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台積電是大者恆大最好的例子!老總觀察:未來台灣在外商心中的角色是什麼?

台積電是大者恆大最好的例子!老總觀察:未來台灣在外商心中的角色是什麼?

10年前,我成立了「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顧名思義,就是以併購( M&A )和私募股權基金( private equity )為主軸。剛開始冷清清,因為大家都不了解這是做什麼,主管機關說併購是侵略行為,不太鼓勵,而PE被認為是一種「禿鷹基金」,專門吞併別人。

10年過去了,今天M&A和PE變成熱門話題,許多產業要整合,而台資海外的大量資金,很多也回台尋找好的投資標的。我最近碰到一位金控大老,他說到今天才深深感覺,我當初所打造的平台多麼有意義。

上週我參加這個協會10周年的「金鑫獎」活動,頒發年度併購最佳獎項,這是併購界的奧斯卡金像獎。我在協會成立第二年就舉辦這個獎,當時連理事們都質疑會不會太早了,但是我力排眾議、努力促成。我個人2008年曾獲得中國併購公會的年度最佳交易大獎,當時是他們第一次頒獎給台灣人,深知這種活動意義非常重大!

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創新者」是孤獨的,要能忍受別人的質疑和嘲笑,要能撐過冰冷的寒冬,很少創新創業能在一夕之間爆紅。

今年金鑫獎「傑出成就獎」頒給大聯大集團創辦人黃偉祥。大聯大顧名思義,就是許多公司聯合在一起,成為一家新的集團。這是很簡單的概念,但卻很難做得好,因為每一家公司都有私心,雖然「結合」,但卻不能「整合」或「融合」。

然而大聯大卻不同,他們是在一個屋頂下,個別公司獨立運作,但後台管理資源共享,可以說既有獨立的空間,又是在一個集團大家庭之下。這不是單財務架構的設計,而是領導與管理的藝術。

大聯大控股公司的形成是10多年以前,然而從當時到現在,台灣再也沒有第二家「產業控股公司」成立。很可惜,否則在生技、綠能、面板等產業,我們也可以有各個領域的台積電,和代表台灣的旗艦,我已成功把M&A炒熱了,但「產業控股公司」卻還未形成風潮,相信黃偉祥董事長,一定比我更感到失落和孤獨!

我做了30多年投資銀行,完成過許多併購案,有的成功、有的失敗,關鍵在於融合。所以,我對於大聯大的成就,感到特別佩服。我當年第一次創業後不久,就被寶來證券併購,也是花了一段時間,才徹底融合,非常感恩前總裁白文正對我外商背景團隊的包容。

台灣強調「以德服人」的公司,還有宏碁。施振榮董事長近年一直提倡「王道」,其實就是不同利益團體(stakeholders)彼此間利益的平衡,強調多贏,而不是一方利益獨大。歐美這幾年也強調要在員工、股東和客戶之間取得平衡。

然而大聯大績優的形象,最近卻遭到嚴重挑戰。11月的時候,大聯大對同業文曄提出以將近30%溢價,公開收購30%股權的請求,卻遭遇後者強力抵抗,並且表示,就算大聯大出每股100元價格,也不會賣。

獨家》「他想當皇帝、當老大!」公告裡一句話,逼半導體通路商文曄力抗大聯大
這是一種玉石俱焚的態度,令人難以理解。3年前,當日月光要公開收購矽品時,後者採取激烈的反制行動,最後並準備賣給大陸的紫光。換言之,就是寧可賣給中資,也不願和同業合作。同行相忌,但台灣各產業間同業的矛盾,竟然如此之深!

和日月光併矽品不同的是,大聯大強調其為純「財務投資」,未來不會要求董事席次,也不會公開收購委託書,這是當初連日月光也無法做到的事。你可能會懷疑為什麼大聯大願意這麼做?因為他們手上現金多,企業如果要投資,還有什麼比投資其了解行業更佳的選擇?

中美貿易大戰,造成全球資源的重分配,從長期而言,會創造出更多併購的交易,因為企業要重組,做資產的重分配。此外,產業間的策略合作和聯盟也會越來越重要,因為沒有人能夠掌握所有的資源,而且新經濟的遊戲規則是大者恆大(台積電是最好的例子),小廠商更需冷靜思考未來方向。

未來台灣在外商心目中的角色是什麼?一方面是重要的亞太夥伴,如谷歌在台灣設立亞太研發中心。另一方面,則是削弱台灣地位,如德州儀器取消大聯大和文曄代理權,改由直營,因為市場競爭激烈,不能再有太多中間商。

今年最可喜的現象,是台灣廠商積極走出去併購外國企業,而不再只有外國公司來台收購。從意義上來說,這代表台灣企業提高價值鏈的層次,從低端走到高端,從台灣走向海外。不論大型、中型甚至新創公司,都有很多例子!

