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爾必達, Panasonic, 台灣金 國華人壽, 傳產維新, 公股銀行民營化, 中鋼 澳煤, 阿里巴巴, 兩岸產業搭橋

爾必達
日本唯一DRAM廠爾必達(ELPIDA)昨宣布,由於DRAM價格持續下滑、日圓升值、市場競爭激烈等經營環境惡化因素,資金鏈斷裂情況恐發生,已向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提交公司更生程序聲請(即破產保護)並獲受理。爾必達負債高達4480億日圓(約1644億元台幣),將是日本製造業史上最大規模的破產案。

爾必達即日起將由東京地方法院以及監督委員兼調查委員土岐敦司律師監管。爾必達預定3月28日自東京證券交易所下市,台灣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台灣存託憑證)同日下市。旗下主要子公司秋田爾必達存儲器公司(Akita Elpida Memory)也同步聲請破產保護,負債總額79億日圓(約28億台幣)。

相關訊息震撼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產業界,科技產業趨勢專家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認為,爾必達此舉顯示已無力改善財務,其在台生產基地瑞晶(4932),未來營運必受影響,但因爾必達DRAM技術先進,尤其在行動裝置的DRAM發展上領先全球,考量台灣廠商欠缺自主性技術,倘若台灣政府仍有意發展台灣DRAM產業,應想盡辦法買下爾必達的智財權,但他擔心許多人會反對,而使政府不敢行動。

爾必達於提出公司更生程序聲請聲明中表示,「對債權人與給予公司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相關人士帶來的巨大困擾,真誠表示由衷的歉意。」彭博報導,爾必達昨有6筆債券到期,其面額價值約1380億日圓(506億元台幣)。

爾必達社長坂本幸雄昨於記者會中說:「爾必達提出更生程序聲請,目前不會考慮裁員,也將持續廣島工廠營運,不了解未來債務可被豁免的程度。未來將持續以營運現金持續運作,計劃擁有30% DRAM市場佔有率。」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表示,希望爾必達能盡快完成事業重組,政府將密切關注爾必達是否能維持在國內的產能,希望該公司能盡可能保留在國內的生產據點。吳金榮則分析,爾必達申請破產保護,不代表他們將退出DRAM市場,國外申請破產保護的公司,後來重回市場的案例所在多有,但此事件短期最大獲益者將是韓國DRAM廠,至於DRAM價格亦可能暫時反彈。

他並建議可由政府或南科(2408)發起拯救台灣DRAM產業行動,包括聯合電腦大廠華碩(2357)、宏碁(2353)、惠普(HP)等,共同出資發展台灣DRAM產業,因為國際電腦大廠甚至美國,都不樂見DRAM產業由韓國主導及壟斷。據市調機構IHS iSuppli統計,去年第3季三星電子以45%市佔率稱霸DRAM市場,海力士以22%居次,爾必達12%居第3位。如今爾必達宣布破產保護,韓廠的市場優勢將更加穩固。

我們的看法:

第一、爾必達破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其主要競爭對手美光CEO日前墜機不幸身亡,美光前CEO是DRAM業界的傳奇人物,之前已經在和爾必達談合併細節,卻在農曆年前過世,相信是對爾必達最致命的打擊。

第二、我們不能對日本政府再加苛責,因為其十多年前就主導三家業者合併創立爾必達,去年爾必達再度財務危機時還積極協調東芝出手整併,並計畫請日本產業重整基金Innovation Networks注資美光和爾必達將來合併後的新公司,這些都是相當積極的作為。

第三、日本有產業重整成功的經驗,日航在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領導下,兩年內浴火重生、轉虧為盈就是最佳的教科書教材。

第四、台灣還有什麼選擇? 走到這個地步,政府要出奇招,比如說聯手美光或PE一起去併購爾必達,參與其重組計劃,反客為主。

第五、不管怎樣,政府若寄望民間業者自行協調能夠走出一條路來,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第六、重組有代價,政府不可能不出一毛錢,就期望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第七、台灣的另一個不利點,在於過去DRAM都是走日本陣營,只有南亞科 / 美光除外,現在主要的日系陣營垮了,更增加重整難度。

第八、美光是台灣下一個救世主,台灣應將爾必達陣營所有業者整合在一起,和美光談判,但一定要有人再拿錢出來,否則美光不需要和台灣合作所謂的「台日美」聯盟。

第九、政府應該積極研究成立產業重整基金,現有的國發基金資源不是很能發揮功能。

Panasonic
日本消費電子大廠Panasonic昨宣布,任命現年55歲的津賀一宏出任公司社長,取代66歲的大坪文雄,而大坪文雄將轉任董事長。這項人事變動將於6月27日的股東大會上獲得批准後生效。

津賀一宏現任Panasonic高級常務董事兼影音產品部門總裁。這項人事案被解讀為Panasonic跟進SONY(索尼)腳步,任命較年輕的主管擔任社長,希望帶動企業產生新的變革。SONY在2月初才任命由51歲的副社長平井一夫接替史君格(Howard Stringer)出任新社長與執行長。

受日圓升值、全球需求放緩與泰國水患等影響,日本電子產品業獲利頻傳噩耗。Panasonic本月初才宣布下修2012年度(2011年4月~2012年3月)全年財測,預估虧損將高達7800億日圓(約96.6億美元),恐創下該公司史上最高的虧損紀錄。

信金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藤原直樹說:「社長年輕化令人感到前途光明,因為這代表公司能夠加速改革,拋棄舊有文化,並再度展現競爭力的承諾。」Panasonic發言人表示,津賀一宏1979年進入Panasonic,47歲時獲拔擢為執行主管,締造該公司有史以來爬升速度最快的紀錄。津賀一宏去年4月接掌影音產品部門前,扮演的是協助研發DVD錄放影機與主管汽車系統部門的角色。

我們的看法:

第一、Sony和松下紛紛換社長,說明日本家電 / 電子大廠處境之艱難。

第二、日本曾經是我們創新的楷模,為何節節敗退,被三星打得落花流水?在台灣高喊「聯日制韓」時,我們應思考其商業模式是不是出了什麼錯?

第三、松下的虧損令人震驚,Sony業績不振已久,換上老外當CEO也無濟於事,但是松下一直都能置身事外,直到現在。

第四、日本人和台灣人要坐下來深思,加強合作,利用中國大陸市場興起的契機,共同走出一條可行的道路。

台灣金 / 國華人壽
金管會16日宣布,國華人壽與台灣金控合併案,因雙方持續協商無法達成共識,決定喊卡。金管會將啟動下一階段引資工作,安定基金須於5月底前公告新的招標方式。據了解,金管會指派安定基金接管國華人壽後,兩次公開標售國華人壽均以流標收場。為確保這次成功,金管會要求安定基金提出「多元方案」,不排除切割出售。

國內標售保險公司,並無切割出售的前例;但出售問題銀行,曾多次採切割出售均順利脫標,例如分成好資產與壞資產。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表示,國華人壽第三次標售,保戶權益完全不受影響,絕對不會打折。

金管會2009年8月宣布接管國華人壽,之後兩次公開標售均流標,在2010年9月洽台灣金接手,雙方談了一年半,仍無結果。雙方最大認知差距,就是對未來30年的利率假設。據了解,安定基金以4.69%計算,而台灣金以壽險業去年平均投資收益率3.3%計算。安定基金因假設未來收益率不錯,願意賠付金額僅約六、七百億元;而台灣金假設未來收益率低,要求賠付金額達2,000億元以上,雙方落差極大。

安定基金董事長朱雲鵬表示,台灣金與國華人壽合併案終止,不代表國華人壽很差,國華唯一的問題就是高利率保單。據了解,國華人壽目前平均保單成本5.66%。但去年投資績效非常好,1~9月平均投資報酬率達3.8%,是資產規模1,000億元以上公司投資績效的第一名。

另外,該公司13個月的保單繼續率達91.9%,新契約保費收入成長率達24.7%,顯示業務拓展相當穩定。惟淨值缺口從99年底的678億元,擴大到100年第三季底的721 億元。朱雲鵬表示,國華人壽投資績效好,未來淨值缺口擴大速度會減緩;另,今年以來股市好轉,對國華人壽淨值負數縮小也有幫助。

安定基金透露,已有新投資者探詢併購國華人壽的可能性。李紀珠表示,大環境不一樣,可能有新投資者出現,金管會也會考慮給誘因,不會預設立場,各種可能的標售方案都會考量,但尚不開放陸資。金管會原規劃接管國華人壽期限到今年8月止,李紀珠說難以把握8月底前能全部處理完畢,但會掌握處理時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金控當初接手國華人壽是奉主管機關之命,並非自願,難怪態度相對保守。

第二、做任何案子都有所謂的「轉機窗口」(Window of Opportunity),現在就是轉機窗口來臨之時: 股市變好、金融海嘯的陰影已漸漸淡化、台灣有新的業者願意進入保險市場、而金管會的立場也開始鬆動,從嚴格的監管者轉變得比較願意協助解決問題。

第三、金管會要求安定基金提出「多元方案」是正確的作法,代表其務必成功的決心,能夠切割出售最好,可以大大增加案子的彈性。

第四、重點是要果決。從AIG重整的經驗看起來,果決的政策和重整手段是把企業正確引導到再生方向的第一步,切忌歹戲拖棚。

第五、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則是保持最大的操作彈性 (flexibility),才不致於一翻兩瞪眼,或者是一個方案不行還要再重新來過。對於此金管會已有體認,是一大突破。

傳產維新
行政院長陳冲昨17日赴經建會巡視,對於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提出「傳統產業的維新運動」表示支持。尹啟銘會後指出,除了傳產轉型升級,服務業發展方案今年底到期,經建會將再推四年,以發展輸出型服務業,將產業關聯性放大為目標。

針對傳統產業的維新運動,尹啟銘說明,製造業新產業的發展是需要六到八年,現有傳統產業只要加入新的元素,只要一到兩年就可以轉型提升。

他舉例,以機械業、工具機或小家電,結合國內資訊科技(IT)技術可轉變為「智慧型」產業,加入工業設計則可成為「文創」的一環,若再加入環境友善元素,就有「Green」的概念,將這些結合並創新品牌後,在新興市場中,大國品牌與台灣品牌仍是同一條線起跑的競爭,未必會輸。

尹啟銘指出,新加坡對製造業占GDP比重維持20%至25%的目標,台灣服務業已達七成,基本上比重將會維持,但服務業將進行改造,希望提高服務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

我們的感想:

第一、政府的產業政策,需是要用最簡單的語言,傳達施政理念,新內閣最大的成就即在於此,不管是「富民經濟」或「傳產維新」,都讓人印象深刻。

第二、傳產維新就是傳產升級,但是傳產升級講了太久,大家都忘了它的真正內涵或意義是什麼。

第三、尹部長提出三個方向: 第一、「智能化」– 將IT應用在家電或機械產品上; 第二、「設計化」– 利用台灣的優勢強調工業設計替產品加值; 第三、「綠能化」–將節能環保的理念帶到產品設計,符合世界潮流。

第四、前一陣子尹部長提出要提高服務業的比重,現在又提出要改造製造業,可見其非常有心,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地解決台灣的問題。大方向對了,剩下就是執行,相信在部長的領導下,台灣的產業轉型腳步會更快。

公股銀行民營化
財政部長劉憶如昨20日在記者會明確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顯示公股銀行在安定市場、人心的重要性,因此不論是公股銀行民營化,或是公股行庫整併,在整個國際情勢及金融環境轉變下,都應再從長計議。

劉憶如也表示,對於公股行庫整併,必須會同金管會的意見,她將在近期儘快與金管會交換意見,才有進一步決定。

劉憶如表示,即將在3月中成立的「財政健全小組」,公營事業民營化也將成為重要的討論議題,屆時包括財部及其他各部會公股事業機構的股權等財產處分,都會在該小組或分組會議裡討論。

劉憶如指出,不少公股事業機構由於負有政策任務,並與民生議題相關,且與其他上中下游的產業有一定關聯性,因此處理民營化、股權或其他財產處分議題時,必須特別注意,將依執行重要性或難易度分成第一波、第二波進行。

劉憶如過去向來力主公營事業民營化,也因此在她上任財長前,外界預期她將力推公股銀行整併。但劉憶如昨天回應,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金融情勢轉變,因此過去公股事業民營化思維也應隨情勢調整。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劉部長放慢腳步,「反向」性的一次政策宣示。之前劉部長曾提到要大力推動民營化,但這次部長表示在國際情勢及金融環境轉變下,應再從長計議,並且要會同金管會的意見。

