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Robotaxi,加密幣,宇樹,阿里電商,陸企車企,AI眼鏡,消費強國,張一鳴,榮耀,小米,通用處理器,宇樹,阿里雲,黃仁勳,紫光展鋭,藍思上市,陸企東南亞,莎莎,軟銀,群創
Robotaxi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珈睿、方明、洪偉峻,114年06月24日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2日終於在美國德州奧斯汀啟動無人計程車(Robotaxi)服務試營運,使用旗下十輛Model Y車款展開試乘,運營時間限制在上午6點至午夜12點,且只在地理圍欄區域內運行。值得注意的是,車輛仍配備安全員和遠端操作員,統一收費4.2美元。分析認為,相比已在多地提供完全無人駕駛服務的Waymo,特斯拉要追趕絕非易事。
特斯拉無人駕駛計程車上路營運,車用智駕晶片再成市場熱議焦點,其中為適合搭配自家車機系統及更高晶片算力需求,各大車廠紛紛開發自研晶片,台廠ASIC業者世芯-KY領跑,據悉與理想汽車合作專案將於今年底進入量產;另外,聯發科積極衝刺,繼Dimensity Auto打入陸系OEM訂單,有機會擴大合作。
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仍要求使用者坐在駕駛座位上並且保持全程注意,這與谷歌的Waymo計程車形成對比。Waymo在奧斯汀推出商業服務前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測試,其中包括六個月有安全駕駛員和六個月無安全駕駛員的測試階段,目前已在舊金山等地提供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叫車服務。
不同於Waymo,特斯拉在技術上走純視覺感知、放棄光達,不依賴高精地圖,而是強調透過端到端網路進行AI訓練、並自研FSD平台。更具備成本經濟及大規模普及條件,然而,主要依賴攝影機和AI的自動駕駛技術,仍受到外界不少質疑。
缺乏雷達感測,就更加需要仰賴處理器的AI精準運算,因此在車用智駕晶片開始進入算力及製程的激烈競爭。如特斯拉的AI 5就傳出會採用台積電N3P製程打造,輝達的智駕晶片平台Thor,亦為Blackwell系列,推測也是以台積電4奈米進行生產。
由於車用晶片攸關行車安全,開發時程至少二年起跳。ASIC業者分析,5奈米將會是智駕晶片近年主流,然而在追求算力的情況下,必須小心踩到美國禁令紅線。
以台廠世芯來說,與理想共同開發之舒馬赫L4自動駕駛,不含HBM也不以AI為主,據悉已經於5月流片成功、最快在今年第四季開始量產。世芯指出,首款車用ADAS晶片非常成功、效能佳,客戶更積極往下一代開發,但公司也重申對陸系客戶接單謹慎,配合一切法規要求。
聯發科則與輝達攜手合作,打造業界最先進之Dimensity Auto智慧座艙,最高階晶片用上3奈米製程;供應鏈透露,輝達智慧車用晶片DRIVE Thor已與比亞迪、小鵬汽車達成合作,都會是聯發科潛在客戶,未來若要開發自研晶片,不排除有機會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終於在美國啟動無人計程車Robotaxi
第二、不過進度比谷歌的Waymo進度落後很多
第三、這給台廠帶來許多商機
第四、中國在無人計程車上是世界領導者
第五、這對特斯拉未來關係重大
加密幣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114年06月27日
加密幣可望再迎里程碑!根據路透報導,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已下令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兩大抵押機構,評估將購屋者的加密幣資產,納入他們向銀行購買抵押貸款的標準中。
FHFA局長普魯特(William Pulte)26日在X平台貼文指出,為了響應川普總統要把美國打造為世界加密幣之都的願景,已經命令房地美與房利美等兩房機構,將加密幣作為抵押貸款擔保品一事進行評估。
不過他並沒有具體提及那些加密幣可獲准用於申請抵押貸款,只表示相關加密資產需儲存在受美國監管的中心化交易所,並將遵守所有適用法律。
普爾特在今年3月宣誓就任FHFA局長。根據公開記錄顯示,截至2025年1月,普爾特配偶擁有價值50萬至100萬美元的比特幣,以及同等價值的Solana代幣SOL。
受美元疲弱與加密幣有望納入抵押貸款擔保品的利多激勵,比特幣26日盤中曾一度衝破10.8萬美元大關。台灣時間26日20時47分,比特幣報107,293美元。
在次貸危機期間遭遇重創的房地美與房利美,自2008年以來就由美國政府接管營運。然而這兩大抵押機構,並不直接向購屋者放貸,它們主要職責,是在次級市場向銀行購買房屋抵押貸款。
Redfin首席經濟學家費魏德(Daryl Fairweather)認為,對於希望加密幣與其他資產獲得同等對待的加密幣倡導者而言,這項消息是重大的勝利。
目前,股票投資被視為合格資產,可被列入銀行希望借款人持有的抵押資產。不過像股票與加密幣等資產由於波動性較大,因此可能會被貸款機構進行折價。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加密幣資金首度成為關鍵的政治獻金來源。當時,川普競選團隊曾承諾,一旦勝選後將會積極推動對加密業有利的政策。果真在川普上任後,他除了任命對加密幣產業友好的監管機構主管,並在白宮接待該產業領袖。此舉也讓加密幣市場受到振奮,一度推升比特幣一度漲破11萬美元,改寫歷史新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加密幣愈來愈熱
第二、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大抵押機構,也評估將加密幣資產納入抵押貸款標準中
第三、台灣應積極研究穩定幣
第四、這對加密幣而言是大利多
第五、比特幣近期一度漲破11萬美元,改寫歷史新高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賴瑩綺,114年06月21日
大陸人形機器人明星公司宇樹科技獲得騰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青睞,日前宣布完成C輪融資,完成後估值逾人民幣(下同)120億元。消息指出,目前宇樹科技和投資人都在積極推進宇樹IPO,首選在A股上市,其次是香港股市。