除了海外併購以外,台灣企業彼此間整合也在加速。許多電子五哥手上現金充裕,已經變成投資公司,紛紛跨足5G、AI和醫療領域,利用收購及參股等形式。從這個角度來說,大聯大投資文曄,只不過反應了時代趨勢,而且其自己定位為「財務投資」,連併購、整合、參股都談不上。

以前有些公司,碰到對手想投資,就會說:「他們可以直接到市場去買呀!反正我們是上市公司。」意思是賭對方買不到,因為流通量低,越買股價越高。「公開收購」法規是金管會最開明的政策,允許任何企業以合法的手段,在市場上取得一定數量股票,也對那些大股東拚命賣股、持股不足、靠收委託書的企業,敲響一記警鐘,未來人人都要遵守遊戲規則。

台灣的黃金十年即將到來,請讓全球和台灣的資金匯集,促進產業合作,共同把我們的競爭力,推向世界的高峰!

宏達電,台商回流,波音/737 MAX,大成/日本昭和,海外就業,台股,全球IPO,Netflix,廣達AI,十大新興工作,新創品牌,騰訊/環球音樂,博通/蘋果,星越大馬


理事長的話:宏達電,台商回流,波音/737 MAX,大成/日本昭和,海外就業,台股,全球IPO,Netflix,廣達AI,十大新興工作,新創品牌,騰訊/環球音樂,博通/蘋果,星越大馬

宏達電
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16日表示,2016年是虛擬實境(VR)元年,2020年是Vive Reality的發展年,由於5G帶動,加上人工智慧(AI)、區塊鏈,整體技術合起來對VR/擴增實境(AR)是很大突破,也是工業4.0的大進展。在ARVRAI5G、區塊鏈所架構的Vive Reality上,宏達電將會推出突破性的產品。

王雪紅16日應邀在「新虛擬x明日實境藝術科技研討會」進行專題演講,王雪紅表示,宏達電領先研發出能讓企業用戶與消費者使用的VR產品Vive,目前在企業,教育,到醫療等領域都因為VR而有突破。宏達電努力建構實現VIVE Reality願景,希望透過科技與人文的結合,釋放人對於未來的想像力。

王雪紅會後接受訪問時表示,針對2020年的期待,是希望VRAR內容有更大突破,內容花費的成本很高也很不容易,如何幫助年輕人開創不同的內容,推出更多更好、對人類有益的內容,帶動VR生態圈快速成長是最大的期待。

有關宏達電VR產品營收超越智慧手機的時間點,王雪紅說,就像當年宏達電在行動裝置領域,由掌上裝置開始,到2.5G3G4G,也經過七、八年,每個平台發展都需要時間,但平台一定會起來。

有關推出5G旗艦手機的議題,王雪紅說,應該要問新任執行長梅特(Yves Maitre)。

由於高通開發新的XR平台,宏達電是否會採用。王雪紅強調,宏達電一向推出最好的產品,選擇產品時相當注重品質,品質夠好的產品就會採用,明年也會有突破性的產品。

王雪紅強調,除Vive Arts ,宏達電也投入數百萬元資金,發起各種計畫,支持製作有益人類的精彩內容,支持發展有意義的VR內容,包括支持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製作出重視森林砍伐與大象保育等議題內容。

VIVE Originals 使用VR成為新的電影拍攝媒材,已有獲獎的電影,這些電影都具有教育性與啟發性。

宏達電邀請法國羅浮宮、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法國橘園美術館、德國舊國家美術館及慕夏基金會等文化機構來台,參與故宮博物院主辦、宏達電協辦的「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21世紀博物館特展」,將於今天起至明年526日展出。

宏達電16日晚間舉辦跨世紀VR派對,邀請參展的博物館與美術館代表及VR製作團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達電前年沒有把手機部門全部賣掉,大錯特錯。
第二、現在月營收只有幾億元新台幣,情況非常不理想。

第三、宏達電打造AR生態系,恐怕路還很遙遠。

第四、現在正是出售或和別人合併宏達電的關鍵時刻,再不做就太遲了。

台商回流
經濟部長沈榮津16日指出,美中雙方在上周五協議暫停加徵關稅,「確實讓企業鬆口氣」,但這不影響台商落實投資;預計三至四年內,仍將以每年2,000億元的量能落實在台投資。
沈榮津明確揭示,藉由台商投資,將把台灣打造成「四個中心」:全球高階製造中心、高科技研發中心、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綠能發展中心。

「投資台灣論壇」15日上午舉行「產業轉型,政策助攻」主題鼎談,由中經院董事長曹添旺主持,沈榮津、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詩欽、晶碩光學總經理楊德勝共同與談。本論壇由玉山銀行、合庫銀行、臺企銀、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協辦。

沈榮津表示,美中貿易戰之下,考量高階技術產品的研發製造有資安議題,不乏國際大廠要求台商一定要將高階產線移回台灣;台企已感受全球市場布局的必要性,將按計畫分散風險布局生產基地。即便美中第一階段暫不互課關稅,預料明、後年為落實投資高峰期。

