、台灣主管機關不歡迎金融機構引進外資,將不利未來整併。新加坡淡馬錫以前投資過玉山銀行,後來斷然撤資,理由是台灣是亞洲唯一無法讓其正常獲利的金融市場。大眾、安泰和萬泰現在的外資PE股東也多處於套牢狀態。

龍鳳
由資深台商、上海台商協會會長葉惠德所創辦的龍鳳食品,過去很長時間幾乎就是中國大陸冷凍食品的代名詞。但數年前股權賣給美國亨氏後,業績疲弱不振,昨(22)日傳出,亨氏決定將龍鳳股權賣給大陸3大冷凍食品業者之一的鄭州三全食品。當年的市場小弟三全演出收購昔日大哥的戲碼,印證了大陸市場競爭之激烈。

新浪財經昨日報導,在大陸中小板上市的鄭州三全食品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與香港國福發展有限公司和亨氏(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全資收購前二者控股的所有「龍鳳實體」企業。由於股神巴菲特近日才聯同巴西投資公司3G Capital斥資280億美元收購美國亨氏集團,因此近年業績不振的龍鳳食品可說是股神收購亨氏後,所拋售的首個資產。
 
三全食品在公告所稱的「龍鳳實體企業」具體指:上海國福龍鳳食品、浙江龍鳳食品、成都國福龍鳳食品,以及天津國福龍鳳食品的全部股權。根據公告,本次股權收購完成後,三全食品將直接持有上海龍鳳100%股權,並通過直接以及通過上海龍鳳間接持有股權的方式,享有各龍鳳實體100%權益。
 
對於亨氏拋售龍鳳食品股權,新亞投資中國區首席代表沈萌認為,自2008年亨氏收購龍鳳股權以來,美國調味品企業與台灣冷凍食品企業兩者在管理、文化、主業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亨氏在收購後即「水土不服」。
 
對於巴菲特出售龍鳳的意圖,沈萌分析,如今亨氏被巴菲特與巴西3G資本聯手收購後,像龍鳳食品這類與亨氏調味品主業關聯度低的業務,必然會處於優先出售的地位,而且該業務還是不賺錢的。
 
前進上海灘20年的龍鳳食品被收購、出售,最後由三安食品接手的故事,讓許多大陸業內人士與已經離開龍鳳的老員工感慨不已。特別是1998年在三全食品所做的市場調查中,龍鳳已是大陸冷凍食品市場的老大,海霸王次之,三全還沒排進前10名,如今卻是風水輪流轉。
 
目前三全食品、灣仔碼頭、思念食品是大陸冷凍食品的前3強,龍鳳食品排第4。市場人士表示,三全收購龍鳳後若整合得好,可望拉開與其他對手的距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龍鳳在大陸被中資企業接手,值得玩味。巴菲特買了亨氏番茄醬後,第一步驟就是出售像龍鳳這種關聯度低又缺乏規模的資產。

第二、部分歐美企業正逐漸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反而是中資企業崛起。

第三、中資企業會成為新的產業整合者,整合有優質管理的大陸台商是很好的第一步。

東莞
東莞市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21日透露,東莞市政府已經批准「東莞市推動莞台金融合作實施方案」,要將東莞打造成台資金融機構集聚區和台資企業金融服務重鎮,台商對此則給予高度正面評價,兩地金融合作將再往前邁進一大步。

對於東莞將頒布的新政策,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謝慶源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方案的詳細內容,東莞政府批准的政策是正面積極的好事,大陸應該要以更寬鬆的政策來實施試點才有意義,方案是否有突破才是重點,否則以外商標準來看台商,受到的限制仍然是很多。

據了解,昆山日前才獲大陸國務院批准設立「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昆出試驗區將開放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等多項金融業的先行先試優惠,顯示大陸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爭取各種金融試驗區,尤其是台商眾多的江蘇及廣東等地的地方政府,既可滿足台商需求,也可藉機吸引更多金融等服務業進駐。

東莞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莞是廣東唯一與台灣開展金融合作的試點城市,因此要把握戰略機遇,此次方案就提出了莞台合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希望透過5年到10年的時間,打造出一個試驗區,「重點實現5個突破,推進6項主要任務,加強兩地金融監管合作,爭取國家推出粵台金融合作創新政策。」

他表示,松山湖台灣高科技園為莞台金融合作重點試驗區,會更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等融合,加強產業合作、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並讓兩地能夠優勢互補,更要打造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的示範區,同時,在引進台資銀行進駐、兩岸保險市場合作、兩岸證券市場合作等方面,也要有所突破。

該負責人指出,所謂6項主要任務,首先要建立莞台交流合作機制,而後推動金融業雙向投資,第三要進一步推動莞台之間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四是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與台資企業融資需求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五是進一步擴大台資企業直接融資規模,第六是著力打造松山湖台灣高科技園。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莞是台商的大本營以及台商在大陸最早發跡的地方,但是現在面臨發展的瓶頸。

第二、現在大陸台企聯會長郭山輝也是來自東莞,說明東莞台商的努力和影響力。

第三、大家不會把東莞當作金融中心,仍然視為製造中心。

第四、東莞需要積極轉型,松山湖台灣高科技原為技術園為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的一個新開始,目前已有部分台商進駐。

第五、東莞發展兩岸金融中心,一定要將”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互相接軌,特別要強調如何利用金融的手段協助台商的轉型。

昆山
繼海西兩岸金融中心之後,中國國家發改委昨(22)日公布,大陸正式批准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兩岸產業研發服務、金融業開發、台灣商品檢驗檢疫等優惠政策均可先行先試。
 
稍早大陸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來台時允諾開放的內容,也可在此試驗區開展。
     據發改委公布內容,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包括大陸國家級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昆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昆山綜合保稅區和省級花橋經濟開發區,以及規劃建設的海峽兩岸(昆山)商貿示範區。
 
最受矚目的金融領域合作項目包括:允許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允許區內企業與台灣企業在企業集團內部試點開展人民幣借貸業務;允許台灣金融機構在昆山試驗區以人民幣進行新設、增資、參股等直接投資活動。
 
