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台灣明明資金充足,為什麼多年來只有台積電一座「護國神山」?

 台灣明明資金充足,為什麼多年來只有台積電一座「護國神山」?


每年有很多新創公司成立,大部分都會失敗,只有少數能突破障礙,名利雙收。也有些公司起初人人看好,最後卻從雲端墜落。


上週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數位影音串流平台Quibi在成立六個月後,宣布收攤,將退還投資人3.5億美元剩餘資金。該公司成立時就募集了17.5億美元,兩位創辦人大有來頭,一位是夢工場創辦人Jeffrey Katzenberg,另一位是eBay創辦人及前惠普執行長Meg Whitman。Quibi主要定位是製作可在手機上觀看的原創影音節目,長度不超過10分鐘。


由於團隊是金字招牌、天作之合,因此吸引了包括迪士尼在內的大批投資人,但為何會失敗?因為對市場的假設完全錯誤,大部分人不習慣在手機上看影劇節目。美國由於疫情嚴重,許多人只能待在家中,對於大銀幕電腦和電視的需求反而增加,手機內容只能自己看,無法分享,如果消費者要看一些輕鬆的節目,YouTube和TikTok就可以滿足需求。


這說明新創企業成功的關鍵:在對的時機、對的市場推出對的產品。TikTok當初就是這樣做起來的,台灣人陳士駿創立的公司YouTube也是如此,成立一年後賣給Google。


全球在新創領域最成功的創業家當屬馬斯克,特斯拉股價今年漲了4倍,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但馬斯克更厲害的是他的太空事業SpaceX,今年成功發射載人火箭,該公司2002年才成立,完全靠民間力量,沒有向政府拿錢。


SpaceX最近剛完成一輪19億美元募資,將整體估值提升到460億元。先前其募集資金不到15億美元,包括2015年Google投資10億美元,比Quibi花錢少,但結果卻成功得多。


但即使是像馬斯克這樣的天才,他的電動車和太空事業也經歷10年以上,才有爆發性的成長,所以創投被稱為「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不是沒有道理。


台灣的問題是錢很多,但大部分人只想短期獲利,不願承擔風險,不符合高科技投資的精神,雖然台積電市值高達12兆台幣,卻是「一個人的武林」,台灣在很多新技術領域都發展緩慢。


解決之道是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兩年國發基金投資了50家以上的新創企業,對於台灣新創生態系打造,居功至偉!台積電當年也是有國發基金支持,才得以成立。


當年台灣沒有半導體產業,連晶片是什麼都不知道,因此要特別感謝像李國鼎等政府官員的推動,遊說大企業支持,才有今日的台積電。


今天台灣正處在另一個轉捩點上,由於中美大戰、產業鏈重組,加上防疫成功,台灣受到全世界矚目,整體投資環境變得活絡,正是投資布局的大好時機。


第一個有潛力的領域是「綠能」。台灣海峽擁有全世界條件最佳的風場,吸引眾多跨國營運商來台投資,例如沃旭,每個案子金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未來10年這個產業總投資額可能上兆新台幣。


但問題是風險很高,風電領域沒有人做過,需要外商技術移轉,此外還有環評等不確定因素。但由於全球暖化嚴重,綠能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資金還是會不斷湧進。


第二個大家看好的領域是「生技醫療」。台灣的防疫成果,全球首屈一指,有很多人才和科研能力,但基於風險因素,新創企業要募到資金,並不容易。


不過當錢太多沒有好投資標的時,資金會找出路。最近有一家新藥公司北極星,原有股東投資了10多年因為公司沒有賺錢退出,但居然又有新資金30多億元投入接手,為什麼?因為投資成立10年的公司,假如只剩最後一哩路,風險遠比投資從零開始的公司要低。


習近平3年前說要大力發展區塊鏈,當時只有概念,但大陸今天已推出數字人民幣。最近中國又計劃投入10兆人民幣發展半導體,和台灣比仍相距很遠,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錢並非成功的關鍵。今年世界職棒大賽,是由薪資倒數第三低的光芒隊,和重金打造的道奇隊決戰,兩隊現在戰績扯平。


台灣有錢﹐有人、有案源,還有全世界的夥伴,現在是往新領域投資最好的時機!