沈榮津指出,近來台灣內外在環境劇烈改變,如美中貿易紛爭、5+2產業投資及新科技接踵而來,促使企業面臨數位轉型,導入智慧化生產。他說,這是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台灣正朝高階製造、高科技研發、半導體製程及綠能等四大方向發展,將創造台灣2030年的經濟榮景。

沈榮津指出,經濟部在審核台商回台投資時,觀察到企業均認知台灣的土地、勞工及水電等成本不適合「重操舊業」。因此,台商將生產線移回台灣時,也紛紛設立營運總部或研發中心,導入智慧化生產,這一波投資將使台灣重新被定位為「全球高階製造中心」。去年我國物聯網產業產值首度突破兆元,2018年產值達1.17兆,沈榮津說,包括微軟、谷歌、臉書、亞馬遜和Nvidia等國際大廠都來台,合作推動研發投資,促使台灣朝向「高科技研發中心」邁進。

沈榮津指出,未來包括台積電、美光等半導體廠商,合計還會再投資2.7兆元,吸引半導體材料、設備等外商來台設廠,維持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優勢,確保台灣坐穩「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的地位。

能源轉型是國際趨勢,沈榮津說,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已是亞洲風場領頭羊,透過內需成就綠能科技練兵,培養60餘家風機零組件廠商、35家海事工程業者,以及兩大水下基礎聚落,打造「綠能發展中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四個中心都和高科技有關:高科技研發、高階製造、半導體製程、綠能。
第二、很奇怪沒有提到醫學產業。

第三、台灣應該重視科技以外的東西,這個願景和2000年的「兩兆雙星」計畫,看起來沒有什麼差異。

第四、台灣碳排放問題研究,剛被選為全球面對氣候變遷作為最不積極的地區之一。

波音/737 MAX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Boeing)的737 MAX客機復飛時間遙遙無期,波音正考慮暫停或減少生產這款客機。此舉可能加重航空業者的財務壓力。

華爾街報導,在幾個艱難選項中,波音管理階層日益認為暫停生產的可行性最高。就在幾天前,美國監管機構警告,波音一直對737 MAX何時獲准復飛抱持著不切實際的期待。波音董事會於1516日在芝加哥召開會議。繼4月的前次減產後,進一步減產可能推升波音的成本,並造成在財報上認列費用,因為能分攤固定費用的飛機數量減少。

波音減產還可能引發全球航空業裁員或要求員工休無薪假,及航空公司的營運因大約800架機隊可能停飛近一年而受到進一步中斷。航空公司也可能支付更高的費用租賃飛機以彌補損失的運能,導致財務壓力加重。

波音10月表示,若聯邦政府對737 MAX的飛行控制軟體修正及訓練變更的批准延至2020年,就有必要停產或擴大減產。

知情人士說,波音董事會的商議(會議預定持續至16日)可能更加緊迫,因為波音執行長米倫伯格上周與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署長狄克生開會,將發給許可證的可能時程表重新設定在明年2月或之後。

知情人士說,由於波音已計劃在耶誕節和新年假期關閉華盛頓州倫頓市的737組裝廠,因此預計不會立即裁員。這個年底假期停工通常持續約兩周。

波音發言人則說,波音持續與FAA及全球航空監管機構密切合作,評估737 MAX安全復飛的問題,「我們將根據復飛的時點與條件,持續評估生產決定,復飛時間將取決於監管機構,且可能因各國的司法管轄權而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對波音是超級打擊。
第二、公司最主力的產品,現在出了問題。

第三、未來波音股價再往下探30%有可能。

第四、至少要3年才有可能有新飛機。

第五、這是未來教科書的經典失敗案例。

大成/日本昭和
大成(1210)集團17日與日本昭和產業株式會社簽約,雙方將共同投資20億元,興建生食級的雞蛋廠,預計2021年完工投產,同時開發高纖維、低GI麵粉。

雙方將於明年初於彰化二林合資興建雞蛋旗艦廠,占地約3350坪,完工後預估每天可以處理200萬顆雞蛋,目前大成每天可處理160萬顆雞蛋供應市場,該旗艦廠完工後,日產能將可達300萬顆,打造最完整的蛋品一條龍。

大成集團蛋品事業處協理韓芳豪表示,日本人愛吃生雞蛋,對雞蛋的要求可說是全世界最嚴謹的,這次與昭和合作,將引進日本雞蛋衛生環境管控系統,生產可生食的雞蛋,供應餐飲業者。

同時發展烘焙用液蛋及水煮蛋等加工蛋品,進軍業務通路市場。大成蛋品目前也積極增加家庭用盒裝雞蛋的比重,並開發只取母雞前12週生產的初產蛋,自農場中剛出產的初產蛋立刻送到洗選廠並迅速包裝、新鮮直送。

