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外國人眼中的台灣:去玩玩可以,一起做生意就不必了

上周我連續出國二次,年紀漸大,身體疲憊不堪,實在想好好地休息一下。

以往我會去日本,找個好的溫泉酒店,來個泡湯之旅,但這次由於沒有時間,於是在北投就近找了一個地方,放鬆自己。

結果遠超出我的想像,台灣的休閒旅遊行業has really come a long way,不僅硬體與服務均佳,而且具有多元性、精緻性和文化性,形成迷人的包裝組合,得以吸引本地和外地的遊客。

據觀光局統計,今年來台旅遊人次已達980萬,較去年成長24%,即將提前達成千萬旅客的目標,而且來自不同國家,不僅有中國大陸,還包括日韓、星港和歐美。

英國旅遊服務網路「Skyscanner」選台北為2015年全球十大「新興旅遊地點」,指出台北的特色是傳統文化、自然地貌和美食。

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剛選出世界20個最佳旅遊景點,台灣也入列,特色包括免費無線上網、表演藝術與美食,讚許台灣將「將『台灣製造』原來代表的低品質轉化為國家的驕傲」。

這些評鑑並非觀光局刻意安排的成果,而是來自外國人真心的感受。結論很明顯:台灣是一個旅遊的好地方,雖然風景不一定最動人,但「軟性指標」在全球名列前茅,世界正在發現台灣的旅遊價值。

這對台灣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諷刺,經濟上台灣越來越孤立,僅和全球少數國家有經貿合作協定,但觀光旅遊,台灣在全世界版圖的地位卻逐漸上升。

對香港人來說,台灣是一個新天堂:有文化、美食、物價又便宜;對歐美和其它國家旅客來說,台灣是比香港更多元的選擇,這其中有相對價值,也有絕對價值。

台灣旅遊的核心價值是要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取得平衡。最近享譽全球的台灣廚師江振誠決定回台創業,成立一家利用台灣食材,但卻能滿足國際品味的頂級餐廳。

江振誠表示台灣缺少「把自己的東西,說得國際都懂」的氣度和視野,在外國人面前,不清楚也不在意,以對的姿態演繹台灣。

我在泰國和印尼住過一些頂級的休閒度假酒店,他們一開始就很謹慎定位自己的價值,這是一種「印象」(perception),也是「形象」(image),但台灣還是脫離不了「good but cheap」的形象,未來仍有很大努力空間。

假如台灣服務業價值不能提升,台灣人才勢必持續外流。柯文哲表示,八年內台北要超越新加坡。但最近新加坡幼兒園華語教師需求大增,開出薪資是台灣的2.5倍,每年徵選三十人赴新加坡工作,我們憑什麼超越別人?

新加坡和台灣簽訂有FTA,貨物協議不談,如果從服務業來看,台灣是大輸家,餐飲旅遊行業一直有許多台灣人遠赴新加坡打工。

上周南韓和越南歷經二年,終於完成FTA實質談判。越南是台灣重要貿易夥伴,也是台灣在東南亞投資最多國家之一,奇怪的是台灣沒有人注意這個新聞,可能經濟部官員都累了、倦了。朴槿惠說她要將「漢江奇蹟」延續成「湄公河奇蹟」,你有什麼感想?probably none。

展望未來二年,台灣和區域國家簽署FTA的進展相信應不會快,海協會董事長陳德銘表示會 「再等台灣二年」,已點出了兩岸貨貿、服貿可能需要的談判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經濟想要變好,必須從我們的強項開始,也就是觀光旅遊。

你一定有一種朋友,吃、喝、玩、樂你很希望和他共享,他能給你帶來快樂;但若談到正事,成為生意夥伴,你絕對不願和他攪和在一起,因為他會把事情搞砸。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夥伴,that’s fine,至少我們還有某種價值。

任何國家要發展經濟,需要做對三件事情:吸引觀光客、人才和資金。台灣在吸引遊客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但是後兩項一無所成。引進人才較不容易,不過吸引投資是每個政府的必修課,為何台灣的成績單那麼差?

因為台灣有太多行政障礙,投資規則不透明,對外資不友善。上周台灣財政部以在市場上徵求委託書方式,取得彰化銀行控制權,硬是將原來民間大股東台新金控掃地出門,九年前台新金花了365億元投資彰銀成為第一大股東。

財政部的做法令人不敢置信,一個政府有危機的時候要求外人投資協助其脫困,等到狀況變好就義正辭嚴地將資產收歸國有,未來誰還敢來投資?

中國大陸稱此為「國進民退」,2008年金融海嘯時不少國營企業趁機取得對民企的控制權。習近平上台後正努力扭轉這個現象,推動「混合所有制」,讓國企引入民間和外來資本,「國退民進」,但台灣卻在走相反的道路。

台新金的前外資大股東新橋資本前董事總經理最近投書亞洲華爾街日報,批評「一個朝令夕改的政府,缺乏信賴保護及誠信原則的政府,如何搞得好經濟?如何讓企業發展?又如何可以吸引外資?」

新橋最後選擇撤資,放棄台灣,他們的意見反映外資對台灣的普遍心聲。

如果你是一個有抱負想進入旅遊業的年輕人,請先到新加坡或其它地區去磨練幾年,提升你的國際競爭力,拉高你的薪資水平,再回來台灣,機會會等你的。

觀光旅遊是台灣少數有前景的行業,現在才剛開始,還有十年榮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台灣經濟正逐漸走上香港和新加坡的老路。

頂新101, 君龍人壽, 美的 小米, 鑽石基金 生技, 紫金礦業, 中國銀行 曼哈頓地產, 吳季剛品牌, 兩岸三地ETF, 盛京

頂新101
財政部、中央銀行、金管會等三大財金部會首長8日在財委會陣線一致,反對頂新將台北101持股賣給外資。張盛和在財委會備詢時指出,基於台北101是重要地標和公股經營權,明確提出三大點反對頂新售股給IOI,並表示將向投審會表達反對立場。

張盛和指出,三大反對理由包括:1、台北101是重要地標,不宜由外人取代;2、據他了解,馬來西亞地產公司已在詢問其他民股還要繼續接手更多股權,因此不是單純的財務性投資;3、台北101股權出售給外資的話,前提應是外資不要有經營權,最好是出售給國內業者,讓股權能留在國內。

央行總裁彭淮南也主張,台北101是台灣的地標,最好是賣給國內投資人比較好,「這是地標,不應交給外資取得經營權」。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表示,金管會也贊成儘量賣給國內投資人。

對頂新集團決定將台北101大樓股權售予馬來西亞外資,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101大樓對台灣有特殊意義,除嚴查有無陸資涉入,加上頂新食安風暴造成社會負面形象及相關賠償責任未釐清,將尊重立法院意見,並依公共利益、社會觀感及民眾期待等因素為依歸,予以嚴審。