宇樹科技生產的人形機器人H1,今年1月登上大陸央視春晚表演扭秧歌,之後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於2月參加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的民營企業座談會,讓這家新創公司迅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綜合陸媒20日報導,宇樹科技已於近日完成於去年底開啟的C輪融資,由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基金、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和吉利資本共同領投,大部分老股東也跟投,融資金額近7億元。
報導指出,宇樹科技投前估值已超過100億元,另據多方產業消息,宇樹科技今年上半年部分老股交易的估值已超150億元。本次融資是宇樹的第11輪融資,或將是宇樹IPO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上市前再融資的可能性較小。
此外,中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宇樹科技18日完成註冊資本變更,從288.9萬變更3.64億元,增加125倍。宇樹科技5月29日曾經發通知給合作夥伴,表示因公司發展需要,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即日起名稱變更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許是宇數在為上市鋪路,引發外界對其後續是否會推進IPO上市事宜的猜想。
另據華爾街見聞報導,當前大陸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蓬勃發展,國際數據公司(IDC)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大陸人形機器人行業正透過應用驗證與技術突破的雙向循環模式加速發展,吸引多元化廠商積極投入,協同建構產業生態,持續推動行業進步,市場整體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
IDC指出,2024年大陸人形機器人商用銷售出貨量約為2,000台,預計到2030年可達近6萬台,複合增長率達95.3%。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宇樹科技是中國人形機器人的龍頭
第二、近期完成C輪融資,估值高達120億人民幣
第三、很多大型基金都有加入
第四、未來計畫在A股上市
第五、台灣的機器人產業遠遠落後
阿里電商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4年06月24日
大陸電商戰場再迎新變化,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吳泳銘昨(23)日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即日起外送平台餓了麼、線上旅遊平台飛豬合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分析認為,傳統電商缺乏新故事的當下,電商平台們想要用「大消費平台」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性。
第一財經報導,吳泳銘在全員信中稱,這是阿里從電商平台走向大消費平台的戰略升級。餓了麼、飛豬繼續維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作戰。
報導稱,飛豬、餓了麼、淘天會師後,將會發揮各自優勢和長項,建構更完整的大消費服務體系。特別是即時零售領域,淘寶閃購與餓了麼將加強合作,全面打通各項資源。數據顯示,淘寶閃購正式上線不到一個月,每日訂單量就超4,000萬筆。
海豚智庫創辦人、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這「說明本地生活業務在阿里保持獨立性的價值和意義沒有那麼大了。在競爭中,這些業務不具備獨立性。」調整背後,阿里巴巴似乎在重新審視各業務獨立的價值,正走向超級App邏輯,阿里的「整合」或許尚未結束。
據悉,阿里2023年3月推出「1+6+N」組織變革,餓了麼、飛豬被劃入本地生活集團。
阿里當時強調各業務獨立面對市場,鼓勵各業務集團透過獨立上市等方式激發組織活力實現價值。但隨菜鳥、盒馬上市折戟,阿里對整合集團資源,圍繞電商、阿里雲業務,加強業務協同力度再提升。
另有分析認為,電商流量成本高漲、價格戰壓縮利潤,今年平台相繼轉向尋求外部創新以擺脫內捲困境。在此下,大陸平台們想用「大消費平台」創造更多可能性。
但在這之中,電商過去累積的供應鏈管理、用戶服務能力能否解決即時零售、酒旅市場的新問題仍待觀望,除資源整合與補貼投入的熱戰,更多模式的創新更是影響戰局的關鍵。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集團不斷進行重組
第二、外送平台「餓了麼」併入電商事業群
第三、本地生活業務應該整合,不需要各自獨立
第四、未來可能進一步整合
第五、阿里未來重點是「阿里雲」以及AI
陸企車企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4年06月22日
隨著大陸本土汽車品牌崛起,不僅迅速攻占當地市場,更進一步出海布局,使日本、歐美等傳統外資車企大廠在大陸市場的前景愈加黯淡。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最新研究報告預估,時至2030年,大陸汽車品牌在國內的市占率將攀升至76%,而外國車企的市占率則會繼續下滑。
另外,與大陸自主品牌崛起形成鮮明對比的,還有中外合資品牌的集體下滑。2014年,中外合資品牌在大陸的市占率曾達到70%高峰;2020年時市占率尚有60%;但2024年底已降至34.8%。
綜合外媒21日報導,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大陸汽車產業實施的准入制度,長期要求外資進入大陸市場採取合資企業形式,使該國汽車業依賴外資發展,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與新能源投資推動下,大陸汽車產業格局如今經歷快速轉型,在本土品牌崛起的同時,外資車企逐漸被邊緣化。
中汽協近日公布數據顯示,大陸汽車今年5月份銷量為268.6萬輛,年增11.2%;累計前五個月,大陸汽車銷量達到1,274.8萬輛,年增10.9%。大陸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指出,伴隨著大陸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優勢顯現和市場擴張需求,大陸製造的新能源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比亞迪海外市場銷量達88,640輛,年增133.6%。在歐洲五大市場: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比亞迪總銷量達10,199輛,領先特斯拉6,619輛。
