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兩岸服貿協議, 賽博數碼, 鴻海, 華為, 公股整併, 菲律賓



兩岸服貿協議
兩岸服務貿易談判日前已經結束,並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簽署。根據協議內容,大陸方面將給予台灣不少於65項優於其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承諾,而這項重要成果,將使台資在進入大陸相關領域時占據市場先機,較歐美及港資企業更具競爭力。
     
根據議內容,如扣除尚在核對的金融部份,我方共做出55項特定開放承諾,陸方則做出65項開放承諾。相對於陸方給予我方65項超WTOWTO+)待遇,我方對陸方所作之開放,3分之2為低於或等於我在WTO的承諾。
     
協議內容顯示,在相互開放的重點內容中,大陸對台開放項目有電子商務、文創、海陸空運輸、金融、醫療、電信及旅行社;而我對大陸開放者,則集中於金融、醫療、及旅行社方面。其中在電信類,政府仍強勢把關,未同意陸方先前所提的第一類電信,僅止於第二類電信部份業務。
     
日前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報告時,形容雙方談定的內容「充滿驚喜」,並透露大陸同意以試點方式,讓台資以過半資金持股取得網路內容供應商(ICP)的經營許可證,將有利於台資取得經營主導權。
     
協議中透露,台資電子商務未來在福建所設據點均可持股55%,且在福建開設的網站也可讓全大陸網友連線,等同於做生意範圍擴及全大陸市場。   此外,陸方同意簡化台灣圖書進口審批程序,並允許其製作做的電影可在台灣進行後製和沖印等等。
     
在交通運輸方面,大陸允許我商可獨資在福建經營港口裝卸及貨櫃場,並獨資設立貨運站等,且在貨運承攬上,只要繳齊註冊資本額後即可設立分公司,無需有1年等待期。   在醫療與旅行社方面,大陸允許我方設立獨資醫院的城市由早收清單的41市增加至20多個,並享有國民待遇。
     
按協議內容,未來陸資在台可以合資、捐助的方式設立財團法人醫院,但外國人及大陸人合計擔任董事比例不得超過3分之1。此外,陸資也可來台設立獨資旅行社,但仍有家數和經營範圍的限制。至於備受陸企關注的電信業,我方仍限制陸資來台投資第一類電信,僅允許陸資投資第二類電信特殊業務之存轉網路、存取網路及數據交換通信服務,並設有持股上限,不得具控制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和大陸合作的未來不在「大陸工廠」,而在「大陸市場」。

第二、大陸推行城鎮化,將帶動內需產業成長,服務業水平有待大幅提升,創造龐大的現代服務業商機。

第三、大陸給台灣的待遇,可以超過WTO。最近開放到大陸成立控股51%49%的證劵公司,及遠遠超過WTO33%的上限,台灣要思考如何透過優惠政策大幅拓展中國市場商機。

第四、台灣的服務業規模太小,很多只有著眼於台灣市場。沒有規模,就不會將服務流程規模化,就不能走出去,大陸是提升台灣服務業動能最好的舞台和戰場。

第五、我們覺得醫療服務和文創產業最具投資及合作潛力,這些都是台灣know-how仍然領先大陸的領域,某種程度上也體現了台灣的軟實力。

賽博數碼
位於上海淮海中路的賽博數碼柳林店,去年底悄悄停業。不過賽博早與美國零售商睿俠(RadioShack)合作,轉型成為「睿俠」品牌社區連鎖店。繼今年3月,富士康關閉與德國麥德龍集團,攜手建立的萬得城3C賣場後,賽博數碼也步上飛虎樂購、萬馬奔騰電器後塵。

上海商報報導,走近上海賽博數碼廣場柳林店,可看到各個進出口都貼上封條,主門玻璃上告知書寫著:「因上海新賽博百貨商業有限公司,與柳林路物業合約到期,賽博數碼廣場柳林店於20121225日正式停業。」

登錄賽博數碼官方網站,可看到上海柳林店的地址與電話還未撤下,這也是賽博數碼在上海的最後一家店。「賽博數碼高峰期,在上海至少有5家分店。」業內人士說。

「電腦城型態消失是必然的,Best Buy(百思買)在大陸關店退出、美國第二大消費電子零售商Circuit City(電路城)倒閉都是案例。大陸未來三五年內就會出現這樣的趨勢,尤其一線城市中的電腦城消失得最快。」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說。

面對這種趨勢,賽博國際控股董事長張瑞麟曾表示,2013年賽博在策略上將以精品旗艦店與賽博移動小型店模式為主。賽博已開始與美國零售商睿俠(RadioShack)合作,拓展「睿俠」品牌社區連鎖店。

睿俠相關人員指出,目前上海已經有三家門市,分別開設在閔行區和黃浦區。這種數碼便利店多集中於居民區,主要做產品售後服務及配件銷售,未來店鋪將遍及整個上海。

南方都市報報導,日前睿俠在上海發布願景,沿襲北美的成功經驗,將「3C便利店」引入,預計3年內(到2015年)在全大陸擴展至500家門店。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非常積極地想轉進通路,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成功過,先是和德國Metro拆夥,後來又宣布關閉台灣賽博數碼,現在連大陸賽博數碼也要步上後塵。

第二、美國Best Buy在大陸關店退出,第二大消費電子零售商Circuit City倒閉,我們看不出來這次賽博數碼和美國Radio Shack(睿俠)合作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第三、2013年賽博將以精品旗艦店和賽博移動小型店模式為主,這和Apple的銷售模式倒是挺相近的。

第四、全世界電腦業者進一步整併,也造成通路業態的改變。在大者恆大的趨勢,聚集多品牌的大賣場已沒有什麼意義了,將來主要是蘋果、三星和聯想的天下,而蘋果和三星都在布建自己的通路,走向垂直一體化經營的模式,水平多品牌的賣場不會再是潮流,消費者不需要太多的選擇,這是一個大者恆大,強者恆強的時代,台灣的品牌未來在哪裡?

鴻海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有意在廣西投資網路與醫療事業。他22日利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委書記彭清華會面的機會當面表達意願,可能成為繼鴻海旗下富士康在當地投資太陽能應用產業後,另一項新興投資標的。

富士康的工廠版圖遍布全大陸,但主要從事消費電子、電腦零組件、精密模具等領域的研發生產,此次傳進軍網路與醫療,可望是繼先前以太陽能技術跨界農業後,另一項跨界突破。

知情人士表示,率團來台交流的彭清華,當天下午就拜會鴻海總部,由郭台銘接待,兩人去年底曾在廣西見過面。雙方會談了約半小時,郭台銘帶團隊向彭清華介紹有意在廣西發展的新標的,並當面把企畫書交給彭清華。據悉,郭台銘主要向彭清華表達在廣西投資網路與醫療領域的意願,對於先前已定案的太陽能項目,反而沒什麼提及。

知情人士說,彭清華聽了郭台銘描述的網路投資計畫,表示「廣西網路建設沒有很好」,郭董馬上展現積極態度,直說「沒關係,你們網路建設不發達,如果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們可以幫你們規劃。」

據了解,郭台銘當天對於進軍廣西醫療市場的闡述更為積極,表示目前很看好這塊市場,說要參考新加坡、美國作法,還連忙指示幕僚拿出企畫書給彭清華看。
目前尚不知其主要觸及哪一塊醫療領域。

中新社報導,彭清華考察鴻海時說,希望富士康充分發揮自身資金、技術、人才和服務網路優勢,加大在廣西投資力度。富士康目前在南寧還有多個在建投資項目,包括廣西研發中心、運動型防水高清相機、百色扶貧培訓基地等。2012年,富士康在南寧創造工業產值人民幣80.02億元(約新台幣386億元),帶來逾1.3萬個工作機會。

富士康日前傳出砸人民幣數百億元在廣西投資太陽能發電廠,鴻海之後澄清,表示是應廣西政府力邀,投資應用於現代化農業的太陽能產業,包括發展可作為分散式電站的薄膜太陽能源屋。郭台銘曾形容此為「不一樣的太陽能」,是鴻海首度從科技跨界農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郭台銘董事長有錢也有企圖心,但為什麼做許多新事業都不成功? 因為你不可能要求一步登天,需要慢慢培養經驗,而且不同行業所需的關鍵能力也不相同。

第二、互聯網網路不是鴻海的強項,但是鴻海對於網通硬體基礎建設有很深的著墨,廣西到底是要「硬」的東西還是「軟」的東西,必須先搞清楚,否則未來可能雞同鴨講。

第三、郭董事長兩年前就宣布要跨入醫療領域,但是還未看到任何具體規劃,不像Samsung已經完成了二個歐美大型併購案,郭董事長在台灣主要和醫療相關的投資是臍帶血公司訊聯。

第四、郭董事長曾經和大陸保利協鑫朱共山董事長有很宏偉的太陽能電站投資計畫,但是後來雷聲大而雨點小,不了了之,強強聯合是很容易破局的。

第五、鴻海此次在廣西提出現代化農業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可做為分散式電站的薄膜太陽能源,相當有趣,這是將「現代農業」和「太陽能」結合,值得關注。不過我們的問題是為何台灣無法推廣這樣的商業模式。

華為
華為在深圳舉行分析師大會,華為執行副總經理徐直軍表示,今年三大事業包括電信設備、企業業務及終端業務都將同步成長。據瞭解,華為在擴大業務同時,將積極找尋台灣合作夥伴,擴大對台採購。