科技產業政策,淘寶,中資,緯創/馬來西亞,國建/三井,滴滴,群創/衛星,Cree LED,阿里,共享辦公室,高盛/一馬,PayPal,Quibi

 

理事長的話:科技產業政策,淘寶,中資,緯創/馬來西亞,國建/三井,滴滴,群創/衛星,Cree LED,阿里,共享辦公室,高盛/一馬,PayPal,Quibi

科技產業政策

《華爾街日報》報導,為對抗中國不擇手段掠奪先進科技,美國白宮公布先進科技保護清單,並首次頒發對所有聯邦政府機構一體適用的政府指令,旨在保護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廿項先進科技,涵蓋人工智慧(AI)、量子資訊科學(QIS)、半導體在內,以提供具體指導方針,避免這些被視為對國安關鍵的先進技術落入中國、俄羅斯等敵國手中。

 

值中、俄正全速提高其軍事能力之際,白宮十五日公布「關鍵與新興科技的國家戰略」,列出對軍事、情報和經濟利益等國家安全地位至關重要的技術,還包括先進運算、生物科技、飛機引擎技術,以及通訊及網路科技、太空科技等。

 

報導引述白宮報告副本指出,中國正運用龐大預算支出,欲超越美國在幾項頂尖創新領域的領先地位,「採用手段包括偷竊技術、強迫企業揭露智慧財產(IP)、損害自由及公平市場、研發計畫拒不提供互惠管道,以及提倡對抗民主價值的威權專制措施」。

 

報告指出,白宮幕僚計畫每年更新需要國安保護的先進技術清單,並提供聯邦機構和其他團體可保護美國技術的方法,包括要求採取一個強大的出口管制體系,以管理美國可外銷的技術;力促私人部門涉及關鍵技術時,應考量國安後果。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已針對超過卅六項新興技術,實施出口管制措施,「我們將繼續評估,並指出需要管制的技術」。

 

白宮十八頁報告指出,一九八○年以來,聯邦政府研發計畫支出就低於民間企業年度預算,導致美國在特定產業(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先地位下滑,「美國將採取重大行動,以反轉此一趨勢」。

 

華府高層表示,這是首份針對所有聯邦機構下達的政府指令,以優先保護一系列指定的核心技術,也包括5G通訊;先前,保護這些技術的職責分散在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商務部和其他部門;現在新倡議是「政府一體」,美國政府部門機構應主動支持現行研究人員、學界和民間部門參與者網絡,以把想法轉成創新,強化美國國安。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以前沒有產業政策。

第二、但現在科技產業開始落後中國大陸。

 

第三、特別在人工智慧和量子科學等領域。

 

第四、出口管制措施是第一步,未來會有更多類似行動。

 

淘寶

淘寶台灣15日宣布,將於年底終止在台灣的營運,正式退出台灣市場。淘寶台灣透過英商克雷達以品牌代理的方式,於去年10月登台開站,但卻風波不斷,最終敵不過陸資背景,淘寶台灣經董事會決議後,將於1231日正式結束台灣業務,旗下全數員工也將陸續資遣,這已是淘寶三度叩關台灣失敗。

 

淘寶台灣15日上午11點已關閉平台下單、賣家進駐以及商品上架等功能,並將會正式於年底停止營運。淘寶台灣表示,接下來兩個月將專注協助賣方儘速履行已成立的交易訂單,處理消費者訂單退款以及後續的金流、物流服務。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發言人則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在台業務運營一切如常,沒有改變。淘寶將會繼續通過手機淘寶服務台灣消費者,而台灣消費者未來仍可使用手機淘寶購買優質的跨境商品。

 

儘管阿里巴巴持股淘寶台灣不到三成,且其他股東來自不同國籍,經濟部投審會仍認定阿里巴巴對其有實質掌控力,8月時已發出公告限期六個月內改正或撤回投資。當時淘寶台灣回應,「將全力配合政府要求並改正」,但最終仍敵不過陸資背景而宣布退出市場。

 

事實上,這已是淘寶台灣三度叩關台灣失敗,2008年淘寶首次以新加坡商的身份登台,被認定為陸資並應在半年內撤資並處予罰鍰。2013年淘寶以港商身份再次登台,但因為隱瞞身份又被要求撤資。去年淘寶台灣則以英商身份進駐,其中包括商城的B2C模式以及個人賣家的C2C模式,開台一年後即結束營運,是淘寶三度叩關台灣失敗。

 

目前淘寶台灣在台灣約有近百名員工,部分為約聘,多數為正職。去年10月開台後,至年底時App下載量已突破300萬,每月營收都是正成長,成長幅度超過15%。今年5月淘寶台灣推出開店補貼方案後,一個月內賣家也急速成長六倍以上。

 

15日盤中淘寶台灣消息釋出後,市場解讀,將對同樣具有C2C業務的網路家庭帶來利多,帶動網家股價盤中勁揚,隨後即亮燈漲停鎖死,收盤價104.5元。

 