目前,大陸車市面臨的新挑戰是國內市場增長放緩,以及產能過剩問題。大陸車企將目光轉向海外市場,積極推進出海進程。艾睿鉑報告指出,時至2030年,大陸汽車品牌在歐洲的市占率有望上看10%,預計新增銷量達80萬輛,可能進一步重塑歐洲汽車產業格局。
與此同時,大陸車市競爭壓力加劇,「內捲」嚴重。報告指出,未來大陸車企的價格戰將不會緩解,而是將以更隱性的方式繼續進行,如提供保險補貼、零利率貸款,或在不加價的前提下,為車型標配更多高級駕駛協助工具。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崛起
第二、積極出海布局
第三、使日本、歐美等車廠形成強烈競爭
第四、中外合資品牌市占已下滑至34.8%
第五、在歐洲五大市場,比亞迪總銷量領先特斯拉
AI眼鏡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4年06月26日
醞釀許久,小米集團宣布,將於今(26)日19時發表AI眼鏡,宣告加入全球智慧眼鏡「百鏡大戰」。小米將此款眼鏡定位為「面向下一代的個人智慧設備」,並與其汽車、智慧家居等場景聯動,作為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策略一環。
快科技報導,作為小米首款真AI智慧眼鏡,該產品將採用雙芯架構,並且自備鏡頭,預計能實現Meta雷朋一樣的拍攝效果。預計還能透過鏡頭來感知現實世界,結合AI帶來豐富玩法,如類似蘋果視覺智慧的功能,可透過鏡頭辨識物品,自動辨識餐廳等,並給價位、評分等。
小米AI眼鏡的傳聞由來已久,去年底已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與歌爾股份達成合作,並計劃於今(2025)年第2季推出新一代AI眼鏡,出貨量上看30萬副。產品將全面對標Meta的Ray-ban,整合AI功能、音訊模組和鏡頭,並以自有品牌形式發布。隨後小米眼鏡型號M2442G1於今年1月取得入網許可,2月亦有網友注意小米眼鏡低調啟用微博。
小米此一布局正值AI眼鏡產業爆發期。IDC預測顯示,今年全球智慧眼鏡出貨量將達1,205萬副,年增18.3%,而大陸市場成為主要增長引擎,百度、華為、閃極科技和雷鳥創新等品牌均已入局,形成「百鏡大戰」局面。
據悉,目前市場產品價格跨度較大,如小米先前推出的「米家智慧音頻眼鏡2」售價人民幣1,199元,而雷鳥X3 Pro定價高達人民幣8,999元。小米AI眼鏡若秉持中低定價策略或將重塑行業格局。
不過,小米面臨的技術挑戰也不容忽視。業界普遍存在續航短、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建構)精度不足和手勢辨識誤觸率高等問題,連Meta也尚未完全克服,小米能否克服這些困難也引發市場關注。
證券日報指出,AI眼鏡被譽為繼智慧型手機之後的下一個超級終端,其相關產業鏈一直備受市場關注。近日,從深圳市多家實體零售店可見,AI眼鏡C端(個人消費)市場熱度漸起,一群消費者踴躍「嚐鮮」。有門市配鏡顧問稱,門市設置展示智慧眼鏡專區,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體驗,加之可享受以舊換新補貼,一些消費者試戴後即直接購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集團發表AI眼鏡
第二、宣告加入全球智慧眼鏡大戰
第三、小米進入新領域都相對成功
第四、目前AI眼鏡領導者為Meta與雷朋合作的智慧眼鏡Ray-ban
第五、蘋果也進入這市場,但小米競爭力不會輸給蘋果
消費強國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4年06月26日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昨(25)日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大陸政府有信心將消費轉化為經濟成長的引擎,打造成為一個超大型消費強國,為各國企業帶來廣闊市場。
李強指出,大陸政府正在增加支出以促進經濟成長,今年的目標是成長5%左右,並將剩餘資金分配給各省,以確保消費者全年都能獲得補貼,
李強指出,大陸各方面增長潛力巨大,正在整體邁向高收入國家,消費升級需求旺盛,既有廣大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傳統消費,也有這幾年快速成長的智慧終端等新型消費,推動大陸在製造大國的堅實基礎上成長為「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
李強並將中國大陸定位為全球貿易格局中的穩定力量,呼籲各方避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並表示北京的做法是雙贏的。
實際上,在前一天,大陸央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六部門甫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從支持增強消費能力、擴大消費領域金融供給等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
對此,業內的專家表示,提振消費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點。當前商品消費較為充分,在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商品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已與美國基本相當。
服務消費發展空間相對較大,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新型消費需求日趨強勁。因此,上述意見明確金融支持消費的重點領域:服務消費和新型消費。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將消費轉化為經濟成長的引擎
第二、總理李強宣布將打造成為一個超大型消費強國
第三、這是非常正面的訊息
第四、過去都是以投資、出口為導向
第五、這也是為了因應美國對中國外銷出口的制裁
張一鳴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4年06月25日