第二、我們同意劉部長所言,不少公股事業和其它上中下游產業有一定關連性,因此處理民營化、股權議題時必須特別注意,按難易度分成第一波、第二波進行。

第三、但我們也希望政府不要因為「負有政策任務」理由就放緩公股銀行民營化的腳步,台灣有太多的銀行,不容許我們再慢慢地改造產業結構。

第四、參照中國大陸的經驗,政府至少應該先落實公營銀行的公司治理,引進國際級的外部戰略股東,朝「半民營化」的方向邁進,中國大陸銀行業重組改造就是一個良好的示範,否則銀行內部改革的理念和聲音無法推動。

第五、對於順序也應該詳加思考。到底是大型銀行如台灣金還是較小型公營民庫應先推動? 大家一定會說先從小型的作起,但是中國大陸正好相反,先推動四大行的改革,改革成功,整個金融體系就動起來了。我們非常佩服台灣金張秀蓮董事長最近率先向政府提出要上市的請求,雖然沒有成功,但至少顯現出張董事長改革的勇氣和擔當。

中鋼 / 澳煤
為確保料源穩定,降低採購成本及提高原料自給率,中鋼決定加碼投資澳洲煤礦源。中鋼21日董事會通過,將投資澳幣1.02億元(約合新台幣30.6億元),取得澳洲MCG持有的MDL162煤礦10%權益案。 待該投資案完成後,中鋼每年可取得60萬公噸冶金煤,屆時礦源自給率可望由原來2%~3%,提高至7%~8%。
此是中鋼繼投資澳洲SONOMA煤礦、取得2%~3%股權後,由中鋼董事長鄒若齊推動,順利拿下的笫二個煤礦投資案。根據中鋼既定規劃,將於2015年前砸下約25億美元,投資海外煤、鐵礦產,以達成礦源自給率30%的目標。

中鋼董事會昨天通過該項煤礦投資案後,對外宣布表示,此次是以子公司─澳洲控股公司(CSC STEEL AUSTRALIA HOLDINGS PTY LTD)名義,以澳幣5,000萬元(此不含買方依法應負擔的稅費),向澳洲MCG公司購買其持有的MDL162煤礦10%權益,並按投資比例投資未來建廠及開發等資本支出,約澳幣5,200萬元,合計共投資澳幣1.02億元,約台幣30.6億元。該投資案完成後,中鋼每年約可取得保證提運量60萬公噸冶金煤。

中鋼指出,此次投資的澳洲MCG公司,是一個為新的礦源,預計自2016年起開採,估計煤礦年產量為600萬公噸,開採時間長達20年,若以中鋼和旗下子公司中龍鋼鐵未來完成擴建案後,每年所需煤礦達到1,200萬公噸計算,中鋼在海外投資煤礦自有比例,可望增加5個百分點,加上現有投資部份,合計達到7-8%左右。

中鋼強調,該投資案的最大效益,除可確保中鋼礦源穩定外,隨著未來開採後每年獲得的股利,有助於間接降低中鋼原料採購成本。據了解,該投資案的投資報酬率至少10%。 此外,中鋼目前也積極在澳洲、巴西、加拿大等地,尋找適當礦區及進行評估新的投資標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近年中鋼第二個海外投資案,可喜可賀,中國大陸和國際業者近年海外能源及天然資源併購接二連三,台灣又豈可落人後?

第二、和中國大陸的海外M&A比較起來,中鋼的海外投資規模很小,未來可更大一些。

第三、中國大陸應該和台灣合作,在未來海外併購時,邀請台灣一起參加,雖然我們只是小股,但是一樣很有意義。全球有些國家對中國大陸很有敵意,邀請台灣一起加入投資團隊可以改變形象。

第四、除了中鋼,其它國營事業如中油也應該走出去。國營事業會覺得政策任務只有在國內,其實到海外併購穩定上游原料來源才是最大的政策性任務。

阿里巴巴
停牌已經快10個交易日的阿里巴巴(01688-HK),昨天晚間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將啟動私有化進程。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下稱「阿里」)要約協議,公布了每股的注銷價格為13.5元(港幣,下同),較9日停牌前的最近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比最近1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溢價55.3%。不過,分析師稱,13.5元的是阿里巴巴2007年的招股價,對於小股東非常不利,結果有可能會使私有化提議遭到否決。

市場消息指出,澳盛、瑞士信貸、星展、德意志、匯豐及瑞穗6家銀行,各自已包銷5億美元貸款,而貸款所得全數將用作私有化香港上市阿里巴巴,消息並指私有化計畫初步已獲香港證監會同意。

早前已有報導指,阿里巴巴私有化作價與招股價13.5元相同,私有化涉資逾181億元。香港媒體稱,這個價格對於其他小股東非常不利,如果沒有合理的解釋,法官可能會否決阿里巴巴私有化。

我們的看法:

第一、溢價高達60%,對小股東可以說是有交代了,要拿來和2007年招股價相比,並不公平,就像國巨的私有化,要拿來和歷史高價NT$100相比也是不對的。

第二、阿里巴巴為何要下市? 因為要和雅虎整合,雅虎擁有阿里巴巴40%股權,阿里巴巴想收購,但一定要私有化以後才會便於收購,因此下市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便於整合並且打造一個更大的資源平台。

第三、阿里巴巴是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的龍頭企業,假如在台灣,主管機關一定不會允許其下市,因為它是代表性的企業。台灣企業目前正要邁向重組整合的高峰期,不合宜的法規只會把台灣企業卡死,造就更多的「慘」業。

兩岸產業搭橋
經濟部敲定今年兩岸產業搭橋專案場次,預計辦10場,並緊扣大陸十二五規畫重點發展產業為交流項目,首場4月在高雄登場,由金屬材料打頭陣。經濟部今年敲定兩岸搭橋專案,選定10大重點產業交流,包括大陸納入十二五規畫,積極發展的再生能源、生技醫材、電子商務等,其它還包括LED、面板、通訊、精密機械、金屬材料、中草藥及車輛。

但據指出,兩岸搭橋專案在去年完成「一年交流,二年洽商,三年合作」的第一階段搭橋後,今年邁入第二階段,經濟部希望促成兩岸產業更多相互投資案例,爭取更多陸資來台。也因此,今年兩岸產業搭橋專案安排,可以看得出特別為LED、面板、車輛、金屬材料、精密機械等產業,營造兩岸產業相互參股合作的平台。

相關官員指出,今年兩岸產業搭橋,特別把面板、LED從太陽光電交流項目獨立出來,各自舉辦1場搭橋專案,主要是經濟部在去年鬆綁面板來台參股投資後,迄今無陸資彩電業者來台,再加上搶救LED產業,經濟部希望促成兩岸LED相互參股,預計今年3月LED相互參股會納入進一步擴大、放寬陸資來台投資清單內,經濟部也希望透過兩岸產業搭橋,爭取陸資來台參股面板及LED。

另外,過去兩岸產業交流主要是以電動車為主,但今年交流把車輛產業納入兩岸搭橋專案的交流項目,據指出,目前包括中國一汽、奇瑞與吉利等陸資大廠,均有意與我國零組件廠商合作,也因此,隨兩岸經貿交流加速,經濟部也希望儘快搭建兩岸產業鏈的互補合作。

經濟部昨天強調,今年產業搭橋場次雖然沒有去年舉辦的12場多,但今年起的產業搭橋將走向微調、精緻化,過去是透過官方搭橋、民間上橋模式,今年起,經濟部希望從搭橋活動,讓產業界凝聚共識,藉此在兩岸經合會的產業合作工作小組形成推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主管機關已經注意到過去的兩岸搭橋,完全沒有考慮到投資,所以這次特別把面板、LED獨立出來,爭取陸資入股,這是正確的作法。

第二、我們認同主管機關今年強調產業搭橋將走向精緻化,過去那種大拜拜式的招商表面看起來很風光,其實一點成效都沒有,倒不如更focus找幾家真正有意願合作的企業,為其打造相關配套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三、我們呼籲政府開放兩岸更多新興產業的相互投資,最好所有兩岸搭橋計畫都不要設限。大陸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因為有政府的全力支持,資金加上市場,成長腳步飛快,台灣的新興產業若不能有效利用兩岸合作優勢,發展將會受限,而且會逐漸被邊緣化。

打造台灣服務業的格局與策略

【工商時報/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2012.02.29】

行政院長陳沖提出「富民經濟」理念,強調要積極改善產業結構,推動「高價值勞力密集行業」,特別是服務業。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表示服務業佔GDP比重七成,但對經濟成長貢獻僅五成,需要改造,讓更多外國人到台灣來進行多元消費,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及就業機會。這個政策基本上非常正確,誠如陳院長所言,富民經濟的「富」是動詞,要讓全民都富起來; 我們認為高價值勞力密集行業的「高」,也應是動詞,也就是要讓勞力密集行業 (或任何行業)「提高」價值。提高價值的關鍵在創新,不只是技術或產品創新,更包括商業模式和流程創新。不是只有國際醫療和精品才有高價值,美容院也可以透過創新提高價值; 換言之,高價值是相對概念,不是絕對標準,是全民運動,而不只限於一小撮人。新加坡政府就對全民任何形式提高競爭力的創新給予實質獎勵。創新的動力來自於學習,人人學習,永續學習。

陳院長提到知識化的差距造成貧富差距,所以要重視教育,檢討大學招生制度是否符合未來產業需要。其實不僅要改進大學生職能教育,所有人都需為轉型而再學習。一般人認為教育是在學校內,但學習卻是終身,因此關鍵字是「學習」和「訓練」,應打造台灣成為全球華人「學習型社會」的典範。服務業類型繁多,金融是服務業,小吃也是服務業,政府應如何規劃服務業的大戰略,平衡改善產業結構和提高就業所得的目標? 首先需了解目標客戶和市場的不同。餐飲、旅遊、文創、醫療等屬於「生活型服務業」,商業模式為B2C,政府的政策目標應為強調服務深度和廣度,促進國外觀光客來台消費。金融、物流、工程諮詢、科技服務等則屬於「生產型服務業」,商業模式為B2B,政府應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來台設立大中華後勤支援中心或東北亞管理協調部門,服務外商在大中華的佈局。對於生活型服務業,政府可從五大策略著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應透過觀光業帶動其他產業,即尹主委所說的擴大觀光產業關連效果。

觀光業不應單獨發展,而應連結其他產業: 「觀光+醫療」、「觀光+培訓」或「觀光+文化」; 台灣應有不同於香港「購物天堂」的「健康度假」或「文化之旅」,創造獨特的極致消費者體驗。其次,我們應強化觀光業基礎建設在各城市發展具有特色 的重大 建設。政府 設 立工業區 、科學園區 甚至文創,但是除了巨蛋,不見振奮人心的超級大型商。台灣 服務 業若不只服務 2,300 萬人,就需有 更宏偉的願景, 我們應以十 年期或一年 1,000 萬遊客為規劃目標, 政府應為中小企業創造大平台 ; 以美食招 商為例, 不是 再引進一家米其林 餐廳 ,而是規劃比士林夜市大十倍的商城 。第三 、應積極對外 (陸)資開放。 資開放。 Sands 對澳門 Cotai StripCotai Strip Cotai Strip Cotai Strip Cotai Strip新開發計畫投資 150 億美 元,台灣很少人有能力開發綜合性超大型項目必須 元,鼓勵商用不動產的開發。 若能夠長期投資並創造就業 ,可研究適度開放。第四 、努力排除法令障礙 。外 商來台投資或外籍工作人員就業,現仍存在許 來台投資或外籍工作人員就業,仍存在許 多問題,整體 不夠開放,缺乏吸引外資 不夠開放,缺乏吸引外資 的友善環境。政府應有前瞻思維,比如說 的友善環境。比如說 是否可以像韓國 ,把醫療健診和觀光旅館設立在一起 ,把醫療健診和觀光旅館設立在一起 ,把醫療健診和觀光旅館設立在一起 ? 這就需要部會 間的協調。第五 、推動服務業 的創新。台灣製造業有「水平分工 的創新。台灣製造業有「水平分工 」,服務業為什麼不可以有 ,服務業為什麼不可以有 ? 好的商中小企業 很難有財力和能做垂直整合,好的商後勤 支援平台可以加速其創業 。 中國大陸電子商務 迅速發展已帶動許多零售服務業產 、銷分工的新模式,值得台 銷分工的新模式,值得台 灣學習。另外,整合型的創新服務 還可以 輸出 大陸複製,誠品就是一個例子。台灣已進化到「服務 3.0 3.0」的階段 : 「服務 1.0 1.0」是台灣市場,「服務 2.0 2.0」是台商 去大陸經營中國市場,「服務 3.0 3.0」是陸客來台消費,台灣也將服務輸出 」,兩 岸相互連結的新模式。台灣 服務 業的黃金十年 ,現在才 將真正開始 !