至於接下來的後續處理,淘寶台灣表示,自去年落地台灣以來,「一直視員工為重要資產,也相當重視所有人才的發展與培育」,目前已規劃妥善的合意離職補償方案,並將會與員工逐一協商取得共識,給予員工高於法定資遣費的優渥離職補償金,同時也將妥善安排後續就業協助,並提供履歷健檢、履歷轉介等諮詢。

 

我們的看法:

 

第一、政府封殺的是淘寶台灣,不是淘寶。

第二、民眾還是會透過線上平台到淘寶購買商品。

 

第三、這就和愛奇藝一樣,只是封殺其在台灣落地,沒有意義。

 

第四、兩岸關係大倒退,未來會有更多類似例子。

 

中資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昨指出,中國試圖重組紅色供應鏈,在關鍵技術上藉由「繞道」模式,規避台灣相關法規,取得台廠的關鍵技術與人才,投審會應將「事後報備制」修改為「事先報備制」。經濟部投審會表示已修正相關規定,加強管控機制,未來專利技術要轉讓給紅色供應鏈,也要經投審會許可。

 

蔡易餘昨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人要到中國投資都要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查,只要通過審查,在中國投資設立子公司後,未來該子公司股份交易,不管賣掉一%還是一○○%,投審會都管不到。

 

蔡易餘以中國代工大廠立訊為例表示,立訊曾在二○一二年向投審會申請要直接投資台灣公司,投審會認為有侵犯台灣科技業的關鍵技術,駁回申請,但立訊卻發現台灣法律漏洞,繞道投資,仍能大舉收購。

 

蔡易餘說,立訊鎖定在中國有子公司的台灣科技廠,台廠把子公司股權賣給立訊,之後台廠自己開股東會,解除其三位重要經理人的競業禁止,改到立訊上班,並用三人的名義在中國申請專利,原本屬於台灣科技廠的專利,原封不動的跑到中國,專利、供應鏈、訂單順利轉移到中國,台鏈變成紅鏈。

 

蔡易餘強調,立訊只是個案,從二○一六到二○二○年,至少約廿家的台灣科技產業透過繞道方式,被中國紅色供應鏈收購,金額超過七百億元以上,若政府沒有配套,會助長紅色供應鏈快速完成,未來會反噬台灣科技產業。

 

與會的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投審會核准台商赴中國投資件數四萬四千多件,累積投資超過一千九百多億美元﹔美中貿易戰以來,很多台商面臨兩難,政府推動台商把供應鏈重組,並優先推動回台投資,已有一兆一千多億元投資回到台灣。

 

張銘斌說,投審會已預告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加強管控技術外流到紅色供應鏈,不只是單純專利合作要許可,專利技術要轉讓給紅色供應鏈也要許可。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上市過去可以出售大陸子公司給陸資。

第二、但未來不管去大陸,或出售子公司給陸資,可能都有技術移轉的問題。

 

第三、立訊不是發現法律漏洞,而是改變架構,一些都是合法,因為立訊和台企的合作本來就是在中國大陸。

 

第四、這是沒有意義的法律,難道緯創或可成,不能把大陸子公司賣給陸資嗎?台灣不能把什麼產業和陸資合作都亂扣帽子。

 

緯創/馬來西亞

緯創(323120日宣布,透過馬來西亞子公司Wistron Technology MalaysiaSdn. Bhd,以2,874萬美元(約新台幣8.3億元)收購Western Digital MalaysiaSdn. Bhd.工廠,將用來擴充物聯網(IoT)裝置產能,例如智慧音箱與智慧家庭等產品,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

 

外界傳出,緯創今年開始為智慧音箱大廠Sonos代工,首度跨入智慧音箱領域,加上智慧音箱與智慧家庭產品的成長性持續看好,為了不讓鴻海、仁寶、廣達與英業達等代工廠專美於前,緯創擴大布局IoT相關產品,除了可以推升業績,也提升非中國大陸的產能,降低地緣政治的風險。

 

根據外媒報導,WD該廠為地面五層樓、地下二層樓建築,占地面積11英畝、總建築面積達50萬平方英尺。

 

緯創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加速非中國大陸地區的產能投資計畫,今年上半年通過提高印度子公司相關設備投資金額上限,增幅達117%,在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地陸續擴產,現在又宣布收購WD馬來西亞工廠。

 

緯創持續全球布局,預期2021年底非中國大陸產能比重將達五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緯創出售大陸子公司,但轉進馬來西亞。

第二、台商會加速對東南亞的投資。

 

第三、過去台商去馬來西亞投資較少,以泰國、越南居多。

 