投審會尚未收到頂新申請轉讓101股權案,張銘斌說,未來收到申請案後,須由投審會20位委員進行共識決,如有任何一個委員不同意,就將予以駁回。

新閣揆毛治國說,頂新退出台北101是符合全民期待的事情,但101股權移轉不同於一般商業財產處分,必須符合法令、顧及公共利益、社會觀感和人民期待,他已要求經濟部、財政部關注此案發展,並呼籲頂新不要做出違反國人期待的事情。

張盛和昨天透露,公股並非沒有意願接手頂新釋出的台北101股權:「但重點是頂新願否賣給公股,以及公股要買也必須用公開市價來買」。張盛和指出,倘若頂新開出的價格太高,或是沒意願賣給公股,公股想買也買不到。

張盛和會後受訪時也坦言,公股有跟其他民股,包括金融業者接觸,想加碼101的股權讓持股比重過半,但卡在價格問題,公股出的價民股不願意賣。

張盛和指出,101的股東有19%的小股東都是藏在銀行業,「我們會再積極接洽買到7%的股權,但公股既不能殺價,又不能用高價買,困難就在這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為了反頂新,已經走向民粹,101為何不能賣給外資?政府憑什麼干預?賣給政府和財團恐怕都是次佳選擇。

第二、賣給財團有問題,因為國泰、中國信託這些都是純粹財務投資者,不想參與經營,而政府卻又想將經營權留在台灣。

第三、賣給政府問題更大,因為政府只想用比市價更低的價格購買,而馬來西亞IOI購買價格卻是市價的兩倍。

第四、財政部表示頂新要賣之前應該先告知,憑什麼?國際交易本來就應該保密,財政部只是第二大股東,不能球員兼裁判。

第五、更糟糕的是財政部在玩弄和台新金/彰銀一樣的手法,操縱所謂的"泛公股",也就是財政部自己持股沒有那麼多,卻要求其它民股以低價將股權賣給他,。

第六、所謂101是台灣重要地標,不宜由外人取代也是錯誤觀念,八十年代美國紐約洛克斐勒中心賣給三菱,最近安邦保險收購紐約市華爾道夫酒店,都是指標建案賣給外國人的例子。

第七、將101的股權出售區別於一般外人投資也大錯特錯,什麼叫做公共利益、社會觀感及民眾期待?這些都是當年投審會否決合法外資KKR投資國巨的理由,現在又陰影重現?台灣要走向法治,一切應該依法辦理,沒有社會觀感的問題。請問將魏家通通判死刑,財產充公難道就能符合民眾的期待嗎?

君龍人壽
台灣人壽轉投資的大陸合資保險子公司君龍人壽,正積極引入新的「富爸爸」。據了解,新股東是大陸最大的民營私募基金昆吾九鼎投資,預計要取得逾4成的持股,成為君龍最大股東,但目前卡在廈門政府不同意君龍另一大股東建發集團釋股,預計年底應會有具體答案。

此外,前9月稅後獲利19.79億元的台壽保,積極朝全年獲利20億元以上挑戰,前10月台壽投資淨收益150.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第4季就看台股行情,即年底是否要一次性打銷不具獲利性的投資部位。

君龍人壽股權調整案要過二大關卡,第一是建發集團的大股東是廈門政府,擔心一旦九鼎投資拿下經營權,則君龍人壽總部可能從廈門遷移到北京或其他城市,因此暫不同意建發集團釋股。

第二關是君龍人壽一旦由外商合資壽險公司,轉為內資的大陸本土壽險公司,則台壽保的持股是否能超出20%,尚待大陸保監會核准。

國內三家壽險公司在大陸成立合資公司,第一家上海國泰人壽,因為大陸發改委政策,要求國企專注本業,因此上海國壽原始股東之一的東方航空將50%持股,已轉給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公司,上海國壽也更名為上海陸家嘴國壽,並已完成後續增資。

新光人壽與大陸海南航空各50%合資的新光海航人壽,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討論要尋找新的股東接手。

至於台壽保與建發集團各50%合資的君龍人壽,則已找到新股東,即投資有大陸上百家企業的九鼎投資接手,但君龍並非更換50%的大股東,而是九鼎投資、建發集團及台壽保各保留一定持股,由九鼎投資成為最大股東,並接手經營。

由於九鼎投資專門接手大陸企業的股權之後,推動上市以求獲利,若九鼎真的買下建發及台壽保手中部分君龍人壽的持股,則台壽保已經投資君龍人壽的新台幣11.5億元,即可望先行回收,還可保留君龍的部分持股,成為參股的財務性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股票市場表現強勁,股權投資集團手上現金多,PE成為投資主流,自然想物色好的投資標的。

第二、九鼎是大陸最牛的本土私募股權基金,今年已在新三板上市,創下先例,現在又準備跨足人壽保險公司。

第三、君龍對廈門有一定的意義,所以廈門主管機關不一定會批准這個項目。

第四、以往都是財務投資人將手上項目賣給戰略投資人,這個卻是反其道而行。

第五、福建自貿區剛獲批准,將來肯定還會有許多新政策,現在出售君嚴人壽是錯誤的時機和決定。

美的/小米
小米創辦人雷軍1年前曾與格力(000651-SZ)董事長董明珠對賭10億元(人民幣,下同),不料,最近卻傳出雷軍已私會格力勁敵美的集團,並與美的集團(000333-SZ)創辦人何享健與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等高層會面,雙方初步達成戰略合作意向,不排除美的集團會引進小米作為投資者。這項消息在整個網路與家電界已投下震撼彈。

新浪財經網報導,最近兩年以來,大陸家電產業不斷傳出與小米的合作「緋聞」,從最初的九陽股份(002242-SZ),到後來的老闆電器(002508-SZ),但凡與小米科技沾邊的合作緋聞均引發了公司股價的大幅度上漲。不過,這些合作都僅止於紙上談兵,無論是九陽的豆漿機,還是老闆的燃氣灶等傳聞都是資本市場的炒作。

很顯然,這次傳出小米與美的集團的戰略合作,似乎有點靠譜,美的9日公告暫停交易,外界解讀雙方合作已有眉目。美的的年營收已超過千億,該集團與格力集團是死對頭,既然雷軍與格力董明珠對賭,誓言5年內營收要超過格力;2013年雙方的差距還很大,格力1200億、小米300億,今年已拉近,格力估1400億,小米直逼800億。

近年來,美的集團積極拓展電商領域,並希望能在2015年突破2000億元的規模;在電商方面,於2014年成立了集團電商公司,全力搶攻,美的電商銷售額就從2011年的7.16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40億元;今年雙十一,美的集團全網銷售額達到7.1億元,較2013年增加120%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電商給傳統家電製造業提供了很大的機會,預計今年美的電商銷售額將占大陸境內銷售總額的10%

今年美的集團又將觸角延伸至家庭智慧系統,並與阿里、京東、華為等展開合作,打造開放的智慧家居應用系統。其中,美的和阿里雲在3月簽署協定,就建構基於雲端平台的物聯網智慧系統及大資料應用,達成框架合作意向。