金融急需整併 應朝多元方向

中央社 2012-02-25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表示,本國銀行到大陸市場競爭,整併具急迫性,銀行整併可採多元方式,應可釋股給一般投資人、外商銀行、陸資銀行及私募基金,不宜設限。

 黃齊元表示,政府開放台灣銀行可以到大陸投資,設置據點,但由於台灣的銀行規模過小,幾乎沒有競爭力,到大陸去只是要找機會以及利基點。

 黃齊元說,銀行若不透過整併擴大的規模,銀行可以從事的業務狹窄、戰線無法拉長,在大陸市場,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

 黃齊元說,台灣長期銀行過多,現在金融市場急需整併、自由化及國際化。

 是否要公股銀行帶動整併?黃齊元表示,公股銀行規模雖然較大,但是效能較差,擔任帶動整併的大任恐耗費時間。他認為,銀行間的整併應該重視市場機制。

 黃齊元表示,政府可以做的是,銀行釋股對象不應該設限,而是朝向多元化,包含給一般散戶、外商銀行、陸資銀行甚至是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而不能僅限本國銀行相互併購,才能夠提升整併效率。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自從二次金改後,金融市場鮮少發生整併情事,由於台灣的銀行過多,彼此削價競爭,為求生存,金融機構整併是有必要的。

 應該如何整併?殷乃平認為,應該先讓銀行自調整、人事整頓,自然就會較好的銀行出線,屆時就會汰弱留強。

 殷乃平認為,若台灣的銀行要能夠在大陸擴展、取得商機,就要像新加坡一樣培養幾個能在國際市場上站得住、具國際規模的銀行。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陸資/面板,中金,福建平潭台灣管理,物聯網, Google/ 摩托行動, Outlet, 新竹縣-印度國際村

陸資 / 面板
經濟部長施顏祥13日表示,經濟部正在研議是否進一步提高陸資參股我面板業的比率。施顏祥並強調,台灣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進度較韓國落後,兩岸已經完成架構協議,目前正進行兩岸經濟協議(ECFA)後續協議。他說,「我們必須要在大陸與韓國簽訂FTA之前完成ECFA後續協商」。

對於進一步提高陸資參股我面板、半導體持股比重,施顏祥也不諱言指出,經濟部內部對此仍有歧異。以面板為例,目前已開放陸資投資10%,面板是資本額很大的產業,投資10%已不低;其次,以目前友達與奇美來說,最大股東持股比率也未超過20%,股權相當稀釋,若進一步提高陸資投資面板持股比重至20%,是否適當,恐怕要多所考量。

他強調,是否提高陸資參股面板產業的股權比率至20%,這已不是單純提高投資比重問題,而涉及台灣面板產業如何發展的策略問題。

第三波陸資開放預計在3月上路,儘管經濟部曾討論是否進一步提高陸資參股我面板、半導體,但在歧異仍大的情況下,預期暫不會列入第三波陸資開放之列。
不過經濟部官員表示,面板已列入ECFA經合會下的兩岸產業合作項目之一,並已有大陸彩電業者有意投資友達,在兩岸產業合作下,若大陸方面有意願投資超過10%,屆時可以再做政策考量。

經濟部去年3月公布第二波陸資來台開放項目中,開放陸資可來台參股投資或合資新設積體電路製造業、半導體封裝及測試業、液晶面板及其零組件製造業、金屬切削工具機製造業、電子及半導體生產用機械設備製造業等五項。不過,陸資參股投資現有事業持股比率不得超過10%,合資新設事業,陸資持股比率需低於50%。

大陸方面對於投資現有面板產業持股不得超過10%頗有微詞,相關官員透露,第三波陸資開放討論時,也針對限制條件進行檢討放寬,但仍將維持有條件開放陸資來台參股高科技規定。最後仍要由行政院拍板定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政府開放總是抓不到重點,所以有時候釋出了善意,卻不是大陸所需要的,所以沒有結果。

第二、有能力和興趣投資面板的大陸業者屈指可數,應該透過海基金和海協會的協調,徹底了解大陸業者的想法。

第三、之前大陸TCL總裁李東生就曾表示,10%的比例沒有什麼意義。

第四、以現在產業的形勢來看,恐怕不再是比例的問題,而是產業前景和結構存在基本的挑戰,也許應該兩岸業者共同合資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再去和日本同業整合,政府能做的就是積極促進兩岸業者的對話。

第五、另外一個有關開放的錯誤示範是金融業對陸資參股銀行的開放政策。金管會開放大陸銀行可以參股台灣銀行,但比例不得超過 5%,這完全不符合國際「戰略投資者」或「策略聯盟」的慣例,引起兩岸業者很大的反彈,現還不斷在溝通,這完全是行政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台灣未來如果要大幅脫胎換骨,一定要避免這種錯誤。

中金
歐美金融機構裁員風波尚未平息,大陸投資銀行也加入裁員行列。報導指稱,大陸最大的券商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傳出啟動裁員,共涉及30多個職位,其中,北京團隊影響最大。

新浪財經引述中金內部人士透露,中金一直有「末尾淘汰機制」,裁掉的為綜合評估較差的員工。不過,分析認為,中金裁員或與公司的業務有關,因為中金以接大項目為主的模式,或已不適合當前中小公司偏多的事實。

據報導,去年A股券商承銷收入排名,中金公司以2.19億人民幣(下同)排23位,遠遜於其他大陸國內券商。此外,去年滬深股市IPO共計277宗,中金也只攬得其中2家。不過,該報指出,有知情人士對中金投行排名下滑一說表示不屑,認為中金公司的優勢是大公司尤其是央企債券的承銷,「大公司要去香港發行公司債券,還是需要中金公司,這個其他比不了」。

據報導,中金公司上周五發出內部通知,將裁去投資銀行部門30多個職位,其中北京團隊影響最大,香港一些初級員工也被裁。對此,中金內部人士回應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是正常現象。此次裁員主要是綜合評估較差的員工。但有業內人士分析,原以接大專案為主的模式,已不適合當前中小公司偏多的事實,中金一邊裁員一邊招人,使用較低的人力成本來適應新的發展模式;同時,中金開始做民營企業,舊員工有很多不適應,招人也是為了適應這種需求。

根據Wind資料顯示,2009年,中金以10.9億元的IPO承銷收入位居各券商之首,市占率達20.64%。但隨創業板的推出,中金在新興一級市場的弱勢開始顯現。2010年,中金的IPO承銷收入縮水至7億元;2011年,中金業績再度跳水,IPO承銷收入降至1.68億元,市占下滑到1.27%。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金是大陸最佳的投資銀行,1994年成立時,有建設銀行和美國Morgan Stanley入股,後來更請來朱鎔基公司的公子朱雲來擔任總經理。

第二、中金一直是憑藉優異的關係承包許多政府的大型上市項目,如中國移動、中國石油和中國的大銀行等案,但很顯然這個熱潮不會再持續下去了。

第三、中金的沒落代表大陸民營經濟將逐漸興起,中小企業在未來資本市場上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雖然近兩年由於金融海嘯,「國進民退」,但是民企仍會是帶領中國未來經濟成長的引擎。

第四、中金的教訓是企業一定要因應環境的變化,積極轉型,開發中小企業上市業務。台灣早期證劵商的龍頭是日盛,由於沒有快速轉型,現在已非主流。元大的興起就是一個從傳統經紀跨入承銷,從台灣跨足海外的良好轉型示範。

第五、我們認為兩岸未來會有更多的相互交流和投資,但是沒有什麼證劵公司在這方面有所佈局。隨著「兩岸特色金融」業務的拓展,證劵公司應該將視野從台灣跨到兩岸,積極尋找轉型的新契機。

福建平潭 / 台灣管理
福建省長蘇樹林昨天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表示,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將畫定一些區域,由台灣市縣或機構按照總體規畫開發,或與大陸有關方面共同開發。在這些區域中,將由台灣人管理,其他區域也會聘請台灣人共同管理。

平潭還要聘請台灣人到平潭當「領導」。福建省組織部長姜信治表示,現在平潭實驗區管委會由七人組成,都是福建官員,將來要逐步增加台灣專門人才到平潭做管委會領導,共同參與建設。

規畫初步聘用廿名台灣人出任「領導」職務,除一名管委會副主委,還包括區管委辦公室副主任、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區環境與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區交通與建設局副局長等職。五年內招聘一千名台灣人才,今年率先招募四百人,主要是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員,年薪廿萬至六十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九十六萬至二百八十八萬)。最特殊職位年薪一千萬台幣。

平潭綜合實驗區是大陸當局有心打造的「對台特區」,大陸國務院去年底通過總體規畫,推出對台特殊政策,全面打造適合台灣人生活的環境,包括:實行雙幣制(人民幣與新台幣);台灣機動車到當地可換臨時牌照就能上路(雙牌照);允許持有台灣建設、醫療等專業人員執有台灣證照即可執業;允許台灣電視台頻道落地和報紙發行。另外,在企業稅收和個人所得稅方面也給予優惠。

這些特殊政策主要在引入台灣人參與管理和「複製」台灣生活環境,但台灣最令人引以為傲的是成熟的民主選舉制度是否能引入,使平潭成為大陸的「民主試驗區」?福建方面的答覆十分含蓄。

福建省副省長陳樺表示,綜合實驗區鼓勵台灣人參與相關經濟組織和所在生活社區的管理和服務,對一些台灣人社區將合理借鑒台灣社會管理模式,讓台灣人有更大自主權來管理。蘇樹林強調,平潭開放開發最大的特點是要共同規畫、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共同管理關鍵和突破點在「放」,大陸考慮下一步實行「放地、放權、放利」。

蘇樹林說,「放地」,就是在平潭畫定一些區域,由台灣的市縣或者機構按照總體規畫開發或與大陸方面共同開發;「放權」,就是在放地的區域裡由台灣人自行管理,在其他一些區域請台灣人參與管理;「放利」,就是要讓到平潭來的台灣人和台灣企業,以及和平潭合作的台灣市縣和機構,獲得實在利益。

我們的觀察: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政策,最特別的是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和共同受益。

第二、這個對台政策超越以往任何政策,有雙幣制、雙牌照、雙證照等,創造了一個兩岸融合的新環境。

第三、台灣政府缺乏如此有創意的兩岸交流設計,顯得過於保守謹慎,政策規劃還可以更開放一些。

第四、平潭是否成為大陸的「民主試驗區」這個話題太過於政治化,沒有意義,而且破壞大陸釋出來的善意。

第五、經濟部正在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除了參考韓國仁川以外,應該好好參考平潭的作法,並學習他們的魄力。

第六、值得注意的是平潭計畫五年內招聘一千名台灣人才,政府若不能在台灣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將來勢必不能阻擋人才被大陸磁吸的強大力量。

物聯網
大陸工信部近日公布《「十二五」物聯網發展規畫》,計畫培育10個產業聚落,100家以上骨幹企業,並支持央企開展應用示範,希望整個產業在3至5年發展成智慧物聯網,產業規模由2010年2000億(人民幣,下同),壯大至2020年達到兆元產業。

隨美國、日本與歐盟等先進國家紛紛將物聯網提升至創新戰略產業地位,工信部表示,物聯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全球先進國家都積極投入部署物聯網,掌握核心技術,全面發展這項具戰略地位的創新產業。

中國證券網報導,物聯網經過多年發展,技術日臻成熟,成本也快速下降,例如無線射頻(RFID)成本從3年前1美元下跌至現在的8美分,將全面引爆應用面商機。每經網報導,目前大陸物聯網在安防、電力、交通、物流、醫療、環保等應用領域逐漸成熟。根據初步統計,201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工信部估計2015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2020年將達兆元,預計未來5年平均成長將超過30%。

物聯網屬資訊產業一環,十二五期間結合上游的核心技術與下游應用,全面加速建構大陸物聯網產業,並提升關鍵技術國產化,包括RFID、導航定位、二維碼、大資料儲存與分析處理等。在下游方面,將重點扶持8大領域物聯網應用,並透過國家財稅優惠等輔導措施,導引整個物聯網產業邁向兆元產業發展。

未來希望透過網網相連,3至5年內逐步發展形成統一智慧物聯網,尤其在應用面的發展,將從具體產業資訊化切入,初步從產業物聯網著手,短期內先發展車聯網/智慧交通、智慧電網、安防災備網,中期目標瞄準農業與食品安全、環保、醫療、家居、工業等產業。