第四、智慧音箱和智慧家庭都是物聯網,但量不會很大,都是少量多樣。

 

國建/三井

台日合作再添一例。國泰建設(2501)宣布與日本房地產開發商三井不動產,在台成立合資開發公司共推住宅案,初步將在新北市中和、台南市推出兩大新建案,總銷300億元。

 

國泰建設董事長張清櫆指出,國建在台發展已56年,希望達到百年企業時,不僅蓋房子,甚至能成為全方位房地產開發商;而與三井合作契機則是在2年前的敦北案,目前已與台灣三井不動產合資成立金華置業地產、板南置業開發等兩家公司,前者主導台南住宅案、後者則主導中和都更案,兩家合資公司國建均持股51%、三井則持股49%。

 

國泰建設副總經理林清樑表示,台南案原本是國泰建設先在台南安平區5期重劃區買地,基地面積約2200坪,後來雙方在土地開發階段取得交流,促成此次合作;該案也將會是兩家聯手推出的首個住宅案,預計明年329檔期推出264戶、5080坪住宅。

 

至於中和案則是都更案,地主是泰隆鋼鐵的陳家與李家,當時因陳家引進大倉久和飯店品牌,與三井早有結緣,該都更案也率先找上三井,之後國建才參與,預計最快在2021年底推出,戶數994戶,坪數約2749坪。該案採合建分屋方式,其中板南置業分回52.5%、地主則分回47.5%。

 

台灣三井不動產董事長下町一朗表示,雖然三井在台灣最早的開發案是outlet等商業設施,但對住宅也相當有興趣,此次與國建合作,將在住宅空間使用上找到台日最適合的居住價值。

 

對於房市「過熱」議題,張清櫆認為,目前沒有這種跡象,整體房市看起來是健康,價格已回到20142015年高點,量則還不穩定,預期年底至明年上半年房市應會穩定成長。

 

林清樑則指出,今年29月存貨(包括成屋、在建工程)去化情況,跟去年同期相較呈倍數成長,這波買氣都是自住需求,並沒有過熱的投資情況;至於近期「排隊買房」事件,大概只是某代銷業者促銷的手法,實際上並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商非常看好台灣市場。

第二、三井過去已經在台中大手筆投資購物中心。

 

第三、過去日商是投資商業不動產為主,但逐漸轉到住宅。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選擇地點不在台中市,而是在新北市和台南市,台南市未來因為台積電將會很有潛力。

 

滴滴

全球第三大獨角獸企業、大陸叫車平台滴滴出行,傳出有意於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IPO規模為數十億美元,目標估值超過600億美元。

 

近期大陸獨角獸企業上市消息頻傳,繼社群媒體業者字節跳動、快手,以及金融科技業者京東數科、螞蟻集團等多家企業相繼傳出推動上市計畫後。路透20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出行已和投行初步洽商IPO計畫。

 

知情人士指出,滴滴出行考量在美國上市的名聲與更深的資金池,以及美國兩大叫車平台Uber(優步)和Lyft均在美股上市等因素,多年來滴滴一直有意在紐約上市。

 

但由於中美緊張關係升級,美國監管機構緊盯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審計問題,以及字節跳動、螞蟻集團等科技公司成為美方制裁的目標,受到各項因素影響,滴滴出行轉為考慮在港上市。

 

知情人士表示,滴滴出行正考慮在IPO之前進行新一輪融資,藉此提升公司估值。在私募次級市場,滴滴的股權交易價格遠低於2017年達到的560億美元估值。

 

知情人士強調,滴滴出行的香港IPO計畫尚處於初期階段,可能會因為市場情況而改變。針對上市傳聞,滴滴回應,公司沒有任何明確的IPO計畫或時間表。

 

環球老虎財經報導,在過去四年期間,幾乎每年都會傳出滴滴出行上市的消息。最近一次的上市傳聞是在20207月,市場盛傳滴滴擬於2020年在港上市,目標估值約800億美元。當時,市場分析指出,可能是投資方刻意放出滴滴的上市消息,因投資者方面已有意退出。

 

滴滴出行於2012年成立,8年來共融資逾20次,融資金額約人民幣上千億元。其中,軟銀是滴滴最大的股東,其投資滴滴已超過100億美元。市場分析指出,按照投資週期,滴滴確實已經走到投資方退出的時候,投資者的套現需求可能加速滴滴上市的進程。

 

時隔不到三個月,滴滴出行再傳推進上市案,但市況已發生變化。滴滴順風車業務(車主可在上下班順路載客共乘,藉此分擔油資等費用)的最大競爭者「嘀嗒出行」,於108日搶先一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競爭對手率先提出上市案後,滴滴的處境更加窘迫。