儘管如此,華為仍將企業網路設備銷售長期目標調降,並表示此前數字太過樂觀。華為執行副總裁兼輪值執行長之一Eric Xu對阻礙中國企業在關鍵美國電信設備市場表現的安全議題表示挫折。美國國會去年針對華為、ZTE 是否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進行調查,這為華為等產品輸美,埋下變數。

徐直軍說,三大事業部今年都將成長,其中電信設備主要集中在歐洲及新興市場。外電報導指出,近年華為在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都獲得LTE訂單。有關企業業務必須是在有企業的國家,因此聚焦在歐洲、中國大陸及其他26個國家;終端事業以對智慧手機有需求的國家為主。

徐直軍指出,華為過去25年來的成長,都是因自身事業的成長,華為不是上市公司,沒有大筆現金去收購,但不排除會併購一些具有技術的小公司,獲取技術及爭取新的市場商機。華為2011年對台灣代工及採購金額突破千億元,達到1,422 億元,去年上看1,500億元,預料今年將持續成長,台灣也穩居華為的第2大供應商。

據瞭解,華為在台灣的代工夥伴包括富士康及正崴,另有關電信設備及企業業務部門採購的零組件夥伴包括群創、台達電、百一、亞旭、明泰、欣興、華通、智邦等,IC設計商有雷凌等。

華為也在台灣發表新的6.1吋手機Ascend Mate,為目前市場上螢幕最大的手機。華為終端首席行銷長邵洋表示,去年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3,200萬支,今年目標是6,000萬支,去年第4季,華為已是全球第3大智慧手機品牌廠。若以華為終端事業整體來說,另外兩項產品包括移動式寬頻終端與家庭終端,都將持續保持全球出貨第一的成績。

在企業業務部分,華為企業業務執行長徐文偉表示,今年預測營業額將達27億美元,較去年的18.5億美元成長45%,預測2017年將達到100億美元的營業額規模。根據統計,華為去年營收約人民幣2,202億元(約新台幣1.07兆元),獲利153.8億元(約新台幣753億元),預計未來5年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為10%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已經成為全球電信產業巨人,動向及策略值得台灣產業界關注。

第二、華為對台灣代工及採購金額已突破千億台幣,台灣既然可以作為華為全球第二大供應商,為什麼不能變成它的客戶? 華為為什麼不可以投資台灣網通業(電信設備業)? 難道理由都是「國家安全」?

第三、兩岸電信業有很大的合作前景,關鍵在台灣要把華為看成機會還是威脅?

第四、華為最可怕的不是它的B2B策略,它已經是全球老大,反而是它對消費市場B2C的企圖心,現在華為已是全球3大智慧手機品牌廠。

第五、華為未來追上蘋果和三星的關鍵在於新興市場。中國大陸企業對於新興市場特別有一套,這和大陸的全球地緣政治戰略有關,未來新興市場將創造龐大的低價智能手機需求,這就是華為成長動力的來源。

公股整併
企業界疾呼金改,台聯黨團副總召許忠信23日要求財政部不要再利用交叉持股虛胖,應加速合併減肥「將現有8條小魚變成23條大魚,才有能力游進中國市場競爭」,並呼籲政府調整掌握公銀控制權心態,適度引進國際金融機構成為策略性股東,以因應市場開放趨勢。
     
工商協進會等團體建議政府推動金融改革,台聯黨團昨天由許忠信召開記者會,強調金融改革已勢在必行。  他說,根據最近10年財政部8家公股銀行的稅後損益情況,每逢發生虧損,不少公股銀行就會在當年或次年發行新股,質疑公股銀行藉現金增資稀釋歷年累積的虧損。
     
更可議的是,公股銀行現金增資發行新股,財政部通常不讓一般民間法人參股,而是動員或下令公營銀行認股,若這些銀行來不及編列預算或遭立院否決,就運用政府基金,甚至台菸酒、中華郵政等國有民營企業來認股。
     
以台灣企銀94年大虧150億為例,95年舉辦現金增資100億,4家公股銀行認股率就達30%,彰化銀行在92年、第一金在100年辦理現金增資,四大基金也不約而同參與認股,許忠信表示,這些公股銀行營收不甚理想,政府基金認股,吸收別人虧損卻降低本身的營運績效。
     
他說,長期以來公股銀行交叉持股非常普遍,其中又以第一銀和華南銀最明顯,兩者互相持有對方股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泛公股銀行虛胖,要求公股銀行應進行消腫、減肥,避免不合理的大型化。
     
由於財政部長張盛和已表態不贊成特定財團或人士成為公股銀行大股東,因此許忠信要求財政部採取績效導向的「公公併」,考慮業務的互補和整體績效的提升,而非亂點鴛鴦譜,為整併而整併。
     
許忠信要求財政部先把公股銀行8條小魚變23條大魚,不要一游進中國大陸,或是開放中資來台參股後,立刻被對岸的大魚吃掉,造成國內金融體系的危機。

台聯針對國內公股行庫彼此交叉持股,形成虛增資本現象,建議應該整併。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整體公股行庫的整併考量,主要是互補性跟綜效,不會為併而併。金管會則表示,整併個案要尊重市場機制;至於兆豐金控持有台企銀股分一案,兆豐金自行表示不再併購台企銀,依規定必須處分掉股票。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融整併已成為台灣的共識,而且不論藍綠政黨都覺得有必要,只有政府覺得不需要。

第二、財政部長說: 要重視互補性跟綜效。金管會說: 尊重市場機制。這就表示目前政府不會對於金融整併再有任何動作了。

第三、柴契爾夫人過世,她的偉大政績之一是「民營化」,今天台灣不論經濟部或財政部都沒有把民營化當做重要的政策,台電的問題如此之大,難道不能喚醒政府對民營化(至少部分民營化)的自覺嗎? 我們連個民營化的影子都沒有!

第四、台聯提出的政綱非常清楚:「將現有8條小魚建成23條大魚,才有能力游進中國市場競爭」,這是非常正確的說法。現在政府大陸開放銀行赴中國大陸投資,已有15家業者設立金融租賃公司,但是卻缺乏規模,這是潛在的風險,萬一大陸債務危機引爆,首當其衝的將是那些財務體質較弱的小型金融業者。

菲律賓
受惠於股市蒸蒸日上與主權債信評等日前獲調升至投資級,菲律賓已成為亞洲售股與標售債券投資的最火熱市場,近來的強勁需求更可望進一步推升股債市活動的熱度。

今年才即將過完4月,菲國大亨陳永裁和生力公司旗下企業就已籌得數十億美元,之後還有總規模超過15億美元的交易準備登場。銀行業預期,未來數月將有更多籌資活動。

賭場營運商新濠博亞娛樂公司(Melco Crown)等在海外上市的菲國企業,也正利用國內股市上漲的機會回國發股籌資。根據Dealogic,菲國股市去年發股籌資金額共達35億美元,是2008年的六倍;如今菲國也超越馬來西亞,成為股票基金在東南亞募資金額的第3名。菲國債市今年來共籌得約80億美元,也領先東南亞。

香港等傳統籌資中心今年來的活動熱絡度也已落後菲國,因投資人轉向東南亞;當地股市因經濟可望強勁成長與內需消費日增而暴漲。亞洲開發銀行本月上修菲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5%上調至6%

菲國股市今年來大漲20.9%,漲幅超越泰國的13.7%和新加坡的5.7%,市值增至2.75兆披索(666.7億美元),上市企業多為家族事業。菲國股市監管當局去年更嚴格執行公眾持股最低比率的規定後,迫使許多企業擴大發行股票。

投資人對菲國股市的信心日增,也嘉惠外國企業,除新濠博亞,馬來西亞雲頂公司(Genting)和菲國夥伴也計劃讓一家馬尼拉賭場,透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在菲國上市,可望籌得逾5億美元。此外,惠譽(Fitch3月調升菲國長期外幣信評至BBB-的投資級後,也改變菲國公司債需求疲軟的情況,準備發債籌資的企業也持續增加。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菲律賓大型企業趁經濟好轉集資,是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情。

第二、台灣的業者基本上都放棄了台灣資本市場,富邦金宣布發行十億美元GDR,基本上還是向海外募資,宸鴻最近幾億美金也是向海外募集,台灣已經很久沒有大型的集資項目了。

第三、東南亞現在的大型集資項目規模都是以十億美元起跳,外國投資人也相當捧場,台灣資本市場正面臨逐漸邊緣化的危機。

第四、賭場很可能成為帶動菲律賓經濟下一步成長的新引擎,菲律賓正依循新加坡的途徑,走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第五、台灣應該鼓勵大型的mega project如義大世界這種案子上市,造就更多觀光客休閒娛樂的股票。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練台生 壹電視, 中環 夏都, 百威英博 亞洲啤酒, 政府防弊, 金融改革 政府, 中移動 遠傳, 薛琦 台灣股市, 軟銀 Dish Sprint, 台灣寬頻 新加坡上市, 台灣購 電子商務, 富邦金, 高鐵


練台生 / 壹電視
香港壹傳媒集團15日宣布,將壹電視賣給年代董事長練台生,交易金額14億元,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嘉聲在內部宣布,壹電視股權將於61日或之前轉讓。交易後,練台生將成為全台最大自有及代理新聞頻道家族。