麵粉部分,大成目前台灣麵粉廠的專用粉最多約100多項,與昭和合作後,將逐漸增加精緻專用粉品項至逾200項,提供台灣餐飲、烘焙產業更多專用粉選擇,並將合作研發高纖維、低GI麵粉。

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表示,大成集團與昭和產業從2003年起在中國天津合作裹粉廠,2014年在天津與上海合作麵粉廠,經營成果良好,於是2017年簽定合作框架協議。

17日雙方簽定合資合作計畫,在台灣成立麵粉和蛋品合資公司,將可打造「日本品質、在地生產」的優勢,共同提升台灣食品科技與食品安全。

大成集團是台灣最大的飼料和白肉雞供應商,去年合併營收達724億元,其中以飼料和肉品占營收大宗,飼料占營收比重55%、肉品占營收比重20%,蛋品和麵粉事業占營收比重不到1成,大成預期與昭和擴大合作後,兩項事業營收可望逐年攀升,帶動集團未來營運成長動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企業還是對台灣充滿高度興趣。
第二、食品和食品深加工行業,未來有很大潛力。

第三、去年日本私募股權基金併購台灣石安牧場,也是以生產有機雞蛋為主,價格高達一億美元。

第四、外人來台投資新事業,這比台商回台,意義更大。

海外就業
主計總處17日公布二○一八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共計七十三點七萬人續創新高,年增一千人或百分之○點一,增速趨緩。雖然整體人數只增加一千人,但大專以上出國工作人數卻比去年大增八千人,過去九年來增幅更逾百分之二十五,台灣長期人才外流問題仍嚴峻。

二○一八年國人赴陸工作人口則連五年下滑,人數僅四十點四萬,創十一年新低;其中,部分台商轉往東南亞設點工作,因此對東南亞增加三千人,人數達十一點二萬,創四年高點。美國總統川普提高工作簽證核發門檻,則使國人赴美工作大減六千人。

主計總處說明,二○一八年赴海外人數增速趨緩,主要是集中在赴美國及中國大陸的工作人口下降較明顯,分別年減六千人及一千人;當中包含全球因素如美中貿易紛爭、美國對外籍工作者的法令限制,以及企業及就業者考量成本及薪資等比較利益法則因素所致。

若按教育程度別觀察,二○一八年赴海外工作人數中,學歷為大專及以上程度者達五十五點四萬人,年增八千人。長期趨勢而言,大專及以上赴海外就業人數從二○○九年的四十四點三萬人,升至去年的五十五點四萬人,增幅高達百分之二十五點一。

此外,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海外就業者,占整體海外就業者比重持續上升至百分之七十五點三,年增一點一個百分點。與二○○九年相比,過去九年來增加了八點四個百分點,顯示台灣人才外流問題仍存在。

不過,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指出,雖然大專及以上人才赴海外工作的人數增加,但占我國大專以上程度就業者的比率,則由二○○九年百分之十點二降至百分之九點五。

也就是說,在就業人數、赴海外人數都在成長的情況下,赴海外人數的占比下滑,台灣並沒有人力急遽外流情形。台灣的高教人口成長快速,超越高教就業者出國工作人數的成長速度,也是使比率下滑的關鍵主因。

主計總處並以二○一二年至二○一八年之間的變化為例,這六年之間,大專以上赴海外就業人數增幅百分之十四點五,不過,大專以上就業者增幅達百分之十八點二,成長速度明顯高於赴海外工作的大專就業者,因此占比下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薪資低,年輕人都想到海外工作。
第二、台灣市場小,是另外一個限制因素。

第三、到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可以訓練台灣年輕人挑戰大市場。

第四、每一個人都要不斷學習,加速轉型,才有競爭力,赴海外工作。

台股
權值股全力飆速,力挺台股衝上「萬二」大關,指數收在12,097點,寫下七大亮點紀錄,包括指數再創29年半新高且為史上收盤第11高、帶動上市櫃市值首度突破40兆、外資持股比例創高、三大法人買超金額突破3千億元、台積電股價與市值新高,以及台灣50ETF收盤創高等。法人指出,年底封關倒數10日,內外資可望齊力作多,大盤有機會挑戰歷史高點。

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三大權值股同步攻高,台股17日急漲157點,漲幅1.32%,指數盤中突破12,000點大關,且尾盤更有150億元大單敲進,推升大盤收在12,097點,成交金額放大至1,565.73億元。

受惠國際資金持續湧入,台股再度締造7亮點紀錄,除了指數再度刷新波段高峰,創下史上第11高收盤紀錄外,上市櫃市值突破40兆元、外資持股比例達43.29%新高、三大法人今年來合計買超上市櫃達3,337.78億元,為近十年最高金額,以及權王台積電17日股價345元、市值8.94兆元攀峰。