 

另有分析指,除投資方有退出需求以外,叫車平台競爭加劇也需要資金支持,因此滴滴出行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滴滴由於Uber行情不佳,因此未來估值不可能創新高。

第二、但600億美元也是全球前三名的新創獨角獸估值。

 

第三、滴滴未來也有可能在A股和港股兩地同步上市。

 

第四、軟銀大手筆投資,搞壞了這個市場,問題不在於產業整合,而在於估值過高,以及商業模式尚待觀察。

 

群創/衛星

群創(3481)積極強化拓展多元布局衝刺營運,20日宣布攜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投資的新創公司Kymeta,完成全球獨家液晶超表面平板衛星天線研發,鎖定豪華遊艇與汽車、物聯網天線等應用,搶搭當紅的低軌通訊衛星商機。

 

群創將參加今天舉辦的2020年「OPTO TAIWAN國際光電大展」,並首度發表液晶超表面平板衛星天線產品。

 

群創受惠面板價格調漲,9月合併營收263.5億元,月增7.8%,年增21.4%,是近33個月高點。第3季合併營收745.6億元,季增11.5%,年增17.8%,是近11季新高,法人看好第3季可望轉盈,伴隨衛星天線等新布局收成,後市更看俏。

 

群創表示,5G時代來臨,衛星通訊將成為翻轉全球通訊行業的新趨勢,例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投資的太空服務公司SPACEX、亞馬遜、臉書等大廠,都投入建置低軌道衛星。政府也積極推行「Beyond 5GB5G)低軌通訊衛星」主軸計畫,要帶動台灣衛星通訊產業發展。

 

瞄準「B5G」創新應用商機,群創將玻璃跳脫出只限於製造TFT LCD的框架,透過獨家製程技術,建置液晶天線產能,並攜手Kymeta,共同研發出獨家液晶超表面平板衛星天線。

 

群創透露,與傳統碟盤衛星天線相比,液晶平板天線不需馬達裝置就可追蹤衛星,因此外型輕巧扁平;使用TFT驅動的液晶衛星天線,相較於傳統相位陣列衛星天線,同樣具有寬頻、高指向、廣角掃描的性能,且功耗更低,製造上使用現有的TFT LCD設備,搭配群創開發製程技術,成本極具競爭優勢。

 

在實際應用上,可和快速移動的交通工具結合,如豪華遊艇、頂級車用等領域,並能搶攻衛星互聯網、物聯網天線市場商機,為下個世代的衛星通訊系統開啟全方位格局。

 

Kymeta成立於2012年,主要業務為研發與行動網路相結合的衛星連接設備,包括最新型的u8天線與u8終端,其天線技術能較前代平板天線達成高效率覆蓋整個Ku頻段,能從任何角度獲取衛星傳下來的訊號,降低大量機械零組件降低故障風險。

 

比爾蓋茲看好Kymeta後市,先前領導新一輪融資,協助Kymeta籌資8,520萬美元(約新台幣25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群創很早投資電動車,投資中國蔚來汽車,現在又跨足衛星產業。

第二、這些的未來性很夠,但不一定會有很大的訂單。

 

第三、馬斯克同時布局電動車和衛星這兩個明日產業。

 

第四、台灣產業應積極朝明日產業轉型,應走向B2B系統整合,輸出解決方案。

 

Cree LED

 

美系LED大廠Cree宣布出售LED業務,總交易金額達3億美元,預計2021年第一季完成交易,此也是繼歐司朗之後,最重量級的LED事業出售案;由於Cree目前為隆達(3698)第二大股東,持股約16%,淡出LED照明業務是否對隆達造成衝擊?隆達表示,不影響雙方合作關係。

 

Cree2014年以溢價5.07%、每股30元,取得隆達13%股權,一舉成為隆達大股東,當年是透過私募方式入股,主要鎖定高功率晶片,希望隆達為其代工,即使過了三年釋股的閉鎖期,Cree仍持有隆達原始8.3萬張持股,迄今Cree已經持股六年,若Cree繼續持有隆達股權,明年16日經過換股之後,Cree將持有富采投控約3.33%股權。

 

LED照明競爭激烈之下,歐美大廠包括飛利浦、奇異、歐司朗等相繼出售LED照明或是LED燈具業務,其中僅歐司朗旗下燈具事業LEDVANCE出售給陸資廠,飛利浦則在2016年將LED事業Lumileds,以20億美元天價出售給美國阿波羅私募基金;Cree預計出售給SMART Global Holdings,Inc,該公司專精於記憶體、電腦以及儲存領域的特殊解決方案,且已長達30多年,雙方預計在明年第一季完成交割。