至於沒有標到壹電視的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團隊,市場人士指出,並不會氣餒,會等待機會,如果有好的出售案,還是會參加評估。市場人士說,辜團隊之所以沒標到,主因對與壹電視相關的不動產,在價格認定方面,與壹傳媒主席黎智英看法存在差異;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以14億元買下壹電視,應該不含相關不動產。

壹傳媒出售壹電視案,去年10月起紛紛擾擾,至今繞了一圈,交易對象跟交易金額,都回到原點,由練台生以14億元買下。壹電視發言人張修哲表示,一切以香港公告為主;練台生本人昨日無法聯絡上,年代電視表示,練董事長一整天都是私人行程,且練董事長個人投資也不方便評論。

壹電視目前由壹傳媒集團旗下壹傳訊及Max Growth,分別擁有55%45%股權,據壹傳媒公告,練台生簽訂買賣協議時,已經交付1.4億元訂金,預計430日以前支付5.6億元現金,買賣完成時再支付7億元。

壹電視在台灣擁有新聞台、電影台及綜合台三頻道,已在台灣中華電信MOD及部分有線電視數位平台上架,根據壹傳媒財務公告,截至去年底,壹電視淨虧損約20.9億元(約港幣5.43億元),累計至去年3月底,壹電視淨負債為33.71億元。

根據雙方買賣協議,壹電視使用的ABC三棟大樓,壹傳訊擁有C棟大樓,壹傳媒擁有AB棟,雙方也簽訂10年租賃協議,租用大樓內辦公室及攝影棚,每月租金約340萬元,未來壹傳媒如果規劃出售B棟大樓,練台生將擁有優先承購權。

張嘉聲近日也對集團內發出公告,壹傳媒出售壹電視給練台生,壹電視股權將在61日或以前轉讓,壹電視過去無法突破困境在有線電視平台上架,為讓壹電視永續經營,壹傳媒選擇將電視事業與現有運營業者合併。行政院15日審查「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刪除過渡條款,而年代董事長練台生收購壹電視案,如在立法完成前完成交易,將不回溯處理,可保有21個頻道。
據了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原本草案訂有過渡條款,規定跨過管制「紅線」的業者,新法實施二年內要處分持股,降到符合法令規定;不過,考量目前媒體的多元情況,不需要用一個嚴厲的法令管制既有市場,因此刪除過渡條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壹傳媒的出售案,一波三折,最早練台生標到壹電視,後來又被辜仲諒買走,但因為壹電視和壹週刊綁在一起出售,現在又物歸原主。

第二、練台生不動聲色,正默默地成為台灣最具有實力的新媒體大亨。

第三、壹傳媒出售給中信金失敗,元氣大傷,黎智英宣布壹週刊不再出售是明智的做法,可以失血,避免價格再跌、給外界恐慌性拋售的形象,而且可以穩定員工士氣,但我相信二、三年後他還是會再擇機出售的。

第四、一個和中國大陸交往互動日益密切台灣對反中立場鮮明的壹傳媒是不利的,黎智英當然深知這一點。

第五、台灣媒體在經歷旺中/中嘉和中信金/壹傳媒事件後,已經和民粹畫上等號,相信將來要找到好的買家很難。

第六、台灣拒絕數位匯流大整合的趨勢,可謂自掘墳墓,將來在全球華人媒體界中將逐漸被邊緣化。最具有才華的台灣媒體工作者當然落得這樣的下場,令人痛心。除了民粹的因素,NCC的無能與短視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中環 / 夏都
中環(2323)於日前公告,集團已持有夏都酒店(2722)逾11%股權,將於5月改選時入主夏都董事會,將中環積極發展的電影產業,結合夏都的觀光產業,中環董事長翁明顯說:「未來台灣應要積極培訓相關人才,會找夥伴一起來合作,讓台灣的電影事業發揚光大!」

翁明顯強調,其實台灣有很好的資源,像海角7號就是利用夏都飯店的沙灘,後來許多拍攝場景都變成景點,但台灣最可惜的就是沒有自己的片廠。他更提議,要有好的國片,就要有好的團隊,包括劇本、導演、製片人才,還要有好的音效、特效,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製片廠,翁明顯呼籲,未來文化部若能從公有土地規劃1000公頃的空間成立台灣的製片廠,對於未來國片發展將很有幫助。

根據最新公告顯示,中環持有夏都股權5.7%、子公司中嘉持有5.32%,合計2家公司持有夏都股權達11.02%,中環預計可取得夏都一席董事席位。夏都去年營收6.22億元,年增1.95%,稅後盈餘1.41億元,年增8.21%,每股稅後盈餘1.78元,將配發股票股利每股0.5元,現金股利0.7元。

夏都目前僅有墾丁一個據點,總經理蔡德祥日前指出,為建構中部以南及花東地區聯賣網路,目前已在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5地積極洽談合作標的,而標租、購地自建,或是併購方式都不排除,希望在上半年內可以簽訂合約。

夏都去年營收中,客房收入佔比達70.12%,餐飲為27.98%,而夏都去年住房率為79.83%,平均房價5354元。就客源分析,國內旅客佔90%,而國外旅客中又以港澳客佔70%居多,蔡德祥表示,今年計畫積極增加國外旅客,目標是成長10%以上。

中環旗下早已整合好電影上下游關連產業,陸續投資成立中藝(電影代理發行)、得利影視(影音光碟零售)、亞藝影音(影音光碟出租)、威秀影城(電影映演)、中環娛樂(電影製作及藝人經紀)等企業,從電影上游拍片及演藝經紀、電影中游代理發行及映演、電影下游影片出租及零售通路,上下游垂直整合。旗下有威秀影城、亞藝影音、得利影視(6144),過去最得意的代表作,就是代理發行魔戒,還有投資電影赤壁的拍攝。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都投資夏都,不是為了觀光旅遊,而是想發展電影產業,值得深入了解這第一家「電影文化概念股」。

第二、有趣的是,另外一家只有一個據點的上市旅館桃園飯店,也在最近被營建公司三發借殼上市。

第三、台灣即將掀起借殼上市的大狂潮,以往只要營建股才會借殼,將來本地其它產業和績優老牌公司的轉投資,都會動借殼腦筋,畢竟這比較快。

第四、中環已經成功整合電影上下游關聯產業,將這些資源整體注入一家上市公司,可以創造相當程度的價值。

第五、中環如果能夠規劃電影文化園或是theme park,未來可以將文化 + 觀光產業相結合。

第六、中環成立上市電影集團有助於和歐美及大陸電影集團建立策略聯盟和股權合作。

百威英博 / 亞洲啤酒
全球最大啤酒釀造商百威英博(AB InBev)證實,已併購菲律賓最大啤酒商亞洲啤酒集團在江西、河南、山東等4家啤酒廠的股份,分析人士稱,百威英博是為了補足中端酒類品牌產能,才頻頻併購大陸酒廠。每日經濟新聞引述百威英博中國企業事務總監郭彥宏說法,表示大陸商務部已批准這項併購案。

亞洲啤酒是菲律賓最大的啤酒商,曾先後與北京麗都啤酒廠、南昌啤酒廠、新鄉和洛陽啤酒廠等10家企業簽訂合作協定,總生產能力達70億公升,但旗下除了南昌啤酒稍有知名度外,其他知名度較低。這項併購案在今年2月傳得沸沸揚揚,當時專家認為百威英博併購亞洲啤酒可能性不大。

對於百威英博「喝下」亞洲啤酒,方德智業行銷諮詢公司諮詢師王健認為,百威英博在高端和地方品牌有較強優勢,但中端產品較為弱勢,此次併購亞洲啤酒,是要攻佔中端市場,補充中端產品的不足。

廣州日報引述酒業分析師李靚看法,認為跨國啤酒巨頭選擇併購地方品牌,拓展當地市場成本將更小。地方啤酒較多中低端產品,而國外啤酒品牌較注重中高端定位,考慮到地方性消費者傾向購買中低端啤酒品牌,百威英博併購這些地方酒廠後,就能用既有酒廠生產商品,減少成本。

大陸啤酒行業行銷專家方剛認為,百威英博在近年併購動作頻頻,是看到大陸龐大市場和潛在成長空間,「它的目標是全大陸第一。」百威英博在大陸12個省分已有近40家酒廠,產能超過60億公升,占大陸市場份額10%至12%,僅次於華潤雪花和青島啤酒。

大陸國家統計局及財報數據顯示,華潤雪花啤酒及青島啤酒在2012年銷量分別為為106億公升和79億公升。對於併購金額,百威英博並不願對外透露,方剛預測,依照市場行情,這次交易應該不會低於1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8.4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博是全球最會併購的啤酒集團,前幾年收購百威是經典作,現在又將觸角伸向大陸中小啤酒廠的併購。

第二、百威英博併購亞洲啤酒的出發點是為了要補足產品線的完整度,新興市場和大陸市場中產階級興起帶動對平價產品的需求。

第三、大陸酒類市場,不管是白酒或啤酒,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高盛之前就在中國投資了兩個白酒企業 (口子窖和宋河)

第四、台灣應該儘快推動台灣菸酒公司的民營化,才能和全球的業者進行策略聯盟和股權合作,時機就在現在。

政府防弊
痛批,國外退休基金及海外共同基金選股大都以「總市值」為門檻,以「絕對張數」當條件失去客觀性,這是「外行領導內行」,政府基金得了「防弊恐慌症」。
     
根據CMONEY資料統計,不含ETF1,481家公司,過去20個交易日,5日均量低於500張高達495檔,比例達33.42%,包括生技股的精華、基因,餐飲及飯店業龍頭王品、晶華、瓦城、F-美食,百貨文化業的誠品生,遊戲業的傳奇,環保概念股的崑鼎等,都是去年每股稅後盈餘逾3元至23.88元的獲利績優生,但過去20個交易日的5日均量均低於500張,都將遭到禁買甚至只出不進。
     