物聯網的建立,也可望有效降低物流產業營運成本,不過據中國新聞網報導,目前大陸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011年全大陸社會物流總費用8.4兆元,占GDP的17.8%,年增18.5%,成長率比前一年提高1.8個百分點。

我們的觀察:

第一、大陸物聯網已經成為十二五重點發展方向,台灣還未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界地位,目前談來談去都只有「雲端」而以。

第二、台灣比大陸更有條件發展物聯網,因為有RFID技術和硬件的相關製造能力,只是沒有像大陸那麼龐大的市場。

第三、兩岸應該共同開發合作,由大陸給台灣政策,參與智慧電網、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的相關建設,才能事半功倍。

第四、IBM的快速發展是因為找到了對的主題 – 「智慧星球」(Smarter Planet),台灣應該吸引IBM在台灣設立「智慧星球」發展中心或「物聯網東北亞基地」。

Google / 摩托行動
Google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行動公司 (Motorola Mobility)的交易,今天獲得歐洲和美國反托辣斯監管單位批准,使Google向完成創業13年來最大併購案邁進一步。

Google公司可從摩托羅拉行動交易中購得1萬7000項專利以及7500項專利應用,使Google在愈來愈激烈的智慧手機專利訴訟戰中擁有更多武器。Google尚需取得中國、台灣、以色列監管單位的批准,才能取得摩托羅拉行動的控制權,預料中國將是最大障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近全球幾個大型併購案都因為anti-trust遭到否決,本案終於順利通過,難能可貴。

第二、Google和Apple的纏鬥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所以這個併購的完成對Google至關重要。

第三、Motorola最近表現不錯,新手機普遍獲得好評,Nokia和Microsoft合作的手機Lumina風評也很好,由此可見沒有公司是無藥可救的,這對Android陣營是好事,對台灣電子業也是利多。

第四、Motorola最大的價值是專利,台灣要積極保護我們的智慧財產,才能提升台灣競爭力。

Outlet
為活絡地方經濟、吸引觀光人潮,新北市政府計畫採BOT模式,在林口興建全國最大outlet(暢貨中心);新北市府經發局長江俊霆表示,目前有數個國際級暢貨集團及國內土地開發商、百貨公司有興趣,此案預計年底前簽約啟動。

此案名為「林口中商36招商案」,基地面積6.74公頃,經發局已在昨(14)日將招商文件上網公告。據了解,此案鄰近中山高林口交流道,捷運機場線A9站距此地僅570公尺,走路5分鐘即可抵達,開發強度為容積500%、建蔽60%,開發項目包含大型購物商場、電影院、旅館、運動設施、休憩設施等。

江俊霆表示,目前美國、日本、香港皆有相當成功的outlet,像美國東部的outlet甚至可讓消費者逛上一整天,然而台灣目前並無類似規模的案例,因此市府要引進國際級的廠商,興建全台最大outlet,成為國際觀光客及全國民眾絕佳的購物去處。

江俊霆指出,此招商案預估投資金額67.7億,可創造就業人數5,000人,是市府重點推動的招商案;為了吸引外資投入,市府去年協同經建會辦理2場國際招商大會,將本案介紹給國際企業,並將於下個月到日本東京辦理招商說明會,吸引有興趣的國外廠商投資本案。

新北市府指出,由於桃園國際機場就在附近,未來等林口outlet興建完成後,無論是出國民眾或是即將返國的外國遊客,出發前均可順道來此處選購伴手禮,送禮自用兩相宜。此招商案昨已在電子採購網公告,6月13日截止投標,8月底進行評選,預計年底前簽約;另,2月23日下午2點將在新北市政府辦理招商說明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Outlet是商用房地產的極致體現,台灣非常需要有更多大型的Outlet、

第二、陸客來台在未來十年還有5~10倍的成長,台灣需要有前瞻性的規劃,現在的規劃太保守,未來肯定不敷市場實際需要。

第三、應該開放外資和陸資投資Outlet。台灣很少有集團有資金和專業能力開發超大型商用不動產項目,Sands投資澳門新開發區Cotai Strip就花了150億美元。陸資投資如果能夠長期並創造就業機會,應該適度放行。

第四、應對投資者有獎勵政策,而且要盡量地創造就業機會。

第五、應檢討現有招商方式,簡化流程,並考慮外資投資者的需要。

新竹縣 / 印度國際村
新竹縣14日與印度Orissa省簽署並交換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就經貿、科技、資訊、旅遊觀光等面向交流合作。對於經建會選定新竹縣做為台、印經貿投資的窗口,縣長邱鏡淳表示,新竹縣已準備好了,除了成立單一窗口,並規畫印度國際村。

Orissa省代表團包括首席行政長官Bijay Kumar Patnaik一行6人,昨日抵達新竹首先參訪科學園區管理局,由局長顏宗明親自簡報,介紹竹科園區沿革及發展歷程與產品。由於該省正積極推廣太陽能,參訪團同時參觀園區廠商樂福太陽能公司。

在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黃萬翔的見證下,邱鏡淳與Bijay Kumar Patnaik分別代表新竹縣及Orissa省交換合作意向書,邱鏡淳表示,印度在高科技方面的技術,全球有目共睹,而新竹縣又以發展高科技聞名於世,中、印雙方將準備以單一窗口、設立諮詢平台方式,以促進雙方的合作,迎接雲端世界。

邱鏡淳並表示,除了台達電,台灣很少有大企業在印度投資,透過此次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建立台、印交流平台,希望能促成更多的投資機會。而新竹縣除了成立單一窗口,並已規畫一處62公頃土地的印度國際村,包括飲食、風俗、文化等都和經建會做過研究,提供印度包括就學、就業、觀光等最大的便利。

印度和美國一樣,都是由州組成聯邦,Orissa省位於印度東方海岸,面積15.5萬平方公里、人口4,400萬人,海岸線長達480公里,該省最南方距離首都德里約1,500公里。基礎建設方面,共有3個港口,有11個興建中。已有一座機場,將再興建兩座新機場。該省有超過8萬英畝產業用地,提供汽車零件業、食品加工業、金屬下游產業、生技產業及資訊業使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前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提出「產業有家,家有產業」,本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將台灣和外國地區直接對接。

第二、台灣地方縣市過去從來未針對印度直接招商,新竹縣能跨出這個腳步,引領風騷,非常難得。

第三、更難得的是新竹縣針對印度規劃了一整區的國際村,不過還是要有周密的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引進外資。到目前為止,對於全面進駐台灣園區最有興趣的還是日商,比如說台南的TJ Park,不夠印度村至少是一個新方向和好的起步。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台灣資本市場脫胎換骨的契機

【經濟日報╱黃齊元】
2012.02.16 02:34 am

有意合併為全球市值最大交易所的德意志證交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最近證實,歐盟已否決這項合併案,理由是可能妨礙公平競爭。

去年新加坡證交所收購澳大利亞證交所的行動,最後遭到澳洲投審會及國會否決;倫敦證交所合併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也因為無法取得股東會多數支持,最後胎死腹中。至此,全球三大交易所的跨洋整併計畫全部鎩羽而歸。

為什麼會這樣?除了影響公平競爭以外,地方保護主義也是原因之一,基本上這是「全球化」和「在地化」兩股力量的相互競爭。

是否台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正好相反,因為全球交易所整合的力量仍然存在,全球企業上市地點大幅往亞洲(特別是香港)遷徙,交易所會以合併以外的其他形式策略聯盟,如參股或合資,最快今年就會發生。由於新台幣非國際貨幣,台股又非主流市場,我們若視若無睹,遲早會被邊緣化。

台灣資本市場正處在一個極為有利的戰略地位:A股交易所短期不會對外資開放入股,香港交易所重心放在人民幣相關產品,策略聯盟其次,其上市又以中大型企業為主;新加坡交易所雖欲積極聯盟,但地理位置和產業多元性不如台灣。台灣具有相對多重吸引力,從絡繹不絕來台上市櫃的外國企業已看得出來,台灣所缺乏的是前瞻的視野和積極開放的企圖心。

去年台灣財經部門和企業紛紛提議台灣應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這是近年來朝野最創新的財經宏觀共識,但是最近香港和大陸相關部門都跳出來質疑。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香港資金和人民幣存款充裕,「區域唯一」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不會被取代;他並強調,台北幾年內尚不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不過後來香港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改口表示,香港和台北不是競爭關係,香港是全球人民幣清算平台,幫助世界各地透過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

大陸人民日報日前對此也澆了台灣冷水,表示香港在亞洲地區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無人能撼,「台灣想要再分一杯羹,談何容易」,但文中亦承認,台灣對大陸有巨額貿易順差,有巨額直接投資,形成良好的離岸市場條件,而且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到,「未來應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

大陸和香港爭先跳出來評論,其實正好完全印證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潛力。過去台灣喊著要發展什麼中心,從來沒有人來反駁或理睬,不像這次只是一個「努力目標」就讓彼岸大為緊張。大陸方只是不希望台灣過於躁進,亂了步調,誠如人民日報所言,這是與大陸磨合溝通金融合作的一環,台灣方「應勇於拋棄意識形態束縛,在洽商中更加靈活、彈性」。

台灣政策制定者除了願景以外,應該有更具企圖心的執行配套措施和時間表。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積極了,別人看起來還不夠。亞洲華爾街日報社論最近批評馬政府經濟目光短淺(Tunnel Vision),指出台灣在和中國大陸發展更緊密關係同時,也應大幅度自由化和國際化,並加速開放市場;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表示,台灣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不一定要等十年,可以更早些。

資本市場是國力的象徵,十年後人民幣會變成區域貨幣,到時台灣的角色和定位在哪裡?台灣應掌握全球資本市場亞洲化以及交易所整合的趨勢,努力引進外國戰略夥伴,或者和其共同合作發展新的離岸人民幣交易所,讓台灣以實質行動積極參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契機,相信台灣絕對有條件在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的競逐中分一杯羹。 (作者是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全文網址: 名家觀點/台灣資本市場脫胎換骨的契機... | 財經焦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6903714.shtml#ixzz1mWy3YOKE
Power By udn.com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私募基金 安泰銀 大眾銀, 兩岸特色金融, 瑞薩 富士通 Panasonic, 福斯 ECFA, 自由經濟示範區, SUMCO, 王品, 台灣金 IPO

私募基金 / 安泰銀 / 大眾銀
入主台灣銀行業的私募基金隆力(Long-reach Group)及凱雷(Carlyle Group)擬賣股退場。兩大私募基金將分別出售在台持有58%安泰銀(2849)及36%大眾銀(2847)的股權,據了解,本周將會選定處理相關事務的財務顧問,最快年底前拍板定案。這是私募股權基金從2007年入主台灣銀行業近5年後,擬出場的首例,預料將牽動安泰銀另一股東、持股3成的宏泰集團林堉璘家族動向,以及大眾銀其他民股光陽柯家和高雄陳家的態度,掀起一波國內金融業的整併潮。

法人認為,兩大私募基金急賣,可能與今年馬政府上台,市況轉好,認為「搶頭香」出場應可賣個好價,加上一般私募基金約投資金融機構5~7年,目前已投資近5年,正是落袋為安的時候。

隆力在2007年11月砸230億元拿下安泰銀51%持股,目前持股已增至58%,持股成本21元。據透露,隆力以安泰銀每股淨值、未來獲利動能和可握6成控制權溢價等推估,希望「每股賣到28~30元以上」。安泰銀上周五收15.45元,市值約260億元,每股淨值12.79元,現階段股價已較2007年隆力入主時的8.36元漲逾8成。

凱雷也是在2007年砸215億元拿下大眾銀36%股權,持股成本約17元,依投銀估算,大眾銀每股淨值11.86元,以一般併購每股淨值1.5~2倍推估,大眾銀「每股可賣18~24元左右」。大眾銀上周五收10.45元漲停,市值228億元。

隆力集團也是安泰銀董事長齊百邁昨仍未接手機,安泰銀財務長李治平則說:「並不知悉此出售案,對大股東規劃不予置評。」大眾銀公關資深經理張寒清也表明,對於大股東想出售股權一無所悉。

據香港投銀圈消息指稱,隆力已邀請8家投資銀行做出售持股的財務顧問,凱雷也對投銀發出邀請函,本周兩大私募基金都將拍定財顧,一旦拍定,兩家希望年底前可找到「新買家」、順利出場。上周末《華爾街日報》和路透報導均指稱,隆力將考慮出售安泰銀;而據消息人士指稱,不只隆力求售安泰銀,凱雷也準備在今年出脫大眾銀