 

隆達大股東淡出LED照明業務,對隆達是否造成衝擊?隆達20日盤中回應,針對美國CreeLED事業售予SGHSMART Global Holdings)乙事,隆達電子表示,Cree仍為隆達股東、同時亦為重要客戶之一,Cree處分LED事業,將不會影響隆達與Cree之合作關係,對隆達的業務財務亦未造成影響。

 

Cree20日宣布與SMART Global Holdings,Inc.達成最終協議,擬將LED產品事業部(Cree LED)出售給SMART,交易價格達3億美元,包括預付款5,000萬美元,延期付款1.25億美元以及或有對價(earn-out1.25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LED也是中國大力補貼的產業,在這種產業由於基礎不平等,台企很難賺錢。

第二、Cree 2014年入股隆達,在當時是非常亮眼的策略性投資。

 

第三、台商應該和歐美業者加速策略聯盟以及整合。

 

第四、富采投控是一個產業控股公司的標準模式,整合了兩大集團。

 

第五、Cree出售LED事業卻給SMART Global Holdings,條件訂得很寬鬆,等於是跳樓大拍賣。

 

阿里

阿里巴巴宣布,將透過淘寶中國投資港幣280億元(新台幣1,050億元),收購在大陸以「歐尚」及「大潤發」經營大賣場的高鑫零售約51%股權,加上阿里巴巴三年前買進的持股,累計阿里巴巴將持有高鑫約72%的股權,穩居第一大股東。

 

阿里巴巴在2017年曾以每股港幣6.5元收購潤泰集團持有的部份高鑫零售股權,此次淘寶中國後續將提出強制性無條件全面收購要約,收購價為每股港幣8.1元,已比三年前提高25%。潤泰集團昨(19)日表示,整體潤泰集團對高鑫零售持股仍維持4.67%,現階段無出售計畫。

 

高鑫零售股價昨天狂大漲19.1%至港幣9.45元,港股阿里巴巴上漲1%收在港幣297.2元,逼近歷史高點港幣297.6元。

 

阿里巴巴表示,投入港幣280億元成為高鑫零售控股股東,此舉帶動了大陸商業零售史上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一次系統性升級,借力阿里巴巴的數位生態系統,推進門市數位化,並將新零售解決方案應用於高鑫門市,包括線上線下一體化、現代物流及個性化的消費者體驗。

 

根據阿里巴巴2021財年第1季財報(截至2020630日止)顯示,阿里巴巴為高鑫零售所貢獻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約15%

 

事實上,這是阿里巴巴第二次買進高鑫股份,早在201711月,阿里巴巴就曾買進高鑫,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曾把與高鑫零售的這樁交易比喻為一段婚姻,他表示,這幾年,從投資百貨業(銀泰)、3C家電連鎖(蘇寧)、各地超市便利店(三江、百聯),再到聯手全大陸最大的大賣場(大潤發、歐尚),阿里巴巴全面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進程逐漸清晰。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與高鑫零售合作最初的設想,今天全都變成了現實,高鑫零售旗下大潤發和歐尚超市的484家門市已經全面實現線上化,並接入餓了麼、淘鮮達和天貓超市共用庫存業務。大陸大潤發所有門市都提供5公里範圍內1小時配送,其中有180家門市支持20公里範圍內半日配送到達服務。

 

高鑫零售在2020年上半年財報中指出,消費者線上消費心智加速養成,生鮮到家業務穩步攀升,截至2020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提供的新零售解決方案,拉動門市同店銷售額5.7%增長,公司淨利潤年增16.8%,並為高鑫零售帶來近5,000萬用戶,活躍用戶接近1,300萬。

 

我們的看法:

 

第一、潤泰採用二階段出售大潤發。

第二、此次出售價比2017年高25%,潤泰不吃虧。

 

第三、當年頂新也是分兩階段,出售中國大陸大賣場樂購給英商特易購。

 

第四、大潤發和阿里巴巴結合,走上馬雲所說的「新零售」。

 

共享辦公室

台北市辦公市場供不應求,除租金水漲船高外,共享辦公室也受到企業青睞,甚至疫情後有不少外商轉而進駐共享空間。主要提供高端的彈性工作空間的德事商務中心,第3季成交量就較去年同期增加二成,企業進駐率平均達九成,承租方背景多半外商企業,包括金融、綠能、科技等產業。

 