證券業者表示,政府代操基金「絕對張數」的選股標準,不但與國外退休基金及共同基金數十年來的採「絕對市值」選股標準大異其趣,顯示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相當嚴重;業者指出,股市成交量是用鈔票買出來的,低價股成交量高,高價股成交量低,所突顯並不是只有周轉率,其中亦含有資本額大小及中長期持股的比重等多重因素在其中。
     
業者指出,選股關鍵應在市值,而非量能,用「絕對張數」意義不大,例如一檔代操基金100億元買進大立光,一般基金持有單一個股最高配置約5%,僅能買進5億元,換算昨日大立光收盤價755元計算,代操基金持有張數最多僅能達662張,就大立光屬於高市值的個股,不會有流通性問題,因此以「總市值」為標準,就不會發生流通性的問題。
     
另外,造成台股量能萎縮的主要原因,業者直指,台股嚴重落後國際股市,仍在於證所稅、二代健保附加費及國內外經濟因素為主,造成市場大戶退場,大盤量縮,以致於個股打入冷凍庫,而並非個別公司基本面出了問題,才造成個股量能萎縮,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不是用「成交量」的規範就可以奏效的,政府基金這種作法,是得了「防弊恐慌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政府的政策經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次為了防止基金經理人舞弊,制定了這個新規定,又是一個例子。

第二、去年盈正案以後,共同基金在新股上市 (IPO六個月之內,都無法買進股票,這也是矯枉過正的結果。

第三、按照新規定,未來政府基金可能只能買很少數流通量佳的績優股,雖然買藍籌股絕對是正確的方向,但是將會很難out-perform,因為只能投資已經很有成就的公司如台積電,但是無法發掘明日新星如王品和誠品。

第四、政府不該干預的地方干預,該促進的事情 (如金融整併) 卻又放手不管,實在讓人為之氣結。

金融改革 / 政府
英國鐵娘子佘契爾夫人日前逝世後,國際領袖皆表示哀悼與推祟。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也說要以佘契爾為效法對象,施政要有堅定的理念與鋼鐵般的意志。

江宜樺這番話是在「工商早餐會」上說給與會企業大老們聽的;多數與會企業都感受到江內閣「堅定如鋼鐵般」的意志,卻沒有感覺到有當年佘契爾在英國大力改革倫敦金融業、國營企業民營化,朝自由、開放的新氣象。

這次早餐會聚焦的議題,就是金融改革,然而,這議題上,大家發現就像江宜樺說的「重要的不是講出什麼理論,而是要有堅定的理念」般,對每一項議題,金管會與財政部都以鋼鐵般的意志「堅定」既有的主場。例如,業者建議召開「全國金融產業發展會議」,金管會答覆,溝通的重點在於瞭解問題及如何解決,至於會議形式及召開頻率「並非主要重點」,沒說,不要,但是意思很明白,就是沒必要。

要求成立金融整併小組,金管會也說,金融併購案件要尊重市場機制,而現有機制已完備,也沒說不必了,但是,業者了然於心,就連說個可以評估研究,都不願意。

當提到台新與彰銀合併案時,財長張盛和立場堅定的說,當初財部給台新的公函就是「給經營權,不是合併」,合併,是金管會的事。於是,江宜樺就問金管會主委陳裕璋的看法,陳裕璋露出燦爛的笑容說,金管會訂有金控整併要點,只要符合條件,金管會都樂觀其成。

有說,等於沒說。與會者自然垮著臉說,陳張兩人果真都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夠硬。內閣成員夠硬,江宜樺呢?雖然,理事長駱錦明「讚」他溝通力夠,只是執行力與規畫力還有待觀察,然而,事實上,江宜樺也創下歷任院長中開場白講的最長、結論做得最短的院長,所做的結論,也都不是業者想要的答案。

與會者除自嘲「想必院長有他自己堅定的理論」外,也只能回味,江宜樺在開場白中說,台灣的經濟,一直處在類似的困境而無法突破,如果說有什麼字可以形容,就是在經濟發展上的一種「悶」的氣氛。那一個「悶」字,也很寫實的描繪出與會者當時的情緒:有夠悶。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早餐會參加的都是台灣企業界的大老和領袖,如果說大家形成共識,將「金融整併」作為重要議題,積極和政府溝通,主管機關還一直打官腔,這個政府可以說已經沒有救了。

第二、香港成立「金發局」,將金融發展作為重點,不同於今監局,努力地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為何台灣長官可以一句話就可以全盤否定?

第三、主管機關對「金融整併」的態度更是令人失望,只會說「尊重市場機制」這種官僚樣文章,甚至不願意再評估研究。

第四、現在不掌握關鍵時機進行整併,對不起台灣,未來勢必成為歷史的罪人。

第五、主管機關只強調整併要講求綜效。這是常識,任何M&A若沒有綜效,當然不適宜進行。但是財政部長將「不能亂點鴛鴦譜」的理由擋在前面,分明就是不想有任何作為。

中移動 / 遠傳
受到政策不開放中資投資國內第一類電信業務影響,遠傳(4904)、中移動18日宣布,雙方已改簽業務框架合作協議,以取代4年前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而中移動入股遠傳的協議也隨之終止,新簽訂的協議則將擴大雙方的業務合作面。
     
中移動、遠傳在20094月底共同宣布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採購、漫遊、資料與增值服務,中移動並將以每股40元、認購遠傳12%股權,並取得遠傳一席董事。此外,雙方也計畫在大陸合資成立新公司,中移動將占新公司股權51%、遠傳則佔49%。
     
不過,簽約4年後,即使金管會同意已中資投資台灣金融業,但終究沒有開放中資投資第一類電信業務。由於遠傳在去年股東會當中所通過的私募案,將於今年612日屆滿,受限台灣法令限制,遠傳在2009429日簽署的股份認購協定、戰略合作協議都將於屆滿日失效。
     
另外,中移動當初是以溢價13.6%的價位入股遠傳股權,但遠傳近年來股價緩步墊高、至昨日的收盤價已達70.4元,相較於雙方當初簽約的35.2元價位,剛好是翻了一倍。   為了因應時空環境變遷與法令限制,遠傳、中移動共同宣布,昨日已由遠傳董事長徐旭東、中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共同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以取代4年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遠傳表示,目前的時空背景及商業條件皆與4年前不同,加上政府法令仍未通過開放第一類電信投資,「雙方股權認購暫告一段落」,以昨日簽署的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取代原有的戰略合作協議。   遠傳與中移動合作關係密切,雙方除了共同推進兩岸無線城巿產業合作試點,為成都市量身打造的無線城市,遠傳也在3年前於中國移動應用商場(MobileMarket)設立S市集店中店。
     
遠傳表示,雙方希望兩岸投資項目繼續增加,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較原協議涵蓋範圍更廣,數據服務、零售通路、雲端物聯、智慧運輸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標誌性案件的結束,四年前中移動宣布入股遠傳電信12%股權,很遺憾到今天都未能成局,雖然金融業現在已經對陸資開放了。

第二、台灣反對的理由就是「國安」。以台灣目前對中國大陸懼怕的心態來看,短期內(甚至長期)也沒有開放陸資投資電信事業的可能。

第三、Softbank收購美國移動電信業者SprintDish加入競標,全世界電信業正興起前所未有的整合大浪潮,台灣很可惜又要錯過這個機會。

第四、台灣的4G遠遠落後韓國,寬頻建設在中嘉案破局後也受到阻礙,NCC的心態和金管會一樣,管制多於興利。

第五、兩岸正從業務合作進入股權合作時代,但中移動 / 遠傳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業務合作階段。

薛琦 / 台灣股市
行政院政委薛琦18日示,台灣不只經濟「悶」,台股更是「悶到不行」,他指出,台股成交量低迷,4月日平均交易量約600多億元,若日平均交易小於700億元時,證交所營業利益恐出現虧損,對券商不利,台股量縮是一大警訊應予重視。薛琦並強調,權證避險專戶的證交稅率調降,由千分之三降為千分之一已送立法院,此攸關活絡股市十分重要,應積極遊說立院排入議程,不分藍綠加快推動。
 
薛琦昨天在院會中發言表示,開放對岸銀行以代客理財方式投資台灣金融市場為新增項目(之前僅限QDII可投資台股),但仍受QDII投資台股總額10億美元限制,在台股沉悶下,似可再提高,且不應併計在10億美元額度內。日前江揆在工商早餐會曾說,目前台灣經濟可以一個「悶」字形容,但薛琦昨天則說,台灣不只經濟「悶」,台股更是「悶到不行」!
 