法人說,安泰銀和大眾銀「出嫁」,可能有3大業者願意捧聘金「娶親」,包括想擴規模的本國金控,如沒銀行的國票金、或銀行規模小的元大金;其次是外商銀行,因有過去整併國銀經驗和效益,若再併銀行擴規模、可提高競爭力。

最後也不排除有另一家私募基金願意接手,看好兩岸政策可持續開放,安泰銀和大眾銀未來可再轉度轉手、賣給陸銀,再賺取一段利潤,惟法人認為,金管會的態度,也是私募基金是否可順利轉手的重要關鍵。安泰銀全台有53家分行,其中34家都在台北,去年獲利達26億元飆新高;大眾銀全台則有66家分行,去年也賺了23億元,私募基金入主重整效益顯現。

我們的感想:

第一、兩家外資基金都是在2007年左右投資,至今已有4-~5年,是到了可以退出的時機。

第二、2007年是台灣吸引外資的高峰,PE也是在當年大舉進攻台灣,但是到今天,再也不見外資的榮景,政府「二次金改」矯枉過正,金管會對PE態度保守,都是主要原因。

第三、現在PE面臨的情況是想進但進不來,想退又無法退出,這不只影響金融業,並影響到所有外資對台灣的觀感,期待新內閣能在法令上大幅鬆綁。

第四、政府應該開放金融機構的整併,包括PE所投資的銀行可以併其他銀行,或是被其他銀行收購。去年金管會和財政部提到的「公公併」、「公民併」,到後來一項都未實現,非常令人失望。

第五、這兩家銀行都有很好的專業經理人,包括安泰的丁予康 (前富邦銀總經理) 和大眾的蔡榮棟 (前台新金副總經理),因此可以算是體制健全的企業,政府應盡一切可能協助PE順利的進行股權移轉,才能增進外資對台灣的信心。

兩岸特色金融
金管會決定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推動具兩岸特色金融業務,並參考金控業者建議優先推動兩項業務,包括銀行承作大陸民眾透過大陸網站向台灣商家網購的收單業務,及開放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

為持續加強與金融業者的雙向溝通,金管會主委陳裕璋8日邀集六家金控董事長參加聯繫會議,包括台灣金控董長張秀蓮、合庫金控董事長劉燈城、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第一金董事長蔡慶年、華南金董事長王榮周及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均親自與會。

陳裕璋在會前表示,行政院指示要推動具兩岸特色的金融業務,是多面向的,金管會想先聽業者意見。

昨天業者在會中針對如何發展具兩岸特色金融業務提出建議,包括進一步開放大陸人民透過淘寶網等大陸網站向台灣商家網購的收單業務,透過大陸網站購物的適用對象就更廣,不限持銀聯卡購物。

桂先農表示,日前已有一家銀行(玉山銀行)申請獲准辦理這項業務,銀行業可依法申請。大陸民眾只要向「淘寶網」的關係企業「支付寶」購買點數,就可到淘寶網向台灣商家購物,玉山銀則向支付寶收錢後再付給台灣商家,玉山銀賺的是收單手續費收入。這等於是開放大陸「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寶),與國內銀行合作。

此外,金管會優先推動的第二個具兩岸特色的金融業務是開放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目前已可承作人民幣業務,對於現行OBU辦理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有哪些困難,或OBU人民幣去路等問題,金管會將儘量協助解決。

由於國內自然人仍無法到OBU開立存款帳戶,業者也提及DBU(外匯指定銀行)開放承作人民幣業務問題,桂先農說,這涉其他單位,金管會會積極溝通、規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一向很被動,這次主動出擊,「跨部會」推動「兩岸特色金融」業務,令人耳目一新,值得肯定。

第二、台灣銀行同質性太大,淪為價格競爭,兩岸業務是差異化的一條途徑,但是自我摸索可能很辛苦,需要政府來推一把。「兩岸」事務牽涉到兩地監管,更需要協助,所以「兩岸特色金融」是兩岸政府和民間業者所應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三、台灣銀行現在進入大陸市場,仍然會很辛苦,因為落後大陸銀行和其它外國銀行太多,瞄準具有利基的業務,才有快速成長的可能。台商銀行在小額信貸以及創新的業務上較有特色,可以發揮。

第四、第三方支付已成為中國大陸新主流,阿里巴巴甚至挖角前中國信託信用卡主管仲琦偉負責「支付寶」的業務,我們非常同意應開放第三方支付業務和台灣銀行的合作。

第五、開放人民幣財富管理也是正確方向,人民幣十年之內會成為亞洲區域貨幣,台灣希望爭取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一定要有切入點,台灣財富管理的潛力很大,但現在都透過外銀私人銀行平台在香港操作,若開放台灣銀行承作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可以更快縮短和香港之間的差距。

瑞薩 / 富士通 / Panasonic
日經新聞周三報導,日本3大系統晶片製造商瑞薩電子(Renesas)、富士通(Fujitsu)及Panasonic為了挽救長年虧損,打算透過日本政府資助,將他們的系統晶片部門合併。受此支撐,瑞薩等上述3家業者周三股價都告揚升。

日經新聞指出,瑞薩、富士通以及Panasonic預計將在3月底前和日本官方投資機構「產業革新機構」(INCJ)達成初步協議,並在下一會計年度(明年3月底止)結束前分拆上述部門,再將3家部門合併為一間新公司。產業革新機構估計將對新公司投資數十億日圓。

3家業者希望,旗下系統晶片設計研發部門合併後能結合彼此在影像處理、電信通訊等領域的技術,以便日後新公司專攻智慧型手機及車用系統晶片等應用市場。這一項計畫也意味著,東芝(Toshiba)將成為日本最後一家獨自奮戰的系統晶片業者。

除了設計研發部門之外,上述3家業者的系統晶片製造部門也將另外進行合併,以便日後納入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廠Global Foundries與日本建立的合資企業之下營運。目前產業革新機構仍在和Global Foundries洽談合資事宜。

未來這家合資企業可望買下瑞薩在日本山形縣的廠房,以及富士通在三重縣的廠房。此外,合資企業也打算收購DRAM大廠爾必達(Elpida)的廣島廠房,目前協商已進入最終階段。

日本業者近期積極走向整併,主要是因為系統晶片長年來訂單量少但種類要求繁多,再加上業者生產高階晶片往往須投入龐大資本,導致系統晶片廠深陷虧損。瑞薩希望在事業分拆後將重心轉入微控制器市場,而Panasonic則打算著重發展影像感應器。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人實在是太厲害了,又創造了一家「三合一」公司,就像林書豪一樣,連連進球,令人佩服。

第二、合併並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但至少比什麼不做要來得好。

第三、這家新公司又是日本官方投資機構 (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 繼Japan Display 後再一次出手,除了本案以外,INCJ也有可能投資爾必達和美光正在談合併的新公司。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新公司會被納入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Global Foundries 與日本建立的合資公司之下營運,這代表新加坡人 (Global Foundries) 會成為新的產業整合者。

第五、台灣政府一定要修改「國發基金」的職能,或成立新的產業整合或企業重組基金,才有可能積極參與全球產業的整合。

福斯 / ECFA
福斯(VW)汽車「馬」上送大禮,透露只要整車項目成功納入新一回合ECFA兩岸零關稅範圍,將立刻重啟在台設廠計畫,在台打造年產20萬輛以上新車的基地,成為福斯在大中華市場新興第三勢力,福斯並將藉此制衡對岸兩大合作夥伴:一汽與上汽集團。

兩岸新一回合ECFA登場在即,前次未能納入早收清單的整車項目,這次入列希望濃厚,也讓已經沉寂多時的福斯台灣設廠案,有望重起爐灶。對於福斯台灣設廠案可望復活,6日福斯總代理太古標達公司及積極爭取為福斯代工的裕隆汽車,均不願評論。

長期耕耘對岸市場的福斯汽車,在大陸與一汽、上汽集團,分別合資設立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兩大車廠,然近年來,對岸汽車產業政策,逐漸轉向培育自有品牌,如最新的十二五規劃,就希望扶植自有品牌車市占率提升至4成以上,帶給福斯集團很大威脅感,於是興起在兩大外,建立制衡的第三勢力構想,以鞏固在大中華市場競爭優勢。

福斯先在大陸設立福斯進口車銷售公司,建立兩大之外的「第三通路」,去年賣出2萬輛福斯進口車,今年上看10萬輛。未來若是順利在台設廠,台灣產的福斯車將因為零關稅輸入大陸,比起從歐洲來的更有競爭力,透過這第三通路販售,將很有機會建立「第三勢力」。

我們的觀察:

第一、福斯兩年前ECFA剛開放時就說要來台灣了,後來雷聲大雨點小,不了了之。

第二、當時的說法之一是太早曝光,另外一個說法是政府的承諾政策未能到位,可能就是未能納入ECFA整車項目。

第三、ECFA所帶動的外商投資模式,最有意義的是透過台灣進入中國大陸,日本已經完全接受這個模式,其實一樣可以套用到歐美其他各國。

第四、全球的汽車市場正在復甦,美國通用、德國福斯和雙B,都賣得很好,台灣作為一個區域汽車代工基地,並非不可能。

第五、台灣製造業缺乏勞工,存在結構性問題,政府又在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服務業,福斯即使成功來台設廠,還會面臨許多挑戰。

自由經濟示範區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6日表示,面對貿易自由化及亞洲快速的經濟整合,政府將以自由經濟示範區因應,仍將以1年做好規劃,2年內完成立法為努力目標;至於區內外勞是否放寬,仍需徵詢各界意見,目前並無預設立場。

尹啟銘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概念在「黃金十年」願景曾提出,但要如何把這個概念具體化,需要花一段時間與跨部會協調。

台灣過去已有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自由貿易港區各類特區,何以現在還需要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尹啟銘表示,對外而言,貿易自由化及區域經濟整合已是一個趨勢,自由化不是一蹴可幾,必須精心設計加以因應,這就是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置的目的。

對內而言,台灣已有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及自由貿易港區這些特區,自由經濟示範區要示範什麼?這也要做整體的考量。尹啟銘表示,近十年經濟成長所以跌了一半,這是經濟體質和外在環境沒有配合所致。面對貿易自由化及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台灣若不動態調整,是難以因應的。

至於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否放寬外勞比例?尹啟銘表示,這得看是否具必要性、是否是特區的關鍵要素,未來會審慎檢視,並徵詢大家的意見,目前沒有預設立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自由示範區」喊了很久,但是到底是什麼概念,外界還是不了解,只知道這是為了因應自由貿易和區域經濟整合的設計。

第二、台灣自由示範區是參考韓國某個城市的模式,那韓國模式又為何? 行政院長陳沖表示各部會應加強對外溝通,務必讓外界了解政府的政策,「自由經濟示範區」就是一個非常需要溝通的概念。

第三、歸結起來還是和招商引資有關,外國人為何要到台灣來投資? 為何要進駐自由示範區?