另外,因權值股扮演多頭領漲要角,使得台灣50ETF同步跟進走揚,17日上漲1.34%,收盤來到98.15元,創掛牌以來新高價位,累計今年漲幅達30%。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指出,產業景氣回溫、評價面處於合理水位,以及轉單效應三大利多加持,有助支持台股向上,今年在低基期以及各廠商積極調整生產線及製造地後,預估2020年市場恢復正成長,企業獲利可望出現雙位數成長,目前台股本益比(PE)約為18倍,股價淨值比(PB)約為1.75倍,在獲利基礎擴大情況下,有助價格向上。

此外,台商回流以及政府鼓勵境外資金回台政策增添資金活水,預估2020年實際在台投資金額將會超過今年,值得注意的是,參照美股經驗,資金回流將使得庫藏股金額大幅提高,且投資台灣金額增加,將推升經濟成長表現。

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認為,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激勵美股大漲,在短期地緣政治風險降溫,搭配年底集團作帳、內資作價、選舉政策作多等題材同步發酵,台股有繼續攻堅實力。

展望後市,距離年底封關僅剩10個交易日,雖外資將迎接聖誕假期,大盤成交量能可能縮減,但內資接棒偏多,繼續墊高走揚機會仍高,預期電子股仍將是領攻族群,低基期、具轉機題材族群、以及高殖利率業績股等可留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是亞洲今年表現最好的股市。
第二、台積電的大漲,帶動台股。

第三、這也會影響到直接投資,所以PE會來台灣找標的。

第四、中美貿易大戰,台灣是最大受惠者。

第五、但台股是靠少數企業撐起來的,很多中小企業仍然非常痛苦。

全球IPO
根據安永全球統計,2019年全球IPO預計將有1,115件,件數較去年減少19%;籌資額預計為1,980億美元,下滑4%。香港因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還有其新創動能,合計IPO件數(159件)和籌資額(399億美元)皆為全球之冠,其籌資額也是創近六年新高。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營運長涂嘉玲指出,阿里巴巴成功回港上市,帶動其他海外上市大陸企業以二次上市方式回到香港,且港股相對較低的分拆上市門檻,也會推動中國大陸企業同時赴港股、A股分拆上市。

預期2020年在香港證交所實施的多項新政與改革顯露成效下,科技、傳媒和通信與健康等新經濟公司,將持續是香港IPO市場動能。

至於上海A股受惠於科創板動能,A股全年IPO件數約為123件,籌資額達264億美元,籌資額創近七年來新高。

涂嘉玲分析,A股啟動科創板,在上市企業標準、註冊制、發行定價、交易規則、退市制度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大量吸引科技、傳媒和電信等新興企業,目前等待上市的一般企業已達420家,而排隊的科創板企業則為161家,涂嘉玲預期2020AIPO市場將持續活躍。

另據瑞恩資本17日報導,市場關注2020年中概股是否陸續回歸香港上市。對此,香港交易所市場主管姚嘉仁證實,港交所近期收到不少中概股詢問在港上市流程,詢問者主要是新經濟公司。

阿里巴巴港股17日盤中股價再創新高,漲至205.8港元,市值飆破4.4兆港元(約合5,658億美元),一度超越美國網路社交巨頭臉書(Facebook)的市值5,644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六大市值公司。

全球前五大市值公司分別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逾2兆美元、蘋果約1.24兆美元、微軟約1.19兆美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9,387億美元、亞馬遜約8,771億美元。

阿里港股股價與1126日上市首日收盤價187.6港元相比,截至17日收盤,累計漲幅為8.6%。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的金融地位,短期仍然可以維持。
第二、阿里成功上市,救了香港股市。

第三、香港投資人對於新經濟不夠了解,往往一窩蜂。

第四、美國作為全球籌資中心的功能式微,將來會越來越低。

Netflix

美國串流影視巨擘Netflix首度公布海外用戶數和營收細節,揭開在其他地區擴張步伐的神祕面紗。其中,歐非中東市場的用戶數自2017年來增加逾一倍,為該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而亞太地區過去三年來的新增會員與營收增幅,更居所有美國以外地區之冠。

Netflix16日在程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的申報資料中,首度揭露海外訂戶數和營收等細節資訊。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到今年第3季為止的訂戶數為4,740萬人,比2017年第1季的1,970萬人躍增140%,同期營收也增近兩倍至40億美元。

同期拉丁美洲訂戶數也增90%2,940萬人,營收成長逾一倍至20億美元。亞太地區的訂戶數更暴增208%1,450萬人,營收則從1.16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

Netflix也運用新的財報計算方式,把美國與加拿大合併計算,美加地區今年第3季則新增61.3萬名訂戶,達到6,700萬人。Netflix目前的全球訂戶總數約1.58億人。