薛琦舉台股為例說,當前台股成交量低迷,3月份日均量為765億元,台灣證交所營業利益僅6,000萬元,早年營業加非營業利益曾高達30幾億元。去(101)年及前(100)年3月,日均量分別為998億元及1,140億元,證交所營業利益分別為1.01億元及1.52億元。薛琦說,當日平均交易量小於700億元時,證交所營業利益恐將出現虧損,多家券商亦恐有類似虧損情形,相當不利,尤其最近日平均交易量多在600多億元,4月證交所恐出現虧損。
 
他說,經濟成長預估還有3.5-4%,股價也有8,000點,但若台股量縮,證交所虧損,是一大警訊,應予重視,因為對券商會有不利衝擊,營收或員工就業都會受影響。
 
薛琦表示,提振股市方案政院已核定,應儘速推動,其中有關證券交易稅率部分,期貨交易稅稅率已自41日起調降(十萬分之4降為十萬分之2)。但與市場交易量密切相關的權證避險專戶證交稅率調降案(由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已送立法院,仍未排入議程審議,業者企盼甚殷,此法案應不分藍綠黨派,應儘速遊說立院,以活絡台股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薛琦的看法很精闢,每次都一針見血,正中問題核心,上次他提出台灣金融占GDR的比例日漸降低,這是又點出了資本市場的問題。

第二、台灣不只是經濟悶,金融也很悶,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大作為,只有戰術沒有戰略,看到金融整併的提議被金管會忽略就令人很灰心。

第三、台灣需要有指標型的大型IPO項目,唯有如此才能振奮人心,這又牽涉到政府民營化的政策。

第四、陸資對台灣不夠了解,開放再多QDII對台股也無濟於事。

第五、很多外國公司包括大陸企業想到台灣來上市,甚至從別的股市下市轉到台灣資本市場,這是台股的希望,我們要好好把握。

第六、台灣要以超脫證所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重振股市,我不是說贊成證所稅,但全部人一直在這個無解議題上打轉台股是沒有明天的,台股投資人、劵商和主管機關都得了近視症。

軟銀 / Dish / Sprint
美國衛星電視業者迪許網路公司(Dish Network Corp.)主動開價255億美元,要和日本軟體銀行公司競購全美第3大行動通訊業者史普陵特公司(Sprint Nextel Corp.)。迪許今天宣布,史普陵特投資人每股將拿到7美元,其中包含4.76美元現金,和占合併後公司約32%的股權。這代表條件為173億美元現金和82億美元股票,和史普陵特12日的收盤價相比溢價13%

史普陵特美國盤前股價一度衝到7.24美元。

迪許是衛星電視供應商,本身沒有手機用戶,目前試圖進軍行動通訊業,並已擁有相關頻譜。迪許董事長厄根(Charlie Ergen)嘗試搶軟體銀行公司(Softbank Corp.)的親,這家日本第3大行動通訊業者為在海外尋求成長,去年10月同意斥資200億美元取得史普陵特7成股權。

國際策略暨投資集團(International Strategy &Investment Group)分析師賈揚(Vijay Jayant)表示,迪許「在和時間賽跑,因為軟銀已開出條件。在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下,這是個能以好題材拿到便宜資金的機會」。



史普陵特盤前股價超越迪許的出價,意味著投資人預估還會有更高的價碼出現。這檔股價12日收在6.22美元。迪許股價則在12日勁揚2.7%,收在37.63美元。史普陵特發言人懷特(Bill White)不願對迪許開出的條件置評。軟銀發言人拔井武曉(Takeaki Nukii)不便立即發表評論。

迪許此番出招,是美國行動通訊產業整併風潮的最新轉折。小型電信商都在尋找合併夥伴,以利對兩大巨頭威瑞森通訊公司(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和AT&T公司(AT&T Inc.)發動更強的攻勢。



知情人士透露,厄根已就和德意志電信集團(Deutsche Telekom AG)旗下T-Mobile事業的可能合併事宜,非正式接觸這家德國業者。

德意志電信上週加碼讓T-MobileMetroPCS通信公司(MetroPCS Communications Inc.)結合的提案條件,這筆交易將讓全美第4和第5大行動通訊業者結親。

據報導,若Sprint改為接受Dish的併購提案,則Sprint需支付軟銀6億美元違約金,惟Dish會長Ergen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表示,上述併購提案中已將6億美元違約金包含在內。

併購Sprint計畫恐受挫、若提高併購金額則恐加重財務負擔,拖累軟銀股價大跌。根據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截至台北時間16日上午915分為止,軟銀大跌7.58%,報4,330日圓,稍早跌幅最深一度達9.61%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併購是非常漂亮的出擊,從亞洲到美國,從網路到電信,說明孫正義的膽識過人。

第二、Dish的董事長Ergen在美國也是傳奇人物,打造了衛星電視的王國,現在又再跨足行動通訊業。

第三、軟銀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一來Dish的出價比軟銀高13%,第二軟銀若是再提高價格則會影響其財務結構。

第四、軟銀已經做了許多前期工作,當然不會讓到手的魚溜掉,一定要出更高價的counter offer

第五、Dell最近的MBO也出現兩個競爭對手,這代表了什麼? 一方面是資金很多,二則美國景氣復甦,第三是數位匯流的大趨勢正在重塑全球電腦、電信和網絡產業。

台灣寬頻 / 新加坡上市
外電報導指出,澳洲麥格理集團(Macquarie)旗下基金將把其擁有的台灣寬頻通訊公司股權,挹注到將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亞洲付費信託公司。台灣寬頻通訊表示,此為麥格理集團將手中的股權,「左口袋換到右口袋,麥格理所持有台灣寬頻通訊的股權,1股都沒有變更」。

報導中指出,在新加坡上市的麥格理國際基礎建設基金(MIIF)準備把持有台灣寬頻通訊的47. 5%股權全數挹注到亞洲付費電視信託(Asian Pay Television TrustAPTT),持有台灣寬頻通訊其餘股權的麥格理韓國機會基金(MKOF),也將出售其持股。麥格理已委託4家投資銀行主辦APTTIPOAPTT預定5月底掛牌交易。

台灣寬頻通訊指出,麥格理2006年開始投資台灣寬頻通訊時,當時是以麥格理多媒體基金投資,後轉為由MIIFMKOF投資,此次麥格理再轉由APTT投資,因MIIF原為掛牌的公司,因此APTT也將進行IPO掛牌。對麥格理來說,是左口袋換到右口袋,其持續持有台灣寬頻通訊股權,持股比率也沒有變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家都沒有了解這則新聞的重要性和意義。麥格里不是將股權轉到另一基金,而是轉到一個特殊目的公司(SPV),為的是要在新加坡上市。

第二、若上市成功,IPO的規模可高達8億美元,為新加坡今年第二大上市案。

第三、台灣的公司為什麼不在台灣上市? 我認為有幾個理由: 台灣只適合中小企業上市; 新加坡適合信託型的企業上市,不管是房地產信託或商業信託,有線電視有穩定的現金流,可以設計成商業信託; 台灣對於媒體業的態度不友善,已嚴重打擊外資信心。

第四、如果台灣寬頻上市成功,安博凱將來也可以將中嘉網路拿到海外上市。旺中收購中嘉遭遇前所未有的刁難,早已讓外資心灰意冷,台灣不管是金管會、經濟部或NCC,都沒有積極協助外資解決問題。台灣應該積極打造自己成為外商在大中華地區投融資的平台,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外資。

台灣購 / 電子商務
目前台灣許多購物網站仍遭對岸遮擋,導致台灣商品難以銷售至中國大陸,為解決上述問題,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資訊工業策進會,協助成立「台灣購」導航網站,讓台灣商品能有效地在對岸網站上露出。商業司司長游瑞德17日表示,此作法應可解決台灣商品曝光不足的問題,集結業者力量進軍中國市場。

根據資策會調查,雖然有超過6成的大陸網友,願意多花30%的費用購買台灣商品,但大多數台灣商家整年的海外營收,占總網路營收的比例卻低於3成;在與大陸跨境網路交易的障礙方面,高達91.2%的業者表示,網站無法有效行銷與露出,是最大的問題。

資訊工業策進會專案經理邱之崧指出,為了解決對岸屏蔽台灣購物網站,以及山寨台灣商品在市面上流竄等問題,經濟部商業司透過資策會,結合台灣商家及電子商務業者,成立「台灣購」導航網站,讓台灣商品能在對岸獲得一個具有保障的平台,並結合跨境金流、物流服務,增加大陸網友購買台灣商品的機會。

游瑞德說,目前已完成申請,並委託合作業者於對岸架設「台灣購」導航網站,不過現階段無法透露業者名稱;此外,商業司將在423日,於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舉辦「『台灣購』導航網站聯合行銷說明會」,希望對兩岸電子商務商機有興趣的廠商,都可以來參加。

邱之崧強調,「台灣購」導航網站所販售的商品,主要包括美妝保養、服飾鞋包、美食伴手禮、文創商品、3C商品等5大類;在423日的招商說明會結束後,將在6月底舉行開幕慶活動,強化「台灣購」在對岸的宣傳效果。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經濟部到現在才正視到電子商務的重要性,雖然有點遲,但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二、中國市場是台灣業者未來的希望,但需要利用電子商務平台,有能快速進入。

第三、淘寶已成功進入台灣市場,這可能是刺激經濟部搞一個「台灣購」的因素之一。

第四、台灣購只是一個信息平台,未來金流和物流配送也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電子商務的交易流程。