雷軍很欣賞阿里的戰略。去年阿里集團斥資28.22多億港幣,投資海爾集團旗下日日順行銷物流體系;這次雷軍將合作轉向美的集團,看中的就是網路與傳產的結合能產生更大綜效。雷軍曾說,他的哲學就是「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敵人弄得少少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物聯網是未來的大趨勢,美的是家電的龍頭,所以小米準備投資美的並不特別令人感到訝異。

第二、不像中國大陸,台灣電子業者還未有和家電業者策略聯盟的想法,中國大陸智慧家庭的發展未來肯定超過台灣。

第三、阿里巴巴投海爾旗下公司,給了雷軍啟發投資美的。

第四、小米未來的重點還是移動式裝置,移動式裝置有很多形式,遠超過我們目前的認知和想像力,許多和家電相關。

鑽石基金/生技
串聯生技價值鏈,科技部、生策會、鑽石基金合作拋磚引玉,昨(9)日宣佈由鑽石投資18億元技轉來自於台大、中研院、北醫、國防醫學院等發明,新創立協和新藥、欣耀生醫與3D Global Biotech Inc.3家新創事業。技轉金將採技術入股模式,作價持股由2成起跳。

該投資案由科技部、生策會聯手選題,從學界找出3項包括小分子新藥、無肝毒止痛藥,以及近年十分夯的高階3D植入式醫材潛力技術,由國內最大生技創投-鑽石基金投資。

生策會長陳維昭表示,以往早期研發創新、高風險的技術,一般創投都不願意出資,造成技術只能停留在實驗室。因此,生策會與鑽石生技2012年簽訂合作,從新創獎平台選題,針對早期創新的學界技術,協助籌資新創企業,讓這些early-stage研發成果有機會開花結果,且透過企業投資提供學界創業育成種子基金。

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對學界新創公司將採長期投資,目前經營團隊除了原本學界研發人員外,已經從國外延攬有成功經驗的科學家一起加入,預計首輪資金由鑽石投資,隨著產品陸續進入階段性過程,也將啟動第二波的募資潮。

路孔明表示,鑽石協助創立的3家新創企業中,專注小分子癌症新藥/基因特異性核酸藥物的協和新藥,預計2016年至少兩項新藥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

協和已聘請李文成博士,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兼研發長;李文成曾任職於美國Biogen Idec藥物化學部副主任,以及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化學部副總裁。

另外,欣耀生醫則技轉國防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代謝酵素調控技術平台,目前已完成無肝副作用之疼痛用藥安泰拿疼的Phase Ia

至於3D Global Biotech Inc.,則專注高階3D植入式醫材的開發,技術主導者是北醫口腔醫學院院長歐耿良,是台灣第一家以細胞、組織進行臨床3D列印應用的高階醫材公司。短期鎖定客製化人工植牙,中期將結合生物列印技術,進行客製化骨替代物及乳房重建,長期將生產個人化抗癌藥物緩釋載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生技投資還有很大的潛力,而且已蔚為風潮。

第二、我們關切的不是一般小型投資項目,而是像鑽石基金這樣的大型指標性投資案。

第三、18億元總共投資三個項目,平均每個案子投資金額6億元即二千萬美元,對於新創事業而言是相當驚人的投資金額。

第四、這些都是平台式的投資,選題相當重要,台灣生技產業能有這種產學合作,配合資金大量投入,已經形成良性的產業循環。

紫金礦業
大陸最大的上市黃金開採商紫金礦業宣布,將收購加拿大金礦企業9.9%的股權;但紫金礦業昨(9)日A股表現未受消息激勵,以下跌收場,港股也維持平盤。

紫金礦業128日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鑫興環球有限公司斥資8,087萬加幣(約新台幣22億元)收購加拿大普瑞提姆資源(Pretium Resources9.9%的股份。@IMAGE_430550_CENTER@-->

智通財經網報導,普瑞提姆資源是一家在加拿大註冊的勘探開發公司,總部位於溫哥華,分別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資產為擁有位於加拿大卑詩省西北部的Brucejack石英脈型金銀礦和Snowfield斑岩型金銀礦兩個項目100%權益,礦權面積達3,199公頃。

普瑞提姆資源目前正在協商Brucejack礦場的開採許可,並表示會把出售股份所得的資金用於該礦的開發勘探及基礎建設。

普瑞提姆資源執行長庫爾特曼在聲明中表示,紫金礦業的投資讓其步入提高產量的重要階段;並認為紫金礦業是資本結構良好的股東,普瑞提姆資源看好紫金礦業的未來發展,以及看重其對於金礦開採的承諾。

紫金礦業認為,普瑞提姆資源擁有的資源量龐大,具有較好的潛力,並且擁有的項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獲得環評批准後即可開始建設。

和訊網報導,紫金礦業的主要業務為經營大陸境內採礦、生產、冶煉、銷售黃金和其他礦產資源。紫金礦業還表示,這次交易有利於增加黃金、白銀資源儲備,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這次收購提議將於明年116日截止,並需等待加拿大當地相關政策法規及大陸官方通過。

紫金礦業昨日A股股價以人民幣3.10元收盤,下跌1.90%;港股股價維持平盤,收在港幣2.08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金位於福建,是大陸最大的黃金開採商,過去投資都限於國內。

第二、紫金積極走出去海外投資,反映了中國大陸企業目前普遍的思維。

第三、以往中國大陸對海外天然資源的投資以國營企業為主,未來會轉到民企。

第四、台灣不了解這一塊領域,最好的策略是和中國大陸企業合作,一起走出去。

中國銀行/曼哈頓地產
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已與美國摩根大通等業者達成相關協議,將以近6億美元(約新台幣188億元)的金額購買位於曼哈頓的辦公大樓,並可能做為中行在紐約的辦公室,這是陸資進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最新一筆交易案。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銀行日前同意購買位於曼哈頓40街與六大道交匯處,名為名為布萊恩特公園7號(7 Bryant Park)的28層玻璃幕牆辦公大樓,這座大樓目前正在由休斯頓建商海因斯(Hinse)和摩根大通(JPM)資產管理子公司共同建設。美國電子證券交易所那斯達克(Nasdaq)官網也證實了這項報導。

這棟總面積達47萬平方英尺(約13,208坪)的辦公大樓,位於美國銀行大樓(Bank of America Tower)的正南方,可望成為中國銀行擴展美國業務的新起點。目前尚不清楚中國銀行是否會使用整棟大樓,但相較中國銀行目前的紐約總部,新大樓可算是一次重大升級。中國銀行將會在2015年新大樓完工時正式買下大樓,並搬離位在麥迪遜大道410號的原辦公室。

人民網報導,田國立於2013年接任董事長之後,中國銀行開始積極布局海外,力爭獲得更大的海外貸款和外匯交易市占率。2013年中國雙匯國際控股公司收購美國生豬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時,中國銀行便提供雙匯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56億元)的融資。