截至今年第3季,美加地區平均每位訂戶每月貢獻12.36美元的營收;在排除匯率因素後,歐非中東地區平均每位訂戶每月貢獻10.9美元營收,亞太地區為9.58美元,拉丁美洲為9.35美元。Netflix的美國訂戶成長向來是華爾街密切關注的指標,但美國地區的成長逐漸放緩,競爭也加劇,使Netflix2季的美國訂戶數下滑,為近十年來首見。

我們的看法:

第一、Netflix要靠海外市場。
第二、美國市場受AppleDisney挑戰,短期不樂觀。

第三、網路串流的大時代,正要來臨。

第四、台灣對於網路內容的製作,現在太少,都是政治、搞笑、美女網紅。

廣達AI
科技業尾牙由廣達打頭陣,廣達18日舉行尾牙,董事長林百里在致詞時表示,我沒有去搞選舉,而是要好好跟廣達員工共創人工智慧(AI)大未來,尤其二○二○年是下一個重要十年的開始,往後十年廣達會比過去三十年還要有更多成長,未來所有的I都是A,我們都將是A(咖)。

廣達今年尾牙席開八百三十桌,共有八千三百多人參加,遠高於去年的六百五十桌,總員工數增加約二千人。林百里說,今年廣達成績不錯,但是數字不能講,面對外面的大風大浪,廣達還是往前走,還是能成長,這是廣達精神的再現。

除業績外,他說,廣達在研發上也擁有非常多的領先成就,並推出超越競爭者的東西,今年廣達的研發能量非常好,往後幾年會更好,他鼓舞員工以後都要學AI有關的產品,以及技術價值更高的產品。

林百里說,二○二○年是下一個重要十年的開始,因為往後十年,廣達會更快成長,比過去三十年有更多成長,他已看到未來十年廣達會如何走下去,他從來沒有這麼興奮過,因為廣達是處於領先狀態。

廣達副董事長暨總經理梁次震表示,面對美中貿易戰,廣達用很多方法去反應過來,秘訣就是唯快不破,廣達就是做得快、做得好。未來幾年廣達會推出很多不同的技術,讓廣達變成A+

梁次震透露,今年光是因應大客戶穿戴裝置的研發工程師就增加上百人。市場推估,廣達光是因應蘋果擴增實境(AR)裝置備的研發團隊至少在二百至三百人之間,未來在新產品帶動下,業績可望高成長。

廣達十一月營收為一千○八十七點四九億元,再度站上千億元關卡,創今年新高,今年前十一個月營收為九三六七點一六億元,年增百分之一點二三,二○一九全年營收可望站上兆元關卡。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非常同意,未來10年是最重要的時刻。
第二、林百里說講得太好了,未來10年比過去30年會有更多成長。

第三、林百里要員工學AI有關的產品,非常有前瞻性。

第四、現在和AI結合,積極轉型的企業,會是未來的贏家。

十大新興工作
專業社群網站領英(LinkedIn)近日公布「十大新興工作」排行榜,人工智慧(AI)專家成為2015年至2019年企業招聘成長速度最快職位。而求職網站Indeed同樣將機器學習工程師排在「今年25個最棒工作」首位,該職缺徵人數量過去幾年來暴增344%、基本年薪高達14.6萬美元(約440萬台幣),足見AI人才極為搶手。

據領英排名顯示,市場對於AI專家的需求龐大。光過去四年來,該職位每年招聘數量成長74%。而薪資也跟著水漲船高,AI工作年薪通常高達六位數。

Indeed數據顯示,AI職缺薪資福利優渥,平均年薪達14.6萬美元。以舊金山為例,這類工作薪水介於12萬~16萬美元,部分企業甚至提供高達25萬美元以上年薪。

LinkedIn首席經濟學家伯格(Guy Berger)表示:「AI已滲透至各行各業,這類人才需求大於供給。機器學習或AI相關職位已連三年蟬聯榜首,未來需求有增無減。」

伯格表示,幾乎所有公司都在招聘AI人才,涵蓋科技業、汽車業,甚至擴及高等教育與運動業等。伯格表示:「所有公司在某種程度上都必須擁抱科技,而這也反映在高成長職缺上頭。」

對於有意在AI領域謀職的人來說,龐大市場需求正好提供絕佳入門機會,但前提是他們必須掌握機器學習等技能。

在新興工作排行榜中,第二~第五名工作依序是:機器人工程師(每年聘雇成長40%)、數據科學家(37%)、全端工程師(35%)與網站可靠性工程師(34)

但有趣的是,服務顧客導向的人才需求也迅速攀升,包括第六名客戶成功專員與第七名業務開發專員。這類工作仰賴人際溝通、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技能,因此較難被自動化機器取代。

我們的看法:

第一、領英的調查很值得大家重視。
第二、未來不懂AI的人,沒有競爭力,我要將此做為未來面試人才的參考。

第三、AI重點不是技術,而是應用。

第四、亞馬遜人力資源主管最近表示,未來不會雇用完全不懂技術的人才。

新創品牌
國發會要為台灣創新創業品牌注入DNA。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8日宣布推出台灣的國家新創品牌「Startup Island TAIWAN」,由橘、黃、藍、綠四色組成無限符號,象徵台灣新創能量無限可能,將提供給公部門、私部門、台灣新創企業家,在國際會議及展覽場合使用。國發會打造台灣新創國家品牌,讓新創在國際發光發熱。

國發會18日舉辦「國家新創品牌」發表會,包含百餘位新創事業及社群,行政院政委唐鳳、經濟部次長曾文生、金管會副主委張傳章、科技部主秘陳宗權均出席。

陳美伶宣布「Startup Island TAIWAN」國家新創品牌,LOGO是以山脈在海洋上倒影,呈現島的意象,並組合成無限符號,象徵台灣新創能量無限可能。她說,品牌最快在明年1月美國舉行「消費性電子展(CES)」首次登場,後續在新創相關的國際展會,如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SlushWeb SummitTechCrunch Disrupt等都會看得到。

陳美伶指出,台灣連續兩年被世界經濟論壇(WEF)評為全球四大創新國之一,跟美國、瑞士、德國比肩,而另一份由國外發表的全球創業環境評比,台灣也榮獲第四名,顯示台灣的創新能力在國際上非常強。

陳美伶說,每個創業家都有動人的創業故事,新創必須走出台灣,但要讓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並不易,業界反映後,去年盤點優化投資環境行動方案中,就列出要提出「國家新創品牌」,增加台灣的國際識別度。

為探索台灣創新創業的DNA,陳美伶說,自201810月起,國發會召開10多場顧問會議、工作坊,諮詢上百位新創社群代表、團隊與意見領袖,經一年終於凝聚共識整合出「Startup Island TAIWAN」國家品牌。

陳美伶向新創界喊話,希望大家多使用這個品牌,未來新創界遇到什麼問題,「別忘了美伶姐在這裡!」國發會補充說,目前國際上像法國就導入國家層級品牌的識別logo,亞洲各國中,台灣屬於走在前端的國家。

Startup Genome台灣新創生態系大使詹益鑑指出,創業者對投資人爭取投資,要說他的品牌故事,當要推銷台灣時,也需要這樣的國家品牌識別,他相信台灣可以是亞洲、甚至全世界代表新創的地方。

主導設計的「日目247」視覺總監黃顯勛表示,這次LOGO希望傳達無限、勇於挑戰創新創業的精神,彩紅色帶象徵科技新創的DNA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新創作為台灣的品牌,非常閃亮。
第二、英文標題取得很好,結合Startup Island兩個字。

第三、但台灣新創企業到目前為止,整體能量還是太弱。

第四、台灣的問題是從010很強,但10100就不行了。

騰訊/環球音樂
大陸互聯網巨頭騰訊積極拓展音樂事業,隨著原先有意合作的私募基金退出後,騰訊擬與資本實力更加雄厚的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合資,向法國傳媒集團威望迪(Vivendi SA)洽購其旗下全球音樂巨頭環球音樂集團(UMG20%~30%的股權,欲藉此整合橫跨東西方音樂圈的內容版圖。

騰訊控股港股19日收報375.6港元,跌幅為0.53%,公司一個月來股價累漲11.9%。此外,騰訊旗下音樂服務公司騰訊音樂美股18日收報12.01美元,跌幅0.74%,一個月來股價累跌0.8%。市場人士分析,直接控制環球音樂的股份,可以使騰訊擁有更多「彈藥」與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競爭。

全天後科技19日報導,今年86日,威望迪證實與騰訊等財團展開初步磋商,擬出售約10%股權,並計畫把環球音樂估值定為約300億歐元。之後騰訊還擁有環球音樂10%股權的一年內認購期權。

當時,騰訊與美國私募股權基金KKRHellman Friedman研究合作,但上述兩家公司認為環球音樂初步估值過高,已於11月份退出洽購行列,這讓騰訊轉向與GIC等其他主權基金接洽組團收購,騰訊與上述投資者最快於201912月至20201月初達成協議。

報導指出,騰訊有意爭取環球音樂近30%股權並取得該公司更多的管理權,但威望迪不願讓步。若以三成股權估算,騰訊出資將達到780億港元。

騰訊於2017年戰勝網易雲音樂、阿里音樂及太合組成的戰略團隊,與環球音樂達成獨家戰略合作,促使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等,獲得環球音樂獨家授權在大陸地區的版權管理、分銷、推廣等業務。

另外,據非常在線報導,騰訊目前面對強勁的後起之秀字節跳動的競爭,字節跳動在印度與印尼推出新款音樂應用程式Resso。但知情人士透露,Resso目前仍沒有與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三大音樂公司達成版權協議,上述三家公司掌握絕大多數流行音樂,其音樂版權對Resso在全球的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全球投資電影,騰訊投資音樂。
第二、像阿里、騰訊,已經成策略投資者,因為他們擁有生態系。

第三、未來是西方和東方的融合,西方有內容,東方有市場。

第四、新加坡主權基金多積極,台灣為何不能有自己的主權基金?