高力國際總經理劉學龍表示,今年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但台灣在防疫有成下,生產及企業活動照舊,加上北市辦公室新供給缺乏,不僅租金呈現漲勢,空置率仍維持在低點,又受惠於台商資金回流、內外資持續加碼台灣擴廠,讓台灣成為少數經濟未陷入負成長的區域。

 

不少外商積極在台北市尋找辦公空間,但因目前市面上可承租面積有限,出現進駐共享辦公室的現象。以德事商務中心來說,外商需求不受疫情因素干擾,第3季成交量年增兩成,包括台北101、南山廣場、遠企及內湖新世紀大樓等地的共享辦公室,目前企業進駐率平均達到九成。

 

德事商務中心總經理莊孟瑜表示,第3季起,10人以上為單位的辦公空間需求較往年成長約30%,其中有22%皆為20人以上的客製化空間,顯示大型跨國企業從過去承租辦公室模式,轉而進駐商務中心的彈性空間。

 

莊孟瑜分析,這些新需求大量出現,主因大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傳統辦公室動輒五至十年的租期,對企業而言太過僵化,像是部分綠能相關的外商企業,需要承租的時間可能僅三年內,因此彈性的辦公空間成為首選,也成為外商在後疫情時代企業布局的關鍵。

 

針對目前台北市辦公市場,仲量聯行副總經理劉建宇表示,第3季租賃市場表現持穩,空置率維持在19年新低,多數辦公樓都已趨近於滿租,新增承租方來自於金融、科技及文創產業外,不少外商也從A辦市場退租,轉至租賃共享辦公室。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外資布局台灣的重要指標。

第二、由於新冠疫情、外資不要長租,所以共享辦公室最適合。

 

第三、未來是彈性辦公模式,共享辦公室非常能滿足需求。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第3季租賃市場空置率創19年新低,台灣投資商務活動正在復甦。

 

高盛/一馬

高盛捲入馬來西亞一馬發展公司弊案多時,香港證監會22日宣布,高盛亞洲因在管理層監督、風險、合規及打擊洗錢等監控方面犯有嚴重失誤和缺失,讓一馬公司2012年及2013年透過三次債券發行籌得的65億美元中,有26億美元被挪用,該會將對高盛罰款3.5億美元。此為香港證監會歷來最大的罰單。

 

一馬公司弊案是指一宗非法挪用一馬公司大筆資金和牽涉政府官員貪污事件,因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Najib Abdul Razak)涉及大規模的貪腐,最終造成其在2018年大選失敗下台,而牽涉該案件的馬來西亞富豪劉特佐和高盛集團多名員工等,亦遭美國與馬來西亞政府提出刑事訴訟。

 

綜合港媒報導,香港證監會發表聲明指出,以香港為基地的高盛亞洲,在一馬公司三次債券發行的參與程度非常高,並在有關債券發行的5.67億美元總收入中,賺取了2.1億美元,占比達到37%,為高盛其他子公司中占比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前高盛亞洲負責人兼投資銀行部合夥董事總經理萊斯納(Tim Leissner)上述債券發行程序的主要負責人。他於20188月向美國司法部坦承,曾與劉特佐與其他相關人員串謀,賄賂馬來西亞的官員,以為高盛奪得發行一馬公司債券的業務。

 

香港證監會認為,高盛亞洲缺乏充分的監控措施,沒有對一馬公司債券發售的預警跡象進行審查。香港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指出,這起欺詐事件提醒金融機構,若參與橫跨多個司法管轄區的交易,必須設立嚴謹的內部監控措施,以維護其業務誠信。在一馬公司弊案中,高盛亞洲作為中介機構不但達不到標準,甚至因自身的缺失導致名聲受損,同時還令證券業蒙羞。

 

自高盛被爆出參與一馬公司弊案後,該公司已被馬來西亞和美國政府提出刑事訴訟。高盛最終在7月同意支付39億美元的金額給馬來西亞政府,以達成和解協議。此外,該公司近日也同意支付20億美元給美國司法部,就一馬公司弊案達成和解。若加上最新香港證監會的3.5億美元罰款,這樁弊案已對高盛造成超過60億美元的損失。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對高盛的聲譽是重傷害。

第二、高盛習慣和各新興市場政府做生意。

 

第三、發行三次債券,籌得65億美元,總收入5,067億美元,高盛亞洲手續費2.1億美元,簡直是暴利,代表手續費3.2%,實在太高。

 

第四、摩根士丹利由於布局資產管理和經濟業務,現在市值已經超過高盛。

 

PayPal

 

線上付款服務業者PayPal宣布新增虛擬通貨交易功能,且明年起用戶還能直接以虛擬通貨購買商品,加速虛擬通貨廣泛流通,激勵比特幣價格衝上2年多來高點。

 