第五、電子商務的業者都是小型商家,自己沒有能力開發中國市場,所以由經濟部出來整合一個新平台是正確的做法。

第六、台灣業者在中國大陸開發的實體「台灣一條街」皆不成功,虛擬經濟由於牽涉到跨領域、跨地域,也會有一定的難度。

富邦金
為準備合併華一銀行所需資金,富邦金控17日董事會通過將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GDR),預計將募集8.5億美元至9.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255億元至285億元。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指出,去年股東會已通過將辦理現增案,因而昨天董事會通過現增案,不需再提報今年股東會。近日將會向金管會證期局送件申請現增案,若申報生效後,預計三個月內發行完成,必要時可再延長三個月。

龔天行表示,去年底宣布富邦金將與台北富邦銀行共同取得華一銀行80%股權時,曾表示將透過GDR募集200億元至250億元,其中,有100億元將由一特定外資認購,情況仍然未變。據悉,此一特定外資是寶成蔡家將以外資身份認購100億元,將持有富邦金約4%持股。龔天行並說,昨天董事會通過發行GDR現增案,預計規模為8.5億美元至9.5億美元,略高於原預估。他表示,主要反映匯率變動及股價上漲等因素;考量會有10%的超額認購,因而規劃以9.5億美元為發行上限。

富邦金昨天董事會通過,將辦理現金增資發行GDR,發行股數暫定暫定6.375億股至7.125億股,發行總金額暫定為8.5億美元,總金額上限為9.5億美元;其中員工認購10%,至於公開銷售股數則未定。以富邦金昨天董事會通過擬發行股數及金額來看,每股價格最高為1.33美元,約折合新台幣39.8元。富邦金近來股價力守在40元以上,昨天以40.5元、上漲0.1元作收。

此外,富邦金子公司富邦人壽昨天公告,取得中電香港(CLP Power Hong Kong Financing Limited)首順位無擔保債券,共取得20萬個單位,每單位100澳元,總交易金額為2,000澳元。

針對陸銀參股公股金融機構一事,財政部長張盛和17日表示,他從來沒有說過,公股銀行可以藉由辦理現金增資來引進陸銀參股,他維持之前的承諾,就是公股金融機構不會讓陸銀參股。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審議海關緝私條例修正草案,立委質詢張盛和時提到,先前有媒體報導,張盛和認為公股銀行可以透過現增來引進陸銀參股,是否屬實?張盛和立即澄清,「我從來沒有這樣說過,現金增資這事情太細節了,沒有講過這種話。」

立委再次向張盛和確認,這是否表示其先前在立院說過,公股金融機構不會引進陸資的承諾仍有效?張盛和即表示立場未變。

金管會在金銀三會後鬆綁陸銀來台參股上限,已表示引進陸銀參股必須以發行現增新股供陸銀認購的方式,不可以賣老股給陸銀。之前張盛和在立院答詢說過公股銀行不會引進陸銀,陸資想要持有公股金融機構股票,可以自己到市場上買,後來卻傳出張盛和允許公股金融機構以現增引進陸資,因而引發立委關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富邦金在兩岸投融資運作上,已有豐富的經驗,先前收購華一銀行,現在又以GDR方式向海外募資。

第二、富邦十多年前引進花旗做為策略投資人,後來又收購台北市銀行,成就了今日金融業霸主的地位。

第三、這說明時機是很重要的,要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像現在台灣,民營業者要想併購公營銀行,簡直比登天還難。

第四、財政部長表示陸資想要持有公股金融機構股票,可以自己到市場上買,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策略性投資人不可能透過公開市場去取得股票,就算是真的買了政府又會說這是敵意併購,會將其封殺。

高鐵
交通部長葉匡時17日指出,台灣高鐵公司的財務改善雖然已進入第2階段,但是,必須在3年內徹底改善虧損狀況,否則,就會出現資金缺口,以高鐵與民眾生活連結如此深的情況下,「會是很大的危機」。   葉匡時昨日出席三三會就「連結美好生活-交通建設及產業發展」進行專題演講時指出,改善高鐵體質是他任內4大重點工作項目之一。
     
據了解,交通部高鐵局要求高鐵公司在6月底前提出第2階段具體改善方案。依據台灣高鐵年報,至去年底為止,高鐵累積虧損高達640億,造成龐大負債的主因,包括興建期的工程成本及相關費用,以及通車6年多來的營運收入不如預期。
     
高鐵除須面對特別股股東催討通車前股息之外,最快明年就必須償還高鐵站區開發權的抵押金,金額將近80億元,而營運支出、貸款利息及折舊費用為高鐵3大支出,隨運量逐漸增加,高鐵營收已可負擔營運支出,但貸款利息及折舊費用涉及與銀行團協商條件,營運後期的付息壓力將漸趨沉重,將成高鐵未來隱憂。
     
葉匡時指出,高鐵公司在2010年時已完成第1階段的董事會改組,並完成債務重組,暫時解決當時的資金缺口問題,讓高鐵正常營運並穩定成長。   高鐵近年雖已轉虧為盈,但是財務並不健全,葉匡時表示,高鐵資本額太低,負債又太高,它雖是公眾運輸事業,但也是BOT案,還涉及到很多法律合約的問題。
     
葉匡時說,高鐵要求延長特許期,並重新計算折舊方式,但是,要延長特許期,該如何說明,如果沒有好的說明,可以說服大眾,「民眾會質疑是否為圖利原有股東」?
     
因此,葉匡時說,需要有多元的解決方案,例如是否能創造出增資的機會,讓股東有興趣投資,進一步讓高鐵上市等,藉由多元解決方案來降低高鐵現有的折舊負擔、降低累積虧損,也降低債務負擔。站在交通部的立場,希望就高鐵財務進行「整包式的討論」,將所有問題「一次解決」。
     
高鐵局副局長胡湘麟表示,台灣高鐵的財務問題,本質上涉及許多層面,例如IFRSs新制上路,高鐵的折舊及特許期延長問題就受到影響,而利息是否調整,也會影響高鐵向銀行融資、貸款,財務改善方案的研議,必須進行整體考量,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官員也說,高鐵通車以來的營收,不到在民國8485年間投標的投資計劃書所預估的一半。這些是政府、台灣高鐵公司無法預測的因素,而高鐵的財務改善方案,涉及相關行政機關及金融機構的協調,需要審慎評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到目前為止,所有的BOT建設工程都是失敗的,問題是財務預測有問題,太過於樂觀,政府法規限制又多,投資人很難賺到錢。

第二、太極雙子星BOT案失敗,無異雪上加霜,未來要再BOT招標困難重重。

第三、以現在這種財務結構,政府如果不買單,期待民間出現救世主,可謂緣木求魚。

第四、政府應該積極引入陸資戰略投資人。高鐵貫穿南北,已經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許多大陸觀光客到台中或高雄也都是搭乘高鐵,為什麼不能讓中鐵建、中交建這些機構投資20%的股權? 難道又是「國家安全」問題?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生技業 槓桿收購 太陽能整併 中信銀 東京之星 金門夢 觀光島嶼 咖啡 JAB 禮來 中國市場保健品 技術移民 一銀 緬甸



生技業 / 槓桿收購
美國生技大廠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據傳已收到多家私募股權業者的併購提議,金額最高逾110億美元,可能成為今年來規模名列前茅的併購交易,並反映出槓桿收購風潮再現的跡象。

消息人士透露,百仕通(Blackstone)、凱雷(Carlyle)、KKR已和新加坡淡馬錫聯手,對生命科技提出每股65美元、總計上看約118億美元的收購價。另外,實驗設備製造商Thermo Fisher科學公司也提出高達每股70美元的價碼,且是出價者中唯一的策略性買家,但很可能面臨反托辣斯調查。

消息人士說,生命科技最快可能於下周決定買主,或拒絕這些提議。該公司股價今年來已漲36%11日早盤漲近0.4%66.82美元。

Macquarie資本公司分析師葛柏格說:「生命科技的循環營收接近85%,營業利潤率在同業中最高,是創造自由現金流的機器。以任何客觀標準衡量,在業內都是具吸引力的資產標的。」

由三到四家投資公司聯合出資的併購案,在金融危機後已近乎消失,也不曾再出現收購價超過100億美元的情況。但隨著金融市場逐漸恢復元氣、併購規模持續增加,這類槓桿收購案再度興起。

我們的看法:

第一、槓桿收購一般都是發生在較大型的傳統產業,偶爾會發生在電子業(Dell),但很少會在具有高成長性的新興生技業。

第二、生命科技之所以成為槓桿收購的對象,在於其具有穩定的現金流,而不是只一個空泛概念而已。

第三、這代表生技行業可能正在邁入一個大榮景的時代,不管在創投、成長型基金(Growth Capital)、併購型基金我們都看到PE的投資項目不斷出現。

第四、中國大陸在美國的生物醫藥公司最近也有被收購,說明大中華資金都在瞄準這個產業。

太陽能整併
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近日透露,工信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扶持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將涵蓋財政補貼、科技創新、分區電價及准入門檻等方面,其中准入門檻有望成為最先公布的政策之一。可望為寒冬中的太陽能產業帶來一股暖流。

中新社報導,工信部電子資訊司司長丁文武10日參加首屆大陸電子資訊博覽會時表示,太陽能產業最近一兩年正處於寒冬期,尤其太陽能材料的多晶矽領域,大概85%以上的企業已經停產,處於虧損狀態,有必要儘快推出政策扶持太陽能產業的發展。他指出,國家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扶持太陽能產業的若干意見,其中可能涉及到太陽能產業的准入和產業政策問題。