海因斯和摩根大通於2013年開始修建這座大樓,當時它們還沒有獲得任何租約,只是寄希望在大樓完工時,會有美國企業願意進駐。

消息人士指出,海因斯和摩根大通在2014年開始與中國銀行進行出售這座辦公大樓的談判,部分原因是中國銀行出手闊綽。

中國銀行的出價可能接近每平方英呎1,300美元(約每坪新台幣143萬元),雖然低於近期部分市中心大樓每平方英呎超過1,700美元(約每坪新台幣187萬元)的成交價格,但是這個價格並不包括對辦公空間的修建成本。

此外,這宗交易從技術上來看是一樁長期的租賃交易,因為大樓的用地並不包含在這次交易中,土地的擁有者是大樓的有限責任股東帕科利特米利肯企業公司(Pacolet Milliken)。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正積極投資美國和歐洲的房地產,速度有加快的趨勢。

第二、理由很簡單,歐美資產收益率佳,而且財務透明,法令保障健全,比起投資國內房地產來說更加穩健。

第三、這筆交易之所以吸引人注目,在於購買者是中國銀行,未來有可能將其作為企業海外總部。

第四、中國機構在海外投資併購無往不利,原因在於出手闊綽,出價比外資都高。

吳季剛品牌
美國私募鉅子湯瑪斯‧李旗下的投資公司InterLuxe,今年9月收購知名台裔設計師吳季剛的自創品牌Jason Wu,執行長貝斯特入主後大刀改革,以媲美經典品牌Ralph Lauren為目標,務使吳季剛這個新銳品牌蛻變為強大的時尚品牌。

貝斯特(Melissa Beste)今秋進駐吳季剛紐約工作室後做了一番變革,包括聘請專業財務主管及暫停女鞋產品線,並打算向歷史悠久的美國名牌Ralph Lauren看齊做多角化經營,除了生產製作服裝、配件、化妝品外,有朝一日還將跨足居家用品。

吳季剛將自創品牌的大半股權賣給InterLuxe,令原本預期他只會出脫少部分持股人士跌破眼鏡。對此他表示,「這樁交易結合財務與商品行銷專業說服了我,畢竟我的品牌還年輕,過去從未得到這類支援。想自我壯大,就必須與有力人士合作。」

紐約投資公司InterLuxe,係知名私募股權投資人湯瑪斯‧李(Thomas H. Lee)與服裝業金主瓦斯納(Gary Wassner)於今年創立,吳季剛品牌是該公司的投資處女作。

現任InterLuxe董事長的瓦斯納透露,InterLuxe還有6件收購案正在洽談,其中5個收購標的在美國,1個在歐洲。InterLuxe成立的構想是收購新竄起的品牌,挹注銀彈和強大的管理資源。

美國私募業者向來對投資奢侈品牌興趣缺缺,因這類投資對象就像百老匯一樣,全憑設計師的品味,及消費大眾一時的興致。

美國投資者偏好J. Crew與凱文克萊(Calvin Klein),這類前景可預測且成立已久的大眾消費品牌。不過線上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到創投業者,逐漸對投資高檔時尚品牌感興趣,這從美國名設計師Michael Kors的品牌自2011年掛牌後一飛沖天,以及法國奢侈品集團開雲(Kering)去年入股紐約時裝品牌Joseph Altuzarra可看出端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吳季剛的觀念畢竟還是比較美國式的,願意出售控股股權。

第二、他有一個清楚的目標,將品牌打造成像Ralph Lauren一樣的經典品牌。

第三、當然這個案子有其風險,Thomas Lee雖然很有名,但這是他新成立的基金。

第四、所幸這個基金不全是純金融投資,有一個服裝業主作為戰略投資者,專注於服裝產業,投入銀彈和強大的管理資源。

兩岸三地ETF
面對人民幣國際化,前財政部長、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10日表示,在大陸「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下,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趨勢,對於大陸、香港、台灣而言,這是機會也是風險,她預料2015年人民幣衍生性商品將會因此大量出現,呼籲陸、港、台三地應攜手推出「兩岸三地ETF」,以提供更多投資與避險的選擇。

劉憶如是在10日應邀出席「2014港台經貿合作論壇」上,做了上述表示。劉憶如指出,大陸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時間雖可長可短,但她認為大陸這次是「玩真的」,因此,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相關政策陸續展開,對兩岸三地的影響也正在加深。

值注意的是,目前大陸仍有許多價格是由政府而非市場決定,劉憶如指出,以今年2月為例,當外界以為人民幣將繼續上漲之際,大陸卻放手讓其走貶,這顯示大陸的資金價格(指利率及匯率)現階段仍未完全走向市場化,而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則是「手牽手成一套」,大陸方面也意識到這一點,即惟有人民幣國際化,市場才能決定人民幣的價格。

另外,劉憶如指出,目前大陸方面正全力推動民營銀行的成立、並將在明年推出存保制度,這代表大陸正在為其建構利率市場化做準備,一旦如此,則未來大陸的利率、匯率波動將會加大。

對此,劉憶如認為,香港、台灣的共通性正是「習慣波動」,因此,面對大陸雙率的波動加劇,「機會更多,風險也高」,加上預計2015年人民幣衍生性產品可望大量出現,不僅港、台可以共同探討如何「如何把握機會、規避風險」,大陸、香港、台灣甚至可以攜手合作,一起推出「兩岸三地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劉憶如表示,「兩岸三地ETF」除了可供投資人更好的避險管道外,台灣的文創、醫療、食品、科技等產業未來也可以加入推動,在不同的產業結構下,港台甚至可研究如何發行各種人民幣公司債,不僅可為企業開拓赴大陸籌資的新途徑,亦為投資人提供更多元的投資選擇。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兩岸三地的金融板塊和資本市場會持續融合,所以"兩岸三地ETF"符合大趨勢。

第二、問題在台灣主管機關,我們不開放「滬台通」,卻推動「台日通」、「台星通」、「台日通」、「台英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連結。

第三、「滬港通」也是不平等的,投資大陸A股的資金遠超過大陸投資港股的資金。

第四、台灣企業赴大陸籌資可能性低,真正應該開放的是大陸企業來台籌資,但這條路現在給封死了。

盛京
大陸東北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盛京銀行將赴香港上市,盛京計畫通過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最多籌資14億美元,預計18日定價,29日掛牌上市,為今年港股壓軸大型新股。

大陸經濟情況持續低迷,各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大陸地方性銀行紛通過上市補充資金。

盛京是繼3月哈爾濱銀行,今年第二家到港交所上市的大陸銀行。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盛京通過上市融資幫助充實資本,也是滿足全球資本新規《巴塞爾協議III(Basel III)要求。

盛京招股說明書指出,盛京擬以每股港幣7.43元至7.81元價格,發行13.8億股股票。

新股占發行總量的90.9%,至多計畫募資到14億美元。香港招商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截至到去年底為止,盛京總資產為574億美元,今年前六個月實現獲利人民幣2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

據了解,盛京稍早曾遞交過A股上市申請,但鑒於城商行A股上市遲遲未開閘,10月底才轉向港交所,大陸地方銀行也陸續出現赴港上市潮,包括徽商銀行、重慶銀行、重慶農村銀行和哈爾濱等銀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區域銀行在香港上市價格普遍不佳,但這並未阻止其赴香港上市。

第二、這次的承銷案由大陸本地承銷商主導,甚至沒有外國承銷商,相信外資投行和海外投資人對於大陸銀行股已經感到疲憊。

第三、台灣證監會不知為何,一直不肯開放城商銀行的A股上市。

第四、富邦去年參股投資哈爾濱銀行,相信是一個中國大陸東北的策略性布局。


第五、部分大陸民營企業對於參股銀行有高度意願和戰略性考量。

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台灣不愛中資,卻抄襲大陸廠商的產品拿出去賣?