第四、這到底是傳統產業工廠概念、高科技概念還是新興服務概念? 全球產業的類型不斷在改變,有的時候不是在於產業的類型,而是在於「流程」,比如說物流和運輸。

第五、台灣政府應該參考大陸平潭的經驗,雖然平潭仍在建設,但其願景很清楚,未來要作為兩岸交流 的經濟甚至政治示範區,大陸招商時提到,台灣人開車上船,到達平潭後不用換執照就可以下船繼續開行,這個例子就很具體,我認識的許多人都聽過這個說明,一聽就懂,比我們的「自由示範區」要易懂多了。

SUMCO
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矽晶圓廠日商SUMCO於2日無預警宣布,將關閉日本三座生產工廠,並退出太陽能市場,將透過擴大釋單台灣子公司台勝科來因應,此舉將造成全球矽晶圓供應版圖大舉向台灣挪動。

業界預期,全球第一大半導體矽晶圓廠—日商信越勢力將趁勢坐大,其在台最大代理商崇越去年每股純益具上看6.5至7元能耐,創近十年來新高,SUMCO效應將可使崇越業績更具爆發力;中美晶、合晶等也有轉單效應可期。

崇越認為,SUMCO大舉關廠,崇越確實可望因信越勢力擴大而受惠。中美晶、合晶近期也強化半導體矽晶圓產能布建,中美晶已併購日本矽晶圓廠,有助搶食SUMCO關廠釋出的訂單;合晶龍潭新廠已啟用,同步爭食訂單。

SUMCO宣布,由於日圓強勁升值造成生產成本大增,公司為降低虧損,將關閉旗下三座半導體矽晶圓製造工廠,包括位於九州的6吋長晶廠、位於兵庫的8吋長晶廠,以及位於長崎的12吋長晶廠,並退出太陽能矽晶圓生產。

SUMCO所屬的半導體矽晶圓產業,也是繼數位相機、被動元件、面板、太陽能等之後,又一不堪日圓強升,宣布減產或關廠並來轉單至台廠的日本電子指標產業。SUMCO關廠將裁員1,000人,並透過擴大仰賴台勝科產能接單。 SUMCO市占率近三成,與信越在伯仲之間,是晶圓雙雄、力晶、南科、華亞科等大廠主要供應商。

我們的觀察:

第一、中美晶去年併購日本Covalent,成為全球第五大的業者,看來這個consolidation 的趨勢會持續下去,日商因為日圓升值和產能問題會退出或出售資產。

第二、為了提升台灣在這個行業的競爭地位,台灣政府應該支持民間對日本業者的收購和整併,台日聯合,共同提高彼此的競爭力。

第三、台日聯合後可以再和中國大陸合作,不管是在中國設廠,引進中國策略合作夥伴,引進中國資金,甚至在A股上市,都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王品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2日表示,王品今年持續在兩岸加速展店,年底前可達302家,2020年全球拚1,000店;為全球布局,王品也將慎選海外知名餐飲上市公司為對象,將集團旗下11個品牌授權海外市場。

王品將在21日掛牌上市,公司昨日在台北孔廟舉行法說會,面對大環境不景氣,王品去年兩岸營收達96億元,年增36%,預估去年每股稅後純益12.7元。由於戴勝益已捐出八成持股做公益,法人透露,基於受贈公益單位資金需求,至少會分配10元現金股利。

面對大環境不景氣,戴勝益表示,餐飲業與其他產業不同,只要得到消費者認同,受到大環境影響有限,王品去年在兩岸已有11個餐飲品牌,總店數218家,最終目標是2020年全世界達到1,000家。

戴勝益表示,王品集團受惠店數持續成長,營收年年增加,2010年全集團租金成本約占總營收8%,去年再壓低至5%。再加上透過現金大量採購的優惠,王品原物料加管銷成本較其他同業少了15%,大幅拉高競爭門檻。

戴勝益指出,考量全球布局規畫,王品也會開放海外授權,王品要求合作對象必須是當地知名的餐飲上市公司。因此王品才決定自己也須上市。王品將掛觀光類股,也讓資本市場出現比價效應,公司昨日興櫃股價大漲14.31元,以412元收盤,直逼觀光類股王晶華的寶座。

我們的感想:

第一、台灣餐飲的龍頭業者如85度C和王品,未來可以在大陸迅速複製經營模式,前途不可限量。

第二、陸客來台,引爆台灣餐飲連鎖消費的商機。假如市場完全飽合的指標是10,現在發展的程度只不過是5。不管是高檔、中高檔貨是平價低檔,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第三、台灣的餐飲同業需要和王品學習: 創造獨特的商業模式和定位、引進優秀的人才並給予其優厚的獎勵、以科學化的方法提升效率和盈利、在兩岸同步發展快速複製、最後再和資本市場接軌。

第四、台灣的VC/PE應該多發掘好的餐飲投資標的,快速扶植其壯大,相信這是服務業中成長最快的板塊,未來有可能帶動台灣財富的重分配。

台灣金 / IPO
台灣金IPO釋股計畫將重新啟動。由於新任財長劉憶如向來力挺公營事業民營化,台灣金已準備於近期內再向財政部提出IPO釋股計畫,希望財政部能在維持政府持股逾60%的前提下放行IPO,作為台灣金後續引進包括陸銀在內外資策略投資夥伴的基礎。

台灣金控組織條例先前訂有開放策略性合作夥伴入股10%的機制,但後來由於立法院財委會及政院均反對釋股,因此台灣金連第一步的IPO都走不出去,包括現在最夯的陸銀來台參股議題,也因為100%政府持股而形同「絕緣體」。

台灣金控暨台銀董事長張秀蓮7日對此指出,若有機會,將再請示財政部是否可進行台灣金的IPO和釋股,以壯大資本,加速累積對外併購、擴張的籌碼,但相關業務仍有待主管機關裁示。

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則說,「無法臨時考慮此事,因為背景、條件等情況如何尚未可知,不宜發言」。財政部官員指出,台灣金控的工會反對、台灣金控上市案必須經立法院同意及台灣金控肩負政府政策使命,例如公教人員18%優惠存款等,「難度很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需要有更多大型指標型的IPO,又有什麼比台灣金更振奮人心的題材呢?

第二、台灣金融業過剩,且多半是中小型業者,缺乏競爭力,讓台灣金這種超大型業者上市可以壯大資本,累積M&A的籌碼,加速產業整合。

第三、什麼叫做肩負正負「政策使命」? 中國大陸四大行都有上市,並且引進國際性的策略投資人和PE如高盛和淡馬錫,大陸能,為何台灣不能?這是拒絕改變的藉口。

第四、政府應下定決心進行「第三次金改」,要改革就應從龍頭企業做起,才能有示範效果,並進一步帶動其他銀行的整合,台灣一定要認真面對公營事業民營化這個議題,我們希望財政部長劉憶如能夠堅持到底。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爾必達/美光, 金融西進, Japan M&A, 陸資暴衝, 第3波陸資鬆綁, 中華電/華航, 三一重工/德國機械, 鵬欣/牧場, 安盛人壽, NYSE/德意志交易所

爾必達 / 美光
日本媒體報導,全球第三大DRAM廠爾必達(Elpida)傳本月底將向銀行團及日本政府提出重整計畫。

其中包含與南科進行資本及業務的合作,但南科16日再度鄭重否認雙方有任何接觸,也不會有進一步的合作。業界研判,爾必達未來聯美抗韓的可能性甚高,至於合作方式,可能由美光承接爾必達的股權,雙方也確實正在洽商中。

爾必達也曾提及,將把位在廣島廠的產能移至台灣子公司瑞晶,不過瑞晶主管表示並不了解爾必達的實際計畫;但業界研判,DRAM價格低迷,瑞晶去年第四季跟進減產,不太可能再去承接爾必達的DRAM生產線,徒增庫存壓力。

集邦科技針對爾必達未來何去何從,提出研究報告,強調除了日本政府可能出面協調當地企業出面託管外,也可能尋求與美國DRAM大廠美光透過資本及業務合作,聯手抗韓。

集邦強調,由於美光的快閃記憶體事業仍獲利,公司負債比也低於30%,加上子公司華亞科的狀況與其他台廠相比也較為穩健,一般預料爾必達與美光洽談合作,未來可能由美光主導整併的機率甚高,而且美光若整併爾必達後,DRAM月產能將達32.8萬片,規模將超越南韓海力士,成為全球DRAM二哥。

先前也傳日本政府可能協調東芝出面託管,但東芝對DRAM產業並沒興趣,最後也可能會轉尋洽商美光接手。國內DRAM業者則認為,爾必達事件恐讓今年全球DRAM產業大洗牌,不管爾必達直接找美光合作,或是轉由日本其他企業託管,都將使DRAM市場逐步走入寡占,DRAM廠下半年營運將明顯改善。

我們的看法:

第一、爾必達和美光正在做弱者應該做的事,「弱弱聯合」,維持生存。

第二、這也是台灣三年前想要做,應該做卻沒有做成的事,當時台灣想要在爾必達和美光兩家中間選一個作為策略合作夥伴,最後因為無法進行徹底的改選,需要多方妥協,以致胎死腹中。

第三、如果爾必達和美光整合成功,還要台灣生存的空間嗎? 台灣不要想得太天真,台灣DRAM產業沒有一定要存在的價值。

第四、現在的力晶,已經淪落到只能為爾必達代工的角色,未來華亞科、南科之於美光可能還會如此。

第五、台灣業者和政府應該主動出手,加入爾必達和美光的談判,至少扮演一個關鍵第三者。

金融西進
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兩岸金融開放腳步是否放大,受到金融業界高度關注。華南金控董事長王榮周16日提出三大建議,包括台資銀行參股陸銀比重應提高至50%以上、加速開放大陸分行承作大陸當地人民及企業人民幣業務、儘快開放證券業進軍大陸市場。

王榮周也首度透露,看好北京是大陸政治中心,除證券第二代表處將落腳北京外,也選定將在北京設集團總聯絡處,未來大陸同意金控可於大陸設立總部,將在北京設總部。

王榮周表示,華南金控對進軍大陸市場,一直有全方位規劃,未來會採取「深耕現有版圖及擴大其他版圖,兩者並進策略」,第一是深耕現有珠三角的版圖,目前已在深圳設立分行,將在深圳再設立租賃及支行,另外華南產險在深圳也設有代表處。

第二是,擴大其他經濟區的版圖,現已向大陸提出將在上海設立第二家分行,版圖將擴張至長三角,目前華南永昌證券在上海也設有第一家分行,未來腳步將加快,證券已決定遞件在北京設第一家代表處。

台資銀行參股陸銀上限20%,台灣金融業一直疾呼進一步放寬。對此,王榮周指出,參股比率最好能放寬到50%以上,這樣才能發揮台資銀行更大功能,希望透過參股將台灣成功經驗施展於大陸。

我們的看法:

第一、選舉前金管會開始開放台灣金融業赴大陸的投資,但是很零散,東一塊西一塊,好像只是為了應付業者的壓力,看不出來有什麼整體的方向、目的,也仍然看不到一個清晰的產業政策。

第二、王榮周董事長的期待相當不切實際,台灣那麼小的市場只開放陸資入股5%,我們居然還要求大陸開放台資入股5%。台灣政府官員和企業家不能一直自我感覺良好,在兩岸關係逐漸趨向正常化的過程中還提出極度不對等的想法。

第三、華南金控在大陸佈局從南到北,珠三角到上海到北京,是正確的作法,至少有一個strategy,從點、線到面。

第四、除了跨地域外,華南也有跨領域,從銀行到租賃到產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業務focus,這是正確的策略。

Japan M&A
去年以來歐美經濟低迷促使日圓匯率屢創新高,也讓日本企業把握時機大興海外併購熱潮,使得去年日本企業亞洲購併案件量創歷史新高。

企業併購研究機構Recof Data最新資料顯示,去年日本企業在亞洲進行的併購案總計198件,不但創下歷史新高,且比起2005年高峰的153件多出許多。就全球來看,去年日本企業海外併購案總計455件,和1990年創下歷史紀錄的463件相去不遠。

由於日本人口老化的情形日漸顯著,因此企業近年來不得不轉向海外尋找成長動力。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去年9月也曾表示:「我們將利用日圓升值的優勢協助國內企業購買海外公司與資源。」

武田製藥去年耗資140億美元收購瑞士藥廠Nycomed,成為去年日本企業最大海外併購案。飲料大廠麒麟控股公司也在去年投資26億美元,買下巴西同業Schincariol多數股權。

在天然資源方面,三菱去年投資超過50億美元買下礦業巨擘Anglo-American位於智利的部分煉銅場,而伊藤忠商事公司也投資10億美元入股美國石油業者Samson投資公司。

我們的感想:

第一、外在環境的改變促使日本企業加速海外併購,這也不正是台灣企業應該積極做的事嗎?

第二、如果以這種日本海外投資的大狂潮來看,日資投資台灣的數量還是相對不足的,我們的政府官員切勿沾沾自喜。

第三、台灣有什麼值得日本投資的行業,政府應該好好的思考,我在日本的朋友也在問我這個問題,真是大哉問,感覺上好像每個行業都很適合投資,但最優先的順序應該是什麼?