CoinDesk資料顯示,比特幣價格在22日盤中上漲1%至12,975美元,創下20181月以來新高。今年以來比特幣漲幅超過75%,但距離2017年底創下的歷史高點2萬美元還有一段落差。

 

PayPal股價21日收盤上漲6%至213.07美元,創下一個月新高。

 

PayPal稍早宣布,美國用戶在未來幾周內就能在PayPal電子錢包存放並買賣虛擬通貨,初期支援的虛擬通貨包括比特幣、以太幣、比特幣現金及萊特幣,估計明年初美國用戶將能以上述虛擬通貨進行線上付款,在PayPal合作的2,600萬家商店購買商品。

 

PayPal也打算明年上半在行動付款應用程式Venmo推出這項服務,並將服務範圍拓展至其他國家。

 

PayPal新增虛擬通貨交易功能的目的除了鼓勵全球擴大應用虛擬通貨之外,也為將來各國央行及民間企業推出的新虛擬通貨鋪路。執行長舒爾曼(Dan Schulman)表示:「我們正與各國央行合作,商討一切數位貨幣的可能性,並思考PayPal在新時代所扮演的角色。」

 

虛擬通貨問世至今長達10年,但實際應用機會不多。近年行動付款服務Square及股票交易平台Robinhood已能讓用戶進行虛擬通貨交易,但用戶規模依舊比不上PayPal

 

今年第二季PayPal在全球共有3.5億個經常使用帳號,線上付款交易總額高達2,220億美元。

 

以虛擬通貨進行網購雖然令不少消費者感到興奮,但也有許多人擔心價格波動劇烈會讓商家及消費者承擔額外風險。PayPal表示新服務將與虛擬通貨新創業者Paxos合作,確保線上付款系統以美元或其他傳統貨幣計價,由PayPal負責管理虛擬通貨價格波動的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2020是電子貨幣元年。

第二、PayPal由電子支付邁入電子貨幣。

 

第三、中國大也推出主權數字貨幣,意義重大,未來在這方面會領先世界。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電子支付以及虛擬貨幣的普及化。

 

Quibi

 

疫情雖讓線上服務需求爆量,但推出半年多的線上短片串流服務Quibi卻不見用戶成長,即便有娛樂產業大亨卡詹博格(Jeffrey Katzenberg)及惠普前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聯手操刀也無法扭轉乾坤,被迫關閉服務。

 

4月初才上線的Quibi21日宣布關閉服務。

 

創辦人卡詹博格及執行長惠特曼稍早向員工及投資人發函表示:「公司失敗的原因絕非不夠努力,因為我們考慮也嘗試過所有可行方案。」與其繼續投入龐大資金製作新企劃,卡詹博格決定將3.5億美元資本歸還股東。

 

內情人士透露Quibi將資遣員工並出脫資產,可能將原創影片授權給其他媒體公司使用。

 

名稱源自英文「quick bites」的Quibi提供510分鐘的線上串流短片,讓使用者在通勤或外出的短暫空檔獲得娛樂服務。Quibi創立以來不但獲得迪士尼、NBC環球及Viacom等好萊塢巨頭共同投資17.5億美元,還靠卡詹博格過去在迪士尼、夢工廠累積的人脈,請到瑞斯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珍妮佛羅培茲(Jennifer Lopez)等巨星演出原創短片,不料卻吸引不到觀眾。

 

卡詹博格及惠特曼在信中坦言Quibi失敗有兩個可能原因,其一是付費商業模式太薄弱,其二是推出時機不佳。兩人表示:「很遺憾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答案,但我們懷疑這兩個原因都有關。」

 

主打手機應用程式的Quibi從短片內容到格式都是從手機觀賞的角度去設計,上線初期不支援電視螢幕。居家辦公潮雖助長線上服務需求,但因多數人減少外出,反而偏好從電視觀賞線上影片。

 

即便在疫情爆發前,業界人士就曾質疑Quibi的付費模式行不通。Quibi提供90天免費試用,但試用期結束必須支付月費5美元。在YouTube及其他免費平台充斥的情況下,很難說服使用者為了短片付費。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首輪募資高達17.5億美元,Quibi可以算是近年最大的新創投資失敗案。

第二、兩名創辦人都有很好的實績,這是他們能募集這麼多資金的原因。

 

第三、商業模式錯誤,一廂情願的在手機上做節目,但新冠肺炎導致大部分人在家看電視。

 

第四、沒有證明內容的價值,消費者不願意付費。

 

第五、內容可能沒有針對年輕的觀眾。