我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等他,看了一下手錶,較原來約定時間已過了45分鐘,我正準備起身到附近走走,他突然出現了,友善的笑容,靦腆的表情,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年輕人」。

「黃總,實在不好意思,路上堵車很嚴重。」

我問他今天不是禮拜六嗎?他說一樣,周一到周五車子有單雙號輪流規定,周末沒有,所以車子都出來了。

他來自中關村一家新興電子企業,他們所做的產品,符合未來趨勢,技術上是行業的佼佼者,和創辦人背景有關,但缺陷是他們不懂金融,才正要開始進行融資規畫。

這家公司和我的一個台灣客戶有往來,台灣公司幫它們產品代工,雙方進展不錯,所以有意願探討是否有進一步合作空間,我過來了解情況。

如同大部分台灣電子企業,我代表的台灣公司以前幫歐美客戶代工,為B2B業務型態。但這家大陸公司卻不同,他們自己有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屬於B2C,雖然才剛起步,但已有一定市場知名度。

「黃總,其實我們跟台灣人合作經驗相當愉快,你們的製造真的沒話說,比我們以前搭配的廠商都要好,而我們研發實力強,好好配合,可以共同開發國內市場這塊大餅。」

問題在那裡?我的台灣客戶並不甘心只做代工,他們也想跨入自有品牌行銷,畢竟跟歐美廠商配合了二、三十年,在外國有不少資源。

「您可能不知道,今年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國外的朋友向我們投訴,看到了一款產品,和我們委託台灣公司生產的產品非常類似,但掛的是台灣公司品牌,令我們非常震驚,也影響了雙方的友誼。」

我無話可說,以前我們認為大陸充滿山寨產品,但這次是倒過來,台灣的創新到哪兒去了,還是我們真的技不如人?

我問他雙方有沒有翻臉,彼此是否已暫停合作。

「一點都沒有,我們還是緊密的戰略夥伴,我的老闆也願意協助台灣公司推出自己的產品,但我們比較希望雙方定位界定在『技術品牌商』和『製造商』,大家各自專注在不同的強項。」

我問他說我們客戶可以投資他們嗎?他說不太好,會把關係搞複雜,他們歡迎業務合作,但最好不要股權合作。

他提到有很多創投想投資他們,我並不意外,初步規劃金額3千到5千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億5千萬元)。目前大陸新創企業第一輪融資的估值(valuation)在五千萬至一億元(約新台幣5億元)人民幣之間,超出台灣很多。
這代表了什麼?第一、中國大陸現在已漸漸有自主創新的生態體系。中關村就如同美國矽谷,年輕人熱衷於創業,大量資金追逐好項目,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台灣廠商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很多人想跨入品牌,但並不容易,以前幫歐美廠代工,未來則是幫大陸企業,如小米和聯想。

第三、「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對台商均充滿挑戰。開創全球市場要有規模,拓展中國市場則必需找到利基。最近有一個前富士康總經理創業成功,生產功能媲美專業級但價格不到十分之一的小耳機,透過小米品牌銷售,但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小米原來想挖角這個總經理,被他婉拒,雙方改成策略和業務合作。台灣的創業家想要成功,產品一定要有量,才能做到世界第一,如何能達到?就是要和新興大陸品牌業者合作。
台灣企業的未來在那裡?我們不能只作「生產製造者」,更應成為「資源整合者」,整合技術、市場、人才和管理。中國大陸和全球是翹翹板的兩邊,台灣是中間支撐的軸心,既要「聯外引中」,也要「聯中引外」。
我們可以成功嗎?恐怕只有少數人做得到,因為沒有正確的心態。台灣一定要開放,才有條件進行全球資源整合。對中國大陸也是如此,你把它想像成機會就有可能成功,把它視為威脅,就無法做到世界第一。
選舉已經結束了,然而台灣仍未停止彼此的批判。這不是國民黨的台灣,也不是民進黨的台灣,而是台灣人的台灣,但台灣人不團結。
台灣的未來,並不完全操之在我們的手裡,更多的影響因素來自於台灣以外。未來的重點不在於藍綠版圖誰大,而在於紅白,想像你在紅色番茄濃湯中滴一滴奶油,攪拌一下就沒有了,但你也可以多加幾滴奶油,用它來提味,讓它成為湯的靈魂。
改變要從心態做起。上周頂新集團,將台北101大樓賣給馬來西亞的IOI,交易總額新台幣251億元。市場焦點多半集中在魏家5年賺170億,以及經濟部將嚴審IOI,若有0.01%中資即不准。

頂新為富不仁,固然應予嚴懲,但若要其以成本釋股並不符合法治精神。同理,IOI為著名外商,政府對其充滿質疑,對外資不夠友善。台灣若有向前看的思維,就應努力對外招商,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期待,而逾越法令規定。

台灣今天普遍的心態,就是把帳通通算到別人頭上,blame it on馬英九,blame it on頂新, blame it on國民黨,blame it on China。請停止抱怨昨天,開始想像明天。

剛參加完北京論壇,今年的關鍵詞是「新常態」,中國經濟進入一個和過去完全不同的新階段:速度放緩、結構調整、創新驅動。

台灣的新常態也將來臨:成長轉型停滯、和世界與大陸更加遙遠、創新動力不足、社會不滿與日俱增。政府未來肯定會更加聆聽人民的聲音,比如說努力修理頂新,但人民是否能聽到世界的聲音呢?誰還敢講真話?