據了解,扶持政策將涵蓋補貼、科技創新、分區電價等方面,准入門檻有望成為最先公布的政策之一。丁文武指出,准入門檻並非行政許可,而是從技術指標、產量指標、環保指標、企業本身能力指標等方面來進行規範,如果企業達不到標準,有可能在銀行貸款、土地審批等方面受到限制。

他並補充,工信部不審批企業該不該投入多晶矽產品、該不該投入太陽能產業,工信部沒有這個限定,只是提出了准入條件,讓企業決定該不該投入這個項目,讓其他相關部門決定有沒有必要去支持該企業。

「我們也鼓勵太陽能行業進行兼併重組,行業發展到這個地步,兼併重組是大勢所趨。」丁文武說,兼併重組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運用市場的力量來推動。
稍早也有消息傳出,大陸政府將對太陽能產業進行價格補貼增額,原本每度補貼人民幣0.35元(約新台幣1.69元)有機會調高到0.4─0.6元(約新台幣1.93─2.9元)。對此,分析師說,若以去年規模試算,太陽能發電達600億千瓦,政府就要補貼企業數百億元,這將會是國家財政沉重的負擔。

產能過剩是太陽能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大陸太陽能產業聯盟的資料顯示,2012年,建成的太陽能組件產能達4,500萬千瓦,是2009年的七倍。近兩年太陽能產業遭遇美國和歐洲的「雙反」調查後,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凸顯。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壞的時機就是最好的時機,如果連巴菲特都在考慮併購尚德,代表可能這個產業的反彈號角已經響起。

第二、大陸政府在市場不佳的時候積極介入,鼓勵產業的兼併與重組,這是台灣主管機關應該學習的。台灣政府對於產業重組一向採取自由放任作為,不管是高科技產業或金融產業,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台灣需要政府引導重建產業秩序。

第三、日本政府不但協助整併,而且有產業重建基金作為子彈,成效顯著,Japan Display和日本航空都是重整成功案例。

第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是歐盟要求最近停止對中國的「雙反」制裁。物極必反,中美歐相互廝殺的結果是三敗俱傷,誰都沒有占到好處。

中信銀 / 東京之星
中信金併購日本東京之星銀行(Tokyo Star BankLtd.),市場10日盛傳將在6月敲定,並指併購價約500億日圓(約新台幣150餘億元)。對此,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僅表示,對市場上的併購個案傳聞,都不予評論。

中信金近期現增200億元,若加上原有現金、出售現在松壽路總部大樓,估計可用於併購的銀彈上看550億元,具有相當充沛的資本來進行併購、參股,中信金對此指出,不管是銀行、證券、保險等產業,只要有好的機會,都會評估。

中信金去年底傳出將併購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市場消息人士表示,中國信託正積極與美國達拉斯「龍星基金」(LoneStar Funds)、新生銀行(Shinsei Bank Ltd.JP-8303)和青空銀行(Aozora Bank Ltd. JP-8304)等股東談判,希望買下目前未上市的東京之星銀行。

但與此案相關的東京之星銀行、龍星基金、新生銀行和青空銀行,昨天也都拒絕對這項可能的交易發表評論。東京之星銀行在日本屬二級地區銀行,主要業務包括房貸和消金。截至今年3月底,東京之星銀行存款餘額約2.06兆日圓,貸款餘額約1.57兆日圓。

東京之星銀行的前身是東京相和銀行,1999年倒閉後,由美國私募基金龍昇星在2001年以40.3兆日圓收購,2005年龍昇星藉IPO賣出三分之一股權,2008年再把剩餘股權賣給日本私募基金Advantage Partners。但因日本私募基金Advantage Partners管理不善,2008年便再尋求脫手東京之星銀行,之後龍昇星、新生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和日本Aozora銀行成為東京之星銀行的股東。

市場人士分析,近年日本在大陸反日商情結下,積極拉攏台商,希望採「透過台商、進軍大陸」的策略,預料將掀起台日新同盟風潮,國內金控併購日本銀行,應是著眼這波商機,希望拓展新市場。市場人士指出,近期日圓貶值,提供國內銀行併購日系銀行不錯的時機,若中信金這項併購案成功,將更有助中信銀擔任台灣和日本企業客戶間的金融服務橋樑。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對於任何台灣銀行投資中國以外的企圖都予以肯定,台灣銀行的機會絕對不僅限於中國。

第二、除了日本以外,台商應該以併購或參股的方式切入東南亞市場。

第三、十年前PE投資日本、韓國,後來發展成今日的新生銀行,韓國渣打銀行和韓國花旗銀行。

第四、日本和台灣合作,需要利用想像力,設計新的業務及商品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第五、日幣貶值對中信銀來說是併購的大好時機。

金門夢 / 觀光島嶼
站在兩岸潮來潮往最前線,眺望對岸快速崛起的海西經濟區,金門縣長李沃士有一個「金門夢」,他一直盼望曾硝煙四起的金門,在兩岸關係持續緩和的未來,能蛻變成國際觀光休閒島嶼,在觀光旅遊、經濟建設,乃至於科技與人性兼具的醫美產業,都能奠定穩固根基。

記者昨專訪這位主政三年多,被雜誌評選為四顆半星的縣長李沃士,暢談他心中的建設藍圖和施政理念。
     
記者問:開發旅遊人口是縣府施政重點,未來有何新構想?
     
縣長答:去年來金遊客約一百一十六萬人次,其中卅九萬是陸客,目前大陸各省居民到廈門旅遊,已可在廈門公安辦證,轉赴「金門一日遊」,很多人感覺早來晚歸不能盡興,縣府也希望爭取擴大為「金門二日遊」,讓陸客在金門留宿一晚,增加消費機會。我最近已專程赴北京,與國台辦和大陸國家旅遊局溝通,希望在六月間海峽論壇舉辦期間,就有好消息傳來。另外,縣府也爭取陸委會同意陸客到金門旅遊一年多次簽,一旦定案實施,更方便兩岸民眾往來,對金門觀光將是一大利多。
     
問:展望未來旅遊人口增加,現有飯店規模如何因應?
     
答:廈門旅遊人口年逾四千萬人,未來若有一成轉到金門,每日遊客從目前三千人增至萬人,不是太大問題,預期在與縣府簽約BOT的昇恆昌金湖旅館和富驛金門綠色休閒渡假園區、台開二期旅館設施完成後,房間數可能尚有不足,新旅館的市場空間應還有七、八家之多,值得民間投資加入建設。
     
問:大、二膽島撤軍發展觀光,未來開發潛力如何?
     
答:目前大陸每年搭乘觀光船在海上觀看大、二膽島「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巨型心戰牆的遊客,估計在一百廿五萬到一百五十萬人次,可望成為新的據點,縣府已擬定「兩年建設、三年開放」的方案,遠景十分看好。
     
問:金門長期水荒,縣府如何看待缺水問題?
     
答:自大陸引水渡金才能根本解決,大陸已表明隨時可做的立場,我方政府也體認金門要發展觀光,缺水一定要解決的事實,也傾向支持執行構想。若用船自對岸載水過來,成本偏高,因此在「安全性」無疑慮下,「經濟性」層面就應獲得更多考量,長遠仍以兩岸接管送水最好。
     
問:「免稅島」是金門發展大目標之一,未來遠景如何?
     
答:去年免稅店營業額就有廿億元,未來在「台開風獅爺購物中心」、昇恆昌購物中心加入,引進更多國際精品,市場將更熱絡,若金門「免稅島」成真,營業額逾百億元也可樂觀期待。
     
問:縣府爭取金門成為兩岸自由經濟區試點,目前進展如何?
     
答:金門受限於非國際港口、空港,目前確實面臨一些難題,但金門與大陸「對接」的地理位置絕佳,縣府已蒐集大陸平潭島拉攏台商的優惠政策,希望中央也能擬訂吸引陸資、台商的相對優惠辦法,讓占有兩岸區位優勢的金門扮演更「大」角色。
     
問:觀光醫療是縣府施政遠景之一,目前有何計畫?
     
答:高階健檢和醫美保養相當受陸客歡迎,署金新醫療大樓即將完工,未來可考慮保留一層容納相關設施,新建高級飯店也可比照辦理,只要透過遠端視訊系統與台灣大型醫學中心合作,即可提供遊客多樣服務,相當值得開發。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非常看好金門,台灣島內爭吵不休,形成政治角力,金門雖然在一旁被人冷落,但也可以默默加速發展,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金門有絕佳的地理位置,只要瞄準大陸觀光客,生意就多得做不完了。

第三、金門要發展特色觀光,將觀光和醫療結合是一個方向,但我們看不出來金門在這方面有什麼特殊的優勢。

第四、金門應該吸引大陸企業投資,目前已經有第一個先例。

第五、金門要積極考慮和廈門之間的連動。廈門取得大陸中央許多優惠政策,金門應該思考有沒有什麼可以相互結合的地方。把金門的未來納入廈門未來的「區域整合」藍圖是金門快速發展的契機。

第六、金門的特色還要再強化,才能真正成為國際觀光島嶼。大家一想到普吉島,馬上就連想起陽光、沙灘、海岸和歡樂。金門的特色是什麼? 不能一輩子只推廣戰地觀光和高粱酒,還要有更寬廣的願景。

咖啡 / JAB
德國富豪萊門(Reimann)家族旗下投資事業Joh. A. Benckiser(簡稱JAB)同意以75億歐元(98億美元)收購荷蘭商D.E. Master Blenders,締造咖啡業界歷來最大的併購案,顯然志在建立一個性質介於星巴克(Starbucks)與雀巢耐斯派索(Nestle/Nespresso)之間的全球咖啡集團。