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24日出爐,人工智慧(AI)業務主導榜單前十名的起落,年僅42歲的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以人民幣(下同)4,815.7億元持股估值,首次問鼎首富,比第二名的農夫山泉董事長鍾睒睒高出1,200億元。
綜合陸媒報導,新財富雜誌公布的榜單指出,張一鳴的持股估值,主要來自其持有的字節跳動股權。字節跳動曾披露,張一鳴持股21%,員工持股21%,機構持股58%。隨著字節跳動旗下抖音、TikTok等產品的全球使用者黏性增加,以及AI賦能各項業務下,張一鳴所持有的股權升值速度飛快。
在大陸月活使用者前十名AI原生App中,字節跳動擁有豆包、即夢AI、豆包愛學三席。其中,豆包的活躍用戶高達1.16億,僅次於DeepSeek,促使字節跳動獲得價值重估。外傳字節跳動3月啟動針對美國員工的股票回購計畫,報價為每股189.9美元,其估值約3,150億美元。
AI不止成就張一鳴,它以驚人的效率改變世界,並重塑創富榜。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首次上榜就躋身第十名,持股估值達1,846億元。
2023年,梁文鋒成立DeepSeek,專注於大模型與通用AI研究。在DeepSeek主體平台: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公司中,梁文鋒持股占比高達84%。但由於DeepSeek未啟動對外融資,其估值目前還面臨較大分歧,估值區間在10億美元至1,500億美元,中間值為2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
另一方面,AI的基礎在於演算法與算力,但在應用層面,則更仰賴資料累積、情境掌握與用戶基礎的建立,而這些正是傳統互聯網巨頭的優勢所在,騰訊、阿里巴巴、快手等皆因此受惠。在AI助攻下,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身家暴漲45%,以3,067億元位居榜單第三名。
至於蟬聯四屆首富的鍾睒睒,因在AI領域缺乏明顯切入點,2025年失去首富地位,其財富下降21%,以逾3,600億元排名第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變成新中國首富
第二、張一鳴過去一直很低調
第三、成就超過以往的阿里巴巴和騰訊
第四、中國前十名AI原生APP中,字節跳動擁有3席
第五、豆包的活躍用戶高達1.16億,僅次於DeepSeek
榮耀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4年06月28日
近年從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為分拆出來的大陸智慧手機品牌榮耀,叩關A股傳出新進展。榮耀26日在深圳證監局獲上市輔導備案,邁出A股IPO的關鍵一步。榮耀上市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輔導工作將分三個階段推進,預計2026年1月至3月完成輔導計畫。若成功上市,榮耀可望成為A股首家人工智慧(AI)終端生態公司。
人民網27日報導,榮耀此前是華為子品牌,但是在美國制裁壓力下分拆獨立。自2020年11月,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完成對榮耀品牌及相關業務資產的全面收購後,榮耀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此後,榮耀股權結構不斷優化調整。
2024年,榮耀加速引入重量級新股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金資本旗下基金等多家國企相繼入股。截至目前,榮耀已匯聚20多家實力雄厚的股東,為公司發展注入活力。同年底,榮耀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名稱從「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變更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為赴A股上市鋪路。
2025年3月,榮耀CEO李健發表「阿爾法戰略」,宣告榮耀將全面轉型為AI終端生態公司,並且計畫在未來五年內投入100億美元,全力加速在AI領域的布局與創新。其中,榮耀的筆電、平板、智慧穿戴等AI終端生態產品,陸續推出首輪成果。同時,榮耀號召成立AI終端生態聯盟,並持續擴大AI研發投入,積極建構開放生態體系,不斷拓展機器人等新興業務領域。
澎湃新聞報導,目前A股市場中已上市的AI相關企業涉及AI晶片、智慧語音等多個領域,但代表AI應用的終端生態公司仍空缺。榮耀A股上市能更好的藉助大陸資本市場的資源,獲得本土投資者的支持,提升品牌影響力。
調研機構Canalys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大陸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達2.85億部,年增4%。榮耀以15%的市占率位居大陸手機市場第五,對比2023年市占率下滑1個百分點,年減3%。今年首季榮耀並未扭轉頹勢,出貨量年減12.8%,市占率萎縮至13.7%,排名跌至第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榮耀是從華為分拆出來的智慧手機品牌
第二、榮耀積極準備A股上市
第三、榮耀去年引進許多重量級新股東
第四、榮耀將全面轉型為AI終端生態公司
第五、代表AI應用的終端生態公司目前仍然空缺
小米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4年06月27日
小米集團昨(26)日舉行「小米人車家全生態發表會」,一口氣發表多款重磅新品,包括首款電動休旅車「小米YU7」、小米MIX Flip 2小折疊手機、搭載玄戒O1旗艦晶片的小米平板7S Pro,以及定位為「面向下一代個人智慧設備」的小米AI眼鏡。
其中,小米YU7價格定在人民幣25.35萬元(約新台幣104萬元)起,而小米AI眼鏡定價1,999元(約新台幣8,235元)起。
小米董事長雷軍在發表會上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約新台幣8,240億元)於核心技術研發,期許在智慧駕駛、AI等領域實現更多技術突破,小米首季營收達1,113億元,年增5%,智慧手機出貨量已連續19季穩居全球前三。