2014年的台灣「太平輪」,can we change our destiny?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國產 海螺, 賽普拉斯 飛索, 阿里巴巴 美零售商, 星浩資本, 2015趨勢科技, 海通證券, 陸股, 騰訊 盛大文學, 萬達香港上市

國產/ 海螺
國產建材實業(2504)昨(1)日指出,將與中國大陸水泥產業龍頭海螺集團正式簽約進行策略聯盟,並將湖南水泥廠部分股權轉讓與海螺,預計轉讓80%股權,交易金額暫估為4.3億元人民幣。

國產指出,這項股權轉讓交易將助長國產集團遠經營大陸湖南地區水泥市場,而且開拓其他相關建材與混凝土事業發展。

國產指出,兩強結為好友後,對國產發展有重大意義,海螺集團相關事業遍及全大陸,藉著這次的合作,除可顯著降低原物料採購成本外,並可厚植市場競爭力。

國產指出,藉著這次出讓股權後的資金挹注,將有助於國產大幅拓展建築材料市場以及其他相關上下游事業的的垂直整合。

國產指出,在與海螺策略聯盟後,湖南廠相關生產成本將因此下降15%以上;而目前,雙方也同意,將就國產福建水泥廠的生產流程、成本等細節,未來海螺會持續進行合作。

國產表示,國產(湖南)水泥實收資本額7,480萬美元,主要營業項目為水泥製造及銷售,最近年度財務報表淨值5.2億元人民幣,最近年度財務報表損益金額為3720.5萬元人民幣。

國產表示,處分利益待最終交易總金額確認後公告。

據了解,國產此次出售湖南水泥廠的每股金額,是比每股淨值還高出1成多,且還有匯兌利益可賺,實際獲利會比帳上還多。

國產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254.7億元,營業毛利25.89億元,毛利率10.17%,營業淨利8.38億元,營益率3.29%,稅前淨利8.33億元,稅後淨利6.86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4.57億元,EPS0.3元。

在海螺集團入股的刺激下,國產昨天盤中吸引買盤進駐,股價以10.75元作收,上漲0.47%。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早年台泥曾經和海螺水泥有策略聯盟.甚至持有部分股權。

第二、海螺是中國大陸水泥業的龍頭,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力,和其策略聯盟有一定的意義。

第三、國產將大陸業務轉讓給海螺是正確的決定,國產在中國的規模遠遠不及台泥及亞泥,沒有競爭力,也不可能當整合者,被整合是最佳選擇。

第四、水泥是過氣的行業,產能過剩而且有環保問題,中國大陸早就開始進行行業整合。

賽普拉斯/ 飛索
記憶體晶片大廠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 Semiconductor1日盤後宣布,以16億美元股票收購同業飛索(Spansion)公司,未來將攜手強攻物聯網裝置市場。兩家公司2日股價聯袂飆漲。同在那斯達克交易的賽普拉斯大漲19%12.42美元,飛索漲幅達23.7%28.27美元。
根據雙方協議,飛索股東每股可換取賽普拉斯股票2.457股,按後者前市收盤價10.43美元估算,飛索約價值16億美元。

兩家公司預定明年上半年完成交易。新公司保留賽普拉斯半導體的名稱,總部設在加州聖荷西,雙方各持半數股權。賽普勒斯執行長羅傑斯將掌舵新公司,而飛索董事長賓漢(Ray Bingham)接任非執行董事長。

賽普勒斯與飛索合併後,可望成為嵌入式系統用多款晶片最大供應商。賽普勒斯專門製造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主要用在消費性電子裝置與新崛起的物聯網裝置;飛索則是專經於汽車與工業科技的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

格林證券(Wedbush)分析師范赫斯說:「這兩家公司聯姻很棒,他們在不同市場都是佼佼者,合併將能帶來極正面的綜效。」

兩家公司估計,合併後年營收將達20億美元,三年內每年可望節省逾1.35億美元成本,並提振每股盈餘。

今年晶片產業併購交易熱絡的程度,是2011年來首見。根據彭博蒐集的資料,今年上半年北美地區宣布約110億美元的半導體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由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興起,刺激全球半導體大廠進一步的整合。

第二、像高通和英特爾這些大廠可以布局中國,和大陸業者策略聯盟,較小的業者只能互相整合,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第三、中國大陸業者雖然實力不夠,但有國家政策支持,配合1,200億人民幣半導體產業基金,會積極走出去海外併購,最近長電並加坡金朋就是一例。

第四、台灣業者如果有保持競爭力,不能自絕於全球M&A趨勢之外,也應該積極走出去,相信外企會更願意和台灣半導體業者結合。

阿里巴巴/ 美零售商
阿里巴巴鋒頭太盛,遭美國傳統零售商圍勦。由美國主要零售商組成的商業街公平聯盟(Alliance for Main Street Fairness)上周末在電視強打廣告,希望美國國會結束對網路零售商的免稅待遇,否則阿里可能「摧毀」多數美國本土零售商。

路透報導,該廣告為美國有史以來、針對一家中國公司最大規模的公開行銷活動。儘管阿里在今年9月創下全球最大首次公開發行(IPO)後才廣受美國關注,但其交易額已超過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eBay總和,使美國零售業商開始忌憚阿里。

打出廣告的商業街聯盟由TargetBest BuyHome DepotJC Penney等美國多家大型零售連鎖商組成。而美國零售業領導者協會(Retail Industry Leaders Association)亦表示,阿里IPO改變了所有事情,這家公司將很快成為一種威脅,更勝亞馬遜當年。

美國零售商及業界分析師預計,阿里憑藉IPO獲得的大量資金,將很快推出針對美國消費者的服務。商業街聯盟發言人巴卡(JoshuaBaca)則表示,阿里總有一天會利用美國銷售稅的漏洞來營利,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對此,阿里近日回應,該廣告扭曲事實,阿里所有業務皆按照所在國法律繳稅,美國市場亦不例外。阿里亦指出,目前其業務重點仍為中國市場,中國人財富增加及上網比例提高,確保中國市場繼續成為公司業務成長的主要動力。

目前阿里的全球零售服務由旗下「全球速賣通」負責,向美國消費者銷售商品。其核心服務淘寶網不但沒有英文網頁,亦未對美國消費者開放。

相關報導指出,美國零售業者近來受電商威脅日益增加。近期適逢美國感恩節購物季,知名的網路購物節「黑色星期五」、「網路星期一」亦接連展開,搶去不少實體店家顧客。

數據顯示,愈來愈多的美國消費者選擇網路購物。據ComScore統計,美國今年在感恩節當日的網路銷售額增加了32%;但另一方面,美國零售業者協會公布的數據卻指出,感恩節周末銷售量比去年下降了11.3%。

對於傳統零售商而言,打廣告是促使美國國會改變電商免稅政策的最後一招。巴卡表示,並不反對阿里和美國零售商競爭,但競爭需在同一標準上進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改變了市場遊戲規則,電商對傳統零售造成強大威脅。

第二、阿里巴巴的影響力不僅在中國,更逐漸跨到美國,這正是馬雲當初在美國上市的目的。

第三、阿里巴巴的市值已超過亞馬遜,雖然在美國市場的影響力遠不及亞馬遜,但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第四、台灣在電商領域遠遠落後歐美和中國大陸,未來若想要急起直追,一定要加速修改法令。

星浩資本
中國最大房地產私募基金之一的星浩資本宣布,已正式完成旗下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開發基金第3期的募資,基金規模達37億人民幣(下同);連同前2期,基金管理總規模近100億元。

星浩資本於201010月成立,是一家涵蓋地產基金、開發管理、商業與現代服務業三大業務範圍的綜合性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投資者可說是「富豪雲集」,包括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地產開發商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而星浩資本首席執行官(CEO)為大型房企金地集團前高級副總裁趙漢忠。

星光耀3期募資自去年上半年開始啟動,包括A類純債權產品、B類保本浮動型產品(即所謂的夾層基金)、C類純股權等3項產品;其中,C類產品在去年7月率先完成募集,A類和B類產品則在近日才宣告募集結束。