博通/蘋果
知情人士透露,博通(Broadcom)正考慮出售旗下的無線射頻晶片部門,交易價碼可能達到100億美元,以加速從半導體製造商轉型、強化軟體業務。市場揣測,消費電子大廠蘋果可能是潛在買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博通正與瑞士信貸合作,尋找旗下無線射頻部門的買家,該部門價值可能達到100億美元,但交易前景仍不明朗,整個過程還在早期階段,也可能不會達成協議。無線射頻部門在博通2019年度貢獻22億美元的營收,為博通前身公司安華高科技(Avago)的原始業務之一。

目前還沒傳出有意收購的買家,但市場認為,蘋果可能會有興趣,因為蘋果是博通的大客戶之一,也正在自行開發數據機晶片,而收購博通的無線射頻事業,符合其發展策略。

彭博分析師則認為,其他規模較小的晶片製造商與尋求強化自家平台的業者,都是可能買家,諸如村田製作所、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半導體(NXP)、Skyworks、德州儀器(TI)以及英飛淩(Infineon)等業者,都可能有興趣。

分析師指出,博通尋求出售無線射頻晶片部門,顯示在競爭對手高通擴張到5G無線射頻晶片事業之際,產業再度出現整併潮,高通出售此部門,可能有助該公司更加聚焦於資料中心領域的核心網路晶片事業。

博通上周發布財報時,便提到可能出售無線射頻事業。當時博通表示,將把無線業務重新劃分為核心半導體事業之外的部門。

博通的無線事業還有其他部門,包括兩個都供應產品給智慧手機製造商的業務,一為綜合WiFi、藍牙及GPS連線能力的晶片,2019年度營收為22億美元,另一個為促成觸控螢幕與無線充電技術的混合訊號產品,2019年度營收為11億美元;博通還有一個被重新歸類為非核心事業的規模較小部門,主要著重在工業產品。

博通近年透過兩大併購案跨足利潤更豐厚的軟體事業,包括去年以189億美元收購CA科技公司,近來也完成收購賽門鐵克企業事業的107億美元併購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前年博通併購高通失敗,在最後一刻被川普阻擋下來。
第二、去年博通併了一家比較小的公司。

第三、現在博通開始處分資產,代表將來會把錢用在更關鍵的地方。

第四、看來博通希望專注軟體,利潤比通訊更豐厚。




星越大馬
經濟部投資處長張銘斌19日表示,因美中貿易戰,今年是台商回流投資的黃金期,但他也提醒,包括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等國也在「搶台商」,提供優於我國的招商條件,搶吸台商轉赴當地投資。


經濟部19日在行政院院會報告「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之執行(含落實)情形」,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雖然美中貿易戰目前達到階段性共識,不過第一波回台的台商一定會落實投資計畫,預期還會有第二波、第三波,且會有大廠帶動下游供應鏈投資的效果。

張銘斌說,美國將在第二階段將針對中國大陸補貼國企、侵犯智慧財產權議題進行談判,估計大陸不會輕易放棄補貼,美中爭議問題難解,廠商對貿易戰疑慮未消,因此研判台商回台效應持續發酵。

經濟部曾預估台商回台總金額將達到1兆元,並分為今年、明年與後年分別投資7,000億元、2,000億元及1,000億元。張銘斌表示,這波台商因須在兩年內決定換地方生產,因此才會說今年這一波是台商回台投資黃金期,因此政府也加快服務速度,避免審核慢了,台商就跑去越南、印尼投資。

但張銘斌坦言,目前泰國、印度、印尼等新南向國都很積極在招商,尤其星、越、馬,提供優於我國的投資優惠,針對特定投資項目,提供最高到十年的免稅優惠,甚至希望以達到「工業4.0」為目標,志氣不小。

據投資處資料顯示,新加坡提供較為有利的租稅環境,針對資本利得不課稅;且相較於我國在營所稅方面僅提供十年盈虧互抵,在新加坡,只要股東組合無重大變更,公司虧損可無限期遞延抵減所得稅,且未分配盈餘幾乎可毫無限制保留。

越南方面,現行營所稅稅率為20%,但符合執行新投資、高科技產業等要件,營所稅可在15年內砍半至10%,在減免期間內,新投資案最多可兩年免稅。

馬來西亞則依據不同業別提供不同的租稅優惠,以高科技公司而言,符合規定者最高五年免所得稅,且五年內資本支出的60%可用來抵稅,直到用完為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想走出去,東南亞各國也積極招商。
第二、但目前看來都是以製造業為主。

第三、基本上是重複過去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模式。

第四、未來「國際化」,是台商的必修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