目前在昆山設有分行的台資銀行僅彰化銀行1家,彰銀昆分行已在去年取得經營企業人民幣業務的籌備資格。   試驗區內外資銀行可開展兩岸金融創新試點,在符合條件下經營人民幣業務;支持台資金融機構在試驗區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支持在大陸證券業逐步擴大對台資開放過程中開展試點等。
 
兩岸金證會上月29日落幕,雙方達成共識,在兩岸基金合資比例上,大陸將在ECFA框架下允許符合條件的台資金融機構在大陸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台資持股比例將達50%以上。根據大陸證券業現行對外開放政策,台資在大陸設立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最高不超過49%。同時,郭樹清同意將在上海、福建、深圳各設立1家兩岸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其中,台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51% 。
 
據發改委刊登內文,目前昆山已聚集4,230多家台資企業,約占大陸吸引台資總量九分之一,且大型製造業均在昆山,設立昆山試驗區,將對兩岸產業合作具重要意義,且台資金融業也可在此開展創新金融業務,推動兩岸金融業更進一步的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昆山市第一個由大陸國務院正式批准的「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具有非凡的意義。

第二、未來中國大陸會有越來越多的”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昆山和東莞都是例子。

第三、台灣要搞自由經濟示範區,不能自絕於中國大陸,一定要將兩岸合作概念加進來。

第四、昆山另一個特色是它既是經濟特區,又是金融特區,除強調兩岸產業合作外,並提供金融支持。

2013年2月19日 星期二

吉利 戴爾私有化 巴菲特 亨氏 自由經濟示範區 創意 產業 美國航空 全美航空 大型併購市場


吉利 戴爾私有化 巴菲特  亨氏 自由經濟示範區 創意  產業 美國航空  全美航空 大型併購市場

吉利
浙江吉利汽車1日宣布收購英國老牌計程車生產商錳銅控股(Manganese Bronze Holdings)的業務與核心資產,這是吉利所併購的第2家海外汽車品牌。吉利汽車表示,公司將透過子公司吉利英國集團,以1,104萬英鎊的代價收購錳銅控股的廠房、設備、不動產、無形資產、與雙方在大陸合資公司的股權。

吉利董事兼首席財務官李東輝將出任吉利英國集團的董事長,錳銅控股原財務總監將擔任倫敦計程車業務的執行副總裁。對於吉利的收購,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表示,他非常欣慰吉利確保了倫敦出租車公司的存續,使得具有英國文化象徵意義的計程車可以持續生產。他更期待吉利能夠推出低排放的計程車。

李東輝指出,錳銅控股品牌形象非常好,有助提升吉利品牌。公司將保留倫敦傳統計程車特色,並持續推出新車型。錳銅控股是英國老牌的黑色計程車製造商,但近年來公司業績不佳,在2006年時吉利汽車就趁機購入錳銅控股19.97%的股權,雙方更在上海設立合資車廠生產計程車。但是在業績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錳銅控股在去年1030日起進入債權人保護程序,距離破產只剩一步之遙,當時就傳出吉利趁機提出收購報價的消息。

吉利汽車對於海外收購的興趣濃厚,除了併購錳銅控股之外,2010年時以18億美元收購瑞典Volvo汽車品牌,創下當時大陸車廠的海外併購金額最高紀錄,去年市場更傳出吉利有意入股英國跑車生產商Aston Martin,但並未被雙方承認。吉利成功收購錳銅控股,成為第2家入主英國汽車工業的中資公司。英國著名的跑車生產商MG2005年時就被南京汽車集團收購,目前全資隸屬於上汽集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吉利買海外汽車公司越來越有心得,收購Volvo之後再買錳銅控股只能算是小意思。

第二、這次買的價格並不貴,一方面是2006年已經買了19.97%股權,另一方面是該公司現已進入債權人保護程序,吉利只是順勢進來撿便宜。

第三、英國計程車非常有英國文化風格,不過坐起來並不特別舒服,不知在英國以外的地區是否會熱賣?

第四、吉利最近還傳出想買007專用跑車Aston Martin,會不會消化不良? Aston Martin是玩家級的跑車,但中國有錢人很多,浙江又特別多,相信價錢對吉利不是問題。

戴爾私有化
曾經位居全球個人電腦市場龍頭的美國戴爾電腦公司,在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的衝擊下,5日宣布公司決定下市,將由戴爾創辦人麥克.戴爾及銀湖 (Silver Lake)私募基金,以每股13.65美元買回股票,總金額高達244億美元(約台幣7200億元),公司將轉進到雲端運算及企業用軟體等業務。這項交易尚需獲得股東大會的同意。如果成功,將是是金融危機以來規模最大的融資併購案 (LBO)

參與這筆私有化作業者包括麥克.戴爾、銀湖基金、微軟公司,以及麥克.戴爾自己所擁有的MSD資本公司。麥克.戴爾將負責出現金及股票,他所屬的MSD資本公司也將出現金,加上銀湖私募基金出現金,微軟公司提供20億美元貸款,並向四家銀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股票收購價格比4日盤價每股13.27美元,高出0.38美元;自從元月中市場開始謠傳下市的消息以來,截至4日為止戴爾股價已上漲25%

創辦人戴爾在聲明中指出,「我相信這項交易將為戴爾、客戶及團隊成員們,開創出一篇令人振奮的新樂章。我們可以將公司的即時價值告知股東,同時繼續執行長期策略,並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一旦股東會通過公司下式,麥克.戴爾將擁有14%的股權,並續任公司執行長。隨著後PC時代來臨,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使戴爾等PC業者的經營相當艱辛,且競爭激烈。2012年戴爾的股價總市值摔掉1/3,無法再與蘋果、三星等對手分庭抗禮。

戴爾約半數的營收直接來自個人電腦,另外20%來自電腦監視器、鍵盤、印表機等周邊產品,以及電腦軟體與服務。戴爾目前正力圖降低對個人電腦的依賴,並轉進到雲端運算、資料儲存及企業用軟體等熱門業務。分析師指出,包括惠普、英特爾、微軟及戴爾等公司最嚴峻的問題,都是太過依賴桌上型電腦。這些公司都在努力複製IBM將重心從桌上型電腦轉移的成功經驗。

戴爾之所以要私有化,是因為公司下市後較有利於重整結構及調整業務,不需面對股東的質疑,而且不必每季的財報都必須符合市場預期。但如此一來,戴爾也比較不易取得公司轉型所需要的資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雖然有微軟參與,但這還是一筆由PE所主導的交易。

第二、戴爾私有化的交易進行得很快,從宣布到現在完成不過一個月的時光,現在惠普也打算出售NB/PC部門,戴爾至少不用和惠普再爭取投資人!