不過,與原本預期的至少45億、至多60億的募資規模相比,最終募得的資金稍低。

分析認為,這與大陸房地產市場大環境一年來發生變化有莫大關係。星浩資本執行總裁黃海濱指出,整個基金募集期正逢大陸經濟及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期,在逆境之下發行新一期基金,也是對星浩資本的挑戰。

星浩資本昨日也宣布,星光耀3期基金昨日以8.2億元底價,獲取寧波區域2塊核心地塊,將建設2個星光耀城市綜合體項目。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PE雖然紅火,但是很少專注於房地產領域,畢竟中央要打房,抑制炒作。

第二、星浩資本之所以可能成功,可能是因為有復星集團,萬達和阿里巴巴這些人的參與。

第三、中國大陸商業房地產仍有潛力,但是需要有好的內容,這也是為何萬達王健林收購美國AMC影城的原因。

第四、大陸觀光客來台不斷增加,今年總人數已突破九百萬人,代表台灣未來在購物中心和酒店也有很大的投資潛力。

2015趨勢科技
科技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二日發布明年度的科技大趨勢預測。其中之一是中國大陸對資訊科技產品的需求強勁,堪稱傲視全球。另一大趨勢則是以雲端、行動、巨量資料以及社群媒體為核心的「第三IT平台世代」(the 3rd Platform),將是資通訊產業成長的主要動力。

紐約時報指出,許多媒體或機構到年底都喜歡提出某些科技方面的預測,結果往往不是很準,IDC的年度預測卻往往能提供有用的思考架構。

就中國大陸而言,雖然各界近年來都認為其經濟成長已經趨緩;但IDC首席分析師簡斯指出:「在資訊科技業,情勢恰好相反,中國的內需市場正在飆升。」

二○一五年,IDC預測在大陸將賣出五億支智慧型手機,是美國銷售量的三倍,全球的三成。在大陸賣出的智慧型手機中,八成五是聯想、小米、華為、中興和酷派等本國產品。

此外,明年中國將有六點八億的上網人口,是美國的二點五倍。目標在於讓九成五的都市人口都能享受高速寬頻上網的「寬帶中國」計畫已上升至國家戰略,中國上網人數可望繼續飆高。

IT平台加速世代交替是另一大趨勢。IDC預估,明年全球科技與通訊業的開支只會增加百分之三點八,看似不怎麼樣,其實暗藏玄機。

根據IDC的定義,第一代平台為大型主機,從一九六○至八○年代;第二代平台則為以個人電腦及網路為主的網路時代,從八○年代到二○○五年左右。IDC預測,第一、第二IT平台世代將面臨零成長,並在明年下半年開始衰退。

撐起IT產業成長率的是所謂的第三IT平台世代,包含雲端運算、行動裝置與應用程式、社群媒體和巨量資料分析,IDC預測的成長率是百分之十三。

打造雲端架構所費不貲,風險也高。IDC預測,明年將是去蕪存菁的關鍵時刻:亞馬遜、谷歌、微軟、IBM等領先群將繼續投資並成長,惠普可能會退出雲端,專注本業。

IDC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搜尋引擎「騰訊」和社群網站「百度」,可能會在未來三到四年間挑戰亞馬遜、微軟、IBM和谷歌的雲端霸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的科技關鍵字已不再是NB/PC,而是雲端、行動裝置、巨量資料。

第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IT內需市場快速成長,改變全球市場格局。

第三、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品牌業者和供應鏈廠商也會跟著受惠。

第四、第一代平台為大型主機,第二代平台則為PC,現在邁入第三代平台世代,台灣業者多半沒有掌握到這個趨勢,這個最大的市場在中國大陸,不利用中國市場,台灣的產業怎麼可能有前途?

海通證券
大陸大型券商海通證券昨(4)日宣布臨時停牌,引起市場關注。中國證券網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海通證券停牌與其將收購葡萄牙聖靈銀行(Banco de investimento do Novo BancoBESI)有關。儘管海通證券尚未回應,但市場估計收購金額可能高達4億歐元。

海通證券A股昨天臨時停牌,因重要事項未公告,其H股亦自上午9點半起臨時停牌,原因是存在內幕資訊未公布。儘管海通證券停牌,但昨天券商板塊全線漲停,且在收購案消息利多帶動下,海通證券旗下在港上市公司海通國際出現飆漲,收盤漲幅超過14%。

報導稱,聖靈銀行為葡萄牙第2大銀行,聖埃斯皮里圖家族擁有其部分控制權。但在今年7月的媒體報導中,聖埃斯皮里圖家族的主要實業控股公司聖靈國際集團正處於嚴重的財務困境中,接受來自於聖靈銀行的貸款,也正在失去對這一銀行的控制權。

BESI總裁里奇阿迪(Richard Blickman)為解決財務危機,正在積極奔走。報導稱,里奇阿迪希望自己能在銀行被賣出之後依然穩坐總裁寶座,而監管單位則希望能夠消除投資者對於該行健康程度以及企業治理不足的擔憂,因此BESI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海通證券納入囊中。

路透報導,據BESI網站介紹,目前該銀行雇員約1,000名,主要以歐洲市場為據點,並在倫敦、紐約和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去年該銀行營業利潤為7,600萬歐元,淨利為700萬歐元。

今年7月,聖靈銀行母公司爆出財務問題後,投資者擔憂這將牽連葡萄牙再度陷入危機,聖靈銀行股價受累暴跌,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8月初,葡萄牙央行決定對聖靈銀行進行拆分,並注資49億歐元。

海通證券2009年收購香港大福證券後,改組成為海通國際,而海通國際之後又在新加坡及日本通過設立與收購,在當地建立了分公司,其證券業務的海外布局正在積極推進。另外,海通證券去年還在7.15億美元收購恆信金融集團,從而切入金融租賃行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海通證券四年前收購香港最大的本土證券公司大福,一舉躍居為大中華區市場龍頭之一。

第二、但這次海通收購葡萄牙投資銀行,是一個更大的挑戰,葡萄牙本地經濟不佳,投資銀行的業務相傳也侷限於當地,不知為何要作這個案子。

第三、台灣證券公司在金管會推動下,已有部分業者開始打亞洲盃,進行區域布局,如元大和凱基,值得肯定。

第四、早年台灣券商如永豐和京華山一曾經布局歐洲,在倫敦有分支機構,但相信這種氣魄在未來將不復見,台灣券商要打世界盃是遙不可及的夢。

陸股
大陸銀監會近期緊急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允許商業銀行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帳戶和證券帳戶等相關帳戶,鼓勵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市。券商估計未來幾年將帶動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5兆元)資金進入股市。
大陸股市近日飆漲,加上官方態度樂見資本市場發展,銀監會對理財辦法的意見稿,也被解讀為官方對股市再度釋放利多。