第四、在ICT領域,日本和台灣可以說是難兄難弟,一起被韓國人和美國人打得落花流水,踩在腳底下,真的是應該好好思考如何一起整合,比如說台灣入股爾必達,或是索尼切割一個部門出來和鴻海或宏碁JV。索尼曾和瑞典Ericsson合資手機,和Samsung合資成立面板廠,當然可以和台灣人合作。

陸資暴衝
隨馬英九總統勝選,讓原本「鴨子划水」的兩岸經貿政策終可望浮出水面!未來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後續4項協議的簽署、第3波陸資鬆綁項目與輕油裂解登陸時程,都將於農曆年後露出曙光。其中,貨品貿易協議最快可望在2月下旬啟動;討論許久的第3波陸資來台投資鬆綁,最快即將在3月宣布。

經濟部官員指出,除食品、傳統製藥及部分如半導體、面板、石化等敏感產業仍不開放外,未來包括LED產業、交通與文教設施等都可望逐步鬆綁;其中,又以製造業項目最多,預估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可望在第2季暴衝。

至於開放時機和條件,經部目前仍在研議中;由於中國規定外資登陸投資輕油裂解廠,須與本地企業合資,且外資持股比重不得超過50%,經部會先就鬆綁石化業合資比率限制,與中國展開談判。

兩岸ECFA早收清單已在今年元旦啟動第2階段降稅,至於後續的貨品貿易、服務業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及投保協議等4項協議,經濟部長施顏祥說,上次兩岸經合會時,雙方已交換降稅產品清單意見,包括我方提出的5824項與陸方涉及的6727項降稅清單。

未來將就立即降稅、分階段降稅及降稅產品與時程進行協商,希望最快在2月下旬即可啟動,並在今年有大幅進展。經濟部官員則指出,未來包括聚氯乙烯(PVC)等5大泛用塑膠、4大化纖原料、面板、CNC數控工具機、切削中心、汽車整車等,將爭取列入下一波零關稅清單。

我們的觀察:

第一、馬英九勝選,陸資來台應該會大幅增加,去年下半年陸資對來台最大的顧慮就是台灣的政治問題。

第二、台灣政府對陸資來台的掌握非常不準確,之前大張旗鼓的引進陸資投資台灣面板廠,結果無人問津,不是開放比例太小就是開方方向不對。

第三、台灣應該切實檢討為何開放的成效不彰,但是好像都只有怪到政治的理由上,根本沒有反省和檢討的誠意。歸根究柢台灣根本沒有想要真正對陸資「招商」,所以官員不熱誠,上面只會打高空,下面拼命搞官僚,媒體在旁澆冷水,怎麼會有結果? 假如我們有大陸官員對台招商熱誠和服務心態的十分之一,今天的結果絕對會不一樣。

第3波陸資鬆綁
總統府國安高層會議今日將聽取第3波陸資鬆綁檢討清單,包括開放陸資參股LED、第1類電信、觀光旅館相關設施及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工業園區等基礎公共建設等。估計納入鬆綁檢討清單高達近百項,鬆綁幅度遠大於前兩波。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在農曆年前,已針對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公共建設,完成初步報告,初步建議開放21項公共建設,其中包括有條件開放捷運、輕軌系統、車站和轉運站等14項,國道服務區等7項則無條件開放,陸資將可以BOT促參方式參與投資國內的公共建設。

相關官員透露,這次陸資鬆綁檢討,將比照外資開放的條件,逐一檢視陸資鬆綁的可能性。除非像中草藥等個別產業,因為是陸資的強項,鬆綁可能衝擊國內產業,否則,可以對外資開放,應該也可以對陸資鬆綁。惟相關官員也表示,陸資鬆綁,仍是循序漸進,短期內仍以正面表列的方式開放,不太可能採用負面表列。

據了解,對陸資鬆綁原則,經濟部長施顏祥已定調,以不影響國內產業,且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兩原則為考量,此外,有利積極促進兩岸產業優勢互補的項目,也優先鬆綁。

經濟部在98年6月30日展開第1波陸資鬆綁,去年3月再開放第2波,總計2波開放陸資來台清單計247項,其中製造業89項。第1波鬆綁製造業清單有64項,第2波開放陸資參股DRAM、面板等25項。

相關官員指出,有關第3波陸資鬆綁,政府內部持續在進行中,預計第3波鬆綁將針對陸資有興趣投資項目,包括第1類電信、LED、工具機及觀光旅館等進行檢討,並採取更務實做法。估計第3波陸資鬆綁清單製造業、服務業、公共建設等3大類,至少近百項。

不過,經濟部在上1波陸資鬆綁中,已開放陸資來台參股國內面板廠,參股比例1成,且新設公司參股比例放寬至5成,但迄今並未有陸資來台參股個案,因此第3波陸資鬆綁,經濟部內部目前傾向暫不考慮進一步放寬面板的參股比例。

我們的心得:

第一、開放陸資投資公共建設是正確的方向,但政府應該端出個像樣的菜出來,比如說高鐵,若有陸資入股可以改善其脆弱的財務結構,只開放區域捷運沒有什麼吸引力。

第二、政府要多透過律師或銀行專家作市場調查,不要閉門想像,開放一堆不切實際的項目或行業。

第三、我們贊成對於觀光旅館的開放,觀光可以創造就業機會,對台灣經濟是有幫助的。

第四、「兩岸搭橋計畫」相關行業應該大幅開放,目前沒有一個開放。

第五、房地產如果是配合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旅館等投資,應該配合開放,可以要求短期內不得轉讓。

中華電 / 華航
中華電信(2412)董事會通過「有條件」認購中華航空(2610)現金增資股,預定投資35億元,持股比例5.74%,成為華航第三大法人股東,僅次於中華航空發展基金會的39%以及國發基金的11%。

資料顯示,國發基金、航發會加上新入股的中華電,三者合計將持有55%華航股權,而這三者都具備濃厚的公股色彩,就股權結構來看,華航形式上是民營上市公司,實質卻是公股掌控的國營航空公司。

另外,華航今年將全面改選董監事,由於泛公股(航發會、國發基金與中華電)合計已持有逾半數的股權,預期華航這次改選「西線無戰事」,交通部主導的航發會將取得絕對多數的席次,繼續掌握華航經營權。

中華電投資華航雖然著眼於兩岸觀光航運,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希望跨足觀光雲端服務。不過麥格理認為,中華電信與華航之間缺乏產業關聯性,商機不大。

另外麥格理也指出,政府對於中華電信的投資決策,干涉程度愈來愈高,中華電信董事會的獨立性將遭到破壞,此點恐引起投資人疑慮,擔心未來中華電配合政府計畫而投資虧損事業。目前中華電的寬頻投資支出就是受到政府計畫的主導。

麥格理分析,過去中華電也曾參與政府相關的債券投資,風險較低,但此次卻不以債券而是參股方式投資華航,令人質疑。瑞銀最新報告也指出,中華電投資華航,並不能為中華電核心業務帶來明顯效益,中華電投資人看中的是中華電信核心業務的穩定及高殖利率,而不是非本業的業外轉投資。瑞銀預估中華電今年每股獲利仍有6.64元,較去年每股稅後盈餘6.05元成長,因此仍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107元。

我們的感想:

第一、中華電現今很多,積極展開多角化是應該的,大陸的海南航空這幾年也在積極轉型。

第二、兩岸交流日趨熱絡,未來陸客來台觀光應該會大幅增加,所以投資華航的風險不大。

第三、中華電投資華航不應該是為了增加國營事業的持股,或是為了控制華航的營運,而應該是基於「綜效」的考量。

第四、中華電和華航有什麼「綜效」,這需要運用想像力,可以設計一些交叉行銷的計畫,比如說大陸觀光客來台下飛機後,可以給他們一張電信儲值卡,除了用來打電話以外,還可以進行購物,中華電信正在和「悠遊卡」和「統一超商」進行策略聯盟,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彼此連結的。

第五、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對中華電入股華航還是予以肯定,要按一個「讚」。

三一重工 / 德國機械
大陸企業海外併購再度創下佳績,據網易財經網報導,大陸三一重工與世界混凝土龍頭德國普茨邁斯特股份有限公司(putzmeister)日前在德國共同宣布,兩家公司已達成正式協議,將在通過監管部門審核之後正式完成合併;並待雙方合併完成後,三一重工將完成對普茨邁斯特全部股權的收購。

本次企業合併交易將是首例德國知名中小型專業製造企業與大陸企業的合併,而透過此次企業間的合併,普茨邁斯特將得到三一重工資金上的援助,而三一重工將獲得代表頂尖技術的德國製造產品標籤,以及普茨邁斯特在大陸以外的全球銷售網路。

三一集團董事局主席梁穩根表示,三一重工與德國普茨邁斯特在全球商業活動的地理佈局有很強的互補性,此次合併完成後將創造出一個新的混凝土泵車全球製造業龍頭。

梁穩根另指出,雙方合併完成後普茨邁斯特仍將保持獨立運作,普茨邁斯特總部將成為三一重工在大陸以外的新全球總部,而三一重工仍將專注於開拓大陸國內的中低端消費市場,而普茨邁斯特則將繼續保持在高端市場經營的地位。

德國普茨邁斯特是全球最知名的工程機械製造商之一,特別是在混凝土泵車製造領域,長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據資料顯示,普茨邁斯特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40%,而且90%以上的銷售收入來自於海外,海外市場遍佈全球110多個國家,去年該公司銷售收入高達5.7億歐元。

此次收購是三一重工走出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以Putzmeister的品牌影響力和三一的製造能力,再加上2008年中聯重科收購CIFA,可說全世界的混凝土機械都在大陸公司手上,可見大陸重機械行業,走向世界的速度遠比想像要快。

大陸近年在機械行業越演越烈,近年來包括中聯重科收購義大利CIFA(Com p agniaItalianaFormeAcciaio),廣西柳工機械收購波蘭HSW(HutaStalowaWola),近期有山東重工集團收購遊艇公司義大利法拉帝(Ferretti Group)等,發生多次跨國收購事件。

旗下子公司三一德國有限公司將聯合中信基金,收購100%股權,其中三一德國收購90%,中信基金收購10%。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積極「走出去」似乎還在加速,有增無減。

第二、本項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三一重工是中國行業龍頭,而德國又是全球高精密機械製造大國,中國整合德國,不管從面子上或裡子上都說得過去。

第三、中國的快速成長已經到達一個階段,速度勢必放慢下來,強迫三一從中國市場跨足到全球市場,尋求新的成長動力,當然這也會對美國大廠如凱特彼勒等造成一定競爭壓力。

第四、機械業是台灣的強項,兩岸企業應該共同尋找互補點,一起到海外去做併購。

第五、中聯重工之前結合PE收購義大利業者,雖然創造了一個新資本運作模式,但M&A後的管理整合是否成功,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切勿一廂情願,自我感覺良好。

鵬欣 / 牧場
據BBC報導,紐西蘭政府27日批准一家上海民營企業-鵬欣集團收購紐西蘭16座牧場的申請。這是首次有中國投資者收購紐西蘭的牧場。

不過,鵬欣集團也面臨所有中國企業對外擴張時經常遭遇的老問題,當地不少民族主義者強烈反對中國染指紐西蘭的牧場。

BBC指出,鵬欣集團收購16座紐西蘭牧場總投資超過1.64億美元(約新台幣48.8億元)。紐西蘭總理凱依(John Key)表示,紐西蘭中北部島上的牧場破產後一直在尋找買主,而且紐西蘭迄今賣給外國投資者的農場還不到1%。

報導稱,紐西蘭當地一些評論認為,這些反對聲音當中參雜著排外情緒,因為之前紐西蘭一些牧場被美國人和德國人收購時並沒有引起類似的爭議。儘管如此,BBC指出,毫無疑問的是,紐西蘭的經濟前景與中國的關係仍將越來越密切。

根據鵬欣集團官方網站上消息,鵬欣集團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礦產實業、現代農業和股權投資,資產規模超人民幣百億元(約新台幣480億元),員工逾4,000人。

近幾年,鵬欣集團積極響應大陸官方「走出去」的號召,已經先後在南美洲、非洲以及亞洲各國投資和參股數個大型礦業和農場。2010年鵬欣集團即斥資2,720萬美元(約新台幣8.1億元),收購玻利維亞一家佔地18.73萬畝的國有農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的乳業發展還是不夠成熟,未來會有更多海外併購的需要。

第二、上海光明食品去年也收購了一家紐西蘭的食品公司,看來不論是國營或民營企業,對於海外乳業收購是有志一同。

第三、鵬欣投資的金額1.64億美元並不是小數目,說明中國大陸民營企業越來越有錢,而且海外M&A手筆越來越大。

第四、未來全球很多資產都會引進中國大陸的戰略投資者,台灣到現在招商引資還是以檢查有無中資成分作為第一關,實在沒有必要,而且是反其道而行,不符合馬總統未來經濟開放的思維。

安盛人壽
打算「3進」台灣的安盛(AXA)人壽昨(1)日主動發布新聞稿強調,16日已遞件向金管會申請設立在台分公司,且對金管會開出的各項要求,AXA都同意遵守。金管會表示,已收到申請,但也發文要求AXA先「詳細說明」先前二度撤出台灣的原因。

安盛人壽這次是以百慕達商的身分,申請設立台灣分公司,首波匯入新台幣3億元,第二階段將增資到6億元,逐步擴大在台營運規模,中長期考慮轉設為在台子公司,增加投資到20億元。此外,AXA亞洲總部已向法國總公司請求,由總公司董事會出具至少10年不撤出台灣市場保證,且先前安盛國衛的保戶若要移轉到新的安盛人壽,AXA也願意承接。