第三、惠普的個人電腦部門能否賣得掉是大問題,私募股權基金銀湖(Silverlake)因為已買了戴爾,不可能再買一家PC公司。微軟已經參股戴爾,雖然其銀彈充足,但再買惠普好像沒有什麼意義。聯想據說想買BlackBerry,這倒比較有synergy,可以切入互聯網移動裝置市場。目前聯想已超越惠普成為全球第一大NB/PC業者,再買惠普的效果1+1絕對不會大於2

第四、每家公司都要不斷地轉型。戴爾曾有輝煌的歷史,也有創新的商業模式,但隨者時空環境轉變,不能與時俱進,仍然遭到淘汰。Who knows? 也許3-5年後蘋果也會面臨相同的危機。

巴菲特 / 亨氏
路透社14日報導,股神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巴西金融家 Jorge Paulo Lemann 宣布攜手合作,以 232 億美元現金價格,收購美國食品巨擘亨氏 (H.J. Heinz Co)(HNZ-US),或將寫下食品業界最大併購交易紀錄。

分析師和內情人士表示,亨氏本次交易開啟了食品企業整合的序幕,Lemann 旗下資本公司 3G Capital 對於此區塊野心勃勃。包含亨氏債務在內,本次收購交易總金額達 280 億美元。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哈薩威 (Berkshire Hathaway Inc.)(BRKA-US) 將支付每股 72.50 美元,較公司先前股價高點溢價 19%

Edward Jones 分析師 Jack Russo 表示:「或許消費者用品產業,會開始商談類似合併計畫,即使法人企業體現金充裕,基準利率甚低,合併協議依然是合理的選擇。」

收購舉措有助於亨氏進一步邁向國際,目前公司已在番茄醬業務稱霸,全球市占將近 26%,美國境內更高達 59%。公司營收最大來源為歐洲市場,但美國消費者業務獲利最為豐潤。但近期發展最快速的是亞太地區市場,去年度銷售額增長近 11%,以中國醬料和嬰幼兒食品需求領銜成長。

亨氏股價先前僅小幅上漲,而巴老警告表示他無意調高收購價格,盤中股價更進一步回挫,然而收盤呈現狂飆看漲,收高 20% 72.5 美元,分析師表示此漲幅顯得合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典型的巴菲特收購風格,對象是知名消費品牌,現金流強,有市場領導地位,競爭者少,歷久不衰,就像可口可樂一樣。

第二、全球食品公司正在興起前所未有的大重組,會有很多分拆、合併、收購以及資產重組。主要的原因包括全球化的趨勢,以及大型食品集團成長動能減緩,需要新的成長引擎來帶動。

第三、這次巴菲特的投資夥伴3G Capital 是巴西最有名的私募股權基金,之前曾經以20年的時間推動一系列兼併收購,包括併購百威啤酒,打造了全球最大的AB Imbev集團,前二年又併購了美國第三大 (之前為第二大) 漢堡連鎖店Burger King3G Capital已經儼然成為一個小型食品版的巴菲特波克夏投資集團。

第四、在亞太地區,以日本企業海外併購腳步最為積極,去年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完成多起大型併購案。

第五、台灣食品業龍頭康師傅、統一、旺旺在產業有雄厚的資本和產業實力,在海外併購的腳步上可以再積極些,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

第六、中國兩大食品集團中糧和光明正加快海外併購的步伐。下一波歐美食品大廠的資產重組,相信兩大龍頭都不會缺席。

自由經濟示範區
江內閣將於上任兩個月內,提出自由經濟示範區具體方案,據了解,準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胸有成竹」,新版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可能打破「實體」園區概念,並考慮納入金融業與服務業。經建會研擬「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法」草案,春節後盡速提報行政院核定,預計四月底前送請立法院審議。

根據經建會先前提出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包含亞太產業創新整合、新世代國際物流、國際人才培訓、亞洲重症與觀光醫療中心、農產品加值運銷等五大中心,金融業不包括在方案中。 即將卸任的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先前表示,示範區是實體的,不是虛擬的,由於金流難以掌控,金融業一旦開放,等於全台灣都開放了。據了解,去年經建會主導規畫自由經濟示範區,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不但參與規畫,也多次公開表達他的構想。

去年十二月,管中閔拋出「服務業試驗區」,勾勒以桃園航空城、台北港為腹地,結合觀光、金融、醫美和物流產業,發揮相乘效果。管中閔說,目前尚未開放的政策或法規,都可以在區內先行先試,「未來(陸客)可以來台拉個皮,再回大陸!」

管中閔還舉出「想像的案例」,桃園航空城完工將成為會展、旅館和購物中心,大陸籍、外籍商務人士來台會議期間,可以抽出半小時,在航空城裡的銀行開個戶,同步進行人民幣與其他貨幣別的資產規畫。

管中閔說,自由經濟示範區上路後,外籍(含大陸籍)商務人士可以拿著「入境卡」進市區觀光,離台前,先在試驗區內的名品街買齊台灣精品,透過物流服務將「戰利品」寄送回家。他還說,可先鎖定台商企業,利用低籌資成本和客戶認識的優勢,開放更彈性的人民幣金融服務,為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創造有利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很高興自由經濟示範區終於要推動了,政府講了很久,概念也修正了幾次,但是一直沒有真正付諸實現。

第二、江宜樺行政院長和管中閔政務委員都將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推動當作施政重點,這是一件好事。自由經濟示範區是一個新概念,可以跳脫傳統的框框,不再被傳統公平正義的教條約束。政府應該好好運用這個契機,大膽自由揮灑。

第三、現在雖然有規劃5個子中心,姑且不論其內容是否合適,但至少應該再更加具體,像「亞太產業創新整合」就是很抽象的概念,究竟有什麼內涵,應如何操作?