華爾街見聞報報導,根據海通證券估算,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人民幣20兆元(新台幣100兆元)以上。目前居民儲蓄總規模約在人民幣 50兆元,假設有一半左右被理財取代,則未來幾年新增理財規模在 20兆元(新台幣100兆元)以上。

按照 35%配置非標(非標準債權資產)、60%配置債券、5%配置股票的比例,人民幣20兆元新增理財就會帶來 12兆元新增債券投資需求、1兆元(新台幣5兆元)新增股票投資需求。

銀監會此舉旨在改變理財產品投資結構,從根本上解決理財業務中銀行的「隱性擔保」和「剛性兌付」問題。

「隱性擔保」指出面干預以制止全域性的恐慌,事後並進行救助;「剛性兌付」是指產品到期後,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如果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需要全部承受處理。

路透援引知情人士評論指出,為防止出現交叉性金融產品的風險擴散,規定理財資金運用應以直接投資形式為主,杜絕出現多重嵌套的投資模式。

不過騰訊財經報導,銀監會辦公廳副主任楊東寧否認徵求意見稿對股市利多的解讀,他表示這是誤讀,是直接投資不是直接融資。

華泰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林博程表示,徵求意見稿裡提到,理財產品可以投資股權專案和股權基金,而不是直接投資本市場,並且只是針對高淨值客戶開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銀監會允許商業銀行以理財產品的名義獨立開立資金帳戶和證券帳戶,相信是政策作多股市。

第二、大陸股市沉寂太久,現在一下子又變得超級火爆,相信短期會調整一下,但調整過後長期還是看好。

第三、以往大陸理財產品連結的資產缺乏成長性,以致不能保證對未來回報率的支付,或許這是一個解套的方法。

第四、但令人不解的是證監會出來澄清新政策是以直接投資形式為主,意即股權投資基金,但PE其實是相對缺乏流動性的。


騰訊/ 盛大文學
繼與華納音樂結盟後,騰訊再有動作加強內容布局。知情人士透露,騰訊或已完成對大陸網路文學平台盛大文學的收購交易,只待正式宣布。目前雙方已正式合作,盛大文學旗下的「起點中文網」將轉載騰訊旗下文學網站的文章。

新浪科技報導,先前曾傳騰訊於上月5日敲定收購盛大文學,收購價格約4050億人民幣。不過,雙方目前均未對收購交易做出回應。騰訊文學僅表示,本次合作屬於平台之間的相互授權,是正常業務合作,對其它猜測不予置評。

騰訊旗下的文學網站「騰訊文學」日前寄發一封信件給內容合作作家,並表示騰訊文學站內部分連載更新的作品,將逐步轉載於起點中文網上。透過授權起點中文網轉載,將能提升作家與作品的曝光率。

分析認為,若騰訊收購盛大文學的消息屬實,將是結盟華納音樂後,在內容布局方面的另一動作。目前,盛大文學旗下起點中文網等幾家網站的活躍用戶約有50%的市場份額,占據半璧江山。

易觀智庫發布的數據指出,今年第3季,大陸網路文學市場中,盛大文學旗下起點中文網活躍用戶仍然遙遙領先,騰訊旗下的創世中文網、百度旗下的縱橫中文網緊追在後。目前市場呈現盛大文學、騰訊、百度三足鼎立的情況。

易觀國際分析師姚海鳳表示,3家公司中,騰訊憑藉QQ、微信傳播及與遊戲結合的優勢,近年發展最快。百度則在電腦端流量資源具有優勢。盛大文學的強項在於內容,但其行動端介面的發展落後,正逐漸被後起之秀趕上。

業界普遍認為,三強之中最強的盛大文學無論賣給誰,都將對網路文學市場產生極大影響。而騰訊若收購盛大文學,將能同時擁有媒介與內容的優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騰訊為了追上阿里巴巴,積極充實內容,除了和華納音樂結盟,現在又跨足網路文學。

第二、盛大文學是市場龍頭,要積極尋找退出,盛大在美國已被私有化,盛大文學不走IPO的路,被已上市互聯網巨龍整合應該可以拿到更高的溢價。

第三、台灣有很多文學創作人才,但很可惜以往沒有好好利用網路這個平台。

第四、中國大陸的網路文學發展速度很快,甚至超越美國,令人刮目相看。

第五、過去一年文化創意產業基本上走的是虛擬(互聯網)和實體的融合,透過移動互聯網平台,BAT三雄在這方面都有很多著墨。

萬達香港上市
即將在本月19日於香港上市的萬達商業地產,日前獲得香港聯交所核准批准最高60億美元的IPO金額,預期這將是港交所近3年來,最大規模的新股集資案;大陸媒體也報導,萬達上市案將引進中融信託,作為新股上承銷的基礎投資者,在市場上甚為罕見。

消息指出,萬達商業地產將128日進行公開募股說明,定價日期預定在1215日,並於1222日上市交易。

21世紀網報導,依萬達商業地產的上市規劃,募資金額最高規模為60億美元計算,萬達商業地產上市後,總市值將可能超過600億美元,成為港交所近3年來最大單IPO,引起不少投資機構的關注。

21信託研究院指出,中融信託一款名為「港融通」的專案,近日正醞釀待發,募集資金將透過QDII(合格境內投資機構)管道,以基礎投資者的身份,參與萬達商業地產即將在香港聯交所啟動的IPO,這是信託計畫參與港股新股承銷的典型,同時也是罕見的案例。

據了解,這款名為「港融通」的商品規模為5千萬美元,期限1年,屬開放式結構,滿6個月可提前贖回。

報導指出,早先在萬達商業地產啟動IPO計畫後,便有諸多海內外機構表達認購的意願,在最後的確定方案中,中融信託成功佔據1席。這意味著,在這場萬達IPO的盛宴中,作為基礎投資者的中融信託,將擁有可鎖定的基礎投資比重。而且按照慣例,基礎投資者認股價格,將相對於IPO承銷價可折價10%。

中融信託認為,萬達的募資總規模估計在40億~50億美元,其中基礎投資者佔比約30%,2014年預估獲利132.4億人民幣,預計承銷股數為7.5億~10億股,預測本益比為89倍,預估股價在3545港元之間。

至於最終「港融通」商品能獲得那種水準的投資報酬率,中融信託認為,這還有待包括萬達地產在內投資標的後市行情,才能得到成績單。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萬達商業地產持有178個不動產項目,其中包括萬達廣場159個、萬達城8個,以及獨立開發的小專案11個,遍布中國大陸29個省份、112個城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萬達是大陸房地產龍頭,但在大陸A股市場卻上市不易,只好赴香港掛牌。

第二、香港是一個房地產和金融為主的市場,萬達選擇在香港上市基本上是正確的抉擇。

第三、香港IPO今年至今的集資王是中廣核,跌破眾人眼鏡,看來大家越不了解的產業越有想像空間,萬達將是另一個驚奇,因為已經許久沒有大陸地產股在香港上市了。

第四、評價萬達的估值不能只用傳統方式,如土地儲備,而要以現代服務業的思維,探討其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也就是各種商品和服務,這是一個新服務業和城鎮化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