其中,最受矚目的YU7,提供三個版本:標準版人民幣25.35萬元、Pro版27.99萬元、Max版32.99萬元。主打超長續航、先進智駕與智慧座艙。YU7擁有36處車內收納,最大儲物空間達1,970L;動力方面,零百加速僅3.23秒,最高時速253公里,搭載輝達Thor晶片,支援天際螢幕全景顯示。
小米強調,YU7全系標配超長續航與最新HAD(端對端輔助駕駛)技術,出廠即搭載最新版「1000萬Clips」版本。
市場分析普遍看好YU7銷售潛力。新浪財經曾引述招商證券國際研報指出,YU7將進一步擴展小米汽車產品線,強化其獨有的「人車家」生態。研報認為,YU7爆款潛力大,將延續SU7成長態勢,小米汽車預計明年翻倍增長。
另一焦點產品為小米首款AI智慧眼鏡,主打「面向下一代的個人智慧設備,隨身AI入口」概念,內建1,200萬畫素鏡頭,支援拍照錄影、視訊通話、即時翻譯與直播分享等功能,還能化身開放式耳機與行動支付工具。雷軍強調,相較Meta同類產品,小米眼鏡僅重40公克,續航力更長,實用性高。值得注意的是,該款眼鏡不用掏手機就可直接掃碼支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近期發表多款重磅新品
第二、包括首款電動休旅車
第三、未來五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核心技術研發
第四、市場分析看好休旅車YU7銷售潛力
第五、另一焦點為小米首款智慧眼鏡
通用處理器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湘瑾,114年06月27日
大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3C6000昨(26)日在北京發表,號稱不依賴任何境外供應鏈,主要採用大陸國產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LoongArch)研發的龍芯3C6000系列晶片,主要用於伺服器產品,該晶片性能相當於2023年或者2024年市場主流產品的水平。
央視報導,龍芯國產3C6000採用自主設計的指令系統龍架構,無需依賴任何國外授權技術,也不依賴任何境外的供應鏈,是大陸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可滿足通算、智算、存儲、工控、工作站等多場景的計算需求。
綜合陸媒報導,龍芯3C6000系列處理器包括LS3C6000/S、LS3C6000/D和 LS3C6000/Q三個型號,該系列處理器採用龍芯自主指令架構,具備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和高能效技術優勢。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測試報告顯示,3C6000系列的整體性能表現達到了2023年國際市場上主流服務器CPU的水平。
大會還發布了面向筆記型電腦、雲終端和工業控制的3B6000M和2K3000晶片,它們同樣採用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已於2024年底成功流片生產。
3B6000M晶片集成了八個高性能核心(主頻2.5GHz),其單核計算能力接近主流處理器水平,內置第二代自研圖形處理器(GPGPU)和獨立的影像編解碼模組,能流暢處理4K高清影響。此外,晶片內建安全處理器,提供可靠的安全防護和加密功能,包括支持國密算法(SM2/SM3/SM4)的專用硬體,以及可供軟體靈活配置的加密模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在北京發表
第二、號稱不依賴任何境外供應鏈
第三、主要用於伺服器產品
第四、晶片性能相當於2023年或者2024年市場主流產品的水平
第五、美國制裁,反而促使中國晶片快速成長
宇樹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湘瑾,114年06月27日
大陸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執行長王興興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表示,宇樹科技年度營收已超過人民幣10億元(合約新台幣42億元),而公司從創始時的單人團隊發展至今,已擁有約1,000名員工。
綜合金融界、澎湃新聞報導,王興興於論壇上指出,公司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市場對具身智能行業的關注度提升。機器人領域已成為全球除人工智慧以外最受矚目的行業,這構成了推動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談及機器人的應用前景,王興興表示,家庭應用場景對機器人而言確實充滿挑戰性,需要循序漸進推進相關工作。目前工業和農業應用的發展速度相對更快一些。
他也提到,目前AI及機器人都有階梯性發展的階段,中間會處於平淡期,可能每次技術變革都會帶來整個行業的大變革,以往宇樹科技產品賣得愈來愈好,是本身技術帶來的產品能力的進步,推動拓展了很多市場,如果基礎沒有到就推進市場其實很麻煩,這種匹配度很重要,否則會很吃力,甚至可能導致公司虧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宇樹科技年度營收已超過人民幣10億元
第二、已擁有約1,000名員工
第三、機器人領域已成為全球除人工智慧以外最受矚目的行業
第四、家庭應用場景對機器人而言確實充滿挑戰性
第五、工業和農業應用的發展速度相對更快一些
阿里雲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李書良,114年06月30日
大陸電商與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正透過旗下企業與關聯企業,加速國際化布局戰略。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近日將在韓國開設第二個資料中心,加速其對人工智慧(AI)和雲端計算的數十億美元投資;其支持的AI初創公司稀宇科技(MiniMax)也準備在香港上市,最快今年內掛牌。
綜合陸媒報導,阿里巴巴發言人表示,韓國的第二個資料中心工廠是今年稍早宣布的人民幣(下同)3,800億元(約530億美元)AI和雲端基礎設施投資計畫的一部分,此次擴建是為了滿足韓國企業對雲端和AI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阿里雲於2022年進入韓國市場,在首爾設立資料中心,服務客戶包括AI解決方案提供商Univa和Naver子公司Snow,這些客戶已經使用阿里雲的基礎AI模型。阿里雲在全球29個地區經營著87個可用區,為大陸最大的雲端服務提供商。