第四、我們同意將「金流」加入自由經濟示範區中,雖然說示範區是實體的,不是虛擬的,金融業一旦開放即等於全台灣都開放,但這又有什麼不可以呢?台灣不是正在爭取成立離岸人民幣中心? 政府在離岸人民幣交易的總量管制上可以設定一個上限,約束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就如同深圳前海。前海是一個典型的經濟+金融示範區,不僅是從事金融創新實驗,更引進新制度,有利於高級白領人才在深圳的居住和工作,形成現代服務業的新園區。

創意 / 產業
金管會17日表示,今年金管會工作重點包括關懷弱勢及鼓勵創意,將採雙管齊下方式,研議另闢創業板及建立整合資訊平台,協助有創意者取得資金。金管會表示,創意是國家與社會活力的來源,為鼓勵並協助創意者取得實現創意所需資金,金管會已請櫃買中心研議群眾集資相關機制。

初步將採取雙管齊下方式,一方面「有效輔導創意業者」,在現有證券市場架構下,協助創意者組織公司化、經營永續化;另一方面研議「適度扶持平台業者」方法,由櫃買中心建立群眾集資資訊揭露專區,透過充分的資訊揭露,協助創意者實現夢想。

金管會官員表示,第一種方式,主要是希望在興櫃市場之外,能透過更簡便的方式,在更早期就能協助創意者募集資金,是否另闢一個創業板,櫃買中心也會一併研議。

至於第二種方式,則是由櫃買中心提供一個資訊整合平台,透過櫃買中心初步篩選,以客觀方式讓有意籌資者,在這個平台揭露相關資訊。金管會希望這兩項作法,都能在今年內上路。

此外為協助身心障礙者便利使用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目前已設置2,339處符合輪椅者用的無障礙ATM,以及16台視障語音提款機。金管會並請銀行公會與保險公會應直接與身心障礙者團體直接對話,瞭解其具體需求,研議可提供的金融服務項目等協助措施,以善盡金融機構社會責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剛看到新聞,還不敢相信。今年金管會的工作重點包括關懷弱勢及鼓勵創意! 這些是屬於興利的事情,不同於過去金管會防弊的心態,這是一項大突破,新年的確帶來了新希望。

第二、關於「適度扶持平台業者」,目前的做法是由櫃買中心建立群眾集資資訊揭露專區,透過充分的資訊揭露,協助創意者實現夢想。我們應該積極探討是否有必要成立新的平台,即金管會所說的是否另闢一個創業板。我們認為新創業板應該要有不同的監管機制和股權結構,不一定要在現有的架構之下。

第三、英國倫敦證劵交易所(LSE)最近也規劃新創企業上市板(Start-up board),說明全世界交易所都在關心如何扶植有創意的公司。

美國航空 / 全美航空
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和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s)214日情人節這一天宣佈了聯姻的消息。新公司將沿用美國航空公司的名稱和標識,按收入和乘客數量計算,它可望成為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新公司將以其110億美元的市值一舉超越美國大陸航空公司成為全美同行業老大。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一合併案勢將改變美國航空業版圖。

根據雙方公佈的並購條件,美國航空公司的母公司美利堅航空公司(AMR Corp.)的股東將持有合併後新公司72%的股份,全美航空公司股東將持有其餘28%的股份。美利堅航空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托馬斯·霍頓將擔任新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長,任期可能持續到2014年的春季或夏季,即新公司第一屆年度股東大會召開之時,屆時美國航空將結束破產保護期。全美航空公司的現任首席執行官道格·帕克將擔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美國航空公司表示,新公司將具有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全球經營網路,在5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36個飛行目的地,每天航班數量在6700架次。

近幾年來,美國航空業經營較為艱難,各大航空公司紛紛通過並購重組尋求突破。2008年,達美航空通過兼併西北航空成為美國第一大航空公司。2010年,美聯航與大陸航空合併成的美國聯合大陸控股有限公司,一躍成美國航空業龍頭。201111月底,由於債務負擔沉重和成本居高不下,美國航空公司及其母公司美利堅航空集團美國航空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因此此次合併交易相當於美國航空公司脫離破產程式的重組計劃,需要得到監督美國航空公司的重組事宜的紐約南區法庭的批准。美國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預計,這次並購將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美利堅航空公司債權人持有的幾乎所有債務有望通過該交易獲得償付。受合併消息提振,當天在紐約股市,美利堅航空公司股價一度暴漲近一倍,而全美航空公司股價則下跌7%左右。

美國航空公司新的領航人帕克一年多以來一直在努力推動達成這一交易,最終成功地使美利堅航空公司的債權人相信合併設想比破產更有利可圖。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兩家公司存在較多差異,這樁姻緣可能帶來更多挑戰。美國航空公司的運量幾乎是全美航空公司的兩倍,但是新公司的運營將由後者接管。兩者也存在商業文化差異等諸多不同之處:美國航空公司的總部位於南部得克薩斯達拉斯都會區的沃斯堡,數十年來一直是行業老大,自負且拘泥刻板,近年來的業績呈螺旋式下降狀態。全美航空公司,總部位於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都會區小城坦佩,公司經營風格輕快靈活且富有進取心,目前收入和運營觸底之後正在反彈。全美航空公司曾在2006年因更換預訂系統而使服務陷於癱瘓,其兩大飛行員團隊一直不和。2008年之後,該公司的運營業績才開始回升,在近3年實現營利,其股票在2012年上漲了166%