兩家公司說,JAB每股收購價是12.50歐元,低於上個月雙方洽商時的價位,但比交易揭露之前三個月的平均股價溢價36%,且已獲得Master Blenders董事會支持。若一切進行順利,交易可望在7月前完成。

Master Blenders生產知名的Douwe Egberts研磨咖啡粉、Senseo咖啡包、Pickwick茶包,去年才從食品公司莎拉李(Sara Lee)獨立出來。Master Blenders在全球咖啡烘焙業排名第三,僅次於雀巢(Nestle)和卡夫食品(Kraft Foods),產品行銷逾45國,在世界各地僱有7,500名員工。JAB 原本即持有Master Blenders至少15%股份。

JAB董事長貝希特(Bart Becht12日表示,併購Master Blenders後,JAB一面靠自行發展,一面也靠併購來拓展咖啡事業。JAB去年以逾10億美元併購美國咖啡連鎖店Peet's Coffee & Tea和卡里布咖啡(Caribou Coffee),初次跨入咖啡與茶飲市場。

Keple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柯克斯指出,實際收購雖低於原本討論的價碼,但價格尚稱合理。他說:「我推測JAB 的構想是要建立一個全球級的咖啡集團,橫跨星巴克和雀巢耐斯派索雙重角色。」

我們的看法:

第一、咖啡粉和罐裝飲用咖啡是非常不同的市場,咖啡製造和咖啡連鎖通路又是不一樣的市場。

第二、一線品牌不可能被併購,但是將二線品牌整合起來,如果不具備綜效,將來也會經營得很辛苦。

第三、綜合性的食品集團,才比較可能既生產咖啡飲料又同時跨入連鎖咖啡市場。統一的咖啡在7-11雖然賣得不錯,但是罐裝咖啡卻輸給金車。

第四、新加坡有一家咖啡粉的製造商超級咖啡曾經到台灣來發行TDR,他們是全世界大三大的咖啡粉製造商,但是也始終沒有跨入連鎖咖啡市場。

第五、在中國打造連鎖飲料通路,不管是珍珠奶茶或者是咖啡,仍然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第六、跨業態(製造/通路)的經營很難成功,但是組合不同元素(人才/創意/生產/行銷通路),透過資本運作,卻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禮來 / 中國市場保健品
中國經濟持續以相對較快速度成長,肉品需求日增,美國禮來藥廠 (Lilly)旗下的動物保健部門Elanco日前宣布,將投資1億美元 (台幣30億元)收購中國動物保健品公司的股權,以便加強拓展中國市場。

Elanco總裁西蒙斯表示,Elanco對中國動物保健品的大量投資,是基於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而來,雙方已就下一步營運合作達成協議,將共同努力提升動物健康產品和產量。

Elanco報告指出,全球人口未來40年將超過90億,其中亞洲成長最快,將增加7.5億人。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2020年末,對肉類的需求增長量將有25%來自中國。

中國動物保健品2月初公布的財報顯示,去年全年獲利人民幣1.06億元,比前年度衰退逾五成。該公司9日在港交所短暫停牌,並表示將發布相關消息。前一日收市報1.93港元,411日復牌後上升到2港元,收市報1.85港元,下挫4.15%,成交24 萬股。

中國動物保健品10日公告表示,美國禮來支持該公司的可能退市,自其認購契據日期起,禮來有權提名一名董事,若其持股量增加到占公司全面攤薄股本20%以上,有權提名兩名董事。

中國動物保健品公司在大陸境內製造、銷售動物醫藥,成立於1996年,2007年底在新加坡上市,2010年在香港上市。Elanco創辦於1954年,在全球有2000多員工,網路服務遍及80國,在40多個國家有辦事處,1980年代進入大陸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爆發嚴重的H7N9疫情,這個併購案在現在及時完成,時間上有一定的意義。

第二、公共衛生未來十年在中國會是重要課題,中國食品安全有很大的漏洞,這些都是投資的商機。

第三、對於已經就很熱的生技類股來說,H7N9可謂是火上加油。

第四、我們對於最近國光生技拒絕和基亞生技共同出席由行政院召開的座談會表示肯定。國光表示「不願和不合格的廠商共同開會討論」,一方面體現了自己的實力,一方面也向外界說明基亞不具備資格。基亞的股價從去年飆漲到現在,有很多炒作的成分在裡面。

第五、台灣的生技業現在只是生物醫藥的本夢比概念,很少真正針對中國市場龐大的需求,這才是未來爆發性成長的關鍵,兩岸的生技合作勢必會成為新趨勢,併購與合資是手段。

技術移民
紐約時報報導,隨著矽谷人才需求擴大,包括臉書及思科(Cisco)執行長在內等科技大老近日全力推動華府改革移民法,盼日後能開放更多技術移民與工作簽證名額。

今年32歲的印度籍工程師桑克拉(Vishal Sankhla9年前自美國南加大電子工程研究所畢業後,先後在思科及矽谷新創公司任職,而同為印度籍的妻子也在矽谷工作。

儘管兩人生活看似穩定,卻對未來感到徬徨,因為他們多年來都是憑臨時工作簽證在美工作,而綠卡申請遲遲無下文。桑克拉表示:「這件事不時干擾我們的生活,因為只要簽證一日不確定,生活就無法真正安定下來。」

美國有數千名外籍人士和桑克拉面對同樣的困擾,所幸在臉書執行長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及思科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等科技大老積極推動修法後,現況可望有所轉變。

據悉,由8名參議員組成的改革小組最快將在下周提出移民法修訂草案,內容包括加速美國數學及科學系所畢業生的綠卡申請程序,並將臨時工作簽證的名額增加1倍。

現行移民法針對海外各國綠卡發放名額設有相同上限,以致來自印度、中國等人口龐大國家的綠卡申請者花費漫長時間等待。

然而,近年這些國家有越來越多菁英從美國名校畢業,且矽谷科技業人才需求不斷擴大,因此不少企業希望修法移除這類數學、科學及工程人才的綠卡名額上限。

除了科技業之外,從波士頓紅襪隊到百貨業者Nordstrom等各行各業如今都聘僱大批持有臨時工作簽證的外籍員工。

支持修法者表示,政府每年開放的臨時工作簽證數量僅佔全國勞工的1%不到,且美國科技業失業率不到4%,遠低於整體失業率,因此針對上述特定技術人才擴大發放臨時工作簽證不至於損害國內勞工權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都在挖人才,如果連美國矽谷都有這種危機感,台灣還能不趕快行動嗎?

第二、我們現在開放的都是外勞,但是對於知識工作者白領階級卻沒有重視。

第三、中國大陸有很多海歸,他們雖然願意在亞洲工作,但是不一定希望回到上海或北京。台灣代表了一個更舒適、更文明的生活與工作之地,我們應該敞開大門接納陸籍人才,創造人才的新聚落。

第四、台灣現在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極需要大幅引進技術移民。現在台灣年輕人都喜歡做零售連鎖之類的工作,發展下一代的新技術(如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沒有辦法再依靠本地人才,一定要引進技術移民。

一銀 / 緬甸
第一銀行緬甸仰光代表辦事處,敲定將在本月30日舉行揭幕酒會,第一金控董事長蔡慶年已排定親自帶隊前往,並安排拜訪緬甸央行總裁,尋求更多的布局機會。

一銀內部已擬訂東協前進計畫,今年申請緬甸分行已然在望,下一步將尋求併購標的,以緬甸當地銀行為優先對象,一旦如計畫進行,可望成為一銀首家位於亞洲的子行。

一銀現在擁有19個海外分支機構,包括15家分行、2家支行、2家代表辦事處,並有1家位於美國的子行,一銀未來若完成併購緬甸當地銀行,將可望成為一銀網絡下的第二家子行。

一銀仰光代表辦事處於328日開業,一銀有意藉由此次董座親自主持揭幕酒會,讓更多人知道一銀是國內首家赴緬甸設立據點的銀行業者。

蔡慶年日前指出,緬甸新開放政策對一銀十分有利,將在最利時間點找尋機會。此外,一銀併購印尼、泰國當地銀行的計畫也持續進行,只是多次接觸一些投資銀行建議的併購對象,現階段價位都還是偏高,一銀會持續留意好的併購機會。

老行庫的東南亞佈局中,臺灣企銀也通過將在柬埔寨設立「微型財務機構」,預計投資金額為新台幣3億元,並可能找尋策略合作夥伴,臺企銀至少持股三分之二以上,未來更希望轉型成為商業銀行。

臺企銀主管說,內部評估柬埔寨商機很大,不但利差大,且未來發展性高,但短期間取得柬埔寨銀行分行執照的難度甚高,因此改採微型財務機構,予以突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銀行大舉進軍東南亞,不再專注中國,這是健康的現象,非常值得肯定。

第二、越南是台灣銀行第一個關心的市場,柬埔寨是第二個,現在又延伸到緬甸。

第三、東南亞諸國不隨便發銀行執照是好事,至少可以強逼台灣銀行採用併購的方式。

第四、一銀已經在探索印尼和泰國的併購機會,這也是台灣銀行非常值得切入的市場。

第五、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前幾名的銀行,其市值都超過台灣最大金控富邦(是直150億美元),台灣金融業唯有先行積極整併才有條件走出去海外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