報導稱,阿里巴巴正面臨日益激烈的國內競爭,並積極進軍AI領域。該公司CEO吳泳銘今年2月表示,發展AI現在是阿里巴巴的首要目標。此後,阿里巴巴發表一系列大型語言模型,包括最新的Qwen3系列。
阿里雲進軍韓國之際,全球其他雲端計算業者也正在韓國擴展基礎設施。譬如,SK電訊和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已同意在韓國南部的蔚山建設一個103兆瓦的AI資料中心,計劃8月破土動工,該資料中心將配備6萬個圖形處理器(GPU),並計劃進一步擴展,使其成為韓國最大的AI專用中心。
外據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支持的大陸AI初創公司稀宇科技擬在香港上市,爭取今年內掛牌。
接近稀宇科技的知情人士表示,公司內部確實有類似想法,但目前仍處於初步籌備階段。稀宇科技由商湯集團前副總裁閆俊傑於2021年11月創辦,該公司近日剛發布新款開源大模型MiniMax-M1,稱其性價比優於DeepSeek。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在韓國開設第二個資料中心
第二、其支持的AI初創公司稀宇科技(MiniMax)也準備在香港上市
第三、今年稍早宣布的人民幣3,800億元(約530億美元)的AI投資
第四、阿里雲於2022年進入韓國市場
第五、韓國快速發展AI戰略市場
黃仁勳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康彰榮,114年06月30日
大陸AI專家朱邦華和焦劍濤28日分別在社群平台貼出和輝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的合照,並宣布加入輝達。其中,朱邦華表示他將擔任輝達首席研究科學家。
焦劍濤則在社群平台表示,將推動通用人工智慧與超人工智慧前沿技術的的發展。在評論區,他介紹自己將加入輝達的Star Nemotron團隊,負責應用研究。輝達官網顯示,這一團隊主要是利用推理和多模態基礎模型構建企業AI Agent。
陸媒觀察者網報導,朱邦華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隨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電氣工程與電腦科學系獲博士學位。
焦劍濤同樣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是2011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從清華大學畢業後,他獲得史丹佛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資訊理論。
焦劍濤與校友在2023年聯合創立AI新創公司Nexusflow。這家公司利用生成式AI說明企業理解網路安全資料,試圖整合來自各種安全知識來源的資料,並通過API接入現有的安全工具,利用在客戶防火牆後或雲端運行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讓使用者能夠控制安全軟體,並使用自然語言命令獲取指標和洞察。
Nexusflow在2023年曾從Point72
Ventures領投的種子輪融資中,籌集1,060萬美元。
朱邦華和焦劍濤均表示,今後將重點圍繞模型後訓練、效果評估、智慧體開發及AI基礎設施建設四大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尤其將注重與開發社區和學術界的協同創新。各自團隊將持續以開源形式分享研究成果,推動全球技術共用。希望攜手共築更強大、更開放的AI技術家園。
黃仁勳5月在台北電腦展期間曾表示,大陸的AI研究人員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一群,因此美企大量聘雇他們並不令人意外。黃仁勳還稱讚大陸在AI領域做得很好,全球約有一半AI研究人員都是中國人,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大陸推進AI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黃仁勳積極發展AI
第二、網羅2位中國高手
第三、一位是柏克萊畢業,另一位是史丹佛畢業
第四、今後重點將圍繞在模型後訓練
第五、黃仁勳表示大陸的AI研究人員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一群
紫光展鋭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4年06月29日
新紫光集團旗下IC設計公司「紫光展銳」,繼日前已完成股份制改革工商變更後,已在上海證監局辦理IPO輔導備案,擬在上海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IPO)股票並上市。
紫光展銳由上海兩大晶片設計公司展訊、銳迪科合併而成,目前為全球第四大手機晶片廠商,大陸排名第一。
據紫光展銳官網,該公司是全球少數全面掌握2G/3G/4G/5G、Wi-Fi、RedCap、藍牙、電視調頻、衛星通信等全場景通信技術的企業之一。在核心的5G領域,紫光展銳是全球知名5G手機晶片企業,並在AI時代積極擁抱人工智慧,推出AI相關晶片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24年第4季,紫光展銳在智慧手機晶片全球市占為14%,僅次於聯發科、蘋果、高通,位列全球第四。
紫光展銳雖然在出貨量上位居全球前列,但在手機晶片性能上,仍與主流手機晶片廠商存在差距。
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由於紫光展銳長期演進技術(LTE)晶片在多家領先廠商中獲得設計採用,紫光展銳在2024年第4季度的出貨量有所增長。憑藉LTE產品組合的推動,繼續在低端市場(99美元以下)擴大市占。
紫光展銳在出貨量方面,優於三星和華為海思。不過,主要針對低端市場,手機晶片性能弱於主流晶片廠商。
紫光展銳正在衝刺中高端,在MWC 202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興推出兩款全新的5G手機「努比亞Neo 3 5G」和「努比亞Neo 3 GT 5G」。這兩款手機的定價分別為249歐元(新台幣7,326元)和299歐元(新台幣5,855元)。
努比亞Neo 3 GT 5G搭載紫光展銳T9100處理器,而努比亞Neo 3 5G則採用最新的紫光展銳T8300處理器。
根據Omdia監測報告,紫光展銳作為大陸國產晶片代表,獲得小米手機2%的供應市占。
分價格段看,聯發科(MTK)的系統級晶片(SoC)在小米智慧手機出貨中有95%運用在400美元(新台幣1.2萬元)以下的產品,而5%的產品在400美元以上。