此間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達拉斯和鳳凰城的商業文化不同,但是帕克是一個極富創新精神的指揮者,並且具有克服這些障礙的經驗。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日前發佈研究報告稱,雖然合併多被解讀為對航空業的促進,但對機場而言好壞參半,該合併案可能減弱這兩家公司在某些機場的運營,一些航空樞紐可能因此獲益,而另外一些航空樞紐卻可能因此受損。航空樞紐的主要風險在於運量大幅減少惡化其收益。如果這一合併案完成,新公司可能使用6個航空樞紐:達拉斯沃斯堡、邁阿密、芝加哥、費城、夏洛特和鳳凰城,並且在紐約、洛杉磯等主要市場保持較大規模的運營。近年來,一些航空公司已經在一些規模較小的市場如匹茲堡、聖路易斯、辛辛那提、孟菲斯削減了運營規模。惠譽不排除這家新合併的公司將進行運營上的調整。在這個控製成本至關重要的行業,作為一個單一的公司,如果要提高運營效率,必須砍掉那些無利可圖的航空樞紐。另外,這一合併案也使美國其他大型航空公司面臨低成本航空公司所帶來的挑戰。對於地區性航空公司而言,如果它們的航線與這家新公司重疊,也將面臨更多運營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美的航空業正在大整合,透過這次整併,前四大的市場占有率會超過70%

第二、全球很多產業都在回歸大型集中化,整併中小型的業者,恢復產業合理秩序。

第三、美國航空業整併初步告一段落,未來的重頭戲是加速營運整頓,才能產生綜效。

第四、這次併購又是另一次「以小搏大」的典範。全美航空的股東會持有新公司28%的股份,但是全美航空CEO帕克將成為新公司的CEO。帕克之前也是一家較小公司的CEO,透過併購才成為全美航空的CEO

第五、由於兩岸直航,台灣的航空業得到新的生機。但是面臨了亞洲低價航空的競爭,未來台灣的航空業還有繼續改善和整合的空間,也需要和陸航或其它區域航空公司策略聯盟。

大型併購市場
近日宣布的大型併購案如雨後春筍,其中以海恩茲(Heinz)、戴爾(Dell)和全美航空(US Airways)等多起併購交易金額均逾100億元,顯示因金融海嘯而沈寂近六年的大型併購市場今年似乎正捲土重來。

據資料業者Dealogic,光是14日宣布的波克夏和3G資本公司聯手買海恩茲、美國航空母公司AMR併購全美航空等兩案,交易價值達400億元,使今年來併購交易總值逼近1600億元,是2005年來起步最快的一年。併購案金額向來追隨股市表現,史坦普500指數今年已漲6.67%,意味併購交易後市可期。

Davis Polk & Wardwell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畢克說,一旦大型併購案開始出現,企業執行長會不甘落於人後。大型交易重返市場的重要因素是企業握有大筆現金。史坦普500成分股目前坐擁逾1兆元現金,在低利環境下,這筆錢存在銀行的收益極低,高階主管因此考慮併購。

摩根大通併購交易部門副總裁詹姆士和銀行業人士,也樂觀看待近來這波大型併購交易熱潮。他們認為,企業已用盡方法刪減成本和改善生產力,現在必須從別處下手以拉抬成長。依經濟學理論,併購交易是個方法。

特別是在2013年,銀行放款和股市都大有改善,一方面讓買方可取得成本更低的貸款,另外也讓賣方有機會談到可接受的價位。海恩茲和戴爾兩件併購案都涉及高額銀行貸款。金融業者肯融資促成大型併購案,是因為相信能很快將這些債權轉售給追求高收益率的投資人。

未來幾個月併購交易有兩種可能發展方向,第一,併購成為美國和外國市場的橋樑,把資本引入美國企業,同時投資人會看到更多併購案是出自土耳其、南韓和印尼等國的企業之手。第二則是標準的產業合理化交易,有些交易可能已考慮數年之久,但缺乏市場信心以完成。能源、地產和金融服務業最有希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大型併購案超多,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籍企業已脫離金融海嘯危機,正在尋找新的成長點。

第二、目前利率低,提供了便宜的資金成本,也是促進併購活動的關鍵因素。

第三、企業滿手現金,需要活化資金。像蘋果手上現金過多,股東現已準備進行法律程序強制要求配發股利。

第四、跨國併購活動增加。中國大陸企業很多想要「走出去」,而歐美日企業均想往新興市場布局。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大陸創投 聯想 光寶科技 B轉H 聯想 RIM 緯創 大億科 中化 晶電 陸企


大陸創投 聯想 光寶科技 BH 聯想  RIM 緯創  大億科 中化 晶電  陸企

大陸創投
2012年大陸宏觀經濟走弱,資本市場表現也疲軟,使得創投市場跟著明顯降溫,投資數量與金額均偏低,去年全年只有566件、年減42%;投資總額為47.67億美元(約新台幣1,380億元)、年減46.7%

去年大陸創投市場交易金額最大的案例為小米科技融資案,涉及的資金達2.16億美元,其他案件金額都在1億美元以下。因市場不景氣,投資人普遍謹慎,使得平均單筆投資金額下滑至842萬美元,年減8.1%

投中集團(ChinaVenture)指出,考量到大陸經濟回穩,今年大陸創投活躍度將有所回升,投資規模有機會反彈。不過,在創投機構大量退出需求無法在短期內釋放,且投資回報率尚難達預期水準,估計今年市場不易恢復到2011高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創業過熱,適時調整一下並不是壞事。

第二、創投和資本市場息息相關,大陸去年A股表現不佳,IPO幾乎停擺,自然影響創投投資意願。

第三、小米科技的融資案高達2.16億美元,還是很令人側目。中國大陸的科技發展正在逐漸走上歐美的道路,唯有真正的創新和創意才能持久,才能吸引資金。

第四、大陸創投和PE需要新的投資題材和熱點,台灣產業和企業具有優質的管理及核心競爭優勢,價格相對合理,是可以考慮的對象。

第五、從去年起,我們看到兩岸創投業的合作,也有彼此項目的合作,未來應該會更多。

聯想
據聯想集團30日公布去年第4財季財報顯示,前宏碁總裁暨執行長蘭奇進入聯想第3個季度後繳出亮麗成績單,去年第4季聯想在歐洲、中東、非洲區市占率持續增加到11.1%,年增率高達26%,表現相當搶眼。

華爾街日報指出,聯想截至去年12月的第4季財報淨利潤約為2億美元(約新台幣59.1億元),高於上年同期的1.5億美元,成長33%,優於分析師預估的1.8億美元;該季營收為93.6億美元(約新台幣2,767.6億元),較上年同期83.7億美元增超過一成,也高於分析師預計的90.8億美元。