金管會表示,的確已接到安盛人壽的申請文件,但尚未進行實質審查,由於主管機關對AXA先前二度撤出台灣市場,且未能妥善處理保戶及員工事宜「相當介意」,在收到申請文件後,立即發文要求安盛人壽先解釋先前撤台的原因。

AXA最早是在1993年與澳商國衛合資在台設立安盛國衛人壽,但經營多年,市占率僅0.2%,總部決定撤離台灣,2001年底將4萬多張保單出售給全球人壽,但因當時有2,000多位保戶拒絕隨同移轉給全球人壽,至今安盛國衛人壽仍有至少逾千位保戶,公司營業執照仍在,也設有在台總經理高漢華。

AXA集團2006年又因併購瑞士信貸集團下的Winterthur保險事業,取得台灣瑞泰人壽,但2007年即出售給中國人壽,二度離開台灣市場。

AXA去年開始在台招兵買馬,並租下信義計畫區辦公室,預計初期要找150~200位員工,以重新進入台灣保險市場,且去年也與保險局溝通想回來台灣市場發展;但保險局希望AXA必須說明先前撤離的原因、重回台灣市場的考量、長期經營承諾、投資台灣的計畫。

據悉,初期AXA並未同意承諾10年長期經營、且未同意承受安盛國衛保戶問題,因此金管會內部會議原本已討論不同意該申請案,結果安盛人壽16日正式遞件時,強調同意遵守金管會所有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外保險公司M&A頻繁,由於策略的變動是有可能進進出出台灣。

第二、但無論如何金管會 (保險局) 設立 "退出障礙" 是不符合市場機制的。之前第一金控保險合資夥伴英傑華 (Aviva) 要撤出台灣,保險局也不允許,還要英傑華 "留下一部份股權",是非常可笑的作法,不符合國際市場慣例。

第三、大都會人壽出售給中國信託,至少找到一個好東家,難道這樣不是對保戶更有保障?

第四、馬總統宣示經濟要「脫胎換骨」,那金融也一定要徹底轉型,唯有將這種不合時宜的政策法規限制鬆綁,台灣才能真正地吸引外資進駐。

第五、AXA表面上看起來是「三進」,但其實2006年因併購瑞士信貸旗下事業,多了一張保險執照,賣給別人,是很正常的事。

第六、台灣主管官員要以「興利」為己任,積極開放大門,引進全球一流外資,而不是動輒以「防弊」為主。

NYSE / 德意志交易所
有意合併為全球市值最大交易所的德意志證交所(Deutsche Borse)和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1日證實,歐盟已否決這項合併案,理由是可能妨礙公平競爭。兩家公司在聲明中說:「我們已被告知,歐盟執委會1日決定禁止這項業務整合的提議。」

歐盟執委會的聲明說:「雖然兩家證交所提出補救辦法,但執委會認定這起合併案可能大幅妨礙有效競爭。」根據歐盟反托辣斯主管阿爾穆尼亞(Joaquin Almunia),27國的執委全數贊成否決這項合併案。

紐約泛歐證交所執行長尼德羅爾(Duncan Niederauer )透露,正考慮是否對執委會的決議提起上訴。

德意志證交所去年2月同意收購紐約泛歐證交所,對後者估值為95億美元。自此德意志證交所股價一路下滑,市值蒸發約73億美元。

德意志證交所旗下擁有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至於紐約泛歐交易所則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一旦兩大交易所整併成新的公司,歐洲將有超過90%的衍生商品市場都將落入它的掌握。

由於合併案破局,紐約泛歐交易所表示將透過回購庫藏股計畫,歸還股東5.5億美元,並且尋求機會,讓它的衍生商品業務持續成長。

紐約泛歐證交所執行長奈德羅(Duncan Niederauer)發布聲明指稱,將利用財務優勢來為衍生商品業務尋求成長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以來,全球三大交易所的整合均遭到否決,包括新加坡證劵交易所收購澳大利亞證交所,倫敦證劵交易所收購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以及最近的紐約泛歐交易所收購全球市值最大的德意志證交所。

第二、違反公平競爭是這些交易主要被否決的理由,但是和各國興起的民族主義擔憂也有一定的關係。

第三、台灣的主管機關和證交所不要以為這些全球整併交易都失敗,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不管全球交易所整合的趨勢。

第四、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全球化」和「在地化」的競爭,這兩種力量的牽引會一直持續下去。

第五、未來交易所的整合會從「完全合併」轉向「參股」、「合資」等少數股權的策略聯盟手段,台灣要準備好。

第六、台灣有很好的條件,不管是和歐美交易所合資成立新交易所或者是引進其作為策略投資人,都是可行的方案。台灣一定要主動出擊,甚至可以藉著這波全球整合的東風來籌設境外人民幣離岸交易所,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構想更添加一些實質內涵。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徹底重組才能脫胎換骨

2010年2月日本航空 (JAL) 經營不善申請破產保護下市,日本政府再三拜託,請出高齡七十八歲的經營之神前京都陶瓷及KDDI董事長稻盛和夫擔任日航董事長兼CEO,經營並重建日航,大幅裁減1/3人員,改善經營效率,並出售部分資產,不到一年就轉虧為盈,預計2011會計年度 (至2012年3月底止) 營業利益將成長85%至1400億日圓 (18.2億美元)。

2012年1月,持有日航97%股權的大股東「日本企業再生支援機構」 (The Enterprise Turnaround Iniative Corp. of Japan) 宣布計畫於9月申請重新上市,將募資65-130億美元,有可能成為日本有史以來第二大IPO。

金融海嘯時美國政府金援AIG 1800億美元,迅速出售其全球資產 (包括台灣的南山人壽),並將亞洲旗艦AIA (友邦人壽) 在香港上市。AIA目前雖然33%仍為AIG持有,但已成為一家運作良好的獨立公司,除了進軍台灣市場,最近並以60億美元併購ING的亞洲資產。

另一家從金融海嘯中浴火重生的是通用汽車: 美國政府砸下300億美元拯救通用和克萊斯勒,2009年6月通用聲請破產保護,展開企業重整,剔除賠錢品牌,重訂勞動契約,大幅精簡人事,終於在2010年11月股票重新上市,一舉募資231億美元。通用去年並重新奪回全球汽車銷售王座,連續三年稱霸的豐田汽車跌到第四。

美國汽車業老三克萊斯勒也重整成功,2009年6月義大利飛雅特以很低代價併購了奄奄一息的克萊斯勒,現在情形剛好倒過來: 美國經濟持穩帶動了克萊斯勒銷售,分散飛雅特因為義大利債務危機所面臨的衰退; 克萊斯勒獲利雖然不及通用,但至少已擺脫赤字。

美國各界對於政府是否應該為企業紓困,有許多不同看法,但從美日政策性紓困結果來看,無疑是成功的,而且復甦速度都很驚人,其中有幾個關鍵: 第一、政府要有重建產業的機構或基金; 第二、對於是否要進行產業重建需有果決的政策; 第三、要有強而有力的執行和能幹的專業經理人; 第四、要盡一切手段進行大幅改造,徹底解決問題; 第五、要在最短時間和資本市場再接軌,回歸民營化。

台灣到現在為止沒有成功的大型產業重建經驗,政府幾年前對DRAM產業的改造已經失敗,DRAM產業陷入嚴重危機; 金融業的「二次金改」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卻由於執行偏差以致全面喊停; 目前對於4G / WIMAX產業的整合也缺乏魄力,躑躅不前; TFT-LCD面板產業正處於關鍵時刻,台灣真正需要的是像日本政府成立「Japan Display」,整合三家中小尺寸面板廠這種突破性思維。

日本爾必達最近再次出現財務危機,日本政府除了協商邏輯晶片業者東芝出手協助外,爾必達亦與美光和南亞科洽談三方結盟,若成功協盟,三家合起來的DRAM市占率將達28%,躍居全球第二大; 另外日本政府的「產業革新機構」 (Innovation Network) 亦可能繼 Japan Display 後再度注資。爾必達和美光整併雖然有助於台灣產業鏈整合,但是台灣已喪失談判主導權,命運待人宰割。

韓國三星最近在晶片領域大幅投資,除了邏輯晶片銷售不斷增長,也大動作切入台積電擅長的晶圓代工領域。當台灣產業還在為「水平整合」努力掙扎,三星上下游「垂直整合」已創造了難以超越的新障礙,這可能是政府重組產業下一個應思考的方向。

馬總統除夕談話表示,台灣已經走到脫胎換骨的階段,「台灣轉型的大時代,現在開始了」。我們建議政府應學習日本,成立台灣產業轉型基金,以資本的力量,協助台灣業者主動參與全球產業整合; 另外也可以反向思考,開放外資收購台灣企業,或把問題企業託付給專業經理人重整。時間不站在我們這一邊,唯有大破大立,台灣慘業才能避免繼續沉淪。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台灣資本市場 黎明還是黃昏 ?

2011全球資本市場,中國大陸 (含香港) 再度成為全球上市 (IPO) 總額最高的地方,即使不算上海、深圳籌資總額410億美元,香港IPO總額309億美元也以些許差距再度超越紐約307億美元,成為全球籌資金額最高的單一市場。

香港去年有90件IPO,其中7件為全球前20大IPO,包括第一名的Glencore 礦業、Prada、Samsonite以及被國際金融雜誌選為年度最佳IPO的高鑫控股 (大潤發) 。去年12月,由於市況不佳,香港取消了近100億美元的IPO,否則總額會更高。

台灣去年上市櫃集資總額為389億元,由於沒有85°C、宸鴻等大型個案,總金額較前年593億元為少,但家數較前年增加了5成,特別是海外公司來台IPO,上市有12家,上櫃有11家,較前年成長6家及10家,不過規模都很小,平均股本約4億元。台股去年和大陸A股並列為亞洲跌幅最深的股市,大陸總理溫家寶日前罕見地表態,要求完善新股發行制度。

台灣的競爭對手新加坡IPO數量不多,但成功完成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上市案 (李嘉誠的和記港口),金額高達54億美元,另外還完成了兩件大型資產信託,確定了資產證劵化的龍頭地位; 韓國交易所則頻頻在亞洲投資,入股寮國交易所,並和柬埔寨和緬甸合作設立交易所。

去年全球股市不佳,各國資本市場包括台灣在內新股上市七成以上都跌破承銷價,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台股比較大的問題不在初級市場,而在次級市場動能的急速減弱。前年的明星TDR由於溢價不再,讓外資為之卻步,雖然台灣資本市場適合中小企業的特性吸引不少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櫃,彌補了這個空缺,但是初級市場表面的榮景,隱藏不住次級市場老態龍鍾的現象,台股交易市場正在逐漸沙漠化和「新加坡」化,上市櫃公司越來越多,投資人越來越少,希望越來越小。

為什麼會這樣? 這和目前資本市場生態結構和承銷制度有很大關係,一個資本市場的組成包括上市公司、投資人、證劵機構和主管機關。現有上市公司規模太小,應鼓勵產業整合並加速公營事業民營化; 承銷制度過分偏向散戶,不利法人和外資; 另外主管機關對於承銷定價及配售的相關政策,雖然出發點是為了保護投資人,最終結果卻可能導致對股價和次級市場的負面影響。

良好的投資人結構應包括散戶、機構法人、造市者和外資,現在無人願意出來擔任領頭羊,好公司新股上市只有投機價值,卻無投資價值,機構法人對於新股認購敬而遠之,這種投資人結構的「溫和崩壞」持續下去將使企業放棄在台上市。

台灣資本市場還面臨許多長期挑戰,包括A股興起、人民幣國際化、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以及最佳中概股 (康師傅、旺旺、大潤發等) 都選擇在香港上市,假如我們什麼都不做,台灣市場必將逐漸被邊緣化。

解決之道有以下幾點: 第一、確立「發展資本市場」為重大產業政策,興利重於防弊; 第二、徹底改革現有承銷制度,平衡散戶與機構投資人利益; 第三、擴大對外資開放,並加速公營事業民營化; 第四、兩家交易所應積極參與區域整合,甚至可以籌設人民幣離岸交易所。

台灣資本市場正在關鍵的十字路口,雖然沒有人特別看好,仍有不少外國企業將台灣視為下一個希望,然而我們也面臨了重重挑戰。台股就像2010年初時的曾雅妮,是否能夠撥雲見日,更上層樓,就看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