而高通供應小米智慧手機的SoC中,有20%的SoC應用在小米的400美元以上智慧手機中。相比之下,紫光展銳幾乎100%的晶片應用在小米100美元(新台幣2,942元)以下的智慧手機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光展銳計畫在上海科創板上市
第二、由大陸兩大晶片公司展訊、銳迪科合併而成
第三、目前為全球第四大手機晶片廠商,大陸排名第一
第四、全球市占為14%,僅次於聯發科、蘋果、高通,位列全球第四
第五、出貨量方面,優於三星和華為海思
藍思上市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4年06月25日
蘋果供應商之一、大陸手機玻璃業者藍思科技,近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中信證券為獨家保薦人。藍思科技23日展開上市前路演,若順利在港股上市,將成為「A+H」股上市的又一案例。市場傳聞,藍思科技計劃集資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
綜合港媒24日報導,湖南女首富周群飛於1993年創辦藍思科技,該公司的解決方案涉及智慧手機、電腦、智慧穿戴等消費電子產品,並於2015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與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都被投資人視為A股「蘋果供應鏈巨頭」。周群飛以持股市值人民幣(下同)677.3億元,排行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第41名。
近年來,藍思科技積極拓展非手機業務,布局電動車、人形機器人與AI智慧終端等新興領域。在電動車領域,該公司已與特斯拉、BMW、賓士等海內外車企建立合作。在人形機器人方面,藍思科技與智元機器人合作的「靈犀X1」已大量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叩關港股之際,藍思科技或相關人士近日斥資約1.63億港幣,買下香港觀塘甲級商辦One Harbour Square頂樓特色樓層,連同車位及廣告空間,經換算後,創下該大樓落成以來成交單價新低。原屋主則大幅虧損離場,損失逾1億港幣。市場傳聞,藍思科技買下第28樓整層,預期將作為香港總部辦公用途。
2025年以來,港股掀起「A+H」股上市潮,截至6月23日,年內已有七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此外,還有超過60家A股公司正籌劃赴港上市。市場分析,大陸政府政策鼓勵、公司全球化戰略、港股流動性改善等,均是掀起熱潮的主因。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供應商之一、大陸手機玻璃業者藍思科技,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第二、將成為「A+H」股上市的又一案例
第三、計劃集資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
第四、積極拓展非手機業務,布局電動車、人形機器人與AI智慧終端等新興領域
第五、今年港股掀起「A+H」股上市潮,已有7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
陸企東南亞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 114年06月23日
中國大陸製造業者正爭相在海內外為自家產品找尋買家,反映美中貿易摩擦加劇,威脅到陸企在最大出口市場美國的銷售表現。
美國總統川普4月宣布高額關稅後,中國大陸貿易數據顯示,對其他替代市場的出口躍增,部分抵銷對美外銷下滑的衝擊。中國大陸5月對歐洲的出口額,比去年同期成長12%,其中對德國攀升22%;而對東南亞國家也增加15%。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信心疲弱的背景下,分析師表示,中國製造業者能在其他市場,至少彌補一些因美國關稅損失的銷售,也有助於確保出口仍是該國的經濟支柱。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費伊說,中國消費力道仍弱,貢獻的經濟動能較少,中國仍必須出口這些產品,仍須前往其他國家,勢將導致其他國家的中國產品攀升。
第二外銷大省浙江有許多工廠業主,正迅速將重心轉向美國以外較穩定的貿易夥伴,或是規模廣大但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
紹興速龍戶外科技經理夏樹坤(音譯)表示,「我們希望在歐洲等市場找到新客戶」。
在這之前,該公司產品僅外銷至亞洲與美國。他說,一位挪威的潛在客戶近期已參觀廠區,有望成為該公司第一個歐洲客戶。
美國對陸貨平均仍加徵逾50%關稅,川普也不排除恢復等同禁運的超高關稅,為此,浙江沿岸的工廠業主與經理人正急尋新市場。
然而,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想追蹤並避免陸貨暴增。
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本月在七大工業國組織(G7)會議上表示,看到新的「中國震撼」,北京補助導致產能過剩,但當地經濟趨緩,本土市場無法吸收,陸貨淹沒全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製造業者正積極出海
第二、對歐洲出口,比去年同期成長12%
第三、對東南亞國家也增加15%
第四、中國消費力道仍弱,貢獻的經濟動能較少
第五、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歐盟,想追蹤並避免陸貨暴增
莎莎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4年06月25日
香港知名美妝零售商莎莎國際宣布,將於6月底關閉大陸最後18家門市,正式退出大陸線下零售市場。這代表莎莎國際在經營近20年後,全面退出大陸線下實體店。
莎莎國際早在2018年3月底,因連年虧損全面撤出台灣市場,當時關閉所有12家分店。如今七年後,大陸實體門市也宣告全數關閉,代表莎莎在兩岸的實體通路正式歸零,僅剩港澳與東南亞據點。
北京商報報導,對於作出如此決定,莎莎國際表示:「由於中國線上業務占當地營業額超過80%,同時越來越多的顧客傾向於網上購物,加上集團目前的線下店鋪數目無法達到規模經濟的效益。」綜觀以上,為了迎合當地消費趨勢,莎莎國際決定在2025年6月底前關閉大陸所有線下店鋪,集中資源專注發展線上業務。