聯想此次發布的財報顯示,聯想已連續13季成為全球主要電腦廠商中增長最快的廠商。去年第4季,聯想全球電腦銷量達1,410萬台,全球市占率達15.9%。聯想30H股股價以港幣8.30元作收,較前一日下滑了2.70%,成交額約為港幣5億元(約新台幣19.03億元)。

3季全球電腦市場表現並不理想,整體銷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7.8%,聯想的表現卻逆勢崛起,其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增幅為7.9%,取得連續15季超越大市的增長。該財季內,聯想在所有區域、產品和客戶細分市場上的份額均為增長。

業內分析認為,聯想的「保衛+進攻」戰略是其業績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根據其財報,該財季的總營業額中,聯想在「進攻」的領域取得的業務收入已達50%,相較4年前聯想首次落實「保衛+進攻」戰略的32%,大為提升。此外,移動互聯和數位家庭業務,包括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智能電視等收入,占聯想總營業額的11%,比上年同期上升多達77%

值得注意的是,該財報顯示,聯想在大陸市場的智能手機業務取得首次的獲利,比預期來得更早。大陸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聯想集團主席兼執行長楊元慶去年11月指出,還需要兩、三季才能讓大陸智能手機業務實現盈利,部分原因是公司對市場營銷和銷售通路的建立進行了投資。公司近日並在印度、印尼、越南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推出智能手機,目前銷售正強勁增長。

楊元慶表示,仰賴「保衛+進攻」戰略的有力落實,聯想不僅創下了營業額、利潤和個人電腦市占率等各方面新高,同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高速增長,並且獲利。楊元慶稱,聯想已進入一個「PC+」的時代,公司有信心通過差異化贏得競爭,成為「PC+」時代創新的引領者。

我們的看法:

第一、第3季全球電腦市場表現均不理想,聯想卻在所有區域、產品和客戶細分市場上增長,值得美國大廠如惠普和所有台灣電腦廠商深刻反省。

第二、現在沒有人可以說聯想是僥倖,或者是靠中國市場才贏得勝利,數字會說話,聯想的表現是全面性的勝利!

第三、比起保守的台灣企業,聯想更有企圖心,不僅積極跨入新領域如移動互聯網,也進入印尼、俄羅斯等新興市場,難怪業績能夠大幅成長。

第四、與其花鉅資去併購歐美企業,聯想不如先收購一家台灣公司,至少可以先取得有用的人才。

第五、大陸的市場太大,發展新業務相對容易。華為和中興都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前5名業者,聯想剛進入智能手機領域沒多久就盈利,說明其強大的實力,以及大陸市場潛力。

第六、「PC+」是很好的空位,更實際的說應該是「Post-PC」時代,台灣在「Post+PC」時代的布局太晚,還是沿用過去的模式,將來會輸得很慘。

光寶科技
光寶科技(230130日宣布斥資逾174億元,透過持股100%的子公司寶源,以每股32.75元公開收購建興電 (8008),光寶科評估這項收購案未來將帶動公司營收增加40%,獲利和股東權益報酬率也都會同步成長。光寶科投資人暨公共關係處長王玉玲表示,這椿收購案完全以現金交易,光寶不會增資稀釋股東權益,新增的獲利將是原汁雞湯。光寶到去年前三季帳上現金高達140億元。

如果以建興電昨天收盤價26.8元計算,公開收購的溢價幅度高達22.22%。光寶科執行長陳廣中表示,光寶科原本就持有建興電約42.08%,未來寶源只要再公開收購9%,就能取得建興電控制權,惟光寶目標是全數收購建興電股權,如以收購價32.75元估算,整個公開收購金額高達174.52億元。公開收購期間為元月31日到315日。

陳廣中表示,等到公開收購完成後,將規劃由寶源以發行可贖回特別股為對價,與建興電進行股權轉換,屆時建興電將成為寶源持股100%的子公司,之後再透過光寶科與寶源進行合併,建興電將成為光寶科持股100%的子公司。

王玉玲分析,光寶內部評估的收購綜效是,以去年前3季財報來看,整併後的光寶科每股稅後純益從2.31元提升到2.77元,提高20%;光寶去年前3季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從10%提高到12%,而整體新光寶科營收會成長40%。未來可以強化供應鏈,提供客戶更豐富的產品線,且建興電仍可維持全球光碟機製造商龍頭地位,光寶科和建興電共享研發及產品製程技術,提供光寶科與建興客戶群全方位的產品線,提高整體的成本效率及獲利能力。

光寶科也說明,由於建興電是個有品牌的公司,除了主要的光碟機產品外,還包括SSD固態硬碟、醫療檢測儀、車用電子產品等,為了讓建興電品牌存續下來,成為獨立公司,此次光寶科才會特別成立寶源來進行公開收購。光寶科技(2301)執行長陳廣中表示,透過收購建興電(8008),將可協助光寶切入雲端、車用電子和生技等領域,這三大方面也是光寶未來積極發展的重點,將激發新一波成長動能。

光寶科技同時宣布將公開收購旗下持股逾42%的建興電,陳廣中表示,主要是手機、平板電腦快速發展,讓資訊和通訊界線模糊,品牌客戶和OEM廠也有集中化現象,因應這個趨勢,光寶必須尋找新發展領域。

建興電納入光寶後,以去年基礎估算,新光寶營收將逾1,700億元,未來PC相關占50%、行動通訊占25%、伺服器10%,光電事業8%。陳廣中表示,建興電的SSD產品是雲端市場重要的產品,可以加強光寶科在雲端的布局。無線充電器產品也是趨勢,且建興電還有車用電子、醫療產品等,都符合光寶追求的新領域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電子大廠垂直整合成為趨勢,製造廠需要提供total solution給客戶,以前都是母公司分拆子公司,將來可能會一個一個拚裝回去。

第二、光寶說得好: 手機和平板電腦快速發展,讓資訊和通訊界線模糊,這是真正的數位匯流”(Digital Convergence),業務都已融合了,台灣電子業更應加速整併。

第三、IT大廠代工業績掉得很快,需要尋找新的成長點。建興跨入的車用電子、醫療產品,都是傳統IT大廠現在想要diversify的領域,因此光寶併購建興一點都不讓人覺得意外。