根據莎莎國際截至2025年3月底的年度財報顯示,集團全年營業額下滑9.7%,該集團僅港幣39.4億元,淨利潤更大幅萎縮64.8%,僅港幣7,697萬元。
莎莎國際大陸市場布局始於2005年,曾憑藉「免稅店同款」、「低價大牌」等標籤吸引消費者。2021財年,大陸門店數量一度擴張至77家。然而,隨著大陸國貨美妝崛起、本土美妝集合店(例如HARMAY話梅、THE COLORIST調色師)搶占市場,莎莎國際的競爭優勢逐漸削弱。2022財年起,莎莎國際開始收縮大陸線下業務,門店數量從77家銳減至37家。
先前,莎莎國際也曾試圖透過線上轉型、擴充產品品類等方式,挽救大陸市場的業績。2021年,線下發展不利的莎莎國際逐步將重心放到線上通路,目前有自營官方網站、微信小程式、抖音平台以及天貓通路等。
但實際登陸抖音、莎莎國際的抖音官方帳號,早在2024年10月就已停止更新,天貓店鋪目前也僅有認證為天貓國際的海外旗艦店,小程序中的多數產品為香港直郵,配送時效長達5到7個工作日。產品方面,莎莎國際一度瞄準小眾品牌做代理,但由於這些品牌在大陸知名度不高,並未在消費市場引起波瀾。
我們的看法:
第一、莎莎是香港著名的美妝零售業者
第二、將於6月底關閉大陸最後18家門市
第三、正式退出大陸線下零售市場
第四、莎莎國際早在2018年3月底,因連年虧損全面撤出台灣市場
第五、中國線上業務占當地營業額超過80%
軟銀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吳孟真,114年06月28日
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表示,該集團目標在十年內成為超級人工智慧(ASI)的最大平台供應者。他也透露接班計畫,表示已從集團內部物色繼任人選,緩解投資人對領導層銜接的憂慮,帶動股價27日收漲2.5%。
孫正義在27日的股東大會上表示,「我們希望成為超級AI時代的產業領頭羊」。他說,這是一個「贏家全拿」的競賽,並將其目標與微軟、亞馬遜和Google的地位比擬,矢志打造全球頂級技術平台。
孫正義曾形容,ASI是足以超越人類能力1萬倍的AI技術。目前軟銀旗下掌握矽智財大廠安謀(Arm),並計劃投資300億美元於OpenAI。他說,「這些都是ASI不可或缺的要件」。
孫正義說,軟銀去年秋季首次投資OpenAI以來,同意挹注該公司的投資總額已達320億美元,且後悔沒有更早投資。他預期OpenAI最終將會上市,「我全力押注OpenAI」。
前幾年孫正義因錯看投資標的,例如共享辦公室WeWork等,導致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一度嚴重虧損。不過,現在藉著AI鹹魚翻身,軟銀整個又像是再度重生。
其實早在AI大紅大紫之前,願景基金曾投資輝達(Nvidia),2019年初出清手中輝達4.9%持股,套現約33億美元。軟銀當初以約7億美元買進,因此可謂大賺一筆,但如果留到現在報酬率肯定高出更多。
軟銀今年與AI相關的交易,還包含完成收購AI晶片設計公司Graphcore,如今也打算以65億美元買下Ampere Computing。彭博資訊日前報導,孫正義的宏圖大志,也包括與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合建大型AI製造中心。
關於接班計畫,孫正義未透露過具體人選,但他肯定軟銀電信部門負責人、目前負責主導日本AI基礎設施布局的宮川潤一,指其工作「極其穩健,幾乎毋需介入指導」。
現年67歲的孫正義計劃再執掌軟銀十年。
在此同時,臉書母公司Meta為在AI競賽中迎頭趕上,本月稍早宣布對AI新創公司Scale AI投資143億美元,目前也有意收購語音新創公司PlayAI。
Meta執行長祖克柏也正積極挖角,從Google、Sesame AI與OpenAI羅致頂尖研究人員,加入其新設立的「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團隊,據TechCrunch報導,已成功延攬一名前OpenAI研究員在該團隊開發AI推理模型。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目標在十年內成為超級人工智慧(ASI)的最大平台供應者
第二、孫正義終於透露接班計畫
第三、這是一個「贏家全拿」的時代
第四、軟銀希望與微軟、亞馬遜和Google的地位比擬
第五、超級人工智慧是足以超越能力10,000倍的AI技術
群創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袁顥庭,114年06月27日
新台幣今年來狂升,增加科技大廠海外購併的實力!群創子公司CarUX
Holding Limited 26日宣布已與全球性投資機構EQT簽訂協議,將以股權價值1,636億日圓(約新台幣337億元)收購日商Pioneer Corporation 100%股權。Pioneer在車用音響、多媒體系統與人機介面(HMI)軟體開發領域具備全面性技術能力,並與日本及全球主要車廠維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對CarUX的成長策略具高度加值潛力。
群創董事長暨CarUX董事長洪進揚表示,群創已在全球車用解決方案布局上跨出重要的一步,Pioneer是歷史悠久的品牌,在車用領域,尤其是音響、多媒體系統、人機界面、軟體開發都有卓越技術能力。該公司營收2023~2024財年達到2,400億日圓,財務體質穩健。
藉由此次策略性收購,CarUX將透過Pioneer既有的日本及全球OEM合作基礎,快速擴展其市場版圖,尤其是進入過去難以滲透的日系車廠供應鏈。群創將打開亞太市場滲透率、全球業務分布也將更加多元化。此外,藉由雙方全球研發與製造據點整合,CarUX將可更快速回應全球OEM客戶的在地需求。
洪進揚指出,Pioneer在音響界為人所熟知,其實還有很完整的車用解決方案,包括儀表板等多方面。過去群創偏向視覺解方,座艙內還需要音效,因此藉由Pioneer車用音響領域深耕基礎,CarUX可望躍升為多平台Tier 1供應商,結合雙方顯示、觸控技術、音響、HMI系統軟體合作能力,能夠將智慧座艙的視覺、音效、人機互動進行業務整合,提供全方位智慧座艙解決方案。
針對此次交易的資金安排,洪進揚說明,前期將透過銀行提供的過橋貸款(Bridge
Loan)啟動資金,後續將安排銀行團聯貸作為正式資金來源。群創強調,本次交易尚須經國內外監管機關審查並符合交割條件,交易細節將依相關進程適時公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群創收購日商Pioneer
第二、Pioneer是歷史悠久的品牌
第三、Pioneer在車用音響、多媒體系統都有全面性技術能力
第四、這說明台商正積極併購日本企業
第五、群創透過本案,成功跨界汽車音響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