BH
B股轉H股熱潮方興未艾,國泰君安國際報告點名22家最可能完成BH的名單;報告公布的篩選標準稱,營收與獲利能滿足港交所上市要求者,成功轉板的可能性最高。由於國泰君安國際是首檔成功BH-中集集團的保薦人,該報告受到高度關注。上海證券報報導,國泰君安國際指出,儘管短期內B股大幅上漲而存有風險,但預計未來會出現更多優質公司選BH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107B股公司;報告稱,有22家公司最可能推動轉板計畫。其中,房地產類股共有3檔,除了已公布轉板方案的萬科B,還包括招商局B、金橋B。該行認為,B股估值仍有提升空間。目前,共有85家公司同時擁有A股和B股,截至123日,這些公司的B股平均較A股折價39.5%

若根據恆生AH溢價指數,整體A股相對H折價也才3.76%;若剔除權值較大的金融類股,剩餘A股則對H股溢價6.32%。這意味者,這些有望轉成H股的B股,上漲潛力十足。分產業來看,通信設備、醫藥、食品飲料、珠寶、零售、旅遊和酒店行業可能獲得估值提升。但包括汽車、水泥、建材、電力、家電、機械、金屬、造紙、港口、房地產、鋼鐵和紡織等產業,估值難提升。

國泰君安國際指出,儘管有些產業較難獲得更高估值,但像水泥和建材、電力、汽車和房地產行業,或會因具備潛力、穩定的或優質公司,能在轉板後獲得具吸引力的估值。報告稱,篩選有望BH的標準為:有更好獲利前景的企業,不只獲得監管單位批准的可能性較高,也較好獲得海外投資人的投資興趣。

另外,市值較大的公司,較易獲得香港監管機構的批准,預料初期階段,市值最低限度將為港幣10億元(約新台幣38億元)。目前,滬深兩市達此標準的B股公司共52家。除上述3檔房地產股,受看好的知名B股還有家電股小天鵝B、食品股古井貢B、張裕B;珠寶股老鳳祥B;餐飲旅遊股錦江B及黃山B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B股是歷史遺留問題,長期無解,沒有想到居然能用BH這個方法突破現狀。

第二、中、港股市的連動非常有趣,不只在二級市場(QFII/QDII),也包括一級市場。AIPO大塞車,證監會才放寬政策鼓勵企業轉赴香港上市。我本來以為香港資本市場之門對中小企業已經關上了,但現在看來又並非如此,能持續多久仍有待觀察。

第三、兩岸三地資本市場未來會有大連動,台灣金管會拋出T股的題目,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可以研究,未來雙掛牌或第二上市(TDR)的例子會越來越多,大中華資本市場會形成一個實質的版塊,不再是一個概念。

聯想 / RIM
聯想首席財務官黃偉明表示,聯想正在評估潛在收購目標及戰略合作,以加強自身行動設備業務,規劃收購對象為黑莓手機製造公司Research in MotionRIM),目前已經與RIM進行了初步的談判。

路透社報導,分析認為,如果成功收購RIM,聯想就可獲得和使用RIM的大量專利,加上RIM近期已獲得了4G LTE的專利授權,對於智慧型手機市場非常重視,並有意擴大在全球的市場規模的聯想來說,這無疑在業務上將產生非常大的幫助。聯想股價25日早盤一度來到港幣8.52元的近52周新高,但尾盤回軟,下跌2.49%,以每股港幣8.22元(約為新台幣32.88元)作收。

對於可能的收購,黃偉明表示,聯想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在研究相關問題,也已經就多種可能的合作方式與RIM接洽。但他並沒有就聯想何時作出是否競購RIM的時間發表評論。RIM也不願意就聯想可能的競購發表評論。RIM發言人曼寧(Nick Manning)表示,「關於戰略評估,我們目前沒有新的消息需要對外披露。」

聯想已經是全球最大的PC廠商,並開始積極介入智慧型手機市場。根據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預估,2012年聯想智慧手機在大陸市占率將從2011年的1.7%成長至15%,可望超過三星,成為大陸最大智慧手機品牌。聯想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曾表示,他計劃利用在PC市場的主導地位開拓新市場,其中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和家庭娛樂設備,並認為「收購是拉動增長的好工具」。

大摩表示,聯想在個人電腦的市占率持續增長,是核心利潤的增長點,加上智慧手機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動力。以聯想所具備的良好策略和執行能力,手機業務有強勁的增長潛力,毛利率可望高於個人電腦,因此維持對聯想「增持」評級,目標價由8元上調至9.5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如果要買一家外國手機公司,RIM絕對是首選,因為有特色,針對特定客戶群(商務人士)。諾基亞太大,不適合聯想。

第二、未來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所以聯想若是買戴爾或惠普沒有什麼意義,但是買像RIM這樣有IP的智能手機廠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三、台灣的IT品牌廠切入智能手機都不成功,華碩稍微好一點; 另外手機廠只有宏達電一枝獨秀,但是其平板電腦卻不成功。宏碁、華碩和宏達電應該形成一個品牌聯盟,相互技術支援、資源共享、品牌共用,才能迎接未來艱困的競爭環境。

緯創 / 大億科
電視組裝廠整合背光模組成為趨勢,繼冠捷將投資奇菱光電之後,市場盛傳緯創(3231)也正在和背光模組廠大億科(8107)洽談合併。市場傳出緯創擬以大億科目前每股淨值約15.31元收購大億科股權,完成從背光模組、面板後段模組到液晶電視組裝的垂直整合,在電視組裝成本和訂單爭取上會更有競爭力。
 
隨著顯示器尺寸愈來愈大,考量運輸成本、以及整合背光模組設計,顯示器組裝廠開始整合LED背光模組、以及LCD面板模組。特別是近幾年來大陸代工廠開始崛起,也大多是從背光模組到系統端的高度垂直整合生產線,在此趨勢之下,顯示器龍頭冠捷選擇入股奇美集團的奇菱光電在後段模組部分進行垂直整合,進一步強化冠捷在後段模組的競爭力。
 
去年受到大客戶索尼轉單的影響,緯創全年液晶電視代工出貨量銳減到約420萬台。不過,緯創今年擴大和大陸的海爾合作,還拿下北美通路BestBuy的訂單,今年出貨可望逆勢成長,全年出貨目標約550萬至600萬台,其中對海爾平均每月出貨量約有20萬至30萬台的水準。
 
隨著電視業務回穩,為了提高液晶電視產品設計、以及成本競爭力,緯創也有意進一步展開垂直整合,去年度完成了面板模組的整合之後,今年要更進一步拓展背光模組的整合。外傳找上了大億科,擬以每股淨值約15.31元的價格收購股權。
 
大億科股價受到市場傳聞消息影響,過去六個交易日股價由9.85元,漲到昨日盤中最高11.9元,短線漲幅逾二成。惟對相關市場傳聞,緯創與大億科發言管道表示,對此事毫無所悉,也不予置評。
 
大億科拿下美系客戶平板電腦訂單、韓系客戶LCM訂單,2012年第3季轉虧為盈,每股盈餘0.28元。累計2012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53.58億元,年減約2%,稅後虧損9,700萬元、每股虧損約0.57元。去年第4季營收14.97億元,較前一季減少2.54%,一般預估仍將維持獲利表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又是一個電子大廠朝EMS轉型的併購案。

第二、電視是關鍵字。鴻海對夏普的投資就是為了切入電視代工布局,我們至少還會看到2-3筆為了類似目標的併購整合交易。

第三、台灣像緯創等二線組裝業者有壓力,因為大陸家電業者也積極在布局擴大電視組裝垂直整合,TCL就是一例,或許和大陸家電業者策略聯盟是一條出路。

第四、未來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廠都會選邊站,勢必加速相關的整併活動。

中化
美國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30日宣布,將向大陸中化集團(Sinochem Group)出售美國德州Wolfcamp 頁岩油氣田 40%股權,交易總價為17億美元(約新台幣502億元)。先鋒自然資源表示,此舉將加速該地區的開發。

中化集團副總裁張偉表示,透過這次交易,中化集團將獲得美國頁岩油盆地的優質資產,進一步優化中化對外投資的資產組合。
在未來幾十年中,期待和先鋒自然資源在專案的共同開發上取得成功,並繼續加強雙方的合作。

新浪財經31日報導,中化集團將以5億美元(約新台幣48億元)現金收購股份,之後將在6年內,以承擔未來部分鑽探和設備成本的方式支付剩餘的12億美元(約新台幣355億元),特定情況下期程可延長。

Wolfcamp油氣田覆蓋德州多個郡縣,先鋒自然資源將保留該油氣田60%股權,位於德州Irving的總部將繼續負責油氣田的營運,進行所有租借、鑽探和行銷。先鋒與中化同意2013年聯合開發最多86口水平井,2014年最多為120口,2015年最多為165口。

這項交易將在今年第2季完成。消息公布後,先鋒自然資源31日股價,一度升至23.86美元,創52周高點。先鋒自然資源去年9月就計劃出售這項資產來壓低債務,並將業務營運活動集中在更多產的地區。

1950年成立的中化集團是大陸央企,業務涉及農業、能源、化工、房地產、金融等領域;目前是大陸最大化學肥料供應分銷商、第4大石油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有中化國際、中化化肥、方興地產、遠東宏信及GMG環球,全球共有200多家分支機構。

中化集團與台灣石化業合作相當密切,除供應原油給台塑、台灣中油,也向台灣購買化工半成品,2010年在台北設立辦事處。
正新、建大、奇美、李長榮與長春等台灣企業,與中化集團旗下其他子公司都有業務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正不斷加快腳步收購美國頁岩油氣田資產,這非但影響美國的戰略利益,也攸關中國能源業的未來。

第二、過去收購都是由中石油、中石化擔綱,但中化也不甘寂寞,想要插一腳。

第三、台灣和中國大陸石化集團多半只有貿易關係,未來應積極建立股權投資合作關係。

第四、由於要和大石油公司競爭,中資企業會積極收購美加中小型獨立石油能源和天然資源公司,預計在兩年之內會將其搜刮一空。

第五、台灣對頁岩油起一點都不了解,也未具有業者在這方面布局,應急起直追。

晶電 / 陸企
陸資廠入股LED廠又有眉目,據透露,中國大陸大廠相中晶元光電(2448),雙方已濃情蜜意,但問題卡在聘金,晶電大股東不願意賤售,要求私募價不得低於每股淨值約50.6元,如果依照私募普遍打折估算,當晶電股價回升到63元以上,陸資入股晶電的機會大增。

據透露,由於LED產業嗅到回春的氣息,近期來詢問晶電私募案的各路人馬增加,其中不乏財務操作的國際買家,而較引人注目的是大陸廠也對晶電表達興趣,由於是LED照明的終端應用客戶,符合晶電鎖定的策略對象,雙方已到了「你情我願」的階段,不過限於目前晶電的市價價格「太低」,成為入股案唯一障礙。

晶電董事長李秉傑證實,大股東的確有希望晶電能夠在股價好時進行私募,大股東要求晶電私募的每股價不能低於每股淨值,換句話說,如果晶電在今年4月底前沒有完成作業,這個私募案就不會作了。至於私募的對象,仍是對晶電具有出海口的策略客戶。

據了解,對於璨圓以每股低於淨值約二成的價格讓三安入股,晶電內部評估「根本不用考慮」,晶電高層認為現階段股價是異常低價,如果要作私募,不一定打折。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安已經入股燦圓,所以另外一家大陸企業想要入股台灣LED龍頭晶電並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第二、晶電是產業龍頭,有條件可以要求陸資策略投資人以不低於淨值的價格投資。

第三、陸資投資有蔓延效果,當一家企業引進大陸合作夥伴以後,另一家很容易跟進,害怕對方會有unfair advantage,整個產業生態會改變。

第四、引進陸資不是萬靈丹,為了什麼目的企業自己要想清楚。陸資當然希望有台灣的技術和人才做支撐,台商則希望能藉此打進中國市場和大陸產業供應鏈。

第五、但重點是台商還是要不斷精進實力,厚植核心競爭優勢,才不會被大陸利用完以後一腳踢開。換言之,我們應持續不斷創造最大的「被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